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地下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Underground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193990410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选修课

学分: 3

学时:48 (其中:讲课学时:32 课程设计学时:16 上机学时:0 )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本科专业

开课部门: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地下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公共选修专业课,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可直接应用于科研和生产实际,以获得关于地下工程总体上的认识。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方向必需了解的专业基础知识。本课程对地下空间工程的特性和利用形态、明挖法修建的地下工程、盾构法修建的地下工程、掘进机法修建的地下工程、矿山法修建的地下工程等方面进行概述性介绍,使学生对地下工程知识有一个总体而全面的了解,将大大提高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进学生的工程概念,因而也是学生基本素质教学的组成部分。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体力学》、《土力学》、《基础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岩土锚固及支挡工程》。

后续课程:《地铁与轻轨》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理论学时部分

本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1)掌握主要地下工程的利用形态;(2)掌握深基坑工程的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3)掌握盾构法修建的地下工程原理和施工方法以及盾构设备基本类型与选型;(4)掌握TBM法修建的地下工程设计原理和施工方法以及TBM基本类型与构造;(5)掌握矿山法修建的地下工程设计原理和施工方法。

第一单元地下工程概述(6学时)

[知识点]

(1)地下空间工程的特性和利用:地下工程的空间种类;地下工程的空间特性;地下空间的优缺点。(2)地下工程的利用形态:为人类生存、确保安全加以

利用的地下工程(生活、地下储藏设施);伴随城市发展而加以利用的地下工程(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铁道、市政地下管道、能源供给设施、上下水道设施);伴随科学技术发展而利用的地下工程(地下生产工厂、水力发电站、原子能发电站、废弃地下处理设施);大规模国土的有效的地下工程(铁路设施、公路设施、海峡通道工程);防御和减少灾害的地下设施(灾害及防灾的地下设施、防护建筑、储备设施、防御洪水灾害的地下坝与地下河)。

[重点]

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铁道、铁路与公路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难点]

铁路与公路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基本要求]

1、识记:地下街;标志设施;引导标志;诱导标志;折返线;存车线;渡线;联络线;车辆段出入线;中间站;换乘站;区域站;起(终)点站;联络站;枢纽站;城市中心站;郊区站;机车车辆限界;基本建筑限界;隧道建筑限界;直线隧道的净空;洞身衬砌;洞门。

2、领会:理解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铁道、铁路及公路隧道等其它地下工程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3、简单应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铁道、铁路及公路设施等地下工程的简单平纵横断面的设计。

4、综合应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铁道、铁路及公路隧道等其它地下工程简单规划与设计。

[实践与练习]

1、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每章课后复习题;

2、要求学生认真练习每章课后的问题与应用。

[考核要求]

1、理解和运用地下空间特性的相关知识;

2、理解和运用地下工程的利用形态相关知识。

第二单元明挖法修建的地下工程(8学时)

[知识点]

(1)明挖法的基本概念:明挖法的施工方法;明挖法的工程应用。(2)明挖法修建的浅埋式地下工程:矩形闭合框架结构和尺寸;作用在隧道框架结构上的荷载;矩形框架的内力计算;框架结构件截面设计。(3)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上的荷载;无支护开挖的基础工程;排桩式支护结构;深层搅拌桩支护结构;深基坑的土层锚杆支护结构和土钉墙结构;基坑工程的监测。(4)地下连续墙:地下

连续墙的破坏形式和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地下连续墙荷载结构法设计计算;地下连续墙设计计算的数值分析法;地下连续墙的施工。(4)沉管工程:沉管的结构设计;管段的制作及浮运;管段的沉没与水下连接;沉管隧道的地基处理。

[重点]

支护结构上的荷载;无支护开挖的基础工程;排桩式支护结构;深层搅拌桩支护结构;深基坑的土层锚杆支护结构和土钉墙结构;地下连续墙的破坏形式和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地下连续墙荷载结构法设计计算。

[难点]

深基坑的土层锚杆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荷载结构法设计计算。

[基本要求]

1、识记:顺筑法;逆筑法;分部开挖法;主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被动土压力;荷载结构法;修正荷载结构法;沉管;抗浮安全系数;船台法;干坞法;分吊法;扛吊法;骑吊法;拉沉法;水下混凝土法;水力压接法。

2、领会:理解和掌握好明挖法修建的浅埋地下工程、深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沉管等其它地下工程荷载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

3、简单应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基坑如无支护的基坑工程的设计。

4、综合应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排桩式支护、深层搅拌桩支护、土层锚杆和土钉墙结构的支护设计。

[实践与练习]

1、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每章课后复习题;

2、要求学生认真练习每章课后的问题与应用。

[考核要求]

1、理解和运用明挖法修建的浅埋式地下工程的相关知识;

2、理解和运用深基坑的相关知识;

3、理解和运用地下连续墙的相关知识。

第三单元盾构法修建的地下工程(6学时)

[知识点]

(1)盾构法发展历史及基本概念:盾构法的发展历程;盾构法的基本概念。

(2)盾构设备类型及其选型:盾构设备的组成;盾构设备的分类;特种盾构设备的发展;盾构设备选型分析;盾构设备选型实例。(3)盾构法隧道设计:总体设计;管片衬砌结构设计;设计计算方法;相关结构设计;盾构隧道衬砌结构防水设计。(4)盾构法隧道施工:管片制造、存储与搬运;盾构的始发与到达;盾构法隧道施工组织与管理;辅助工法;盾构法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重点]

盾构设备选型分析;总体设计;管片衬砌结构设计;设计计算方法。

[难点]

管片衬砌结构设计;设计计算方法。

[基本要求]

