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设施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引言概述:清洗和消毒是保持环境和设备卫生的重要步骤。
无论是在医疗机构、餐饮业还是家庭中,正确的清洗和消毒操作规程都是确保健康和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介绍清洗和消毒的操作规程,包括清洗前的准备工作、清洗步骤、消毒方式、消毒剂的选择以及清洗和消毒后的注意事项。
一、清洗操作规程1.1 准备工作:- 确保清洗区域的干净和整洁,清除杂物和污垢。
- 验证清洗工具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如刷子、海绵和清洁剂。
-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
1.2 清洗步骤:- 首先,将器具或者表面用清水冲洗,以去除表面的污垢。
- 然后,使用适当的清洁剂或者肥皂涂抹在器具或者表面上。
- 用刷子或者海绵轻轻擦拭,确保彻底清洗每一个角落。
- 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干净的纸巾或者干燥器擦干。
1.3 清洗后的注意事项:- 清洗后的器具或者表面应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晾干。
- 定期检查清洗工具的状况,如刷毛是否磨损或者变形,及时更换。
- 清洗后的器具或者表面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卫生和安全。
二、消毒操作规程2.1 准备工作:- 确保消毒区域的干净和整洁,清除杂物和污垢。
- 验证消毒工具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如消毒剂和喷雾器。
- 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
2.2 消毒方式:- 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合,选择适当的消毒方式,如物理消毒、化学消毒或者热消毒。
- 物理消毒可以通过高温、紫外线或者过滤等方式进行。
- 化学消毒可以使用消毒剂,如酒精、氯化物或者过氧化氢等。
- 热消毒可以通过高温蒸汽或者沸水进行。
2.3 消毒剂的选择:- 根据消毒对象的特性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 消毒剂应具备高效杀菌的特性,并符合卫生标准和法规。
- 在使用消毒剂时,按照说明书上的配比和浸泡时间进行操作。
三、清洗和消毒后的注意事项3.1 定期检查和维护:- 清洗和消毒后的器具或者表面应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卫生和安全。
- 检查是否有损坏或者污染,及时更换或者修复。
设备清洁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设备清洁作业安全操作规程1. 安全操作要求- 在进行设备清洁作业之前,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安全培训,并熟悉设备清洁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
- 工作人员在进行设备清洁作业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改变操作流程。
- 工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等,以确保自身安全。
- 在设备清洁作业过程中,应确保设备停机,并断开电源,以避免意外发生。
2. 设备清洁作业步骤1. 准备工作:- 工作人员应检查设备清洁工具的完好程度,并确保工具无损坏或异物。
- 准备清洁剂和消毒液,并确保其符合安全规范。
- 确保设备清洁区域的通风良好,并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
2. 清洁前的准备:- 确保设备已停机,并断开电源。
- 将设备上的易燃、易爆物或有害物质移除,并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区域。
3. 清洁操作:-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清洁剂对设备进行清洁,注意不将水或其他液体溅到设备内部。
- 清洁过程中避免使用过度力量,以防止损坏设备。
- 针对设备的特殊部位或难以清洁的区域,采取适当的措施,如使用刷子或喷枪进行清洁。
4. 清洁后的处理:- 清洁完成后,及时清理工作区域,确保没有残留物或杂物。
- 将清洁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并妥善保管。
- 恢复设备正常运行前,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
3. 安全注意事项- 遵循设备使用说明书和制造商的建议,以确保在清洁过程中不会对设备造成损坏。
- 严禁在使用过程中吸烟或接触明火,以免引发火灾或爆炸。
- 在清洁液溅起时,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并报告相关人员。
- 在使用化学清洁剂时,应注意其毒性、腐蚀性和挥发性,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
- 如发现设备存在异常或故障,应及时报告并终止清洁作业,以免造成进一步损害。
