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光的特性(精)

合集下载

科学实验:探索光的性质

科学实验:探索光的性质

科学实验:探索光的性质概述本文档将介绍一系列有关光的性质的科学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特性。

实验1:光传播路径材料•一根直立的透明玻璃棒•亮源(如手电筒)•白纸步骤1.在一个较暗的房间里放置一张白纸。

2.将透明玻璃棒竖直插入白纸上方。

3.将手电筒对准玻璃棒顶端,使光线从顶端射入。

4.观察并记录寻找出口点。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线会沿着玻璃棒传播,并以某个角度弯曲出来。

这说明光在透明介质中能够传播,并遵循一定的路径。

实验2:光反射现象材料•平滑面镜子•亮源(如手电筒)步骤1.在一个较暗的房间里,将平滑面镜子竖直放置。

2.将手电筒对准镜面,使光线射向镜子。

3.观察并记录光线的反射方向。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光线会以相同的角度反射回来。

这符合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这说明光在平滑表面上发生反射。

实验3:折射现象材料•透明介质(如水或玻璃)•亮源(如手电筒)步骤1.准备一个容器,倒入透明介质(水或玻璃)。

2.将手电筒对准容器边缘,使光线从空气中进入透明介质。

3.观察并记录光线通过介质时的路径和角度变化。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当光线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它会改变传播方向。

这是由于不同媒介的光速不同引起的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耳定律,折射角与入射角及两种介质的折射率有关。

通过此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行为。

实验4:利用棱镜分解白光材料•三棱镜•白光源(如日光灯)步骤1.将三棱镜放置在直射光线的路径上,并确保光线可以穿过。

2.打开白光源,使白色光射入三棱镜。

3.观察并记录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现象。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在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一系列不同颜色的彩虹色谱。

这是因为每种颜色的光在经过三棱镜时被折射的程度不同。

这可用于解释白色光是由多种不同波长和频率的颜色组成的。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光的性质。

光的传递特性

光的传递特性

光的传递特性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或均匀介质中以直线传播。

这意味着光的传播路径可以用一条直线描述。

这一特性使得光可以很方便地在各种设备和通信系统中传输。

2. 光的折射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折射是光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其原因是不同介质的光速不同。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等于两个介质光速比的倒数。

这个现象在透镜、眼镜等光学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

3. 光的散射光的散射是指光在与介质中的微粒相互作用后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散射可以是弹性的,也可以是非弹性的。

著名的散射现象包括光在大气中的散射造成的蓝天现象以及光在溶液中的散射现象。

散射的研究对于理解大气、液体中的微粒分布以及纳米颗粒等具有重要意义。

4. 光的吸收当光通过物质时,会与物质相互作用,一部分光被物质吸收。

吸收光的能量被物质吸收后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

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吸收程度不同,这也是彩色物体看起来有不同颜色的原因。

吸收的研究对于材料科学和能量转换技术至关重要。

5. 光的反射光在与介质边界相交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反射是光从界面返回原来介质的现象。

反射的规律由伽利略和菲涅尔等科学家研究得出,并通过反射使用中得到应用,如镜子和反光镜。

总结起来,光的传递特性包括直线传播、折射、散射、吸收和反射等。

了解这些特性有助于我们理解和应用光学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光的传递特性的研究和掌握对于光通信、光学仪器、材料科学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了解光的三大基本特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了解光的三大基本特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了解光的三大基本特性。

一、光的三大基本特性是什么1.光的直线传播性:光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的传播是沿直线进行的。

这意味着当光从一个物体发出时,它会一直沿着一条直线前进,直到被遮挡或被折射或被反射。

2.光的反射性:当光照射在一个光滑的表面上时,它会被反射回来。

例如,在镜子上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像,就是因为光线被反射了回来。

不过,如果面是粗糙的,光线就会反射得比较散。

3.光的折射性:光从一个介质传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折射的角度与入射角度有关。

这就是为什么在水中看东西的时候,它们会显得扭曲的原因。

二、光的三大基本特性的作用1.光的直线传播性:这个特性使光能够被用于传输信息。

例如,光纤就是利用这个特性来传输信息的。

它可以将信号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并保持高质量的信号传输。

2.光的反射性:反射的光线可以被我们用来探索周围的世界。

例如,镜子的反射作用可以反映我们自己的形象,让我们更好地观察自己。

3.光的折射性:折射的光可以让我们看到物体的真实形态。

例如,我们能够通过玻璃看到车内的景象。

此外,许多物体照射过去的光线都会发生折射,这就造成我们看到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的形态。

