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vh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①地主占有大量土地,通过地租的方式剥削农民。 ②土地高度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 地”。
土地兼并影响
①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②小农破产,社会动荡,民众暴动,王朝更替。 ③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田制改革
(1)地主阶级: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 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 (2)农民阶级:提出“平均”的要求,包含平 均地权的内容。
均田制
(1)时间:北魏至唐中叶 (2)含义: (3)性质: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均田制作用
①首先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 地,生产积极性提高
②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从而积极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③一方面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另一方 面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 北魏的统治
2.由于农民是劳动者,进行了生产方式和生 产工具的改进和革新,并且创造了大量的 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 所以是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创造者。对于 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 献。
④推动了这一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 ⑤均田制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
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 多年。 ⑥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 的物质基础。
但由于地主阶级是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封 建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废除封建土地所有 制,
所以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重要的赋税制度:
春秋:[齐]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初税亩” 西汉:编户制度(行政 & 赋税制度) 北魏:租调制 唐朝:租庸调制(纳绢代役)、两税法(财产
为准,两次征收) 明朝:一条鞭法(白银)人头税(还收) 清朝:摊丁入亩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①原始社会时期: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人们用石刀、石斧砍伐树木,用石犁翻土耕种;用耒耜碎土,用石锄收获。
②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在农业上很少使用。
木制耒耜、石锄石犁仍是重要工具。
③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④西汉时期:铁制农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盛行二牛抬杠的耦犁法(赵过发明),朝一个方向翻土的犁壁出现。
出现播种工具耧车;⑤东汉:耦犁已推广到珠江流域,使用一牛挽犁。
铁犁牛耕在汉朝以后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⑥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可以调节犁耕深浅的犁评),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为后世沿用。
古代耕作方式演变:“刀耕火种”铁犁牛耕2.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技术成就:(1)生产工具:①战国:铁犁;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犁壁,耧车——播种工具;③隋唐:江东地区曲辕犁(标志着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2)耕作方法:①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
②西汉时,赵过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推行代田法(是垄作法的发展)。
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是一种精耕细作技术。
耙用于碎土,耱用于平整土地。
通过耙耱,在地面上形成一层松软土层,起到保墒抗旱的作用)形成,南方的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魏晋以后直到今天,人们基本上都沿用这种耕作技术。
(3)耕作制度:两汉一年一熟;宋朝后一年两熟(或三熟),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
(4)水利工程:①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促进了四川盆地农业发展。
水工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
②汉代的漕渠、白渠、龙首渠(基本在陕西境内。
修建龙首渠时,其间一段高山黄土,采用井渠施工法,开隧洞竖井施工的先河;后来传至西北地区,称坎儿井;坎儿井能有效地防止地表水的渗漏和蒸发)即汉代关中人民创造的井渠。
(5)灌溉工具:①三国时期:曹魏马钧发明了翻车;(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木制成,使用人力脚踏或手摇;它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与独特特点影响深远。
让我们一起探索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兴衰与特色。
农业经济的兴起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起步于新石器时代,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耕文明逐渐兴盛。
早期的农业经济以粮食种植为主,逐渐发展成为以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和商业并重的经济体系。
农业经济的特点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体现在多个方面。
农业是经济的中坚,绝大多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
农业季节性强,农民需要按时耕种、收割,农事劳动有着明显的节律性。
农业经济在技术上创造了许多创新,如水利工程、农具改良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农业经济的兴衰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兴盛与衰落。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繁荣,农民生活比较富裕;而在战乱频繁的战国时代,农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农民生活陷入困境。
隋唐时期,农业经济再度繁荣,农田水利工程兴盛,农产品交易频繁,经济发展达到巅峰。
农业经济的特色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色包括丰富的农业生产技术、独特的农业文化传统、丰富多样的农产品等。
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勤劳和智慧,也受到政府政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特点展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一面,农业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基础,对古代社会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对古代农业经济的回顾与探讨,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独特魅力。
专题教材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前提示◆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
农业耕作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使农民遭受沉重的压迫。
土地过度集中导致耕者无其田,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往往激起民众暴动。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神农”的传说中国传说的“圣王”中,神农氏有显赫的地位。
据说,神农氏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教导民众耕作。
“神农能殖嘉谷”的传说,反映了农业的先行者进行农作物种植的成功实践。
许多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反映了当时先民们进行农耕创造的实践。
长期以来,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中国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
在茫茫原始山林中,人们不得不利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直到西汉时期,中国南方依然采用在耕种前用火烧、耕种后用水除掉杂草的耕作方式。
