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移民和姓氏迁徙每一个姓氏都有故乡

合集下载

历史上人口迁徙与姓氏分布(2)

历史上人口迁徙与姓氏分布(2)

历史上人口‎迁徙与姓氏‎分布中国人,特别是汉族‎,历来都十分‎重视自己的‎姓氏,没有非常特‎殊的原因是‎不会改变的‎。

但考察今天‎中国的姓氏‎分布,就可以发现‎,人口少的姓‎往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只存在于某‎些地区,甚至只有一‎个地方才有‎。

但人口多的‎姓却遍布各‎地,人口最多的‎几个姓甚至‎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区和‎海外。

不过姓氏刚‎形成时,一姓一氏只‎限于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宗族之间‎,分布范围不‎可能很广。

不同的宗族‎采用同一姓‎氏的可能性‎虽然也存在‎,但毕竟有限‎。

所以每个氏‎或姓都有自‎己的起源地‎,该姓氏的人‎口扩展到其‎他地方主要‎是迁移的结‎果。

另一方面,汉族及其祖‎先华夏诸族‎有慎终追远‎的传统,只要有可能‎,都会记载本‎家族的起源‎和迁移过程‎。

现在的家(族)谱中几乎都‎有本族的世‎系表(图),追溯到本族‎的“始祖”和“始迁祖”。

相比之下,由于年代久‎远、史料缺乏,加上附会的‎成分,“始祖”和从他开始‎的世系往往‎模糊不清,而从“始迁祖”开始的世系‎和迁移路线‎、年代却大多‎确切可考。

可见一姓一‎氏人口的范‎围无不与迁‎移有关,今天的姓氏‎分布是历代‎人口迁移的‎结果。

人口迁移的‎方式很多,对不同姓氏‎的影响也不‎同,下面举最重‎要的几种:一、分封产生的‎迁移华夏诸族发‎祥于中原,大致即今天‎的河南、山西南部、陕西东部、山东西部、河北西南、安徽西北等‎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夏特有的‎姓氏也集中‎在这一区域‎之内。

夏、商、周三代实行‎分封制,国君将本族‎子弟和贵族‎、大臣分封到‎各地,以后大多在‎当地定居,他们的姓氏‎也随着分布‎到各地。

例如,周王姬姓,被分封到各‎地的周王宗‎室就将姬姓‎带到各地。

又如周朝的‎开国功臣姜‎尚被封于齐‎(今山东中部‎),姜姓也从今‎陕西扩大到‎山东。

不少姓的起‎源都是某国‎,原来都是地‎名,分封为国后‎成为国名,以后又被封‎君其及后裔‎采用为姓。

中国姓氏图腾及发源地大全,快看看你的姓氏起源于哪里(二)

中国姓氏图腾及发源地大全,快看看你的姓氏起源于哪里(二)

中国姓氏图腾及发源地大全,快看看你的姓氏起源于哪里(二)关于很多家人都在问小编,怎么没有找到自己的姓氏图腾及起源,在此小编表示非常的歉意,因为相关的资料比较多,还在努力查阅相关资料,小编在这里给家人们说声对不起,后期小编会继续更新图腾及起源,不能说全部更新,至少会把能够查阅到的都更新出来给家人们,尽力让家人们都能在小编这里找到自己姓氏图腾及起源。

在此也非常感谢这段时间以来,家人们对小编的支持与关注!感谢……邓姓主要源自:曼姓。

源于曼姓,出自商高宗武丁给叔父曼季的封地,史称邓国(河南邓县),属于以国名为氏。

《贵姓何来》关于邓姓的解释:“邓氏出自曼姓,是以国名为氏的。

在殷商时期,国王武丁封他的叔父为邓侯,建立邓国,故址在今河南邓县(今邓州市)。

春秋时,邓国为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后代有的就用国名'邓’作自己的姓氏。

”两周时期,邓国是周王朝南方较为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历经西周、春秋,一直延续了有六百多年,后邓况徙居南阳新野。

