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固定、染色原理与方法

合集下载

细胞染色操作

细胞染色操作

细胞染色操作细胞染色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技术方法,通过染色剂将细胞的结构、组成以及功能等信息可视化。

细胞染色操作是进行细胞染色的关键步骤,下面将介绍细胞染色操作的基本流程和常用染色方法。

一、细胞染色操作的基本流程1. 固定:细胞染色前,需要将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以保持其形态和结构。

常用的固定剂有甲醛和乙醛等,将细胞浸泡在固定剂中,使细胞膜和细胞内部结构固定。

2. 渗透:细胞固定后,需要将染色剂渗透到细胞内部,以便染色剂能够与细胞内的目标物质结合。

常用的渗透剂有甲醇、乙醇和醋酸等,将细胞浸泡在渗透剂中,使染色剂能够进入细胞内。

3. 染色:在细胞渗透后,可以选择合适的染色方法进行染色。

常见的染色方法包括荧光染色、核染色和蛋白质染色等。

荧光染色是利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进行标记,常用的荧光染料有荧光素和荧光蛋白等。

核染色可以用来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和数量,常用的核染色剂有伊红和苏木精等。

蛋白质染色则是用来检测细胞内特定蛋白质的分布和表达水平,常用的蛋白质染色方法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等。

4. 洗涤:染色后,需要将细胞表面的多余染色剂洗去,以减少背景噪音的干扰。

洗涤的次数和时间可以根据具体染色方法和试剂的要求来确定。

5. 固定封片:细胞染色完成后,需要将载玻片固定在显微镜片上,以便观察和保存。

常用的固定封片剂有海藻糖溶液和透明胶等,将载玻片浸入固定封片剂中,使其固定在显微镜片上。

二、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1. 荧光染色:荧光染色是利用荧光染料对细胞进行标记,以实现对细胞内目标物质的可视化。

常用的荧光染料有荧光素、荧光蛋白和荧光标记的抗体等。

荧光染色可以用于观察细胞内特定分子的分布和定位,例如观察细胞内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等。

2. 核染色:核染色是用来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和数量。

常用的核染色剂有伊红、苏木精和荧光染料DAPI等。

核染色可以用于观察细胞核的大小、形状和染色性质,从而研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过程。

细胞的固定与染色

细胞的固定与染色

细胞的固定与染色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通过对细胞进行固定与染色,可以更好地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细胞固定与染色的方法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细胞固定细胞固定是指将活细胞杀死并使其保持在某种状态下,以便后续的观察和研究。

常用的细胞固定方法有以下几种:1. 乙醛固定法:将细胞置于4%乙醛溶液中固定约30分钟,然后用磷酸盐缓冲液洗涤。

乙醛固定可以使细胞结构保持完整,适用于常规细胞观察。

2. 热固定法:通常适用于血涂片、涂片或带有厚切片的细胞。

将玻片放在炉中,加热至细胞开始变形,迅速取出冷却。

热固定可以固定大部分细胞成分且保持形态,但可能引起一些细胞成分的破坏。

3. 有机溶剂固定法:将细胞浸泡于有机溶剂如醇类、醚类等中,使细胞内水分逐渐脱失,细胞内的结构保存较好。

但该方法不适用于某些特殊化学成分的固定。

二、细胞染色细胞染色是为了突出细胞的结构或特定组分而对细胞进行染色。

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有以下几种:1. 吉姆萨染色法:将经固定的细胞涂片浸泡在甲醇中,然后放入吉姆萨液中染色。

吉姆萨染色可以同时染色细胞核和细胞质,常用于细胞基础研究。

2. 血红蛋白染色法:适用于红细胞或含有血红蛋白的细胞。

将细胞涂片浸泡在溴化乙锭溶液中染色,血红蛋白会被染成深红色,方便观察。

3. 免疫染色法:利用抗体的特异性与抗原结合,再用染色剂进行着色。

免疫染色可以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分布位置和表达水平。

三、细胞固定与染色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1. 细胞学研究:细胞固定与染色是细胞学研究中的基础技术,通过观察染色后的细胞,可以研究细胞的结构、形态以及各种细胞器的分布和功能。

2. 细胞生长与分裂研究:利用细胞固定与染色技术,可以观察和研究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增殖过程,揭示生物体的发育与生长机制。

