2021-2022年高考语文预测题(十) 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类)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类)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语言文字运用(标点类)十年真题含答案【2023年】显得动作连贯,减弱祥子拉车的艰难吃力感,但用两个逗号将三个动作分隔开来做较长的停顿,则更能够显出祥子拉车的艰难吃力。

②处,“闭住口,半天,打出一个嗝”是祥子在狂风中的状态,使用两个逗号将“半天”从句子中独立出来,使这一时间状语更加突出醒目,强调祥子在狂风下“透不出气”“闭住口”的时间之长,而忍了半天才打出一个嗝,也凸显出祥子在狂风中坚持拉车的痛苦与窘态。

【2022年】(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___________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

“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

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

沉浸其中,确有一种③______________的情趣。

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④_______________。

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

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9.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A.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B.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C.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D.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答案】19.B【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预测10题题解汇集练四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热点预测10题题解汇集练四
任务二:准确分析写作任务。一是任务中的文化味。中国的小年,这里不仅是节日的喜庆,更意味着一年后的 今天,当全中国人民沉浸在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中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将带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在“福” “家”“团聚”的氛围中感知古老的东方文明,领略开放包容、交流互鉴的大国气象。二是任务中的人类命
1
运共同体理念。奥林匹克的理想就是化干戈为玉帛,而我国文化中包含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将通过 如期举办的冬奥会向世界昭告,这将是一次向未来向世界传递合作共赢的火炬交接。三是人物对象意识。写 作任务中给出了写信人的身份——北京奧组委 ,给出了收信人的身份职业——明年来参赛的运动员或外国 观众,也就是说只能从中选取一种身份。写作时选择运动员,就要涉及参赛的注意事项;选择外国观众,就必须 侧重游览观看比赛的注意事项。
(2)否定王勃,强调需“器识”:虽“才高”,但“器识”不足,难以“致远”——器才并重,方能致远 理由: a、英年早逝,未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令人遗憾,不算“致远”; b、个性有缺,浮躁浅露,见识短,缺少敬畏之心,难以“致远”; c、境界不高,器量不足,行而不稳,不能谨言慎行,难以“致远”。
二、标题 1、器才并重 无远弗届 2、品性为锦 才思添花 3、静心(明静)方能致远 4、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5、行稳致远 6、躬身谨行 行稳致远 7、深思稳行 方能致远
才高不逾矩 行稳方致远 同学们: 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课堂上分享我对王勃的才华以及人生经历的看法。 王勃六岁能诗,九岁撰写《指瑕》十卷,十六岁科试及第,如此光鲜的履历似乎昭示着这个才华横溢的年 轻人光明远大的前途,而一篇《檄英王鸡》却给了他沉重一击,后私杀官奴更是将他的仕途再次推向谷底, 二十六岁的光阴在一潭夹杂着近半生抑郁不得志的悲哀的死水里戛然而止。

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核心模拟卷(中)语文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核心模拟卷(中)语文试题

江西省南昌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核心模拟卷(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闲置经济持续升温。

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推动各类二手交易平台的加速出现,不断完善的信任机制和游戏规则,让二手物品供需之间的匹配获得了更好的完成度。

不过,科技在闲置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不宜被过分放大。

闲置平台早已有之,如今“大放异彩”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动因,折射了中国消费时代的变迁。

日本学者三浦展曾提出“第四消费时代”的概念,他认为,2005年后,日本进入新的消费时代,消费者不再愿意为过高的品牌溢价买单,转而注重消费的体验,简约与共享的消费理念深入人心。

这与追求高端化、品牌炫耀、不限制物欲的“第三消费时代”形成了鲜明对比。

优衣库、无印良品的被热捧以及“断舍离”的流行都是这一新消费时代的表征。

而在更深处,这又与日本当时经济发展由高速转为低迷以及不断加重的现代化社会困境不无关系。

中国闲置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变化。

经济高速发展和物质繁荣,刺激了人们的物质欲望与追求,更多更快的消费一度成为人们炫耀的资本,奢侈品在中国的黄金时代也随之到来。

但在高度消费的社会中,物欲的不断扩大与被填满的循环过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意义感和满足感,大量过剩的物质以及各种现代性问题的出现让人们重新反思消费的意义。

