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染色
细胞染色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细胞染色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概述细胞染色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手段,它可以通过标记细胞的某些特定结构或分子,帮助研究者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档将介绍细胞染色的常用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步骤一:细胞固定1. 取出培养皿中的细胞载玻片。
2. 用PBS缓冲溶液洗涤细胞载玻片,去除培养基中的残留物质。
3. 使用细胞固定液(如4%的甲醛溶液)固定细胞,通常固定时间为15-30分钟。
4. 用PBS缓冲溶液洗涤细胞载玻片,去除固定液中残留的甲醛。
步骤二:细胞渗透1. 取出细胞载玻片中的细胞。
2. 用PBS缓冲溶液洗涤细胞载玻片,去除固定剂中的残留物质。
3. 在细胞载玻片上滴加渗透液(如0.1% Triton X-100),孵育10-15分钟。
4. 用PBS缓冲溶液洗涤细胞载玻片,去除渗透液中的残留物质。
步骤三:染色1. 取出细胞载玻片中的细胞。
2. 在细胞载玻片上滴加适当浓度的染色液(如DAPI染料),孵育时间根据实验需要而定(通常为5-15分钟)。
3. 用PBS缓冲溶液洗涤细胞载玻片,去除染色液中的残留物质。
步骤四:显微观察1. 将细胞载玻片翻转到显微镜载玻片上。
2. 加入一滴适当的封片液(如甘油/丙酮溶液)。
3. 用显微镜观察和拍摄细胞。
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注意佩戴实验手套和眼部防护设备,避免接触有毒或有害物质。
2. 细胞固定液需要根据实验需要和细胞类型进行选择,避免使用具有细胞毒性的固定液。
3. 染色液要根据需要选择,确保染色剂与研究对象的亲和力。
4.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细胞的温度和湿润度,避免细胞损伤。
5. 洗涤的PBS缓冲液要充分冲洗,避免残留物质对结果的影响。
6. 操作前要确保显微镜和镜头清洁,以获得清晰的观察结果。
7. 操作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台面和工具,避免交叉污染。
结论细胞染色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学研究手段,通过本文档介绍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可以帮助研究者正确地进行细胞染色实验。
合理的实验操作和注意细节能够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细胞染色操作

细胞染色操作细胞染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技术方法,通过染色剂将细胞的结构、组成以及功能等信息可视化。
细胞染色操作是进行细胞染色的关键步骤,下面将介绍细胞染色操作的基本流程和常用染色方法。
一、细胞染色操作的基本流程1. 固定:细胞染色前,需要将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以保持其形态和结构。
常用的固定剂有甲醛和乙醛等,将细胞浸泡在固定剂中,使细胞膜和细胞内部结构固定。
2. 渗透:细胞固定后,需要将染色剂渗透到细胞内部,以便染色剂能够与细胞内的目标物质结合。
常用的渗透剂有甲醇、乙醇和醋酸等,将细胞浸泡在渗透剂中,使染色剂能够进入细胞内。
3. 染色:在细胞渗透后,可以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进行染色。
常见的染色方法包括荧光染色、核染色和蛋白质染色等。
荧光染色是利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进行标记,常用的荧光染料有荧光素和荧光蛋白等。
核染色可以用来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和数量,常用的核染色剂有伊红和苏木精等。
蛋白质染色则是用来检测细胞内特定蛋白质的分布和表达水平,常用的蛋白质染色方法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等。
4. 洗涤:染色后,需要将细胞表面的多余染色剂洗去,以减少背景噪音的干扰。
洗涤的次数和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染色方法和试剂的要求来确定。
5. 固定封片:细胞染色完成后,需要将载玻片固定在显微镜片上,以便观察和保存。
常用的固定封片剂有海藻糖溶液和透明胶等,将载玻片浸入固定封片剂中,使其固定在显微镜片上。
二、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1. 荧光染色:荧光染色是利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进行标记,以实现对细胞内目标物质的可视化。
常用的荧光染料有荧光素、荧光蛋白和荧光标记的抗体等。
