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剥橘子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剥橘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剥橘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橘子的基本特征,知道橘子可以剥皮吃。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橘子,学会剥橘子。
2.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剥橘子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1.橘子若干个。
2.桌子、椅子、抹布。
3.洗手液、纸巾。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橘子,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外形特征。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橘子的了解。
(二)认识橘子1.教师讲解橘子的组成部分,如果皮、果肉、果核等。
2.邀请幼儿触摸橘子,感受其质地。
(三)剥橘子1.教师示范剥橘子的方法,注意动作要领。
2.邀请幼儿尝试剥橘子,教师给予指导。
3.教师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剥橘子的心得。
(四)品尝橘子2.邀请幼儿分享品尝的感受。
2.邀请幼儿谈谈在活动中的收获。
(六)延伸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剥橘子比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2.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体验亲子互动的乐趣。
五、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剥橘子的兴趣浓厚,参与度较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观察、体验、交流,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剥橘子的技巧。
同时,通过品尝橘子,幼儿对水果的兴趣得到了提升。
但在活动中,部分幼儿在剥橘子时动作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1.导入环节:教师出示橘子,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幼儿纷纷举手发言,表示橘子是圆形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橙色的。
2.认识橘子环节:教师讲解橘子的组成部分,幼儿认真倾听。
在触摸橘子的过程中,幼儿表示橘子表面光滑,有些硬。
3.剥橘子环节:教师示范剥橘子的方法,幼儿认真学习。
在尝试剥橘子的过程中,幼儿互相交流心得,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6.延伸活动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剥橘子比赛”,幼儿积极参与,比赛氛围热烈。
家长参与活动,与幼儿共同体验亲子互动的乐趣。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剥橘子的兴趣得到了提升,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发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小班科学剥橘子教案带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剥橘子教案带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橘子的外观特征和橘子的营养价值。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3.培养幼儿观察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橘子2.水果刀3.盘子4.桌布5.科学图书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新鲜的橘子,让幼儿观察,并询问幼儿橘子的外观特征。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橘子是圆形的、颜色是橙色的,表面有一层皮等。
2.操作(15分钟)教师向幼儿演示如何剥橘子皮,并鼓励幼儿在安全的情况下也尝试剥一颗橘子。
教师提醒幼儿小心使用刀具,避免割伤手指。
3.观察(10分钟)教师给幼儿提供盘子,鼓励他们在桌布上将橘子剥开,并观察里面的果肉、种子等。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橘子的颜色、质地等特征,并与剥开之前的观察结果进行对比。
4.讨论(10分钟)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橘子的形状、颜色、味道等,以及剥橘子的过程。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橘子的营养价值,如橘子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等。
5.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总结剥橘子的过程,以及发现的橘子的特征和营养价值。
四、教学反思:在这次科学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剥橘子的过程,加深了对橘子外观特征的了解,并且了解到剥橘子的方法。
同时,通过观察橘子的内部结构,幼儿对橘子的特征和营养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这个活动,我发现幼儿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其中。
他们通过观察和剥橘子的过程,学会了如何运用工具处理事物,并发现了橘子的不同特征和质地。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针对幼儿的特点,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操作,引导幼儿主动观察事物的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我还会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与思考,在活动中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这次剥橘子的科学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参与、观察和思考的机会,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并且让他们对橘子的特征和营养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剥橘子》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剥橘子》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学到橘子的外部结构。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了解如何剥橘子。
