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土均匀性评价计算表
地基均匀性表征及其在强夯加固地基均匀性评价中的应用

地基均匀性表征及其在强夯加固地基均匀性评价中的应用邓永锋;郑晓培;江舜武;刘华山;李沛【摘要】传统地基均匀性采用不均匀系数评价,但该方法不能反映场地参数的具体分布特征.针对该不足,在传统方法基础上,经过多次比对,提出了不均匀系数和变异系数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并结合连云港赣榆港区一期强夯地基处理工程,开展多种现场原位试验,明确所提出新方法在地基均匀性评价中的应用效果和可靠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综合评价地基均匀性,还可以从平面和深度范围对地基进行系统评价.%The uniformity of the traditional foundation was evaluated by the uneven coefficient,but the method cannot reflect the specific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te parameters.According to this weakness,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combining the uneven coefficient and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was put forward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bined with the dynamic compaction foundation treatment project at the first stage of Ganyu port area in Lianyungang,a series of in-situ testes were carried out to discuss the performance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n the foundation uniformity evalu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not only synthetically evaluate the uniformity of the foundation,but also can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foundation from the plane and the depth range.【期刊名称】《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37)002【总页数】6页(P60-65)【关键词】岩土工程;地基均匀性;评价方法;不均匀系数;变异系数【作者】邓永锋;郑晓培;江舜武;刘华山;李沛【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京,210096;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京,210096;江苏新苏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42;金东方港口投资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100;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南京,2100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2;O319.56在岩土工程实践中,造成结构失效或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地基不均匀问题[1-2](排除上部荷载不均匀引起的不均匀沉降)。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03 . —0. 5三O 5 .
由于 《 岩土工程 勘察规 范 》和 《 筑地基 基础设计 规范 》中没有 明确 坡度lO 建 l。时 为不 均匀地基 ;
2、 压缩层深 度范 围 :对于 天然地基 浅基础 ,独立 基础或 条形基
l 1— — H2 00 b H l 5
式 中 :H1、H 2—— 相邻钻 孔 同一 T程 地质 单元 岩土层 厚度 ,
1 I T ;
础其压 缩层深度按 变形 比法确 定其评价 深度 : 3 、对于 桩基础 按等 效实体 深基 础 的底 面积 按应力 比确 定评 价深
科 学 技 术
CoNS TRUCTI ON
岩土工程勘察地基均 匀性及稳 定性评价
沈 顶 宽
云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大 队 文山 6 3 0 600
在进行 天然地 基浅基础设 计时 ,最核心 的问题是 由于地基变 形引 起 的节理 / 隙发育导 致岩 体极为 破碎( 裂 非风 化破碎 岩体) 为不均匀地 起 的建 筑物 的变 形( 沉降量 、沉降差 、倾斜及 局部倾 斜) 而当前在进 行 基 ;
建筑 物的变形设 计时多 采用正 常使 用极 限状态 的原则设计 ,即建筑 物
的变 形是否超过 变形允许 范 嗣值 ,而造成 地基变 形最 主要 的原 因之一
3 、场地 内有 大面积 的软弱 粘性 土和填 土分 布 ,经 人工处 理过 的
地 基均匀为不均匀 地基 :
就是地 基存在不 均匀 的问题 ,而勘 察报告 对地基 的均匀性进 行评价 时 的评判 标准可供 参考 ,往往仅一 笔带过或 者只停 留在定性 的评价 上 ,
岩土工程中地基的均匀性分析及处置措施探讨

岩土工程中地基的均匀性分析及处置措施探讨作者:詹京奎来源:《西部资源》2020年第02期摘要:地基的均匀性是岩土工程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不容马虎。
本文对地基均匀性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分析了产生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并结合工程实例及我国的《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等参考资料,介绍分析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及方法,并对不均匀地基的处置措施进行简要叙述。
关键词:复杂地基;均匀性分析;评价范围及方法;处置措施;构筑物安全1.地基均匀性的重要性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所有的构筑物的地基都是建立在稳定的地层上的,构筑物上部的荷载通过墙柱连接最终都作用于下伏稳定地层中,在稳定地层与构筑物连接部位的结构及地层,我们称之为地基与基础,地基与基础的稳定性及均匀性是整个构筑物安全和满足使用要求的关键之一[1]。
在当今的中国由于城镇化建设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共同需要,中国在近十年内基本实现了人口城市化的增速发展,但中国一直以来实行严格的土地管控制度,从而造成城市人口集中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我国的城市人口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在未来必然会有更多的农村人口迁移至城市。
中国改革开放发展30多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历史性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房地产事业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空前的繁荣及建设规模,据2014年底不完全统计结果,中国的房地产住宅库存规模上升了6.2亿平方米。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与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必然造成城市中适宜建设中高层住宅的天然地基逐渐减少,从而使越来越多的项目不得不将构筑物建造在较为复杂的地质条件之上。
由于场地及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不均匀地基,不稳定地基等)与构筑物复杂程度(高度、体量)的提高,从而使简单的基础形式再也无法满足构筑物结构安全性、稳定性和适用性的需求,因此造成地基的均匀性及处置措施对构筑物的安全尤为重要。
地基均匀性评价

