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的临床控制与预防

合集下载

2024版年度水痘预防

2024版年度水痘预防

水痘预防•水痘基本概念及危害•个人卫生习惯培养•校园和家庭环境改善措施•疫苗接种政策宣传与实施目•疫情监测与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总结反思与未来展望录01水痘基本概念及危害水痘定义与传播途径水痘定义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全身性丘疹、水疱、结痂为特征。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疱疹的疱浆而传染,传染性很强,冬春季高发。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潜伏期约为2周,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随后出现皮疹,初为红色斑疹、丘疹,数小时后变成充满液体的疱疹。

诊断依据根据典型皮疹特点(红斑疹→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全身症状轻微,可作出临床诊断。

必要时可做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危害性及易感人群特点危害性水痘虽然为自限性疾病,但可引起皮肤继发感染、肺炎、脑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此外,孕妇感染水痘还可能引起胎儿畸形或新生儿水痘。

易感人群特点人群普遍易感,主要见于儿童,以1~6岁为高峰。

20岁以后发病者少见。

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但病毒可长期潜伏于体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带状疱疹。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空气流通,保持环境清洁,定期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避免与感染者接触,可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

因此,控制传染源是预防水痘的关键措施之一。

保护易感人群通过接种水痘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方法。

同时,加强锻炼、合理营养、增强体质也有助于提高抵抗力,预防水痘。

预防措施重要性02个人卫生习惯培养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

洗脸时使用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用力搓揉皮肤。

注意清洁和消毒个人物品,如毛巾、衣物等。

勤洗手洗脸,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与已感染水痘的人密切接触,防止病毒传播。

不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机会。

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不洁净的食物和水。

水痘的预防控制措施

水痘的预防控制措施

水痘的预防控制措施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的方式传播。

水痘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

水痘一般都是自限性的疾病,但对于部分特定高危人群来说,它的并发症却可能非常严重。

因此,预防控制水痘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水痘的预防控制措施:1.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疫苗通常在12个月到15个月龄时接种,第二剂通常在4岁到6岁时接种。

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水痘的感染,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法定隔离:对于水痘患者,应进行合理的隔离措施,以避免传播病毒。

根据不同地区的法定规定,水痘患者通常需要在确诊后的一段时间内待在家中,避免与他人接触。

3.接触预防:对于未感染水痘的个体,应尽量避免与水痘患者进行密切接触。

如果不可避免,应采取预防措施,如使用口罩、勤洗手等。

4.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预防水痘非常重要。

经常洗手、避免接触眼睛等黏膜部位,不与患者共用个人物品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水痘传播的方法。

5.家庭环境消毒:水痘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但也可通过接触带状疱疹的皮肤间接传播。

在家庭环境中,应定期对常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预防水痘病毒的传播。

6.教育宣传:对于公众来说,了解水痘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相关的教育宣传活动可以增加大众的防护意识,减少水痘的传播风险。

7.医疗机构管理:各级医疗机构应制定相关的管理措施,对水痘患者进行合理的隔离和医疗护理。

医务人员需接受相关的职业防护培训,确保在处理水痘患者时能采取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

8.结核疫苗接种:结核疫苗(BCG疫苗)的接种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降低感染水痘的风险,因此可作为一种辅助预防措施。

9.密切接触者的预防:对于与水痘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可以进行被动免疫接种,以预防感染。

被动免疫可以通过接种水痘免疫球蛋白来实现。

10.加强监测与报告:加强水痘的监测和报告工作,通过及时掌握疫情,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水痘防控要点

水痘防控要点

水痘防控要点
一、特点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水痘的传染性很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水痘在全年均可发生,冬春两季多见,儿童和青少年容易感染发病。

水痘的潜伏期一般是接触病毒后的14-16天(范围在10-21天)。

主要经空气传播,直接接触病人的皮疹或呼吸道分泌物也可造成传播。

二、症状
患儿可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下降等症状,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皮损呈现由细小的红色斑丘疹→疱疹→结痂→脱痂的演变过程。

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黏膜亦常受侵,见于口腔、咽部、眼结膜、外阴、肛门等处。

在为期1-6日的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脱痂后不留瘢痕。

水疱期痛痒明显,若因挠抓继发感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

水痘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但个别患儿在病程后期可并发脑炎。

三、防控
(一)个人和家长
1.接种疫苗,是应对水痘的重要方式。

如果健康状况允许,易感人群应接种水痘疫苗。

2.疾病流行期间尽量不去人员密集和环境密闭的地方活动。

(二)学校和托幼机构
1.得了水痘的患者要立刻隔离并及时就医。

2.师生患者出疹后一周或身上水疱全部结痂后方可返校。

幼儿园预防水痘应急预案(三篇)

幼儿园预防水痘应急预案(三篇)

