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小常识
心理学的实用知识

心理学的实用知识心理学的知识11,蘑菇效应(双刃剑,有好有坏)蘑菇效应,指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会开始被人关注,可此时它自己已经能够接受阳光了。
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蘑菇效应”。
蘑菇管理是大多数组织或公司对待初入门者、初学者的一种管理方法。
从传统的观念上讲,“蘑菇经历”是一件好事,它是人才蜕壳羽化前的一种磨炼,对人的意志和耐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但如果不注意,不给予及时和应有关怀引导,也会产生弊病,比如蘑菇可能由于得不到阳光和肥料,一直长不大。
2,旁观者效应(不报警是人性冷漠?)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由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达利于1970年发现,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
“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旁观者效应的6个原因:1)社会抑制作用。
2)社会影响结果,即人的从众心理。
3)多数人忽略。
4)责任扩散、分摊。
5)情境的不明确性。
6)评价恐惧(害怕别人说自己)。
3,搭便车效应(占尽便宜,一毛不拔)搭便车效应是指在利益群体内,某个成员为了本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作的努力,集团内所有的人都有可能得益,但其成本则由这个人承担。
搭便车效应使群体内的责任扩散,鼓励了个体的懒散。
当群体结果无法归因于任何单独个体时,个人的投入与整体的产出之间的关系将不明确。
搭便车效应的危害:1)损害成本承担者的利益和积极性。
2)助长其它成员的惰性。
反映在整体的结果上就是:集体积极性下降,工作质量下降。
4,吊桥效应(不是因为人,而是因为场景)案例一心理学家阿瑟·阿伦在一座长130米且仅靠2根粗麻绳悬挂在70米高空的吊桥上做了一个实验:那些从桥上走过的人,大多数都觉得自己对站在对岸的異性有了心动的感觉。
完整版)100个心理学常识

完整版)100个心理学常识1.恢复生活动力的8个小惯有时候我们会感到疲惫,缺乏动力。
以下是8个小惯,可以帮助你恢复生活动力:1.看两小时让你开怀的漫画或小说;2.放弃周末晚上去酒吧,7点起床,去没有人的街上走走;3.找一条你从没去过的街道;4.旅行,去一个你好奇的地方;5.学一项新的技艺;6.去社交;7.做点困难的事,如果你是精神超级紧张的人;8.学会享受你的无聊。
2.成功语录以下是一些成功语录:1.不要怕被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用;2.吃是实功,赌是对冲,嫖是落空;3.花一文钱要收到十文钱的效果,这才是花钱能手;4.做事要做到刀切豆腐两面光;5.做人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
6.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大脾气。
3.自我成长的6个反思以下是自我成长的6个反思:1.观察走在你前面的人,看看他为何领先,研究他。
2.认为整个世界都错的人,极可能错在自己。
3.相信你做得到,你一定做到。
4.不断告诉自己某件事,即使不是真的,最后也会让自己相信。
5.如果你想要更上一层楼,就为别人提供超出预期更多更好的服务。
6.勇气只是多跨一步超越恐惧。
4.心理常识:兴奋的时候瞳孔会变大心理学家研究证实人的情绪变化首先会反映在不自觉的瞳孔改变上:当情绪从中性变得兴奋、愉快,瞳孔会不自觉变大。
男子看到迷人的女子或女性看到潇洒男子,都会有瞳孔放大的反应。
打扑克时若果抓到了期望的好牌,情绪兴奋性会陡然上升,瞳孔放大。
5.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以下是三条关于适应生活的建议:1.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
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就。
2.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所以不要尖声抱怨我们的错误,要从中吸取教训。
3.如果你认为你的教师严厉,等你有了老板再这样想。
老板可是没有任期限制的。
6.流泪的女人不可爱一般认为,女性的“潸然泪下”会让男性顿生怜香惜玉之心。
可是最新科研成果却显示,不仅哭泣造成的红鼻头会令人变丑,女性流下的眼泪还会发出化学信号,让男性对流泪者热情骤减。
21个生活中的心理学小常识