3. 病理学研究:细胞固定与染色技术在病理学研究中有重要作用。

通过染色,可以观察和诊断细胞和组织中的病变,如肿瘤、感染等。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的原理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的原理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的原理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和定位。

其原理基于免疫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知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解释:1. 抗原抗体反应,首先,我们需要选择一个特定的抗体,该抗体能够与我们感兴趣的蛋白质(即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这个抗体可以是由动物免疫产生的多克隆抗体或单克隆抗体,也可以是经过重组技术获得的单克隆抗体。

2. 细胞固定,接下来,我们需要将待染色的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通常使用甲醛或乙醛进行固定。

固定可以保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蛋白质的空间位置。

3. 渗透化处理,为了使抗体能够渗透到细胞内部,我们需要对细胞进行渗透化处理。

一般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洗涤剂(如TritonX-100)或酸性溶液(如盐酸)来破坏细胞膜,使抗体能够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4. 抗体结合,将选择的抗体加入到载玻片上的细胞上,抗体会与细胞内的特定抗原结合。

这种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和定位感兴趣的蛋白质。

5. 二抗结合,由于直接观察抗原-抗体结合并不容易,我们需要使用一个与第一抗体结合的二抗体。

这个二抗体通常是由动物免疫产生的,可以与多种不同种类的抗体结合。

二抗体通常被标记上一种可视化信号,如荧光染料或酶标记物。

6. 可视化信号检测,根据实验需要,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来检测二抗体的存在。

如果使用的是荧光染料,我们可以使用荧光显微镜来观察染色结果。

如果使用的是酶标记物,我们可以添加适当的底物,使其产生可见的色素反应。

通过以上步骤,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和定位细胞中特定蛋白质的存在。

这种方法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室做细胞常用的细胞固定及染色方法(详细)

实验室做细胞常用的细胞固定及染色方法(详细)

实验室做细胞常⽤的细胞固定及染⾊⽅法(详细)实验室做细胞常⽤的细胞固定与染⾊⽅法⼀、爬⽚前盖玻⽚处理⽅法对于悬浮培养的细胞,在进⾏各种染⾊前常需先制备成涂⽚。

为了保证细胞在长时间的染⾊过程中不从载玻⽚脱落,必须使其牢固贴附于载玻⽚上。

在载玻⽚上涂布⼀层有助于细胞黏附的物质是经常采⽤的⽅法之⼀。

能促进细胞黏附的物质主要有多聚赖氨酸、铬矾明胶等,这⾥介绍多聚赖氨酸的涂布⽅法。

1、将载玻⽚⽤玻璃专⽤洗涤剂(如Decon)浸泡5min,间或振荡。

2、⽤⾃来⽔冲洗5min。

3、以1%盐酸—70%⼄醇溶液浸泡5min。

4、烤箱⼲燥(⾄此即可⽤于普通染⾊)。

5、多聚L-赖氨酸(1:10溶于去离⼦⽔)浸泡5min,振荡。

6、⼊60℃烤箱1 h,或室温过夜⼲燥(⽤于细胞化学、免疫细胞化学及原位杂交细胞化学)。

⼆、细胞固定常⽤⽅法固定细胞的⽬的在于把组织和细胞的原有结构尽可能完整地保存下来,避免组织和细胞发⽣降解、⾃溶、腐败和变形等,使细胞和组织内的各种酶失去活性,防⽌细胞和组织的各种分⼦变性、解离,使细胞的化学物质和酶能准确定位,并在以后的处理和制⽚过程中亦不发⽣改变和破坏。

同时,固定还可使细胞的各部分易于着⾊,适于观察、长期保存和分析。

1.固定组织、细胞的基本原则:尽可能选⽤新鲜培养物;根据检测⼯具、对象、⽬的和要求选择固定剂和固定⽅法。

2.培养物的准备和固定前处理:各种细胞培养物,如双盖⽚悬滴培养物、悬液培养物、单层培养物和盖⽚单层培养物都可作固定材料。

对双盖⽚悬滴培养物和悬液培养物来说,常通过离⼼收集细胞,PBS漂洗2~3次后,备固定制⽚;对盖⽚单层培养物来说,将盖⽚从培养器⽫中取出后,PBS液漂洗2~3次,以洗去⾎清和附着于细胞表⾯的残渣,备固定⽤。