3.帮助幼儿探索橘子的味道、香味、颜色和营养成分。
4.营造轻松、愉悦的探索科学的氛围,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
1.新鲜的橘子和削皮刀。
2.幼儿园教室内教学。
3.小板凳或桌子,以便幼儿观察。
三、教学流程:
第一步:引入
老师向幼儿介绍橘子,并让他们看看外表。
询问幼儿,这是什么水果?知道橘
子还有哪些品种?为什么说橘子是维生素C的宝库?等等。
第二步:实验操作
1.老师展示橘子,并演示如何用削皮刀将橘子外层削掉。
2.老师把橘子分给幼儿,并让他们一人一个,自己试着用削皮刀削掉外
层。
3.老师提供帮助,引导幼儿正确操作。
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橘子的颜色、
味道、香味等特点。
第三步:小结
在实验结束时,老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所学的内容。
询问幼儿他们学到了什么,在剥橘子过程中,有什么新的发现,他们喜欢什么颜色的橘子?最后老师还可以讲讲关于橘子的营养知识,如何吃橘子才更健康等等。
四、教学收获:
1.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能够剥掉橘子的外皮。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橘子的颜色、味道、香味等特点,掌握一些橘
子的基础知识。
3.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4.营造了积极、愉悦的探索科学氛围,激发了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小班科学公开课《剥橘子》教案

小班科学公开课《剥橘子》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次小班科学公开课的主题为《剥橘子》。
本次公开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的方式了解橘子的特点和构造,发现科学的奥妙,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本次公开课的实施需要准备好橘子、刀具、手套等教学材料。
二、教学目标1.了解橘子的外部特征和构造;2.学习如何正确地剥橘子;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4.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实践技能。
三、教学内容1.橘子是什么?1.通过橘子的形状、颜色、外部特征等启发学生了解橘子;2.让学生品尝橘子并讨论橘子的味道。
2.剥橘子1.展示正确的剥橘子方法;2.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正确地剥橘子;3.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剥橘子。
3.橘子的结构1.让学生仔细观察橘子,并提问学生橘子的内部构造;2.指导学生正确地剖开橘子;3.学生观察橘子的内部构造。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逐一展示橘子、刀具、手套等教具;2.介绍本次课程内容及教学目标。
2.橘子是什么?1.让学生仔细观察橘子的外部特征,鼓励学生品尝橘子;2.引导学生描述橘子的形状、颜色、气味和味道。
3.剥橘子1.展示正确的剥橘子方法;2.分发学生手套和削皮刀,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剥橘子;3.学生自己尝试剥橘子,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橘子的结构1.学生仔细观察橘子表面,提问学生橘子的内部构造;2.指导学生正确地剖开橘子;3.学生观察橘子的内部构造,并进行讨论。
5.总结与作业1.回顾橘子的外部特征、剥橘子的操作方法、橘子的结构构造;2.提醒学生本次课堂中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3.布置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复习。
五、教学反思本次小班科学公开课《剥橘子》教案的实施较为顺利,学生对于橘子的认识和操作方法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如课程时间安排较紧,有些时间不够充足;而且教师的演示不能满足所有学生都学好这个动作,需要更加引导个体学生学习,增加学习成功率。
小班科学剥橘子教案5篇

小班科学剥橘子教案5篇认真准备好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扰,提高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和解决能力,一份有序的教案能够使教学过程更加井然有序,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小班科学剥橘子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班科学剥橘子教案篇1活动目标:1、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参加观察橘子的活动,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分享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每组一只筐,内装与本组幼儿人数相等的橘子。
活动过程:1、用触觉箱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请幼儿摸一摸箱子里装的水果。
提问:"请你摸一摸,告诉我里面装了什么水果?"2、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看一看:橘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的?(2)摸一摸:橘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可与苹果进行比较)?(3)闻一闻:橘子有什么气味?3、感受橘子的内部特征。
(1)请幼儿讨论:橘子里面是什么样的?(2)那我们怎么把它打开呢?(3)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橘子,观察橘子的内部特征。
