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氏染色操作步骤

合集下载

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液

瑞氏吉姆萨复合染色液

外周血涂片的制作方法1、采血:胶头滴管吸取血液,血液直接滴加到洗净烘干并且硅化过的载玻片的一头。

2、推片:将推片的平齐端置载玻片上血滴的稍前方,将推片略向后移使与血液相接触,血液遂于推片与载玻片的夹角间散开。

以约30度的夹角向前均匀地推动推片即可制成血涂片。

其薄厚度要适中,分布均匀而无空泡,边缘整齐。

3、固定:推片做好后,涂片后潮干固定,以免细胞漂落太多,影响制片质量,甲醇固定液固定:涂片直接浸入固定液内,因固定液充足,固定效果较好。

但细胞易脱落而发生交叉污染,因此应该分瓶固定,固定液回收时应过滤。

多数标本用此法固定,固定时间15-30分钟。

4、染色:瑞氏-基姆萨双染1)从固定缸里取出载片后,在室温下通风晾干。

将载片平放在玻璃板上准备染色。

2)所用的两种染料事先过滤好(染料中有颗粒物,会沉淀在载玻片上影响载片的质量)3)将染料滴加到载玻片上以后,让其均匀覆盖住载片上的血细胞,染色时间约为2到3分钟。

等瑞氏染液有变红的趋势时,迅速滴加与瑞氏染液等量的PBS溶液。

继续染色2到3分钟。

4)染色时间到后,用PBS溶液冲片,小股水流,防止将大量的细胞从载片上冲落下来从而影响以后的观察。

冲片结束后将载片放到阴凉处风干。

5)在玻璃板上放好牙签,将风干的载片倒扣在一根牙签上,从背面滴加基姆萨染液进行扣染。

染色时间约为10分钟。

时间到后用蒸馏水冲片,洗净染液后常温下风干。

5、封片:中性树胶封片,制作成永久涂片。

6、显微观察:将干燥后的血涂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用低倍镜观察血涂片体、尾交界处的血细胞。

在显微镜下,成熟红细胞染成粉红色;血小板染成紫色;中性粒细胞胞质染成粉红色,含紫红色颗粒;嗜酸性粒细胞含大的桔黄色颗粒;嗜碱性粒细胞胞质含有大量深紫蓝色颗粒;单核细胞胞质染成灰蓝色;淋巴细胞胞质染成淡蓝色。

所需材料:硅化过的载玻片,推片,甲醇瑞氏-基姆萨双染,过滤,PBS,牙签,蒸馏水,中性树胶,显微镜,吸耳球1.载玻片使用前,必须仔细清洗,并用乙醇或软布清洁。

瑞氏染色操作步骤

瑞氏染色操作步骤

瑞氏染色操作步骤瑞氏染色是一种常见的染色技术,用于细胞、组织和生物样本的研究中。

该技术可用于确定细胞形态、染色体数量和形态、染色体变异等。

以下是瑞氏染色的操作步骤:1.样本处理:样本一般采用新鲜的、保存良好的细胞或组织样本。

在处理之前,需要检查样本是否符合要求。

例如,细胞样本应具有充足的数量和活力,组织样本应达到一定的厚度和大小。

此外,需要对样本进行预处理,如固定处理、去除上皮细胞等。

2.制片:制作干片是瑞氏染色的重要步骤。

首先,用无菌的玻片将样本涂抹均匀。

有时还需要使用刮片等工具辅助涂抹。

然后,制片需通过加热、干燥等过程。

这使得细胞或组织与玻片表面相关联,以便在后续染色过程中处理。

3.染色:将制片进行染色是瑞氏染色的核心步骤。

瑞氏染色使用吉姆萨染色(Giemsa stain)或艾因染色(Ehrlich stain)方法。

在吉姆萨染色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吉姆萨组合来改变细胞或染色体染色的颜色。

在艾因染色中,使用配制艾因染液进行染色。

两种方法的染色时间和温度也有所不同。

在染色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样本的染色时间和温度,以避免染色过度或过轻。

4.显微镜观察:经过染色后,制片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观察时要准确、认真、耐心、细致。

需要注意的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焦距要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以获得清晰的细胞或染色体图像。

