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合集下载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书报告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书报告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关于学习《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的读书报告《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这本书是由丹麦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教授著,古允文译。

艾斯平—安德森的学术生涯比较简单,先后在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欧洲大学研究院、意大利的Trento 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的 Pompeu Fabra 大学任副教授和全职教授。

艾斯平—安德森在北美和欧洲许多大学被聘为客座教授或讲座教授,尤其是1990 年《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这本书出版引起学者广泛的关注,还在许多科研机构曾经担任过重要职务。

艾斯平—安德森的著述和研究兴趣主要有三个领域:一是集中在社会民主党的研究上;第二个领域是社会政策和福利国家制度的比较研究,《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是其代表作;第三个领域涉及就业、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后工业社会的服务经济。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被称为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在国际福利国家与社会政策理论界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反响。

该书突破了以往福利国家理论研究中仅仅局限于社会支出与社会服务二者关系的变动的狭义思路,而从宏观经济层面出发,将政治与经济研究结合起来作为研究对象;作者认为,当代福利国家并非只是工业发展过程中的被动产物,它的制度化已经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机制,对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书报告范文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书报告范文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书报告范文读书报告——关于学习《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的读书报告《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这本书是由丹麦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教授著,古允文译。

艾斯平—安德森的学术生涯比较简单,先后在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欧洲大学研究院、意大利的Trento大学、西班牙巴塞罗那的Pompeu Fabra大学任副教授和全职教授。

艾斯平—安德森在北美和欧洲许多大学被聘为客座教授或讲座教授,尤其是1990年《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这本书出版引起学者广泛的关注,还在许多科研机构曾经担任过重要职务。

艾斯平—安德森的著述和研究兴趣主要有三个领域:一是集中在社会民主党的研究上;第二个领域是社会政策和福利国家制度的比较研究,《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是其代表作;第三个领域涉及就业、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后工业社会的服务经济。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被称为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在国际福利国家与社会政策理论界引起了极为广泛的反响。

本书分为三编即三个部分,第一编主要介绍三种福利国家体制,从宏观经济的视角将社会保障制度看作一个“体制”,以崭新的逻辑将西方国家的福利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即三种明显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

分析了福利国家制度的主要差别,验证了它们将聚合为三种截然不同体制类型的重要假设。

第二编其焦点不在于福利国家产生的原因,而在于福利国家对于经济的影响。

考察了福利国家与就业的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

主要介绍福利国家的就业结构,所关注的不是福利计划对工作诱因的影响,而是探索作为一种核心制度的福利国家是如何对其传统领域之外的事件产生的影响。

运用对福利国家制度的知识来研究就业领域内正在发生的变化,通过三个事例研究不同的福利国家形态怎样影响着就业领域的变化。

第三编作为一个总结下篇章,集中讨论福利国家不仅与就业制度相重合,而且对就业结构的演变、进而对新的社会冲突轴心的演变,确实具有直接和不确定的影响。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后感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后感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后感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书报告《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的作者是丹麦籍作家埃斯平-安德森,首先我先在百度上收集了作者的一些信息来对作者做以简单的了解。

戈斯塔·埃斯平-安德森是世界知名的社会福利研究专家。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有三个:一是集中在社会民主党的研究上,其代表作是《政治反对市场》;第二个领域是社会政策和福利国家制度的比较研究,他在这方面有大量的着作,其中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就是我们现在所要讲的这本书和《转型中的福利国家》;而第三个领域则涉及了就业、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后工业社会的服务型经济。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这本书对于现在的我来说理解起来还十分的困难,这也确实是一本非常难懂的书,因为是英文翻译过来的,观点比较零散和整体的结构性不是很强,所以我只能大概的写出一些书中的概念性的东西和自己读完这本书之后一些幼稚的个人想法。

在1990年出版的这本书中,他从自身的组织、分层、历史力量、社会背景和发展轨迹等方面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大致分为了三种,即:自由主义国家(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为代表,主要阐述了美国),社会民主国家(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为代表,主要阐述了瑞典)和保守主义国家(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主要阐述了德国)。

