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练习
初中文言文练习60篇及标准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
小学文言文练习(全) 题目加答案

小学文言文练习(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
__________________(2)吾忘持度.。
__________________(3)宁信度.。
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之: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3、之: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至之市(到、往)而忘操之(脚的尺寸)反归取之(脚的尺寸)何不试之以足(鞋子)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完整版)简单文言文阅读习题18篇(附答案与译文)

简单文言文阅读1习题8篇(附答案与译文)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召吏欲杀之()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答案1.①它,代鸟。
②他,代烛邹。
③的,助词。
2.①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②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是看重鸟却轻视人士的君主,这是第三条罪。
3.①要仁政,不要暴政。
②理,要讲到点子上。
③以退为进也是一种很好的策略。
翻译:景公喜好射鸟,委派烛邹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
景公老火,叫来手下准备杀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请让我对他数说了他的罪以后再杀他。
'景公说:'可以。
'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列数他的罪行,说道:'烛邹,你给我们的君主掌管鸟却把鸟弄丢了,这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君主因为鸟而杀人,这是第二条罪;使别的国的诸候听说了这件事后,从而认为我们的君主看重鸟却轻视人士,这是第三条罪。
烛邹的罪已数说完了,请杀了他吧。
'景公说:'别杀了,寡人听你的就是了。
'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文言文强化练习(双文本)(学生版)

(双文本)(学生版)一、高考真题(一)(2023·全国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襄子①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
”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
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
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
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
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
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
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
故曰:仲尼不知善赏。
(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②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
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
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子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
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
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
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
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
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
”(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①襄子:赵襄子。
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
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
(完整)初中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2分)(一)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
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
元对日:“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
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
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
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
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
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二)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鬻①于屠肆。
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
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
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日:“其父堕河,何预于汝?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汝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病医药,死棺敛。
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汝罪大矣!就死汝分,牟牟②者何为?”盖其父尝堕深水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出也。
董初不知此事,闻之大惭,自批其颊曰:“我乃非人!”急引归。
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注]①鬻(yu):卖。
②牟牟:通“哞哞”,牛叫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2分)A.张元怪之(责备)“怪”是意动用法,“感到奇怪”。
B.速延医治之(邀请)C.遗一牛,老且跛(留下)D.引之使出(牵,拉)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A.今为人所弃而死不足为处人道也B.若见而不收养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都是“却”的意思。
C.将鬻于屠肆欲有求于我也D.以杖击牛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①父感其言,遂许焉。
叔父被他的话感动,就同意(收养)了。
②岁需祭扫,为董氏子孙无穷累。
(这坟墓)每年都要祭扫,给董家子孙带来无穷的麻烦。
4:人与动物亦可心灵相通。
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两篇文章共有的思想意义。
(4分):第一篇写张元和其叔父收养弃犬,当叔父被蛇咬时,犬奔家告知,使叔父获救;第二篇写董某得知老牛曾救过其溺水之父,因而善待老牛。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
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
②门阀:名门贵室。
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以为/在有所益B. 肃/遂拜/蒙母C. 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 日/必了此/功课为佳(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
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品质。
(5)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答案:(1)①研究。
②因为。
(2)D。
(3)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4)①结友。
②有恒(勤朴)。
(5)【参考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带答案30篇)

