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完整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图论复习提纲

(完整版)图论复习提纲
图论及其应用
复习课件 数学科学学院
1
本次课主要内容 期末复习
(一)、重点概念 (二)、重要结论 (三)、应用
2
(一)、重点概念
1、图、简单图、图的同构与自同构、度序列与图序列、 补图与自补图、两个图的联图、两个图的积图、偶图;
(1) 图:一个图是一个序偶<V,E>,记为G=(V,E),其中: 1) V是一个有限的非空集合,称为顶点集合,其元素称为顶点或点。
G1 G2
例1 指出4个顶点的非同构的所有简单图。 分析:四个顶点的简单图最少边数为0,最多边数为6,所以 可按边数进行枚举。
5
(6) 补图与自补图
1) 对于一个简单图G =(V, E),令集合 E1 uv u v,u,vV
则图H =(V,E1\E)称为G的补图,记为 H G
2) 对于一个简单图G =(V, E),若 G G ,称G为自补图。
(5) 根树
一棵非平凡的有向树T,如果恰有一个顶点的入度为0,而其余所有顶 点的入度为1,这样的的有向树称为根树。其中入度为0的点称为树根, 出度为0的点称为树叶,入度为1,出度大于1的点称为内点。又将内点 和树根统称为分支点。
9
(6) 完全m元树
对于根树T,若每个分支点至多m个儿子,称该根树为m元根树; 若每个分支点恰有m个儿子,称它为完全m元树。
(2) 森林
称无圈图G为森林。
8
(3) 生成树
图G的一个生成子图T如果是树,称它为G的一棵生成树;若T 为森林,称它为G的一个生成森林。
生成树的边称为树枝,G中非生成树的边称为弦。
(4) 最小生成树
在连通边赋权图G中求一棵总权值最小的生成树。该生成树称 为最小生成树或最小代价树。

(完整版)体育概论复习提纲

(完整版)体育概论复习提纲

(完整版)体育概论复习提纲第⼀篇体育概论篇第⼀章体育概论体育⾃产⽣以来,伴随⼈类⽂明的进步与发展已有⼏千年的历史。

⼈们为了追求美好的⽣活⽅式,在对健康、对和谐与美的追求中,期待⾃⾝向更美好的⽅向发展。

了解体育的产⽣和发展,认识体育的概念和组成,探索体育的本质和功能,领悟体育的真谛,以求不断提⾼对体育的认识,达到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享受体育的⼒与美,从⽽对体育有着更深⼊的认识。

第⼀节体育的概念与组成⼀、体育的概念1、什么是体育?体育是⼀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以发展⾝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过程和社会⽂化活动。

2、体育包括的内容?体育的内容包括体育教育、竞技体育和⾝体锻炼三⽅⾯的内容。

3、体育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体育既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也为⼀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服务。

⼆、体育的组成体育是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三个⽅⾯组成。

(⼀)学校体育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民教育的基础;它作为教育和体育的交叉点和结合部,⼜是国家体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学校体育教育重要是通过体育课程、课余体育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等基本组织形式,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核⼼,全⾯实现学校体育的各项任务。

(⼆)竞技体育竞技体育⼜叫竞技运动,它是在体育实践中派⽣出来的。

那么什么是竞技体育呢?竞技体育是在全⾯发展⾝体素质的基础上,最⼤限度挖掘⾝⼼潜能,以夺取优异运动成绩为⽬标⽽进⾏的科学训练和竞赛活动。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标就是“更⾼、更快、更强”;奥林匹克的原则是“公平竞赛”、“参与⽐取胜更重要”。

(三)社会体育社会体育亦称⼤众体育,是指以健⾝、娱乐、休闲、医疗和康复为⽬的的体育活动。

它的活动内容最⼴、表现形式多样、适应性较强、参加⼈数最多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

它是学校体育的延伸,⼜是现代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节体育的功能体育的功能有:健⾝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军事功能、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

(完整版)高中化学复习提纲

(完整版)高中化学复习提纲

高中化学课本知识大纲第一部分:必修一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其他实验知识在选修六)考点一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1.过滤:适用于分离一种组分可溶,另一种不溶的固态混合物。

如:粗盐的提纯。

2.蒸发结晶: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物质在溶剂中溶解性的差异不同。

3.蒸馏法:适用于分离各组分互溶,但沸点不同的液态混合物。

如:酒精与水的分离。

主要仪器: 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器、牛角管、锥形瓶等。

4.分液:适用于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

5.萃取:适用于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如:用CCl 4萃取溴和水的混合物。

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注:不用酒精萃取。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考点一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 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意义是表示含有一定量数目的粒子的集体。

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mol )。

(2)物质的量的基准(N A ):以0.012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作为物质的量的基准。

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表示为N A ,其近似值为6.02×1023mol -12.摩尔质量(M )1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g/mol 。