1、识记:盾构法;切口环;支承环;盾尾;泥水平衡式盾构;土压平衡式盾构;压气法;冻结法。

2、领会:理解和掌握好盾构设备类型及其选型、盾构法隧道设计以及盾构法隧道施工。

3、简单应用:根据工程概况选择合理的盾构的类型。

4、综合应用:根据工程概况和地质条件,能够进行隧道盾构法简单的设计和施工组织管理。

[实践与练习]

1、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每章课后复习题;

2、要求学生认真练习每章课后的问题与应用。

[考核要求]

1、理解和运用隧道盾构法选型、设计、施工等的相关知识;

第四单元掘进机法修建的地下工程(6学时)

[知识点]

(1)TBM法及其应用:TBM法;TBM法的应用。(2)TBM的结构类型及构造:全断面隧道TBM的类型;TBM的构造及工作原理。(3)TBM法隧道的支护技术。(4)TBM法隧道的施工技术:TBM法隧道的施工流程;TBM法隧道施工技术要点;TBM法隧道的辅助工法。

[重点]

全断面隧道TBM的类型;TBM的构造及工作原理;TBM法隧道的支护技术

[难点]

TBM法隧道的支护技术

[基本要求]

1、识记:掘进机;TBM法;RSR法;RQD法;松弛荷载法;

2、领会:理解和掌握好TBM法的结构类型及工作原理、BM法隧道的支护技术以及TBM法隧道的施工技术;

3、简单应用:根据工程概况和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TBM类型;

4、综合应用:根据工程概况和地质条件,能够进行隧道TBM法简单的支

护设计和施工组织管理。

[实践与练习]

1、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每章课后复习题;

2、要求学生认真练习每章课后的问题与应用。

[考核要求]

理解和运用隧道TBM法选型、支护设计、施工等的相关知识。

第五单元矿山法修建的地下工程(6学时)

[知识点]

(1)矿山法概述:矿山法隧道的基本概念及工程概况;矿山法修建的地下工程的类型及作用。(2)矿山法隧道的衬砌结构形式:矿山法隧道支护结构的工作特征及基本要求;支护结构类型的选择与设计。(3)矿山法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围岩分级与经验设计;围岩松动压力的计算方法;衬砌结构计算方法。(4)矿山法隧道的施工:矿山法隧道施工方法;矿山法施工的钻爆技术;矿山法隧道的支护技术;防排水技术。

[重点]

矿山法隧道支护结构的工作特征及基本要求;支护结构类型的选择与设计;围岩分级与经验设计;围岩松动压力的计算方法;衬砌结构计算方法。

[难点]

支护结构类型的选择与设计;围岩松动压力的计算方法;衬砌结构计算方法。

[基本要求]

1、识记:钻爆法;浅埋暗挖法;整体式衬砌;复合式衬砌;围岩分级;RQD;围岩的坚固系数;围岩基本质量指标;松动压力;围岩压力;自然平衡拱;全断面开挖法;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管棚。

2、领会:矿山法修建的地下工程的类型及作用;矿山法隧道的衬砌结构形式;矿山法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矿山法隧道的施工

3、简单应用:根据工程概况和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4、综合应用:根据工程概况和地质条件计算出围压力并进行矿山法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组织管理。

[实践与练习]

1、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每章课后复习题;

2、要求学生认真练习每章课后的问题与应用。

[考核要求]

1、理解和运用矿山法修建的地下工程的类型及作用、隧道的衬砌结构形式、

矿山法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矿山法隧道的施工等的相关知识。

学时分配

(二)课程设计部分

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1)教学目的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集中实践教学选修课中。该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掌握了明挖法修建的地下工程-深基坑工程或越岭隧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下,完成基坑工程设计或越岭隧道(学生课程设计二选一)的实践活动。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基坑工程设计或越岭隧道的步骤和相关的设计内容,并学会用施工图表达设计思想。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是对地下工程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深化,通过课程设计训练,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地下工程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过程,加深对地下工程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巩固并提高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能够在简明的地质条件下进行深基坑支护或越岭隧道设计能力,使之能够掌握深基坑支护或越岭隧道支护设计的主要方法和主要步骤和学会绘制施工图和编制说明书,基坑支护和越岭隧道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

基坑支护部分

1)熟练阅读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2)掌握基坑工程设计的主要步骤;

3)能根据工程概况和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基坑工程的支护形式;

4)熟练进行作用在支护结构荷载的计算、确定合理的支护结构入土深度、并能进行支护结构内力、配筋计算以及强度和变形验算;

5)学会查阅设计规范和工程资料,并能进行施工图设计和编制施工说明。

越岭隧道支护部分

1)掌握隧道进、出口洞门位置的确定方法;

2)了解隧道进口、出口边仰坡开挖线与洞口位置的关系

3)掌握隧道进出口支护设计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4)了解洞身支护结构与地质条件的相互关系;

5)掌握按规范确定该隧道的竖向均布压力和侧向分布压力;

6)掌握衬砌结构的内力计算和配筋验算;

7)了解选择施工方法的基本过程。

2、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安排

(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

指导教师统一布置设计题目,学生单独进行设计。

(2)课程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分深基坑支护计和越岭公路隧道设,学生根据自已的兴趣爱好任选其中的一个。以教师提供的设计资料为基础,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给定的交通条件,拟定设计方案,对支护结构进行计算和验算。

基坑支护部分:

1)充分掌握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查明邻近建筑物和地下设施的类型及分布图、查明用地界线及红线图、邻近地下管线图、建筑总平面图以及地下结构平剖面

2)在研究地基勘察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场地的基本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基坑支护类型和平面布置方案;

3)确定基坑开挖的入土深度;

4)支护结构的强度和变形计算;

5)基坑整体稳定性验算;

6)围护墙的抗渗流计算;

7)降水和挖土方案设计;

8)监测方案与环境保护要求;

9)绘制基础施工图,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越岭隧道部分:

1)在查明隧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隧道进、出口洞门位置;