3.常⽤固定液:常⽤的固定液分两类,⼀类是以单⼀化学物质配成的固定液,称简单固定液。

主要有甲醇、⼄醇、甲醛、醋酸、丙酮、戊⼆醛、苦味酸、铬酸、重铬酸钾、氯化汞、氯化镉、四氧化锇(锇酸)。

巴氏染色原理

巴氏染色原理

巴氏染色原理
巴氏染色原理是一种常用的细胞染色技术,用来对细胞或组织进行染色。

该原理是基于酚醛固定的原理,通过将细胞或组织固定在玻片上,然后处理它们使得它们能够与染料发生反应。

巴氏染色的步骤如下:
1. 固定:将细胞或组织浸泡在酚醛液中,使其固定在玻片上。

酚醛能够保持细胞或组织的形状和某些结构的完整性。

2. 脱水:通过将样本逐渐浸泡在濃度递增的酒精溶液中,使其逐渐失去水分。

这样做是为了减少细胞或组织内的水分,以便尽可能地提高染料对细胞或组织的亲和力。

3. 渗透:将细胞或组织浸泡在骨胶液中,使其充分浸润。

骨胶液能够渗透到细胞或组织的内部,使得染料更容易地与它们发生反应。

4. 染色:将染料溶液滴在样本上,使其与细胞或组织结合。

染料能够结合到不同的细胞或组织结构中,从而显示出不同的颜色或形态。

5. 清洗:将多余的染料以及其他杂质通过浸泡在去离子水中进行清洗。

这样可以让染色的结果更加清晰。

6. 封片:在玻片上涂上封片剂,以保护样本并固定染料。

这样可以使染色的结果保持较长时间。

通过巴氏染色原理,我们可以对细胞或组织进行染色,并观察它们的结构,从而得到更多关于它们的信息。

这种染色方法在细胞学和组织学研究中广泛应用,为我们研究生物体内部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细胞染色方法及原理

细胞染色方法及原理

细胞染色方法及原理细胞染色是生物学的一个基础技术,它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细胞形态和结构的重要手段。

细胞染色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染色和间接染色。

直接染色是指将染料直接应用于细胞样本上,以染色剂与细胞内各种成分产生化学反应,使细胞的结构和形态得以显现。

间接染色则是先将染料应用于载玻片上的细胞样本,通过染色剂与样本内成分的亲和性,使样本中的目标分子标记出来,再用荧光显微镜等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

直接染色直接染色法有许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为H&E染色、吉姆萨染色、利伯曼染色、朗格(KOH)染色等。

H&E染色H&E染色是一种组织染色方法,通常用于病理学中观察组织切片的形态和结构。

这种染色方法基于酸性和碱性染料的亲和性,将形态和结构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的成分染色成不同的颜色,从而使它们在显微镜下易于区分和观察。

1. 组织切片烘干,清洁去除蜡垢。

2. 组织切片在浓甲醛中进行固定处理。

3. 组织切片在乙醇溶液中逐渐脱水。

6. 组织切片在染色盒中加入碱性染料碧基苏丹、酸性染料伊红,进行染色。

吉姆萨染色1. 细胞的悬液或细胞涂片,经过风干处理。

2. 片上加吉姆萨染色液。

3. 让染色液在室温下静置10-15分钟。

4. 加入相同容量的蒸馏水。

5. 充分洗去染色液。

6. 用红色染色液对细胞进行染色增强。

7. 最后再次漂洗片子。

利伯曼染色利伯曼染色方法基于利伯曼氏液体染色剂在酸性环境下与细胞成分之间的化学反应,此反应使得不同细胞成分在显微镜下呈现不同的颜色,从而可以隔离和观察各种细胞成分。

1. 细胞经过固定处理,去除胆碱酯酶和脂肪酶的影响。

2. 用pH3.5左右的利伯曼氏液体染色剂钙铵液溶解。

3. 细胞片在盐酸中进行处理,形成酸性条件。

4. 细胞片在液体染料中沉浸数小时,使其染色剂物质进入细胞内。

5. 染片在盐酸溶液中进行退色,清洗时间在20-30秒左右。

6. 将片子过水,并以乙醇调制为10%中度酸性溶液。

tunel和dapi染色原理

tunel和dapi染色原理

TUNEL 和 DAPI 染色原理近年来,细胞生物学和病理学领域的研究对于细胞凋亡和核酸染色方法的需求逐渐增加。

TUNEL 和 DAPI 染色方法作为常用的细胞学染色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细胞凋亡和核酸检测方面。