司马迁说,江淮以南的地方,少有冻饿之人,也没有千金之家。
说明当时中国南方虽然自然条件良好,居民少有饥馑的危害,但是也没有多少剩余粮食,无法摆脱贫穷。
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古代中国农业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在这一时期形成。
据《战国策》记载,秦国“以牛田”,就是用牛耕种。
由于它采用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所以国强民富,具有了其他各国难以抗衡的实力。
在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铁制农具的数量也大大超过前代;便于中耕的曲柄锄和便于收获的大镰的出现,说明农具已经有所改进。
东汉时,因使用两头牛牵引的耦犁(二牛抬杠)回转不便,在某些地方已经被比较轻便的一牛挽犁所取代。
这种先进的耕作方式便于牛耕的普及,也有利于山地的开垦。
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的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然而中国传统农业长期以来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知识背诵: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背一背,记一记1.概述原始社会农业发展的情况。
答:①早在七八千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
②培养出了粟和水稻等农作物。
③创制出了原始农具耒耜。
2.中国古代的农耕技术是怎样发展与推广的3.中国古代有哪些土地制度4.古代中国普遍出现土地兼并问题,其原因是什么土地兼并会导致哪些社会问题一些开明的政治家和农民领袖试图如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为何不成功答:(1)出现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和土地买卖频繁。
(2)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①阻碍农业的发展。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②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小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
④激化阶级矛盾,引发农民起义。
(3)试图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努力:①开明的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
不能成功的原因:由于地主阶级是专制主义王朝的阶级基础,改革不能成功。
②农民阶级:发动农民起义,要求平均地权。
不能成功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致。
5.列举古代中国农民沉重赋役负担的表现,分析沉重赋役负担的影响。
答:表现:(1)赋税沉重。
①赋税征收的比率和数额较大,如秦朝“泰半之赋”。
②赋税名目繁多。
如除田亩税、人头税等主要形式外,还有很多杂税、附加税、临时征收的税,地方政府也巧立名目。
③征发无度,无有定准。
(2)徭役繁重。
工程多,且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恶劣,督责严厉,死亡率高。
影响:(1)沉重的赋税保障了国家的富强和繁荣,繁重的徭役使许多工程得以营造。
(2)沉重的赋税使农民破产失去土地,过度征发的徭役使劳动者长期离开土地,这些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严重破坏,由此引发社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6.古代中国水利发展的表现。
7.P9【自我测评】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1在原始阶段经历了“刀耕火种”的落后耕作方式。
2中国古代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是小农户的个体经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考点26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六考点26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9aaa83551e79b896902268d.png)
古代中国商业与农 业、手工业的发展 紧密相联,相辅相 成。城市、“市” 和商人等商业元素 不断发展。古代商 业长期受到重农抑 商政策的压制,始 终作为农耕经济的 补充而存在
行的最基本的经济 政策。前期促进了 社会经济的发展, 后期严重阻碍了资 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明清时期的“海 禁”和闭关锁国政 策抑制和阻碍了新 经济因素的成长, 导致中国错失了由
1.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农业上很少使用,冶铸的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和战争。 2.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 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 社会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标志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曲辕犁可以调节 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 5.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目 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专题概览
内容 主旨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
代历代封建王朝推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 ,农耕文明长期居 于世界先进水平,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 为主的小农经济是 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的基本模式,是中 国古代文明的经济 基础
古代中国纺织业、 陶瓷业和冶铸业生 产长期领先世界, 产品享誉海内外。 在自然经济时代, 官营手工业、家庭 手工业和私营手工 业三种经营形态并 存,官营手工业占 有特殊地位
主题一 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进
1.图示解史 —— 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1)生产工具的变化:
石器
青铜农具
原始社会 → 商周时期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知识的总结: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高中历史】高一历史知识的总结: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讯
高一
历史学习是有技巧的,在掌握了每单元重要知识点后就可以很好的学习高一历史为以后
高考
文科复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下面是高一历史必修二重要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2021高考指南:热门专业高校收费标准招生办联系电话估高考分选大学高考录取安排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

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农民是整个经济系统的核心。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一、农业经济的特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农业为主导: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柱是农业生产,人们大多从事农业活动,并以此为生。
农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整个社会和文化的基础。
2. 自给自足:古代中国由于交通不便,地域辽阔,各地资源有限,所以农业生产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少量的农产品才能用于交换。
这种自给自足的特点影响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3. 重视水利:古代中国重视水利建设,大力开发水资源,例如修建灌溉系统、水利工程等,以保证农田的灌溉和灌溉。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农田的产量,还可以有效防止旱涝灾害的发生。
4. 经济区域分工: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工。
南方以水稻种植为主,北方是小麦和谷物的主要产区,这种区域分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农产品的交流。
二、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
1. 原始农业时期:原始社会是中国农业经济的起点,人们开始采集和种植农作物,利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农业生产。
2. 农业生产力的进步: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农业技术和工具也在不断改进。
铁器、种田套、犁等农具的使用,使得农业生产变得更加高效。
3. 农业经济的繁荣:从汉朝到唐朝,中国的农业经济达到了巅峰。
在这个时期,农业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相辅相成,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4. 农业经济的衰退:随着宋朝以后,中国的农业经济逐渐衰退。