从这个意义上说,紧随其后出现的消费新动态大有“返璞归真”的意味。

共享也好,简约也罢,都标志着一种消费心理的变化。

帆布包再获青睐、“去logo”化服装被热捧,“中古风”流行出现。

不过若由此就得出中国也进入“第四消费时代”的结论,未免为时尚早。

“中古店”淘宝、闲置转卖固然是新风尚,今年不断传出的二手交易平台融资消息也为闲置经济打了强心剂。

不过与之叠加的图景是,奢侈品在中国依旧被“崇尚”,高端消费依旧大有市场。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下列不属于儒家四书的是()A.《论语》B.《礼记》C.《大学》D.《中庸》2.元杂剧《梧桐雨》写的是()的故事A.唐明皇与杨贵妃B.崔莺莺与张生C.杜丽娘与柳梦梅D.汉元帝与王昭君3.《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中象征着历史中国负重缓行的意象不包括()A.雪被下古莲的胚芽B.破旧的老水车C.干瘪的稻穗D.淤滩上的驳船4.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个散文家是()A.王安石、曾巩B.韩愈、欧阳修C.韩愈、柳宗元D.欧阳修、柳宗元5.《前赤壁赋》中主客对话的客主要情感倾向是()A.功名难就B.适意自然C.人生无常D.乐观豁达6.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顶真C.拟人D.借代7.以如果我能够,我要写下我的悔恨和悲哀,为子君,为自己开篇的小说是()A.《阿Q正传》B.《祝福》C.《狂人日记》D.《伤逝》8.《春江花月夜》一诗中统领全诗的意象是()A.春江B.明月C.花林D.夜空9.宋代小说的主要形式是()A.笔记体B.传奇C.话本D.章回体10.《谏逐客书》点明题旨的方法是()A.开门见山,篇首点题B.画龙点睛,篇末点题C.首尾叙议,中间点题D.隐含于叙事中11.《氓》选自《诗经》中的()A.王风B.魏风C.陈风D.卫风12.《声声慢》(寻寻觅觅)中体现家破人亡之痛的词句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13.关于苏轼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宋八大家之一B.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C.思想主要受儒、释、道三家影响,以儒家为主体D.《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他婉约词的代表作14.视杆细胞的感光色素是()A.视黄醛B.视紫红质C.视蛋白D.视紫绿质15.被称为短篇小说之王的作家是()A.马克·吐温B.普希金C.海明威D.契诃夫16.《长恨歌》的作者是()A.欧阳修B.李白C.白居易D.王安石17.下列作品不属于契诃夫的是()A.《第六病室》B.《苦恼》C.《小公务员之死》D.《警察与赞美诗》18.《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要表现方法是()A.对比B.类比C.象征D.烘托19.辛弃疾《水龙吟》此句中,用到比喻手法的是()A.遥岑远目B.献愁供恨C.玉簪螺髻D.求田问舍20.《张中丞传后叙》中,写南霁云抽刀断指时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对刻画南霁云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手法是()A.类比显现B.对比反衬C.象征暗示D.侧面烘托21.擅长七言绝句,人称七绝圣手的唐代边塞诗人是()A.杜牧B.李商隐C.岑参D.王昌龄22.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A.《汉书》B.《战国策》C.《史记》D.《左传》23.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最富文采、标志着我国古代叙事散文成熟的著作是()A.《左传》B.《国语》C.《战国策》D.《史记》24.动脉粥样硬化症主要发生于()A.大、中动脉B.细动脉C.小动脉D.微小动脉25.下列文章中,以驳论为主的是()A.《季氏将伐颛臾》B.《寡人之于国也》C.《秋水》D.《谏逐客书》26.宋代文坛并称苏辛的是()A.苏舜钦、辛弃疾B.苏舜钦、辛赞C.苏轼、辛弃疾D.苏轼、辛赞27.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出自秦观的()A.《鹊桥仙》B.《八声甘州》C.《醉花阴》D.《蜀道难》28.下列选项中,显现《天净沙·秋思》主题思想的是()A.枯藤老树昏鸦B.小桥流水人家C.古道西风瘦马D.断肠人在天涯29.下列有关炎症防御作用的描述,不恰当的是()A.液体渗出有利于稀释毒素B.白细胞渗出有利于吞噬病原体和坏死组织C.渗出液越多,防御作用越明显D.炎症局部淋巴结肿大具有一定的防御作用30.采用倒叙方式,并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交互叙述的小说是()A.《苦恼》B.《宝玉挨打》C.《米龙老爹》D.《婴宁》二、填空题(20题)31.《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作者是____32.戴望舒曾因发表了著名的诗作《雨巷》而被称为____诗人33.贾平凹凭借《____》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34.欲渡黄河冰塞川,____35.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36.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37.王实甫《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____38.____,欲辩已忘言。

