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第十五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区域
特色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地处热带,热量 社会经济条件
海南岛
热带经济作 和降水丰富,能 物生产基地 满足热带经济作 物生长
市场需求量大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区域 昆明 地区
特色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花卉种植业
四季如春, 国内外市场对花卉 气候适宜 的需求量大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①气候
湿润、半 湿润
低温冷害
②地形:高原、平原和山地等,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 ③土壤:
生产。 (2)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 密度较低。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2.农业布局特点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1)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气候、地貌、植被 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 农业生产方式 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A 松嫩 平原,B 三江 平 原,C 辽河 等。 平原;主要作物有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的不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对点运用1 下列各题。
(2010· 大纲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
下图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 和降水季节分配。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第一节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师)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的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考纲导航】1、学会分析某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布局特点的基本方法。
2、了解区域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法和途径的能力。
5、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二、【知识梳理】(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方向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二)、地理条件1、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地理条件分析⑴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⑵地形、土壤条件——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⑶社会、经济条件(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1、目前在全国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商品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⑴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五)、农业发展方向1、存在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发展方向:⑴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典型例题】【例题1】阅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及相关气候资料,回答问题:(1)甲、乙两城市气候的大陆性哪地更强?请用图表中的数据加以说明。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五章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精讲课件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 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A.太湖平原
C.江汉平原
B.洞庭湖平原
D.成都平原
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
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C.机械化水平高 )
学以致用 (2013· 广东佛山质检)读图,有关图中各地发展特色农业的描 述,错误的是( )
A.A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是水源、光照充足 B.B地区发展绿洲农业,但灌溉不当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C.C地区因临近河流,水源丰富,发展河谷农业 D .与 D 地相比, F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为土壤肥沃,土地资 源丰富 解析:A地为宁夏平原灌溉农业区;C地处于青藏高原,
气 候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生长期, 从而决定了农作物品种和耕作 南稻北麦,南甘(蔗)北甜(菜); 制度 海南一年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土地利 用状况和生产能力、农业产量 和水利工程投入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降水少且 变化大,中低产田多,产量不 稳定
地 形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及水土 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丘 保持状况,从而决定利用 陵适合发展林牧业,山地 类型和耕地面积大小 适合发展林业
人口
技术
生产技术影响产量、品质 和竞争力 农业生产方向的导向,影 响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高 我国农业税取消和农业 补贴增大提高了农民生 产积极性
政策
市场 信息
供求关系影响农业生产类 型和规模
欧洲奶酪市场大,奶酪 产业规模大
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学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编号:9(1)该省是我国煤炭第一大省,但目前外运能力仍显不足,除修建有关铁路外,最有效的措施是( )A .建坑口电站B .大力发展钢铁工业C .加强水运D .全面推广煤炭液化技术 (2)该省环境污染严重的根源是( )A .煤炭的露天开采B .矿区道路的铺设排弃大量土石C .开矿井巷道的建设D .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3)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 )A .说明能源输出中煤炭的比重逐渐下降,提高了经济效益B .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C .减轻当地环境污染,提高生活质量D .减少水资源用量,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探究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生态环境建设:在煤田的露天开采区、居民点、主要交通现建设区实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土地复垦等工作,简历集约经营的搞笑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 3、调整产业结构 4、治理“三废”【典型例题2】读山西省工业增加值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初期,山西省经济的核心是( )A.原料工业B.加工工业C.采煤业D.冶金业 (2)围绕能源开发,山西省构建的产业链是( )①煤-电-铝 ②煤-焦-化 ③煤-气-液 ④煤-铁-钢 ⑤煤-电-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⑤班级: 姓名: 考号:高二地理教学案 编号:94.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编写人:郭竹青 审核人:高强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使用时间:10月6日【课前预习案】【预习目标】1、看课本找到以下问题,了解东北地区的地理概况2、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业状况和面临问题与解决措施【回顾知识】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对农业的影响:(1)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差异、雨热配合)—决定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生产季节地形、土壤、水源—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类型 (2)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科技 2、商品粮基地基本条件:(1)地广人稀、土地肥沃,商品率高;(2)地形平坦,集中连片利于大规模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生产3、农业专业化生产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有效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并可集中利用现代科技,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农业商品率。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畜牧业
