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论文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论文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论文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论文范文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跨越国界和超越同一文化背景的文学思潮、流派、运动、作家、作品以及和文学发展有关的各种现象的学科。
总而言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这一学科的名称存在很大学术问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论文篇1浅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名称质疑研究摘要:目前,在很多高校中都设置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这一专业,然而,国内很多学者对这一专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对其利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本文则主要针对这一名称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高校;专业名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一、前言教育部于1998年大规模地调整了二级学科,其中,《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这两个二级学科进行了合并,即《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置于现在中国语言文学的一级学科下。
在该课程名称诞生伊始,国内的学者就提出了各不相同的观点。
例如,谢振天指出,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学科,强行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对学科发展产生了很大阻碍。
一方面,导致认识论的混乱,很多师生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一学科的实质,从而将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同等对待,认为两者的教学研究是一样的。
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教学研究过程中也造成了混乱,在很多师生眼中,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是相同的,理所当然地把外国文学的相关教学、论著看做是比较文学的教研成果。
再如,孟华指出,把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捆绑起来进行学科设置,对于比较文学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名称的质疑从本质上来看,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并不是一个学科体系的范畴,而教育行政部门在全国教育系统中把这两个学科强制地合并成为一个学科,并没有经过学术意识的公众论证。
然而,在我国的综合性大学中,尤其是师范类院校,基本上原来的“外国文学”课程均变为了现在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那些“外国文学”的教师也随之成为“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教学者和研究者。
1、比较文学的内涵从某种角度来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一学科的设置是混乱的,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定位就是“非学术性”的,另一方面,一些教学研究者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正确科学的“比较思维”。
比较文学相关的论文例文

比较文学相关论文参考例文比较文学大致可分为法国的影响比较文学、美国的平行比较文学、俄苏的类比比较文学和中国的阐发比较文学等四大派别。
下文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比较文学相关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比较文学相关论文参考例文篇1 浅析比较文学的源流摘要:1829年,法国学者阿•福•维尔曼首次提出了“比较文学”这一术语,自此,开始了比较文学的研究。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法国学派,法国学派以一整套理论、方法和操作模式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
由于其局限性,法国学派的弊端日益凸显,由此美国学派登场。
美国学派以平行研究的方式对作品、现象加以比较分析,探讨并发现其内在联系、共同规律和民族独特性等。
关键词:比较文学 ;研究;源流一、引言1829年,法国学者阿•福•维尔曼首次提出了“比较文学”这一术语。
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比较文学》一书,该书对文学的本质、相对性、发展的原理、比较研究等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并从氏族文学、城市文学、世界文学、国家文学等角度出发,对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作了比较考察,堪称比较文学的先驱。
标志着比较文学已真正成为一门学科。
二、比较文学发展的源流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跨越国界和超越同一文化背景的文学思潮、流派、运动、作家、作品以及和文学发展有关的各种现象的学问。
