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离骚节选同步练习 苏教版 必修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3专题 《离骚(节选)》同步练习2

《离骚(节选)》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苗裔.( ) 庚寅.( ) 肇.始( ) 扈.从( )缝纫.( ) 骐.骥( ) 姊.妹( ) 洞窟.( )枷.锁( ) 旌.旗( ) 晃.动( ) 殷.切( )枕.着( ) 下锚.(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意义。
(1)惟庚寅吾以降.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重之以修.能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惟草木之零落..兮零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恐美人之迟暮..迟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日正则兮B.又重之以.修能/乘骐骥以.驰骋兮C.扈江离与.辟芷兮/恐年岁之不吾与.D.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A.“朕皇考日伯庸”中的“朕”是古代皇帝的自称。
因为与楚王同宗,所以屈原这么说。
B.“皇览揆余初度兮”的“皇”就是“朕皇考日伯庸”的“皇考”,“皇考”是对亡父的尊称。
C.“惟庚寅吾以降”中的“庚寅”是以干支纪日。
可见古代干支不仅可以纪年也可以纪日。
D.“名余日正则兮,字余目灵均”,“正则”、“灵均”意义相近,这正是古人取字的原则之一。
5.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四个关键词来。
《中国经济时报》报道:我国现行小学、初中的重点班反映的是等级化教育体制问题。
教育本身的等级化是催生班级设置“重点”、“非重点”的体制性土壤,前者不除,后者必然难止。
具体而言,这种教育等级化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校体制的等级化,教育评价体制的等级化,教育保障体制的等级化。
总之,除非上述这些等级化的教育体制弊端得到根本解决,否则,依附其上的包括重点班在内的不合理教育现象就很难遏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文中的信息,为全文补出结论。
苏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 时讲练通 苏教版必修

四、语言表达 14.我国每个传统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请从下面几 个节日中任选两个,各用一句话,表现它的特点。 重阳节:拄杖登山,老夫聊发少年狂。 ①清明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称赞,是对污浊社会的抨击。
D.这段文字既介绍了《离骚》的艺术特点,又高度评价了屈 原可与日月争光的品行与志向。
【解析】选B。A项,“艺术成就”于本文无据;C项,文中 无“对污浊社会的抨击”;D项,文中并没有介绍“艺术特 点”。
13.有人说,屈原是伟大的理想主义者。纵然自己的理想不 能实现,也要执著追求,无怨无悔,于是自投汨罗江时溅起
③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异曲同工的诗句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帝高阳之苗裔兮 朕皇考曰伯庸 不及兮 之迟暮 恐年岁之不吾与 ②汩余若将 恐美人
③惟草木之零落兮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完成6~9题。
6.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朕皇考曰伯庸 )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孟陬(zōu) )
﹒ B.搴阰(bǐ) ﹒ C.辟芷(zhǐ) ﹒ D.不淹(yān) ﹒
﹒
揆度(kuí) 跋扈(hù)
苗裔(yì)
﹒
﹒ 驰骋(chěnɡ)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231离骚(节选)同步导学案苏教版必修3

板块三殉道者之歌主题导读从茹毛饮血到快餐文化,人类经历了无数的天灾人祸,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大地之时,总是有思想先驱把燃烧的心做为火炬,带领人们走出困境;路途上,总有许多平凡的人,以善良的心作为拐杖,帮助别人走完全程。
如果我们能够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就能够领略到他们的善良、高尚。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格的魅力将永放光芒。
第1课时离骚(节选)研习梳理【字词梳理】1.正音苗裔.()庚寅..()孟陬.()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朝搴阰..之木兰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来吾道.夫先路()汩.余若将不及兮()辟芷.()乘骐骥..()()答案:裔yì,庚ɡēnɡ寅yín,陬zōu,揆kuí,肇zhào,搴qiān阰pí,与yǔ,道dǎo,汩yù,芷zhǐ,骐qí骥jì。
2.辨音时不我与.()参与.()答案:yǔ,yù。
3.辨形驰()(chěnɡ)()情度理(kuí)()请(pìn)众目()()(kuí)伶()(pīnɡ)()取(shè)()婷(pīnɡ)威()(shè)()活(lǎn)联()(zhuì)钢()(lǎn)拾()(duō)橄()(lǎn)()学(chuò)()泣(chuò)答案:骋,聘,俜,娉;揆,睽;摄,慑;揽,缆,榄;缀,掇,辍,啜。
【文言整理】1.通假字(1)肇锡.余以嘉名(同)(2)来吾道.夫先路(同)(3)扈江离与辟.芷兮(同)答案:(1)“赐”。
(2)“导”。
(3)“僻”。