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活动:2
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 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
活动:3
农区发展畜牧业的有利条件有: ①克服天然草场夏季生长旺盛,冬季枯干,造成食物来源季节不均的问题,栏棚可以使牲畜免受到寒冻 ②养畜业与种植业结合,废物互用,充分利用资源 ③还能防止环境污染。 人工播种优质,改良畜种 ②将草场划片进行管理,执行轮流放牧的生产方式,但不宜种植粮食作物,即不宜耕作,避免造成草场沙化 ③增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地区专业化生产
阅读“农业地区专业化生产”
活动
(1)大型国有农场集中,专业化水平高,粮食总量及人均高。 (2)有,因为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商品粮供给仍很紧张。 (3)东北地区提高粮食总量是依靠扩大耕地面积,耕作粗放,加上低温等自然灾害。 (4)参考“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相关内容。
热量
水分
农业布局特点
耕作农业区 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作物。
农业布局特点
林业和特产区 四大优势: 全国最大的林区 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 宜林地区广泛 森林树种丰富
农业布局特点
畜牧业区 农牧条件好,品种优良
活动:1
耕作业
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
联系了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 利用了塘泥、蚕沙、蔗叶等副产品; 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 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 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
201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18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_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
进入导航
系列丛书
考点18
区域经济发展
自主课堂
基础夯实作业
互动课堂
能力升华作业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目标了然于胸,让讲台见证您的高瞻远瞩
考纲下载 1.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 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 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 特色经济作物为 山区 产品,在半山区实现 主,实现由原料型
“立体开发”,在山区 生产向原料及产品 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 加工并举的转变 配套加工业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 为例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1)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 推动。 (2)二者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 化反过来促进工业化。 ,城市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2.我国的特色农业基地 一个区域的农业,必须依托当地的自然背景、区位条 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发展。在诸多因素中的主 导性因素,是促使其形成特色农业的关键。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第三部分·考点18
系列丛书
区域
特色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水热充足, 社会经济条件 邻近港、澳、台地 区,市场广阔;港 口、铁路、航空等 交通便利;农业生 产技术水平高
高三总复习· 人教版· 地理
进入导航
。
第三部分·考点18
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6.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②灌溉水源充足 ③河谷两岸地
④耕作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B.①②④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①②③④
答案:C
D.②③④
7.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图 16-1-9),回答下列问题。
图 16-1-9
(1)请描述图中 A→B→C 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状况。 (2)简要分析 B 所在地区形成沼泽地的自然条件。 (3)B 所在地区某地为提高本地粮食转化率,拟发展舍饲养 畜业。该地某中学的地理研究性小组结合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 等知识,对家乡农区舍饲养畜业产业化进行可行性分析,他们 计划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开展课题研究。试写出该小组拟定的 走访调查的主要内容。
(2)与乙基地相比,图中甲基地发展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整理:甲地区位优势→从甲、乙两地地理差异考虑→ 自然:降水、热量,社会经济:劳动力。 答案:热量条件优越;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沛;劳动力
答案:(1)从 A 到 B 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从 B 到 C 年降水 量先增加后减少。 (2)地势低,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纬 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3)当地农民饲养的主要牲畜品种及收入情况;饲料加工业
的发展状况;牲畜的疫病研究及防疫状况;当地及附近地区对
畜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发展状况等。
读甲、乙两区域图(图 16-1-4),回答 1~2 题。
图 16-1-4
1.甲、乙两图中限制农业生产的共同因素是( A.水分 B.热量 C.土壤 ) D.光照
高二地理必修3_《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漫长而严寒,地表积雪深厚,河流封冻,冻土广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配合得较为协调。
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的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间,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如表4-1所示。
表4-1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二)地形和土壤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东北地区在地形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北部为松花江与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
