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_吸收作业
吸收塔作业操作规程(三篇)

吸收塔作业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吸收塔操作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吸收塔操作工作人员,包括现场操作人员、值班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三条吸收塔操作工作人员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第二章作业前准备第四条吸收塔作业前应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
1. 制定作业计划,明确作业目标和要求。
2. 查看设备状态,确保设备完好无损。
3. 确定操作参数,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
4. 准备必要的工具和仪器。
5.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
第五条作业前应进行安全交底和岗位安全培训,掌握吸收塔操作流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六条作业前应进行设备检修和试运行,排查故障隐患,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三章作业操作第七条吸收塔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第八条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第九条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设置操作参数。
第十条操作人员应密切观察设备运行情况,经常检查设备状态。
第十一条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或维修人员,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第十二条作业期间应注意操作技术,确保操作流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第十三条作业期间应注意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安全,及时清理危险物品和垃圾。
第十四条作业期间严禁饮酒、吸烟或使用火种等可能引发事故的行为。
第四章作业后处理第十五条作业结束后应进行必要的清理工作。
1. 清理吸收塔设备表面和周围区域。
2. 清理工作区域内的危险物品和垃圾。
第十六条作业结束后应制作工作记录,包括作业时间、作业内容、设备运行参数以及发现的问题等。
第十七条作业结束后应进行设备的停机和检修,保养设备,排除故障。
第十八条作业结束后应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和培训,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章安全生产责任第十九条吸收塔操作工作人员应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第二十条各级技术人员应组织开展设备安全检查,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
2021学年高中化学第五章2_1氮气与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课后作业含解析人教版必修2.doc

氮气与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氮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只有游离态B.只有化合态C.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D.都是有机物解析:氮元素在自然界中有游离态,如N2;有化合态,如NH+4、NO-3、蛋白质;N2属于单质,铵盐、硝酸盐均属于无机物。
2.下列关于一氧化氮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一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B.常温常压下,一氧化氮不能与空气中的氧气直接化合C.一氧化氮可由氮气和氧气在放电条件下直接化合得到D.一氧化氮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解析: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得到NO,NO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能用排水法收集,常温常压下与O2反应生成NO2。
3.某研究小组借助如图仪器装置收集NO气体,正确的操作是( C )A.从①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B.从①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C.从②口进气,用排水法集气D.从②口进气,用排气法集气解析:NO易与氧气反应,只能用排水法集气,当集气瓶内充满水时,气体要从上部进入,使水从底部排出。
4.下列关于N2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任何物质在氮气中都不能燃烧B.氮气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C.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含氮化合物属于氮的固定D .氮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氮解析:活泼金属钠、镁、铝可以在N 2中燃烧。
5.下列反应起到了固氮作用的是( A )A .工业上N 2与H 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NH 3B .NO 与O 2反应生成NO 2C .NH 3被O 2氧化生成NO 和H 2OD .由NH 3制备化肥NH 4HCO 3解析:由定义知,氮的固定是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成含氮化合物。
6.下列关于NO 和NO 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 .NO 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属于酸性氧化物B .NO 2可由N 2和O 2直接化合得到C .NO 和NO 2既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D .NO 和NO 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解析:A 项,NO 2不是酸性氧化物;B 项,在高温或放电条件下,N 2和O 2直接化合生成NO ;C 项,NO 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 2,只能用排水法收集,NO 2能与水反应,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 项,NO 和氧气反应生成NO 2,NO 2与水反应生成HNO 3和NO 。
《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透镜基本概念复习学生需回顾透镜的定义、种类(如凸透镜、凹透镜)及其基本特性,包括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等。
通过绘制透镜的示意图,加深对透镜结构及光学特性的理解。
2. 生活中的透镜实例分析选取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应用实例,如近视眼镜、远视眼镜、放大镜等,分析其透镜类型和功能。
结合物理原理,阐述其光学矫正原理及透镜的作用。
3. 实践操作与观察(1)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如昆虫、树叶的纹理),记录观察结果并简述透镜放大效果的物理原理。
(2)布置实验操作任务,要求学生自制简易透镜模型,材料可以选用玻璃、纸张等易得物品,体验透镜制作及成像过程。
4. 知识点巩固练习设计相关透镜的物理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等,用于检测学生对透镜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练习题需涵盖透镜成像原理、光路图绘制等内容。
三、作业要求(1)认真完成每项内容,理解并阐述每个问题的物理原理。
