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业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农业知识点高一

中国古代农业知识点高一

中国古代农业知识点高一中国古代农业知识点中国古代农业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古代农业的知识点,帮助加深对这一领域的了解。

一、农业生产工具古代农业生产依赖于各种工具,主要包括犁、耕牛、耕地、水车等。

犁是一种用于翻耕土地的农具,它的出现使农民能够更有效地耕种。

耕牛则是古代农民常用的耕作动力,通过牵引耕具来完成农业生产任务。

此外,农民还会利用水力引流的方法,利用水车进行水田灌溉。

二、农业生产技术在古代农业生产中,农民运用了许多技术和方法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例如,在耕种方面,他们广泛使用了旱耕、水浇和间作等技术。

旱耕是指在非水田地区,通过犁地去掉杂草,保持土壤湿度,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水浇是指在水田地区,利用河流或井水灌溉农田,增加土壤湿度;间作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两种或更多的农作物,以提高土壤的养分利用率。

三、农业品种选择古代农民根据土壤环境、气候条件和个人需求等因素,选择种植适应性强的农作物。

中国古代农业主要种植了五谷(稻、麦、稷、黍、稷)、蔬菜和果树等。

五谷中,稻谷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人们通常将其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

蔬菜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元素。

果树则为人们提供了各种水果,满足了人们对于口感和口腹之欲的需求。

四、灌溉系统古代中国农民利用了灌溉系统来调节农田的水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灌溉系统包括水渠、水坝和水车等。

农民通过建设水渠来引导水源,使之流入农田,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水坝则是用于蓄水的结构,通过建设水坝来调节水源的流量和水位。

水车则是利用水力原理制造的一种工具,能够将水从低处抽到高处,实现水田的灌溉。

五、农田治理为了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耕作效率,古代中国农民还进行了一系列农田治理措施。

他们采取了开垦土地、排除病虫害、施肥等方法。

开垦土地是指将原本不可耕种的土地改造成农田,增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排除病虫害则是通过合理的防治手段,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害;施肥是指给农田补充养分,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古代事例

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古代事例

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古代事例
中国古代社会的立国之本是农业,以下是一些古代事例:
1. 汉朝时期的农业改革:汉朝时期,汉文帝实行了黄老学说和道
家思想,提倡“无为而治”,然而这却导致了土地荒芜、人口减少等问题。

后来,汉朝统治者想到了一个办法,推行了农业改革,增加了农民
的土地和产量,同时减轻赋税负担,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整个国
家的经济繁荣。

2. 唐朝的农业经济发展:唐朝时期,由于政府鼓励农业、手工业
和商业的发展,唐朝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粮食产量的增加
和贸易的繁荣促进了唐朝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3. 宋朝的农业发展:宋朝时期,政府推行了“熙宁变法”,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推广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
生产效率和产量。

同时,宋朝还大力发展手工业和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4. 明朝的农业发展:明朝时期,政府实行了“一条鞭法”,将税收转化为田赋和徭役,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控制,提高了农业生
产效率和产量。

同时,明朝还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5. 清朝的农业经济发展:清朝时期,政府实行了“农政合一”制度,强化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和指导,推广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耕作方法,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同时,清朝还大力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中国古代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
回目录
拥 有 10 万 年 历 史 的 石 斧
猜一猜
距今5000多年的 石刀
回目录幻灯 片3
海南岛黎族人火耕之后进行播种的情景
回目录
回目录
回目录
时水 无旱 荒从 年人 ,, 谓不 之知 天饥 府馑 ,
春秋战国时期重大水利工程一览
工程 芍陂 流域 淮河 国家 楚国 人物 孙叔敖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农业的发展
(生产力) 发 达 的 古 代 农 业
起源: 距今1万年;最早培植水稻和粟 原始农业 传统农业 近代农业 阶段: 农耕技术: 水利事业:
二、土地制度与政策 (生产关系) 三、主要经济形态——小农经济 四、古代农业特点与制约因素
项目 生产工具 原始 石器 骨器 蚌 木 时期 商周 耒耜和少量青铜 农具
回目录
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之构造
回目录
回目录
桔槔,在一根竖立的架 子上加上一根细长的杠 杆,当中是支点,末端 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 挂水桶。当人把水桶放 入水中打满水以后,由 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 便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 需处。桔槔早在春秋时 期就已相当普遍,而且 延续了几千年,是中国 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 水器具。
国有土地所有制
封 建 国 家
轻 徭 薄 赋
徭 役 兵 役 田 赋 人 头 税 田 赋
地主
地 租
新 抑 制 (均田、限田) 的 兼 封 并 建 国 家
自耕农
沦为
佃农
激化矛盾
农民起义
回目录
土地兼并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1.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 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 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 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 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中国传统农业