21个生活中的心理学小知识魔鬼往往隐藏于细节当中,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能在心理学方面得到解释,下面就来分享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学小知识。
1、巴纳姆效应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特点,比如星座,心理学上将这种倾向称为“巴纳姆效应”。
2、情话对着左耳说更有效美国萨姆休斯敦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对着爱人的左耳甜言蜜语更能俘获她们的芳心.这是因为人的左耳由右脑控制。
而在人脑分工中,右脑半球负责感性直观思维,对情感类体验更为敏锐。
3、人用右耳听的话比用左耳记得更牢因为右耳听到的信息汇入左半脑,而左半脑比右半脑更具记忆优势.所以要想让对方牢牢记住你说的话,对着他/她的右耳说吧!4、想知道一个人的内心缺少什么想知道一个人的内心缺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其炫耀什么;想知道一个人自卑什么,不看别的,就看其掩饰什么。
5、从网络聊天习惯读懂一个人喜欢用“……”和“。
.。
”的人心底大多比较柔软,没有坏心眼,同时也会反映出他她对待事情的优柔寡断,大部分会有选择恐惧症。
6、抛硬币当面对两个选择时,抛硬币总能奏效,并不是因为它总能给出对的答案,而是在你把它抛在空中的那一秒里,你就知道你真正想选的是什么7、人们大多只对有安全度的人发脾气因为在那个安全度之内.你潜意识知道对方不会离开你.胡闹有时候是一种依赖。
8、人生只有900个月其实人生只有900个月!事实上,你可以画一个30×30的表格,一张A4纸就够了.每过一个月,就在一个格子里打钩。
你全部的人生就在这张纸上。
你会因此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你的人生是如何度过的?9、贝勃规律原本1块的报纸变成了10元一份,你定会感到无法接受;相比较而言,原本5000元的电脑涨了50元,你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贝勃规律表明,当人经历强烈的刺激后,之后施予的刺激对他来说也就变得微不足道了.10、墨菲定理口袋装着刚买的手机,在公车上生怕被盗,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查看手机是否还在。
(图文并茂)55个必须知道的心理学常识

55必须知道的心理学常识------阿科大领主推荐引导语:原来花心的人是低智商的人、22至25岁结婚是最幸福的、7种梦可以预示疾病……怪诞心理学~笔者很喜欢,读者朋友呢?下面还有一些趣味的测试,可以试试【就是这么一个人】1.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2.只要你把我当回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3.你把事办明白,我就不能差你事;4.朋友要交就真心实意,不是就你会玩心眼;5.不要整虚情假意的事,谁对我好我知道;6.拿我当回事的,有事不用你说话,我肯定到位;7.众口难调,我做不到让所有人喜欢我。
怎一个晕字了得?喜欢一个人是种感觉,不喜欢一个人却是事实。
事实容易解释,感觉却难以言喻。
“多思考,少说话”,这句话无论走到哪里都是真理。
【你怕麻烦别人吗?】其实这并不好!相比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会更愿意再帮你一次。
换句话说——让别人喜欢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帮助他们,而是让他们来帮助你。
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好感,主动开口是没坏处的。
这个有意思的现象被称为“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
【你能够30秒内一字不差的念完它吗?】注意,是读“颜色”,不是让你识字!【学历越高越不怕死】西班牙Granada 大学的心理学家在一项关于儿童教育、死亡概念教育的研究中发现:学历越高,越不怕死。
同时这种特征也会影响到他们的后代。
一个人,如果你不逼自己一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炫耀源于内心的不自信】心理学上认为,“爱向别人炫”是一种内心需要被关注被肯定的表现,很可能是因为某种东西自己不常有,一旦拥有,希望藉以外界的羡慕来建立自信。
不向别人晒自己的幸福会憋死你么?如果会,最好问问为什么。
记住:生活不是演戏,自己精彩就好!女人的一生就像是转了个圈,女人从年轻到衰老,只在那眨眼瞬间,这图说明了一切。
心理学认为,从背后主动拥抱对方代表一种保护,表示拥抱者愿意主动给予被拥抱者爱与关怀。
所以采用这种睡姿,就代表这个人愿意给你爱的承诺,这个人也会从这种主动呵护和疼爱中感到幸福。
心理健康小知识

心理健康小知识篇一一、心理健康小知识1、保持心理健康的秘诀(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2、什么是心理健康人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的健康是指人的身体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疾病的发生;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现实保持统一,并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3、心理健康从心理学的角度介定心理健康,其基本标准有(1)有基本的自我安全感;(2)能很好地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价自己的能力;(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一、心理健康小知识1、保持心理健康的秘诀(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2、什么是心理健康人是一个整体,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的健康是指人的身体符合人的正常生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没有疾病的发生;心理健康是一个人的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现实保持统一,并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心理学基本常识

心理学基本常识1、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做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美好状态或完全安宁。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2、1992年,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发起、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把每年的10月10日定为“世界精神卫生日”。
3、2000年是我国首次组织世界精神卫生日活动。
其主题是:健康体魄+健康心理=美好人生4、2001年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精神卫生年。
5、201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精神健康伴老龄,安乐幸福享晚年2013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发展事业、规范服务、维护权益6、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
7、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在北京大学建立。
8、1920年专门攻读心理学的赴美留学生陈鹤琴(1892-1982)、廖世承(1892-1970)、陆志韦(1894-1970)回国,并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
此时该校在教育科中设立了一个心理系,不久高等师范改为东南大学。
9、1921年8月,中国心理学会的前身中华心理学会成立。
10、1922年1月出版中国第一种心理学学术期刊《心理》发行,这也是东方第一种心理学杂志。
《心理》杂志是中华心理学会的会刊,由张耀翔主编。
11、1928年11月,在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成立,是现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前身。
12、1951年12月7日中科院心理所成立,曹日昌任所长。
13、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的时间1930年14、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15、皮亚杰(Jean Piagat, 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
有趣的心理学小常识