(2)实验操作部分需附上详细的步骤说明及观察记录。
(3)知识点巩固练习部分需独立完成,并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4)所有作业需用黑色或蓝色墨水笔书写,字迹清晰、整洁。
(5)按时提交作业,不迟到、不早退。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以及字迹的整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部分进行指导和纠正,并要求学生及时改正。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疑惑。
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和解题思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将进行个别辅导和指导。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透镜及其应用的认知,强化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中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作业设计

中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作业设计主题:物态变化单元学习目标:1.能够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及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了解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利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阶段性作业:A类学生(成绩优秀,85分以上):选作其余必做B类学生(成绩良好,60分以上):选作及其余必做C类学生(成绩较差,30分以上):选作及以上其余必做D类学生(成绩末等,30分以下):必做及实践作业至少选择一项完成课时作业设计: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1. 完成下面填空,并完成天气现象与所处状态的连线.①观察它的和,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②待温度计的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③待温度计的在读数,读数时感温泡要。
④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 .3.一块冰的温度由-12℃升高到-4℃,其温度升高了。
若另一块冰原来的温度为-8℃,降低了10℃后,冰的温度为。
4.请记录下列温度计的示数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①用体温计可以测量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②常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观察温度,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观察温度。
()③常用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④体温计能准确到0.1℃是因为体温计测量范围小。
()⑤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相同的.()6.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的温度为3℃,插在l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的温度是97℃,那么当它插入温水中显示的温度为30℃,温水的实际温度3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用两只体温计测同一病人的体温,其结果分别为37.8℃、38.8℃,则病人的体温是()A、一定是37.8℃B、一定是38.8℃C、不超过37.8℃D、不超过38.8℃实验室有一只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在测冰水混合8.物的温度时,读数为20℃;在测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80℃,求温度计读数为41℃时的实际温度和实际温度为60℃时的读数。
5.第五章课后作业(2013.12)

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单项选择题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2.金融资本是由()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而成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而成C.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融合而成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而成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统治者是()A.工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金融寡头 D.金融资本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5.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制度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的制度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的制度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的制度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B.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C.国家政权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D.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垄断资本主义7.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8.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A.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B.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C.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D.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单项选择题答案]1.D2.C3.C4.B5.C6.C7.D8.C二、多项选择题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A.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B.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C.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D.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的具体原因是()A.经济危机的发展和加深,要求利用国家力量减轻危机的破坏和影响B.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通过国家的力量建设基础设施,为私人垄断资本提供服务C.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直接干预D.为了缓和社会阶级阶层矛盾,需要资本主义国家介入国民收入的再分配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A.国有企业 B.国私合营企业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国家调节经济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是()A.