楚灭邓后,楚公子被封到邓陵,后称邓城,在今湖北襄樊市襄城郊区西北,其封邑楚公子的后代,姓“邓陵”。

递传到曼公第47代孙禹公,禹公中兴汉室,辅佐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因“云台首功”而受封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汉和帝刘肇在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去世,禹公孙女邓绥进入了刘氏东汉王朝权力中心,直至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皇后。

我邓氏家族也成了东汉王朝最具权势的外戚家族。

禹公世居新野,而新野在东汉时归南阳郡管辖,故我支邓氏在东汉因禹公“云台首功”、“禹公十三子,后世皆可法”被称为南阳郡邓氏。

自曼季之后,邓国历、邓晁侯→邓徽侯→邓庆侯→邓恒侯→邓昆侯→邓忠侯→邓辉侯→邓浩侯→邓煦侯→邓杞侯→邓熹侯→邓怡侯→邓沛侯→邓壁侯→邓淳侯→邓衡侯→邓略侯→邓宣侯→邓尚侯→邓粹侯→邓明侯,计二十二代,经六百余年,连续世袭侯爵,这是邓氏先世的鼎盛时期。

亡国之后的邓侯子孙,为纪念故国便以国名为姓氏,称邓氏,史称邓氏正宗,亦称曼姓邓氏。

中国姓氏的地域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关联性研究

中国姓氏的地域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关联性研究

中国姓氏的地域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关联性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中国姓氏的地域分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姓氏不仅是人们的家族标志,也反映了一个地域的人口结构和历史文化传承。

本文将探讨中国姓氏的地域分布与人口迁移的关联性,并借助数据和研究成果来展开分析。

一、姓氏与人口迁移的历史联系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有着繁衍生息的传统。

中国的人口迁移可以追溯到古代时期,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现象。

在古代,随着战争、灾害和政治动乱的发生,很多人被迫迁徙到其他地区,这也导致了姓氏的流动与分布。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姓氏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也出现了差异。

比如,北方地区因为干旱和沙漠的原因,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带有“金”、“银”等表示财富和实用性的姓氏;而南方地区因地势低洼,水资源丰富,人们更喜欢使用带有“水”、“江”等表示富饶和温润的姓氏。

二、姓氏的地域分布演变随着历史的变迁,中国姓氏的地域分布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在古代,贵族、皇室和地方官员通常姓氏好写,与皇室有关系;而普通百姓则多数姓氏受地域、职业或族群的影响。

比如,北方农耕区普遍姓氏是以田字辈为主,而南方则以林字辈为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流动,姓氏的地域分布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随着近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迁移到沿海地区和大城市,导致部分姓氏在这些地区的分布比例增加。

同时,近代以来的人口统计、计划生育政策等也对姓氏的地域分布产生了影响。

三、人口迁移对姓氏地域分布的影响人口迁移对姓氏地域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人口迁移导致了姓氏在某地区的数量增减。

例如,一些姓氏在迁入地区逐渐增多,而在原籍地的数量减少。

这种现象反映了人口迁移对姓氏地域分布的调整。

其次,人口迁移还造成了姓氏的混合和交流。

通过迁徙,不同姓氏之间在遭遇和交流中逐渐融合,导致一些姓氏在某地区扩张,而另一些则逐渐衰落。

这种混合和交流对姓氏的地域分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最后,人口迁移还通过婚姻和亲缘关系扩大了姓氏的地域范围。

每一个姓氏都有故乡

每一个姓氏都有故乡

大声 说 话 ,可是 完 成 工作 却 很 松 散 。有 时 候 我 这 片土地上有史可考的第一批华人是一百 会说起蒙特利尔分部同事在 电话里多余的俏皮 年前为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 司修建铁路 的中国 话 ,他们 又异 口同声说 ,他是法 国人啊 。
工人 。大学注册处有一个秘书 曾经告诉我 ,她
和贴 面。
至于中国人 呢,我想大家的意见多少都是 之后 ,所 有 和 故 乡有 关 的东 西 也 只剩 下 了 她父 关于唐人街的舞狮 、中餐,当然现在最热门的 母传 给她的首饰盒和首饰 。她后来把它传给了 是经 济 。 虽然同事们普遍认为我作 为一个 中国女性 他在美洲各地寻找 ,终于画出了从欧洲飘落到 实在 是 太 高 了 ,我 还 是试 图让 同 事们 分 析 我 身 美洲的所有家族的分支。 上可 以体 现 的 中国共 同性 。
坛 新 锐 f 世 界 观
说 没 有
国姓 氏
网 开 一
又说 , 然有 红