有趣的心理学小常识
1. 你知道吗,人们在照镜子的时候会自动美化自己 30%呢!就像有时
候你觉得自己今天打扮得超酷,在镜子前臭美个不停,哎呀,咋这么好看呢!其实呀,这就是心理学在作祟啦。
2. 嘿,原来我们更容易记住那些没完成的任务哦。
比如你想着明天一定要去跑步,结果没去成,这事儿你就会一直记着,是不是很神奇!这就好像心里有个小虫子在挠一样。
3. 哇塞,当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跟着大家的意见走呢。
好比朋友都要去吃火锅,你本来想吃烤肉,但最后也跟着去吃火锅啦,这可真是有意思的现象呀!
4. 告诉你哦,人们在悲伤的时候听悲伤的歌反而会感觉好一些呢。
就像你失恋了大哭一场,然后听着那些伤心的情歌,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难过,很奇妙吧!
5. 嘿,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觉得对方什么都好呢。
就像你暗恋的人,他做什么你都觉得超棒,简直就是自带光环呀!
6. 哇,第一印象真的好重要呀!假如你第一次见到一个人觉得他很友好,以后可能都会这么觉得,这难道不是先入为主吗?
7. 你晓得不,我们对自己拥有的东西会估值更高哦。
比如说你有个旧玩具,别人觉得不值钱,但你就觉得很宝贝,是不是很怪呀!
8. 哈哈,在危险情况下,人们会更团结呢。
就像地震的时候,大家都会互相帮助,这就是人性的闪光点呀!
9. 哎呀呀,心理学的小常识可真是多又有趣呀!这些小常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让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呢!。
心理健康小常识大全

心理健康小常识大全做一快乐健康的人,就会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心理健康知识你又了解多少呢?为了让您在写的过程中更加简单方便,一起来参考是怎么写的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心理健康小常识大全,欢迎阅读!心理健康小常识方法一、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1,培养自信,克服自卑和羞怯2.认识自我,健全人格3.勇于实践,提高人际交往技能二、心理健康小知识1、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拥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设立明确的生活目标。
4、学会自我控制,克服诱-惑,活在现实当中。
5、学会舒缓舒解愤怒、低落、忧郁、厌倦的情绪。
6、对自己要时常鼓励增强自信心。
7、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8、注意锻炼身体,展现朝气活力。
9、学会思考,养成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
10、净化自己的心灵,追求平和的心境。
三、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人际交往的自我调适,是人生的一个必然和重要行为。
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
1、要学会有利他奉献的人生观的培养。
2、学会角色扮演的心理调适3、对竞争与合作要有正确的认识4|、接受自己,悦纳他人。
5、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三个度情、理、法。
6、消除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四. 如何区别正常的情绪低落和抑郁症抑郁时的心境与人们所熟知的悲伤相似,但较持久,病人情绪低落,整日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
重则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总觉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患者自我评价甚低,以致生趣漠然,常感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他们越是自责自罪,越产生消极的想法,美好的世界在他们眼里竟变成一片灰色。
具体说来,抑郁症症状与正常的情绪低落的区别在于:(1)前者在程度和性质上超越了正常变异的界限,常有强烈的自杀意向;(2)可具有植物神经或躯体性伴随症状,如早醒、便秘、厌食、消瘦、性机能减退、精神萎靡等,此外,往往还伴有精神病症状或神经症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小常识
1.马太效应: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句名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社会学家从中引申出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2.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
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3.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个小缺
口没有及时修补,可能导致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4.责任分散效应
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名年轻女子在夜里下班回家的路上遭遇歹徒,当她绝望地呼救,附近听到喊声的住户都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
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
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
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
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
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
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
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
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5.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通过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
《帕金森定律》的书。
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
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5.晕轮效应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
比如有的老年人对青年人的个别缺点,或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看不顺眼,就认为他们一定没出息;有的青年人由于倾慕朋友的某一可爱之处,就会把他看得处处可爱,真所谓“一俊遮百丑”。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第三,它说好就全都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总之,晕轮效应是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心理影响很大的认知障碍,我们在交往中要尽量地避免和克服晕轮效应的副作用。
6.霍桑效应
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
20世纪初期,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
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
另外,有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
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人们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办事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为他人所接受和赞赏的,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才可能让我们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7.习得性无助实验
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由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
研究中被广泛探讨。
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
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
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
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
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
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
因此,工作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
8.最高气温效应
每天最热总是下午2时左右,我们总认为这个时候太阳最厉害,其实这时的太阳早已偏西,不再是供给最大热量的时候了。
此时气温之所以最高,不过是源于此前的热量积累,这提醒我们必须有未雨绸缪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