幼儿园预防水痘应急预案一、水痘疫情简介水痘,又称麻疹风疹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水痘潜伏期为10-21天,通常由发热开始,随后出现皮疹,皮疹由红斑、丘疹、水疱组成,可能伴有轻度发痒。

水痘一般是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在一周内痊愈。

然而,水痘在年幼儿童中较为常见,因此对于幼儿园来说,应建立完善的水痘防控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二、水痘预防措施1. 定期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幼儿园的课程,对孩子进行水痘的预防知识普及,提高幼儿的健康意识,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与患者亲密接触等。

2. 教师、保育员健康状况监测:幼儿园要求教师、保育员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排除患者或疑似患者,避免教职工成为水痘传播的源头。

3. 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幼儿健康档案,记录每位幼儿的疫苗接种情况、水痘接触史等信息,并定期检查更新。

4. 环境卫生保障:幼儿园要保持室内外的环境清洁,并做好通风换气工作,定期对幼儿园设施设备进行消毒,确保环境卫生。

5. 病患管理:一旦发现有幼儿被确诊为水痘患者,及时隔离患儿,通知家长接回孩子,并报告给相关部门进行登记和统计。

三、水痘应急预案1. 医疗急救措施1.1. 发热护理:对出现发热症状的幼儿,及时测量体温,必要时进行退烧处理。

如体温超过39℃,应立即通知家长,让其尽快接回幼儿。

1.2. 皮疹护理:对出现水痘皮疹的幼儿,要避免抓挠,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可使用适当的护肤品,如生理盐水、痱子粉等进行局部护理。

1.3. 幼儿健康观察:对患有水痘的幼儿要进行定期观察,注意其病情的变化,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病情进展。

2. 幼儿园内部管理2.1. 严格落实家长接送制度:要求家长在每天接送时,仔细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通知幼儿园,同时请家长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

2.2. 通知家长:一旦发现有幼儿确诊为水痘,要立即通知其家长,并告知相关的防控措施和处理方式。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

学校预防水痘知识引言概述: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特别在学校中容易传播。

为了保障学生的健康,学校应该加强对水痘的预防与控制。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学校预防水痘的知识。

一、了解水痘1.1 水痘的病因和传播方式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皮肤疱疹液传播。

1.2 水痘的症状和高发季节水痘的症状包括发热、疱疹、瘙痒等。

水痘通常在春季和冬季高发,特别在学校中容易浮现疫情。

1.3 水痘的并发症和危害水痘并发症包括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水痘的危害更大。

二、加强学校卫生管理2.1 提高学校环境卫生学校应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教室、宿舍等场所,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滋生的机会。

2.2 加强个人卫生教育学校应加强学生的个人卫生教育,教授正确的洗手方法、咳嗽礼仪等,以减少病毒传播。

2.3 做好公共设施的消毒工作学校应定期对公共设施如门把手、水龙头等进行消毒,以杀灭潜在的病毒。

三、加强学生健康监测3.1 学生健康档案的建立学校应建立学生的健康档案,记录学生的疫苗接种情况和疾病史,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2 定期体温检测学校应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温检测,发现有发热症状的学生应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

3.3 学生健康教育学校应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教授水痘的预防知识,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四、推行疫苗接种4.1 水痘疫苗的推广学校应积极推行水痘疫苗接种,提高学生的免疫力,减少水痘的发生率。

4.2 疫苗接种宣传和咨询学校应定期开展水痘疫苗接种宣传和咨询活动,让学生和家长了解疫苗的重要性和接种的程序。

4.3 学生疫苗接种记录管理学校应建立学生疫苗接种记录管理系统,确保每位学生的接种情况得到有效记录和管理。

五、应对水痘疫情5.1 及时隔离病患学校应及时发现并隔离水痘患者,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5.2 通知家长和协调医疗资源学校应及时通知患者的家长,并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必要的医疗支持和资源。

水痘防控知识

水痘防控知识

水痘防控知识
临床表现:
1.前驱期可无症状或轻微症状如:发热、全身不适、食欲
减退、咽痛等,持续1-2天迅速进入出疹期。

2.皮疹形态:红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周围有红晕,
伴瘙痒。

一般脱痂后不留疤痕。

皮疹分布:分批出现,向心型
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

3.发展过程:经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四个阶段。

发疹
2-3天后,同一部位可有四种形态同时存在,即“多形性皮疹”。

4.病程:约10天左右自愈,部分成人及婴儿病情较重,病
程可达数周,婴幼儿可并发水痘肺炎
流行病学:
⏹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见。

潜伏期12-21天,平均14
天。

⏹病人为唯一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变皮肤粘膜组织、疱
疹液及血液中,可由鼻咽分泌物排出体外。

⏹出疹前1天至疱疹完全结痂均有传染性。

⏹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污
染的用具传播
防控措施:
⏹控制传染源:病人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

