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均匀性评价

合集下载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论叙,并对在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中应采取的结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基;地基均匀性;稳定性;基础设计;1.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 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将造成过大的投资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1)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5m;(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式中符号意义可参考“地基规范”(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式中b:基础宽度。

对云南岩土工程勘察中岩溶地基均匀性评价探讨

对云南岩土工程勘察中岩溶地基均匀性评价探讨

对云南岩土工程勘察中岩溶地基均匀性评价探讨发布时间:2022-06-30T00:43:17.664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3月第5期作者:张莉萍李雪蕊杨智苏成锐秦正雄[导读] 岩土工程勘察中,岩溶地基均匀性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张莉萍李雪蕊杨智苏成锐秦正雄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〇六队昆明 650000摘要:岩土工程勘察中,岩溶地基均匀性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对于岩土工程整体施工情况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要采取科学化手段落实好评价任务。

本文重点结合云南岩土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岩溶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相应举措。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岩溶地基;均匀性评价目前来说,岩溶地基的均匀性属于施工的地质依据,对于项目整体具有直接影响。

因此必须要在相关项目实践中扎实推进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分析出岩溶地基的实际情况,了解实际的均匀性,保证岩土工程施工过程更加顺利。

一、项目概况矿区地表岩浆岩不发育,仅见有辉绿岩脉零星出露,多沿断裂产出,脉体长一般30—50m,脉岩延伸方向受局部断裂构造的控制,多与主构造线展布方向一致。

辉绿岩为灰绿色,具辉绿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份为斜长石、辉石等,少量磁铁矿、石英。

区域上遥感解译推断有岩浆热液构造环的存在等,推测矿区深部可能存在隐伏中酸性岩体分布。

在矿区东南约9千米处,出露木厂碱性花岗岩体。

位于芦子园复式背斜南段东翼,呈北东40°方向长椭圆形之环状复式岩体,由同期先后三个阶段的碱性花岗岩、碱长花岗斑岩和潜火山岩碱长流纹斑岩组成,长3.75km、宽1-1.5km ,出露面积约5.2km2。

与二叠系、三叠系地层呈侵入接触,西、北侧被断裂破坏。

岩体内有后期碱长花岗斑岩及石英脉穿插;沿岩体外围有酸性、碱性岩岩墙、岩脉呈马蹄形近环状包围。

外接触带灰岩具大理岩化、钙硅角岩化、矽卡岩化等热力接触蚀变现象,在木厂岩体中发现放射性、稀土、稀有和锡矿化体。

核实区总体地势较陡,高差大,植被保存较好,植被覆盖率平均在60%以上,野外调查在矿区内尚未发现在自然状态下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总体水土保持良好。

关于地层均匀性和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理解和探讨

关于地层均匀性和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理解和探讨

关于地层均匀性和地基均匀性评价的理解和探讨张晓玉,张丽丽(中南勘察设计院(湖北)有限责任公司武汉 430071)摘要:本文在对岩土工程勘察有关规范理解的基础上,对地层均匀性和地基均匀性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阐述,分析地基均匀性评价的重要性,细化了地基均匀性评价方法。

关键词:地层均匀性;地基均匀性;变形控制;当量模量0 引言我们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一般很重视地基承载力、基础持力层和基础形式的分析评价,对地基均匀性的评价重视不够,前几年多数单位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甚至不予评价,在审图机构的要求下,现在的勘察报告基本上有这一节的内容,但评价方法五发八门,说法也很多,如不均匀、较均匀、均匀性较好、均匀性一般等,并多以地层均匀性代替地基均匀性,概念也不是很清晰,彼此理解出入较大,本文针对《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想法。

1 规范对地层均匀性和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①《岩土工程勘察规范》4.1.11-3表述“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其条文说明4.1.11-2补充解释为“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是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工程经验表明,绝大多数与岩土工程有关的事故是变形问题,包括总沉降量、倾斜和局部倾斜;变形控制是地基设计的主要原则,故本条规定了应分析评价地基的均匀性,提供岩土变形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②《岩土工程勘察规范》14.3.3表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包括内容的第4款为“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

③湖北省地区规范《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42/489—2008)中6.0.10条表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应包括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

④《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8.2.1-2表述天然地基分析评价应包括的基本内容的第2款为“地基均匀性”。