三、关于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了解光的三大基本特性,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通过科学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下是一份针对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教案:1.引入活动:老师可以给孩子展示一些与光有关的东西,如镜子、棱镜、笔记本电脑等,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2.教授知识:老师可借助投影仪或教具,向孩子们讲解光的三大基本特性,并通过实验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

3.亲自实践:孩子们可以自己制作简单的光学实验器材,如光合板、棱镜等,进行亲身实践,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4.总结分享:在教学结束时,老师可以要求孩子们将所学的知识整理总结,或者自己制作海报,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通过此次科学教学,孩子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光的三大基本特性,学习到光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造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了解光的三大基本特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了解光的三大基本特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了解光的三大基本特性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了解光的三大基本特性光,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给予我们视觉体验。

然而,幼儿对于光的认识和了解可能还相对薄弱。

为了引导幼儿学习光的基本特性,帮助他们建立简单的科学观念,我们需要设计一份富有趣味性和实践性的教案。

引导问题:你平常见过哪些光?它们是如何出现的?一、光的传播和直线传播特性1. 引入:在开展实践活动之前,让幼儿围坐成一个圈,点亮一盏手电筒并指向一点墙面,让他们观察光的传播过程。

引导幼儿观察手电筒光线的路径。

2. 活动:分发小镜子给每个幼儿,他们可以自由地探索和调整小镜子放置的角度。

观察光线通过小镜子的路径。

3. 操作:通过一系列实践操作,引导幼儿观察到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并且可以通过反射改变光的方向。

可以提出问题:- 为什么手电筒的光线会照射到墙上?- 为什么通过小镜子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4. 总结: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传播是沿直线进行的,并且可以通过反射改变方向。

可以找到一些日常生活中有关光传播和反射的例子,加深幼儿的理解。

二、光的反射和折射特性1. 引入:延续上一个环节的小组讨论,引导幼儿回忆光的传播和反射特性。

2. 活动:准备一个有桌面和一些实验道具的实验台,例如鱼缸、玻璃杯等。

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研究。

3. 操作:让幼儿使用荧光贴纸、小球或是玻璃杯等道具,观察光线在不同材料上的反射过程。

引导幼儿尝试将光线引导进鱼缸或玻璃杯中,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

4. 总结:和幼儿一起总结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幼儿理解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反射和折射特性。

可以利用具体实例,如大海中的航行标志、镜面反射的现象等,进一步加深幼儿的理解。

三、光的分光特性和彩虹的形成1. 引入:引导幼儿回忆彩虹的形成,及太阳光经过雨滴的折射和反射形成七彩的光谱。

2. 活动:为幼儿准备一些小水滴,并用手电筒照在小水滴上,让他们观察光线在水滴中的折射和反射。

3. 操作:让每个幼儿自己操作手电筒照射小水滴,观察形成的光谱。

了解光和光的传播

了解光和光的传播

了解光和光的传播
光是指电磁波较高频率的部分,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光的基本概念、特性和传播方式。

一、光的基本概念
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它包括电场和磁场两个成分。

正常情况下,这两个成分都是垂直于光线的方向,构成了一个平面波。

光线是一条沿着光传输方向的线,用来表示光的路径。

二、光的特性
光有很多独特的特性,包括折射、反射、散射等等。

其中,折射和反射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为熟悉的两种特性。

1.折射
折射是指光穿过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由于两种介质的光速不同,光线方向会发生改变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人类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照相机、显微镜等设备中都有折射光学元件的出现。

2.反射
反射是指光线直接从一个物体的表面弹回。

这种现象在天然光景中也非常常见,如太阳光在水面上的反射、镜子的反射等等。

三、光的传播
光的传播是指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输过程。

在真空中,光速为
299,792,458米每秒,而在任何其他介质中,光速都会因为介质的不同
而有所不同。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受到折射率的影响。

一个介质的折射率是指
光在该介质中的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之比。

介质的折射率越高,
光在其中的速度就越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光的传播有两种方式:直射和散射。


射是指光直接沿着一条路径传输,而散射是指光在穿过介质时被散开,并以不同的方向传输。

四、结论
光的传播方式由其折射率和传播介质的物理特性所决定。

熟悉光的
传播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光在生活中的应用。

光具有什么特性?