其地形和土壤特征如表4-2表示。
表4-2 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特征1.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差异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坡度因素。
如东北区的森林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如从大兴安岭的西侧开始,自东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到了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造成农作物分布随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总之,东北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广大,分布集中。
东北区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社会、经济条件 工业基础良好, 交通 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东北地区最具有优势的自然条件是土地:土地最为辽 阔;土地类型多样;空间相对集中连片;黑土肥力最高; 土地后备资源充足;荒地垦殖费用较低等。
二、农业布局特点 1.农业生产区域的划分依据 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 及 农业生产方式 的不同。
【解析】 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季播种,秋季 收获,春季气温低,春播会推迟,生长期也会缩短,影响 农业生产。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纬度高,气温低,蒸发 少,土壤中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
【答案】 东北地区作物一年一熟,春播秋收;春温 较常年偏低,春播推迟;生长期缩短(或收获延迟,作物 易受秋季低温冷害影响)。东北地区以旱地为主;土壤中 含水量过大,难于耕作;不利于作物生长。
美国工业发展使其农业 机械化程度高
是农业生产物资和农 高品质农产品和时令性 交通 产品流通的保障,促 农产品的市场范围扩
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深化整合] 1.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评价 一个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状况受发 展条件的影响,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应因地制 宜地发展农业。
(1)自然条件
条件 气候
具体影响
光照的强弱、昼夜温差 的大小直接影响农产品 品质
热量条件决定了积温和 生长期,从而决定了农 作物品种和耕作制度
第 1 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 北地区为例
考纲展示: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基础梳理]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1.范围:A 黑龙江、B 吉林、C 辽宁三省和 D 内蒙 古自治区东部。
商品粮
一年一熟
低温冷害 4~10月
(2)地形:E 高原 、F 平原 、G 山地 ,利于 农业多种经营。
发展特色农业 以___特__色_经__济__作__物____为主,实 山区 和特产品配套 现由_原__料______型生产向原料及
加工业
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真题试做]
(2013·上海高考)低山丘陵区综合开发是我国南方农
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回答 1~2 题。
1.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农民常在山坡开垦小块的水
___________农__产__品_加__工__业_ ②加快发展______________, 促进粮食绿转色化食,品延长产业链条
向发展
③建设___________基地
西部 草原 区
大力发展生态 农业和
__舍_饲__畜__牧__业__ _
①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 经济 ②推动 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 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 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 性畜牧业
稻梯田,这是为了 ( )
①扩大耕种面积 ②增加农作物熟制 ③防止水土
流失 ④提高土壤肥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浙江北部低山丘陵区常见自下而上分布的农田、
茶园、竹林所形成的立体农业景观。发展立体农业的益处
是( )
①减轻低温寒潮影响 ②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③优
化农业种植结构 ④缓解农业劳力不足
和耕地面积大小
平原适合发展种植 业,丘陵适合发展 林牧业,山地适合 发展林业
水 源
地表河湖及地下水 的丰歉和稳定 但夏季冰川融水和 山麓地下水丰富, 适宜发展绿洲农业
(2)社会经济条件:
条件
具体影响
典例
工业基 础
工业生产为农业发展 提供生产资料,影响 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
环境污染严重、 合理 自然灾害频繁
对策
改善 农业生态 _____环__境__ _________ ,保持水 土,退耕还 林还草,保 护湿地,增 施有机肥等
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
农业 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推进农业向 ①提高 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平原 区
规模化、 __专_业___化 和生态化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第 1 题,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 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 水源等。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开垦梯田是对地形条件的改 造,可以扩大耕地面积,保持水土。第 2 题,低山丘陵区 坡度较小的平地发展种植业,丘陵地区种植茶树和竹林, 可以发展多种农业经营和保持水土,所以发展立体农业可 以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能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答案】 1.B 2.D
3.(2013·四川高考)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 地区 2012 年 12 月 1 日~2013 年 4 月 15 日气温距平图和 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 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题。
结合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和耕地类型,分析图示气 温、降水状况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
(1)耕作农业区:
名称
A松嫩平原 三江
B__辽_原_河__平
主要农作物 ______玉_、米大豆、甜
菜
春小麦、大豆、甜菜
C______平 (2)林业和原特产区:D
大水兴稻安、岭冬、小E 麦小兴安岭
、
F 长白山 。
(3)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 、松嫩平原西部及部
分林区草地。
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 (1)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 (2) 三江平原 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 生产基地。
大规模机械化 专业化
图解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
四、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农业发展出现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类型
问题
原因
黑土退化、土地
耕地
沙化、 盐碱化 _________
人口激 增,高
林地、 草地
林地、草地的比 重下降,草场退 化
强度的 农林开 发,造
沼泽地
开垦沼泽地,破 坏湿地环境
成土地 利用不
其他
降水的多少及分配影响 土地利用状况和生产能 力、农业产量和水利工 程投入
典例
新疆光照充足、昼夜 温差大,瓜果糖分含 量高,品质好
南稻北麦,南甘(蔗) 北甜(菜);海南一年 三熟,东北一年一熟
华北平原、黄土高 原、降水少且变化 大,中低产田多,产 量不稳定
坡度影响土层厚度 地 及水土保持状况, 形 从而决定利用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