中国传统农业
中国居于原始农业和近现代农业之间的农业生产形态。以使用畜力牵引和人工操作的金属农具为标志,生产 技术建立在直观经验的积累上;其典型形态是铁犁牛耕。中国自中原地区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传统农业逐步形成, 进而占居统治地位,并延续到近代。
特点和发展阶段
铁犁牛耕(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国传统农业是集约型农业,主要特点是因时因地制宜,精耕细作,以提 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中心,采取良种、精耕、细管、多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其形成与封建地主 经济制度下小农经营方式和人口多、耕地少的格局的逐步形成有关。在农艺和产量上,中国传统农业曾达到古代 世界的最高水平。
农业技术
讲求精细的土壤耕作和田间管理。在北方,针对春旱多风的特点,早在春秋时代就强调“深耕疾”,汉代以 后发展成以创造蓄墒防旱的良好耕层为目的的耕、耙、耱整地技术,并重视中耕除草和轮作倒茬。在南方,宋代 以后创造了耕、耙、耖等适于水田耕种的整地技术,对育秧、插秧有严格的技术操作要求,对于稻田的耘耥、施肥 以及灌溉排水都有科学的管理措施。
谢谢观看
在扩大耕地面积的同时,中国古代发展农业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耕地利用率。战国以来,连作制逐步代替休闲 制成为主要种植制度。复种在局部地区早已出现,但较大的推广始于宋代南方的稻麦一年两熟制,明、清以来, 江南的双季间作稻和双季连作稻发展较快,华南与台湾并出现一年三熟的记述。北方两年三熟也获得发展。多种 多样的轮作倒茬方式和多层次间套作等,适应连作复种的需要也被创造出来。水稻、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有利 于养活更多的人口,而人口的压力又促进了更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出现。
土地利用方式
隋、唐以前中国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这一地区原来沼泽沮洳较多,发展农业往往先开挖沟洫排水洗碱,形 成高畦的农田。这种沟洫农田与使用耒耜、耦耕以及井田制相联系。战国以后,随着自然景观的变化和井田制的 衰落,代之而兴的是以实行平翻犁耕的低畦农田为主。大规模水利灌溉也发展起来,但旱作仍然是北方农业的主 要部分。南方除部分山区实行刀耕火种外,早就在比较低平地区经营水田,但在不同程度上较长时期保存了火耕 水耨的习惯。隋、唐以后,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促使人们向山地和水域开发,出现了田、 梯田和圩田、涂田、沙田、架田等土地利用形式。清代人口激增,造成人口多、耕地少的格局,大量人口涌向东 南沿海岛屿、西南边疆、内地贫瘠山地和东北、内蒙古、新疆等传统牧区,使这些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在这过 程中创造出改造利用荒山、海涂、盐碱地的经验,但也使森林资源和牧养的环境受到破坏。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年表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年表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年表1. 新石器时代:约8000年前至约4000年前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了农业的初步尝试。

他们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建立了最早的农业聚落,并开始种植谷物,如小麦和稻米。

此时期还见证了糕饼和面食的诞生。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明确记载的王朝。

农业在商朝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普遍采用了田地轮作制度和积肥培育法。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也在此期得到了提升,如使用了犁和耙等农具。