1mol 任何物质均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不同,因此,1 mol 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12C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而12 g 12C 所含的碳原子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即1 mol 12C 的质量为12g 。

同理可推出1 mol 其他物质的质量。

3.关系式:n =AN N ;n =Mm特别提醒:1.摩尔只能描述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肉眼看不到、无法直接称量的化学微粒,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如1mol 麦粒、1mol 电荷、1mol 元素的描述都是错误的。

2.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应该用化学式(符号)指明粒子的种类。

如1mol 水(不正确)和1molH 2O (正确);1mol 食盐(不正确)和1molNaCl(正确)3.语言过于绝对。

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完整版)3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完整版)3篇

高一生物必修一复习提纲(完整版)第一篇:细胞与遗传一、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组成和分类2.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3.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4. 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的结构和功能5.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二、细胞的代谢1. 糖代谢(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酵解)2. 蛋白质代谢(蛋白质的合成与降解)3. 脂质代谢(脂肪的合成与分解)三、细胞的分裂1. 有丝分裂的过程和特点2. 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特点3. 生殖细胞的形成和功能四、遗传的基本概念1. 基因的概念和特点2. 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和联系3. 基因的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染色体遗传规律)4. 突变和变异的概念和类型(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基因重组)五、DNA的结构与复制1. DNA的核苷酸组成和结构2. DNA的复制过程和机制(半保留复制)3. DNA复制与遗传稳定性六、RNA和蛋白质的合成1. RNA的种类和作用(mRNA、tRNA、rRNA)2. 转录的过程和机制3.转录调控4. 翻译的过程和机制5. 翻译后修饰七、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1. 基因的表达和调控2. 遗传信息的传递(性状的形成和变化)3. EPI基因调控4. 社会责任第二篇: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一、生物体的体液环境1. 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概念与作用2. 水离子、电解质和蛋白质的分布及作用3. 活性物质的作用(荷尔蒙、神经递质)二、内环境的调节1. 负反馈调节机制2. 内分泌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3. 胰岛素与糖尿病4. 突变体三、人体器官的功能与调节1. 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脏、血管和血液)2.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肺、气管和支气管)3. 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4. 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肾、尿管、膀胱和尿道)5. 脑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四、生物体对外环境的适应1. 光、温度、湿度、光周期和自然地理环境对生物的适应2. 饮食、睡眠、锻炼和心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3. 人类的工作、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五、环境生态1. 生态学的概念和意义2. 群落的组成和结构3. 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捕食、共生、竞争、拟态)4. 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6. 生态环境的保护第三篇:生物技术的应用一、基因工程1. 基因重组技术(DNA剪切、DNA连接、转基因)2. 克隆技术(人工克隆、活体克隆、动植物克隆)3. 基因治疗(基因疗法、干细胞技术)二、细胞工程1. 细胞培养技术和细胞生物学2. 细胞工程的应用(制药、医学、生物技术)三、免疫工程1.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免疫反应、抗体、疫苗)2. 抗体工程和医学应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诊断和治疗)四、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传资源和农业生态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濒危物种保护、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3. 遗传资源与生物技术4. 农业生态的概念和应用五、生物技术的社会影响1. 生物安全问题和生物伦理问题(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编辑、生命保险)2. 生物技术的经济、产业和文化影响。

复习提纲Word文档

复习提纲Word文档

1、食品污染微生物的途径2、食品的微生物指标有哪些?3、微生物的概念4、微生物的特点(或称共性)5、微生物的常见类群有哪些?6、菌落7、细菌的基本形态有哪些?8、微生物的大小一般以微米(μm)为单位。

细菌、放线菌、酵母、霉菌的大小如何?9、试画出细菌细胞的结构图,并说出各结构的主要功能。

10、从细胞结构看,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主要差别在哪里?11、什么是芽孢?它有什么特性?产生芽孢的细菌常见的有哪两属?12、简述革兰氏染色法操作步骤;关键步骤是什么?请解释。

13、微生物需要哪些营养?14、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哪些?何为寄生?何为腐生?15培养基配制时应考虑哪些的原则16、培养基如何分类17、什么是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18、微生物的呼吸类型有哪些?多数微生物属于哪一类?酵母属哪一类?梭状芽胞杆菌属属于哪一类?19、几个概念:灭菌、商业灭菌、消毒、防腐、无菌20、影响微生物生命活动物理因素有哪些?21、试述微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根据生长温度的不同微生物分为哪些类型?它们的生长温度情况如何?22、低温能用于杀菌吗?23、高温对微生物的影响:多数细菌、酵母、霉菌的营养细胞和病毒在50—65℃10分钟可致死,但也有些微生物很耐热,如腐生性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其营养细胞可在80℃下生长,其芽孢120℃经12分钟才致死。