海南省海口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大学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

海南省海口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大学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

海南省海口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大学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5题)1.有“曲状元”之称的元代散曲家是()A.马致远B.王实甫C.关汉卿D.白朴2.《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排比C.对偶D.层递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战国策》B.《论语》C.《史记》D.《资治通鉴》4. 《冯谖客孟尝君》展现冯谖的形象时主要运用的方法是()A.直奔主题B.心理描写C.开门见山D.层层深入5.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第一人是A.A.谢灵运B.陶渊明C.王维D.李白6. 《晏子对齐侯问》一文运用的最主要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反复C.排比D.反诘7. 《大同》论证理想社会时主要运用了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8.《论快乐》一文的作者是A.钱钟书B.朱光潜C.鲁迅D.培根9. 晚唐擅长写“无题"诗的是()A.李贺B.李商隐C.李白D.杜牧10.《行路难》(其一)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诗句是()A.A.欲渡黄河冰塞川B.玉盘珍羞直万钱C.停杯投箸不能食D.拔剑四顾心茫然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诗出自^()A.《归园田居》B.《饮酒》(其五)C.《种豆南山下》D.《山居秋暝》12. “易安居士”是指()A.辛弃疾B.王安石C.苏轼D.李清照13.下列字的注音都正确的是()A.裨(bí)益,苑(yúan)囿,收敛(liǎn),骸(hái)骨B.殷(yīn)实,隽(jùn)秀,后裔(yì),芜(wú)杂C.狡黠(xie),啜(chu)泣,胆怯(qia),拙(zhuō)劣D.倔强(jiàng),赘(zhuì)述,靡(mí)费,驯(xún)熟14.梁启超《论毅力》的中心论点是()A.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B.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元可逃避者也C.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D.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15.《江城子》的抒写线索是()A.记事:过去—现在—将来B.记人:自己—亡妻—自己C.记梦:梦前—梦中—梦后D.记事:思念— 幽梦—凄凉二、填空题(10题)16.郭沫若诗集代表作是《__________》、历史剧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1-2022学年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语文试题(原卷版)
以读者为主体,以创造读者所喜欢的文学世界为目的的作家作品,我们习惯称之为大众文学或通俗文学,它带有鲜明的商业与消费主义特征,创生的也是一种新的写作与交流模式。过去我们认为,写小说、讲故事起源于闲暇,现在很可能是起源于商业;过去我们认为,写作诞生于“孤独的个人”,现在很多写作者不再沉迷于个体的孤独体验,而更多是追求共享、互动,甚至读者的回应会决定他的故事往何处走:假如有很多读者希望女主角一直活着,作者就不会让女主角死去。这其实有点像传统意义上的说书,听众的反应会影响说书者往哪方面用力,在哪些情节上多加逗留。大家普遍认为,听众越多,读者越多,作品就越通俗。
王滋润
很多很多年以前,中国出了个有名的木匠叫鲁班。据说,是他发明了木作工具,以后才有了木匠这个行当。世世代代以来,凡干木匠这一行的,都尊他为祖师。
黄志亮是黄家沟的木匠头儿。他学徒的时候,师傅给他上的第一课是讲鲁班的故事。他教徒弟的时候,第一课讲的也是鲁班的故事。他说要成个好木匠得有两条,一条是良心,一条是手艺,少了哪一条都不成。说起黄志亮的手艺,那可是方圆百里没个敢比的。他打出的家具,传三辈儿,木头烂了样不开。他做出的大立柜,不用装镜子就照得出影儿来。
然而,他一手创办起来的大队木匠铺,在风里雨里苦撑了二十多个年头,如今却要倒闭了。进了腊月的门儿就下雪,纷纷扬扬不开天。三间草屋,四面土墙,一地散乱的木头木屑,几条工作凳,几只工具箱……这些,便是远近闻名的黄家沟木匠铺剩下的全部财产了。二十多年,什么也没留下。风卷着雪从破碎了的窗根间吹进来,落在老木匠的脊背上。他蹲在窗台下边,看着他的五个伙计,忍着心里的酸楚,一动不动地抽着旱烟袋。
B.文章第三段在论证写作中艺术性与大众性不应对立的观点时,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反思传统文学观念影响下的作家态度。
C.文章选取金庸武侠小说、二月河帝王小说、《三体》和《斗罗大陆》等具有创新性的作品,佐证创造性是好作品的重要因素。