Hale Waihona Puke 就 说 这 见
祖 先 已
的天 气 时 候 会 他 的母 培 养英





在 这 里 遇 见 的 每 一 个 西 方 面 孔 的
朋 友 ,熟 了 以后 都 会 问他 们 的 父 辈 是 从 哪 里 来 的 : 英 国 ,法 国 ,意 大 利 , 德

家族 的故 事 。他 手 里拿 着 一 个 梨木 雕 刻 的首 饰 史 书籍 。 盒 ,那 是 当年 他 太 祖 父 为 他 的 祖母 手 工 雕 刻 法 国 的兄 弟 对 女 士最 殷 勤 ,他 们 喜欢 拥 抱
的。未 出嫁 的祖母乘船从法国到加拿大寻梦 ,

姓氏的地域分布

姓氏的地域分布

姓氏的地域分布姓氏的地域分布是一个有趣而广泛研究的话题。

随着人口的迁移和历史的演变,姓氏往往会与特定的地区产生紧密的联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姓氏在不同地域的分布情况,并了解一些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1. 姓氏的传承与地域特征姓氏的传承通常与家族和血缘关系密切相关。

在大多数文化中,人们将自己的姓氏代代相传,这使得姓氏与特定地区的联系日益牢固。

例如,在中国,姓氏通常是家族的标志,反映了祖先的起源和家族的渊源。

2. 姓氏在中国的分布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姓氏,每个姓氏都有其独特的起源和分布。

在中国,有一些姓氏分布广泛,如“李”、“王”、“张”等,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而有些姓氏则在特定地区集中分布,如“陈”在福建和台湾地区较为常见,“黄”在广东地区较多见。

这种区域性的分布往往与历史、地理和人口流动有关。

3. 姓氏的地域差异与历史背景姓氏的地域分布往往反映了历史上的人口迁徙和文化交流。

例如,在美国,许多姓氏可以追溯到欧洲移民的时期。

爱尔兰人的姓氏常见于东北部地区,而德国人和英国人的姓氏则更常见于美国的中西部。

4. 姓氏的文化意义与社会认同姓氏作为个人的标志,不仅仅代表了家族的传承,也承载着文化和社会认同的意义。

在一些文化中,姓氏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职业身份或其他特定的群体归属。

例如,在英国,一些姓氏与贵族或皇室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了家族的尊贵和历史。

总结:姓氏的地域分布是一个综合性的话题,涉及到历史、人口迁徙、文化和社会认同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姓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个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每一个姓氏背后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意义。

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我们的姓氏,同时也应该尊重和欣赏其他地区和文化中的姓氏多样性。

中国历代移民和姓氏迁徙每一个姓氏都有故乡

中国历代移民和姓氏迁徙每一个姓氏都有故乡

中国历代移民和姓氏迁徙每一个姓氏都有故乡作者:霜剑如歌来源:《晚晴》2014年第11期中国有很多地方被人们认为是某些姓氏的起源地。

逢年过节,中国人有祭祖思宗的传统。

而在国人心目中,扬名建业,不但是个人生命的追求,更是有关家族的荣耀。

姓氏变迁的背后,是一部人口迁徙、发展的大史书。

山西洪洞大槐树“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这一脍炙人口的民间俗语,极其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山西洪洞大槐树,在我国移民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炎黄子孙对洪洞大槐树的眷恋之情。

据史、志、族谱等文献记载和众多的专家学者调查考证,洪洞大槐树移民多为有组织的官方移民,始于金初天辅年间(公元1117—1123年),延至清代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年),历经金、元明、清四个朝代,时间跨度达600余年。