2)根据公路等级设定建筑限界,确定衬砌几何要素;

3)根据围岩的类别,确定隧道的支护方式;

4)根据隧道的埋深,计算围压分布压力;

5)计算衬彻的内力和弯距并进行配筋计算和截面的检算;

6)绘制隧道进出口和衬彻的施工图;

7)制定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设计。

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体力学》、《土力学》、《基础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岩土锚固及支挡工程》

4.学时安排

5、课程设计成绩考核与评定方式

(1)课程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

2)施工详图

(2)课程设计评分依据:

设计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设计条理是否清晰;设计方案是否正确合理;设计方案的确定是否经过充分论证;设计参数的选择是否正确;设计计算部分是否完整、正确;设计图纸是否满足施工图的要求;设计计算书是否符合规范、内容是否完整、书写是否清楚、层次是否分明;文字是否流畅。

设计过程(包括设计态度和创新精神):进度是否符合要求;能否按时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对待设计技术问题是否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否具有求实与探索创新精神;能否主动学习;是否遵守纪律。

(3)评定课程成绩的标准

1)设计过程:占课程设计部分成绩的50%

2)设计成果:占课程设计部分成绩的50%。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不断地吸收先进理论知识和最新理论和实践的动态,理论教学结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努力降低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不断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坚持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学内容安排要突出重点和难点,积极应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尽可能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图像,使复杂的理论变得简单、直观,力求化难为易,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应用启发式教学、开展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

4、注重课后练习,大力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考核模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课程考核选择百分制模式,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课程考核总评成绩由四部分构成,具体包括期末考试成绩(60%)、课程设计成绩(30%)、课堂考勤(10%)三个部分。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方式,主要考试内容为教材中重要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亦会有少量实际应用问题。

六、选用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推荐教材

《地下工程》,关宝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参考书

《地下工程》郑刚,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城市地下工程(第二版)》陶龙光,刘波,侯公羽,科学出版社,1996年《隧道工程(第二版)》朱永全,宋玉香,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年

七、大纲说明

该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选修课,在教学中提倡特色教学,应精选内容,打好基础,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教学中鼓励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量安排习题,要求学生及时、独立完成,以达到巩固所学内容之目的。

课程负责人签字:刘俊新专业负责人签字:雷劲松

教研室主任签字:雷劲松分管院长签字:姚勇

执行日期:2014年9月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282010191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施工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学分: 48 /3(其中含实验或实践学时:0 ) 开课学期:7 适用对象: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材料、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地基基础工程等。 内容简介: 《土木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主要研究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主要工种工程如土方工程、地基及基础工程、砌体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建筑安装工程、升滑工程、防水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装饰工程等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同时包括组织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经济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方法。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钢筋砼工程、预应力砼工程、砌筑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道路桥梁工程等基本操作方法。另外,还要求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决策方法,包括:工程施工流水作业基本原理,网绪计划技术,施工组织总设计及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编制方法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施工中有关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土方工程 教学内容: 1、土方规划: 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及土方调配方法。 2、土方工程施工要点: 边坡及土壁支撑、降低地下水位、流砂及其防治、填土及压实。 3、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

土木工程施工 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深基础工程施工 一、按受力情况桩分为几类?桩上的荷载由哪些部分承担? 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桩上的荷载由桩端阻力和桩身摩擦力共同承担。但,对于端承桩,极限状态下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担;而对于摩擦桩,荷载由桩端阻力和桩身摩擦力共同承担,桩身摩擦力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二、试述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吊点设置的原则是什么?如何设置?(P56) 吊点应严格按设计规定的位置绑扎。无规定时,应按起吊弯矩最小的原则确定吊点。 绑扎设置位置P56页。我就不信还要记那些数据! 三、试述桩锤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打桩时为什么采用重锤低击?(P57) 1、落锤-常用锤重1~2吨。适于打木桩及细长尺寸的混凝土桩;在一般土层及粘土、含有砾石的土层中均可使用。 2、单动汽锤-常用锤重3~10吨。适于打各种桩,最适于套管法打就地灌注混凝土桩。 3、双动汽锤-常用锤重0.6~6吨。适于打各种桩,并可用于打斜桩;使用压缩空气时,可用于水下打桩;可用于拔桩,吊锤打桩。 4、柴油桩锤-常用锤重0.6~6吨。最适于打钢板桩、木桩;在软弱地基打12m以下的混凝土桩。 5、振动桩锤-适于打钢板桩、钢管桩、长度在15m以内的打入式灌注桩;适于粉质粘土、松散砂土、黄土和软土,不宜用于岩石、砾石和密实的粘性土地基。 6、重锤低击的原因:如果是轻锤,势必“高击”。这样,则(1)锤击功能很大部分被桩身吸收,桩不易打入;(2)桩头易被打坏;保护层用可能震掉;轻锤高击的应力,还会使桩顶1/3桩长范围内薄弱处产生水平裂缝,甚至桩身断裂。当然,桩锤不能过重,否则所需动力设备也较大,不经济。 四、试述打桩顺序有几种?打桩顺序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确定合理的打桩顺序?(P60) 打桩顺序有(1)逐排打(2)自中央向边缘打(3)自边缘向中间打(4)分段打 影响因素:桩的密集程度、桩的规格、长短和桩架移动方便。 逐排打桩的效率高,但最终会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它和自边缘向中间打一样适用于桩不太密集的情况。一般以中央向边缘打,分段打法为宜,若柱距大于或等于4倍桩直径,土壤挤压情况和打桩顺序关系不大。一般宜先大后小,先深后浅,先长后短,从建筑处向远处打,基坑大则分成数段打。(详见P60) 五、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接桩的方法有哪些?试问各自适用于什么情况? 1、焊接法: 2、法兰接装法:接桩速度快,但耗钢量大,多用于混凝土管桩; 3、硫磺胶泥锚接法:可节约钢材,操作简便,接桩时间比焊接法大为缩短,但不宜用于坚硬土层中。 六、打桩过程可能出现哪些情况?如何处理? 七、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停打原则是什么? 八、打桩对周围环境有何影响?如何预防? 九、灌注桩与预制桩相比有何优缺点?(P64) 灌注桩具有节约材料,成本低,施工无振动、无挤压,噪音小等优点。 施工后混凝土需要一定的养护期,不能立即承受荷载,施工工期较长,在软土地基中易出现颈缩、断裂等质量事故。 十、灌注桩成孔方法有哪几种?各自适用于什么条件?(P65页起) 1、钻孔灌注桩:能在各种土层条件下施工。 (1)干作业: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粘性土、粉土、填土、中等密实以上的砂土、风化岩层,成孔时不必采取护壁措施而直接取土成孔。 (2)湿作业(泥浆护壁):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粉土、砂土、填土、碎(砾)石土及风化岩层,以及地质情况复杂、夹层多、风化不均、软硬变化较大的岩层。 2、套管成孔灌注桩: (1)振动沉管灌注桩:适于在一般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粉土、湿陷性黄土、稍密及松散的砂土及回填土中使用;但在坚硬砂土、碎石土及有硬夹层的土层中,因易损坏桩尖,不宜采用。 (2)锤击沉管灌注桩:适于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稍密的砂土及杂填土层中使用;但不能在密实的砂砾石、漂石层中使用。 3、挖孔灌注桩: 十一、试述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详见P70) 1、埋设护筒。 2、钻孔的同时注入泥浆。控制泥浆的相对密度很重要。 3、钻孔达到要求深度(完成)后,应及时清孔。 4、放入钢筋、浇筑混凝土。 十二、套管成孔灌注桩拔桩方法有几种?如何进行施工?(P71) 1、振动沉管灌注桩:根据承载力的不同要求,分为 (1)单打法,即一次拔管法。拔管时,先振动5~10s,再开始拔桩管,拔管时应边振边拔,每提升0.5~1.0m,振5~10s,再拔管0.5m,再振5~10s,如此反复进行直至地面。 (2)复打法,即在同一桩孔内进行两次单打,或根据需要进行局部复打。