24、影响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化学因素有哪些?25、大多数酵母和霉菌生长的最适pH值为4—626、细菌的最适pH值为6.5—7.527、什么是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28、单细胞微生物生长曲线分哪几个时期?各时期有何特点?29、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和平板菌落计数法的特点比较(优缺点)?30、微生物之父是巴斯德。

微生物技术之父是科赫。

31、你能举几例食品生产中利用微生物的例子吗?32、你能举几例引起食物中毒微生物种类吗?33、根霉、曲霉分别产生什么类型的孢子?34、倒平板时的培养基温度维持在多少度为宜?过高过低有何影响?35、接种好的斜面试管需贴上标签,标签上需注明哪些内容?标签应贴在试管的哪个位置?36、接种时可否将棉塞放在桌面上?菌种管和待接新鲜斜面试管可否平放在桌面上?为什么?37、菌液样品移入培养皿后,为什么要尽快地倒入培养基并充分摇匀,?38、为什么计数室内不能有气泡?试分析产生气泡的可能原因?39、说明高压蒸汽杀菌锅操作的关键步骤40、平板为什么要倒置培养?。

(完整版)毛概复习提纲

(完整版)毛概复习提纲

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有什么相互关系?(第5-8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选择: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a.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b.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独立自主: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2、毛泽东思想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第10-17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贯穿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5.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为何提出?它们相互之间有何关系?(第26-27页,也可参考专题课件)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的发展实际,顺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从破解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出发,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完整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民族矛盾),人民群众和封建主义的矛盾(阶级矛盾)。

其中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历史任务近代中国有两大历史任务,反帝反封建革命和完成近代化〔1〕反帝反封建革命反帝反封建革命是为了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总揽秩序,完成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2〕完成近代化完成近代化是为了改变中国经济文化的落后地位,完成国家富强,从根本上说是解决生产力的问题(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1〕民族独立是完成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和根底没有民族独立,就不能完成近代化,所以只有革命才能为中国的近代化翻开新天地〔2〕完成近代化是民族独立的保证,近代中国落后挨打证明了这一点。

2.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1)社会制度腐败腐败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既包含社会制度的腐败,也包含各级官员行为的腐败,二者可以同步,也可以不同步。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政治日益腐败,以皇帝为首的皇家贵族奢侈无度;各级官吏更是争相仿效,以权谋私,肆掠民财,“官以贿成,刑以钱免〞的现象比比皆是。

2)经济技术落后尽管中国古代经济技术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近代中国经济技术落后则是不争的事实。

此时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已经完成了两次科技革命,在动力、能源等领域出现重大创新和科技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稳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而此时的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生产工具简陋,手工劳动为主,根本没有新技术的产生和应用,社会生产力低下,清政府财政收入困难,由此导致军队武器装备落后。

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A、农民是小生产者,缺少先进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总揽的根底,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充分显示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性。

全部提纲(含答案)

全部提纲(含答案)

初中生物总复习提纲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01、生物的特征(什么是生物?):(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除外)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02、调查的一般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03、科学探究(1)说出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种子的萌发条件》(3)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04生物的分类(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是地球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而且相互间发生复杂的关系。

第一节生物圈01、生物圈: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表层)叫生物圈。

02、生物圈的范围:(1)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2)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3)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0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0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1)非生物因素:指光、温度、水、空气等(2)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05、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P15)▲探究的过程: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06、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07、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参见P19的四个图例)(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出问题:①小明喊话时,用力喊有什么用?②小明喊话时用手捧成喇叭状有什么用?③小明喊话时站在高处有什么用?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的音调高响度小,男的音调低响度大。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振动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第五章 《电路》…………………………………………………………6
第六章 《电流、电压和电阻》…………………………………………8
第七章 《欧姆定律》……………………………………………………10
第八章 《电功率》………………………………………………………11
第九章 《电与磁》………………………………………………………14
3.噪声的来源: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
人教版新课标






复习提纲完整版
古罗镇中 刘春莲
提 纲 目 录
第一章《声现象》………………………………………………………1
第二章《光现象》………………………………………………………2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4
第四章《物态变化》……………………………………………………5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音调高。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4.音色:由物体本身(材料和结构)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音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 Hz。
☆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发声频率不在人耳听觉范围内。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分散。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Hz之间。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第十章《信息之路》……………………………………………………15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16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17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21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22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距听者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怎样听到声音
1.人耳感知声音的途径(空气传导):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26
第十六章《热和能》……………………………………………………28
第十七章《中物理基本计算公式及物理常量…………………………………32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记录声音的方法有:机械唱片上的沟槽、磁带和激光唱盘。
3.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速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在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声速为0m/s。
☆有一段钢管里面盛有水,长为L,在一端敲一下,在另一端听到3次声音。传播时间从短到长依次是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冒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0.29s 。
2.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在月球上为什么不能够进行直接交谈?因为月球上无空气,真空不能传声。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