作为一门学科,它和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一样,都是文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纵观全世界比较文学发展史,我们可以追溯当今比较文学发展的源流。
1、法国学派按照学者们通常的看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由法国学派所奠定的“影响研究”。
法国学派是形成最早、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
法国学派的先驱者,如基内、维尔曼和安培等人的讲座和课程,戴克斯特(J.Texte)的第一本专著《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为比较文学作为学科的发展并成为大学体制性的课程作出了很好的铺垫。
比较文学论文

比较文学论文篇一:比较文学论文天津理工大学比较文学结课论文姓名:韦丽学号:20112478年级:2011级浅析《饮酒》和《茵纳斯弗利岛》两首所体现的中西方文化摘要《饮酒》的作者是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陶渊明,这首诗是诗人以酒为题,写出其对现实境遇的不满和对田园宁静生活的喜爱向往。
可以说,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开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
而另一首《茵纳斯弗利岛》的作者则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和散文家威廉·巴特勒·叶芝。
这首诗被称为叶芝早期唯美主义浪漫风格最具代表的名作,全诗以朴素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对城市生活的厌弃,渴望去过真正的生活。
两首诗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各自保持其特点,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魅力。
关键词:《饮酒》《茵纳斯弗利岛》文笔特色中西文化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茵纳斯弗利岛叶芝我就要动身走了,去茵纳斯弗利岛,搭起一个小屋子,筑起泥巴房;支起九行云豆架,一排蜂蜜巢,独个儿住着,茵阴下听蜂群歌唱。
我就会得到安宁,它徐徐下降,从朝雾到蟋蟀歌唱的地方;午夜是一片闪亮,正午是一片紫光,傍晚到处飞舞着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动身走了,因为我听到,那水声日日夜夜轻拍着湖滨;不管我站在车行道或灰暗的人行道,都在我心灵的深处听见这声音。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
曾做过几年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田园诗派创始人。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
在他的饮酒诗中大多是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我们今天所要比较的这首《饮酒》则是表达作者对田园风光的无限热爱,更是对所过的闲适隐居生活的喜爱。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比较文学是一门正处在发展中的新兴学科,国内外学界至今都很难对其做出准确的定位。
不过,由于跨越性是比较文学学科成立的核心属性,国内学界倾向于根据其“跨越性”特征来界定比较文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比较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一: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教学思路[摘要]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丰富的跨文化、跨语言、跨区域的实例。
将当代广东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教学中,既能形成较有岭南特色的少数民族比较文学教学,又能彰显教学改革实践中比较文学课程的民族文化资源整合特色。
本文就此展开教学实例研究,以期实现比较文学特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比较文学教学;瑶族文学;实例研究比较文学课程是当代高校中文系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
比较文学相对其他分门别类的文学课程而言,其最鲜明的课程特色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国别、跨区域,这一课程特色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的通识指向,区域特色资源整合利用到比较文学的教学之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广东高校的比较文学教学中,将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课程实践,有着广泛的学科基础和地缘优势。
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大多来自广东省连南、乳源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学生,其对民族文学加入教学内容的接受也更为清晰。
因此在比较文学课程中,结合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当代瑶族文学与文化的内容,是可行而且必要的。
本文试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比较文学教学与当代广东瑶族文学相结合的教学实例研究。
一、教学目标无论在以文学文科为主的高等院校,还是师范类高等院校,以及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始终有着通识教育的帽子。