2.词类活用(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答案:(1)名、字:名词作动词,取名、取字。
(2)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3.特殊句式(1)恐年岁之不吾与()(2)肇锡余以嘉名()答案:(1)宾语前置句。
高中语文 2-3-1离骚(节选)同步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3

板块三殉道者之歌主题导读从茹毛饮血到快餐文化,人类经历了无数的天灾人祸,人类社会之所以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大地之时,总是有思想先驱把燃烧的心做为火炬,带领人们走出困境;路途上,总有许多平凡的人,以善良的心作为拐杖,帮助别人走完全程。
如果我们能够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就能够领略到他们的善良、高尚。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格的魅力将永放光芒。
第1课时离骚(节选)研习梳理【字词梳理】1.正音苗裔.()庚寅..()孟陬.()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朝搴阰..之木兰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来吾道.夫先路()汩.余若将不及兮()辟芷.()乘骐骥..()()答案:裔yì,庚ɡēnɡ寅yín,陬zōu,揆kuí,肇zhào,搴qiān阰pí,与yǔ,道dǎo,汩yù,芷zhǐ,骐qí骥jì。
2.辨音时不我与.()参与.()答案:yǔ,yù。
3.辨形)(chěnɡ)()情度理(kuí)()请(pìn)众目()()(kuí)伶()(pīnɡ)()取(shè))婷(pīnɡ)威()(shè))活(lǎn)联()(zhuì)钢()(lǎn)拾()(duō))(lǎn)()学(chuò)()泣(chuò)答案:骋,聘,俜,娉;揆,睽;摄,慑;揽,缆,榄;缀,掇,辍,啜。
【文言整理】1.通假字(1)肇锡.余以嘉名(同)(2)来吾道.夫先路(同)(3)扈江离与辟.芷兮(同)答案:(1)“赐”。
(2)“导”。
(3)“僻”。
2.词类活用(1)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2)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答案:(1)名、字:名词作动词,取名、取字。
(2)美: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3.特殊句式(1)恐年岁之不吾与()(2)肇锡余以嘉名()答案:(1)宾语前置句。
高中语文 第二专题 第8课 离骚(节选)落实应用板块试题 苏教版必修3

【创新方案】高一语文第二专题第8课离骚(节选)落实应用板块试题苏教版必修3(时间:40分钟分值:65分)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苗裔.(yì)伯庸.(yònɡ)庚寅..(ɡēnɡ yǐn)B.孟陬.(zōu) 览揆.(kuí) 搴阰..(qiān pí)C.肇.(zhào)始辟.(bì)芷纫.(.rèn )佩D.三闾.(lǔ) 骐冀.(jì) 宿莽..(sù mǎnɡ)解析:A项,“庸”应读yōnɡ,“寅”应读yín;C项,“辟”应读pì,(“辟”通“僻”);D项,“闾”应读lǘ。
答案:B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朕.皇考曰伯庸(皇帝的自称②惟庚寅吾以降.(降生)③日月忽.其不淹兮(忽然)④惟.草木之零落兮(思)⑤不抚.壮而弃秽兮(握持)⑥又重之以修.能(美好的)A.①②③④B.②④⑤⑥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解析:①朕:我。
古时不论贵贱都可自称朕,至秦始皇始定为皇帝的自称。
③忽:迅速的样子。
答案:B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肇锡余以嘉名B.扈江离与辟芷兮C.朝搴阰之木兰兮D.来吾道夫先路解析: A项,锡:同“赐”;B项,辟:同“僻”;D项,道:同“导”。
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恐美人..兮..之迟暮B.乘骐骥以驰骋C.惟草木之零落..之不吾与..兮D.恐年岁解析:A项,“美人”喻指君主。
答案:A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名.余曰正则兮B.朝.搴阰之木兰兮C.夕.揽洲之宿莽D.旦.余济乎江湘解析:B、C、D三项中加点的词都是名词作状语,A项是名词作动词。
答案:A6.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例:恐年岁之不吾与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予羁縻不得还D.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解析:例句是宾语前置句,与A项同,B项是定语后置句,C项是被动句,D项是状语后置句。
苏教版高中语文四第三专题《离骚》同步练习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离骚》(节选)课课练(高一必修二)主编人:曹林祥一、文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苗裔.(yì) 庚寅.(yǎn)揆.(kuí)情B.肇.(zhào)始辟.(pì)芷宿.(sù)莽C.险隘.(ài)踵.(zhŏng)武搴.(qiān)旗D.骐.(qí)骥驰骋.(chěng) 肇锡.(ci)2.对下列句中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朕皇考.曰伯庸考:古时对亡父的尊称B.纫.秋兰以为佩纫:连缀C。
肇.锡余以嘉名肇:赏赐D。
扈.江离与辟芷兮扈:身披3.加点字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A。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B。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也。
C。
