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因性头晕的诊断治疗

合集下载

头晕眩晕与焦虑、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头晕眩晕与焦虑、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头晕/眩晕与焦虑、抑郁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付仲娇1,杨锐2,喻天瑞3综述,尤志珺3审校摘要:头晕(dizziness)和眩晕(vertigo)是普通人群的重大负担。

头晕是空间方向感紊乱的非运动感觉,眩晕定义为错误或扭曲的运动感觉,与眩晕不同,头晕不出现典型旋转感、移动感或升降感。

广义的头晕包括眩晕。

焦虑(anxiety)、抑郁(depression)症状是一种公共卫生负担,是人体的一种对自我、环境和未来的消极认知状态,二者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头晕/眩晕患者患各种精神障碍的风险更高,尤其是焦虑、抑郁,焦虑和抑郁极大地影响头晕/眩晕患者的预后和负担,这些患者通常被报告多种躯体症状。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二者的研究,本文将对头晕/眩晕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做一综述。

关键词:头晕;眩晕;焦虑;抑郁中图分类号:R741.041;R749.1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advances in relationship between dizziness/vertigo and anxiety and depression FU Zhongjiao,YANG Rui,YU Tianrui,et al.(Department of Neurology,Renmin Hospital,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Shiyan People's Hospital,Shi⁃yan 442000,China)Abstract:Dizziness and vertigo are a major burden for the general population. Dizziness is a non-motion sensation of spatial disorientation,while vertigo is a false or distorted sensation of motion. Unlike vertigo,dizziness does not present with the typical sense of spinning,moving,rising,or falling. In a broad sense,dizziness includes vertigo. Anxiety and depression,public health burdens,are closely correlated negative states of cognition of self,environment,and futur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pa­tients with dizziness/vertigo are at higher risk for a variety of psychiatric disorders,especially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greatly affect the prognosis and burden of patients with dizziness/vertigo,who often report multiple somatic symp­toms. This paper review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the association of dizziness/vertigo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Key words:Dizziness;Vertigo;Anxiety;Depression头晕(dizziness)和眩晕(vertigo)是普通人群的重大负担,20%~30%的人一生中都会出现症状[1,2]。

《眩晕》症治疗经验小结

《眩晕》症治疗经验小结

《眩晕》症治疗经验小结【摘要】眩晕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不适症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本文将从症状表现、病因分析、治疗方法、药品治疗、非药物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

通过对眩晕症治疗经验的小结,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帮助。

症状表现包括头晕、眼花、恶心等症状,病因分析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型眩晕的原因进行分析,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其中药品治疗可以通过医生的指导来选用合适的药物,非药物治疗则可以包括物理治疗、心理疗法等多种方式。

在结论部分将对治疗眩晕症的经验进行总结,为患者提供更多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眩晕、症状表现、病因分析、治疗方法、药品治疗、非药物治疗、结论。

1. 引言1.1 引言眩晕,也称头晕或眩晕症,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其主要表现为头部发出不稳定的感觉,伴随着可能的恶心、头痛和耳鸣。

眩晕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内耳问题、颈部肌肉紧张、血压问题、药物副作用等。

在日常生活中,眩晕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影响其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及时有效的治疗眩晕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针对眩晕症的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镇静剂、抗组织胺药物和激素等,其具体选择需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因来确定。

非药物治疗也同样重要,如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改变生活方式等,能够有效缓解眩晕症的症状。

通过对眩晕症状、病因、治疗方法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和医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症状,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眩晕症的治疗经验,希望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多有益的信息和帮助。

2. 正文2.1 症状表现眩晕症的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等。

眩晕会导致患者感到站立不稳,甚至摔倒。

在一些情况下,眩晕还可能伴随听力减退、耳鸣、头痛、颈部疼痛等症状。

眩晕症的症状可能突发或持续发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眩晕症的诊断和治疗

眩晕症的诊断和治疗

眩晕症的诊断和治疗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人在一生中都经历过眩晕,真正的眩晕是由于内耳迷路、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或中枢神经核相互联系的径路中,发生病变或其它因素刺激而产生的机能紊乱现象。

多因耳病、眼病、脑病引起,也可由于心血管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药物中毒等诸多原因引起,据统计眩晕患者约占内科患者的5%;耳鼻喉科患者的15%;老年门诊的81%—91%;可见眩晕症多见于成年人,尤以老年人最多,但儿童眩晕也并不少见。