2021-2022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甘肃省兰州市统招专升本语文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A.仁政和王道B.仁与礼C.严刑和峻法D.无为而无不为2.屈原《哀郢》中的郢是指()A.恋人名B.楚国都城C.友人名D.官名3.《苦恼》中人与马的对比主要体现在()A.姚纳伫立如幽灵,马伫立如蜜糖饼B.姚纳挨受脖儿拐,马挨受鞭子抽打C.姚纳死了儿子,马死了初生马崽儿D.无人听姚纳诉说,小马却认真地倾听4.《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最突出的语言特色是()A.慷慨激昂B.严谨犀利C.明白晓畅D.优美雅致5.穆旦属于现代文学史上的()A.新月诗派B.象征诗派C.意识流派D.九叶诗派6.晚年致力于整理六经等古代文献,对保存和传播我国古代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7.五四新文学作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巴金B.梁实秋C.胡适D.梁启超8.下列属于儒家五经的是()A.《论语》B.《春秋》C.《大学》D.《中庸》9.素有词中之帝之称的人是()A.陈后主B.乾隆C.李煜D.宋徽宗10.晚唐以无题诗著称的诗人是()A.杜牧B.孟郊C.李贺D.李商隐11.下列学者中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收办学理念的是()A.蔡元培B.钱锺书C.余秋雨D.朱光潜12.在《婴宁》中,促使婴宁矢不复笑的事件是()A.爬上树梢,狂笑而坠B.走出深山,嫁到王家C.惩罚邻子,遭遇诉讼D.归葬鬼母,伏尸痛哭13.下列成语出自《庄子·秋水》的是()A.望洋兴叹、贻笑大方B.望洋兴叹、祸起萧墙C.贻笑大方、分崩离析D.祸起萧墙、分崩离析14.下列人物出自《婴宁》一文的是()A.王三胜B.张君瑞C.席方平D.王子服15.《哀郢》中的乱意为()A.乐曲开篇B.篇末结语C.随便说说D.心情烦乱16.下列未被列入唐宋八大家的是()A.曾巩B.欧阳修C.王安石D.范仲淹17.周树人用笔名鲁迅于______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A.1919B.1918C.1917D.192118.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修改病句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修改病句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微专题:修改病句--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专题5:修改病句(一)2021年高考模考修改病句题汇编1.【广东省2021届高考语文预测猜题卷及答案解析】秩序和安全是重要的,但秩序和安全并不会自然形成。

伦理学家强调了伦理道德的意义,宗教学家论证了宗教信仰的价值,经济学家强调了经济理性的重要作用。

然而,有了强有力的国家,人类社会就难以竖立起稳定的、持续的和节约的秩序。

作为一种强制性力量,国家以公共暴力为基础,以暴力威胁为运作逻辑,依赖暴力威胁来建构秩序。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3分)2.【麻城实验高中2021年3月月考高一语文试题】中国古代最早的窗子谈不上美观,经过千百年的发展,中国窗子才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随着岁月的流逝,使它们成为最富有美学表现力的中国建筑的因素。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3分)3.【湖北武汉市宜昌市2021届高三年级二月联考】黄瓜要天气热才长得快,眼下已然深秋,夜凉露重,等它成熟,不知何时,索性摘下吃个嫩口。