移民次数在20次以上,有确凿文献记载的即有18次。

其中以明朝洪武年间移民次数最多(10次)、规模最大,移民量达80万以上。

移民姓氏,几乎涵括了北方常见的一百多个姓氏。

洪洞大槐村移民,多来自太原、平阳、泽、潞、辽、沁及汾州、代州等府州各县。

移民流向主要是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安徽、江苏、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而后辗转迁徙,播向神州大地。

600余年来,大槐树迁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江苏苏州阊门据史籍、方志和族谱记载,苏州阊门移民集中于元末明初,当时群雄并起,割据称王,张士诚据苏州与朱元璋争衡天下。

及张士诚兵败被俘,朱元璋遂“驱逐苏民实淮阳二州”。

苏州阊门遂成了移民的出发、集散之地。

于是扬州、江都、泰州、淮安、泗阳、高邮、宝应、盐城、阜宁、东海以至于连云港等地,都有了苏州阊门移民的后裔。

如宝应县之刘氏、乔氏、王氏,兴化市之顾氏、张氏、朱氏、周氏、姚氏、杨氏,泰和县之葛氏、徐氏等,即是此次移民后裔。

大名鼎鼎的《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等文人名士,其祖籍均来自苏州。

姓氏与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

姓氏与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

姓氏与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姓氏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姓氏不仅仅是个人身份的象征,更是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的有力证据。

本文将探讨姓氏与中国人口迁移与流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姓氏研究来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变迁。

一、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部落制度。

当时的中国社会以部落为单位,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独特的标志,通常以动植物、自然物象等为图腾。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图腾作为自己的姓氏。

随着社会的演变,姓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氏族的象征。

氏族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群体,通常以同一个姓氏命名。

在氏族中,人们通过共同的姓氏来确认彼此的亲属关系,并维持氏族的传统和家族财富。

二、姓氏与人口迁移中国自古以来就存在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与流动。

这往往与政治、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有关。

姓氏作为人们身份的象征,通过姓氏研究可以追溯人口迁移的轨迹。

首先,姓氏可以揭示不同地区人口的迁移与流动。

比如,苏姓主要分布在江苏一带,而河南地区则以姓氏李为主。

这些姓氏的地域分布往往与历史时期的人口迁徙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研究姓氏的地域分布,可以了解不同地区人口的来龙去脉。

其次,姓氏还可以揭示人口的迁徙路径。

随着历史的演进,不同姓氏的人们往往会迁徙到新的地方,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通过研究姓氏在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可以勾勒出人口的迁徙路线。

比如,从山东一带迁徙至福建的人群往往姓宋,这些人往往带来了山东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三、姓氏与文化传承姓氏不仅仅是个人身份的象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中国历史上各个姓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姓氏研究可以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变迁。

首先,姓氏可以揭示不同家族的历史沿革。

通过研究不同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可以了解一个特定家族的历史变迁。

比如,姓宋的家族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宋国的始祖,通过研究姓氏变迁的过程,可以了解宋国的兴衰和家族的沿革。

其次,姓氏还反映了不同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名望。

在古代社会中,姓氏往往与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名望息息相关。

姓氏的地域分布与迁移

姓氏的地域分布与迁移

姓氏的地域分布与迁移姓氏是一个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姓氏分布的研究可以了解人口的迁移和演变过程。

在中国,姓氏的地域分布与迁移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通过分析姓氏的地理分布、历史背景和人口迁移等方面,探讨姓氏的地域分布与迁移的相关性。

一、姓氏的地理分布每个地区的姓氏分布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不同地区的姓氏分布受到历史、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中国的北方地区,常见的姓氏有李、王、张等;而在南方地区,常见的姓氏有陈、黄、林等。

这种地域分布的不同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人口迁移和文化交流。

二、姓氏的历史背景姓氏的形成和发展与历史背景密不可分。

在古代,人们常常以所在地、族群或家族的名称作为姓氏。

例如,在中国古代,一些姓氏来自于国家的名称,如赵姓、秦姓等;一些姓氏来自于祖先的名称,如孙姓、李姓等。

随着历史的演变,姓氏的数量逐渐增多,形成了现在日益多样化的姓氏体系。

三、姓氏的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姓氏分布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历史上,因战争、灾难、经济因素等原因,人们常常迁徙到其他地区。