眩晕疾病与前庭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有关前庭系统的解剖和生理请见本项目的专题内容),前庭系统在司理人体平衡功能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的,但前庭系统功能甚为复杂,如前庭代偿作用、前庭习服现象、疲劳现象等等尚未得到准确解释。

本节主要介绍眩晕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一、眩晕的诊断(一)病史眩晕是自我感觉的异常,往往感到外景和自身发生运动,重则感到翻滚、旋转或升降,轻则仅为晃动或不稳定感,要客观地掌握眩晕的症状,必须详细地询问病史,询问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眩晕的性质:眩晕是否是发病的主要症状。

询问中要鉴别出真性眩晕(Vertigo),如“房子转”、“墙要倒”、“我要跌倒”等,从中排除头晕眼花、眼发黑、头沉闷、晕厥等一般头晕的感觉。

末梢性眩晕眩晕感重,呈发作性、持续时间短,常伴有耳鸣、耳聋。

眩晕程度大体可分三级:头晕尚能活动及自持为一级;闭目静卧,头动则引起自身及环境的运动感为二级;亦有剧烈的运动感,并伴有植物神经症状为三级。

(2)眩晕的时间变化:眩晕发作持续的时间对鉴别诊断很有帮助。

前庭末梢的病变多为发作性眩晕,发病突然,持续数秒钟到十几分钟不等,为一过性眩晕,常有反复发作,发作间歇期症状可完全缓解,如梅尼埃病。

中枢性疾患往往起病缓慢且持续时间较长,平衡障碍多不能代偿,症状不易完全缓解。

(3)眩晕的诱发因素:诱发因素多见于精神和体力过劳。

儿童眩晕多见于早熟的、神经质的及智能发育出色自尊心很强的儿童。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眩晕的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病 偏头痛 其他:
120例(19.83%)
120例(19.83%) 29例(4.79%) 56例
三、常见的头晕/眩晕病因及临床表现 神经内科门诊367例眩晕病因分析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219例(59.7%) 后循环缺血(PCI) 偏头痛 高血压病 神经症 颈椎病 65例(17.7%) 31例( 8.4%) 18例( 4.9%) 17例( 4.6%) 4例( 1.1%)
头晕[狭义]
眩晕
短时间:数分钟至24h
眩晕伴中枢受累症候
长时间:>24小时,周,月
周围性眩晕
特定体位诱发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与特定体位无关
有听力减退
耳鸣,耳内胀满感
无感染
梅尼埃病
有感染
无听力减退 有/无上感 前庭神经元炎
迷路炎,中耳炎
病例1
患者男性,69岁。 主因“突发眩晕伴恶心4小时”来诊。 早上晨起时,在床上向左翻身出现头晕及视物旋转、恶 心,随又躺下,再起时,又出现症状。故不敢起床。目 前头部不动时眩晕不显,转头时容易出现眩晕。 一年前有过类似情况,被诊断为颈性眩晕和椎动脉供血 不足,服药后渐渐好转。 BPPV
血流速度快=VBI?
缺乏证据的理论假设
颈椎病不是VBI的主要病因
颈椎检查对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价值吗? 方法:32例老年的VBI 与32例同年龄(平均年 龄77.6岁)同性别对照,比较颈椎放射学表现 结果:两组放射学表现未见差异,包括椎间盘间隙
狭窄和骨刺的程度
结论:没有理由将颈椎X线作为VBI的诊断常规