这幅小品,只有我深谙植物脾性与时序节气之人,方能懂得其间堂奥。

揣测他应是秋分前后画下的。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一处语病,请修改。

4.【江苏省无锡市2021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石榴籽圆润饱满、浆满汁溢、甘之如饴,是甜美的果实,它们密密实实拥抱在一起,常寄予了紧密团结的寓意。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3分)5.【南京市、盐城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由于辣椒与茱萸相比,在贮藏、种植和食用等方面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便完全取代了茱萸。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4分)6.【南通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它将经典和流行结合在一起,把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传统诗词中的文化精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经验和创新性发展。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请修改。

(4分)7.【2021广州一模】科学研究显示,①睡前长期玩手机可能会破坏人体免疫系统,②导致视力大幅下降;③长期玩手机也会使睡眠质量下降,④手机屏幕的光亮会干涉褪黑素的分泌,⑤使我们在放下手机入睡后更多处在浅睡眠,⑥但不能进入深睡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考语文预测题(十)含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剽.(piāo)悍裨.(pí)将多棱.(líng)镜不着.(zhuó)边际B.谂.(shěn)知拂.(fó)晓一溜.(liù)烟相.(xiàng)机行事C.矗.(chù)立角.(jué)斗配给.(jǐ)制公开露.(lòu)面D.说.(shuō)服撷.(xié)取文绉.绉(zōu)装模.(mú)作样1.C(A.棱léng B. 拂fú D. 绉zhō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松弛猥亵乍暖还寒黄梁美梦B. 斑驳勖勉义愤填膺冠冕堂皇C. 苍茫战栗涂指抹粉引以为戒D. 暧昧颂读利害冲突不经之谈2.B(A项“黄梁美梦”应为“黄粱美梦”;C 项“涂指抹粉”应为“涂脂抹粉”;D项“颂读”应为“诵读”。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中国作家莫言获得xx年诺贝尔文学奖,仪式于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奖。

②xx年中国银行业净利润可能超过1万亿,近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秘书长陈永杰的一番言论,使得有关“银行暴利”的讨论进入公众。

③昨天,足协副主席韦迪介绍,管办分离离不开规则与政策的规定,在接下来的管办分离改革中,将邀请国际足联法务专家来华协助中国足协。

A. 授奖视野鉴于B. 受奖视野基于C. 受奖视线鉴于D. 授奖视线基于3.A(授奖:颁发奖金、奖品或奖状。

受奖:得到奖励。

根据语境,应选“授奖”。

视野: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

视线:用眼睛看东西时,眼睛和物体之间的假想直线,也比喻注意力。

此处强调公众注意的范围,故选“视野”。

鉴于: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分句句首,指出后一分句行为的依据、原因或理由。

基于:根据。

此处应是“考虑到”的意思。

故选“鉴于”。

)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今年夏天,他躺在病床上对《齐鲁晚报》的记者说:“有这么热心的民警,有这么多好街坊,我呀!下一辈子还做环卫工人!”B.2010年11月10日,京沪高铁先导段率先完成牵引供电、通信、信号、电力“四电集成”施工,展开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工作。

C.美国的纽约、洛杉矶、日本的东京、法国的巴黎、英国的伦敦、中国的北京、上海,都是世界上著名特大城市,都有申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实力。

D.天摇地动,怎能摧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怎能斩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深情;抗震救灾,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洗礼。

4. B(A第一个叹号错;C项中的顿号连用导致并列关系层次不明,“洛杉矶”“东京”“巴黎”“伦敦”后应为逗号;D分号改为问号。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大中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B.自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深受其影响。

C.记者来到卧龙镇人民政府南侧的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前,只见这座被称为“中国唯一大熊猫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山下,周围流水淙淙,绿树成荫。

D.本月底,李敖将携全家赴浙江博物馆观看包括明年将在台北合璧的《富春山居图》在内的馆内展品,然后乘船游览西湖。

5.选D(A项语序不当,把“虽然”放“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前;B项成分残缺,把“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放到“自”前;C项成分残缺,在“坐落”前加“的博物馆”或者“的建筑”。

)二、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两千年前,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写道:“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

因地形,用险制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长城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

战国、秦、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金、明等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近代以来,“万里长城”的声名逐渐远播世界,长城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伟大建筑奇迹。