对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的探讨

对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的探讨

0 建 筑 物基 础 平 面 跨 越 不 同 的地 貌 单 元 ,岩 土 层 的 工程 特
性 在 纵 横 方 向上 具 明显 的差 异 为 不 均 匀地 基 : 建 筑 物 所在 场 ( 地 构 造 破 碎 带( 全 新 活 动 断 裂 带 ) 育 或 构 造 引起 的节 理 , 非 发 裂
维普资讯
专 版 l察 设测技 ・ 与 术 勘建 地 学、 园试 术绘 测
对岩 土工程勘察地基 均匀性及稳定性 的探讨
口 马 征 军
前 言
地基 的均 匀性 及 稳 定 性 评 价 是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中 非 常 重 要
式 中 : — 附 加 应 力 系数 ,查 有 关规 范 确 定 : a— P
( 工 程 地 质 单 元 的划 分 。根 据 现 场 调 绘 情况 , 定 场 地 是 1) 确 否 跨越 不 同 的地 貌单 元 , 根 据 钻 孔揭 露资 料 , 制 场地 纵 横 工 再 绘 程 地 质 剖 面 图 , 析 评价 岩 土 质 的 成 因 、 分 沉积 年 代 、 学 性质 , 力 分
基 础 平 面 是 否 跨越 不 同 的地 貌单 元和 位 于 同 一工 程 地质 单 元 。
部倾 斜 ) ,而 当前 在 进 行 建 筑 物 的 变 形 设 计 时 多 采 用 正 常 使 用 极 限状 态 的原 则设 计 , 即建 筑 物 的变 形 是 否 超 过 变 形 允 许范 围
值 , 造 成地 基 变 形最 主要 的原 因之 一 就 是 地基 存 在 不均 匀 问 而 题: 岩土 工 程 师 在 对地 基 的均 匀 性 进 行 评 价 时 由于 “ 察 规 范 ” 勘 和 “ 基 规范 ” 地 中没 有 明 确 的 评 判标 ; 供 参 考 , 往仅 一笔 带 隹可 往 过 或 只 停 留在 定 性 的 评 价 上 , 乏 必 要 的定 量 分 析 , 岩 土工 缺 给 程 设 计 带来 诸 多 不便 。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浅析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颇为重要的一项内容,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论述,并对在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中应采取的结构措施提出建议。

标签:地基均匀性稳定性基础设计结构措施地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且《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以下简称“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11)(以下简称“地基规范”)对地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均有明确的规定,但两规范均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和准则,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价时也显得无从下手,笔者多年从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写,试图从定性及定量角度对地基的均匀性提出一些浅见。

1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勘察规范”和“地基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1.1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将造成过大的投资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500m /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1)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1. 5h,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5m;(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S′n=0.025■ △S′i式中△S′i——在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计算变形值(mm);△S′n——在由计算深度向上取厚度为△z的土层计算变形值(mm)。

岩土勘察地基均匀度及稳定性评价

岩土勘察地基均匀度及稳定性评价

岩土勘察地基均匀度及稳定性评价
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论叙,并对在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中应采取的结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基;地基均匀性;稳定性;基础设计;
1.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
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1.1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
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分析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分析文章主要以岩土工程为研究对象,对岩土工程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的评价分析进行详细探究。

首先,文章对岩土工程实行勘察的目的与意义进行相关阐述,分别从定量与定性两个方面,对现阶段地基的稳定性与均匀性进行合理分析。

其次,结合地基工程存在的不稳定与不均匀等问题,进一步提出对应的优化措施,旨在夯实岩土工程的质量安全。

最后,根据本人的实践经验,对岩土工程勘察地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进行总结与归纳,以供参考。

标签:岩土工程;地基;均匀性;稳定性;评价分析岩土工程实行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不良地质因素,进一步对影响建筑物质量安全的具体因素进行探究。

基本上可以从施工场地的岩性、结构等方面进行具体研究,或者根据施工场地地下埋水与其自身腐蚀性特性的相关情况作出科学性评价。

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具体的评价分析结果,采取对应的优化措施解决现阶段建筑工程存在的隐患问题。

结合现阶段的发展来看,地质勘察工作在岩土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起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与探索。

1、岩土工程实行勘察作业的主要目的与意义1.1主要目的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十分突显,是各分项工程的建设前提。