光具有什么特性?

光具有什么特性?一、光的波动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

它可以传播和传输能量,且具有频率、波长和速度等特性。

光的波动性使得光可以有各种传播方式,比如直线传播、衍射、干涉等。

这也是光能够呈现出折射、全反射等现象的基础。

光的波动性进一步解释了光的色散现象。

当光通过透明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会按照不同程度的折射而发生偏离,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这也是我们能够看到彩虹的原理。

二、光的粒子性除了波动性,光还具有粒子性。

光的粒子性表现在光的辐射和吸收现象中。

光子是光的最小单位,具有能量和动量。

当光被吸收时,光子释放出能量,并将其传递给被吸收的物体。

这解释了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发出的光以及光的激发和荧光现象。

三、光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约为每秒299,792,458米,也就是说光能够在一秒钟内绕地球走7.5圈。

光的高速传播使得我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接收到遥远星体发出的信息。

此外,光的传播速度还决定了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的传输速度,使得现代通信技术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四、光的偏振性光的偏振性是指光波中的电矢量的方向。

光可以是线偏振光、圆偏振光或者无偏振光。

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在一个平面上,而圆偏振光的振动方向沿着一个旋转的轨道。

不同偏振性的光在传播和反射时有不同的特性和用途,如偏振片、液晶显示器等。

五、光的干涉和衍射光的干涉和衍射是光的波动性所特有的现象,也是光学的重要分支。

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产生的干涉图样,如干涉条纹。

衍射是指光波通过孔径或物体边缘时发生弯曲和散射的现象,如衍射光斑。

这些现象不仅揭示了光的波动性,也用于干涉测量、衍射成像等实际应用。

总结起来,光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传播速度快、偏振性强、具有干涉和衍射现象等特性。

这些特性不仅构成了光学的基础,也使得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于深入了解和应用光学知识,我们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光的特性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光的折射实验了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光的折射实验了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光的折射实验了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光的折射实验:了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引言: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c,但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本文将介绍光的折射实验,并通过实验结果来了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实验材料与步骤:实验材料:1. 透明平板(如玻璃平板)2. 水3. 光源(如手电筒)4. 直尺5. 笔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透明平板,放置在平坦的桌面上。

2. 使用直尺在平板上绘制一条直线,作为入射光线的路径。

3. 将光源(手电筒)放置在入射光线路径的一侧,使光线沿着绘制的直线垂直照射到平板上。

4. 用笔在平板另一侧绘制出入射光线的方向并延长,作为折射光线的路径。

5. 将平板倾斜,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角度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6. 重复实验多次,改变入射角度和介质(如使用水代替空气),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得到一系列关于光折射的观察结果。

以下是几个常见观察结果的描述:1. 光线从空气进入平板时,入射角度增大,折射角度也随之增大。

当入射角度为90°时,折射角度达到最大值(称为临界角)。

2. 当光线从平板出射进入空气时,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正好相反,即入射角度增大,折射角度减小。