提问:剥开皮的橘子是什么颜色的?剥开皮的橘子是什么样子的?一瓣一瓣像什么?4.品尝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说说品尝后的感觉。
活动延伸:活动结束后,教师画一棵轮廓树,让幼儿将剥下来的橘子皮撕成小块,贴在橘子轮廓图上,制作成一幅橘子皮画,将橘子皮画贴于橘子树上,做成一棵橘子树。
活动反思:秋天来了,许多的水果都成熟了,本次教学活动选择的教学材料是橘子,此材料贴近幼儿的生活,又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幼儿对自己熟悉的事物能产生积极的兴趣。
活动开始我采用猜一猜的导入方法“猜一猜老师袋子里放了什么好吃的东西”,让幼儿思考有什么感知的方法知道袋子里藏的是什么,许多幼儿都能通过“摸一摸”“闻一闻”去探索。
活动第一环节幼儿表现的都很兴奋,很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软软的我猜是香蕉”有的说“香香的可能是金橘”;活动第二环节中,是让幼儿自己先去尝试剥橘子,许多幼儿都能在的劳动成果中分享到快乐,并且很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橘子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有几囊。
小班科学《剥橘子》教案

小班科学《剥橘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橘子的外形特征和剥橘子的方法。
2. 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 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橘子的外形特征,学会剥橘子的方法。
难点:掌握剥橘子时的技巧,能够顺利剥出完整的橘子瓣。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新鲜的橘子作为教学道具。
3. 准备一些纸巾用来擦拭橘子的汁液。
四、教学过程:2. 讲解:教师讲解剥橘子的方法,包括如何抓住橘子皮,如何剥离橘子瓣等。
3. 示范:教师进行剥橘子的示范,边剥边讲解,让幼儿清晰地了解剥橘子的整个过程。
4.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剥橘子的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剥橘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剥橘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剥橘子时要注意手部安全等。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一幅关于剥橘子的手工作业。
2. 延伸:教师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带领幼儿观察橘子树,了解橘子的生长过程。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剥橘子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他们对橘子的认识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以及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剥橘子过程中手部安全,避免橘子皮或橘子瓣划伤手指。
2. 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检查每个幼儿的手指甲是否修剪整齐,以免划伤其他幼儿。
3. 注意观察幼儿对橘子的过敏反应,如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活动,并采取相应措施。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
2. 教师要关注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参观橘子加工厂,了解橘子的加工过程,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 开展以“橘子”为主题的绘画活动,鼓励幼儿发挥创意,描绘他们心中的橘子。
小班科学《剥橘子》

小班科学《剥橘子》小班科学《剥橘子》(通用6篇)小班科学《剥橘子》篇1活动目标: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
2.情愿参与观看橘子的活动,能用简洁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发觉。
3.体验剥橘子和吃橘子的欢乐。
重点、难点:学会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并能用简洁的语言叙述自己的发觉。
设计思路:幼儿的科学探究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头,引导孩子关注四周生活和环境中常见的事物,发觉其中的好玩和奇异,有益于保持幼儿的奇怪心,激发他们的探究热忱,使他们从小就擅长观看和发觉。
“橘子”是秋天的时令水果,在生活中幼儿常常可以吃到橘子,是幼儿熟识和宠爱的食物,它颜色艳丽的外皮,和酸甜可口的味道,都对幼儿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对于我们小班幼儿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在这个幼儿既熟识又感爱好的活动中,我会准时组织幼儿沟通和争论,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主动探究,获得直接阅历,学习熟悉事物的方法,产生探究四周事物的爱好和欲望,具有肯定的教育价值。
活动预备:1、每人一只橘子;2、榨汁机一台;3、每人一只小水杯;4、抹布。
活动过程:1.出示橘子,激发幼儿爱好。
师:小伴侣们看,桌子上有什么啊?(橘子)师:请每一位小伴侣都到这个框框里拿一只橘子,拿不到的小伴侣看好,我要把橘子滚过来咯,接住。
2.观看橘子的外表,感知橘子的特征。
引导幼儿拿起一只橘子,启发幼儿用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等方法观看橘子的外形、颜色等。
(1)师:现在你们都拿到橘子了,请你们摸一摸橘子,感觉怎么样?(2)师:看一看,橘子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橘子是什么外形?(4)师:找一找,有突出来的地方吗?是什么?(柄)有凹进去的地方吗?是什么?(脐)像不像小伴侣们的肚脐眼?(5)师:请你们把橘子放在脸上亲一亲,感觉怎么样?老师小结:橘子摸上去是光滑的,外形是圆圆的、扁扁的;颜色有的绿,有的黄。
突出来的地方是橘子的柄,凹进去的地方时橘子的脐,放在脸上是冰冰的、凉凉的。
小班科学《剥橘子》教案

