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加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 精品

合集下载

第7课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PPT课件

第7课中华书局版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PPT课件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中国近代化探索之
第7课
戊戌变法
一、戊戌变法的兴起和发展
1、背景 2、维新思想的传播 ------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运动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高潮
三、失败
戊戌变法主要代表人物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
一、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公车——举子、举人
康有为、梁启超,邀请 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 联名上书光绪帝,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 变法图强。
梁启超的9个子女皆才俊
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 长子梁思成——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次子梁思永——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三子梁思忠——英年早逝的炮兵上校 次女梁思庄——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四子梁思达——著名的经济学家 三女梁思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四女梁思宁——光荣的革命军人 五子梁思礼——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袁世凯
慈禧太后像
慈禧太后和后妃在一起
戊戌六君子
杨锐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
林旭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
同学们,你 们认为他的 死是否值得

教学课件:第7课戊戌变法

教学课件:第7课戊戌变法

,废除
。变
法失败,仅维持 天,又称

戊戌政变 1、维新措施触犯了 顽固派 和 旧官僚 的
利益,遭到 守旧势力 的强烈反对。 2、 9 月 21 日 慈禧太后 发动政变,囚禁
光绪帝 ,搜捕 维新派 ,废除 变法法令 。变 法失败,仅维持 103 天,又称 百日维新 。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1.封建顽固派的强烈反对 2.维新派的软弱与妥协
3.没有发动群众
4、中国的资本主义力量不能与封 建势力想抗衡(根本原因)
1,他献身的 精神对后人 起激励的作 用;
2,维新人士 逃脱后可以 继续斗争.
后来……
• 康梁成为保皇派,梁启超在民国时期做了 清华大学国学院的导师,死于一次失败的 手术。
• 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窃夺了辛亥革命的 果实,做起了皇帝梦,最后在人民的讨伐 声中死去。
第7课 戊 戌 变 法
戊戌变法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后,中国跟世界的关系出现前所未 见的改变。接连的外忧内患,使清政府及一些知识分子 逐渐觉醒,必须要改变现状才能自强。洋务运动,希望 能够“师夷长技以自强”,改良生产技术。但甲午中日 战争,清政府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证明只靠经济 上不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后。于是出现了要求从更基本
强”
广东南海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
------
变 者 天 下 之 梁公 启理 超也
康梁为推行变法做了哪些准备?
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 等人在北京出版《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为了宣传变法而制 造舆论中心,《时务报》在上海创刊。1897年冬,严复 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 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 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报》。在康、 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 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 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精品课件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精品课件

重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一、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
公车——举子、举人
康有为、梁启超,邀请 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 联名上书光绪帝,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 要是哪些
人?

1895年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其中领袖人物是康、 梁。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 帝被囚禁在这里。
载湉(1871--1908) 1875年即位,年号光 绪。1889年亲政。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
同学们,你 们认为他的 死是否值得 呢?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进步、爱国、启蒙
1、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符合当时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将《万国公报》改 名为《中外纪闻》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强学会遗址
三、百日维新——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
光绪帝(1871—1908), 1875年至1908年在位。他即 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 “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 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 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 布“明定国是诏” ,宣布变 法。
光绪帝 下诏变法。 不作亡国之君,______
反对变法维新,______发动政变,
谭嗣同 慷慨就义。 以血唤醒民众,______
慈禧
时光倒流.讨论
假如历史可以重演, 你认为经受了戊戌变 法失败的康有为要第 二次发动变法的话,他 该怎么做?
学史感悟.我来做小小改革家
现行的历史教育 及考试制度有何不妥 之处?请提出你的1~2 条合理建议.
教学目标:
1、什么是公车上书?它的地位和作用怎样? ——理解公车上书的意义 2、戊戌变法主要内容有哪些?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 社会的影响。 3、戊戌变法103天就失败了,原因是什么? ——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一事对比社会各界的反应,加深对 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理解。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共27张PPT)

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共27张PPT)



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这次变法被称为

”,又因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

”。
3.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政治上,改革 ___裁撤 任用__
经济上,鼓励