我们平时在学习中这几个概念常常会用到,“福利国家”、“福利体制(Welfare Regimes)”(复数哦,所以你看,Regimes说明体制不止一个)、“福利世界”等,这几个概念涉及到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各个领域,读这本书的收获就在于对这些概念会有较为实体性的理解。

艾斯平·安德森所做的研究就是对福利国家进行解构,核心概念就在于劳动力“商品化”和“非商品化”。

本书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支撑福利国家的主要政治经济学理论,第一部分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我在其中总结了三个关键词,阶级、民主、市场。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 劳动的商品化和非商品化是如何影响到资本主义发展进而产生福利国 家的呢

首先,劳动商品化的境地导致非商品化的工人运动政策.劳动商品
化的直接后果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当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出卖劳动和工
资收维持生活时,无产阶级的队伍逐步扩大.由于劳动力商品受供求规
律和劳动力价格受控于劳动者本身之外的强大力量的原因,劳动力的价
重点讲述
• 三、为什么出现福利国家
• 对于福利国家的的产生,艾斯平—安德森教授的论证核心是资本主义 社会政策的非商品化.如何把握作者的论证核心,应从前资本主义时期的 前商品化开始,了解前商品化到商品化再到非商品化的过程.
• 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前商品化 •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存在商品形式,中世纪的城镇,人们从事生产并
书本简介
• 本书从宏观经济的视角将社会保障制度看作为一个体制,将福利国家视 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的总和,其中涵盖了其历史发展因素的影响、 国家制度安排的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国家角色和国家功能的定位、资 本主义经济过程中商品化与非商品化二者之间的矛盾、社会科层化和 社会整合等诸多因素.该书以非商品化的方法将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分 为三种模式,即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自由主义模式、欧洲大陆的社 会合作——保守主义模式和斯勘的纳维亚国家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这 三种类型的福利国家各有其制度发展的历史渊源和阶级发展的路径依 赖,即归因于三种不同的政治经济结构.第一种类型注重以市场为基本 原则的福利分配,强调资产调查为其基本手段;第二种类型则追求福 利覆盖的面积和范围;第三种主要建立在社会保险基础之上,强调家 庭应该成为福利供给的核心.作者在大量运用基本材料的基础上,试图 对上述三种类型福利国家中的国家、市场与家庭这三个要素的混合程 度的不同作出定量与定性的分析,从而得出三个要素相对比重的差异性 是导致上述三种类型福利国家的差异性的结论.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第七章:对充分就业的制度适应性调整
1.战后时期的制度模式和政策制度类型
1930-1950 瑞典模式:建立在强有力的、无所不包的、集中性的工会组织上, 通常与主管的工党有联系,愿意在中央政府层次与雇主谈判。 工会和政党都不会对私人企业决策进行干预。 美国模式:在市场和政治中,存在非完全的或零散的阶级组织构成。 组织力量成为平衡经济的主要障碍。
德国模式:自由放任的市场条件和限制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相结合。
2.1960充分就业的国际趋同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困难带来的四种反应: 利用通货紧缩对付经济过热(意、丹、法、西德、英、瑞) 收入政策,收入谈判(英、法) 利用制度性重组来适应劳动者的新权力(挪威、奥地利) 动员新的人员储备(德、瑞、奥、挪威) 3.1970就业重新取代工资限制
1.国家与市场关系中的福利国家体制:公共与私人社会保障之间的划 分
2.发达资本主义民主社会提供的公私混合: 和法律的存在有关 与政府公务员养老相区别 3.国家与市场的养老金提供: 法团主义以国家主导的保险体系 补余式体系 普遍主义是由国家主导的体系 混合模式:英国 4.战后时代的重建特点: 国家政策比以往更加突出有力 出现了两个基本的养老金国家类型:普遍性的单一费率、建 立在社会保险养老基础上
4.福利国家的结构 资历审查 去商品化 充分就业 5.解释福利国家体制 保守主义:天主教与专制主义相结合 自由主义体制:加权内阁占有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结合 社会主义体制:左派政党权力是前提条件
第六章 福利国家与劳动力市场体制