因此教学目的并非功利,也并不明确具体。
本人在教授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既经历过作为选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也经历过作为必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
中文专业本科和中文师范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虽然都有比较文学的课程,但前者是作为必修课程设置,而后者是作为选修课程设置,因此教学目标也因课程设置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在全球化的时代,民族文学的趋势是走向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它特有的研究对象及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征,对研究世界文学并对抑制文化霸权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比较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一:浅谈“天人合一”与“人天合一”的文明相通性异质性包括文明原生性、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华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
作为东西方不通文化代表的老庄学说“天人合一”同希腊神话中体现的人本主义精神的“人天合一”同样具有相通的跨文明异质性,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在坚持传统老庄学说中的同时还能不断接受西方文明中的合理成分。
然而,虽然这两种精神具有异质性而同时他们又是各自独立的。
一、“天人合一”中的“天”与“人天合一”中的“天”老庄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天”。
“天”的概念最早出自于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千字文》开宗名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时的“天”是一个浑沌不清的大园筒,先民们把“天”看成一种绝对的力量来崇拜;到了周朝,对“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周文王作《易经》卦一:“乾。
元享,利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天”是一个相当于河图、洛书的天园地方的宇宙,相当于“太极”阴阳两极相抱旋转的球,是一个造生万物的主体“一”。
所以古人造字的时候,把“天”写作'天'就是一人头顶“一”,“一”就是“天”,“天,颠也。
至高无上”;老子庄子则把它与“人”联系起来,多指是人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老庄的“天”多指与人类共存的自然,按造字会意拆字讲“天”字可有二种理解:(1)“一大”就是“天”最大;(2)“一人一”就是“天人合一”之意。
“人”,按文字学看它由一撇一捺组成。
按《易经》的观点这一撇一捺就是一阴一阳、一男一女的相互支撑与相互抵抗,它是阴阳相斗相和的产物。
按现在观点讲人是自然界中有智慧有意志的高级主体。
比较文学论文 (3)

比较文学论文1. 引言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学作品之间差异和共同点的学科,旨在通过对比和分析来深入理解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作为一种跨文化的研究方法,比较文学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
本文将探讨比较文学的意义和方法,并以两个经典文学作品为例进行比较分析。
2. 比较文学的意义比较文学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文学作品。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作品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进一步理解文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此外,比较文学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加深我们对世界文学的全球化认识。
3. 比较文学的方法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比较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3.1 主题比较主题比较是比较文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主题或者概念,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进行比较。
通过对不同作品中相同主题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的作品在对待同一主题时的差异和共同点。
3.2 文体比较文体比较是比较文学中另一种常见的方法。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文学形式,如诗歌、小说、剧本等,在各种文学作品中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文体的作品,我们可以探讨不同文学形式对文学作品表达和传达信息的影响。
3.3 时代比较时代比较是比较文学中关注时代变化的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从而研究文学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演变和发展。
通过比较不同时代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期文学作品在社会和文化变迁中的反映和回应。