下面将对 TUNEL 和DAPI 染色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TUNEL(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dUTP Nick End Labeling)染色原理:1. TUNEL 染色原理概述TUNEL 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

在细胞凋亡过程中,DNA 断裂是一个重要的特征。

TUNEL 技术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在 DNA 断裂端引入标记的 dUTP 的原理,通过检测 DNA 断裂端的标记来识别凋亡细胞。

2. TUNEL 染色方法步骤(1)取样处理:将样本固定和包埋后,进行脱水和脱脂等处理。

(2)蛋白酶预处理:利用蛋白酶处理打开细胞核膜,提高核酸的透过性。

(3)TUNEL 反应:在 TdT 的作用下,未修饰的末端脱氧核苷酸与荧光素化的 dUTP 形成共价结合。

(4)显微镜观察: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拍摄图像。

3. TUNEL 染色原理应用TUNEL 染色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肿瘤研究、病理学、药理学等。

通过检测细胞中凋亡的程度,可以对生物样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染色原理:1. DAPI 染色原理概述DAPI 是一种结合到 DNA 的蓝色荧光染料,具有高度亲和力和高度特异性。

DAPI 与 DNA 结合后在核型显微镜下会呈现出亮蓝色的荧光。

2. DAPI 染色方法步骤(1)细胞固定:利用适当的方式将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

(2)DAPI 染色液:将含有 DAPI 的染色液滴在载玻片上,让细胞充分吸收。

(3)显微镜观察:利用蓝光激发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拍摄图像。

3. DAPI 染色原理应用DAPI 染色方法在细胞学和病理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细胞固定、染色原理与方法

细胞固定、染色原理与方法
(4)使不同组织成分对染料有不同的亲和力,便于染色。
(5)防止细胞过度收缩或膨胀,失去原有的形态结构。
2.时期
(1)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根尖、茎生长点及幼叶等部位的分生组织,根尖取材容易,操作和鉴定方便。
(2)减数分裂:选取适当大小的花蕾是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关键性的第一步。此时的植株形态及花蕾大小依植物的类别及品种有所不同。
(4)AF液:90ml乙醇 10ml甲醛 用于固定大块组织。
(5)卡诺氏固定液: 冰醋酸:氯仿:无水乙醇=1:3:6
改良卡诺氏固定液: 冰醋酸:无水乙醇=1:3
二、染色与染色原理
根据染料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天然染料(苏木精、洋红等)和人工合成染料(煤焦油染料,如碱性品红等)。
1.苯与苯的取代物
醋酸洋红: 45%醋酸100ml与1-2g卡红混合,煮沸,充分溶解,凉后过滤。1-2个月后加媒染剂铁即可使用。主要染细胞核,若时间太长,细胞质也被染红。
(3)碱性品红 染细胞核的特异染料。
2.染细胞质 伊红Y、刚果红、苦味酸、酸性品红(品红 磺基)
四、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观察
流程:固定好的根尖→水洗2-3次→1N HCl7-8min→水洗2-3次→取材(1/2分生区)→切碎→染色6-7min→加盖玻片→轻敲→压片→观察。
②饱和对二氯苯溶液室温下处理3-5h,对阻止纺锤体活动和缩短染色体效果也较好,但对染色体小而多的植物来说个利于染色体的计数。
③0.002-0.00mol/L8-羟基喹啉18℃条件下处理5-6h,可以引起细胞粘度的改变,导致纺锤体活动受阻,使中期染色体在赤道面上保持相应的排列位置。缢痕区也较为清晰。一般认为对中等或长染色体的植物较合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固定、染色原理与方法
一、固定与固定液
(一)固定:将新鲜的活组织从生物体取下后,立即投入固定剂中,借助化学药品的作用,使细胞保持原有形态、结构的一种手段。

1.目的
(1)迅速防止细胞死亡后的变化,防止自溶、腐败,尽量保持生长状态结构。

(2)使细胞中的蛋白质、脂肪、糖、酶等成分转变为不溶性物质,以保持生前的形态。

(3)使组织内各种物质成分产生不同的折光率,便于观察和鉴定。

(4)使不同组织成分对染料有不同的亲和力,便于染色。

(5)防止细胞过度收缩或膨胀,失去原有的形态结构。

2.时期
(1)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根尖、茎生长点及幼叶等部位的分生组织,根尖取材容易,操作和鉴定方便。