1.新兴福利国家与劳动市场的关系: 传统责任得到扩展变化,国家成为劳动力市场出清的主要媒介 2.退出及劳动力供给: 失业——退休关系特征:提前退休、工作权、行业重组、 3.带工资缺勤:不能以传统观点来看,工作——休闲关系是由国家复 杂网络所决定的 4.福利国家作为雇主 直接雇主 工具影响:就业计划、工资补贴、总需求管理、到工业补贴、 积极人力政策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内容简介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从历史的发展角度详细介绍了资本主义世界福利政策的衍生和发展,欧洲等西 方国家的生产关系改革,并且其开拓性地从宏观经济的视角将社会保障制度看作一个“体制”(regime),即将 福利国家视为一种特殊的政治经济关系的总和,以及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分析资本福利机制的实质,说明社会制 度的进步与社会福利息息相关。该书以“非商品化”的方法将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分为三种模式,即盎格鲁—— 撒克逊国家的自由主义模式、欧洲大陆的社会合作——保守主义模式和斯勘的纳维亚国家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 这三种类型的福利国家各有其制度发展的历史渊源和阶级发展的“路径依赖”,即归因于三种不同的政治经济结 构。第一种类型注重以市场为基本原则的福利分配,强调资产调查为其基本手段;第二种类型则追求福利覆盖的 面积和范围;第三种主要建立在“社会保险”基础之上,强调家庭应该成为福利供给的核心。作者在大量运用基 本材料的基础上,试图对上述三种类型福利国家中的国家、市场与家庭这三个要素的混合”程度的不同做岀定量 与定性的分析,从而得出三个要素相对比重的差异性是导致上述三种类型福利国家的差异性的结论。
作者简介
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丹麦经济学家。意大利特仑托大学比较的社会制度教授。他以前一直在哈佛大学和 佛罗伦萨的欧洲大学任教。他的研究集中在社治学》(Politics against Markets,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85年)和《福利资本主义 的三个世界》(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波利蒂出版社和普林斯顿出版社,1990年),是 《变化着的阶级》(Changing Classes,塞奇,1993年)一书的合著者和编者。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丹麦学者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著经 济学著作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PPT优秀课件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PPT优秀课件
6
重点讲述
• 三、为什么出现福利国家
• (二)资本主义时期与劳动商品化 •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劳动的商品化是结伴而来的,这个时期不仅仅是
各种生产要素如土地、矿山、森林等全部化为资本化的过程,在前资 本主义时期主要依靠自己劳动而生存的社会成员,由于生产资料的剥 夺和随着商品交换的日益频繁,对市场的依赖增强,在没有自己财产 和其他赖以维持生计的办法下,不得不惜售自身,维持生存。在资本 主义社会中,工人不同于其他商品,作者提到,工人必须生存,然后 再生产他们自身和他们生活其间的社会,洗衣机可以待价而沽,直至 市场上的价格令人满意为止,但是劳动者为了生存只能出卖自己的劳 动,因而劳动的商品化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 资本主义就是充分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一切物品都可以买卖,并且货 币成为了劳动商品化的价格尺度,劳动力终于成了自己可以出卖自己 的特殊商品。在资本主义社会,与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这个商品也 存在竞争,也遵循着同样的供求规律,竞争越激烈,价格就越低,价 格越低廉,工人的生活就越陷入贫困不可自拔。
5
重点讲述
• 三、为什么出现福利国家
• 对于福利国家的的产生,艾斯平—安德森教授的论证核心是资本主 义社会政策的非商品化。如何把握作者的论证核心,应从前资本主义 时期的前商品化开始,了解前商品化到商品化再到非商品化的过程。
• (一)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前商品化 •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存在商品形式,中世纪的城镇,人们从事生
7
重点讲述
• (三)劳动力的非商品化与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应对劳动商品化的挑战的反应,非商品化并
不是彻底摒弃作为商品的劳动,这个概念指的是个人或家庭对于以下
问题的接受程度:即社会对于在市场参与基础上的独立生存的可接受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的读书报告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的读书报告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书报告《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一书是丹麦籍作家埃斯平·安德森所著,被称为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并且被视为福利国家研究领域的经典必读之作。