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深化与尖锐C.从根本上解决了失业问题D.消除了经济危机频繁的出现5.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A.垄断不能消除商品经济的竞争基础 B.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激发新的竞争C.中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 D.垄断组织不能囊括一切商品生产6.垄断统治下竞争的特点()A.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B.竞争的手段包括非经济方式C.竞争更为激烈、破坏性更大D.竞争的范围除经济领域外还包括政治、军事、文化领域7.垄断利润()A.是凭借垄断地位获得的利润B.是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C.是通过资本自由转移而形成的一种利润D.归根到底来自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剩余价值8.垄断形成的原因是()A.生产高度集中的必然产物 B.资本高度集中必然引起垄断C.少数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 D.规模经济效益促使少数大资本走向垄断9.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被社会主义代替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A.可能相互交往 B.可以和平共处,但也存在斗争C.不存在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D.可以平等互利地发生经济联系10.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内的扩展的基本形式有()A.借贷资本输出B. 生产资本输出C.商品资本输出D.商业资本输出1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新变化主要有()A.劳动人民享有充分的经济政治权利,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B.国家资本所有制和法人资本所有制在经济领域发挥重要作用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工人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D.政治制度多元化,公民权利有所扩大12.资本主义无法根除的主要矛盾是()A.垄断资本与中小资本的矛盾 B.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D.生产和消费的矛盾13.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在()A.促使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B.追求剩余价值的动力和竞争的压力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促进和完善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14.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5.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A.长期的历史过程 B.隐蔽的历史过程C.曲折的历史过程 D.复杂的历史过程16.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包括()A.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B.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C.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D.垄断使竞争趋于缓和17.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
有机化学第五章作业(缩减版)

1. 【单选题】有机物的正确命名是A、3-甲基-5- 氯庚烷B、3-氯-5-甲基庚烷C、1-乙基-3- 甲基-1-氯戊烷D、2-乙基-4- 氯己烷答案:A2. 【单选题】在NaOH水溶液中,(CH3)3CX(I) ,(CH3)2CHX(II) ,CH3CH2CH2X(III) ,CH2=CHX(IV) 各卤代烃的反应活性次序为:A、I>II>III>IVB、I>II>IV>IIIC、IV>I>II>IIID、III>II>I>IV 答案:A3. 【单选题】下列化合物按SN2 反应时相对活性最大的是:A、2-甲基-2- 溴丙烷B、2-溴丙烷C、2- 溴-2- 苯基丙烷D、1-溴丙烷答案:D4. 【单选题】SN1 反应的特征是:(Ⅰ)生成正碳离子中间体;(Ⅱ)立体化学发生构型翻转;(Ⅲ )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和亲核试剂浓度的影响;( Ⅳ)反应产物为外消旋混合物A、I、IIB、III 、IVC、I、IVD、II 、IV答案:C5. 【单选题】SN2 反应的特征是:(Ⅰ)生成正碳离子中间体;(Ⅱ)立体化学发生构型翻转;(Ⅲ )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浓度和亲核试剂浓度的影响;( Ⅳ)反应产物为外消旋混合物A、I、IIB、III 、IVC、I、IVD、II 、III 答案:D6. 【单选题】下列化合物进行SN1 反应的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A、氯甲基苯>对氯甲苯> 氯甲基环己烷B、氯甲基苯>氯甲基环己烷> 对氯甲苯C、氯甲基环己烷> 氯甲基苯> 对氯甲苯D、氯甲基环己烷>对氯甲苯>氯甲基苯答案:B7. 【单选题】最易发生SN2 反应的是A、溴乙烷B、溴苯C、溴乙烯D、2-溴丁烷答案:A8. 【单选题】SN2 表示()反应A、单分子亲核取代B、双分子亲核取代C、单分子消除D、双分子消除答案:B9. 【单选题】对卤代烷在碱溶液中水解的SN2 历程的特点的错误描述是A、亲核试剂OH-首先从远离溴的背面向中心碳原子靠拢B、SN2 反应是一步完成的C、若中心碳原子是手性碳原子,产物外消旋化D、SN2反应的活性和空间位阻有关答案:C10. 【单选题】下列化合物进行SN1 的活性最大的是()A、CH3ClB、(CH3)3CClC、CH3CH2ClD、CH2=CHCH2Cl 答案:D 11.【单选题】下列化合物进行SN2 反应时,哪个反应速率最快?答案:A12. 【单选题】卤代烷烃发生消除反应的取向应遵循( )A、扎依采夫规则B、次序规则C、马氏规则D、休克尔规则答案:A13. 【单选题】(CH3)3CBr 与乙醇钠在乙醇溶液中反应主要产物是A、(CH3)3COCH2CH3B、(CH3)2C=CH2C、CH3CH=CHCH3D、CH3CH2OCH2CH3 答案:B14. 【单选题】1-溴丙烷与2- 溴丙烷分别和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则A、产物相同B、产物不同C、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D、碳溴键断裂的位置相同答案:A15. 【单选题】最易发生消去HX 反应的是A、2-甲基-3- 溴丁烷B、3-甲基-1-溴丁烷C、2-甲基-2- 溴丁烷D、1-溴丁烷答案:C16. 【单选题】下列化合物中,最不易发生取代的是A、CH3CH2CH2IB、CH3CH2CH2FC、CH3CH2CH2BrD、CH3CH2CH2Cl答案:B17. 【单选题】下列反应中,属于消除反应的是:A、溴乙烷与NaOH 醇溶液共热B、在液溴与苯的混合物中撒入铁粉C、溴乙烷与NaOH 水溶液共热D、乙醇与浓硫酸共热到170 ℃ 答案:A18. 【单选题】CH3CH2CH(Br)CH3在KOH的乙醇溶液中共热,主要产物是:NaOH 醇溶液中脱HBr 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答案:C20. 【单选题】下列卤代烃与硝酸银的乙醇溶液作用,生成沉淀最快的是答案:B21. 【判断题】有机物中,卤素直接连在叔碳原子上的卤代烃为叔卤代物答案:√22. 【判断题】卤代烷与碱作用的反应是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同时进行的:卤代答案:A19【单选题】下列化合物在烷与碱的水溶液作用时,是以取代反应为主。