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D.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4.对句中加点字“之”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②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③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④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A。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④相同,②与③不同C。
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都不相同5.选出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名.余曰正则兮B.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C。
字.余曰灵均D。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6.选出句式不同的一项()A.又重之以修能B。
青出于蓝而青于蓝C。
恐年岁之不吾与D。
肇锡余以嘉名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A .屈原,字原,名平,战国时期楚国人,我国最早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B .屈原开创了一种新诗体——“楚辞”体,又因以其作品《离骚》为代表,所以,后世也称此诗体为“骚体"。
C .《离骚》是“楚辞”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叙述了诗人一生的遭遇,表达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D .文学史上的“风骚"之称,指的是春秋时《诗经》中“国风”开创的中国现实主义诗歌和战国时以《离骚》开创的中国浪漫主义诗歌。
高中语文 离骚(节选)优化训练 苏教版必修3

第二专题号角,为你长鸣殉道者之歌离骚(节选)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苗裔.(yì)骐骥.(jì)搴.取(qiān)B.孟陬.(zhōu)污秽.(suì)肇.锡(zhào)C.驰骋.(chénɡ)揆.度(ɡuǐ)宿.莽(xiù)D.跋扈.(hù)辟芷.(zhǐ)庚寅.(yínɡ)思路解析:A项读音无错误;B项中“陬”应读“zōu”,“秽”应读“huì”;C项中“骋”应读“chěnɡ”,“揆”应读“kuí”,“宿”应读“sù”;D项中“寅”应读“yín”。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离骚瘙痒腥臊骚首弄姿B.揆度葵花揆别众目睽睽C.摄提慑服赦免跋山涉水D.灵均韵律昀衡千钧一发思路解析:A项中“骚首弄姿”的“骚”应为“搔”;B项中“揆别”的“揆”应为“暌”;D 项“昀衡”的“昀”应为“均”。
答案:C3.下列诗句中,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B.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C.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D.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思路解析:B项的诗句应停顿为“惟/庚寅/吾/以降”。
答案:B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骚》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杰作。
B.“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
C.课文节选主要写屈原的身世和抱负,诗篇开头就自豪地宣称自己是高阳帝的后裔,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大任。
D.两千多年来,人民都不曾忘记屈原,每年的端午节以划龙舟、吃粽子、赏花灯等形式表示对他的崇敬与怀念。
思路解析:D项中“赏花灯”是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的习俗,不属于端午节的活动形式。
2021年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离骚》练习卷(答案详解)

【最新】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离骚》练习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1.选出与本诗颔联(第二联)结构相似的一项。
(4分)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2.对这首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4分)A.诗中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羁旅途中孤独而凄凉的内心世界。
B.全诗描绘出一幅远行途中的客子在初春拂晓时出发的情景。
C.诗的首联统摄全篇,奠定了全诗的基调。
D.诗的中间两联纯粹是写景。
二、选择题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对上面杜甫的一首绝句分析不当的一项是(4分)A.一、二句写了四种景,四种颜色,主要运用了映衬的方法。
B.三、四两句抒情,所抒的情与一、二句的景形成反衬。
C.诗中秀丽的春色,蓬勃的生机反衬诗人哀伤之情。
D.诗人抒发了愉悦的情怀,表达了思乡之情。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4分)A.一、二句写作者听到乐天授江州司马的时间、情景。
B.全诗表达惊喜之情,激动得夜不能寐。
C.第三句写作者听到乐天授江州司马后的表现。