小班科学《剥橘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橘子的基本特征,认识橘子的结构。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橘子的结构,学会剥橘子。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橘子、盘子、纸巾。
2.环境准备:清洁的操作台,舒适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橘子,引导学生观察橘子的外形,描述橘子的颜色、形状等特征。
(二)认识橘子结构1.教师讲解橘子的结构,包括橘皮、橘肉、橘络等。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认识橘子的各个部分。
(三)剥橘子比赛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个橘子。
2.教师示范剥橘子的正确方法,强调注意安全。
3.学生分组进行剥橘子比赛,教师巡回指导。
4.比赛结束后,学生分享剥橘子的感受。
(四)品尝橘子2.学生描述橘子的味道,分享自己的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3.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橘子皮有什么用途?橘子肉可以做什么?五、教学反思1.亮点:(1)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分组进行剥橘子比赛,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不足:(1)课堂时间安排不够紧凑,导致部分环节时间过长。
(2)在拓展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引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认识橘子的结构,学会剥橘子。
1.教学重点补充:在讲解橘子结构时,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提问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橘子的内部构造。
教学中可设计如下对话:教师:“同学们,橘子由哪些部分组成呢?”学生A:“橘子皮。
”学生B:“里面的果肉。
”教师:“很好,那橘子皮里面还有什么?我们一起来剥开看看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
1.教学难点补充:在剥橘子比赛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尝试,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剥橘子教案
小班科学:剥橘子教案周次第九周时间 191010 班级小六班设计者教学内容小班科学:剥桔子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桔子的主要特征和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参加剥桔子的活动,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每组一只筐,内装与本组幼儿人数相等的桔子。
活动重点与难点: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桔子的主要特征方法与手段:实物教学法、观察比较法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一、猜谜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猜谜语以猜谜语的形式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感知桔子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特征。
1.看一看:桔子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的?
2.摸一摸:桔子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可与苹果进行比较)
3.闻一闻:桔子有什么气味?
4.请幼儿讨论:桔子里面是什么样的?
5.那我们怎么把它打开呢?
6.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剥桔子,观察桔子的内部特征。
教师提问:剥开皮的桔子是什么颜色的?剥开皮的桔子是什么样子的?一瓣一瓣像什么?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桔子的外部和内部特征,回答老师的问题。
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剥一剥等形式从而更直观形象的认识桔子,感知桔子的外部和内部特征,更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发活动的兴趣。
三、品尝桔子酸酸甜甜的味道,说说品尝后的感觉。
1.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分享品尝桔子,说说有什么不一样的味道。
2.教师小结:桔子的肉是橘黄色的,一瓣一瓣像月亮、像小船;水分多;
有点酸,有点甜;
有的桔子有种子,种子像一颗颗白色的珠子,吃的时候要吐出来。
我们大家都喜欢吃桔子。
幼儿品尝桔子,说说桔子的味道。
同时聆听教师的小结。
通过品尝桔子不仅让幼儿品尝了桔子的味道,对桔子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而且也让幼儿体验了科学活动的快乐和轻松。
观察与反思:
秋天来了,许多的水果都成熟了,本次教学活动选择的教学材料是橘子,此材料贴近幼儿的生活,又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幼儿对自己熟悉的事物能产生积极的兴趣。
活动开始我采用猜一猜的导入方法“猜一猜老师袋子里放了什么好吃的东西”,让幼儿思考有什么感知的方法知道袋子里藏的是什么,许多幼儿都能通过“摸一摸”“闻一闻”去探索。
活动第一环节幼儿表现的都很兴奋,很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软软的我猜是香蕉”有的说“香香的可能是金橘”;
活动第二环节中,是让幼儿自己先去尝试剥橘子,许多幼儿都能在的劳动成果中分享到快乐,并且很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橘子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的,有几囊。
在此环节中我还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介绍了橘子的身上结构还有好听的名字,比如“脐”、“蒂”、“橘络”。
最后一环节我让幼儿品尝自己的橘子,并且让他们和大家说一说你的橘子是什么味道的。
本次教学中,然幼儿通过玩而学,激发了幼儿的各种感知行为并且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