4. 比较文学案例分析在本部分,我们将以两个经典文学作品为例进行比较分析。
4.1 《傲慢与偏见》与《红楼梦》比较分析《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而《红楼梦》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虽然这两部作品背景和文化差异很大,但它们都围绕着社会地位、爱情与婚姻等主题展开,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论文集精选

比较文学论文集精选比较文学促进了民族文学、文化之间的了解和沟通,有助于具有世界性特征的新文学样式的出现。
下文是店铺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比较文学论文集精选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比较文学论文集精选篇1谈西方比较文学界中的西方中心论及其反思二十世纪末期,帝国主义大战、瓜分势力、冷战等都已不是那么明显的冲突。
对于“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美国政治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他的一篇相当具有争议性的文章《文明的冲突?》中是这样描述的,他毫不隐讳地指出: “在这个新世界中,冲突的主要缘由并非是意识形态和经济上的,人类文明的巨大差异以及冲突的主要来源将是文化上的。
民族国家在世界事务中将依然是最有力量的因素,但是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发生在不同的民族间和不同文明的群体之间。
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的政治。
”在这篇文章中亨廷顿大胆地做出了这样的预言: 他认为在西方与非西方之间,将会产生大规模的激烈的文化冲突,而且这种激烈的文化冲突将会引发一场世界大战。
对于他的预言是否正确,我们暂时先不做评价,但是他却把文化冲突这个问题提出来了,他还认为文化冲突的影响和后果是非常严重的,而且这个文化冲突问题确确实实是未来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那么文化冲突是怎样产生的? 文化冲突是起源于以某种文化为中心的理论和一种文化对其他种文化的压制。
亨廷顿为什么会提出如此可怕的预言,这是因为亨廷顿就是从西方中心论出发进行思考的,而且他感受到了过去那种以西方为中心的文化建制正在逐渐衰落。
的确,由于殖民制度的逐渐衰弱和崩溃,各民族的文化都逐步复兴起来,都在重新发现自己的本真,都在彰显自己的文化特色。
实际上,保存并发扬文化的多样性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没有差异就不会有发展。
比如: 非洲音乐对当代通俗摇滚音乐的影响,中国建筑对欧洲建筑的影响等,都说明文化的差异会带来发展。
然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并没有从此就走上坦途,它正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威胁,其中最大的也是最为明显的威胁就是一直存在于西方社会里的各种顽固的文化中心论。
比较文学的论文

⽐较⽂学的论⽂⽐较⽂学的论⽂ 在各领域中,⼤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吧,通过论⽂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
写论⽂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是⼩编精⼼整理的⽐较⽂学的论⽂,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较⽂学的论⽂1 内容摘要: ⽐较⽂学是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的⼀类艺术研究形式,对诗歌来说,采取⽐较⽂学视阈的核⼼正是跨⽂化体系的艺术分析和研判。
中英爱情诗歌因其各⾃悠久的历史进程⽽产⽣了各⾃独特的个性化发展特征,但同属诗歌领域的艺术本质却⼜使⼆者间存在⼀定的内在联系。
本⽂尝试从中英爱情诗歌的相似与不同处着⼿进⾏跨⽂化的研究分析,从⽽得以更好地鉴赏与品评东西⽅爱情诗歌艺术跨⽂化的个性特质。
关键词: ⽐较⽂学;中英;爱情;诗歌 ⼀、⽐较⽂学视阈下中英诗 歌跨⽂化影响因素同样属于诗歌艺术领域,中英爱情诗歌之所以在内在关联性之上存在种种不同,本质原因正是跨⽂化因素的深刻影响。
以英国为代表的主要英语国家都是起源于海洋⽂化的岛屿或半岛国家,如英伦三岛,在其本⼟⽂化发展及其后来向外扩张占领⼀个个殖民地的过程中,海洋都是其开疆拓⼟的主要路径甚⾄唯⼀通道。
于是海洋成为其区域⽂明、民族⽂化最核⼼的组成甚⾄主导,⽽在与喜怒⽆常的⼤海争夺⽣存权、控制权的历程中,勇往直前、热爱冒险、敢闯敢拼渐渐成为了欧美地区最主要的民族个性,并且对其包括诗歌在内的各项艺术领域产⽣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具体来说,英语诗歌创作往往直抒胸臆、简单直⽩,情感浓烈到⼀⽬了然、⽆所掩藏,且绝⼤多数在形式上长短不⼀,虽在每句结尾处常以相同韵律的词结束,但整句⽤字数量相对随意等。
反观中国,⼏千年农耕⽂明为主的⼤陆⽂化属性诞⽣了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华夏⽂明,“喜怒哀乐之未发”、“发⽽皆中节”的“中庸之道”贯穿了儒家⽂化始终。
“君⼦戒慎乎其所不暏,恐惧乎其所不闻”的谨⼩慎微决定了中国古典诗歌对格律近乎苛刻的要求,⽆论五⾔或七⾔,古典诗歌在字数上讲究完全⼀致,在韵律则要求对仗⼯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期末作业
题目:《西游记》与《荷马史诗》
中天神形象的比较课程名称:比较文学
系别:中文系
班级:10文本x班
姓名:XXXX
学号:2010笑嘻嘻小
《西游记》与《荷马史诗》
中天神形象的比较
从词典释义可知,天神指天上诸神,包括主宰宇宙之神及主司日月、星辰风雨、生命等神。
例如中国文化里面的天神—玉皇大帝,他就是掌管神、鬼、人三界至高无上的天神,主宰着人间的干旱洪涝跟人的生死。
