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
六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必考知识点六年级上册科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接下来我们将介绍六年级上册科学的必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些知识。
下面按照不同的章节和主题,逐一介绍。
一、物质和能源1. 物质的分类:生物和非生物,常见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硬度等。
3. 物质与能源:物体的运动、变化和发光都需要能源。
常见的能源有太阳能、电能、水能等。
二、机械与能量1. 力的作用: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对物体的运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任何物体都受到地球重力的作用。
3. 杠杆原理: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装置,可以通过杠杆来放大力的作用效果。
4.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转化为不同的形式,如:机械能、热能、光能等。
三、声音与光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水等介质传播。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状态,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光的传播:光是看得见的电磁波,光可以在真空和透明介质中传播。
4.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遇到不同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这些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四、天体与地球1. 宇宙的组成:宇宙包括星球、恒星、星系等无数的天体。
2. 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太阳旋转的九大行星以及其他小行星、卫星组成的。
3. 地球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的两种运动方式,自转决定了白天和黑夜的交替,公转决定了四季的更替。
4.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形的球体,它的赤道略微比两极地区长,呈现出一个椭球形状。
五、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动物则需要摄取食物。
2. 生物的分类:植物按照种子的不同特征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动物按照脊椎的有无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要求不同,不同的环境因素会对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如生物、物理、化学等。
以下将对这些科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知识。
一、生物知识点1. 细胞与组织: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根据形态和功能的不同划分为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组织是由相同或相似的细胞按照一定方式组织在一起而形成的。
2. 动物的繁殖与生长: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卵生、胎生和产卵等。
动物的生长是指自身体积和质量的增大,通常分为幼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
3.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植物的生长过程涉及光合作用、纤维素合成等,主要通过水和养分的吸收来实现。
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例如花果结实和茎、叶的变态生长等。
二、物理知识点1. 声音和光线: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
光线是一种电磁波,可被物体反射、折射和吸收。
2. 电与磁:电是由电荷带来的电现象,分为静电和电流。
磁是由磁性物质带来的磁现象,通过磁力的作用可以实现吸附和排斥。
3. 热与温度:热是物体内部能量的一种形式,热传递可以通过导热、对流和辐射等方式实现。
温度是衡量物体热能状态的物理量,常用摄氏度表示。
三、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组成。
混合物由两种或更多种类的物质混合而成。
2.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在物理过程中可以发生状态变化,如固体溶解于液体中形成溶液。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发生化学变化,如酸碱中和反应等。
3. 空气与水的重要性:空气是地球大气层中氮、氧、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混合物,对生物和环境都非常重要。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一种重要的溶剂和介质。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归纳。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同学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然界的规律,并为未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浙教版科学全六册每章知识点汇总

浙教版科学七上第一章科学入门二、实验和观察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
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
加热时试管倾斜45度,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温度、粗细、长度的关系的实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探究声音产生的因素;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比热容概念的引入。
转换法:证明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敲击音叉后放入水中,水花四溅。
等效法:物体的重心;合力;串并联总电阻;平面镜成像;在研究物体受几个力作用的情况时,引入“合力”的概念。
建立理想模型法:在研究磁体的磁场时,引入“磁感线”的概念;表示模型(如太阳系模型);理论模型(如理想气体模型);想象模型(如电场线、磁感线等力线的模型);数学模型(如空间点阵模型)。
类比法:类比是将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以另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证明这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
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用水流(压)类比电流(压);用水波类比声波。
对照,是将论据中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
因为比较的双方形成鲜明的对照,互为衬托,所以,这种方法特别能突出一方面的性质,具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因而,用得也很普遍。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量程:(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六年级上 科学知识点

六年级上科学知识点六年级上学期科学内容的学习主要包含生物、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从这些科学知识的不同方面进行介绍和论述,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生物知识点1. 植物的结构和功能六年级上学期,学生将学习关于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
比如,根的结构和功能、茎的结构和功能、叶的结构和功能等。
2.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学生将学习如何观察和描述不同动物的特征,并学习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的特征及其分类。
3. 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学生将学习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活动,对其进行描述和解释。
二、物理知识点1. 物体的形状和结构六年级物理内容将涉及到物体的形状和结构的学习。
例如,圆形物体、方形物体等的形状特征和结构特点。
2. 力、运动和能量学生将学习物体的力、运动和能量的关系。