荧光染色可以用于观察细胞内特定分子的分布和定位,例如观察细胞内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
2. 核染色:核染色是用来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和数量。
常用的核染色剂有伊红、苏木精和荧光染料DAPI等。
核染色可以用于观察细胞核的大小、形状和染色性质,从而研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
细胞染色方法大全

欢迎阅读Hoechst染色:hoechst可以穿过活细胞膜与细胞核结合(主要为凋亡活细胞)在紫外光下将核染为蓝色.Hoechst染细胞核会影响共聚焦显微镜对该样本其他荧光的观察效果.hoechst有hoechest33342和hoechst33258两种hoechsts33258,hoechst33342二者区别不大,但是hoechst33342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更小一些,所以一般来说hoechsts33258用于细胞固定后再染色,而hoechst33342则可以对活细胞直接进行染色!染色步骤PI用于细核染红.用PIPI单一外翻色荧光。
JC-1染色JC-1是一种阳离子染料,可以在线粒体内聚集,低浓度时主要以单体(monomer)存在,发射光以绿光(~525nm)为主;而在高浓度时则可以形成多聚体(aggregation),发射光以红光(-590nm)为主。
线粒体本身存在一定的极性(polarization),其外膜为负极,内膜为正极。
电位差由Ca2+、Na+和H+流调控。
当线粒体状态良好时对JC-l摄取量少,因而在线粒体内主要以单体的形式存在绿光强度/红光强度的比值较高。
在线粒体发生去极化(depolarization)时,线粒内JC-l的浓度较高,多以欢迎阅读多聚体的形式存在,绿光强度/红光强度的比值降低。
JC-1染色的绿光强度/红光强度仅取决于线粒体的膜电势(membranepotential),而与线粒体的形态、体积和密度都无关,因而能更好地反映线粒体的功能状态。
由于凋亡发生的早期存在线粒体的去极性,因此,JC-1染色被用于检测凋亡的早期发生。
其实验方法如下。
JC-l染色非常简单。
首先可将成品JC-1以DMSO配成储存液(1~5mg/ml),储存于-20℃,用时以10-30min收集红/490nm,发射:原理:用品:1.4%台盼蓝母液:称取4g台盼蓝,加少量蒸馏水研磨,加双蒸水至100ml,用滤纸过滤,4度保存。
细胞染色方法及原理

细胞染色方法及原理细胞染色是生物学的一个基础技术,它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细胞形态和结构的重要手段。
细胞染色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染色和间接染色。
直接染色是指将染料直接应用于细胞样本上,以染色剂与细胞内各种成分产生化学反应,使细胞的结构和形态得以显现。
间接染色则是先将染料应用于载玻片上的细胞样本,通过染色剂与样本内成分的亲和性,使样本中的目标分子标记出来,再用荧光显微镜等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直接染色直接染色法有许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为H&E染色、吉姆萨染色、利伯曼染色、朗格(KOH)染色等。
H&E染色H&E染色是一种组织染色方法,通常用于病理学中观察组织切片的形态和结构。
这种染色方法基于酸性和碱性染料的亲和性,将形态和结构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的成分染色成不同的颜色,从而使它们在显微镜下易于区分和观察。
1. 组织切片烘干,清洁去除蜡垢。
2. 组织切片在浓甲醛中进行固定处理。
3. 组织切片在乙醇溶液中逐渐脱水。
6. 组织切片在染色盒中加入碱性染料碧基苏丹、酸性染料伊红,进行染色。
吉姆萨染色1. 细胞的悬液或细胞涂片,经过风干处理。
2. 片上加吉姆萨染色液。
3. 让染色液在室温下静置10-15分钟。
4. 加入相同容量的蒸馏水。
5. 充分洗去染色液。
6. 用红色染色液对细胞进行染色增强。
7. 最后再次漂洗片子。
利伯曼染色利伯曼染色方法基于利伯曼氏液体染色剂在酸性环境下与细胞成分之间的化学反应,此反应使得不同细胞成分在显微镜下呈现不同的颜色,从而可以隔离和观察各种细胞成分。
1. 细胞经过固定处理,去除胆碱酯酶和脂肪酶的影响。
2. 用pH3.5左右的利伯曼氏液体染色剂钙铵液溶解。
3. 细胞片在盐酸中进行处理,形成酸性条件。
4. 细胞片在液体染料中沉浸数小时,使其染色剂物质进入细胞内。
5. 染片在盐酸溶液中进行退色,清洗时间在20-30秒左右。
6. 将片子过水,并以乙醇调制为10%中度酸性溶液。
细胞染色方法

一、形态学观察方法1、HE染色、光镜观察:凋亡细胞呈圆形,胞核深染,胞质浓缩,染色质成团块状,细胞表面有“出芽”现象。
2、丫啶橙(AO)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活细胞核呈黄绿色荧光,胞质呈红色荧光。
凋亡细胞核染色质呈黄绿色浓聚在核膜内侧,可见细胞膜呈泡状膨出及凋亡小体。
3、台盼蓝染色:如果细胞膜不完整、破裂,台盼蓝染料进入细胞,细胞变蓝,即为坏死。
如果细胞膜完整,细胞不为台盼蓝染色,则为正常细胞或凋亡细胞。
此方法对反映细胞膜的完整性,区别坏死细胞有一定的帮助。