5.结果分析:根据显微镜观察得到的图像,可以对样本进行分析和判断。

主要从细胞形态、染色体数量和形态、染色体变异等方面进行评估,并与常模比较,以便对生物样本进行分类、鉴定和研究。

总的来说,瑞氏染色是一种简单、常用的染色技术,适用于细胞、组织和生物样本的研究。

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样本处理、制片、染色、显微镜观察和结果分析等关键步骤。

只有仔细、细致地操作,才能获得高质量的实验数据。

瑞氏染液

瑞氏染液

新离解。 ○缓冲液须保持一定的 pH 使染色稳定,PBS 的 pH 一般在 6.4~6.8, ○偏碱性染料可与缓冲液中酸基起中和作用,偏酸性染料则与缓冲液中的碱基起中和作用,使
pH 定。 缓冲液配制
(pH6.4~6.8,弱酸性): 配方 1 : 配方 2: 1% KH2PO4 30ml M/15 KH2PO4 73.5 ml 1% Na2HPO4 20ml M/15 Na2HPO4 26.5ml H2O(新鲜) 加至 1000ml 置室温黑暗处,瓶口密封,防止霉菌污染,如有污染则应报废。 姬姆萨(Giemsa's stain;天青-伊红)染色 1.姬姆萨染料是伊红(AzurII Eqsin)和天青(蓝)2 号合成的。 2.姬姆萨染料( Giemsa, 天青-伊红)染液配制: 姬姆萨染料(粉末) 0.5g 或 7.5g 甲醇(AR) 33ml 或 500ml 甘油(AR) 33ml 或 500ml ●先将姬姆萨染料放入乳钵中,逐渐倒甘油研磨溶于甘油中,置于 56℃水温箱内,90~120 分 钟,然后加入甲醇,摇匀后放置数天,过滤后或不过滤即可使用。此染液放置室温阴暗处,时间越 长越好。 ●使用染液可临时配置):姬姆萨染液 1ml,加 DDH2O10ml 混匀。即可使用。 染色步骤 (1)先用甲醇固定 2~3 分钟。 (2)将血或骨髓涂片放置姬姆萨使用液 15~30 分钟。 (3)涂片用自来水冲洗,在室温中干燥待查。 染液鉴定 瑞氏或姬姆萨染色液鉴定:刚配好或放置一个月以上的染液可进行下列鉴定: 1.取 1 滴染液于乳白玻板上,自行迅速扩散开,其颜色变紫红色,且有伪足形成。 2.取 1 滴染液加 1 滴缓冲液,染液由深蓝色立即变为紫红色。 3.取血片或骨髓片进行试染检查,观察染色后各类细胞的胞核、胞浆及颗粒着色情况,pH 是 否合适及染色合适时间。如有上述变化,表明染液合格,可供使用。 混合染色 瑞氏染色(Wright's)-姬姆萨(Giemsa's)混合染色: ●瑞氏染色的染料配方浓度对细胞核着色程度适中,细胞核结构和色泽清晰艳丽,对核结构的识 别较佳,但对胞浆着色偏酸,色泽偏红,对细胞浆内颗粒特别是嗜天青颗粒及嗜中性颗粒着色较差。 ●姬姆萨染色对胞浆着色能较好的显示胞浆的嗜碱性程度,特别对嗜天青、嗜酸性、嗜碱性颗 粒着色较清晰, 色泽纯正,而对胞核着色偏深,核结构显示较差。 ●故采用以瑞氏染液为主,姬姆萨染液为辅的混合染色。 染色步骤: 1. 先用瑞氏染液将涂膜面充分覆盖; 2. 稍等片刻再加姬姆萨染液 2-3 滴加减(根据涂片上细胞多少及增升程度酌情而定); 3. 稍等 1-2 分钟后,再加磷酸盐缓冲液,加时应缓慢地一滴一滴加在涂片膜上,直至膜面上染色液 形成表面张力而终止染色液加入; 4. 染色 30-40 分钟; 5. 分色:用自来水缓缓冲洗至少 3 分钟以上,待干,勿用滤纸吸干,以免滤纸纤维污染涂片。

瑞氏染色流程

瑞氏染色流程

瑞氏染色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中生物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可或缺的成果。