⏹切断传播途径:重视通风换气,避免与急性期病人接触,
消毒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用品。

如何预防幼儿患上水痘病毒

如何预防幼儿患上水痘病毒

如何预防幼儿患上水痘病毒简介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病毒的气溶胶传播。

它通常在儿童时期发病,但也可在成年人中发生。

由于水痘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因此预防水痘的传播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幼儿患上水痘病毒的方法。

1. 接种疫苗水痘疫苗是预防患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根据卫生部门的建议,婴儿在出生后的12-15个月龄之间可以接种首剂水痘疫苗,第二剂通常在4-6岁之间接种。

接种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患水痘的风险,并减少症状的严重程度。

2.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水痘是通过飞沫传播,所以与患者密切接触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如果您的孩子接触到水痘患者,尽量避免与其保持距离,并确保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3.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导孩子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可以大大减少水痘的传播。

使用温水和肥皂清洗双手至少20秒。

在无水环境下,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进行消毒。

4. 避免触摸眼睛和口鼻水痘病毒可以通过眼睛和口鼻进入体内。

教导孩子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如果孩子需要接触眼睛或鼻子,应先洗手。

5. 避免与患者共用物品水痘病毒可以通过共用物品传播。

教导孩子避免与患有水痘的人共用毛巾、玩具或其他个人物品。

这样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防止病毒在日常生活中传播。

6. 保持室内通风水痘病毒在空气中可以在较长时间内存活,因此保持室内通风是预防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打开窗户,确保良好的空气流通,有助于减少病毒的传播。

7. 避免感染者参加集体活动若孩子患有水痘,应避免他参加幼儿园、学校或其他集体活动,以防止病毒传播给其他人。

遵循卫生部门的建议,并按照规定的隔离期控制他们参与社会活动。

8. 面部保护如果家中有孩子患上水痘,可以使用面罩来减少病毒的传播风险。

面罩可以阻挡孩子的飞沫,减少其他人被感染的可能性,同时也可以减轻患者的症状。

总结水痘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对幼儿来说尤为重要。

通过接种疫苗、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触摸眼睛和口鼻,不共用个人物品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幼儿患上水痘病毒。

小儿水痘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小儿水痘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小儿水痘案例分析报告范文小儿水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

水痘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和瘙痒,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并发症。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小儿水痘案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过程、治疗措施以及预防策略。

案例描述:患儿,男,5岁,因发热、皮疹入院。

患儿于入院前3天开始出现低热,体温波动在37.5℃-38.5℃之间,同时伴有轻微的咳嗽和流涕。

家长未予以特别重视。

随后,患儿体温逐渐升高,最高达到39.2℃,并在躯干、四肢出现红色斑丘疹,疹子迅速发展为水疱,伴有明显的瘙痒感。

家长遂带患儿至医院就诊。

临床表现:入院时,患儿体温为38.9℃,精神状态尚可,但有轻微的烦躁不安。

体格检查发现:全身皮肤散在分布的红色斑丘疹,部分已形成水疱,水疱周围有红晕,部分水疱已破溃,形成小溃疡。

皮疹主要分布在躯干和头皮,四肢相对较少。

患儿有抓挠皮疹的行为,皮疹区域有轻微的红肿和渗出。

诊断过程:1. 病史采集:医生详细询问了患儿的发病过程、接触史、家族史等,了解到患儿近期未有外出旅游史,但家中有近期患水痘的亲戚。

2.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皮疹的形态、分布特点,初步判断为水痘。

3.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正常,但淋巴细胞比例略有升高。

病毒学检查未进行,但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诊断为水痘。

治疗措施:1. 对症治疗:给予患儿退热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控制体温。

2. 局部治疗:使用抗病毒软膏,减少水疱的破溃和感染。

3. 预防并发症:由于水痘可能引发皮肤感染、肺炎等并发症,医生给予患儿抗生素预防性治疗。

4. 隔离措施:患儿需在家中隔离,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直至所有水疱结痂。

预防策略:1. 疫苗接种:推荐儿童在1岁和4-6岁时接种水痘疫苗,以预防水痘的发生。

2. 卫生教育:教育家长和儿童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

3. 环境消毒:对患儿居住环境进行消毒,减少病毒的传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痘的临床控制与预防
发表时间:2014-08-05T15:26:23.3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7期供稿作者:于洋
[导读]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0日左右自愈。

于洋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63000)
【摘要】目的探讨水痘患者的临床控制与预防方法和措施。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60例水痘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与防控的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结果6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预后良好。

结论对患者采取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控制手段,及时控制并发症和疫情再次发生和扩散,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水痘疫苗传染
【中图分类号】R51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7-0342-02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10日左右自愈。

