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初中地理教师优质课

合集下载

2024年初中地理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2024年初中地理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2024年初中地理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我有幸参加了2024年初中地理优质课听课活动,并受益匪浅。

在这次听课中,我深切感受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这次听课的心得体会。

这次听课的主题是有关地球的气候与气候变化。

我一直以来对这个题目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通过这次听课,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提高和学习的地方。

首先,我对教师听课中运用到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印象深刻。

教师使用了多媒体材料,包括图片、视频等等,让学生在视觉上得到了很好的感受。

例如,在讲解气候变化时,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时间的视频,让学生亲眼见到了更直观的气候变化的影响,这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我觉得教师讲解的方式非常生动活泼。

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地理概念,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当教师讲述有关气候带和气候要素时,她通过举例子、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再次,我觉得教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非常有耐心。

她在课堂上会提出一些问题,然后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这种互动的方式让学生觉得自己在学习中是被尊重和重视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最后,我觉得教师在课堂管理方面也做得很好。

她注重班级的纪律管理,课堂秩序井然,学生都能够安静专注地听课。

另外,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也很有条理,让学生能够很好地参与到课堂中。

通过这次听课,我深刻认识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努力提高。

首先,我需要更加注重多媒体教学方法的运用,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视觉感受到更多的信息。

其次,我需要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地理知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再次,我要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进来。

最后,我要加强班级管理,提高课堂秩序。

总之,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初中地理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

初中地理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

初中地理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初中地理教案【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初中地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

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学方法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时事政治,对于我国的钓鱼的岛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大做文章的国家是哪个?并强调钓鱼的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这节课就让我们抛开爱恨,用地理的视角充分认识这个复杂的国家。

过渡: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认识日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课教学【提问】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引导学生归结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两个方面。

这是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方向。

【环节一】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日本地形图,设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活动二:日本的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内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活动四:播放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习俗。

继续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二】认识日本的火山地震状况。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第七章第二节东南亚》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5.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扼守这一“十字路口”的“咽喉”要道是D_______海峡。
6.图中甲处拟修建一运河,能产生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1.中南 马来 湄公 2.太平 印度 南 3.越南 菲律宾 马来西亚 4.热带季风 热带雨林 水稻 稠密 5.马六甲 6.沟通了印度洋与太平洋,减轻马六甲海峡的运输压力,缩短了东亚地区到中东的距离
4.通过东南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进行综合分析,了解旅游业给东南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特点。
2.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东南亚“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分析东南亚气候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气候高温多雨,耕地较少,人口稠密,这种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决定了水稻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作物,并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3)归纳东南亚成为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的气候条件:湿热的气候条件。
(4)找出东南亚与我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是哪些国家?(越南 老挝 缅甸)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哪个国家?国土既在半岛上又在岛屿上的是哪个国家?(老挝 马来西亚)
2.东南亚地处____洲与_____洲,______洋与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3.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________与________的重要海上通道。
4.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______带,主要是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

初中地理优质课农业教案

初中地理优质课农业教案

初中地理优质课农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 掌握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及特点;3. 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4.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 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及特点;3. 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4. 实例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农业发展成就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发展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农业发展不仅关系到我们的饮食和生活质量,还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类型及特点;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 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3. 举例说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四、案例分析1. 学生分组讨论: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教师补充讲解,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课后作业1. 绘制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的思维导图;2. 结合家庭或家乡的农业发展情况,撰写一篇短文,分析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对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理解程度;4. 学生对农业生产类型及特点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2. 教材;3. 农业发展相关图片;4. 课堂讨论素材。

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举例生动有趣;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注重知识点的系统性,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

初中地理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

初中地理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模

块设计与实施引言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重要途径。

初中地理教案模块设计与实施对于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初中地理教案模块设计与实施的相关原则和方法,旨在帮助地理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地理教案模块,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

一、初中地理教学模块设计的基本原则1. 目标明确性首先,在设计地理教案模块时,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等级来确定,既要与教材内容相契合,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现实生活需求。

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指导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2. 结构合理性地理教案模块设计应该具有结构合理性。