4. 紧急处理措施- 如发生设备清洁过程中的紧急情况,工作人员应立即执行以下处理措施:- 首先确保自身安全,迅速脱离危险区域。
- 如有必要,立即呼叫应急救援人员,并准确报告事故情况。
-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如进行伤员救护或灭火。
生产设备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生产设备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确保设备的清洁,保证工艺卫生,防止污染及交叉污染。
2适用范围:适用于准洁净区及一般区设备的清洁、消毒。
3责任者:设备操作人员、品管人员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4内容:4.1生产用的锅,将水放满,开启搅拌,然后手刷子清洗干净,或是用生产用水将锅内残余料冲洗干净。
4.2其它的器具用刷子或刮板清除设备内残留物,再用布擦干。
4.3未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可拆卸部件拆卸后,移至清洗间,用尼龙刷沾清洁剂刷洗,清除各表面粉垢,用抹布沾生产用水擦洗,擦洗干净后。
不可拆卸的部件,可用生产用水反复冲洗,直至无残留物(目测、微生物部分可取样验证)。
4.4设备外表面可用抹布沾生产用水进行擦拭。
4.4.1.消毒方法清洁后,与原料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用75%的乙醇以喷壶喷射的方式对设备进行消毒1次(与原料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喷射到湿为止),干燥后各部件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不可拆卸的部件,可用75%的乙醇循环消毒。
4.4.2清洁、消毒频率4.4.2.1清洁频率4.4.2.1 更换品种或特殊情况随时必须按本规程彻底清洁。
4.4.2.2消毒频率4.4.2.2.1生产结束,生产设备清洁后,按照消毒方法,对设备彻底消毒。
4.4.2.2.2超过消毒时效,按照此消毒方法,对设备彻底消毒。
4.5清洁验证4.5.1清洁后,操作人员填写设备清洁、消毒记录。
品管人员对设备及管道进行目测检查,要求无粉尘、粉垢,无残留物、异物,要求设备内外表面光亮洁净。
经检查合格,由品管员在清洁合格证上签字,表示已清洁合格,车间人员将挂“清洁合格证”标示牌挂在生产设备上。
工程设备清洁操作规程

工程设备清洁操作规程一、目的与适用范围工程设备清洁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清洁状态,减少污染和故障的发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工程设备的清洁工作。
二、清洁要求1. 安全防护:在进行设备清洁之前,必须确保操作人员已经戴上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比如手套、口罩和安全帽等。
2. 清洁工具准备:根据不同设备的特点和清洁要求,准备相应的清洁工具,包括刷子、拖把、扫帚、吸尘器等,以及清洁剂和消毒液等。
3. 清洁顺序:按照从上到下、从外到内的原则进行清洁工作,以便彻底去除污垢和灰尘。
先清洁设备表面,再清洁设备内部。
4. 清洁频率: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清洁要求,确定清洁的频率,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一次彻底清洁,日常使用过程中及时清除杂物和污渍。
5. 清洁原理:根据设备的不同部位和污染程度,采用适当的清洁方法,比如湿拖、擦拭、喷洒、冲洗等。
三、清洁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确认操作人员已经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并准备好所需的清洁工具和清洁剂。
2. 检查设备:在进行清洁之前,仔细检查设备的外观和内部是否有损坏或故障,如有发现应及时报修,避免在清洁过程中造成二次损害。
3. 清除杂物:先用扫帚、刷子或吸尘器将设备的表面和周围的杂物、灰尘清除干净,以免在清洁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
4. 清洗表面:使用湿拖布或擦拭布,配合适当的清洁剂,对设备的表面进行彻底清洗,注意清洗力度适中,以免损坏设备。
5. 内部清洁:根据设备的结构和使用要求,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拆卸设备的内部部件进行清洁,再重新安装,并进行必要的润滑和保养工作。
6. 检查复原:清洁完成后,仔细检查设备的各个部位是否已经清洁干净,并确保设备已经恢复到正常工作状态。
四、清洁记录与检查1. 清洁记录:建立设备清洁记录,记录每次清洁的时间、清洁人员和清洁内容等,以便查阅和追踪清洁工作的情况。
2. 定期检查:定期对清洁工作进行检查,确保清洁规程的有效执行,如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措施,并进行记录和整改。
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清洗、消毒操作规程一、一般工序设备清洗操作规程1.清洗工序1、每日工作前和工作后都应用清水彻底冲洗各工序所使用的设备、工器具及地面。
2、把设备器具上残留的物料清理干净,并将废物装入指定的容器内,送往垃圾箱。
3、将地面的的污水冲洗干净,并扫净地面的积水。