这种人口迁移导致了姓氏的跨地区传播和融合。

例如,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迁徙,使得姓氏在不同地域之间产生了交流和交错。

这种人口迁移对姓氏的分布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姓氏的文化传承姓氏也承载着传统文化和家族血脉的意义。

一些姓氏在特定地区被广泛传承和崇敬。

例如,在中国的一些地方,姓氏的血统被认为是家族的延续,家族成员对姓氏的保护和传承都非常重视。

这种文化传承对于姓氏的地域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姓氏的地域分布与迁移是一个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问题。

通过对姓氏地理分布、历史背景、人口迁移和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姓氏的起源和发展,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过程。

通过深入研究姓氏的地域分布与迁移,可以为人口学、民族学等学科提供有益的参考,也有助于加深人们对自身文化和根源的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移民和姓氏迁徙每一个姓氏都有故乡
中国有很多地方被人们认为是某些姓氏的起源地。

逢年过节,中国人有祭祖思宗的传统。

而在国人心目中,扬名建业,不但是个人生命的追求,更是有关家族的荣耀。

姓氏变迁的背后,是一部人口迁徙、发展的大史书。

山西洪洞大槐树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这一脍炙人口的民间俗语,极其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山西洪洞大槐树,在我国移民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炎黄子孙对洪洞大槐树的眷恋之情。

据史、志、族谱等文献记载和众多的专家学者调查考证,洪洞大槐树移民多为有组织的官方移民,始于金初天辅年间(公元11171123年),延至清代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年),历经金、元明、清四个朝代,时间跨度达600余年。

移民次数在20次以上,有确凿文献记载的即有18次。

其中以明朝洪武年间移民次数最多(10次)、规模最大,移民量达80万以上。

移民姓氏,几乎涵括了北方常见的一百多个姓氏。

洪洞大槐村移民,多来自太原、平阳、泽、潞、辽、沁及汾州、代州等府州各县。

移民流向主要是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安徽、江苏、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而后辗转迁徙,播向神州大地。

600余年来,大槐树迁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心中深深扎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