小学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30篇)一、愚人篇1.永县之氓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 水暴甚, 有五六氓, 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 船破, 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不应, 摇其首。
有顷, 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 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练习】1. 解释加点词:(1)永之氓咸.善游 ___________________(2)乘小船绝.湘水 ___________________(3)吾腰.千钱 ___________________(4)有顷, 益怠 ___________________2. 翻译句子。
(1)汝善游最也, 今何后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曰: 吾腰千钱, 重, 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愚之甚!蔽之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身且死, 何以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 渡河而亡其舟, 栖于浮苴(jū)上号焉。
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①奉其母。
母曰:“子安得此金?”对曰:“所受俸禄也。
”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
孝子之事亲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②。
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
子其去之。
”田子愧惭走出,造朝还金,退请就狱。
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
《诗》③曰:“宜尔子孙承承兮。
”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释】①镒:二十两。
②馆:这里指家。
③《诗》:这里指《诗经》。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行②田子为相,三年归休..:..归休2.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3.[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4分)?二、【甲】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弗敢易!秦王不悦。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十一)割肉相啖齐之好勇者,其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
卒然①相遇于涂,曰:“姑相饮乎?”觞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革②求肉而为?于是具染而已③。
”因抽刀而相啖,至死而止。
勇若此不若无勇。
①卒然:卒,同“猝”,卒然,即突然。
②革:更,另。
③于是具染而已:于是,在这里;染,调味用的豆酱。
在这里置办点豆酱就可以了。
4. 解释加点字词:其涂姑子2.“觞”在句子“引觞满酌”中作本义讲,但在文中“觞数行”一句中词性发生了改变,应作讲为妥。
3.文中表明作者态度的一句话是:4.联系生活实际就“什么是真正的勇敢”这一话题谈一点感想。
(六十二)晋人好利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
遇物即攫①之,曰:“此吾可羞②也,此物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
”攫已,即去。
市伯③随而索其直④,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尔物也。
尔幸予我,我若富贵当尔偿。
”市伯怒,鞭之,夺其物以去。
旁有哂⑤之者,晋人戟手⑥骂曰:“世人好利甚于我,往往百计而阴夺之,吾犹取之白昼,岂不又贤于彼哉?何哂之有?”①攫:jué夺取。
②羞:同“馐”,美好的食品,这里当动词用,意为“吃”。
③市伯:市场上的管理官吏。
④直:通“值”。
⑤哂:shěn,讥笑。
⑥戟手:戟,jǐ。
戟手,即“叉手”。
1. 解释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已索予甚于2.下列句子句式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A. 不知为尔物也。
B. 我若富贵当尔偿。
C. 世人好利甚于我。
D. 何哂之有?3.选出括号里字词在句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
A. (若)皆若己所固有我若富贵当尔偿B. (之)遇物即攫之旁有哂之者C. (于)世人好利甚于我岂不又贤于彼哉D. (固)皆若己所固有汝心之固,固不可彻5. 就短文最后晋人的话,发表一下你的看法:(六十三)黔之驴(11分)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因因然莫相知①。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②,荡倚冲冒③,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④,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①因因然莫相知:小心谨慎地,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②狎:戏弄。
③荡倚冲冒:冲撞冒犯。
④跳踉大口阚:跳起来,大声吼叫。
1.翻译划波浪线的句子:⑴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⑵驴不胜怒,蹄之。
⑶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选出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以)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B.(然)因因然莫相知然往来视之C.(益)益习其声稍近益狎D.(且)以为且噬己也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3.以上故事即是成语的由来,现在用来比喻 .4.文中的“黔”是贵州的简称,南京和上海的简称分别是、 .(六十四)晏子使楚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5.选出与“齐人也,坐盗”中“坐”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2分)A.停车坐爱枫林晚B.族诛连坐C.其一犬坐于前D.坐视不理6.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A.吾欲辱之,何以也?(疑问语气,相当于“呢”)B.齐人固善盗乎?(疑问语气,相当于“吗”)C.圣人非所与熙也。
(陈述语气,相当于“吧”)D.寡人反取病焉。
(感叹语气,相当于“啦”)7.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8.选出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
()(2分)A.针对楚王的发难,晏子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方法进行驳斥,使楚王陷于尴尬境地。
B.晏子在席间的对话表现出其超人的智慧与胆识。
C.从文末楚王的话语可以看出,楚王尚能知错认错。
D.晏子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句话强调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决定作用。
(六十五)不计人过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
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
其同列④怒,令诘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
罢朝,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
蒙正曰:“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固不如无知也。
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⑤。
(选自司马光《涑水记闻》,略有改动)[注释] ①吕蒙正(944—1011):宋代政治家。
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
③朝士:中央官员。
④同列:同事。
⑤量:度量(肚量),气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3分)①不喜计人过()②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③是小子亦参政耶()④同列犹不能平()⑤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的“之”所指的对象是谁?请用直线对应连接起来。
(2分)①有朝士于帘内指之曰 A.同列②蒙正遂止之B.朝士姓名③不问之何损C.吕蒙正3.翻译:时人皆服其量。
(2分)译文:4.请简要谈谈你对“不计人过”的看法。
(3分,有创意加1分)(六十六)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阅读训练]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六十七)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 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来源:考试大-中考(六十八)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
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阅读训练]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义:②辄以水沃面音:义:③食不给音:义:④乃至被谗受贬音:义: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 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②③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六十九)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②迨能倍诵乃止③迨能倍诵乃止④咏其文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才美不外见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
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七十)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 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3. 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 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七十一)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原文]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