3. 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入射角度变大时,折射角度也变大。

光线会向法线(垂直于介质表面的线)弯曲。

4. 在特定入射角度下(即临界角),光线将沿着平板表面传播,而不会折射进入水或其他介质中。

这种现象被称为全反射。

以上观察结果可以通过折射定律来解释,即光线在折射过程中入射角度与折射角度之间的关系由折射定律决定。

折射定律可用以下公式表示: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表示入射角度和折射角度。

应用与意义:通过光的折射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光在介质中的传播特性。

这对于理解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理解和应用光学原理提供了基础。

光学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光学的全部知识点总结

光学的全部知识点总结一、光的特性1. 光的波动理论和光的粒子理论2. 光的频谱和波长3. 光的速度和能量4. 光的极化和偏振5.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6. 光的色散和折射率7. 光的波长和频率二、光的传播1. 光在真空和介质中的传播2. 光的传播路径和光程差3. 光的传播速度和光的介质4. 光的传播方向和光束5. 光的传播特性和光的干涉效应三、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反射定律2. 光的反射角和入射角3. 光的反射面和反射率4. 光的折射定律5. 光的折射角和折射率6. 光的全反射现象7. 光的光线和光的波前四、光的干涉和衍射1. 光的干涉现象和干涉条纹3. 光的干涉条纹和光的相干性4. 光的干涉条纹和物体表面的特性5. 光的衍射现象和衍射极大极小6. 光的衍射条纹和衍射级差7. 光的衍射条纹和光的波长五、光的像1. 光的成像原理和像的位置2. 光的透镜和像的放大缩小3. 光的像的形状和像的清晰度4. 光的像的变形和像的畸变5. 光的像的变换和像的反向投影6. 光的像的运动和像的镜面反射7. 光的像的横向放大和像的垂直放大六、光的仪器与应用1. 透镜和凸透镜2. 凹透镜和双凸透镜3. 望远镜和显微镜4. 折射望远镜和折射显微镜5. 探照灯和激光器6. 光栅和光电子器件7. 光纤和光通信七、光的材料和技术1. 光的反射材料和反射镜2. 光的折射材料和折射棱镜4. 光的透射材料和透射层5. 光的导向材料和导向器件6. 光的储存材料和光的储存器7. 光的处理技术和光的加工设备总结:光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了光的发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等多个方面。

光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对光学的了解,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光的特性、行为和应用,并且能够应用光学原理来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光学知识能对读者有所帮助,增进大家对光学的了解,并激发更多人对光学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它自己特有的表现手段。

摄影家的表现手段是光,如果没有光,他们就会像雕塑家没有粘土或者画家没有颜料那样一事无成。

虽然摄影艺术在1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总是追随着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之后而形成自己不同的流派与风格,特别别是近50年里,未来主义摄影、荒诞派摄影、剪辑派摄影、立体派摄影等等,都可以在形式上找到与姊妹艺术相通的地方,但是,与其姊妹艺术毕竟还是有所不同的。

原因之一是摄影家充分发挥摄影独特的造型手段——光的语言。

通过光,形成了他们自身的造型方式,决定了画面的表述意图;通过光,不仅区别于其他姊妹艺术,同时在摄影家之间,也产生了他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是完全独立于其他艺术形式之外的,所以摄影水平的提高往往仰仗于摄影师艺术修养水平的提高,历史上的摄影大师,往往精通多种艺术。

然而,正是艺术形式的差异性才创造了绚丽多姿的艺术世界,一种艺术形式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特色正是其生命力的源泉。

摄影是光的艺术,只有把握了这个本质,才能创造出不朽的作品。

自动化的相机、几乎“万能”的PS技巧,都是获得好照片的辅助手段,既非必要条件也非充分条件,但把握好光线,是摄影的必要条件,有时候甚至能成为充分条件——一幅用光精到的作品本身,不管其他方面如何,总是值得欣赏。

】富有创造性的摄影家们常说,对光的认识是摄影家艺术才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光本身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表现的,摄影家可以从中选择最合适的形式来达到特殊的目的。

光的这些形式是可以控制的,它们可以被用来在照片上明确地表现特定的被摄体的特性、概念和情绪。

在摄影家能够充分利用光的巨大潜力以前,他们必须对光加以分析,了解光的各种特性,使自己熟悉光的各种作用和用途。

美国摄影家A·法宁格指出,对摄影家来说,光具有强度、质量和颜色三个主要性质。

首先是强度。

光的强度可以从亮到暗,这一点适用于任何光源。

例如,在无云的天气里,中午的日光非常强,在风沙弥漫的天气里,光线昏暗。

夜间可以说没有光。

人工光源的强度,则随着灯的瓦数不同而有所变化。

法宁格认为,明亮的光线给人一种耀眼、明快和严肃的感觉,暗淡的光线常常表现忧郁、宁静和含蓄的情绪。

照明强度的这种差别,会在照片上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被摄体的明暗度,被摄体的反差范围,彩色照片的被摄体的色彩再现。