江苏苏州阊门
据史籍、方志和族谱记载,苏州阊门移民集中于元末明初,当时群雄并起,割据称王,张士诚据苏州与朱元璋争衡天下。

及张士诚兵败被俘,朱元璋遂驱逐苏民实淮阳二州。

苏州阊门遂成了移民的出发、集散之地。

于是扬州、江都、泰州、淮安、泗阳、高邮、宝应、盐城、阜宁、东海以至于连云港等地,都有了苏州阊门移民的后裔。

如宝应县之刘氏、乔氏、王氏,兴化市之顾氏、张氏、朱氏、周氏、姚氏、杨氏,泰和县之葛氏、徐氏等,即是此次移民后裔。

大名鼎鼎的《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等文人名士,其祖籍均来自苏州。

江西瓦屑坝
江西瓦屑坝也是明初移民集散地之一,是当今安徽安庆一带众多姓氏所公认的始迁祖籍。

元朝末年,群雄并起,烽火连天,地处南北要冲的安庆府即成为群雄逐鹿的必争之地。

徐寿辉、陈友谅、朱元璋你来我往,征伐攻杀,致使安庆一带战乱不已,屡次易帜,人口锐减,土地荒芜。

相形之下,江西饶州路之鄱阳、万年、乐平、景德镇则较少受战乱波及,人口稠密。

明政府为鼓励向人口稀少的地区移民,制定了一系列奖励政策,饶州路贫民纷纷北迁到安庆所属各县,形成一股移民浪潮。

此次移民,虽然史无明文记载,但在方志族谱中却有大量资料足以证明。

如安庆市图书馆所藏36种族谱中,迁自瓦屑坝和鄱阳县的姓氏即达18个,迁自饶州和江西的达26个,占72%以上。

据移民史专家葛剑雄等调查考证,今江西鄱阳县之瓦燮岭即为当年瓦屑坝故地。

广东南雄珠玑巷
广东南雄珠玑巷是宋元时期北方移民迁徙岭南的集散之地,是珠江三角洲众多姓氏念念不忘的发祥祖地。

据说,珠玑巷原为北宋京城开封府的一条巷名。

当宋室南渡时,南迁臣民落足南雄之后,为表达对故都的怀念,将自己的聚居之地取名珠玑巷。

这是效法东晋以来,偏安江南的历代王朝,侨置郡县的传统作法。

据曾昭璇、鲁宪珊两位先生对家谱、方志等有关资料的统计和实地考察,列出珠玑巷移民家族多达797支。

因而珠玑巷也就成为无数岭南人精神上的故乡,成为维系他们桑梓之情、宗族之谊的根之所在。

湖北麻城孝感乡
湖广填四川是流传于四川民间认祖寻根的俗语,意即四川民众来源于湖广。

元末之际,湖广一带是反元义军徐寿辉、彭莹玉等红巾军活动的主要区域。

元至正十七年(1937)徐寿辉部将随州人明玉珍率部西征,相继攻占重庆、成都。

至正二十年徐寿辉为陈友谅所杀,明玉珍遂据蜀称王,国号为夏。

明玉珍所部多为湖北人士,徐寿辉被杀后,其旧部多入川投奔明氏政权。

明氏政权在四川轻徭薄赋,保境安民,又吸引了大批湖北民众入川。

及至朱元璋攻灭陈友谅之后,纵兵烧杀,四川更成为湖北百姓避难的乐土。

明洪武四年(1317),明将汤和、傅友德率兵入蜀,攻灭明氏政权,多次移民入川,大批湖北人相继入川,遍布四川各地。

明清之际,四川再次遭受严重破坏,人口锐减。

于是又有大批移民陆续入川。

其中大部分来自湖广,形成了湖广填四川的基本格局。

由于湖北麻城孝感为移民入川的集散之地,故四川民众多把麻城孝感视作寻根问祖的朝宗圣地。

山东枣林庄
山东枣林庄是移民史专家葛剑雄、曹树基先生近年来实地调查考证中新发现的明初移民集散地之一。

在当今山东兖州县城北七里之遥的安邱王府村,据明代石碑所载,该村原名枣林庄,明鲁王裔孙安邱王分封于此,始称安邱王府庄。

该村位于兖州东部丘陵山区,地处兖州府城郊,正当济南各州县南下的交通要道,元末明初,未受战乱波及,人口较为稠密,具备了集中移民的基本要素。

虽然在官方文献中未曾发现有关移民的记述,但在安徽濉溪县志中却发现了在明洪武年间和清初由山东迁民本县的记载,并标明占本县人口80%以上的周、吴、郑、王、李、丁、梁七姓均为山东移民。

福建宁化石壁村
宁化壁,也名石碧,位于武夷山脉东麓,环境幽雅,堪称世外桃源,是历代南迁士民避乱求生、繁衍栖息的理想之地。

因而早在秦汉之际,就有中原士民避乱迁徙于此。

此后,在西晋永嘉之乱、唐末五代,宋室南渡及明清之际,每当中原动荡,社会激烈巨变之时,都有一批又一批的大量移民涌入石壁,繁衍栖息,并由此而分迁闽南、闽西、粤东、台湾,及湘、桂、川、黔等地。

据史、志和族谱记载,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先后曾有106个姓氏在此生存栖息,并由此播向东南沿海,繁衍海外。

客家各姓氏族谱记载姓氏源流时,大多把从宁化石壁外迁的第一祖先尊为家族始祖。

因而福建宁化石壁被誉为客家文化的摇篮,客家民系的朝宗圣地。

河北小兴州
河北小兴州是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官方组织移民的又一集散之地。

为恢复和发展北平地区因战乱遭受破坏的社会经济,明朝从洪武初年到洪武末年,多次从燕山以北广大地区(俗称山后)向北平附近移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