土木工程材料试验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实验教学大纲 1.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2. 课程编码:01011205 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4. 课程要求:必修 5. 课程属性:课中实验 6. 课程总学时:50 学时总学分:3 学分 7. 实验学时:12 学时学分:1 学分 8. 应开学期:第4 学期 9.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10.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材料 11. 编写人:张华夏编写日期:2004 年12 月16 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是土木工程材料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的任务,不仅是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熟悉试验设备、操作技术及有关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并获得对主要土木工程材料试验和设计方法的技术技能训练。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要求对几种常用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标准试验方法有所了解,并掌握鉴定材料技术性能的试验原理、步骤和常用试验仪器设备、仪表的操作方法,了解试验结果的精度要求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要求学生认真作实验,如实观测记录,独立作出实验报告。 三、本实验课程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本实验课程基于基本理论有:油泵加压测力、杠杆作用、偏心轮引起振动、振动引起物料流态化、浮力阻力与重力的平衡、负压吸力;基于的实验技术知识有:按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正确运用相应的工具、设备制备出规定数量的试样,在规定龄期对试样进行破型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结果对样品的质量下结论。 四、实验方法、特点与基本要求实验教学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1. 基本操作技能正确掌握天平、台秤、磅秤、量筒、拌铲、搅拌机、振动台、试件模具、液压压力机、抗折试验机、水泥负压筛细度仪、水泥标准稠度测定仪等的使用,学会各种材料试样的制备与测定。验证所测材料的质量等级,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了解。 2. 综合性实验 运用混凝土回弹仪、电钻、酚酞试剂对一批混凝土试件或构件进行非破坏性推定抗压强度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和教师的指导,按照行业技术规范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进行实验,验证所学的科学 知识、客观规律,加深和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与了解,学会对一批混凝土构件进行非破坏性抗压强度推定。 综合性实验就是把学生学过的多方面知识、多学科内容、多因素影响,统筹考虑、综合应用开展实验,从而培养学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学习目的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 是直接为土木工程实际问题服务的一门重要的学科。 《土木工程材料》是研究土木工程用材料结构、性能、标准及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并且研究如何选用和组配复合材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材料内部组成、结构、技术性能、技术标准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合理选用和组配新型复合材料的能力。 2、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砂石材料、水泥、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其关系;掌握矿质混合料、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熟悉石灰、沥青及钢材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及技术要求; (3)了解各种外加剂的性能;了解部分新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及发展趋向; (4)了解石灰、水泥凝结硬化原理;沥青混凝土强度理论;集料的级配理论;沥青乳化机理。 (5)了解土木工程中合成高分子材料的主要制品及应用、了解建筑功能材料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 应学完《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工程地质》等课程,以便同学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过去学过的知识。它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二、本课程学习和考核的内容 绪论(2学时) 教学内容:土木工程材料发展概况,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明确本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要求和学习方法。 重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概况。 难点: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筑结构物中的作用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 教学内容: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材料的耐久性。 教学目标:了解材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掌握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掌握材料耐久性的基本概念。 重点: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相互间的关系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难点:材料的物理性质。 (二)天然石料(2学时) 教学内容:岩石的组成与分类、岩石的力学性能与测试方法、常用石料品种

