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形态与-瑞氏染色

合集下载

医学血细胞形态学专题

医学血细胞形态学专题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嗜酸性中、晚、杆、分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3 淋巴细胞系统
原始淋巴细胞 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20μm, 核居中,略偏位,有切迹, 染色质深紫红色,粗糙,正副染色质不透亮,
排列成粗网状,厚,核仁模糊1-2个,有凹陷 胞浆天兰色,兰色窄带绕核,透亮,无颗粒 (正常骨髓中见不到,多见于ALL,或淋巴细
地中海贫血、慢性病贫血
精品课件
红细胞缗钱状排列
红细胞沿长轴一个个 相 联,多见于浆 细胞疾病
精品课件
2 粒细胞系统
在正常骨髓中约占50%-65% 嗜中性粒细胞在粒细胞系统占绝大部分,嗜酸
性粒细胞小于5% 嗜碱性粒细胞小于1% 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CML,嗜酸粒细胞增多
症,嗜酸粒细胞白血病,过敏性疾病等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CML,嗜碱性粒细胞
精品课件
增生程度分级
增生程度 病
增生极度活跃 各类白血病
RBC与有核细胞之比
1:1
增生明显活跃 各类白血病 增贫
10:1
增生活跃 正常骨髓、某些贫血
20:1
增生减低 慢性再障、MDS
增生极度减低
50:1 精品课件 300:1
常见
临床分类过程中,增生程度介于两者之间,以 +/-号表示。如:增生活跃+或-。
精品课件
Cabot环
淡紫红色线条,“8”形, 圆形。多见于HA。
精品课件
椭圆形红细胞
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 胞增多症。
精品课件
口形红细胞
红细胞中心一条苍白裂 隙,似金鱼嘴。
精品课件
泪滴形红细胞
多见于骨髓纤维化。

继续教育试题描述瑞氏染色外周血涂片正常白细胞类型及形态

继续教育试题描述瑞氏染色外周血涂片正常白细胞类型及形态

继续教育试题描述瑞氏染色外周血涂片正常白细胞类型及形态
瑞氏染色是一种用于外周血涂片染色的染色方法,它能够使不同类型的白细胞显色成不同的颜色,从而便于对它们进行分类和鉴定。

正常的外周血涂片中,包含有五种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它们分别是:
1. 嗜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是最常见的一种白细胞,它
的细胞核呈弓形或多叶形,显示出深紫色的颜色,胞浆呈淡紫色或粉红色,并具有颗粒形态。

2. 淋巴细胞(Lymphocyte):是另一种常见的白细胞,它的
细胞核呈圆形或半月形,显示出深紫色的颜色,胞浆较少或不含颗粒。

3. 单核细胞(Monocyte):是一种大型的白细胞,它的细胞
核呈半月形或豆状,显示出深紫色的颜色,胞浆较宽,具有充满颗粒的表面。

4.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白细胞,它的细胞核呈两个叶状,显示出深紫色的颜色,胞浆呈橙色或粉红色,并具有颗粒形态。

5. 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是一种少见的白细胞,它的细
胞核通常难以辨认,胞浆呈深紫色或黑色,并具有颗粒形态。

在瑞氏染色下,不同类型的白细胞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态,从而可以根据其特征进行鉴定和分类。