包括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物体之间的能量转化过程等。
3. 简单机械和机械能学生将学习简单机械(如杠杆、轮轴等)的原理和运用,并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和变化。
三、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生将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知识。
例如,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以及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变化过程。
2. 物质的组成和分离学生将学习物质的组成和分离的方法。
比如,了解混合物和纯物质的区别,学会使用过滤、蒸发等方法进行物质分离。
3. 酸碱盐的认识学生将学习酸碱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了解酸碱盐的鉴别方法和使用方面的常识。
根据以上内容的要求,六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内容主要包括了生物、物理和化学的多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科学知识,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原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起来,六年级上学期的科学知识点内容多样且广泛,学生需要认真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以提升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这些科学知识,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将其应用起来。
浙江六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

浙江六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科学是一门探索世界、窥探自然规律的学科,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而言,科学知识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以下将对浙江六年级科学知识点进行归纳。
1.物质与能量- 物质的性质: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具有质量和体积等性质。
- 物质的变化:物质可以经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形式。
- 能量的转移与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物体转移到另一种物体,也可以在不同形态之间相互转化。
2.力与运动- 力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运动、改变速度或形状。
- 运动的描述:通过描述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来表达物体的运动情况。
- 牛顿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是力与运动的基本规律。
3.光与视觉-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能量传播的形式,它可以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
- 光的反射和折射:当光线遇到物体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 视觉的形成:眼睛是人类视觉的重要器官,通过眼球、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等组成部分来实现图像的形成和识别。
4.天体与地球- 太阳系:太阳系是地球所处的宇宙系统,包括太阳、行星、卫星和小行星等。
- 地球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形式,造成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等现象。
- 天体观测:通过望远镜等仪器观测天体,可以了解星星、恒星、行星以及彗星和流星等天文现象。
5.生物与健康- 生物多样性:地球上的生物种类众多,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系统。
- 人体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 传染病与防治:了解常见的传染病,掌握科学的预防方法,可以有效保护自己的健康。
通过对浙江六年级科学知识点的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促进科学素养的提升。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发现科学的魅力,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只有通过实践和不断学习,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握科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六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知识归纳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涉及了多个领域,包括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物理科学等。
以下是对本册科学课程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复习。
一、生命科学植物的生长与发育:种子发芽的条件:水分、温度、光照。
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制造食物。
植物的生长周期:种子→幼苗→成熟植物→开花结果→种子。
动物的生命周期:昆虫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
哺乳动物的生命周期:胎儿→出生→幼崽→成年。
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
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科学研究。
二、地球与空间科学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地壳被分为多个板块,这些板块会相互碰撞、分开或滑动。
地球的自然现象:地震:由于地壳板块的移动导致。
火山:地壳中熔岩和气体通过裂缝或火山口喷出。
太阳与太阳系:太阳的结构与特点:核心、辐射区、对流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太阳系的主要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三、物理科学力与运动:力的定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力的类型:推力与拉力。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热与能量: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凭空产生或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电与磁:静电现象:电荷的积累与释放。
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
磁铁的性质:吸引铁质物体,有北极和南极。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与防治: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的来源与影响。
环保措施与可持续发展策略。
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通过对以上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六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上册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浙教版六年级的知识点科学

浙教版六年级的知识点科学科学,作为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浙教版六年级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将接触到一系列有关科学知识的内容。
本文将对浙教版六年级科学课程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介绍。
第一章:天地人与健康天地人与健康是六年级科学课程的第一章内容。
在这个章节里,学生将学习到有关天地、人类健康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1. 天地:本节主要了解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之间的关系。
太阳是地球的能源提供者,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地方,月亮则对地球有着一定的影响。