孙中山评价长城说:“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万里长城也。

……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

”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被写入《义勇军进行曲》,后者成为新中国的国歌。

1987年,只得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也是世界上体量、规模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

国人早已熟知居庸关、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著名的长城段落,以及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明长城巍峨雄伟的景观深入人心。

长城又是中国人最陌生的文化遗产之一:长城的修筑时间长、分布地域广、就地取材、形式多样、附属设施多、保存状况差别大,长期以来,不仅普通人难以分辨,就连学界也无法说清“什么是长城”、“长城到底有多长”,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不多,对于一些长城相关遗迹的性质、年代等长期存在较大争议。

xx年,国务院颁布《长城保护条例》,这是中国第一次针对单项文化遗产制定专项保护法规。

同年12月,中国第一次系统、规范的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正式启动。

人们第一次发现并确认,两千多年来,中国现存历代长城总长度达到了21196.18千米,分布于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3个县域内,包括墙体10053段,壕堑1762段,单体建筑29507座,关堡2210座,相关设施189处,共计43721处长城遗产,共同组成世界上规模、体量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

xx年,长城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在长城资源调查过程中,文物考古工作者全面、准确地掌握了长城的规模、分布、构成、走向、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护与管理现状等基础资料。

尽管长城的“家底”已基本摸清,但长城保护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长城沿线的考古发掘、历史文化研究多存空白,长城正面临着自然和人为的破坏。

对长城的文化价值认识不清,经济建设、居民生活、旅游不当开发、不当维修等,都时刻威胁着长城的存续。

长逾2万公里的长城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复杂多样的长城、贯穿中国两千年历史的长城,还有太多秘密等待人们发现。

(摘自xx.11《瞭望新闻周刊》韩冰《长城的“家底”》)6.下列关于长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城是中国第一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

B.长城是世界上规模、体量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尚有很多秘密等待人们发现。

C.长城既是中国人早已熟知的景观,又是中国人最陌生的文化遗产之一。

D.复杂多样的长城是中国独有的文化遗产,长逾2万公里,贯穿中国两千年历史。

6. A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虽然长城的修建历史悠久,但直到近代以来,随着“万里长城”的声名逐渐远播世界,长城才成为世界公认的中国伟大建筑奇迹。

B.国人早已熟知居庸关、八达岭、山海关、嘉峪关等著名的长城段落,以及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这说明明长城巍峨雄伟的景观深入人心。

C.曾经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关于“什么是长城”、“长城到底有多长”这样的问题,不仅普通人难以分辨,就连学界也无法说清。

D.xx年,长城保护工程正式启动,文物古工作者通过系统、规范的调查工作,才第一次基本摸清长城的“家底”。

7.B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千年前,司马迁在《史记·蒙恬列传》中关于长城“延袤万余里”的记载,表明中国的长城早就具有了巨大的规模。

B.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长城成为中国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被写入《义勇军进行曲》,后者因此成为新中国的国歌C.国务院颁布《长城保护条例》,是中国第一次钍对单项文化遗产制定专项保护法规,这足以说明长城的重要。

D.长城的保护受到多方面的威胁,包括对长城的文化价值认识不清,经济建设、居民生活、旅游不当开发、不当维修等。

8.B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苏轼轼每读《诗》至《鸱鸮》,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

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

夫子曰:“‘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

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

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

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

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

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升斗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

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

轼不自意,获在第二。

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

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

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

”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

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

轼愿与闻焉。

(选自《苏轼文集》卷四十八)【注】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

他曾任国子监直讲。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宰:掌管B.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游:出游C.非左右为之先容.容:介绍,推荐D.从.车骑数十人从:带领,使……随从9. B(游:交际、交往、共事。

)10.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1)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2)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3)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4)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A.(1)和(2)相同,(3)和(4)不同B.(1)和(2)相同,(3)和(4)也相同C.(1)和(2)不同,(3)和(4)相同D.(1)和(2)不同,(3)和(4)也不同10. D【(1)转折;(2)递进;(3)介词,凭借;(4)介词,因为。

】11.下列不能表明苏轼快乐观的一项是()A.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以乐乎此矣!B.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