合理的结构可以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学习的过程和学习内容的逻辑关系。

模块的结构应包括导入、目标与需求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综合评价等部分,以确保学生能够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3. 多样性与差异化在地理教案模块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 资源可获得性在设计地理教案模块时,需要考虑教学资源的可获得性。

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资料、教学设备等,这些资源对于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利用可获得的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初中地理教学模块设计的步骤1. 分析教学内容在设计地理教案模块之前,需要先仔细分析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点。

教师应该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以便将其合理地划分为模块。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可以借助教材的目录和内容列表,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分类和分析。

2. 确定教学目标在分析教学内容之后,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而明确,并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符合。

教学目标可以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等,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来确定。

3. 设计教学活动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需要设计教学活动。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极地地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两级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等。

2.会用地区、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两极地区的学习兴趣2.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表格对比,培养学生对比分析和总结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一是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的环境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3.读图分析能力和技巧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利用南北两极的地图,使学生两极地区所处的位置、环境特点2.通过经纬网,培养学生读图判断方向的能力3.设计活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自己创设学习情景增加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同学们,大家认识图片上的动物吗?他们是企鹅和北极熊,大家知道他们生活的地方在哪里吗?南极和北极。

大家对他们生活的环境了解多少呢?大家说的都非常好。

今天我们就来系统的学习极地地区的地理知识。

学生看图说出动物的名称、生活的地方,并说出自己对其了解的生活环境的特点。

新课教学一、极地地区的自然特征1.极地地区的基本概念极地地区到底在哪里呢?展示两极地区地图,让学生分辨南极和北极的地图。

极地地区的范围大致在哪里呢?请大家在两幅图上找出极圈,并标出其纬度,最后。

学生回答南极和北极。

学生分辨南极和北极的地图。

学生在两幅图上找出极圈,并标出其纬度,说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纬度范围a.南极地区南极地区的中心是哪一点?南极地区以海洋还是陆地为主?具体是什么洲?南极洲所跨的经度是多少度?南极地区周围是哪些大洋?从南极点向太平洋向什么方向走?向大西洋向什么方向走?向印度洋向什么方向走?最后请大家归纳从南极点只有向什么方向?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初中地理优质课评课稿

初中地理优质课评课稿

初中地理优质课评课稿今天来评一节初中地理课,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你知道吗?这堂课的老师真的是太有魅力了,不得不说,讲得真是又生动又形象。

地理嘛,乍一听好像挺枯燥的,毕竟那是什么山川河流、气候变化什么的,听多了容易头晕眼花。

不过今天这位老师就不一样,她把那些本来晦涩难懂的地理知识,讲得跟故事一样,简直能让人不知不觉就记住了。

从一开始,老师就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她没直接从课本上的那些术语开始,而是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水循环”的小故事,什么云朵如何变成雨滴,又如何回到大海。

你看,这不就一下子把那些枯燥的科学概念变得栩栩如生了吗?大家都瞪大了眼睛,耳朵都竖起来了,听得津津有味。

大家知道,初中生的注意力可不是那么容易抓住的,能做到这点,真的很不容易。

最让人佩服的是,老师一直没有让课堂变得沉闷。

她会根据每个知识点,提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们自由讨论。

比如她问:“你们知道,为什么夏天总是那么热,冬天又特别冷吗?”然后同学们就开始讨论了,有的说是因为太阳离我们远了,有的说是因为空气变薄了。

老师就趁机讲解了季节变化的原因,而且讲得特别生动。

她让大家看着地图,手指一指,那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真是太妙了。

大家都被她带入了情境,仿佛自己也成了地图上的一部分。

你看,地理这门课其实不难,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学生们的兴趣就能被激发出来。

课堂上,老师还会做一些互动小活动。

比如,她给大家发了一些气候带的图,要求同学们根据图上的信息推测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刚开始,同学们有点懵,不知道该怎么做。

但老师不急,她一步一步引导,直到大家明白了每一个气候带的特点,最后全班同学一起讨论,答案也基本都能给出来。

就算有同学答错了,老师也没有批评,而是鼓励大家多思考。

那种宽容的态度,让学生们感到非常舒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

不得不说,这堂课最吸引人的是老师的幽默感。

她总是用一些小笑话、俚语调侃一下,课上的氛围特别轻松。

比如在讲解气温变化时,她突然说:“我们中国的气温变化,简直就像北京的‘春秋’,每年都要上演几次。

全国初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地图的阅读》教案教学设计

全国初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地图的阅读》教案教学设计

《地图的阅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三种比例尺的表现形式。

2、记住经纬网或指示向标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3、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在地图上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2、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地图的能力。