3.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人们开始广泛掌握灌排水利技术,特别是修建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如灌溉渠道和水库。

同时,农作物的品种与农业技术不断提升,粳米和豆类成为主要的农业产品。

农民还开始养殖家禽家畜。

4.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农业产量进一步提高。

大规模的农业耕地修复和土地整理项目得到了推动,水利工程的建设不断加强。

对肥料的使用和人工授粉的技术也有所改进。

此外,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在这一时期也开始普及。

5.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至公元907年)在隋唐时期,农田水利工程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完善。

水车和风车的使用使得农田的灌溉和谷物的磨制更加便利。

农田制度以及农业税收政策也得到了修订改变,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6. 宋元时期(公元960年至公元1368年)宋元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推进对中国的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们开始使用翻耕、灭草和种植耐旱作物等新农业技术。

同时,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组合经营更加普遍,新的农业业态开始形成。

7. 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至公元1912年)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经历了一系列变革。

农民对种植和养殖技术的积极探索推动了农业技术的革新,比如土地轮作制度的进一步普及。

同时,农业生产与农民福利的关系开始引起关注,视农民为国家根本的思想逐渐形成。

8. 当代农业(公元1912年至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农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的发源地,古代农业发展历程丰富多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并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对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

1. 新石器时代(约8000年前-约2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是中国古代农业的起点,人们开始从狩猎采集转向种植农作物和饲养畜牧动物。

在此时期,人们开始采用原始的农耕和养殖技术,种植玉米、大豆、小麦等农作物,饲养猪、牛、羊等畜牧动物。

这种农耕养殖方式为古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也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商朝时期,农业生产逐渐发展起来,人们开始使用铜制农具,并且开始进行田地的规划和灌溉。

此外,商朝还有严格的土地制度和农业税收政策,国王掌握了大部分土地资源,并且通过征收农业税来增加国家财富,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3. 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也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周朝时期,农业生产不断创新和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铁制农具,这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周朝还建立了农业杂志,对农业技术进行集中研究和总结,并且制定了种植和养殖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秦朝时期,农业生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推广,人们开始使用犁耕法和耕作绳等先进的农具,同时加强了灌溉和水利建设。

这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粮食产量显著增加。

汉朝时期,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并且通过租佃制度进行经营,这进一步激发了农业生产的热情。

5.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动荡时期。

由于社会和政治的动荡,农业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在此期间也出现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发展。

古代农业文明的辉煌中国古代农业的历史知识点

古代农业文明的辉煌中国古代农业的历史知识点

古代农业文明的辉煌中国古代农业的历史知识点古代农业文明的辉煌—中国古代农业的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的国家,农业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中国古代农业的辉煌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末期,毫无疑问,农业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石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讨中国古代农业的历史知识点,展现农业在古代中国文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1. 农业起源与早期农业实践古代中国的农业起源可以追溯到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当时,人们开始选择性地栽培和驯化植物,并开始养殖动物。

在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民已经发展出了一些基本的农业实践,包括早期的耕作技术、种植和收割谷物以及养殖动物的方法。

2. 农业工具与技术革新在古代中国,农业工具和技术的使用对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初,人们使用简单的农具,如石耒和简易犁,进行耕作。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发明了更高效、更先进的农具,如铧、镰刀以及耕牛。

这些农具的使用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提高了农民的产量。

3. 农业生产和粮食储存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其中包括小麦、稻米和谷物等。

人们利用河流的水源进行灌溉,提高了土地的肥沃度和产量。

此外,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和粮食短缺等问题,古代中国也发展了粮食储存的技术,例如建造粮仓和储藏谷物的方法。

4. 农业和社会发展农业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业生产的改善和增加使得中国古代社会形成了农业社会结构,农民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农业的发展也导致了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进程,农业产出的增加也为中国古代各个王朝提供了丰富的物资基础。

5. 农业与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对经济的贡献无法忽视。

农业生产是古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活动,粮食是交换和贸易的基础商品。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商业以及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经济体系。