倘若施工人员并没有对岩土实行勘察工作,就无法完成后续的工程设计工作,建设质量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结合以往的经验来看,实行岩土勘察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拟建工程场地的地质与地貌条件,对施工场地的实际环境进行合理分析,为后续的工程设计环节、施工环节夯实基础。

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行岩土勘察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场地的各项地质参数,便于施工人员运用合理的勘察技术对工程场地进行拟建、研究。

并在一系列的分析过程中,判断出修建该工程所需要的环境条件,确定当前环境条件会对施工环节造成的具体影响等。

此时,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影响,制定对应的优化措施予以解决。

1.2实行意义岩土工程勘察通过运用岩土工程技术原理等方法,分析与评价拟建工程场地的实际特征,如地貌特征、岩土特性等。

建筑工程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

建筑工程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

浅析建筑工程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摘要:地基在建筑里的作用不可以替代,隐藏地基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地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是建筑物岩土工程勘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文章就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对建筑工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仅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均匀性;稳定性;评价方法;措施tu4331.地基均匀性评价范围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范围是一个立体的概念。

在建筑工程中,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应包括2个方面:平面范围与深度范围。

其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虽然有所相似但是也存在较大差异,同时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含义,这需要有确切的定性概念,假若其评价范围和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相同,这就会造成企业成本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的厚度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标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遵循如下几方面的原则:(1)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5m;(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δ 0.025σδ(1)式中符号意义可参考/ 地基规范0。

(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zn=b(2.5-0.4lnb)(2)式中: b--基础宽度。

对于大面积基础其评价范围应不小于1倍基础宽度范围。

(4)对于桩基础按等效实体深基础的底面积按应力比确定评价深度zn,即zn处的附加应力?z与土的自重应力?c应符合下式要求:?z=0.2?c (3)?z=σα1po (4)式中:α1--附加应力系数,查有关规范确定;po--等效实体基础底面的平均附加应力。