4、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凋亡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核染色质固缩、边集,常呈新月形,核膜皱褶,胞质紧实,细胞器集中,胞膜起泡或出“芽”及凋亡小体和凋亡小体被临近巨噬细胞吞噬现象。
二、DNA凝胶电泳(一)、检测原理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其细胞DNA均发生断裂,细胞内小分子量DNA片断增加,高分子DNA减少,胞质内出现DNA片断。
但凋亡细胞DNA断裂点均有规律的发生在核小体之间,出现180-200bpDNA 片断,而坏死细胞的DNA断裂点为无特征的杂乱片断,利用此特征可以确定群体细胞的死亡,并可与坏死细胞区别。
(二)结果判断正常活细胞DNA 电泳出现阶梯状(LADDER)条带;坏死细胞DNA电泳类似血抹片时的连续性条带。
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核小体测定凋亡细胞的DNA断裂使细胞质内出现核小体。
核小体由组蛋白及其伴随的DNA片断组成,可由ELISA 法检测。
(一)检测步骤1、将凋亡细胞裂解后高速离心,其上清液中含有核小体;2、在微定量板上吸附组蛋白体‟3、加上清夜使抗组蛋白抗体与核小体上的组蛋白结合…4、加辣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DNA抗体使之与核小体上的DNA结合‟4、加酶的底物,测光吸收制。
(二)用途该法敏感性高,可检测5*100/ml个凋亡细胞。
可用于人、大鼠、小鼠的凋亡检测。
该法不需要特殊仪器,适合基层工作,但是不能精确测定凋亡细胞发生的绝多对量。
常用细胞染色方法

常用细胞染色方法
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包括:
1.吉姆萨染色法:使用吉姆萨染料染色,可用于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形态结构。
2.荧光染色法:使用荧光染料,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的特定结构、蛋白质或核酸等。
3.伊诺金染色法:使用伊诺金染料,主要用于显微镜下观察和鉴别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4.嗜酸染色法:使用嗜酸染料,能够染色细胞内的酸性结构和胞质。
5.嗜碱染色法:使用嗜碱染料,能够染色细胞内的碱性结构和胞质。
6.免疫组化染色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胞中的特定蛋白质结合,再使用染料标记抗体来观察和定位细胞内的特定蛋白质。
7.核酸染色法:使用DNA或RNA特异性的染料,能够染色细胞内的核酸,常用于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等研究。
8.血液细胞染色法:包括委氏染色法、中日染色法等,用于观察和鉴定血液细胞
类型和形态变化。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根据需要和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观察和研究细胞。
悬浮细胞染色原理

悬浮细胞染色原理
悬浮细胞染色的原理是通过适当的染色方法将细胞内的结构染色,使这些结构在显微镜下可见。
染色过程中,染料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与细胞内的物质结合,使细胞内的不同结构呈现不同的颜色。
通过染色,可以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分布和数量等信息,从而对细胞进行鉴定、分型和计数等。
常见的悬浮细胞染色方法有:
1.瑞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
该方法使用伊红和美蓝两种染料,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同颜色的反应,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细胞。
2.姬姆萨染色法:适用于对染色体和DNA进行染色。
该方法使用甲基绿和派洛宁两种染料,其中甲基绿能与DNA结合,呈现绿色,而派洛宁能与RNA结合,呈现红色。
3.酸性品红染色法:主要用于观察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该方法使用酸性品红染料,能够染色线粒体,呈现红色或紫色。
4.格子伯染色法: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细胞染色方法,用于显示细胞的形态和胞质的结构特点。
该方法使用特殊的染料和固定剂,能够使细胞结构和胞质成分呈现出特定的颜色反应。
这些染色方法的原理虽然不同,但都需要选择适当的染料、试剂和固定剂,掌握好染色步骤和技术,以保证细胞的活力和颜色的可靠性。
同时,操作时应遵守相关的实验规则和注意事项,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细胞染色知识点总结

细胞染色知识点总结一、细胞染色的基本原理1. 细胞染色的概念细胞染色是指利用染色剂将生物细胞的各种器官、细胞核和细胞质等成分着色,以便于观察和研究的一种实验技术。