【摄影师是有“情绪”的,摄影作品是要传递这种情绪的,传递的手段就是光,因为光也是有情绪的。

】在照明强度很高时,被摄体显得比较明亮、鲜明、反差较大,色彩显得比照明强度低的光线情况下更加鲜艳。

如果摄影家善于抓住和珍视被摄体上这种不同的变化,他就可以运用适当强度的光,更好地突出特定的被摄体的特性。

重要的是,照明的这种特性,要在照片上表现出来。

有些摄影家往往认为非常明亮的光线会使被摄体显得太刺眼,强光部分太亮,阴影部分漆黑一片,因而人为地降低这种反差,制作出相对来说反差较低的照片,结果完全缺乏特殊照明条件下那种典型的特点。

例如,平炉出钢的场面,炽热的钢水明亮耀眼,以至于除了黑白色之外,眼睛什么也看不见。

【所谓摄影无定法,规律总是用来被打破的。

拙劣的作品违反规律,平庸的作品囿于规律,优秀的作品打破规律。

】法宁格认为,此时如像有些人所做的那样,用非常强的辅助光去柔化和降低反差,就会完全破坏这种景色的戏剧性效果。

敏感的摄影家遇到这种题材,会完全抛开他所学过的关于用光的种种清规戒律,而只去考虑如何表现钢水炽热和耀眼的印象:通过强调照明的特点,加强反差,运用剪影和光晕效果,设法抓住这一生动的场面。

光的第二个性质是其不同的质量。

光可以是从灼热的光源发出的直射光,如不受云雾遮挡的日光,从聚光灯、摄影灯和闪光灯发出的直射人工光;或者是从被照射物体表面反射的散射光,如雾天或阴天的日光,从墙壁、天花板或其他反射光的物体表面反射出来的人工光;或者是在灼热的光源前加上柔光器形成的散射光。

直射光强烈耀眼、反差大,能造成清晰突出的阴影。

经过反射形成的散射光比较柔和,反差小,能造成灰色、模糊的阴影,或者根本没有阴影。

当然,在这两者之间还有无数的过渡阶段。

实践表明,直射光造成的阴影部分,可以随着光源与被摄体位置的变化,或者摄影者与光源的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这种明影能够因其形状、式样和所占部位的大小,加强或削弱被摄体的特性。

反射光能表现出被摄体的形状,并能细腻和自然地再现出它的原貌,而与被摄体和光源的相对位置关系不大。

因此,法宁格指出,直射光要比散射光更难于成功地运用,因为运用不当,结果反而更糟。

但是,如果正确运用,它会使摄影家拍出对比强烈、具有黑白图案效果的生动画面,远远胜过用散射光取得的效果。

法宁格提出的光的第三个性质是色彩。

他指出,那些一心从事色彩再现的彩色摄影家必须明确,照明的颜色(它的色温)要和彩色胶片要求的色温一致。

例如,清晨和傍晚的光线就不太适合日光型胶片,用这种胶片拍出的照片要比眼睛看到的景物偏黄或偏红。

此外,室外阴影处的日光通常多少有些偏蓝。

【法宁格的时代还是胶片的时代,但数码时代并非就不遵从这些规律,只不过“自动白平衡”帮你做了色温校正的工作,但真正要出好作品还是要自己来把握白平衡,创造自己需要的色彩效果。

】美国摄影家阿瑟·戈德史密斯认为,光有两种特性:客观性和主观性。

摄影者有必要两者兼顾。

所谓客观性光线,是指电磁波光谱中窄频带的一段,能使我们看见并记录下影像。

然而,戈德史密斯指出,在为正确曝光而准确测量这种光的同时,用好主观性光线,把它作为摄影的创造性因素,也同样不容忽视。

主观性光线,是能使我们对感情产生反应的光。

如今,曝光控制——对客观性光线的通入量的控制——已随着照相器材的逐渐精密而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动过程。

但是,在摄影中作为主观成分的光,与今天复杂的曝光控制系统毫不相干。

它所涉及的主要是人和极为丰富的题材,这对任何严肃的摄影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种把光分为客观光和主观光的理论太精辟了撑!如今相机的自动化程度比之戈德史密斯说这段话的时候不知道又提升了多少倍,但那解决的仍是“客观光”的问题。