2.地基均匀性判定地基均匀性判定方法可分为2种,一种是定性判别;令一种是:定量判定。

定性判别是指通过地貌单元、地质构造、岩土分布等的不均匀特征来判断辨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 及 厚度 变化 两个 方 面 , 并 没 有 规 定 某 项 指 标 限 值 作 为 区分 和 定 量评 价 以及 评 价 范 围 四 个方 面对 地 基 均 匀性 分 析 提 出笔 依 据 , 没有 具 体 量 化 标 准 。由此 可 见 地 基 均 匀 性评 价 是 个定 性
结论。
的 审 查 师会 就 这 个 问题 给 个 强 条 .有 的 审 查 师 会 考 虑 实 际情
况给 个 不 满足 勘 察 深 度 要 求 的 意 见 。 本 文 从 目的 、 方法、 定性
者 的认 识 和 理 解
基。 ” 这 一 定 义主 要 考 虑 岩 土 层 软硬 程度 ( 即强度、 压 缩 性 的 差
G P S 由 于 它 的技 术 较 全 面 。 工作范 围广, 准确度 高, 已 经
的观 测误 差是 很 小 的 , 一般 都在 l mm 以 下 。 在 汽 车 飞机轮 船 的 定为中. 可 以 精 确 到你 所在 街 道 空 中位 置 的厘 米 上 , 这些足 以 让G P S 技 术得 到 广 泛应 用。在 2 l 世纪中, 不缺 的 就是 技 术 , 相 信 随 着科技 的进 步 , G P S定位 系统 的精 确 度会 更 上 一层 楼 。
息, 能 够 很好 地避 免人 员经 济 损 失 。
3 . 2 定位 的准确 度高
我 们通过 查找相 关资料表 明 G P S的 定 位 准 确 度 一 般 在
5 0 k m 以内,相对 定位精度 可以达到 1 × 1 0 - 8 ~ 2 x 1 0 上 , 1 0 0 ~ 5 0 0 k m 可 以达 到 1 0 - 7中 , 1 0 0 0 k m 以上 的 可 以达 到 1 0 - 8 上 。 它
予 以充 分 重 视 , 一旦 发 现 不 均 匀性 情 况 . 应 在 报 告 中 明确 提 醒
引 言
除 上 部荷 栽 不 均 匀 因素 以 外 , 地 基 的 不 均 匀 可能 产 生 的 岩 土 工程 勘 察 最 关 注 的 就是 岩 土体 的 强度 和 变 形 .而 造 设 计 , 不均 匀沉 降 . 进 而在 设 计 上 采取 相 应 的 工程 措 施 。关 于地 基 规 成 地 基 变 形 的 主要 原 因之 一 是 地 基 的 不均 匀性 问题 ( 排 除上 也 有 专 家称 , 这是对 设计而 言的强条 , 因为 在 部荷 载 不 均 匀 引起 的不 均 匀沉 降 ) 。关 于地 基 的 均 匀 性评 价在 范 的 这 个 强 条 , 勘 察 阶 段 很 多数据 不足 , 不 适 宜对勘 察 做 强条 要 求 。 现行 的《 岩 土 工 程 勘 察 规 范》 及《 高 层 建 筑 岩 土 工程 勘 察 规 程 》 都 用 黑体 字 即 强条 的 形 式 出现 的 。
1 地基均 匀性评价 的 目的
《 建 筑 地 基 基 础 设 计 规 范》 第3 . 0 . 2条 规 定 : 设计等 级 甲
3 地基均 匀性评价 的方法
3 . 1 天然 地基 的均 匀性 评价
级、 乙级 的 建 筑物 均 应 按地 基 变形 设 计 ; 除表 3 - ( ) . 3所 列 范 围 内 天 然 地基 均 匀性 评 价 方 法 .现 行 勘 察 规 范 大 多未 作 详 细 设计 等 级 为 丙级 建 筑 物 可 不作 变形 验 算 , 其 余设 计 等 级 丙级 的 规 定. 规 定 较 为 详 细 的 仅 见 于《高层 建 筑 岩 土 工程 勘 察 规 程 》 建筑 物 也 需进 行 变形 验 算 。 我 国现行 地基 基 础 设 计 中的 这 个 变 ( J G J 7 2 — 2 0 0 4 ) 。第 8 . 2 . 4条 : 该 条 列 出 了三 种 判 定 为 不 均 匀地 形控 制 原 则 . 就要 求岩 土工 程勘 察 需要 对 地基 的均 匀性评 价 要 基 的 情 况 符 合 其 中任 何 一 条 就 可 以判 定为 不 均 匀地 基 。 在 此
都 可 以监 测 到 . 又 由 于卫 星是 靠 太 阳 能进 行 发 电 工作 的 , 所以 G P s可 以 长 时 间 的 在 地 球 每 个 角落 进 行 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监 测 。这 对 科 学
工作 者 、 工程 施 工者 以及 普 通 老 百 姓都 是 非 常有 用的 。
4 结束语
《 建 筑地 基 基 础 术 语 标 准 》 ( G B / T 5 0 9 4 1 — 2 0 1 4 ) ,关 于 地 基 均 匀
其 范 围如 何 确 定? 这 些 问题 一 直 困扰 着岩 土勘 察人 员 。 众 说 纷 性 的 定 义 : “ 由软 硬 程 度 和 厚 度 变化 不 大 的 土 层 构 成 的 地 基 ; 纭. 莫衷 一是 , 甚 至 连 勘 察 专 业 的 审 查 师 也 难 以把 握 尺 度 , 有 不 均 匀地 基 : 由软 硬 程 度 和 厚 度 变化 较 大 的 土 层 构 成 的 地
均 匀 性 评价 之 管见 。
【 关键词 】 地基 ; 地基均 匀性 ; 天然地基 ; 人工地基 ; 桩基 【 中图分类号 】 T U 1 9 5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2 0 9 5 — 2 0 6 6 ( 2 0 1 5 ) 1 8 - 0 1 0 9 — 0 2
如 何 进 行 地 基 均 匀性 评 价 . 是定性评价还是定量评价? 天
2 地基均匀性评价 的结论是 定性还是 定量
要 回 答 这 个 问 题 . 需 要 从 地 基 均 匀 性 的 定 义 入 手 。 查 阅
然地 基 必 须 要 进 行 评 价 . 那 人 工地 基 呢 ? 桩 基 需 不 需要 评 价 ?
L o W c A R B o N Wo R L D 2 0 1 5 , 6
能源 ・ 地矿
浅议 岩土工 程勘 察 中地 基 均 匀性评价
于连凤 ( 福建东辰综合勘察院, 福建 三明 3 6 5 5 0 0 )
【 摘 要 】 地基 的均 匀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较 为重要 的一项 内容 , 笔者根 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及对规范 的理解 , 提 出岩土工程勘察中地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