(2)减数分裂:选取适当大小的花蕾是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关键性的第一步。

此时的植株形态及花蕾大小依植物的类别及品种有所不同。

小麦:在植株开始挑旗,旗叶与下一叶的叶耳间距为3-4cm,花药长度大致在1-2mm左右,黄绿色时取材最好。

如花药为绿色时则为时过早,花药为黄色,则已过时。

一般上午8-10点为取材最佳时间。

玉米:一般夏玉米在7月份取材,以上午7-8点为好。

在玉米雌穗未抽出前的7-10天手摸植株上部(喇叭口下部)有松软感觉,表明雄花序即将抽出。

用刀在顶叶近喇叭口处纵向划一刀,切口长10-15cm,剥出雄花序,顶端花药长3-5mm,花药尚未变黄时取材。

蚕豆:从现蕾开始,上午10-11点可选取2-3mm大小的花蕾或一小段花序。

蚕豆开花的次序是由下而上,由外而内。

3.固定时的注意事项
(1)固定液量:20倍于材料的体积,以免固定液被稀释。

(2)选择合适的固定液:渗透力强的固定液既可以迅速进入组织中,又不使组织过度收缩或膨胀。

(3)固定的时间要合适:
与材料的大小和温度有关:材料大则时间长,材料小则时间短;温度高则时间短,温度低则时间长。

经固定的材料如不及时使用,可以经过90%酒精换到70%酒精中各半小时,再换入一次70%酒精,在0-4℃冰箱内可保存半年。

经过较长时间保存的材料进行观察前可以换新的固定液再处理一次,效果较好。

(二)固定液固定液包括简单固定液和混合固定液两种。

简单固定液就是用一种药品作为固定液,如乙醇、甲醛、冰醋酸、升汞等。

简单固定液只对细胞的某种成分固定效果较好,而不能将所有的成分都保存下来。

混合固定液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物质的混合液,如卡诺氏固定液等。

1.固定液的条件
(1)迅速渗入组织,杀死原生质。

在杀死的短时期中,细胞形态不致有所变化。

(2)必须具有渗透力,对组织各部分的渗透力相等,可使组织内外完全固定。

(3)尽可能避免使组织膨胀或收缩。

(4)使细胞内的成分凝固或沉淀。

(5)增加细胞内含物的折光程度,易于鉴别。

(6)增加媒染作用和染色能力。

(7)使组织变硬,具有一定的硬度。

(8)固定以后能起到保存的作用。

(9)在凝固原生质以后,增加细胞对于各种穿透的抵抗力,不致于因以后的处理而使固定的原生质变形。

2.常用的几种固定液
(1)酒精:有固定、硬化和脱水的作用。

可以固定白蛋白、球蛋白、核蛋白,但对核蛋白固定效果较差(亲和力小且易自溶)。

酒精固定的特点是杀死快,渗透力强,对组织收缩较大(可收缩20%左右),可使材料变硬。

酒精常用于混合固定液中,但由于它本身是一种还原剂,很容易氧化成乙醛,甚至氧化成醋酸,因此最好不与三氧化铬、重铬酸钾及锇酸等氧化剂配合使用。

但与甲醛、醋酸或丙酸配合,用作固定效果很好。

酒精能溶解脂肪及凝脂,故不宜用来固定脂类材料。

(2)甲醛水溶液:甲醛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7-40%,渗透力强,固定均匀,对组织收缩作用小,一般用于固定大材料。

市售溶液中含量下降,因形成三聚甲醛而失效。

(3)冰醋酸:纯醋酸在温度稍变低时即形成冰晶,所以又称为冰醋酸。

常用0.3-0.5%的浓度作为固定液。

冰醋酸对材料有膨胀作用,对核蛋白固定好,可与水、酒精、氯仿混合。

(4)AF液:90ml乙醇10ml甲醛用于固定大块组织。

(5)卡诺氏固定液:冰醋酸:氯仿:无水乙醇=1:3:6
改良卡诺氏固定液: 冰醋酸:无水乙醇=1:3
二、染色与染色原理
根据染料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天然染料(苏木精、洋红等)和人工合成染料(煤焦油染料,如碱性品红等)。