血细胞形态学PPT优秀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PPT优秀课件

晚幼红细胞
直径7—13μm 核圆形,偏位明显,染色质凝聚成大块或团块
状,甚至固缩不能看出任何结构(碳核) 胞浆量增多,淡灰或粉红色 比例 10.75-2.36%
增生极度活跃 增生明显活跃 增生活跃 增生减低 增生极度减低
RBC与有核细胞之比 常见病
1:1
各类白血病
10:1
各类白血病 增贫
20:1
正常骨髓、某些贫血
50:1
慢性再障、MDS
300:1
急性再障 、急停
临床分类过程中,增生程度介于两者之间,以 +/-号表示。如:增生活跃+或-。
第二部分
偏酸 合适
偏碱
五 光学显微镜使用
显微镜使用注意事项 低倍镜(10倍):
判断取材、涂片、染色是否满意,小粒、油滴分级 骨髓增生程度 估计小粒细胞面积 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目 寻找瘤细胞团 油镜下(100倍):观察单个血细胞形态。
骨髓小粒分级(1)
肉眼及低倍镜下观察: (-) 无骨髓小粒 (+) 骨髓小粒稀疏,相隔较远 (++)骨髓小粒较密集,于血膜尾部甚
骨髓小粒分级(4)
临床意义 骨髓小粒:正常骨髓中+-++
急、慢性髓系细胞白血病多为 (++)或(+++) 淋巴细胞白血病多无粒、无油 骨髓小粒细胞面积及细胞成分: 慢性再障多在50%以下,以非造血细胞为主 各种白血病及增生性贫血多在75%以上,以 造血细胞为主。
油滴分级(1)
(-) 无油滴 (+) 油滴少且小,细沙状均匀分布,
涂片后于血膜尾部有很少油滴 (++)油滴稍多且大,有的直径达1mm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 温会燕 郭敏
红细胞形态
瑞氏染色: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大小
较一致,直经6-9μm,平均7.5μm,边缘部厚度 2μm,中央约为1μm,染色后四周呈浅桔红色, 面中央呈淡染区(又称中央苍白区)约占RBC 直径的1/3-2/5。
电镜:双凹性圆盘状
RBC形态异常
• 嗜酸性粒细胞0.5-5% 增高见于寄生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皮肤病、血
骨髓瘤、原发巨球蛋白血 症
(三)染色反应异常
• ①低色素性( hypochromic)RBC染 色过淡、中央淡染区 扩大,提示Hb↓,见 于缺铁性、海洋性,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三)染色反应异常
• ②高色素性红细胞着 色深 中央淡染区消失 ,见于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球形细胞亦呈 高色素性.
• ③嗜多色素(多染色 性 Polychromatic)细 胞呈淡灰兰色或紫灰 色。刚脱核未完全成 熟的RBC,见于增生性 贫血如溶贫。
•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 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有核糖体、核糖核酸 等嗜碱性物质残存,经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活体染色后,胞 质中可见蓝或蓝绿色枝点状甚至网织状结构。
• 0型,有核红细胞胞质内含网状物,见于骨髓。 • 1型(丝球型),红细胞充满网状物,见于骨髓。 • 2型(网型),红细胞网状物结构松散,见于骨髓。 • 3型(破网型),红细胞网状结构稀少,呈不规则枝点状
• 淋巴细胞20-40% 增高见于急慢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性炎、传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结核等,肾移植 术后,白血病、再障、粒细胞缺乏症; 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醋肾 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

(优选)血液白细胞检验的形态特点

(优选)血液白细胞检验的形态特点
• 胞浆少,透明淡兰色, 一般无颗粒。
• 大淋巴胞浆有时可见 少量大小不等的深紫 红色嗜天青颗粒。 10~15UM
四、中性粒细胞异常变化★
1.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 (1) 大小不均 anisocytosis (2) 中毒颗粒 toxic granulation (3) 空泡 vacyolation (4) 杜勒氏小体 Dohle body (5) 退形性变 degeneration
(3).空泡 vacyolation:
可为单个,但常为多个。 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 现。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 性ody :★
中性粒细胞胞浆因毒性变而 保留的嗜碱性区域。呈圆形、 梨形或云雾状。界限不清, 染成灰蓝色,直径为 1-2μm 是胞质局部不成熟,即核 与胞质发育不平衡的表现。
2)日间变化 :晨低午高;
3)妊娠与分娩 :妊娠其白细胞 常见增多 ,分娩后2-5日内恢复 正常
2.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1) 急性感染:急性化脓性感染时 2) 严重的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 3) 急性大出血 4) 急性中毒: 5)肿瘤性增多
3.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
1)。某些感染:某些革兰多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杆菌 感染时,如无并发症,白细胞当选均减少,甚至可低到 2×109/L 以下,一些病毒感染如流感时的白细胞亦减 2)某些血液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呈“三少”表 现。此时白细胞可少到 1×109/L 3)慢性理、化损伤:电离辐射(如 X 线等)、长期服用氯 霉素后,可因抑制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而致白细胞减少, 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自身免疫 性抗核体导致白细胞破而减少。 5)脾功能亢进
3.棒状小体auer body :★
胞质中出现的紫红色细杆状 物质长 1~6um ,一条或几条, 为急性白血病 诊断的指标.