瑞氏染色

瑞氏染色
1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感染或化脓性炎症相对增多中毒某些传染病升高急性出血升高传淋传单结核等恶性肿瘤传染病恢复期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某些感染化学药物中毒相对减少减低某些血液病降低传染病急性期脾亢和免疫性疾病放射病放射病细胞免疫缺陷病12血小板plateletpltbpc形态
观察内容
红出突起呈不规则形,血涂片上,常呈星性 或多角形,
结构: 每一血小板周围部分染成浅蓝色, 称透明区,中央部分有紫色颗粒,称颗粒区
精选课件
12
红细胞形态异常
精选课件
13
白细胞形态异常
主要是指N和L的异常改变。遗传性、感染、中毒、放射 性或造血系统恶性病变等因素是白细胞形态改变的常 见原因。 (1)N 包括毒性变化、巨多分叶核、棒状小体以及 其他的异常形态。
精选课件
14
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 胞核呈圆形,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深;胞质 较少,环绕核周围呈一窄带,嗜碱性,呈蔚蓝色
精选课件
9
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46-63% 0-5% 0-1% 1-7% 24-47%
临床意义
外周血中白细胞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所组成,这二种细胞的升高及减低可直接导致 白细胞总数相应的改变。
直接流水冲洗3-5分钟 (切勿先到掉染液)
涂片经水洗干燥后用油镜 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
李 四
123
精选课件
4
血涂片的观察:
经染色后的血涂片先用低倍镜观察: 1.染色情况(满意、偏酸、偏碱) 2.观察细胞分布情况,选择细胞分布均匀之
处转浸油镜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 油镜分类时应按一定走向,不要重复计数。

[课件]瑞氏染色PPT

[课件]瑞氏染色PPT
B 123
李 四
血 涂 片 染色:
涂片干燥后加瑞氏染色Ⅰ液5-8滴 覆盖整个血膜1分钟 勿冲洗再加瑞氏染色Ⅱ液5-8滴后将Ⅰ液和 Ⅱ液充分混允静置10分钟
直接流水冲洗3-5分钟 (切勿先到掉染液) 涂片经水洗干燥后用油镜 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 李 四 123
血涂片的观察:
经染色后的血涂片先用低倍镜观察: 1.染色情况(满意、偏酸、偏碱) 2.观察细胞分布情况,选择细胞分布均匀之 处转浸油镜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 油镜分类时应按一定走向,不要重复计数。
白细胞形态异常
主要是指N和L的异常改变。遗传性、感染、中毒、放射 性或造血系统恶性病变等因素是白细胞形态改变的常 见原因。
(1)N 包括毒性变化、巨多分叶核、棒状小体以及 其他的异常形态。
5、淋巴细胞(lymphocyte)
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 胞核呈圆形,一侧常有小凹陷,染色深;胞质 较少,环绕核周围呈一窄带,嗜碱性,呈蔚蓝色
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正常参考值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46-63% 0-5% 0-1% 1-7% 24-47%
李 四
1hite blood cell, WBC)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白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1、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
形态:胞核呈蓝紫色,染色质呈块状,着色深; 成熟的N胞核多为分叶状,一般可分2~5叶,常见
瑞氏染色
血涂片:将血液在载玻片上推制成较薄 的一层血膜。 待干燥后用染色液进行染色,染色液通 常选用瑞氏或瑞-姬氏。

血 涂 片制 作:
推片
血液 载玻片 将推片匀速向前,勿停顿。涂片的厚 薄取决于速度和角度:快、大(厚)。 慢、小(薄)

瑞氏染色操作流程

瑞氏染色操作流程

瑞氏染色操作流程一、瑞氏染色实验前准备1.1准备染色液和显影液针对瑞氏染色实验,首先要准备染色液和显影液,染色液由25mL的瑞氏染料,90mL的盐酸溶液(浓度为5%),以及1mL的激发剂混合而成。

而显影液则是在10mL的9N的硫酸、10mL的5%的NaOH溶液、10mL的1%的苯甲醇和10mL的1%的芳香族醇基乙醇混合而成。

1.2准备染色木质菌梗在预先准备瑞氏染色液和显影液后,接下来要准备染色用的木质菌梗才能开始瑞氏染色实验。

首先,用洗碗笠将要染色的木质菌梗洗淨,然后用医用刀在木质菌梗中切出厚约2mm的薄片,最后用蒸汽–水泼淋法将木质菌梗片浸湿,方可准备瑞氏染色实验。

二、瑞氏染色实验操作2.1放置染色片在准备好染色液和显影液,以及木质菌梗薄片后,此时要把准备的的木质菌梗薄片放置在染色槽内,以留出表面空间,方便染色液充分浸渍。

2.2加入染色液之后将准备的瑞氏染色液加入染色槽,在实验室内控制温度为37℃,放置20分钟后,可以观察菌梗表面是否呈染色,一般都可以看到浅色到深色之间的蓝色或紫色染色,这说明瑞氏染色已经取得成功。