本文就两部著名的文学作品《西游记》与《荷马史诗》中天神形象的比较,来看东方神与西方神身上的共性,以及在对待人类时他们之间存在的差异和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本文主要采用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方法,对这两部作品中的天神形象进行比较研究。
一、两部作品中天神形象的共性
1、都具有人的外形,法力高强,至高无上
无论在《西游记》还是《荷马史诗》中,天神的形象都是具有人的外形,都是至高无上、法力无边的。
他们拥有较大的权力,比人享受更高的福祉。
例如在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中,执管西方极乐世界的如来佛祖,他就是具有人的形体,并且能够永生。
在小说中,佛祖的法力是最大的,他能够降服让掌管三界众生的玉皇大帝都奈何不了的神猴孙悟空,并且在小说的至始至终里都能够看出他的地位在佛教
里是至高无上的,法力也是最大的一位天神。
号称能够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孙悟空,却飞不出他的手掌心;唐僧去西天取经本来就寓意着佛祖的至高无上,那就是人人都应该把心向佛,积善行德。
还有就是玉皇大帝,他是掌管神、鬼、人三界的天神,是天上天下众神之主,拥有至高地位,并且长生不老,与天地齐。
他也是具有人的外形,同样,他也是作者根据时代所想象出来的统领三界的最高统治者,是人间统治者的化身。
在《荷马史诗》中,例如天神宙斯,他是希腊神话中的至高神,众神之主,天空、雷电、乌云之神。
他是能长生不死的神灵。
在奥林匹斯众神之中,他的权力跟法力都是最大的,即使有其他天神敢于之抗衡,但都不是他的对手。
宙斯也是具有人的外形,毕竟他也是人类在劳动中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天神,寄托了人类赋予给他的法力跟权力。
2、具有人的七情六欲,好大喜功,自私护短,参与人的活动
在《西游记》里面,天神跟人一样,具有人的共性。
例如,至尊如来好大喜功,自私护短, 老于世故却又有些自我陶醉。
好大喜功体现在,由于降服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有功,玉皇大帝宴请并谢他,待回到灵山时,就对其下属们对此事夸耀一番、沾沾自喜。
他的自私护短就体现在孙悟空遭遇金翅大鹏的刁难时,在孙悟空的质问下,承认与大鹏雕的亲戚
关系,并包庇了妖精。
还有在传经时,他的两位尊者阿傩、迦叶一定要收取紫金钵,可见其有索贿之嫌。
还有就是《西游记》中的天神们,是参与人的活动的。
例如,闻声救难的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在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途中,她是主要的组织者和直接参与者。
在师徒四人遭遇妖魔鬼怪无法自己降服时,都是观世音来帮助他们铲除妖魔、渡过难关,几乎都是在她的帮助下,师徒四人最终抵达灵山,取得真经。
在《荷马史诗》中的天神们,也常常参与人的活动。
例如,在《荷马史诗》中<伊利亚特>部分,关于伊利昂的故事,是不和女神厄里斯以“不和的金苹果”制造的天后赫拉同智慧女神雅典娜以及爱神阿佛洛狄忒之间的争执。
而宙斯的裁决又把灾难引向了人间。
整个特洛伊之战,本身就是宙斯导演下的人类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悲剧。
战争的起因是因神而发,战况的胜负进展是由神而定,甚至人类的存亡荣辱也在神的股掌之中。
还有就是希腊神话中的天神也跟人一样,有妒忌心和爱美心理。
例如《荷马史诗》中的天后赫拉,是一个以善妒闻名的神。
每当丈夫宙斯爱上其他美丽的女天神时,她就会妒忌并且心生仇恨。
天后赫拉的爱美心理表现在:自己同宙斯生下长相丑陋的儿子赫菲斯托斯时,因其不美丽就一脚将其踢下奥林匹斯山。
《荷马史诗》中的天神同样既有七情六欲,
懂得喜怒安乐,具有同《西游记》众神一样的共性。
比如爱神阿佛洛狄忒就是一位充满情欲的女神。
3、有着作者赋予的感情色彩
两部小说的作者在创造众多的天神形象时,都是受到民间流传的神话故事的影响,并结合自己的想象把他们描写出来。
而且,小说中所描写的部分天神形象,是作者所处时代统治者或统治阶级的化身,其中都赋予了作者的好恶、批判的色彩。
二、两部作品中的天神在对待人类时的差异
《西游记》中的天神在对待人类时,除了给人类降雨除灾、为人类造福外,态度上还有一种任其自然、让其自主发展的观念。
《西游记》里面的天神,颇有点中国道佛两教思想观念的特点。
比如太上老君、太白金星、元始天尊等都是道教所崇拜的天神,他们讲求修道成仙、逍遥自在,对待人类就是任其自然发展的态度;而像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等都是佛教尊崇的天神,他们对待人类时讲求以一颗怜悯之心去救苦救难,积极地去普度众生。
总之,《西游记》中的天神很少有去惩罚人类的,更多的是满足人类的祈求和庇佑人类。
而《荷马史诗》中的天神在对待人类时,他们虽然也有去帮助、护佑人类的,但一旦人类犯错或对抗天神的神威时,他们就会运用自己高强的法力去惩罚人类,让人类遭受痛苦
和灾难。
三、这些神话故事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西游记》中的天神形象以及神话故事对中国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首先,这些鲜活的神话人物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民所崇拜的。
比如普度众生的如来跟救苦救难的观世音等,在我们中国人的心里面那是具有崇高地位的,他们是人类的信仰。
其次,这些丰富的神话故事对人类社会的文学、政治、人文和历史等都具有促进发展的作用。
《荷马史诗》中的天神也同样受到西方人民的崇拜,比如希腊的体育竞技就是为了崇拜宙斯而进行的人类活动。
《荷马史诗》所衍生的神话故事对西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比如,西方文学的起源就源于这些神话故事,西方人的浪漫色彩也是受到神话故事的影响。
总结
《西游记》与《荷马史诗》中的天神形象,都具有人的共性,都有着人的思想。
其实,神即是人,他们也有人类的情感、性格、思想等。
这些天神都是人类面对大自然时所创造出的形象,寄托了人类的理想,同时,人类对他们也无比的崇拜,祈求他们的庇佑从而达到心灵的平静和心安。
这些神话故事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人类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有着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