土木工程施工课后习题答案

1-1 土的工程性质有:可松性、含水量、透水性 含水量影响:含水量越大,土就越湿,对施工越不利。含水量对挖土的难易、施工时的放坡、回填土的夯实等均有影响。 地下水的流动以及土中渗透速度都与土的透水性有关。 1-2 土的可松性:自然状态下的土经开挖后组织被破坏,其体积因松散而增大,以后虽经回填压实,也不能恢复为原来状态时的体积。土的可松性程度,一般用最初可松性系数和最后可松性系数来表示。 1-3 确定场地平整设计标高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满足设计时考虑的最高洪水位的影响;充分利用地形,尽量使挖填平衡(如土的可松性的影响),以减少土方运输量。 1-4试述按填、挖平衡时,确定场地平整设计标高的步骤与方法? 1、初步确定场地设计标高(H0)(1)将场地划分为区隔(正方形),确定各方格角点标高(平坦,则地形图+插入法;起伏,则现场木桩方格网,测量)。(2)挖填平衡,算体积列方程, 2、计算设计标高的调整值:考虑土的可松性影响,考虑泄水坡度。 1-5 在什么情况下对场地设计标高要进行调整?如何调整? 1、土的可松性的影响:由于土具有可松性,回填压实回复

不了原来状态,要相应提高设计标高。2、考虑泄水坡度对设计标高的影响。 1-8 流砂的主要成因是什么?防治流砂的途径是什么?有哪些有效措施? 由于地下水的水力坡度大,即动水压力大,而且动水压力的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与土的重力方向相反,土不仅受到水的浮力,而且受到动水压力的作用,有向上举的趋势。当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浸水密度时,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并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基坑,即发生流砂现象。 防治途径:减小或平衡动水压力;设法使动水压力的方向向下;截断地下水流。 有效措施:①在枯水期施工,减少动水压力;②抛大石块,以平衡动水压力;③打板桩,增加水流途径,减少动水压力;④水下挖土,平衡或减少动水压力;⑤井点降低地下水位,使动水压力向下;⑥搅拌桩或地下连续墙,截水,支承土水压力。 1-9 基坑降水有哪几种方法?各自的适用范围? 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主要有:集水井降水法、井点降水法等。 集水井降水也称基坑排水,是指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底设置集水井,并在基坑底四周或中央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抽走的一种施工方法。主要适应于土质情况较好,地下水不很旺的情况。 井点降水法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

土木工程概论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概论 编写单位: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编写日期:2014年7月

《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大纲(16学时) (理论课程)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概况 课程中文名称:《土木工程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Generality of Civil Engineering 课程编码:4210172108 开课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开课学期:土木工程/第一学期 学分/周学时:1/2 《土木工程概论》是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课程,且为必修课程,其课程内容是学习土木工程各专业方向的本科生必须了解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科生知道什么是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学习那些内容,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课程都有那些,各门课程之间有什么相关性,土木工程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本科学习阶段就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事业与祖国的建设事业联系在一起,从而为我国基本建设的主力军—土木工程师的初期培养打下基础,使他们具备一些关于土木工程知识的基本素养。 在学习本课程时,为了使学生能看得见实实在在的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了解我国近些年来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本课程采用的是全多媒体教学,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土木工程概论的同时,也能看到实实在在的土木工程项目、了解我国的基本建设计划,进而了解祖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建设。使他们在学习的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事业和国家的建设事业定位在一起。 该课程为专业先修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及了解相关的土木工程常规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测量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材素质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及主要类型;要求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中的一般知识,了解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桥梁工程和道路工程等基础知识,并对土木工程建设中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一般概念及土木工程的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

土木工程施工课后习题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 土方工程 1.某工程基础(地下室)外围尺寸40m ×25m ,埋深,为满足施工要求,基坑底面积尺寸在基础外每侧留宽的工作面;基坑长短边均按1:放坡(已知K S =,K S ′=)。试计算: (1)基坑开挖土方量; (2)现场留回填土用的土方量; (3)多余土用容量为5m 3 自卸汽车外运,应运多少车次? 解: (1) ()()()()()3 132303102400.52250.521066400.520.5 4.82250.520.5 4.821410.640.5 4.820.5 4.82400.52250.521232.562245925.50() 6 A m A m A m H V A A A m =+??+?==+?+???+?+??=????????=+?+?+?+= ? ? ???? =?++=自然方量 (2) 35925.504025 4.8 1071.91()1.05 V m -??= =自然方量 (3) 外运的土为虚方 36066.986066.98n==12145 V m =?=虚方(5925.50-1071.91)1.25车

填方区 挖方区 1 T 1 T 1 T 1 T 挖方量 (3 m ) 1 W 15 20 18 240 1000 2 W 70 14 110 170 4000 3 W 15 22 120 200 4000 4 W 10 13 80 160 10000 填方量(3 m ) 1000 7000 2000 9000 19000 注:小格内单位运距为m 。 解: 表中可以看出:x 11+x 21+x 31+x 41=1000 x 11+x 12+x 13=1000 ……………… 利用“表上作业法”进行调配的步骤为: (1)用“最小元素法”编制初始调配方案 步骤1:即先在运距表(小方格)中找一个最小数值,即2170L =,于是先确定 21 X 的 值,使其尽可能地大,即取 21min(1000,4000)1000 X ==。则 1131410 X X X ===,在 空格内画上“×”号,将(1000)填入 21 X 格内; 步骤2:在没有填上数字和“×”号的方格内再选一个运距最小的方格,即4380L =, 让X 43值尽可能的大,即X 43=min(10000,2000)=2000。同时使x 13=x 23=x 33=0。同样将(2000) 填入表1-5中X 43格内,并且在X 13、X 23 、X 33格内画上“×”。 步骤3:按同样的原理,可依次确定x 42=7000,x 12=x 22 =x 32 =0;x 31=300,x 32=x 33 =100,并填入表1-5,其余方格画上“×”,该表即为初始调配方案。 表1-5 土方初始调配方案 填方区 挖方区 1 T 2T 3T 4T 挖方量 (3 m ) 1W 150 200 180 240 1000 × × × (1000) 2 W 70 140 110 170 4000 (1000) × × (3000)