瑞氏染色

瑞氏染色

123
白细胞(leukocyte, white blood cell, WBC)
白细胞
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
形态:胞核呈蓝紫色,染色质呈块状,着色深; 成熟的N胞核多为分叶状,一般可分2~5叶,常见 3叶,幼稚的N胞核呈杆状。胞质中含许多散在细 小的颗粒,Wright染色中呈紫红色
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46-63% 0-5% 0-1% 1-7% 24-47%
临床意义
外周血中白细胞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所组成,这二种细胞的升高及减低可直接导致 白细胞总数相应的改变。
中性粒细胞
升高
感染或化脓性炎症 中毒 急性出血 恶性肿瘤
血 涂 片制 作:
推片 血液
载玻片
将推片匀速向前,勿停顿。涂片的厚 薄取决于速度和角度:快、大(厚)。 慢、小(薄)
一张满意的血涂片应厚薄均匀


尾鲜明
涂片干燥后用铅笔在血涂片的头 部写上姓名和编号
B 123
李 四
血 涂 片 染色:
涂片干燥后加瑞氏染色Ⅰ液5-8滴 覆盖整个血膜1分钟
勿冲洗再加瑞氏染色Ⅱ液5-8滴后将Ⅰ液和 Ⅱ液充分混允静置10分钟
观察内容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对其形态、数量、分布情况进行观察
白细胞分类:一般情况计数100个白细胞,并计算出各种白细胞所 占 的比例。同时观察各种细胞的形态(大小、外形、胞质、胞 核)有无变化。
血涂片:将血液在载玻片上推制成较薄 的一层血膜。

01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01血涂片、红细胞形态

.
31
红细胞形状异常
1.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直径小于正常,厚 度增加大于2μm。无中心淡染区。常见于遗传 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S)和伴有球形细胞增 多的其他溶血性贫血如AIHA、HDN等。
.
32
球形红细胞
.
33
红细胞形状异常
2.椭圆形红细胞(elliptocyte):细胞呈卵圆 形、杆状,长度可大于宽度3~4倍。这类红细 胞成熟后在高渗、等渗、低渗及正常血清内, 其椭圆形保持不变。常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 胞增多症(HE),可高达25%~75%(正常人 为1%)。也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
20
制备血涂片 染色 镜检
检查区域: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 红细胞紧密排列但不重叠。
低倍镜: 估计细胞分布和染色情况,浏 览全片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油镜: 观察红细胞形态。
.
21
正常红细胞形态
双凹圆盘形,淡桔红色,中央1/3为生 理性淡染区,呈正常色素性。红细胞直径 为6.7~7.7μm,平均直径7.2μm左右,厚 约2μm。无核,胞质内无异常结构。除健 康人外,还见于急性失血、再生障碍性贫 血和部分白血病。
血量过多,无尾
.
9
玻片油腻,有空泡
1.灰白层涂片法 抗凝血离心,取灰白层涂片。 用于白细胞减少者的白细胞分类和红斑 狼疮细胞(LEC)检查。
2.厚血涂片法 用于疟原虫、微丝蚴的检查
.
10
血涂片的染色
染色的目的是使细胞膜、细胞浆、胞 浆中颗粒及细胞核等主要结构染上特定的 颜色,以便于显微镜下观察与识别。
.
25
小红细胞( microcyte )
.
26
红细胞大小异常

临床检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基础(二)

临床检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基础(二)

临床检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基础(二)一、中性粒细胞浆上颗粒增粗/中毒颗粒1、瑞氏染色/油镜①中性粒细胞浆中出现粗大、分布不均的蓝黑色颗粒称中毒颗粒。