D.“残灯”、“暗风”、“寒窗”,以哀景衬哀情,令读者黯然销魂。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渔父》完成小题。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浑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波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节选 同步练习 基础题: 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和含义有误的一项是( ) A.苗裔(yì) 孟陬(zōu) 揆余度(kuí) 重之以修能(zhòng) B汩余若将不及(yù) 侘傺(chàchì) 骐骥(qíjí) 道夫先路(dǎo) C.蕙茝(huìchǎi) 昌被(pī) 窘步(jiǒng) 踵武(zhǒng) D.荃不察(quán) 驰骋(chěng) 謇謇(jiǎnjiǎn) 羌中道而改道(qiāng) 答案:A(重:chóng) 2、下列句子加点字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A朕皇考曰伯庸(大,美;指亡母) B又重之以修能(修理;才能) C日月忽其不淹兮(停留) D来吾道夫先路(道路) 答案:C(考:亡父;修:长;道:向导) 3、填空: 《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唐以前古体诗的两大高峰。比较两者,在形式上,《诗经》多为 言句,《楚辞》则多为 的句子。《诗经》的篇幅 ,结构简单;《楚辞》的篇幅 ,结构 。在语言风格上,《诗经》的语言以朴素、简洁见长;《楚辞》以 瑰丽多姿著称。它大量运用了语气助词 和楚国的方言,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兮”字起 作用。 答案: 四 长短不一 较短 较长 复杂宏伟 瑰丽多姿 兮 舒缓语气 4、同“吾独穷困乎此时”中的“穷”字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复前行,欲穷其林。 B.欲穷千里日,更上一层楼。 C.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D.吾闻穷巷多怪。 答案:C(不得志;A、走完;B、览尽;D、贫困) 5、选出与“将往观乎四荒”中“观”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曹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B.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C.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答案:A(观看;B、景象;C、道观;D、欣赏) 6、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芳与泽其杂糅兮 与子同泽 长太息以掩涕兮 B 竟周容以为度 以尔车来 苛余情其信芳 芳与泽其杂糅兮 芳菲菲其弥章 唯昭质其犹未亏 步余马于兰皋兮 王于兴师 于嗟鸠兮 答案:C(A污浊/内衣;B而/把/用;D在/语助词/通“吁”) 7、选出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中“虽”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B.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C.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D. 街亭虽小,干系甚重 答案:B
提升题: 8、阅渎下面诗句。回答问题。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唯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纯粹:指美德 B.纫:结成。 C. 耿介:正直 D.踵武:脚后跟;足迹。 (2)下列各句的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桀纣之昌被兮。 B:夫唯捷径以窘步。 C.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D.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固众芳之所在。 本来是群贤聚集在他们身边。 B.既遵道而得路。 遵循正道而得以大路畅通。 C.荃不察余之中情兮。 全然不了解我赤诚的心啊。 D.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我本来就知道忠言直谏会招来祸害。 (4)请归纳节选的这几句诗的主旨: 。 答案:第1题,C(“耿”:光明 介:大) 第2题,C(“险隘”:凶险而狭隘) 第3题,C(荃:应该是指君王) 第4题,主旨是:表现了诗人追求美政、忠心劝告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9.阅渎下面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 纷(众多)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chóng,加)之以修能(富有才能)。扈(披在身上)江离(香革名)与辟(通“僻”)芷(芳芷)兮,纫(联缀)秋兰以为佩兮,夕揽洲之宿莽(植物名,性坚固)。日月忽其不淹(久留)兮;春与秋其代(更代)序(次序),惟(思)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喻君主)之迟暮。不(即“何不”)抚(握持)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态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 (跟从自己的话)吾道(通“导”)夫先路。 (节选自《离骚》) (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内美:内在的美质 B.惟草之零落兮 零落:飘零,坠落 C.恐美人之迟暮 迟暮:晚暮,指天黑 D.