2.3加入显影液如果瑞氏染色实验成功,那么接下来可以准备将木质菌梗片洗净后加入显影液了,而此时温度需要将控制在22℃,放置5-10分钟后,可以发现菌梗片变淡,并且半透明,证明显影液已经取得成功。

2.4用x网影像再接着,用X网影像观测染色后的木质菌梗,当观测到菌梗表面开始出现斑斑点点发亮时,这表明染色实验结束,在此基础上对木质菌梗进行另一个体系的判断,也就是对菌梗的形态和染色的准确性进行分类、认定和鉴定。

三、瑞氏染色实验结束完成上述瑞氏染色实验操作后,就可以对经过染色后的木质菌梗进行分析、鉴定,完成木质菌梗的离子吸收率、分子斑点和染色效果等等内容,通过瑞氏染色实验把细菌聚集在一起,以便进行实验分析,这正是瑞氏染色实验取得成功的原因。

瑞氏染色

瑞氏染色

www.bestbio.co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n
-1-
电话:400-676-6191 邮箱:bestbio@
传真:021-60853530
本产品仅供科学研究使用!请勿用于临床、诊断、食品、化妆品检测等用途!
相关产品:
产品 苏木素染色液 伊红染色液 中性红染色液 台盼蓝染色液 DAPI 染色液 糖元染色试剂盒 过氧化物酶染色试剂盒 血管通透性测试染色试剂盒

-2-
电话:400-676-6191 邮箱:bestbio@
传真:021-60853530
本产品仅供科学研究使用!请勿用于临床、诊断、食品、化妆品检测等用途!
产品号 403001 403002 403003 403004 403005 403097 403098 403099
产品 TRAP 染色试剂盒 Masson 染色试剂盒 革兰氏染色试剂盒 瑞氏染色试剂盒 姬姆萨染色试剂盒 亚甲基蓝染色试剂盒 碱性磷酸酶染色试剂盒 酸性磷酸酶染色试剂盒
产品说明书
产品号 403022 403023 403091 403092 403093 403094 403095 403096
结果分析: 细菌染成蓝色;细胞核呈蓝色;血红蛋白、嗜酸性颗粒染成粉红色;淋巴细胞胞浆、嗜 碱性粒细胞胞浆中颗粒呈蓝色;组织细胞的细胞质呈红色;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呈粉红色。
注意事项: 1、 推片方法:取全血 3ul 左右置载玻片上,将推玻片保持与载玻片 30 度角,置于血 滴正前方,稍往后移与血滴接触,即可见血液沿推片下缘散开,再均匀沿载玻片平 面平稳向前滑动,至血液铺完血膜为止。 2、 涂片时不要太厚也不要太薄。 3、 用蜡笔在血膜两头划线,平放于染色架上。血膜要干透后才能染色,否则染色时血 膜易脱落。 4、 染色过深或过浅应调整染色时间。 5、 染色过深可用水冲洗或浸泡,还可用 75%乙醇脱色 3-5 秒。 6、 染色液可重复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氏染色操作步骤
瑞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主要用于观察细胞核形态和染色体结构。

下面将详细介绍瑞氏染色的操作步骤。

一、实验前准备
1.1 材料准备
瑞氏染色所需的材料有:0.075mol/L KCl、甲醛、乙酸、96%乙醇、苯酚红溶液、甲基绿溶液和天然丝。

1.2 设备准备
实验所需的设备有:离心机、恒温水浴器和显微镜等。

二、样品制备
2.1 细胞培养
首先需要培养好待检测的细胞,使其达到适当生长状态。

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染和过度生长等问题。

2.2 细胞处理
将待检测的细胞收集到离心管中,并加入0.075mol/L KCl缓冲液进行离心。

将上清液倒掉,再加入甲醛进行固定处理。

2.3 固定处理
将含有甲醛的离心管放置在恒温水浴器中,在37℃下固定处理30分钟,使细胞膜破裂并释放染色体。

2.4 滴定染色
将固定后的细胞加入苯酚红溶液,再滴入甲基绿溶液,使染料均匀地覆盖在细胞上。

三、显微镜观察
将染好色的细胞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可以通过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和光源亮度等参数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四、实验注意事项
4.1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保持无菌环境,避免污染样品。

4.2 在固定处理时,应控制好温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固定或过短固定导致样品失真。

4.3 在滴定染色时,应注意均匀地覆盖在细胞上,并避免出现气泡等问题。

总结:
瑞氏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细胞染色方法,其操作步骤包括实验前准备、样品制备、显微镜观察和实验注意事项等方面。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无菌环境、控制好温度和时间、均匀地覆盖染料等问题,以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