其表现为皮疹融合,迅速扩大形成大疱,或呈出血性水痘。

继发细菌感染可导致坏疽型水痘,患者有高热、严重毒血症状,甚至发生败血症而死亡[1]。

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6个月以下婴儿及大于20岁者较少发病。

病后免疫力持久,一般不再发生水痘,但体内高效价抗体不能清除潜伏的病毒,故以后可发生带状疱疹。

呈全球性分布。

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多见。

多为散发,偏僻地区偶可暴发,城市每2~3年可发生周期性流行。

先对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60例该病患者,男、女患者各30例。

年龄在5~75岁之间,平均年龄在35.8岁。

所有患者均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发热、头痛、乏力、咽痛、食欲减退、咳嗽等。

水疱表浅,壁薄易破,呈椭圆形,直径3~5mm,周围有红晕。

疱疹为单房性,疱液透明,形如露水珠滴,数小时后变混浊,疱疹处常伴有瘙痒。

患者可通过血常规检查、疱疹刮片、病毒分离、免疫学检测、病毒DNA检测,对疾病进行确诊证实。

1.2治疗与结果:急性期应卧床休息,补充足够水分和营养,加强皮肤护理,避免抓伤以免继发感染。

皮肤瘙痒者可用0.25%石炭酸炉甘石洗剂涂擦或口服抗组胺药。

疱疹破裂后可涂甲紫、杆菌肽或新霉素软膏等。

维生素B12 500~1000μg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用3日可促进皮疹干燥结痂[1]。

对免疫缺陷及免疫抑制的患者,应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

阿昔洛韦为首选药物,也可用阿糖腺苷、无环鸟苷或泛昔洛韦等[2]。

早期使用α-干扰素能较快抑制皮疹发展,加速病情恢复。

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抗生素,因脑炎出现脑水肿时应脱水治疗。

一般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若患水痘前,因其他疾病长期使用激素治疗者,应尽快减为生理剂量或停止使用。

在病程后期,水痘已结痂,合并重症肺炎或脑炎时,可在采取相应措施的同时酌情使用激素,以减轻症状,促进早期痊愈。

结果6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预后良好。

2.疫苗接种
2.1疫苗概述:该疫苗需用用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Oka株接种人二倍体细胞,经过培养期,收获病毒原液后冻干后制成疫苗。

冻干状态的疫苗呈现乳白色疏松体,一般溶解后为透明乳白色液体,无异物[2]。

运输条件在于8℃以下避光保存和运输。

疫苗自病毒滴定合格之日起有效期为1年6个月。

2.2接种:接触患者应隔离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日。

避免与急性期患者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物应消毒。

接触者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0.4~0.6ml/kg肌内注射,可减轻症状,也可用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5ml肌内注射,降低发病率或减轻症状。

水痘病毒减毒活疫苗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接种者应在1周岁以上的水痘易感染者,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在加入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加入灭菌注射用水0.5 ml,将混合液完全摇匀后在患者上臂外侧的三角肌处,附着皮肤用75%酒精消毒,待干后皮下注射0.5 ml[3]。

该疫苗接种后一般无不良反应,偶遇患者出现轻微的局部刺激反映,少数患者出现轻度和中度的发热,一般症状不超过3天。

2.3注意:患者本身患有严重的疾病、发热发烧患者应推迟接种;有过敏史者及孕妇禁用。

3.讨论
水痘的病变主要在表皮棘细胞,细胞水肿变性,形成单房性透明水疱,内含大量病毒。

病灶周边及基底部有充血、单核细胞及多核细胞浸润形成红晕,浸润的多核巨细胞内含有嗜酸性包涵体。

随后疱液中l出现炎性细胞和脱落上皮细胞,使疱液变浊并减少,病毒含量下降,下层的上皮细胞再生,最后结痂,因病变表浅,痂脱落后一般不留痕迹。

免疫缺陷者可发生播散型水痘,病理检查发现食管、肺、肝、心、肠、胰、肾、肾上腺等有局灶性坏死、出血和含嗜酸性包涵体的多核巨细胞。

并发脑炎者有脑水肿、点状出血、脑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套状浸润,神经细胞变性坏死[4]。

皮疹分批出现与间歇性病毒播散有关[5]。

皮客出现1~4日后,特异性抗体产生,病毒血症消失,症状随之好转。

部分患者患水痘后,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形成潜伏性感染,当免疫力下降或存在某些诱因时,病毒被激活,即发生带状疱疹。

参考文献
[1] 陈海平?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现场流行病学效果研究?2009年.
[2] 钱小华;杨平;伍平实施接种疫苗告知前后免疫接种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国计划免疫 2005年第04期.
[3] 林其德.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感染与妊娠.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12):718-719.
[4] 毕国春,李春雨,王传力,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水痘疗效观察.山西医药杂志,2002,31(4):336-337.
[5] 段淑红;董全民;苑晓冬;刘梅生;284例水痘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年2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