不抚壮而弃秽 抚壮:趁壮盛之年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又重之以修能 ②恐年岁之不吾与 ③纫秋蔺以为佩 ④乘骐骥以驰聘兮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相同 (3).对节选部分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三、四两句写披服幽兰花草,以喻自己博采众善。 B.七、八两句意谓自己早起登山,夕入洲泽,所采的都是芳香坚固耐久的植物,比喻自己精勤修德,所行皆忠善长久之道。 C.十三句中的“不”即“何不”,与十四句中的“何不”为互文。两句意为君王何不把握住这年岁壮盛的时候,丢弃秽恶的行径。 D.节选部分抒发了诗人因时光流逝而壮志难酬的感慨。 答案:⑴ C(指年老) (2)D(①代词,②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③把 ④表顺承关系的连词,相当于“而” (3) D(叙述自己幼时的远大抱负)
创新题: 10、阅读下列诗歌,完成(1)(2)两题。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全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 这是诗,并非一人一时一地之作。 (1)下面对诗句的解释不能成立的一项是( ) A.“行行”句是说走了又走,越走越远;“生别离”指与“死别”相对的“生离”,“生离”总比“死别”要强,表明心存重见的侥幸。 B.“胡马”、“越鸟”句可以理解为比喻不忘本,也可理解为比喻同类相求,还可以理解为是比喻南北暌隔之感。 C.“浮云”“游子”句可以理解为是比喻邪佞之谗毁忠良,也可以理解为是比喻游子在外另有新欢而负心不归。 D.“弃捐”“努力”句,可以指被抛弃捐舍,也可以指把悲愁丢开不要再提起;可以理解为是自劝,也可以理解为是劝人。 (2)下面对此诗的分折评价不正确一项是( ) A. 这首诗在语意上具有含混模棱的特点,而这个特点正可以使读者有更多种解说,感受意念活动更为深广丰富。 B.这首诗表现了深沉的离别之苦,而在明知“浮云蔽白日”的情况下不免走向绝望,绝望之后则是释然,是一种心理上的解脱。 C. 全诗16句,中间换韵;而换韵的地方也正是划分段落的地方。前后两大段,前一段重在写离别之苦,后一段重在写思念之切。 D.诗句显示了“回环复沓”的特点:“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意思相近而措辞不同。 答案:①A。“生别离”,是“活生生地”分离了,此种“生离”,其苦略同于“死别”,强调的是离别之苦,而不是“心存侥幸”。②B,诗中有一点绝望,但完全没有“释然”和“解脱”。这首诗的感人之处恰恰在于:明明知道相见的日子无期,相待的年华有限,但依然不肯放弃希望。 11、阅读下列诗歌,完成题目。 别 歌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藬。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注] 这是李陵送苏武归汉时唱的告别歌。汉武帝时,李陵率兵5000人,长途跋涉攻打匈奴,战败后被迫投降。汉武帝族灭其家。 (1)下面对此诗思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两句回忆当年为国家领兵出击匈奴,长途奔袭,不畏艰苦,表现出自己英勇无私、忠君爱国的情怀。 B.三、四两句写弹尽粮绝,士卒死伤殆尽,自己被迫投降,声名扫地,唱出失败而降的弥天大憾。 C. 最后两句说自己的老母已经逝去,再想报恩也无处可报了,诉说的是累母至死的愧疚之情。 D.此诗是受苏武荣归的刺激而作,表现了李陵处在激烈的民族矛盾时代的尴尬处境和沉痛的心情。 (2)下面对此诗艺术表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君将”一语表白了他英勇作战的动机,也为下文“老母”被杀一事从反面铺垫,有遥相映衬的作用。 B.由于众寡悬殊,终于损兵折将、无奈事敌,诗句只是从严以律己的高度述说艰难羞辱,更能博得人们的同情。 C. 全诗言简意赅,语短情深,从高昂豪迈到羞辱沉痛,再到婉惜怨愤,强烈而又富有变化,使人听到一种百感交集的心声。 D.为了一抒胸臆,作者精心构思,并学习(楚辞)而多用“兮”字,使诗句更有节奏感,更便于歌唱。 答案: (1)C。诗的最后两句实是向行者诉说自己不能归汉的原因。 (2)D。在送别宴上即席而歌,只有直抒胸臆,未必有什么“精心构思”,如果说是“脱口而出”也许更切合实际。诗用“兮”字,刘邦《大风歌》朋之,蔡琰《胡笳十八折》也有之,看来是一种用语习惯,未必从《楚辞》学来。 12、阅读下列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戏 答 元 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 这是诗人由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后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时,回赠友人元珍的一首诗。 (1)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戏答元珍”的“戏”是“随便”的意思,古人常常故意以反映其真实思想的严肃作品称为“戏作”。 D. 首联中“天涯”“山城”均指诗人贬官谪居之地夷陵,“天涯”表明此处是山高皇帝远的悠闲自在之地。 C.“惊笋”套用“惊蛰”,借此状写春笋,以“欲”字再赋笋以知觉,写出了春雷行天、春笋欲出的早春景色。 D.“物华”是指美好的风光景物,诸如上联所写的有橘竹之乡盛誉的夷陵地区特有的美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风疑不到天涯”句暗寓皇恩不至,其写法和内蕴与“春风不度玉门关”类似。 B.二、三联写由所见、所闻到所感,转接自然;景之鲜活,情之万端,尽在其中。 C. 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议论,表现了诗人被贬之后抑郁低沉、怨恨难平的思想感情。 D.全诗写景自然清新,抒情一波三折,将诗人之笔与政治家之情融为一体,可见其大家风范。 答案:(1)B (2)D 13、《史记》中有一段文字对屈原的精妙描绘,古往今来,备注推崇,现选取一段,阅读后,完成后面题目。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作者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