查体:神经系统未见异常。
病例2

女性 80岁,主因“发作性眩晕、恶心伴呕吐60年,近2 天再次 发作”而就诊。

眩晕症(vertigo)的诊断和

眩晕症(vertigo)的诊断和
在。 • 注解:颅神经表现的存在有助于确定颅窝内受损的水平。 • 体位依赖:中枢性:有时存在;周围性:通常存在。 • 注解:周围性眩晕较中枢性晕厥更倾向于体位性依赖。
常见眩晕症的特征
1,Meniere病:是内耳病变,为迷路的内淋巴水肿。上呼吸道感染为 常见诱因。临床表现为典型的三联症状:发作性眩晕,波动性、渐进 性、感音性的听力减退和耳鸣。
2,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病:为内耳耳石器病变或脱位,可能与机
体其他部位局部病灶感染或外伤有关,对老年患者与退变相关。
患者于某种头位时出现短暂性眩晕,持续数秒至数十秒。有短暂的水 平兼旋转性眼球震颤。无听力及其他神经系统障碍。变温试验提示前 庭功能正常。
通常可自行复位,严重者需作复位治疗。
3. 脊 柱 功 能 不 良 (dysfunction of spine , 也 有 称 躯 体 性 功 能 不 良 (somatic dysfunction),从康复医学领域内还有一种解释,是某一节 段可逆性的功能受限。因颈椎功能不良而产生的眩晕,多发生在上颈 段,很少发生在C2-3以下者。
1)耳源性:Miniere综合征、鼓膜炎、中耳炎、耳结石症、急性前庭神经元炎、耳带状 疱疹、迷路炎、中耳或迷路肿瘤、颞骨岩部炎、耳硬化症、外耳道或欧氏耳咽管阻塞;
2)中毒性:酒精、链霉素、阿片制剂; 3)心因性:癔症; 4)环境的:晕动病(晕车、晕船、晕机) ;5)眼科:复视; 6)血液循环的:基底动脉短暂性缺血性发作,除外因椎动脉病变所引起的眩晕; 7)神经科:多发性硬化症、颅骨骨折、颞叶癫痫发作、脑炎; 8)肿瘤:桥脑、小脑桥脑角或第8颅神经肿瘤; 9)血源性:白血病累及迷路部分。
眩晕是极为常见的临床症状,在欧洲18~79岁的普通人中眩晕的患病 率是4.9%,一年发病率是1.4%.女性多于男性,年发病率之比大约为 2.7:1。老年眩晕的患病率是年轻人的3倍。

头晕病例的精准诊治

头晕病例的精准诊治
绞痛的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
病例五
2019/9/4
病例五
2019/9/4
病例五
2019/9/4
病例五
2019/9/4
病例五
前庭性偏头痛
佳,母亲有偏头痛史
2019/9/4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
曾用过的概念:
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头晕(Migraine-associated vertigo/dizziness) 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migraine-related vestibulopathy) 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 vertigo) 偏头痛等位征 基底型偏头痛
2019/9/4
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后循环缺血PCI
病例四、男85y.眩晕,胡言乱语伴发热1天就诊于某院
饮水呛咳、加重伴行走不稳
1a ~ 1c: 发病后33h T1、T2、DWI均未见脑干异常信号; 2a ~ 2c: 发病后第5d ,T2、DWI均可见右侧桥脑有片状高信号。
王志伟, 邱峰, …戚晓昆.起病时头颅磁共振成像阴性的恶性眩晕患者三例并文献复习.中华内科杂志, 2014, 54(04):334-335.
[辅诊]
温度试验:半规管功能低下
听力曲线:听力下降
2019/9/4
史:女性,24岁。1月前有面神经炎史,逐渐 恢复。2天来突发眩晕、呕吐。行走不稳。
查体:直立行走时易向左侧倾倒,指鼻时左侧偏指 ,Romberg征睁闭眼均向左倒,余正常.
良性发作位置性眩晕-BPPV[耳石症]
试验结束时 58.74±9.83 50.62±6.64
75.82
80
72.63
63.78 57.82

阿斯综合征

阿斯综合征

概述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 syndrome)即心源性晕厥,是由于心排出量急剧减少,致急性脑缺血所引起的晕厥及(或)抽搐。

最初描述的阿-斯综合征是指心动过缓病人发生的晕厥和抽搐。

广义上说,阿-斯综合征是指任何原因的心排出量突然锐减而引起的急性脑缺血综合征。

晕厥(syncope)为突然发生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引起躯体肌张力消失,但不需要电和化学的心脏转复而可自发性恢复。

临床表现1.症状(1)轻者仅头晕、短暂眼前黑蒙,重者有晕厥发作或抽搐,主要取决于脑缺血时间和程度。

(2)晕厥发作时意识丧失,呼之不应。

发作过后可有全身疲乏、酸痛、嗜睡等不适。

(3)晕厥反复发作者,可重复出现上述现象。

(4)晕厥发作时间通常短暂(<30s),是心源性晕厥的特征。

2.体征(1)晕厥发作时面色苍白,呼吸往往有鼾声,若心脏搏动停止20~30s,则可出现叹息样呼吸、甚至陈-施呼吸。

(2)因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发作时,体查无脉搏或无法数清每分钟脉搏次数,心脏检查无心音,或极速型心率而心音微弱。