2. 细胞染色的基本原理细胞染色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染色剂对细胞中的某些结构或化合物有选择地着色,从而突出目标结构,使之能够被观察。
3. 细胞染色的目的细胞染色的目的是为了使细胞各部分或特定结构在显微镜下能够清晰的观察到,并且可以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二、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1. 基本染色技术基本染色技术主要包括HE染色、Giems染色和PAP染色等,这些染色方法可以将细胞核、细胞质以及其他不同的细胞结构在显微镜下清晰的观察到,是细胞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2. 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是利用抗体-抗原特异性反应原理,通过特定的抗体将被检测的分子或结构着色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细胞中特定的蛋白质、细胞器等,广泛应用于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研究中。
3. 分子生物学标记法分子生物学标记法主要是利用特定的标记分子对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进行标记,如荧光标记、辐射标记等,通过显微镜观察能够清晰的观察到目标分子的位置和表达情况,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
4. 着色体分析着色体分析主要是通过对染色体进行着色,观察染色体的结构、数量和变化等,包括有丝分裂图像分析、FISH法、G带分析法等,是细胞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5. 细胞动力学标记法细胞动力学标记法主要是通过对细胞内特定结构或分子进行标记,如微管标记、细胞骨架标记等,可以研究细胞的运动、分裂和形态变化等过程。
6. 变性染色法变性染色法主要是通过对细胞内蛋白质的特性进行变性后着色,如石蜡切片染色、单克隆抗体法等,能够实现对细胞内蛋白质的定位和研究。
三、细胞染色的应用领域1. 细胞生物学研究细胞染色是细胞生物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技术之一,通过染色可以观察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研究细胞内各种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染色
(1)消化收集细胞,以2-10×103 cell/coverslip 接种细胞于24孔板中,滴加细胞悬液50-100µl,2小时后补加10%FBS+DMEM500µl
(2)37℃细胞培养箱中培养48小时后,显微镜下观察,取细胞状态和细胞数量适应的玻片做染色。
(3)去掉旧培养液,用冰冷的PBS洗两次,加3.7-4%甲醛0.5ml(in PBS)室温固定10min (4)PBS洗两次,加穿膜液0.5ml(0.1%triton X-100+0.1M Gycine)冰上30min
(5)PBS洗两次,加5mg/ml BSA 0.3ml室温封闭1小时。
(6)PBS洗两次,取一张封口膜,做好标记,加一抗(用5mg/ml BSA稀释1:50-100)25µl于封口膜上,将盖玻片细胞面朝下反扣在一抗液滴上,放在湿盒中室温孵育1-3小时
将盖玻片从封口膜上小心夹起,细胞面朝上放入原来的24孔板中,PBS洗两次,取另外一张封口膜,做好标记,加二抗(羊抗兔罗丹明,用5mg/ml BSA稀释1:50-100)25µl 于封口膜上,将盖玻片细胞面朝下反扣在一{二}抗液滴上,放在湿盒中室温黑暗中孵育1-3小时
(7)同上PBS洗两次,同上操作,将玻片与10µl DAPI (1µg/ml in PBS,贮存液:1mg/ml in dd H2O) 室温孵育1-5min.
(8)PBS 洗三次,将玻片背面的水分擦干,封片于载玻片上,做好标记(时间,细胞名称,实验内容,号码)
(9)待封片胶干后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观察时注意记录每张玻片的内容以免混淆,观察完后将玻片放-20℃保存。
(10)若只观察转染了EYFP的荧光蛋白,不需要给内源蛋白染色,可直接用DAPI染核后封片。
(11)以BSA (5mg/ml)代替一抗,二抗照加为染色的对照组,做法同上。
为了保证实验有重复性,每次做平行2组以上。
10. 盖玻片的处理
(1)10×10的盖玻片用医用酒精浸泡过夜(若玻片较脏,可浸泡酸液过夜,用自来水冲洗十几遍后用双蒸水冲三四遍,晾干,用酒精泡过夜,以下步骤同)
(2)将酒精倒掉,晾干。
(3)准备干净塑料15ml离心管,用蒸馏水稀释多聚赖氨酸1:10后室温浸泡盖玻片5min (如果室温小于15℃时延长至10min),捞出后于工作台晾干后,密封后可保存半年以上。
(4)上述稀释液可反复浸泡,一般每瓶多聚赖氨酸可够100-200张玻片使用,稀释液保存于4℃,三个月内仍可使用。
1、DAPI的目的是什么?看核?凋亡?转荧光蛋白以观察在核中的分布?
2、玻片是否是细胞培养之前加入到孔板中的?或者不用孔板用皿代替的话是一样
的?
3、封片如何进行?
4、第一步为什么先取细胞滴液,两小时后添加培养基?是否是为了让细胞更好的贴到
玻片上?