07《土木工程材料》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

土木工程材料 课程编码:204016 课程英文译名: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开课对象:土木工程专业开课学期:3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理论课学时:36学时实验学时:12学时;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材料力学 教材:土木工程材料,陈志源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6,第二版 参考书:[1] 高性能混凝土,吴中伟,廉慧珍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9,第一版 [2] Civil Engineering Materials, Jackson N, Macmillan Education, 1988, Second edition. [3]《土木工程材料》,钱晓倩,詹树林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8, 第一版 [4]《土木工程材料》,黄政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 [5]《土木工程材料概要·习题·题解》,吴芳等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9 [6]《土木工程材料典型题解析及自测试题》,张德思主编,西北工大出版社,2002.3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它与公共基础课及专业紧密衔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主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检测和质量控制方法,并了解土木工程材料性质与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性能改善的途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针对不同工程合理选用材料,并能与后续课程密切配合,了解材料与设计、施工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学时分配、重点、难点 1、课程基本内容 1绪言 1.1 概述 1.2 材料的基本状态参数 1.3 材料的力学性质 1.4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5 材料的热性质 1.6 材料的耐久性 2气硬性胶凝材料 2.1 石灰 2.2 石膏 2.3 水玻璃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教学大纲

2010年土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附件一:教学安排 课程性质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考试学期学分学时上机时数实验时数A1 002016 形势与政策(1) 1 0.5 1 0 0 A1 031106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上) 1 2 2 0 0 A1 07037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 2 2 0 0 A1 100100 大学计算机基础 1 1.5 1 17 0 A1 112001 大学英语(A)1 1 4 4 0 0 A1 112144 大学英语(三级) 1 4 4 0 0 A1 112145 大学英语(四级) 1 4 4 0 0 A1 122004 高等数学(B)上 1 5 5 0 0 A1 123001 普通化学 1 3 3 0 0 A1 123002 普化实验 1 0.5 1 0 0 A1 320001 体育(1) 1 1 2 0 0 B1 030190 土木工程概论(E) 1 1 1 0 0 B1 080075 土木工程材料 1 2 2 0 17 A1 002017 形势与政策(2) 2 0.5 1 0 0 A1 031107 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下) 2 2 2 0 0 A1 070374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2 3 2 0 0 A1 112002 大学英语(A)2 2 4 4 0 0 A1 112145 大学英语(四级) 2 4 4 0 0 A1 112146 大学英语(五级) 2 4 4 0 0 A1 122005 高等数学(B)下 2 5 5 0 0 A1 124003 普通物理(B)上 2 3 3 0 0 A1 124006 物理实验(上) 2 1 2 0 0 A1 320002 体育(2) 2 1 2 0 0 A1 360011 军事理论 2 1 1 0 0 B1 125111 工程力学I 2 4 4 0 8 A1 002018 形势与政策(3) 3 0.5 1 0 0 A1 030132 C++语言 3 2.5 2 17 0 A1 070376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3 2 0 0 A1 100116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3 2.5 2 34 0 A1 110178 大学英语(A)3 3 2 2 0 0 A1 110179 中级口语 3 2 2 0 0 A1 110180 英语报刊选读 3 2 2 0 0 A1 110181 商务英语 3 2 2 0 0 A1 110182 综合翻译 3 2 2 0 0 A1 110183 实用写作 3 2 2 0 0 A1 122010 线性代数B 3 3 3 0 0 A1 124004 普通物理(B)下 3 3 3 0 0 A1 124007 物理实验(下) 3 0.5 1 0 0 A1 320003 体育(3) 3 1 2 0 0

土木工程施工(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1篇专业工种工程施工技术 第1章土方工程 1.1某矩形基坑,其底部尺寸为4m x 2m,开挖深度 2.0m,坡度系数m=0.50, 试计算其开挖量,若将土方用容量为2m3的运输车全部运走,需运多少车次?(Ks=1.20,K′s=1.05) 解答:由m=0.5,H=2m,得B=m*H=0.5*2=1.0m, 基坑的上底面积F1=(4+2B)(2+2B)=6*4=24m2 基坑的下底面积F2=2*4=8m2 中截面面积Fo=(4+B)(2+B)=5*3=15m2 天然状态下土方量V1=H/6(F1+4Fo+F2)=2/6*(24+60+8)=30.67m3 V2=KsV1=1.2*30.67=36.8m3 则需要运送车次n=V2/q=36.8/2=18.4=19次 1.2试推导出土的可松性对场地平整设计标高的影响公式,H’o=Ho+△h △h= Vw(K′s-1)/(Ft+Fw*K′s) △ 解答:在不考虑可松性时Vw=Vt

由于土的可松性有多余的土:Vw-Vt/K′s 调整后挖方多了Fw*△h 则填方所需的土:Vw-Vt/K’s=Fw*△h+Ft*△h/K’s 所以△h=(Vw* K′s-Vt)/(Fw*K′s+Ft)=Vw(K′s-1)/(Ft+Fw*K′s) 1.3 如下图所示的管沟中心线AC,其中AB相距30m,BC相距20m,A点管沟底部标高240.0m,沟底纵向坡度自A至C为4‰,沟底宽2m,试绘制管沟纵坡面图,并计算AC段的挖方量。(可不考虑放坡) 解答:Fa=2*1.5=3.0m2,Fb=1.12*2=2.24m2, Fc=2.2*2=4.4m2 则Vac=Vab+Vbc=Hab/6*(Fa+4Fo+Fb)+Hbc/6*(Fb+4F1+Fc) =30/6*(3+4*1.31*2+2.24)+20/6*(2.24+4*1.66*2+4.4) =145m3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eology 课程编号:03110110 课程类别:专业课,选修 总学时数:32 学分:2 开课单位:建筑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由于任何建筑工程都离不开地质环境,故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工程地质知识,而《工程地质》正是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因此本课程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工程地质现象和问题,以及这些现象和问题对工程建筑设计、施工和营用过程中的影响,并能正确处理和合理利用自然地质条件,了解各种工程地质勘察的要求和方法,能够正确布置勘察任务、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决设计和施工问题。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导言 1.教学内容 工程地质的概念、研究工程地质的目的和任务、工程地质学的内容及发展以及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2.重点、难点 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工程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任务; (2) 理解工程地质和土木工程工程的关系; (3) 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二章矿物与岩石 1.教学内容 (1) 主要造岩矿物及其性质;