农业的增长也为政府提供了税收和征兵的资源。

6. 农业知识和文化传承中国古代农业知识和经验的传承对于农业文明的发展和农业产出的增长至关重要。

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我国古代农业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详细介绍我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特点。

首先,我国古代农业以农耕为主。

古代中国人民主要靠种植农作物获取粮食。

在早期,他们主要种植小麦、粟米、大米等谷类作物,后来又逐渐引进了玉米、番薯等作物。

农耕技术的进步,如灌溉系统、轮耕和耕牛的使用,使农作物的产量逐渐增加,为人民提供了丰富的粮食。

其次,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古代农业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不同的农事活动。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夏季是生长和灌溉的季节,秋季是收割的季节,冬季是休息和准备下一年的季节。

这种季节性的农业生产安排使农民能够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第三,农业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古代中国人生活在农村,农业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

农民们耕种土地,照料农作物,劳作的辛勤汗水与收获的丰富果实紧密相连。

农业不仅仅是经济活动,它也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农民们遵循着农事活动的规律,过着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

第四,农业与土地的关系紧密。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决定了农民们与土地的紧密联系。

土地被分为官田、私田和集体田,官田归官府所有,私田归个人所有,集体田归村社共有。

农民们的农业生产主要在私田和集体田中进行。

他们必须按照土地制度的规定,交纳田租并服从土地管理者的指导。

最后,农业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在封建社会中,地主和农民是主要的社会阶级。

地主拥有大量土地并依靠农业生产获取丰厚的收益,农民则依靠土地种植作物谋生。

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政府重视农业的发展,推行不少农业政策,如减轻农业税收和支持农业技术的发展。

总结起来,我国古代农业具有农耕为主、季节性、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与土地紧密相关以及在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等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征,也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代绢手套
东汉丝绸袜子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汉代绢地 刺绣


丝 绸 之 路
汉代
海 上 丝 绸 之 路
品种多-技艺高-远销海外
时间
冶金业技术改进
新石器时代 出现小件铜器(生活用具)
商周
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西周时青 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片。
春秋战国
人工冶铁、淬火工艺
汉朝
铁业官营,煤炭开始做燃料,供风方式 改进为水排
“工官”制度
时间 新石器时
代 商代
汉代
纺织业发展 原始纺织技术萌芽
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技艺高、品种多,远销海外:丝绸之路、丝国。
唐朝 官营纺织业有相当规模,私营作坊兴起
宋朝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
元朝 明清
黄道婆革新推广织造技术,棉布逐渐成为主要衣 料。
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出现,产生资本主 义萌芽。

解读:耕种方式与古代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解读文字图片里的古代农业
二牛抬杠
一牛挽犁
解读: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耕作方式。
解读图片文字里的古代农业
时期
原始 农业 中 国 春秋 古 战国 代表 农 现 两汉 业 发 展 隋唐
生产工具
石刀、石斧、 石犁
铁农具、牛耕 (开始使用和 逐渐推广阶段
耕作方式、方法、技 术
来啊,观赏这件瓷器, 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 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 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 多么诱人,精致超俗, 来自中华,它的故土。
材料2:目前中国瓷器在世界排名第六、七位上徘徊,世 界各地大饭店根本不用中国瓷器,很多器物只能在国外地摊 上卖:无论是工艺、原料都落后了。现在国外用动物骨头做 原料,配上瓷土,既白又轻,图案新颖,细腻精美,好的一 只盆子值我们一桌青花瓷的钱。
(一)纺织业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 原始纺织业出现:工具-原料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商周 成为专门职业
1972年出土 于马王堆一号汉 墓的此款素纱蝉 衣,轻盈飘逸, 薄如蝉翼。
包括领及两 袖口镶边总重量 才49克,纱的经 丝、纬丝纤细。
其投影宽度 仅0.08厘米,古 诗形容为“轻纱 薄如空”
问题:两段材料分别反映了怎样的信息?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他是阿里巴巴集团CEO ,他 创立的阿里巴巴公司在香港上 市,当天以约260亿美元的身价 成为中国第一互联网公司;
他的淘宝网创办4年,在中国 市场击败了全球领先的eBay。
他是50年来第一位成为《福 布斯》封面人物的中国企业家; 2006年美国权威财经杂志 《Business》公布的全球50位 最具影响力商界人士排行榜中, 他成为大陆地区唯一入选企业 家,排名第15位,比盖茨高出6 位。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
依附于家业,自给自足是它的特点
1、农民家庭手工业(副业) 田庄手工业(地主官员私营)
自给自足 剩余产品出售
⑴依靠政治特权或兼并农民土地形成
⑵劳动者为依附农民
⑶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2、私营手工业(产品投放市场)
3、国家官营手工业(官府垄断重要行业)
-----主要满足官家和皇家的需要
•古
农业