二、特殊工序设备清洗、消毒操作规程1、使用药品:0.2%洗消剂,0.1%新洁尔灭,0.3%的消毒粉2、消毒频次:每天和每一池料生产结束后。
特殊情况应增加消毒频次。
3.操作规程:每日工作前和工作后都应用清水彻底冲洗各工序所使用的设备、工器具及地面。
把设备器具上残留的物料清理干净,将所收集的废物装入指定的容器内,送往垃圾池。
将地面的的污水冲洗干净,并扫净地面的积水。
所用器具清洗后送到指定的位置进行紫外杀菌。
清扫后用以上配制好的消毒药品喷洒消毒一次。
每种药品使用二十天左右更换一次,以防止微生物产生耐药性,达不到灭菌的效果。
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规程一、设备管理1所有机械设备必须建立健全台帐,由生产部统一管理。
2 各岗位人员必须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违章作业。
3 各岗位人员必须严格履行巡回检查制度,认真填写《设备运行纪录表》,发现故障及时处理,不得带病作业,拖延保养、检修时间。
4 对出现故障进行检修的设备,修理人员要填写《设备检修纪录表》注明修理方法、修理结果、修理时间、修理人等。
5电器灯具线路等各项事故,必须由指定负责人检查、检修、保养、维护,非指定人员不经批准不得乱动、乱修,以免发生事故造成损失。
6 每次设备检修后,由使用部门组织验收并签字,由生产部存档。
7《设备运行纪录》每月月底交一次,《设备检修纪录》每半年交一次,由生产部统一保管。
二、生产设备维护、保养1、车间修理人员应对全厂所有设备每天进行全面巡视检查和维护保养,按规定期限做大、小修,记录清楚。
2、设备应无泄漏、无噪音、无振动,运转平稳正常,转向正确,各类阀门开关灵活严密。
3、规定及时进行大、小修,对检修中的重点部位要重点保养,加强巡回检查,发现隐患有发展和扩大趋势时,应立即进行检修,重大问题要上报。
设备清洁操作规程

设备清洁操作规程一、背景介绍设备清洁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员工的工作环境安全和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制定设备清洁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公司内各个部门的设备清洁工作,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三、设备清洁的原则1. 安全第一:设备清洁操作必须在确保员工人身安全和设备完整性的前提下进行。
2. 规范操作:根据设备的不同特点和材质,制定相应的清洁操作标准,并确保操作规范执行。
3. 频次合理: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环境条件和清洁要求,合理安排清洁的频次,以保证设备的整洁和运行效果。
4. 原材料选择:选择适合的清洁剂和工具,确保对设备的清洁效果,并不对设备造成损害。
5. 环保节能:在设备清洁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浪费,提倡环保节能的操作方法。
6. 专人管理:设备清洁工作由专人负责,并进行相应的培训和考核,确保清洁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设备清洁的具体操作步骤1. 准备工作:a) 穿戴好防护用品,如工作手套、口罩等;b) 查阅设备清洁操作手册,了解清洁对象的特点和要求;c) 准备好清洁剂和工具。
2. 设备清洁步骤:a) 关闭设备电源或切断供电;b) 拆卸易拆件,如滤芯、管道等,并按照操作手册要求进行清洗;c) 用适当的清洁剂和工具对设备外壳进行清洁,注意不要让水和清洁剂渗入设备内部;d) 用清水冲洗干净清洁剂,确保不留有残留物;e) 清洁过的易拆件进行晾干或酒精消毒,确保无水痕和杂质;f) 重新安装易拆件,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调整;g) 打开设备电源或恢复供电,进行设备启动检查。
五、设备清洁的注意事项1. 使用安全:在进行设备清洁操作时,必须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切勿擅自调整设备和操作方式。
2. 清洁剂选择:根据设备材质和清洁要求,选择适当的清洁剂,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害。
3. 工具选用:选择适当的清洁工具,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划伤设备表面或使用过硬的清洁工具导致设备损坏。
生产设备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生产设备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生产设备清洗消毒操作规程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生产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能够按照规范进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适用范围包括所有生产设备,如机器、仪器、工具、容器等。
2. 基本要求2.1 清洗消毒操作应按照相关卫生标准和要求进行,确保设备表面无油污、灰尘和其他杂质,并保持干净清洁。
2.2 清洗消毒工作应定期进行,特别是在设备更换或停用之前。
2.3 清洗和消毒工作应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并且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2.4 清洗消毒工作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记录和记录保存。