人口增长导致农田的扩张,土地的争夺激烈,同时政治和经济的变革也对农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农业经济对社会的影响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社会稳定: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社会的稳定提供了基础,人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减少了社会动荡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3/11
1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 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2021/3/11
2
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
名名占人 片主农导业地在位中(神,中炎国农国帝是古氏农)最代业基的经始本济祖的中 经济形式。性别:男
泰半之赋
赋税沉重
沉重的力役
徭役沉重
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
2021/3/11
21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一、古代中国农业
四、重点难点问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
2、根据歌词总结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组织方式: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西汉耧车——世界上最早的播种机
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 木制成,可用脚踏和手摇。
它即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 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
2021/3/11
古代翻车
6
翻 车 复 原 图
筒 车 复 原 图
人力和水力
水力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
匝未停。禾苗待我灌醉”
2021/3/11
——唐《调笑令》
泰半之赋
秦代收“泰半之赋 ”,使“男子力耕不足
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人民只能,衣牛
马20之21/3衣/11 ,食犬彘(猪)之食。”
20
找一找
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刀耕火种”到“以牛 田”
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耕作方式的演进 生产工具的革新
水利事业的发展
不利于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农民起义 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
2021/3/11
14
四、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2021/3/11
15
四、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1、战国水利工程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2时021无/3/11荒年,谓之天府。
郑国渠:前246 年,嬴政采纳 韩国人郑国的 建议开凿。全 长300余里,灌 溉面积达18万 公顷,成为我 国古代最大的16 一条灌溉渠道。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
田1、”农具的革新和演变
原始社会 ——夏商周
春秋战国开始
打制石器
汉曲柄锄
青 铜 铲
骨器
汉 代 铁 镰 汉代铁战铧国铁口犁
2021/3/11
磨制石器
4
西汉赵过推广播种工 具耧车。
耧车是将开沟和播种 结合在一起的专用播种 机。一次可播三行。一 人一牛,“日种一顷”, 功效提高十几倍。耧车 是近代条播机的雏形。
7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 一、古代中国农业
中国古代水利灌溉工具的现代应用:
靠着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座筒车,江西南康市龙岭镇下
棚、邱边等几个村的上千亩农田就能四季免费灌溉。
2021/3/11
8
二、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2、耕作方式的进步
骨耜 石 斧
唐 曲辕犁
Hale Waihona Puke 铁 制 农 具 2021/3/11
出生年月:远古 家庭住址:山洞
主要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 事迹 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
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 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 2021/3/11 之‘神农氏’。——《白虎通义》
古神 代农 中氏 国在 农神 业话 的传 地说 位中 如的 何地 ?位
说 明 了3
的202基1/3/本11 定型 。
11
农耕技术的发展与推广
春秋战国 农业发达地区已经采用牛耕技术
没汉有代“革长命期性耦铁以制犁的来农等进,具牛步数耕中”量技国,大术的这大逐农是超渐业为过普耕前及什作代全么技国呢,术?
东汉 出现一牛挽犁,并推广到偏远地区 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小农户个体经营…… 农耕技术的进步,使农产品的亩产量有所提高
17
四、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3、黄河的治理
东 汉 王 景
黄河在河套平原
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 汉明帝任用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筹 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 逊2的021/黄3/11河安流将近800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 18
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缓慢发展的基本保障
大禹
既平息了洪水的危害,又发展 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
战国
都江堰 (李冰) / 郑国渠(郑国)
汉代 井渠法 / 治理黄河(王景)
唐代 渠堰使
明代 灌排工具改进
2021/3/11
19
悯农诗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你如何解读 古代农民的 生活境况?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东汉耦犁(二牛抬扛9)
一牛“挽耦犁犁的”犁:耕俗,称“始二于牛东抬汉杠,”至,今一沿种牛用耕……
一、古代中国农业 / 农具的发展变化
仔细观察曲辕犁有哪些特点:
耦犁
曲辕犁示意图
特点:1、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回转灵活,便于推广;
2、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耕作平稳;
3、是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突破,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
1、阻碍古代传统农业的发展
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会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
2、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
自 土地耕兼农并是导国致家自各耕种农赋大税量徭统破役产的治,主者使要和国承家担农丧者民失,针收对入来源。
3、引起社会的动荡不安土地兼并严重分别
方(到法1中)央:土集地改权兼的革并加田的强膨制;胀(导2)致作力无地数方出?小豪了结农强什果破势么如产力,壮样何导大的?致,努阶影级响
四、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2、汉代的井渠法
坎儿井是与万里长城、 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 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 下水利灌溉工程。
2021/3/11
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 水源,古称“井渠”。 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 史,是干旱地取用地下水 的一种渠道,主要分布在 新疆东部博格达山南麓的 吐鲁番和哈密两个地区。
2021/3/11
12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严重)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1、传统社会的基本土地所有制是什么? 地主土地所有制 小农土地所有制
2、材料反映了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土地兼并
2021/3/11
13
三.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严重) 土地兼并会导致怎样的社会问题?
(2)经营方法:精耕细作,小农户个体经营;
(3)主要内容: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4)经济类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021/3/11
22
1.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牛,名 犁,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