因心脏排血受阻者,听诊心脏有心音改变和相应杂音。

(3)晕厥发作时可有四肢抽搐现象。

(4)心脏恢复正常搏动后,面色转红,呼吸渐转稳定,意识也很快恢复,但可有近事遗忘现象。

辅助检查见诊断诊断1.详细询问病史(1)起病形式:晕厥仅持续数秒钟,以高敏性颈动脉窦综合征、直立性低血压、房室传导阻滞、心跳停搏或室性心动过速可能性大。

症状在数分钟内逐渐发展,应考虑过度换气综合征。

在体力活动中发生的劳力性晕厥,多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

咳嗽、排尿、排便、吞咽时发病的要注意情景性晕厥。

转颈、刮胡子、穿紧领口衣时出现的晕厥应考虑颈动脉窦性晕厥。

(2)发作时的体位:体位性低血压发生于从卧位迅速转变为站立位时。

心脏传导阻滞引起的晕厥与体位关系不大。

心悸伴突然发生的晕厥,而在仰卧位时很快恢复说明多为室上性心律失常所致。

(3)伴随症状:晕厥前有口唇及四肢麻木常见于过度换气综合征。

心源性晕厥的护理措施

心源性晕厥的护理措施

心源性晕厥的护理措施引言心源性晕厥是指由于心脏相关问题导致的晕厥症状。

晕厥是一种常见临床症状,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担忧。

为了提高心源性晕厥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性,针对晕厥的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源性晕厥的护理措施。

一、晕厥发作前的预警信号心源性晕厥发生前一般会有一些预警信号,及时观察和辨别这些信号对于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常见的预警信号包括:1.头晕、头昏2.非自主神经症状,如出汗、恶心、腹胀等3.心慌、心律不齐4.视力模糊、耳鸣5.皮肤苍白或出现蓝灰色6.血压下降或心率变慢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过往经验,及时询问患者有无这些信号的出现,并在发作前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二、晕厥发作期的护理措施当患者出现晕厥症状时,护士应迅速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1.第一时间保护头部:护士应迅速将患者平放,并采取措施保护好患者的头部,避免头部受伤。

2.检查生命体征:护士应立即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紧急护理措施。

3.维持呼吸通畅:晕厥患者晕厥后往往出现呼吸困难,护士应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有需要可进行人工通气。

4.观察和记录:护士应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包括晕厥前的预警信号、晕厥发作时的症状和体征、晕厥时长等,为医生后续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三、晕厥发作后的护理措施晕厥发作后患者往往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护士应在发作后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患者在晕厥发作后需卧床休息,以免再次发作并恢复体力。

2.补充水分:晕厥发作后,患者常常因体内缺水或低血压而感到疲倦和虚弱,护士应为患者提供足够的水分,以维持体液平衡。

3.过滤光线:晕厥发作后,患者对光线的敏感度增加,护士应避免强光直射患者的眼睛,以保护患者的视觉舒适。

4.心理护理:晕厥发作后,患者常常会感到焦虑、恐惧或自卑等情绪,护士应给予安慰和支持,并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

四、日常护理措施除了晕厥发作时的护理外,日常护理对于心源性晕厥患者的健康管理也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因性头晕的诊断治疗
一、头晕的概念及症候
头晕(dizziness)概念可分为下列四类情况:头昏(lightheadedness)、眩晕(vertigo)、晕厥前状态(presyncope)、失衡(disequilibrium)。

这些症状发生在患者意识清醒之下。

换言之,在意识丧失时发生的晕厥、癫痫等疾病是不包括在内的。

头昏是指阵发或持续性的大脑不清晰感、头昏头沉、头胀、头部发紧感等。

眩晕则为患者主体对静态的周围客体或自身位置产生了运动错觉的症候,多为病理现象。

常常表现为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感,也可有摇摆不稳、波浪起伏、跌落感等。

晕厥前状态指晕厥前发生的胸闷、心悸、头昏沉、眼前发黑、乏力等症兆。

失衡指有行动中站立不稳,或运动失调的头晕症候。

因此,对于就诊的头晕患者应当区分他们是否是头晕,是头晕中哪种分类。

当然,对于患者个体而言,在头晕症候发生时可以有头昏、眩晕、或平衡不稳症状的单独出现,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的情况。