正是因为这本书好评如潮,我才买了它。

作者在哥本哈根大学获得了哲学和科学两个硕士学位,后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担任过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他在社会政策和福利国家制度领域有着很深的研究。

他有许多这方面的著作,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和《转型中的福利国家》。

这两本书我都买的,不过暂时先看了前者。

大概因为我的知识实在太浅薄,以及知识渊博的学者写的书太高深,我真的看的不怎么懂,当然不能排除我是个看书没有长性的人的因素。

我素来不喜欢看文学名著,这次硬着头皮看了个大概。

这本书把福利国家视为构建不同战后资本主义模式的主要机制,因而命名为《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看到“福利国家”、“福利体制”、“福利世界”等词,但是我在书中并没有看到作者给出的很准确、精确的定义(应该不是我看的太粗略以至漏看),所以我只能结合我们的教材《社会保障概论》以及其他资料去了解了。

我知道,几十年以来,福利国家一直是深受各类学者专家研究探索的话题。

而“福利国家”一词是出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在1942年完成的一份社会保障研究报告《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它在社会保障领域是全民福利的象征,它在教科书中的定义是国家对于公民的一些基本的、最低限度的福利负有保障责任,同时,福利国家又是一种社会分层体系。

“福利国家制度”正是《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这本书的核心概念,而该书的第一章介绍的就是福利国家的三种政治经济学理论。