(2) 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主要介绍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其鉴别方法; (3) 特殊类土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2、重点、难点 (1)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 (2) 常见岩石的类型及工程性质。 (3) 矿物识别的方法及常见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 3.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矿物的概念及其主要形态特征和物理性质指标; (2) 掌握主要造岩矿物及其鉴定特征; (3) 掌握岩石的基本概念及其成因、分类; (4) 掌握岩浆及岩浆岩的基本概念、岩浆岩的产状、结构、构造及其主要矿物成分和分类原则; (5) 掌握沉积物和沉积岩的基本概念,掌握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掌握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及其分类原则; (6) 掌握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概念,了解影响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掌握变质岩的主要结构、构造特征及主要特征矿物和分类原则; 第三章地质构造 1.教学内容 (1) 地质年代及其划分方法; (2) 岩层的产状要素及其测定方法; (3) 褶皱构造(含水平、单斜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4) 断裂构造(节理、断层)及其与工程的关系; (5) 地层的接触关系; (6) 岩石与岩体的基本概念及其质量评价。 2.重点、难点 重点:地层间的接触关系,褶皱与断层类型及识别标志。 难点:地层产状与测量方法,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关系。 3.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地壳运动的基本知识及其表现形式和构造运动的方向分类,掌握地质作用的概念; (2) 掌握岩层的基本概念,岩层产状与产状要素的测量方法,地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组合关系;掌握地质构造对岩石(层)工程性质的影响的分析方法; (3) 掌握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的关系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土木工程材料》

《土木工程材料》 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本课程是土木工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属专业技术基础课,其知识是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今后工作的基础,因而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本专业的学生掌握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品种规格、适用范围、检验方法及贮运知识,并了解有关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基本生产工艺,从而使学生能在今后正确、科学、合理地选材用材,并为后续课(如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提供基础知识。 二、教学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发展概况,建材与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质量的关系;了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和标准化。 掌握建筑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深入理解材料组成结构对基本性质的影响,掌握有关性能的测试方法。 第章:建筑钢材 了解钢的组织结构、分类、冶炼过程对质量的影响。深入理解钢材的机械性能及影响因素、各类钢材的牌号含义及选择,了解钢材热处理、冷加工强化、时效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意义及基本原理,了解钢材腐蚀的原因及防治。 第章:无机胶凝材料 掌握胶凝材料的分类及几种主要气硬性胶凝材料的技术性质、水化、硬化的基本原理、 应用范围及应用中注意的事项。 以硅酸盐系列通用水泥为主,了解其生产过程、矿物组成,水化、硬化,掌握水泥的国家标准、技术性质、验收规则及有关性质的检测方法,同时对高铝水泥、白水泥、膨胀水泥等其它水泥的技术性质和应用作一般了解。 第、章:水泥混凝土及砂浆 了解混凝土的分类及基本特性,掌握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的质量要求及在混凝土中的作用。熟练掌握普通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影响因素、硬化混凝土的主要性能、强度等级的判定,改善和控制混凝土质量的方法和措施。深入了解混凝土外加剂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方法,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配制。 理解建筑砂浆的组成、主要技术性质,掌握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方法。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土木工程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13008 课程名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 英文名;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ique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48/3 先修课程:《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建筑结构》、《建筑识图与构造》、《地基基础》等 授课对象:土木工程、土木工程职师 开课单位:土木工程学院 教材:《土木工程施工》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年第一版 参考书目: [1]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年第二版 [2]建筑施工重庆建筑大学等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年第三版 [3]建筑施工武汉工业大学方承训主编 1996年第一版 [4]《土木工程施工》毛鹤琴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 [5]高层建筑施工赵志缙赵帆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第二版 [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应用讲座吴松勤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年第二版 一、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是工程土木工程、土木工程职师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土木工程施工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该课程之前要学完基础课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专业课,同时应配合施工现场的实习,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的理解和认识,将来为国家建设和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做出贡献。学习该课程的目的主要有: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从开工至竣工的整个施工工艺过程、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的原理以及工程验收的程序。 3、使学生了解该学科的国内外发展方向,了解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概况,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进取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4、培养学生热爱建筑,勇于献身建筑事业的远大志向和刻苦耐劳的品质。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内容 1、基本要求 由于该学科实践性很强,内容很多,要求主要讲解常见的材料、结构与施工工艺的施工技术,在加强基本理论教学的同时,力求解决土木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问题,重点阐述施工工艺及工艺原理,施工方案及方法。教学时可采取录相教学,施工现场教学,实物投影教学等辅助教学手段,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教学内容 第1篇专业工种工程施工技术 第1章土方工程 (1)土的工程性质与分类 (2)土的可松性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方格网法场地土方工程量的计算 (4)土方施工常用的排水和降水施工方法 (5)工程定位、放线的常规方法 (6)土方工程施工机械化的原理 (7)土方回填的质量要求与施工方法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 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适用层次:高起专 适用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成人教育 考核形式:考试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先修课程: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运筹学、工程项目管理等 一、课程简介 《土木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它系统地阐述了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步骤、方法、质量要求和质量检验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习者解决土木工程施工方面的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本课程学习需要掌握的前续知识主要包括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运筹学等。学习本课程对于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规律,正确地进行施工操作过程,以及科学合理的运用质量检验与控制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程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下列能力: 1.通过学习土木工程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管理思维,具备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管理和日常管理的素质和能力,理解管理者应承担的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能够认识土木工程建设对社会以及环境的影响,自觉遵守社会对工程建设的规范要求。 2.理解和掌握土木工程施工过程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能够运用所学工程管理知识进行科学的决策,具备从事工程工作所必备基础知识和能力。 3.掌握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定性分析实际工程项目的能力。 4.掌握施工工艺流程和辅助施工技术、管理措施,具备确定工程造价相关施工工艺、构