17.52
1.05
<
2.15
均匀
不均匀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0.30 1.00 0.30 1.00 0.30 1.00 1.00 0.80 否 否
不均匀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3.10 2.70 2.90 2.80 3.70 2.30 4.20 3.10 2.70 2.90 2.70 2.80 2.70 2.50 2.60 2.40
是 是
不均匀 否 否
是 是 是 是
17.78 17.21 17.28 17.54 17.84 17.05 17.89 17.58
表4.1 不均匀系 均匀性评 数界限值 价 K
10.7 10.7
3#
10.7 10.7 10.7 10.7
5#
10.7 10.7 10.7 10.7
6#
10.7 10.7 10.7 10.7
7#
10.7 10.7 11.4 11.4
8#
11.4 11.4 11.4 11.4
9#
11.4 11.4 11.4 11.4
是 是 不均匀 是 否 否 是 不均匀 是 是 是 是 不均匀 否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是 否 否 不均匀 是 是 否 是 不均匀 否 否 否 否 不均匀 是 是 是 是 不均匀 是 否
120.10 120.50 120.10 120.50 120.20 120.10 120.70 120.40 120.10 119.90 119.90 120.00 120.00 119.80 120.20 120.00 120.10 120.40 120.40 120.70 119.30 120.50 119.80 120.30 120.50 119.80 120.50 119.80 120.50 119.80 119.80 120.00
特殊土地基均匀性评价的基本内容分析

【 词】 关键 工程地质 ; 地基均 匀性 ; 特殊土地基 ; 匀沉降; 不均 地基承栽力 ; 刚度; 定性 稳
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时 . 现大部份岩土工程师对该部份的评价显得 发 空洞无物 . 或者根 本就不涉及这方 面的内容 . 使得基础设 计时对地基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必须根据城市规划布局和工程建设的方式 、 规 土 的均匀性难 以进行 考虑 , 给建筑 物的安全带来隐患 . 据有 关规范 根 模及其类型 , 合具体 的工程地质条件 ( 再结 环境) 去评价和预测其两者 和基础设计经 验 . 地基 的均匀性评 价 , 其实就是地基土 的压缩性不均 相互 制约的基 本形式 和基 本规律 , 以达到安全 、 经济 、 合理 、 可行 , 又 匀问题 。 结合场地特征 . 首先确场地所在的工程地质单元 。 应 进而根据 好、 又快的开发、 利用 和保护工程地质条件( 环境) 目的。 的 建筑物 的荷载特征估算地基压缩层深度范围。 21 工程地质 单元 的划分根 据现场调绘情 况 . . 确定场 地是否跨越不 1 重要性、 围及评价基本方面 范 同的地貌单元 . 再根据钻孔揭露资料 , 绘制场地纵横工程地质剖面 图, 1I 评价范围 . 分 析评价岩土质的成因 , 积年代 , 沉 力学性质 , 分析地基岩土纵横方 向 对天 然地 基的均匀性评 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 价的平面范 围和深 上物理力学性质 的差异情况 . 分析建筑物基础平面是否跨越不 同的地 度范 围. 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 面范 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 围既有相 貌单元 和位于 同一工程地质单元。 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 , 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 以 自 抗 然村或某一街 区为 2 地基均匀性评价 深度的计算 ” . 2 根据建筑物 的荷载 特征 . 结合建筑 单位进行考虑 . 而建筑地基 的均匀性评价 时多以建筑 物水平 投影面积 物拟采用的基础 型式估算地基岩土的压缩层 深度范围 . 分析评 价压缩 范围为标 准 . 即通常 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 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 : 层范围 内的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 也 进而进行地基均匀性的定性及 但地基 均匀性 的评价 深度 范围与抗震覆盖 层厚度评价具有 明显不 同 定量评价。 的概念 . 必须有 明确 的定性 概念 . 假若它 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 盖层 厚 2 不均匀地基的评价”按下列要求对 地基的均匀性进行定性 及定 - 3 度的评价范 围一致 , 则将 造成过大 的投 资浪费 . 建筑抗震覆盖 层厚度 量评价 : 的确定是 以地面至地层界 面剪切 波速大于 5 0 0 的岩土层顶 面距 离为 () 1建筑物基础平 面跨越不 同的地貌单元 , 岩土层 的工程特 性在 准。 而地基 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 以下几条原则 : 纵横方 向上具明显的差异为不均匀地基 : () I 地基主要 受力层情况 : 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 3 ( 为基础底 bb () 2 建筑物所在场地构造破 碎带( 非全新 活动断裂带) 或构造 发育 面宽度 )对于独立基础 为基底下 1 6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 5 , . , 5 m; 引起 的节理, 裂隙发 育导致 岩体极为破碎 } 风化破碎岩 体) 不均匀 为 (). 2 / 缩层深度 范围 : N 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 , 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 地 基 : 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 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 : () 3 场地 内有大面积 的软弱粘性 土和填土分布 , 经人 工处 理过的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