2.5 清洗和消毒后的设备应保持干燥,并妥善存放以防止再次污染。
3. 清洗消毒步骤3.1 准备工作3.1.1 确定清洗消毒时间和人员。
3.1.2 配备所需的清洗消毒工具和设备。
3.1.3 将设备内的残留物和流体排空,并关闭相关阀门。
3.2 清洗操作3.2.1 使用清洁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将设备表面和内部进行清洗,可使用喷雾、刷子和布料进行擦拭。
3.2.2 注意清洗设备的细节部位,如接缝、螺纹等。
3.2.3 清洗过程中,保持设备表面湿润,防止清洗液挥发。
3.2.4 清洗液的使用应根据设备的材质和使用环境酌情选择,避免对设备造成腐蚀作用。
3.3 消毒操作3.3.1 使用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将设备表面和内部进行消毒,可以使用喷雾或刷子进行擦拭。
3.3.2 注意消毒剂的接触时间,确保达到消毒效果。
3.3.3 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生产设备消毒标准和要求,避免对产品造成污染。
3.3.4 消毒液的使用应根据设备的材质和使用环境酌情选择,避免对设备造成腐蚀作用。
3.4 清洗消毒后的处理3.4.1 将清洗和消毒液排空,并彻底冲洗设备,确保无残留物。
3.4.2 用清洁的布料将设备表面和内部擦干,并保持干燥。
3.4.3 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无残留物和损坏。
3.4.4 将设备妥善存放,避免再次污染和破坏。
4. 记录和记录保存4.1 清洗消毒工作的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将工作记录和记录保存。
生产工器具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页码:文件编号:生效日期: 再版日期:第1页/共2页SOP-SM-01007-1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ubject题目:生产工器具清洁、消毒操作规程Issued by颁发部门:质量部Written by起草人:Date日期:Dept. Head Approval 部门主管审核:Date日期:QA Director Approval QA 主管审核:Date日期:Approved by批准:Date日期:Dispense分发:生产部、质量部1.目的建立设备部件、容器的清洁规程,防止工器具污染,确保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区设备部件和容器的清洁、消毒。
3.责任者车间操作工负责实施,工艺员/现场QA负责检查监督。
4.内容4.1.容器具是指车间内用于存放物料的容器和其他辅助工具。
4.2.洁净区内的容器具使用后,使用者应在清洗间将容器认真清洗干净。
一般生产区使用的容器则在一般生产区的水池中洗涤。
4.3.清洗方法4.3.1.一般生产区的容器4.3.1.1.用饮用水冲洗,对难于清洗的部位可用毛巾或尼龙刷等擦洗,有难洗污垢的要用“白猫”洗涤剂擦洗干净,再用清水冲洗,直到内外壁表面干净,不粘有物料并擦干为止。
4.3.1.2.用饮用水将容器内外表面冲洗干净,倒置沥干。
4.3.1.3.已清洁过容器按定置管理放在挂有“已清洁”状态标志的指定位置,有盖的容器应加盖,无盖的容器应倒置摆放。
页码:文件编号:生效日期: 再版日期:第2页/共2页SOP-SM-01007-1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ubject题目:生产工器具清洁、消毒操作规程Issued by颁发部门:质量部4.3.2.洁净区使用的容器4.3.2.1.生产结束将容器具拿至容器具清洁室,进行清洗。
4.3.2.2.先用饮用水冲除污物。
4.3.2.3.再用浅色丝光毛巾沾取适量“白猫”洗涤剂进行擦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程序:预冲洗——清除杂物——碱洗消毒——冲洗——(酸洗中和——冲洗)——排尽残水二、基本规程: 1 、清洗液浓度根据容器、设备或管路的卫生状况而定,烧碱溶液在 3% — 5% ,柠檬酸溶液在 0.5% 左右。
2 、清洗时间亦根据容器、设备或管路的卫生状况而定,烧碱溶液在 15 分钟左右,柠檬酸溶液在 5 分钟左右。
3 、水冲洗的时间应在 10 分钟左右。
4 、甜酒用过的管道、器具、设备要用于干酒时应经过碱洗。
5 、接触酒的管道、容器或设备在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水清洗,软管应及时拆除,控水,集中存放。
不用的不锈钢管件也应收集定点存放。
三、注意事项: 1 、容器、设备及管路进行碱洗消毒必须先用**冲洗。
2 、开始碱洗消毒前必须确认罐内已无残渣、杂物。
3 、碱洗消毒较长管路必须先进行**试漏。
4 、对罐进行碱洗,盖严顶盖等,以保证碱液不漏到罐外壁。
5 、进行碱洗消毒时应选用出口压力适当的离心泵,以保证消毒效果。
6 、应注意卫生死角的清洗消毒,必要时用人工擦洗或特别清洗,如各个阀门、各个人孔门、取样阀、液位管以及其他死角。
7 、进行碱洗消毒操作时残留在罐壁、地面的碱液及时冲洗。
8 、在冲洗的同时,对罐顶水封、中心孔及罐外壁进行水清洗。
9 、即将进酒的罐必须穿干净雨靴进入用干净无毒的抹布将罐底残留水拭出,禁止用扫把扫。
所有清洗过的罐,须由车间主任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