文化教育上,开办__翻译 传播 创办__开放__
军事上,训练
等等。
4.1898年9月, 发动宫廷政变,囚禁 , 等六人被杀
害,戊戌变法失败。
A. 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B. 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
C. 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 《马关条约》的签订
3 (2011年福州中考题)标志维新派政治团体正式成立的历
史事件是( )
A.强学会的成立
B.保国会的成立
C.时务学堂创办 D.万木草堂创办
4.文笔中学八年级要排演一场《戊戌变法》的历史剧, 邓程恩饰演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那么他应最赞同 下列哪项法令( )
6(2010年吉林中考题)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触犯了顽固派利益的是 ()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B.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改革科举制度
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 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军、
海军
7.下列内容中,在光绪帝颁布的新政诏书中没有涉及的
是()
A.训练新式军队
B.实行君主立宪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教训:
改良主义在中国行不通。只有 用武装斗争的方式推翻清政府 , 中国才有富强的希望。
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
科举考试的___和
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
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
。史称 “__”。

课件2:第7课 戊戌变法

课件2:第7课  戊戌变法

梁启超逃亡日本。流亡期间,梁启超宣传保皇立宪,主
梁启超
张改革,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回国,参与组织和策划
(号广阶任东级18公新启73,会蒙-1又人 思92号, 想9)饮是 家字冰中 ,卓室国政如主资治,人产活,了文大京反化学图对教,书袁育主馆世和持馆凯学清长复术华。辟研大在的究学学护,国术国组学研战织研究争共究方。学院面社,特19、担别20任是年讲京对,学师中梁牡图国启、书历超受馆史潜聘与文心南北化于开 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的研究更是取得了非凡成就。1929年1月29月病逝于北京
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瓜分 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既无强 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清帝是指谁?
光绪帝
2、“瓜分豆剖”和“揭竿斩木”各指什么?
帝国主义试图瓜分中国和人民的起义反抗
3、总结当时的清帝为什么会月,和梁启
超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16日,光绪帝任
康有为
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百日维新的措施基本上都是
(1858—1927)清末 康梁所策划。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日本,设立
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1913年,
后为保皇派首领。 回国宣传尊孔复辟。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
戊戌变法为什么 会失败呢?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①根本原因: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单力薄,脱离广大群众, 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 ②客观原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顽固 派的力量过于强大; 历史证明: 通过改良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 路。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天晴了,仰望天空,天很远很蓝,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想对你说,其实,那样的朋友不叫朋友,叫做最爱,你听见了吗?我不想听别人的故事,不想被世间的种种规矩所左右,只关心你和我的世界, 只想听见你的讯息,你说,下雨了,我就会撑起雨伞,你说,天晴了,我就会给你防晒霜,其实一切原本很简单,只是我们总是被雾霾蒙住了双眼,我一直在这里等着你,你看见了吗?出险记录查询 /Service/baoxianchuxian_vin.aspx
如果说最美的记忆是有关花生的,那么最甜的记忆就是小时候看祖母熬糖了。 小时候年味特别浓,每到年跟前,家家就会忙碌起来,打豆腐、糍粑,炸炒米、花生,放(炸)麻花,馓子等等。因为家境还不错,我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只有一样是我最喜欢的,那就是熬糖。 熬的糖既甜又香味道纯美,还有吃它的时候可以好好玩味,这是其它年食都不具备的。因为这些原因打记事起我就对熬糖特别注重,因而对熬糖的程序特别清楚。 熬糖首先得准备麦芽,如果隔壁左右有已经开始生麦芽的被我看到了,我会飞跑回家向祖母报告,要祖母也立即准备麦芽。祖母就会量上几升麦子,在明亮的厅堂里,从不帮祖母做家事的我和祖母一起 将秕的,烂掉的,生虫的麦子剔除,然后看祖母把麦子分装在筛子或者筲箕等用具里,撒上水,盖上布,才放心地玩去了。 麦芽长出来了,大约一寸多吧就可以了,把麦芽剁碎,用石磨磨好,就可以开始熬糖了。了,水和米分离开来,再过滤,那过滤好的 水就是最初的糖水。这时的水是不甜的,得再到锅里熬。这才是最关键的,也是我最感兴趣的。