②粒细胞浆上颗粒增多增粗见于细菌感染,中毒颗粒见于严重感染、败血症等。

二、中性粒细胞浆空泡变性/Dohel小体1、瑞氏染色/油镜①Dohel小体为中性粒细胞浆内出现的嗜碱性区域,多呈斑块状、梨形或云雾状等。

②中性粒细胞浆上或核上出现空泡及Dohel小体,见于严重细菌感染、败血症等。

三、各阶段中性粒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四、各阶段淋巴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五、各种形状淋巴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六、各种形状异型淋巴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①异型淋巴细胞体积大,15-25um,胞浆丰富,深灰蓝色,靠核处染色浅,细胞边缘着色较深。

②见于病毒感染,尤其是EB病毒感染。

七、各阶段单核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①原始单核细胞核呈类圆形或不规则,核染色质呈细网状,疏松交织,核仁1-3个大而明显,浆呈蓝色或灰蓝色。

②幼稚单核细胞核不规则,有凹陷或折叠,染色质疏松网状或条索状,浆呈灰蓝色有细小嗜苯胺蓝颗粒。

八、各种形状单核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①单核细胞形态变化较大,呈圆形或不规则,可见伪足或边缘呈毛刺状,胞浆丰富,呈灰蓝色、半透明的毛玻璃状,可见许多细小且分布均匀的淡红色嗜苯胺蓝颗粒,部分浆上可见空泡,核较大呈肾型、U形、马蹄形或分叶形,有折叠、凹陷、扭曲等。

九、粒细胞浆上可见到的颗粒1、瑞氏染色/油镜十、各种形状嗜酸性粒细胞1、瑞氏染色①嗜酸性粒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充满橘红色颗粒,圆形立体感和折光性强,似鲤鱼卵,核分两叶,呈眼镜形,颗粒与核之间界限明显。

十一、各种形状嗜碱性粒细胞1、瑞氏染色/油镜①嗜碱性粒细胞浆上含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分布不均的深紫色颗粒,常盖在核上轮廓不清,嗜碱性颗粒与胞核之间似有相连,核分叶模糊。

十二、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1、瑞氏染色/油镜①核右移指中性粒细胞的细胞核出现4、5叶或更多,其比例超过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染色与细胞形态
临床常用细胞染色方法
• 巴氏染色:
鲜艳多彩,鳞状上皮过 度角化细胞胞质呈橘黄 色;角化细胞显粉红色; 而角化前细胞显浅绿色 或浅蓝色。
• H E染色(苏木精—伊
红染色) 核与胞质对比鲜明, 不同组织胞质颜色不一
• 瑞-吉染色=瑞氏染色+吉姆萨染色 • 瑞氏染色
A 伊红 + 美 酸性(—)


肺泡巨噬细胞占80% 淋巴细胞< 12% 中性粒细胞<2% 嗜酸性粒细胞<1%
尘细胞,圆形或卵圆形, 细胞边界清楚,胞质丰富, 嗜碱性或嗜酸性,含吞噬 物,核数目不一。
甲醇(溶解、脱水固定) 碱性 (+)
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 嗜碱性颗粒、淋巴胞质 中性颗粒
• 蛋白质两性电解质,所带电荷随溶液PH而定
• PH<PI
正电荷
+
伊红(—)
• PH>PI
负电荷
+
美兰(+)
瑞氏染色 颗粒、胞质 吉姆萨染色(天青) 细胞核、寄生虫
瑞氏/瑞-吉染色
• A液(染色液) • B液(磷酸盐缓冲液PH6.8 ) • 血涂片或是细胞抹片干燥
• 先加A液,覆盖整个涂片区域,静置约1min
• 滴加等量B液,充分混匀,静置约5-10min • 细流水下冲洗干净,干燥
3
肺泡灌洗液(BALF)
• 合格的BALF要求: • 1.回收率>30-40% • 2.不可混入血液,红细胞<10%、上皮细胞<3%
• 健康人细胞总数5-10×106/l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