二、心因性头晕的发生率
2001年,在神经科头晕门诊200例患者的病因分析中,心因性头晕占到20%,其中有偏头痛史的心因性头晕占6%,无偏头痛史占14%。

2014年,一篇关于主观性头晕的研究提到,慢性主观性头晕并不罕见,而且是第二位最常见的头晕。

慢性主观性头晕的症状表现与恐惧性的姿势性头晕的体征相似。

在神经内科个人门诊连续605例头晕病因分析中,心因性头晕占19.83%。

在对367例眩晕患者进行的病因分析中,心因性眩晕占4.6%,偏头痛眩晕占8.4%,最常见的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占59.7%,而颈椎病性眩晕和梅尼埃病较少。

三、心因性头晕的表现
2014年,Staab教授等进行的研究选取40名曾发生过急性眩晕事件的患者,其中24名病后有慢性头晕,16名病后无慢性头晕。

研究对所有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分(HADS)及改良的NEO人格量表评分(NEO-PI-R)。

研究得出结论:约25%的心因性头晕患者病前曾有急性事件发作(如后循环缺血等)的病史。

这可能与急性事件后,由于精神心理原因,使自身状态不能完全恢复至病前有关。

焦虑抑郁及(或)内向特质的患者易在急性事件后出现慢性精神性头晕;而适应力强、开朗、生活幸福感高的急性事件患者,病后出现慢性心因性头晕的比例小很多。

心因性头晕是神经-精神-耳科相关的一类疾病,是对自身运动及复杂的视觉冲突超敏的一类长期的临床症候。

一般时间在3个月以上,主要为非旋转性的头晕或不稳感,少数为模糊的或非真性眩晕感,无眼震,眼动常不配合。

对于心因性头晕患者来说,其头晕(或“眩晕”)几乎天天存在,呈持续性,头晕本身变化不大,可伴有惊恐发作。

这些患者有时会伴有许多躯体化症状,受外界及情绪变化影响大,睡眠、消化常有问题。

患者在起病前常有情感诱因或受刺激。

患者一般愿意穷尽检查和治疗,作为医生,应该对他们进行精神状态评估。

四、心因性头晕的发病因素
发病原因分析:
◆患者或许发生在某些疾病后;但多数当前已经无明显器质性损伤,少数为共病
◆患者一般无严重前庭疾病病史
◆一般为焦虑人格(神经质或恐惧焦虑气质)
◆有的是在原发性焦虑障碍病程中出现头晕
◆相对受教育程度较低,或综合素质较低
五、心因性头晕的治疗
◆心理调整及教育:消除精神紧张情绪
◆暗示疗法:语言性暗示;药物性诱导
◆抗焦虑、抑郁性药物治疗:SSRI等药物治疗
六、心因性头晕的鉴别诊断
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耳石症]
[临床表现]
◢头位变化时发作眩晕:“不堪回首”
◢发作时间特点:“以秒计算”
◢发作时眩晕,不发作时仍可头昏、头沉
◢生活当中:“望床兴叹”,“俯首帖耳”
◢自我好转性,亦可复发
◢无听力障碍、耳鸣及不稳感
◢无中枢症候,听力检查及温度试验正常
2、前庭性偏头痛
[确定诊断标准]
(1)至少≥5次中度或重度发作性前庭症状,持续5min~72h;(2)符合ICHD的有或无先兆的偏头痛症状;
(3)伴有至少50%前庭发作的1项或多项的偏头痛症状;
◢头痛至少有下列中的2个特点:单侧、脉冲样、中重度疼痛、活动可加重症状
◢畏声、畏光
◢视觉先兆
(4)其他前庭疾病或头痛都不能解释;
3、恶性眩晕
恶性眩晕通常是指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眩晕,如脑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中毒等。

[共同特点]
◢中老年患者,急性起病;
◢以眩晕为主诉起病;
◢可伴有后循环缺血的相关症候,如构音障碍、视物成双、饮水呛咳、行走不稳等之一;◢起病时行头痛核磁DWI均未发现梗死;
◢相当一部分病例发病后短时间内病情快速进展,出现意识迅速恶化,出现呼吸衰竭或循环衰竭。

Sloane教授曾经提到眩晕诊治中的两大任务是:及时识别恶性眩晕,挽救生命;诊治良性眩晕,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可采取手法复位治疗。

恶性眩晕易被忽视和漏诊,针对恶性循环的处置,应结合临床积极治疗和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全面充分的病情交代,使其了解可能的病情变化和转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