计算机的鼻祖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计算机只是做你让它做的事情,而不是你希望它做的事情”,嵌入了电脑芯片的照相机也一样,它的所谓“自动”只不过是相机的设计者替你预先做了一些思维,设置了若干选项而已,它永远不知道你想要什么,真正的思维还得靠摄影的大脑。

】戈德史密斯指出,要认识和掌握上述特性,运用好光线,对摄影家来说,只会观察是不够的,还必须会感受。

摄影观察,是指深入地了解光在被摄体上产生的确切实在的效果。

这就需要一种特殊的视觉的敏感性,“那临近黄昏的夕阳,如何显示出沙丘的质感;明亮多云的天空中受薄云笼罩的照明,是如何柔化脸上的皱纹;一盏聚光灯,如何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力;或者,直接的闪光是怎样一扫周围光线的细微差别,而把它自身平淡生硬的光线加入画面……”对此,摄影家必须与之协调一致。

戈德史密斯认为,提高你对光线的敏感性的一种方法,是学习摄影大师对光线如何作出反应。

一些浪漫主义的,甚至注重追求情节的摄影家喜欢深色,如尤金·史密斯那样。

在他的摄影中,能使阴影产生力度。

但是,他很注意细部,甚至在最黑的部分,史密斯也总是设法保留细节和层次。

而对于亨利·卡蒂埃—布勒松来说,光是一种微妙的成分,它能显示冷色高调、银灰色的中调和柔和的黑色。

此外,留心观察当代彩色摄影家的用光也是有益的。

在埃利奥特。

波特的森林影像中,照射在树干和苔藓覆盖的岩石上的光,既柔和又有渗透力。

与此成鲜明对比的是,亚历克斯·韦布用热带炎炎烈日创造出深沉的、绘画般的阴影效果。

利贝卡·布莱克则为她的情意绵绵的幻想作品,创造出像梦幻一样的光。

总之,摄影家是用客观性的光线,把影像留在胶片上,但影像的质量如何,则要依靠光线的主观性。

摄影家手中的照相机,会忠实地记录下他清楚看到的,并且深深地感觉到的事物。

光的波长决定颜色1.对于一个物体,它的本质颜色到底是由它本身还是由照到它的光决定的——有本身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但显现出的颜色却与外部光照相关,一个白色的纸板,照射红光,显现为红色;2.如果一束绿光射到不透明绿物体上,绿光是全部被吸吗——不是完全吸收而是完全反射了.........如果白光射到不透明绿物体上,绿光是全被吸收而其他颜色全被反射??——只有绿色被反射,其他是吸收; 2.如果一束绿光射到绿玻璃上,绿光是全部投过??还是有一部分绿光还会反射——没有完全透过的,有一少部分发射.......(一直有个问题,光既然是一种物质~~为什么它能穿头玻璃等物体~~怎么可能能穿过去)——这个问题到大学再研究,很复杂;3.另附:平时在画光的折射时老师总说对于一条光线从1种一定的介质射如另一种一定的介质时,入射角只要定了折射角就定了且是有办法求的,那为什么我一束白光投过3棱镜能折出这么多条光来——前一个光隐含的是单色,后一个白光是复合光线,里面包含了很多光谱线; 4.对于光来说,它们的颜色是怎么具体区分开的~比如,不能说一束白光里只有红澄黄绿青蓝紫7种颜色~还有半红不澄呢~——颜色是人的眼睛感知结果,至于颜色多少更是名词限定的,总不能为颜色定义出成千上万的名词吧?呵呵——物理学上采用光的波长来表达不同颜色的光,比如HeNe激光器发出的红光,波长为632.8nm 5.为什么对于颜色来说,混得越多白光射上去越黑,为什么? 打个比方,一摊红色,白光照上去,红光反出来,我看到的是红色,如果在这一摊红上再加点蓝,那么白光照上去,反出来的光应该既有红也有蓝,就应该更接近白呀!~——这个涉及到一个颜色混合的问题,颜料的颜色混合是减法规则,即反射规则;光的颜色混合是加法规则,即投射通过规则。

电视机就是加法,三基色为RGB:红绿蓝,绘画的颜料三基色是CMK:红黄蓝6.既然对于光只有红黄绿是3基色,为什么像蓝色等颜色不能分解??~~~~~~~~~~~——基色是认为定义的,是自然颜色系统的简化模型,并非大自然就如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