2. 人与健康:这一小节主要介绍了人类身体构造、科学用眼、科学用脑、科学用手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了解相关知识,学生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3.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六年级科学学习的重点之一。
学生将学习到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以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物质与能量物质与能量是六年级科学学习的第二章内容。
在这个章节里,学生将学习到物质与能量的相互转化关系以及相关实验方法等知识。
1. 物质的存在形态: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常见的物质存在形态,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2. 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学生将了解各种物质变化的特点和原因,如熔化、凝固、汽化和凝华等。
3. 能量与物质的转化:能量与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学生将学习有关化学能、电能、光能、热能等能量形式转化的知识。
第三章:波与光波与光是六年级科学学习的第三章内容。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学习到有关波的性质以及光的传播等方面的知识。
1. 波的特性:学生将了解波的概念、波的种类、波的特点等,如机械波和电磁波等。
2. 光的传播:这一小节将介绍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性质和行为。
3. 光的利用:学生将了解光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能、荧光灯、投影仪等使用光能的设备。
第四章:灾害与保护灾害与保护是六年级科学学习的最后一章内容。
六年级上册科学所有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所有知识点一、工具和机械机械: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装置都可以称为机械。
如:筷子、刀、钉锤、剪刀、扳手、开瓶器等。
杠杆: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杠杆平衡时,左边的力矩等于右边的力矩,即左边力×左边力臂=右边力×右边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F2l2。
三种杠杆:省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省力但费距离。
如:老虎钳、起子、开瓶器、核桃夹、羊角锤、门把手等。
费力杠杆: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竿、理发剪刀、缝纫机脚踏板、镊子等。
等臂杠杆: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定滑轮等。
轮轴:像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和一个轴组成的机械叫做轮轴。
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
当轮轴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动力×轮半径=阻力×轴半径,用公式表示为F1R=F2r。
斜面: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斜面可以省力,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越费力。
螺旋:斜面绕在圆柱上的螺旋叫做螺旋。
螺旋是变形的斜面,所以斜面也省力。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杠杆:如车铃的按钮、后轮上的飞轮、脚踏板与链条齿轮等。
轮轴:如把手、脚蹬等。
斜面:如螺丝钉等。
二、形状与结构抵抗弯曲:纸梁的宽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增加;纸梁的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会大大增加。
改变材料的形状,也能提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把薄板形材料折成V形、W形、U形、T形和工字形等,能够增加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拱形的力量: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所有的拱形都有一定的承重范围。
框架铁塔:铁塔采用三角形的框架结构,这种结构不但牢固稳定,而且用料最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1、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作机械。
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机械构造很简单,又叫做简单机械。
2、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5、像水龙头这样,轮子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使用轮轴时,在轮上用力,能省力,并且轮越大越省力。
在轴上用力会费力。
7、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8、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9、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斜面可以省力。
10、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1、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2、大轮带小轮速度快,但费力。
小轮带大轮速度慢,但省力。
13、各种简单机械的比较:14、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15、自行车上的各部分应用了哪种简单机械?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强横梁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2、增加横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横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要增加抗弯曲能力,增加厚度比增加宽度更有效。
3、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4、改变薄板形材料的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
虽然减少材料的宽度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5、瓦楞纸板抗弯曲能力强的原因是:瓦楞纸板通过又折又黏合的方式,改变了纸的形状增加了纸的厚度,从而使它的抗弯曲能力大大增强。
6、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拱形受到压力时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7、圆顶形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具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优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球形在各个方向上都是拱形,物体在球的任意位置用力,力都能向四周分散开来,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坚固。
(锅盖的作用是为了增大空间不是为了承载压力)8、生物体中的拱形:人的头骨、拱形的肋骨、贝壳、乌龟的壳、鸡蛋、接近圆形的水果。
9、拱(弧)形结构包括:拱形,圆顶形、球形。
10、骨架式的构造叫做框架结构。
11、三角形框架具有稳定性,利用三角形框架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增加斜杆可以增强框架的稳定性,使框架不变形。
12、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的物体稳定性好。
13、框架结构铁塔的特点:上小下大、上轻下重、空气阻力小、基础牢固。
14、瓶口向下放最容易倒;瓶口向上放不容易倒;瓶口向上,且里面装些水、沙之类的物体最不容易倒。
15、桥面在拱下方的拱桥,桥板可以拉住拱足,抵消拱向外的推力。
桥面被水平方向的力拉紧,还增加了桥面的抗弯曲能力。
16、钢缆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人们用它建造钢索桥,大大增加了桥的跨越能力。
钢缆桥可以分为悬索桥和斜拉桥。
17、钢索桥由哪些部分组成:由桥面、桥塔和钢缆组成。
钢缆拉住桥面,桥塔支承钢缆。
18、把桥塔修得高一些的原因是什么? 把桥塔修高一些的原因是为了降低钢缆受到的拉力。
第三单元《能量》1、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把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为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打开了大门。