•中 经济形式 国
手工业
•经

商业
经济政策
解读文字图片里的古代农业
《说文解字》:田中有耒者 曰男。

解读:生产工具与古代农业的发展密切相关。
猜 猜
解读文字图片里的古代农业

石镰
铁锄
曲辕犁
耧车
解读文字图片里的古代农业 《说文解字》:“烧田也”,
在原始农业中,焚是一种农事 活动,即所谓“刀耕火种”。
水利灌溉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都江堰、 郑国渠
耦犁、耧车、 曲柄锄、大镰
铁犁牛耕普及、 关中井渠、
一牛挽犁
王景治理 黄河
曲辕犁
立井水车 高转筒车
两宋
水转翻车
明清
风力水车
战国时期粟的亩产大约将近今天的80市 斤,西汉时提高到93市斤,高产田能达到 117市斤。唐宋时,粮食一般亩产大约达到 200多市斤,明清大约达到400多市斤,高产 田能达到500多市斤。
54户均受田不足,有3户竟然毫无受田,受田
田不足的农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情况”
赋——赵民云旗:《唐代土地买拥卖有研田或究》占有土地,自己
起 徭义
不劳赋动并靠地租为主

要生活来源的人。
土地兼并
自耕农
地主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酿成明末农民战争。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愿 望。
黄梅戏《天仙配》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解读: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小 农户个体经营的农业经营方式。
东汉 马钧 脚踏翻车
隋唐 立井筒车
隋唐 高转筒车
使用人力或畜力
筒车
宋 水转翻车
明清 风力水车
使用自然力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 具的小规模生产。
——《中国历史通论》
农业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产量逐渐提高, 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解读数字里的古代农业
解读: 中国古代
以英国为例农,业在领11先世于纪世的界封。建庄园制下,合每市亩 70市斤左右,仅当汉代平均亩产的1/4 。
——宁可《有关汉代农业生产的几个数字》
古代社会的牛耕
现代社会的牛耕
生产工具很长时间内没有革命性的发展,为近代农业 落后埋下了隐患。
南北朝 北宋
灌钢法 煤作燃料冶铁的记载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时间
陶瓷业成就
新石器时代
彩陶、黑陶(原始青瓷)
商中到东汉 晚期
唐代
由陶向瓷过渡
“唐三彩”;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 门;南青北白;晚期首创釉下彩绘。
宋代
五大名窑;瓷路。
清代
粉彩瓷
定窑 汝窑
官窑
() :
钧窑
哥窑
3
宋 代
景德镇
名 窑 众 多
材料1:18世纪初期,法国有一首诗歌 赞美中国瓷器说:
明清时期,封建土地制度逐渐成为农业发展的桎 梏。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酿成明末农民战争。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反映了农民获得土地愿 望,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桎梏。
解根读据有数关出字土里敦煌的吐鲁古番代文书农制作业了反映55
个均田农户应受田数、实受田数、未受田数
的统计封表,结建果发国现受家足田的只有1户,其余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变化(土地兼并问题) 1、原始社会:
2、土奴地隶公社有会: 井田制
3、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私有制
封建土地制度特点(内容、类型):
①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 地主土地所有制(私有制)
②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 自耕农土地私有制(私有制)
③封建政府和皇帝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 君主土地所有制(实质是私有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