3、初步学会绘制地图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

2、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使用地图。

教学内容:《地图的阅读》教学重点:1.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教学难点:1.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尺子、铅笔2.教学器材:投影仪或计算机。

课型:多媒体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资源:网络资源、教学参考书教学方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学情分析:这是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的第三节课,属于整个教材中的基础课,是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三节课。

对于本校的学生来说,地图在平时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接触过,许多同学也都有外出旅游的经历,并且在城市生活中对城市布局也有一定的直观感受,因此地图对于他们并不陌生。

但是因为现在的初中生都是电脑派位随机分配入学,所以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很大,如果小学基础没有牢固,在比例尺的计算、辨别方向上会有个别学生感到学习困难。

教学过程:(一)导入PPT上展示一张缺少地图三要素的藏宝图,设问:在这一张地图上我为什么找不到宝藏?预期学生回答:缺少了图例、比例尺和指向标(二)新课过程:1、因为缺少了地图三要素,所以一张地图也就变成了一张废纸,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要素:图例。

2、我们先来看一张泉州市的卫星遥感图片,设问:你们在图上能看出什么目标吗?预期:不能。

对比:卫星遥感图和地图对比讲解:地图就是地理工作者将地理事物用各种符号表示在图上,这样我们才能识别出地理事物。

PPT放一张中国地图,设问:你们在这张地图上看到了什么?预期:国土形状,省份形状,城市的位置………设问:你们怎么知道的?预期:因为左下角有图例活动:让学生填写学案上的图例填空题,填写后请三个学生分别告诉大家每个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重庆初中地理教师优质课
竞赛结果的通知
各区县教研室〔教科所、进修学院、校〕、委属中学、西师附中:重庆市初中地理教师优质课竞赛于2018年5月6日—8日在合川瑞山中学和合川中学成功举办。

各区县和市教委直属学校通过初赛推举出的50名教师参加了全市决赛。

依照竞赛规那么和程序,综合评定出一等奖20名,二等奖30名。

获奖名单〔按姓氏笔画排序〕如下:
壹等奖
合川中学文泽瑞重庆市六十六中学校冉琼
西南大学附中龙雨娇重庆市杨家坪中学龙珍玉
重庆外国语学校刘洁玙重庆市万州江南中学朱文亚
重庆市川维中学余佳玲重庆八中张莹
北碚江北中学张小林重庆实验中学李凤
北部新区天宫殿学校陈姗重庆七中岳军
重庆南开〔融侨〕中学罗琅琳永川萱花中学胡明宇
彭水县民族中学赵昌凤巴蜀中学耿珊
江津中学钱红重庆市巴川中学校梁艳
重庆市第三十七中学校谢凯重庆第一中学校谭雪娟
贰等奖
万盛经开区石林中学万友群重庆育才中学方瑶
合川瑞山中学王燕石柱县马武中学冉海燕
秀山凤凰中学刘妤巫山初级中学何力
奉节永安中学何英黔江区实验中学何菊
九龙坡区西彭一中李旭重庆市綦江中学李娜
潼南塘坝中学李维梁平县福禄中学杨小玲
云阳县初三中陈丹璧山县来风中学陈小兰
垫江中学陈刚美巫溪中学陈合淸
重庆兼善中学蔡家校区陈明敏南川书院中学陈春花
重庆市忠县中学罗钦重庆市大足中学胡春花
涪陵十四中胡琳琳开县德阳初级中学唐瑶
武隆中学徐晚秋重庆市观音桥中学敖忠玲
丰都县平都中学校秦源重庆市第110中学梁钰
荣昌县初级中学程平城口县职业教育中心谢磊
酉阳县酉州中学熊娜霜重庆市两江中学校滕治凤
我们对各位获奖教师表示衷心地祝贺,并盼望获奖教师戒骄戒躁,力争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8年5月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