看这本书的前面几页我就觉得里面的语言非常的学术化,可想而知整本书对于我而言是有多难理解了。

可是没办法,我只能一点点读下去,遇到实在看不懂又没兴趣看的地方我就略过了,所以这注定我只能写出一篇浅显粗略的报告了。

我了解到作者用商品化这个工具来解释福利国家的产生,并且他要求考虑到“国家活动如何与市场和家庭在社会提供中的角色相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社会政策中的去商品化
1.前商品化和保守主义 前商品化:前资本主义社会实际上并不缺少商品形式,缺少商品形 式只是指大部分人不必完全依靠工资来维持生计。 保守主义对于商品化的理解:
封建主义:对商品地位充满敌意 法团主义:早期商品化的一种反应 国家本位主义:认为社会权可以解决社会问题
保守势力攻击劳动力商品化的原因: 担心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摧毁其特权和相对应的封建制度 社会性保护阶层一直在发挥作用,促进资本的发展
第八章
三条后工业化就业轨迹
1.服务就业增长的理论;服务活动的分类 2.服务业就业增长的三种轨迹 就业增长职业趋势 政府的作用(德) 新工业革命(美) 3.后工业结构 按行业分支确定的工业结构 三种后工业制度中的职业流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九章: 后工业结构中的福利国家体制
1.后工业就业中的福利国家(三种就业轨迹) 瑞典:由社会福利引导的后工业就业结构 美国:商业服务和享乐的结合 德国:还没有发生很多“后工业”变化 2.后工业社会的分层和冲突 瑞典:公——私部门轴上存在严重的性别分割 德国:无工作的增长 美国:服务经济围绕某个显赫工作的两极分化
3.去商品化作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学
社会主义的去商品化: 解放对市场的依赖,但对道德、家庭、权威的依赖不能代替 对市场的依赖。 4. 现实中的福利国家化与去商品化 去商品化社会政策的几个重要层面: 涉及人们获得福利机会的规则 将收入代替考虑在内 享受福利的范围 享受福利的范围 享受权:可证实的需求、工作表现、普遍公民权,并由此划 分出三种福利国家:补缺式、行业表现、制度性 养老金 患病与失业现金救济金
第七章:对充分就业的制度适应性调整
1.战后时期的制度模式和政策制度类型
1930-1950 瑞典模式:建立在强有力的、无所不包的、集中性的工会组织上, 通常与主管的工党有联系,愿意在中央政府层次与雇主谈判。 工会和政党都不会对私人企业决策进行干预。 美国模式:在市场和政治中,存在非完全的或零散的阶级组织构成。 组织力量成为平衡经济的主要障碍。
1.国家与市场关系中的福利国家体制:公共与私人社会保障之间的划 分
2.发达资本主义民主社会提供的公私混合: 和法律的存在有关 与政府公务员养老相区别 3.国家与市场的养老金提供: 法团主义以国家主导的保险体系 补余式体系 普遍主义是由国家主导的体系 混合模式:英国 4.战后时代的重建特点: 国家政策比以往更加突出有力 出现了两个基本的养老金国家类型:普遍性的单一费率、建 立在社会保险养老基础上
第三章:作为一种分层体系的福利国家
1.福利的层面:贫困与收入分配 教育体系 社会服务组织 2.新型收入分配研究: 卢森堡收入研究 生活水平研究 3.不同流派与制度的社会政策分层的讨论
保守主义:维持传统的地位关系 自由主义:普遍主义与平等,市场培育的竞争性市场主义 社会主义:关键是“团结”的建设
第四章:养老金体制形成中的国家和市场
第一章
福利国家的三种政治经济学理论
1.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的主要理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来源) 2.福利国家的政治经济学 解释福利国家制度方面:强调结构与整个个体 强调制度与行为者 3.社会阶层作为政治动因(社会民主政治经济学): 阶级力量的平衡决定着分配结构 什么是福利国家:泰伯恩:确立国家结构,分析活动性质 理查德:概念辨析,补缺式、制度式 达伊迈尔斯:比较几个国家,进行评判
2.自由主义对商品化困境的反应 斯迈利、马蒂诺:社会最低保障标准导致贫困和失业 社会保障导致社会道德腐败、奢侈、懒惰
自由主义的观点:市场是解放性的,是自立与勤奋的保护伞 (弱点:假设每个人参与市场) 公共产品的原则是社会干预的基础 自由主义如何解决劳动力商品化的困境: 修正旧济贫法中的“较低享受资格”原则 实施慈善和保险
4.福利国家的结构 资历审查 去商品化 充分就业 5.解释福利国家体制 保守主义:天主教与专制主义相结合 自由主义体制:加权内阁占有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结合 社会主义体制:左派政党权力是前提条件
第六章 福利国家与劳动力市场体制
1.新兴福利国家与劳动市场的关系: 传统责任得到扩展变化,国家成为劳动力市场出清的主要媒介 2.退出及劳动力供给: 失业——退休关系特征:提前退休、工作权、行业重组、 3.带工资缺勤:不能以传统观点来看,工作——休闲关系是由国家复 杂网络所决定的 4.福利国家作为雇主 直接雇主 工具影响:就业计划、工资补贴、总需求管理、到工业补贴、 积极人力政策
第五章:权力结构中的分配体制
1.资本主义的社会民主化
工人运动共享的社会政策原则: 市场压力下的去商品化 社会政策有助于界定社会认同感的社会界限 2.福利国家体制的测度: 对福利国家总量提出有限的分析指标(社会工资、养老金) 养老金提供结构 福利国家一般结构和制度特征 福利国家三个主要模式 3.养老金体制: 自由市场偏差:私人养老金 国家本位主义偏差 社会保障养老金中的法团主义 社会保障偏差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读书汇报
专业:社会保障 姓名:李雅丹
第一部分 三种福利国家制度 第1章 福利国家的三种政治经济学理论 第2章 社会政策中的去商品化 第3章 作为一种分层体系的福利国家 第4章 养老金体制形成中的国家与市场 第5章 权力结构中的分配体制 第二部分 就业结构中的福利国家 第6章 福利国家与劳动力市场体制 第7章 对充分就业的制度适应性调整 第8章 三条后工业化就业轨迹 结论 第9章 后工业结构中的福利国家体制
德国模式:自由放任的市场条件和限制性的财政货币政策相结合。
2.1960充分就业的国际趋同 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困难带来的四种反应: 利用通货紧缩对付经济过热(意、丹、法、西德、英、瑞) 收入政策,收入谈判(英、法) 利用制度性重组来适应劳动者的新权力(挪威、奥地利) 动员新的人员储备(德、瑞、奥、挪威) 3.1970就业重新取代工资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