2、用线圈和指南针可以做成电流检测器,检测电池中有没有电。
线圈方向与磁针的方向保持一致。
3、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
4、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
5、做电磁铁实验时,因为用的导线较短,这个电磁铁是很耗电的,不要把它长时间接在电池上。
6、改变电池正负极接法或改变线圈绕线的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
7、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粗细长短、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8、电动机由外壳(磁铁)、转子(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电刷)组成。
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
电刷接通电流。
9、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
虽然大小悬殊、用途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互相作用转动。
10、电能使各种用电器做各种运动、发光、发声、发热……我们把电具有的这种能量,叫电能。
11、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等不同的形式。
和运动有关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机械能。
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储存的能量叫做化学能。
12、所有的用电器都是一个电能的转化器,能够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3、电池是把化学能或光能转化成了电能。
14、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15、发明了发电机后,人们能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16、煤是几亿年前植物被埋入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长期的的压力、高温的共同作用下,慢慢形成的。
17、石油和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低等生物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形成的。
18、煤、石油、天然气所具有的能量是存储了亿万年的太阳能。
19、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用一点就少一点,我们正在耗尽这些能源。
20、现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水能、风能、沼气、地热、核能等。
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1、用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辨别和研究植物。
2、科学家主要是根据植物的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的。
科学家把植物分为两大类: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裸子植物(松、柏、杉、苏铁、银杏等),被子植物(无花果)。
3、还可以按其它标准给植物分类,但都有不合理的地方,例如:按生活环境分:水生植物陆生植物按茎的软硬分:草本植物木本植物按生存时间分:一年生植物两年生植物多年生植物按人的需要分:食用植物药用植物蔬菜水果粮食建材4、在已经发现的30万种植物中,开花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不开花的植物中蕨类、藻类、苔藓类和开花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菌类不是植物。
.藻类植物有:(紫菜)(海带)(红藻)(绿藻))蕨类植物有:(蕨菜)、(鳞毛蕨)、苔藓类植物有:(青苔)、(葫芦藓)。
5、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6、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分为:鱼类动物、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鸟类动物、哺乳类动物。
无脊椎动物分为:软体类动物、节肢类动物、环节类动物等。
昆虫属于节肢类动物。
7、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
8、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动物是昆虫;例如:蚂蚁、蝗虫、蜜蜂、螳螂、蜻蜓、蝴蝶等。
9、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是鱼类;例如:鲫鱼、泥鳅、金鱼、鲨鱼等。
10、身体上长羽毛的动物是鸟类;例如:鸡、鸭、鸽子、企鹅、鸵鸟等。
11、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
例如:老虎、猪、兔、鲸、白鳍豚、海豚、穿山甲、刺猬等。
12、体表有鳞或甲,用肺呼吸,卵生的动物是爬行动物。
;例如:蛇、乌龟、鳄鱼、蜥蜴、壁虎等。
13、小时候用鳃呼吸,长大用肺呼吸的动物是两栖类动物。
例如:青蛙、蟾蜍、大鲵(娃娃鱼)、蝾螈等。
14、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其中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15、我们每一个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
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
例如:鸡和鸭。
同一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例如:人。
不同的形状特征,组合造就了多样的生命个体。
n个性状,可以组合造就n的平方个不同个体。
世界上很难找到相貌完全相同的人。
其他生物也难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
16、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关联的、是相适应的。
17、沙漠中的黄色青蛙,不同地方生活着不同长相的狐狸,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野猪变成家猪、野鸭变家鸭、鲫鱼变金鱼、稗子变成杂交水稻、偃麦培育成小麦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18、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一个个成员。
19、同一种生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身体的形态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狐狸,生活愈在寒冷地区的个体就愈较大,体形就愈接近圆形,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20、38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简单生命体开始,到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环境变化是重要原因。
人类对于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对一些动物的驯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21、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22、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每一种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中。
.23、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1)提供给人类做食物;(2)供人类欣赏;(3)提供给人类做药材;(4)人类可以用植物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5)可以净化空气;(6)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24、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保护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25、生物生存是自然赋予的权利,而不是人类赋予的权利。
生物的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
它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26、《生物多样性条约》于1993年实行,规定每年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世界有180多个国家是《生物多样性条约》的缔约国。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