第7课 戊戌变法

第7课  戊戌变法
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 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 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4.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 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第7课
戊戌变法
思考: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 国半殖民地化 的程度 为了挽救 民族危亡 列强掀起 瓜分中国 的狂潮 公车上书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一、公车上书
1、康有为、梁启超成为维新派的领袖
2、1895年 公车上书
3、办报: 《万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报》(康、梁)
4、办团体:强学会 -----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名言:“且法者,所以守地 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 何有于祖宗之法乎!”
康有为(1858-1927), 字广厦,号长素。出身于封 建官僚家庭,少年时受过严 格的传统儒家教育。代表作 为《孔子改制考》、《新学 伪经考》。在广州举办万木 草堂讲学,宣传维新变法思 想,是维新变法的领袖人物。 他的两本代表作被人称之为 “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 喷发”。
思 考
二、百日维新(1898、6、11——9、21) (戊戌变法)
1、变法开始:1898年 2、法令内容:政治、经济、教育、 思想、文化、军事 3、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4、“戊戌六君子”:谭嗣同等

谭 嗣 同
去 留 肝 胆 两 昆 仑 .
我 自 横 刀 向 天 笑 ,
资料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而今中 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 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谭嗣同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狱中绝笔——谭嗣同
戊戌变法的性质、影响、失败原因、教训

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上)

历史:第7课《戊戌变法》课件(新人教版八年级上)