《第五章第1节透镜》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节透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种类及作用,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透镜,并理解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通过作业练习,增强学生对透镜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为后续光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作业内容1. 基础概念掌握: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熟悉透镜的定义、种类及主要特性。
理解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及其区别与用途。
2. 透镜的识别与分类:学生需根据所给图片或实物,正确识别出凸透镜和凹透镜,并能够简单描述其应用场景。
3. 透镜成像原理:学生需通过阅读或网络资源,了解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并尝试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情况。
4. 课后习题练习:布置与本节内容相关的习题,如设计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绘制实验表格并分析数据等。
5. 扩展知识学习: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后,进一步探索与透镜相关的光学现象,如光折射现象的深入理解等。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答案或使用不正当手段获取答案。
2. 基础概念掌握部分,学生需准确理解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透镜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3. 透镜的识别与分类部分,学生需准确识别不同种类的透镜并描述其应用场景。
4. 课后习题练习部分,学生需认真完成习题,实验部分需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清晰的数据记录。
5. 扩展知识学习部分,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但需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和指导。
2. 对于基础概念掌握部分,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表述准确性进行评价。
3. 对于课后习题练习部分,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
4. 对于扩展知识学习部分,教师将根据学生所提供的学习内容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指出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认真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业。
第五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的规律与教育作业答案(1)

《心理学》课后作业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第五章情绪、情感和意志的规律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当人们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出现肌肉紧张、血压升高等反应,这是情绪的( D)表现。
A.主观体验B.外部表现C.行为反应D.生理唤醒2.刘老师发现,上课铃响后,学生们会自觉停止聊天,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并拿出上课所需要的课本进行阅读。
这体现了学生们的意志具有(A )。
A.自觉性B.坚韧性C.果断性D.自制性3.成语“百折不挠”体现的意志品质主要是(C )。
A.自制性B.果断性C.坚韧性D.目的性4.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受人讥笑。
这时他面临的冲突情境属于(A)。
A.趋避冲突B.双避冲突C.双趋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的情绪状况是(A)。
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虑6.学生放学回家后既想看电视又想做作业的心态体现的是( A )。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7.科学家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进行试验。
在一次试验中,爆炸空前猛烈,浓烈烟雾冲天,诺贝尔从烟雾中冲出,满脸鲜血淋漓,但他却发疯似地高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这种情绪状态属于(B)。
A.心境B.激情C.理智感D.应激8.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时,他们必须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全部的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该情绪状态为(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9】 某厂有一填料塔,直径880mm ,填料层高6m ,所用填料为50mm 瓷拉西环,乱堆。
每小时处理20003m 混合气(体积按25℃与101.325kPa 计),其中含丙酮摩尔分数为5%。
用清水作吸收剂。
塔顶送出的废气含丙酮摩尔分数为0.263%。
塔底送出来的溶液,每千克含丙酮61.2g 。
根据上述测试数据,计算气相体积总传质系数a K Y 。
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X Y 0.2=*。
上述情况下,每小时可回收多少千克丙酮,若把填料层加高3m ,可以多回收多少丙酮?
解: 依题意得 塔横截面积)(608.088.044222m D ≈⨯==Ωπ
π
惰性气体流量)/(71.77%)51(2515.27315.2734.222000h kmol G ≈-⨯+⨯= 0026.0%263.01%263.010526.0%51%51222111≈-=-=≈-=-=
y y Y y y Y
丙酮的摩尔质量kmol kg M /58=
25℃时水的密度3/997m kg =ρ,摩尔质量kmol kg M /18=
00557.00026.01214.0ln 0026.001214.0ln 0026
.000026.001214
.00382.00526.00
00.20.204046
.002023.00.20.20
02023.00202
.010202.0101983.018
8.938582.61582.612121222111221121111≈-=∆∆∆-∆=∆=-=-=∆=-=-=∆=⨯===⨯===≈-=-=≈+=****Y Y Y Y Y Y Y Y Y Y Y X Y X Y X x x X x m
∵ m
Y OG OG Y Y Y a K G N H Z ∆-⋅Ω=⋅=21
∴ )
/(22.19100557
.00026.00526.0608.0671.77321h m kmol Y Y Y Z G a K m Y ⋅≈-⨯⨯=∆-⋅Ω= 此时,每小时可回收丙酮的量q 为
)
/(359.225)
/(58885.3)/(885.3)
0026.00526.0(71.77)
(21h kg h kg h km ol Y Y G q =⨯==-⨯=-⋅=
若把填料层加高3m ,由于OG H 不变,传质单元数增加。
∵ 668.0608
.022.19171.77≈⨯=Ω=a K G H Y OG ∴ 47.13668.09≈='=
'OG OG H Z N 809.00026
.00526.002023.022121=-⨯=--⋅=Y Y X X m L mG 38.64809.0)()809.01(ln 809.01147.13))(1(ln 112121212
12221≈'
⎥⎦⎤⎢⎣⎡+'⨯-⨯-=⎥⎦⎤⎢⎣⎡+'--='=--Y Y Y Y L m G Y Y L m G L
m G N Y Y m X Y m X Y OG
解得 回收率9845.038
.6411112≈-='-='Y Y η 原回收率951.00526.00026.01112≈-=-
=Y Y η 可多回收丙酮的量为:
)
/(94.758)951.09845.0(0526.071.77)(1h kg M
Y G q ≈⨯-⨯⨯=⋅-'⋅=∆η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