1.苯与苯的取代物
苯醌(红色) 苯酚三硝基苯
2.染料的分子结构呈酸或碱性,溶于水,可电离,可与材料结合。

4.染色原理
(1)化学作用碱性染料染细胞核;酸性染料染细胞质。

(2)物理作用染料通过毛细作用或渗透作用进入组织内部;组织吸附染料;染料进入细胞,由于吸收作用而留在细胞内部。

三、常用染料
1.染细胞核
(1)苏木精苏木用乙醚连续提取即可得到苏木精。

苏木精为黄棕色结晶,溶于酒精、甘油,可氧化生成苏木红。

常用于永久切片的制作,亲水力弱,不可单独使用。

(2)卡红(洋红、胭脂红)取自雌胭脂虫,方法是将晒干后的成虫磨碎提炼出胭脂虫红,然后用明矾去杂质。

卡红是一种复杂的化合物,起作用的是卡红酸。

卡红在中性溶液里溶解度很小,所以要用酸性或碱性溶液溶解。

醋酸洋红:45%醋酸100ml与1-2g卡红混合,煮沸,充分溶解,凉后过滤。

1-2个月后加媒染剂铁即可使用。

主要染细胞核,若时间太长,细胞质也被染红。

(3)碱性品红染细胞核的特异染料。

2.染细胞质伊红Y、刚果红、苦味酸、酸性品红(品红磺基)
四、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观察
流程:固定好的根尖→水洗2-3次→1N HCl7-8min→水洗2-3次→取材(1/2分生区)→切碎→染色6-7min→加盖玻片→轻敲→压片→观察。

1.材料准备:将洋葱放在加满水的广口瓶上,使其根茎部接触水面,然后转移到25-28℃的
条件下培养。

待根尖长到2cm左右使,在上午9-10点剪取根尖备用。

2.预处理:为了有利于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观察和计数,在固定前应对根尖进行预处理,这样可以改变细胞质的粘度,破坏和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适度缩短和分散。

预处理的方法有低温预处理和药物预处理。

(1)低温预处理将材料浸在蒸馏水中,放在1-4℃冰箱内离体处理24h。

此法效果很好,对染色体无破坏作用,染色体缩短均匀,简便易行,各种作物都适用。

(2)药物预处理
①0.05-0.2%秋水仙素溶液与室温下处理2-4h,对抑制纺锤体活动效果明显,易获得较多的中期分裂相,且染色体收缩较直,有利于染色体结构的研究。

②饱和对二氯苯溶液室温下处理3-5h,对阻止纺锤体活动和缩短染色体效果也较好,但对染色体小而多的植物来说个利于染色体的计数。

③0.002-0.00mol/L8-羟基喹啉18℃条件下处理5-6h,可以引起细胞粘度的改变,导致纺锤体活动受阻,使中期染色体在赤道面上保持相应的排列位置。

缢痕区也较为清晰。

一般认为对中等或长染色体的植物较合适。

④70ppm放线菌酮和250ppm8-羟基喹啉的混合液于25℃条件下,根尖不离体处理5h,可获得大量的分裂相,是最值得首选的预处理方法。

3.固定::预处理后的根尖用蒸馏水冲洗2-3次,然后移入Carnoy’s固定液中,室温下固定2-24h后,用70%酒精冲洗2次转入70%酒精中于4℃冰箱中保存,最好不要超过2个月。

如经过较长时间保存的材料,在使用前可以用固定液在处理一次。

4.解离:解离有酸解和酶解两种方法,可以使分生区组织细胞间的果胶质分解,细胞壁软化或部分分解,使细胞和染色体容易压平。

酸解一般用1N HCl在60℃水浴中处理7-8min即可。

5.压片和染色:取处理好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上,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液体,用刀片将根尖的分生组织切下并切碎,加1-2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6-7min后加盖玻片。

用铅笔的橡皮头或小镊子的柄端轻敲盖玻片,使材料均匀分散,然后压片。

压片时用力要适当,不要移动盖玻片。

6.镜检: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其特点为等直径细胞。

细胞质浓厚,细胞核较大,占细胞体积的3/4。

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

选取不同分裂时期的典型细胞,换高倍镜观察,注意细胞核染色体及纺锤体的变化动态。

注意事项:
(1)取材:取分生区,尽量要小;(2)解离要软,水洗要彻底,否则不易着色;(3)压片前先敲,可使细胞分散开;(4)防止出气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