服下。”刘晨寂嘴唇微动,声如蚊蚋。宝音心念电转。在她跟明柯溜出来之前,乐韵光明正大的跟府里告了假,去探父亲的病,实则是去感谢刘 晨寂。那时刘晨寂还没给蝶宵华出诊罢?宝音曾戏问乐韵:“小妮子,若那大夫不是刘大夫,你也急着去谢他?”乐韵满脸飞红:“ 说哪里话 来?”“要我帮忙么?”宝音持起乐韵的手,“你也到年纪了,府里指婚,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只是,刘大夫他名头太响,”乐韵无奈 坦白道,“我配不上他。见到他,我最多这样:‘刘大夫,谢谢您肯收婢子的布帕。筱筱姑娘来找您时,您若帮她咬定婢子传帕是私情,婢子就 死定了。多谢您回护婢子!’他一定回答:‘医者验药是应该的。你给我帕子本不为私情,谁来问,我也要照实说。不必谢我。’然后他又去看 书了,要么其他姑娘来谢他、送他礼、跟他搭讪了。他对其他姑娘,准也跟对我一样客气,一样快快打发走。府里指婚要有用,别人怕不早指给 他了!我怕是没用呢。”此言不虚。刘晨寂是君子,所以乐韵帮宝音定计时,敢用他入局。而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跟乐韵相对时,虽没明说, 但姿态已表示得清清楚楚,他就事论事,不沾私情,乐韵就算是苍蝇,厚着脸皮攀上去,恐怕也只有立刻滑落的份。这样的君子,为何递一个纸 包过来?他真跟韩玉笙有旧情?宝音手指一动,把纸包纳入袖中。这纸包原轻飘飘无甚份量,宝音却觉得袖子里沉甸甸的。他若要害她,纸包里 写些违禁的语句,这一次私相授受,她已然跳进黄河洗不清。可莫名的,她相信他不是害她,而是急着救她。“为什么?”她凝视他,眼神在问, “为什么救我?你知道我是谁?要经历什么危险?”他举起纸,吹了吹墨,去交卷,不再看她。他们之间,这样就„„结束了吧?彼此又隔了整 整一座无底的幽谷。他不过来,她过不去。宝音心里掠过一丝怅然。第八十二章 自毁入宫路(1)卷子,评了下来,结合上一题的表现,终于定 了下期令主,乃是那田产最多的公子,他不但家里钱多,而且长辈肯撒漫着给他钱用,乃是真正的富公子,作一期东道,自然不愁,不必限令魁 尾帮衬。宝音与刘晨寂这卷子,也是极好的,可惜两人上题表现都不佳,故未落着魁首。宝音原不便争这令主,但不必被罚,已然万幸。那轻狂 书生上题被人讥为“斤斤计较的那是秤”,大为索然,这题“苗果追随春社近”,又被抨为不通,很觉没脸,便吵着要进入“猜猜哪一半是谁写 的”环节。猜人,是余兴节目,最好有酒在前,边酣饮、边呼猜,那才有趣。振风塔不是酒肆,但没关系,外头运酒,送上三层四层、乃至七层 八层,原本不难。难的是,振风塔是佛塔,佛教戒荦酒„„虽说这些年来,禁律渐弛,有人公然说出“素酒不算荦”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基础环境: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 ②、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发展。
③、文化思想:早期的“维新思想”;西学东战争失败,证明洋务运动失败,寻找救国新路。 ②、《马关条约》,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运动的领袖人物诞生: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领袖人物,挺身而出。
2、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 以慈溪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
慈禧太后的七大罪狀: 第一罪狀:並不支持自強運動。 第二罪狀:挪用海軍經費,興建頤和園。 第三罪狀:鎮壓改革者。 第四罪狀:廢黜光緒。 第五罪狀:破壞改革。 第六罪狀:未能阻止義和起事。 第七罪狀:於1900年向八國宣戰。
列举罪状大概写于何时?依据是?体现了哪个政治派 别的观点?一、二、三罪状带来的后果怎样?
三、“公车上书”的含义?发生的直接原因与价值
1、含义? 在京“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 法。 2、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具有群体性的觉醒。 3、公车上书的影响
谭嗣同:“经此创痛巨深,乃摒弃一 切,专精至思”。研习西学,探求变法。 虽然遭到顽固派的阻挠,但激 新科状元张謇:“抱为中国伸眉书生 起朝野上下强烈的社会反响。拉开 吐气之志愿”,弃官办厂,“实业救国”。 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名门之家的曾朴:“一腔热血,满腹 牢骚”,辞官到上海办报刊、写小说。
观察下列图片,主要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归纳图片的“主题”?
宣扬西学, 变法图存。
四、公车上书以后,为什么能形成维新变法运动 高潮的局面?
1、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唤醒了近代中国人。 2、北京、上海、长沙等地学会、报刊、学堂宣扬“变法图存”。 3、严复译著《天演论》的进化论,呼吁自强保种。
第7课 戊戌变法 1898年
三个阶段:萌发于早期维新思想;
公车上书拉开序幕; 百日维新进入高潮。
一、历史史实(1分钟讲述历史)
1、康、梁等维新派开展“维新变法运动”
① 背景 —— 甲午战败,签订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② 时间 —— 1895~1898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时间) ③ 地点 —— 北京、上海、长沙等地
中国近代第一位驻英法公使郭嵩焘认为:接受西方的教育体 制、政治制度、法学和经济学,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 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
外国人利用出版报纸和杂志的特权,林乐知在上海创办《万 国公报》,特别是李提摩太,全身心投入制度变革的事 业……。康有为的很多改革思想即来自于传教士。
1891年,康有为开办了万木草堂,18岁神童梁启超听 康有为讲《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4、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5、康有为八次上书,震动年轻有抱负的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
五、高潮到来——百日维新(1898年)
1、主要内容 (100多道诏令)
政治上:开放言论、吏治
(而非“君主立宪制” )
经济上:提倡实业 军事上:编练新军 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 (不是废科举制)
六、如何评价戊戌变法?
1、积极影响:A、倡导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说, 冲击旧思想、旧文化 (进化论、民权等) B、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民主革新人士不断增多)。
2、历史启示:和平改良之路在中国行不通, 由此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④ 对象(谁)——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
⑤ 事件(重大事情)—— a、公车上书;b、创办《时务报》、 发表《天演论》;c、开展“戊戌变法”。
⑥ 结果 —— 因“戊戌政变”而失败,但在中国起到了“思想启
蒙” 的作用;促进民主革命发展。
二、历史行为与历史环境(现象)的关系
1、康、梁开展维新变法运动具备的历史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