场地工程地质评价1、1、场地总体稳定性和建筑适宜性1、场地总体稳定性场地位于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的地区,属非设防区;场区属岩溶坡积地貌,无区域活动性断裂通过;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
2、场地地段稳定性(1)、建筑地段位于残坡积平台上,地貌单一,地势宽阔,地形平坦,排水条件好;(2)、建筑地段无地下采空区、滑坡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上覆土层厚度较大,不均匀;(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排水条件较好,地表水及地下水对场地无不良影响。
各拟建、构筑物地段稳定性较好。
3、地基稳定性(1)、上覆第四系素填土厚度变化大,不均匀,结构松散,压缩性高,土层地基稳定性较差;(2)、红粘土层厚度变化较大,不均匀。
(3)、下伏基岩浅部岩溶现象(溶沟、溶槽及裂隙、鹰咀、悬臂)较发育,地表内无大型岩溶现象存在,岩石地基稳定。
地基稳定性较好。
4、建筑适宜性根据场地的稳定性,水文地质及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物安全等级,岩土构成,地震基本烈度等因素,综合评价场地的工程建筑适宜性为适宜类别。
1.2、岩土工程特征及力学性质1、素填土:杂乱堆填,回填年限不足1年,孔隙度大,压缩性高,尚未完成自重固结。
2、硬塑状红粘土该层红粘土场地分布不均匀,埋藏深度较大,大兴工业园17号地与大兴中学处于同一地质单元,借鉴大兴中学综合楼对该层的室内试验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统计见下表:经计算:ck=36.45kPa,φk=15.56°,取 b=3m,d=0.5m, r=17.7kN/m3;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计算式:f a=M b rb+M d r m d+M c c k,计算得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235.90 kPa。
结合取芯情况及勘察过程中实际情况综合推荐该层红粘土(硬塑)承载力特征值f ak=200 kPa。
3、强风化白云岩:岩质较软,岩体较破碎,结合拟建筑物结构荷载特征,据当地建筑经验及相邻建筑物勘察结果综合推荐该层承载力特征值f a =400kPa 。
地基土均匀性评价

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对地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进行了论叙,并对在不均匀地基的基础设计中应采取的结构措施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基;地基均匀性;稳定性;基础设计;1 .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在建筑物的天然地基浅基础设计时,设计人员最关心的是由于地基变形引起的建筑物的变形(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及局部倾斜) 而当前在进行建筑物的变形设计时多采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原则设计,即建筑物的变形是否超过变形允许范围值,而造成地基变形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基存在不均匀的问题;岩土工程师在对地基的均匀性进行评价时由于《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没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可供参考,往往仅一笔带过或者只停留在定性的评价上,缺乏必要的定量分析,给岩土工程设计带来诸多不便。
1.1地基均匀性的评价范围对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应首先确定其评价的平面范围和深度范围,天然地基的均匀性评价平面范围与抗震场地评价范围既有相似而又有较大的差异,抗震的建筑场地评价多以自然村或某一街区为单位进行考虑,而建筑地基的均匀性评价时多以建筑物水平投影面积范围为标准,也即通常以建筑物角点包络线所占的面积为评价范围;但地基均匀性的评价深度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评价具有明显不同的概念,必须有明确的定性概念,假若它的评价范围与抗震覆盖层厚度的评价范围一致,则将造成过大的投资浪费,建筑抗震覆盖层厚度的确定是以地面至地层界面剪切波速大于500m/s的岩土层顶面距离为准,而地基均匀性评价深度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1)地基主要受力层情况:对于条形基础为基底下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对于独立基础为基底下1.5b,且评价深度均不小于5m;(2)压缩层深度范围:对于天然地基浅基础,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其压缩层深度按变形比法确定其评价深度:式中符号意义可参考“地基规范”(3)对大面积基础其评价深度范围按下式确定:式中b:基础宽度。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地基承载力是指土壤或岩石地基在承受荷载时的稳定性和变形性能。
它是评价地基工程质量的重要指标,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指地基在承受荷载时所能承受的最大荷载,是地基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要考虑的关键参数之一。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土壤的物理性质、结构特征和水分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土壤的密度、孔隙比、孔隙水压力、颗粒大小分布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地基的承载能力。
因此,在进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时,需要对土壤的物理性质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可以通过现场试验或间接计算方法来获得。
其中,现场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常用的试验有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等。
这些试验可以通过测定土层的抗剪强度、压缩模量和重度指标等参数,来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除了现场试验外,还可以通过间接计算方法来获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常用的间接计算方法包括土质分类法、土质参数反算法和地基荷载试验等。
这些方法通过分析土壤的颗粒特征、压缩性和抗剪性等参数,以及考虑到地基所受荷载的类型和影响因素,来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在进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时,需要考虑到土壤的不均匀性和不确定性。
土壤的不均匀性包括土层的不均匀性和地基的不均匀性,而土壤的不确定性则包括土层的随机变化和地基的随机变化。
为了准确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要进行土壤的现场调查和采样,以及对土壤参数的统计分析和合理取值。
在地基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准确计算对于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以保证建筑物在受到荷载时不发生过度沉降、破坏或倾斜等问题。
因此,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计算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并且需要经过专业工程师的合理判断和验证。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评价地基工程质量的重要参数,对于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