单纯DAPI染色实验:
1.将处理好的盖玻片置于培养皿中,?,培养到适宜情况后(假设3.5厘米盘甲1 ml培养
基)
2.去掉旧培养液,用冰冷的PBS洗两次,加
3.7-4%甲醛1ml(in PBS)室温固定10min
3.PBS洗两次,加穿膜液1ml(0.1%triton X-100+0.1M Gycine)冰上30min
4.PBS洗两次,加5mg/ml BSA 0.6ml室温封闭1小时。
5.PBS洗两次,取一张封口膜,做好标记,将10µl DAPI (1µg/ml in PBS,贮存液:1mg/ml
in dd H2O) 加到封口膜上,将盖玻片细胞面朝下反扣在DAPI染液滴上,室温孵育1-5min.
将盖玻片从封口膜上小心夹起,细胞面朝上放入原来的培养皿中
PBS 洗三次,将玻片背面的水分擦干,封片于载玻片上,做好标记(时间,细胞名称,实验内容,号码)
6.待封片胶干后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观察时注意记录每张玻片的内容以免混淆,观察
完后将玻片放-20℃保存。
1、DAPI强烈致癌,操作时要戴上手套。
2、贮存液用70%酒精配制,浓度100 µg/ml,可用黑纸包住,长期冻存。
使用液按1:1000用PBS稀释,最终浓度100 ng/ml。
3、DAPI是非常优秀的DNA染料,固定过和没有固定过的活细胞均可用DAPI染色
DAPI,即2-(4-Amidinophenyl)-6-indolecarbamidine dihydrochloride,也称DAPI dihydrochloride,分子式为C16H15N5·2HCl,分子量为350.25,CAS Number 28718-90-3。
DAPI是一种可以穿透细胞膜的蓝色荧光染料。
和双链DNA结合后可以产生比DAPI 自身强20多倍的荧光。
和EB(ethidium bromide)相比,对双链DNA的染色灵敏度要高很多倍。
DAPI染色常用于细胞凋亡检测,染色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或流式细胞仪检测。
DAPI 也常用于普通的细胞核染色以及某些特定情况下的双链DNA染色。
DAPI的最大激发波长为340nm,最大发射波长为488nm;DAPI和双链DNA结合后,最大激发波长为364nm,最大发射波长为454nm。
用于细胞核染色时,推荐的DAPI工作浓度为0.5-10μg/ml
Separately DAPI staining:
• Wash the cells twice with PBS:用PBS洗细胞两次
• Incubate with 1: 750 of stock DAPI for 5 min in dark:黑暗中用1/750的DAPI贮存液温育5min
• Wash 2 x 5 min with PBS in dark:黑暗条件下用PBS洗涤两次,每次五分钟
• Rinse with water for a few seconds:用水清洗几次
• Air dry at RT in dark:黑暗条件下室温自然晾干
• Mount with antifade solution (Vectashield, Co#: H-1000, Vector Lab):孵抗猝灭剂
5 µl for each d12 mm coverslip, 25 µl for square coverslip and 50µl for full size coverslip
• Seal the coverslip with nail polish:用指甲油封闭
• Store in 4 C up to 2 weeks、四摄氏度可储存两周
1)在染色前的细胞密度约是0.8X105/孔(293T细胞/六孔板每孔)。
2)移去完全培养基,用PBS清洗2次。
3)用10%的甲醛溶液或者4%的多聚甲醛PBS在室温固定10分钟。
4)用PBS在室温漂洗2次
5)用含加穿膜液0.5ml(0.1%triton X-100+0.1M Gycine)室温10min
6)用PBS在室温漂洗2次
7)在室温用含10%NGS的PBS封闭1小时,或者在4摄氏度封闭过夜。
8)在37摄氏度用特异性一抗孵育半小时,或者在室温下孵育一小时以上或者4摄氏度孵育过夜。
9)用含0.1% Tween-20的PBS在室温漂洗三次,每次10分钟。
10)用铝箔包裹后在37摄氏度用二抗孵育半小时以上,或者在室温下孵育一小时以上。
11)去除二抗,加入DAPI染色液室温作用15分钟以上。
12)用含0.1% Tween-20的PBS在室温漂洗三次,每次2分钟。
最后一次的PBS不用弃去,易于挑起拨片。
将4到6微升的封片剂滴与干净的在玻片(玻片上标记好姓名、细胞、药物、时间等)上,夹起盖玻片轻轻覆盖上,要求无气泡、无缝隙等
蓝光预约,使用荧光显微镜
注意.
实验室常用DAPI染色液为5000×的,单纯染色时用PBS稀释。
荧光显微镜使用时,地少量油于镜头上,将玻片面向油,调节粗细准焦螺旋看清视野找到目标视野后,打开LSM,按continue,并调节色度,照相保存,STOP后,在转换界面,重新寻找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