造措施的能力。 5.掌握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各环节的技术原理、方法。熟悉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参数和适用范围。具备工程项目建造及实施中质量、进度、投资控制的能力。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奠定土木工程施工所需的建筑制图、构造、材料性能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工程力学》:提供土木工程施工所需的力学基本知识; 3.《钢筋混凝土结构》《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提供土木工程施工所需的工程结构相关知识; 4.《运筹学》《工程项目管理》:提供土木工程施工中所需的项目管理相关知识; 5.《施工组织》《进度控制》:《土木工程施工》是施工组织、进度控制课程学习的基础,其研究对象和知识系统也是对土木工程施工过程的组织管理和进度的控制管理; 6.《工程计量与计价》:《土木工程施工》是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础,也是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的过程。 四、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土方工程 『知识点』 土方施工的特点;土方的工程性质;场地设计标高的计算方法;“四棱柱体”法计算土方量的方法和过程;土方调配的原则和方法;土方施工机械的基本作业方法和提高功效的方法;机械配套安排的原理和方法;流砂的概念和防治措施;轻型井点降水的布置和计算方法;土方回填的土料选用和压实方法;影响土方压实效果的因素和质量检查方法. 『基本要求』 1.识记:土方施工的特点;土方的工程性质。

土木工程材料复习提纲

材料的物理性质 各种物理性质的概念,计算方法、计算公式 材料的密度:指材料单位体积的质量。 真实密度:指材料在规定条件的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ρ=m/v 表观密度:在自然状态在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水的闭口孔隙,但不包括能吸水的开口孔隙在内的体积,ρ0=m/v0 堆积密度:指粉状.粒状或纤维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质量。 亲水性与憎水性 亲水性:材料被水润湿的程度用润湿角θ表示,角越小,则材料能被水润湿的程度越高,θ≤90°憎水性:θ>90°,该材料不能被水润湿,则为憎水性材料。 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 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也只能在空气中保持或继续提高其强度,如石灰,石膏水玻璃等。 各种类型气硬性胶凝材料的定义,硬化机理、特性,以及使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合格产品的界定方法以及不合格产品可能产生的危害。 过火石灰与欠火石灰分别是怎样得到的,有什么特点(不足或危害)? 煅烧温度较低,碳酸钙不能完全分解,为欠火石灰。降低了石灰的质量,影响了石灰石的产灰量。 过火石灰:煅烧温度较高时,石灰石块的中心部位达到分解温度时,得到的石灰石晶粒粗大,遇水后熟化反应缓慢,称其为过火石灰。表面有一层深褐色熔融物,水化代谢慢。过火石灰熟化十分缓慢,可能在石灰应用之后熟化,其体积膨胀,造成起鼓开裂,影响工程质量。石灰的主要技术性质和应用范围 一、良好的保水性 二、凝结硬化慢、强度低 三、吸湿性强 四、体积收缩大五、耐水性差六、化学稳定性差 应用范围;石灰乳和砂浆,用于砌筑或抹灰工程。灰土三合土,广泛用作建筑物的基础、地面的垫层及道路的路面基层。硅酸盐制品,常用的有灰砂砖、粉煤灰砖 建筑石膏的主要成分和凝结硬化机理 主要成分为硫酸钙,属于气硬性胶凝材料。 凝结硬化机理:与水拌合后,建筑石膏溶解,形成具有可塑性的石膏浆体,随后逐渐变稠,失去可塑性,但无强度,为凝结。进而浆体变成一定强度的固体,称为硬化,硬化:水化,凝结,硬化。 建筑石膏硬化过程的显著特征和主要技术性质:浆体逐渐变成具有一定刚度的固体。(一)凝结硬化快(二)强度较高(三)(三)体积微膨胀(四)防火性好(五)保温性能好,耐水性,抗渗性,抗冻性差。 水泥 水硬性胶凝材料的定义: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凝结和硬化,且在水下也能够凝结和硬化并保持和发展其强度的胶凝材料。 硅酸盐水泥的组成: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L264011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数: 4 学时数:64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 ____________ 应修基础课程:土木工程概论结构力学 一、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研究的是土木工程,包括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矿井建设等专业领域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的一般规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基础 知识,基本理论和决策方法。 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施工领域内国内外的新技术和发展动态; 3、使学生了解各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工艺,掌握拟定施工方案的基本方法; 4、使学生掌握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的组织设计的方法,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组织 计划问题的初步能力。 5、使学生具有解决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计划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土石方工程 1、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土的工程分类及土的可松性、土的透渗性、土的含水率,土方工程施工特点。熟悉场地平整施工的竖向规划设计及土方量的计算,土方调配与施工。掌握基 坑开挖的降水方案,轻型井点系统的设计,边坡稳定及支护结构(钢板桩、钻孔灌 注桩挡墙、H型钢支柱木挡板墙,地下连续墙,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旋喷桩挡墙),围堰类 型及其施工方法。 了解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填土压实原理及要求,路堤填筑及路堑挖筑。掌握地下掘进工程 的开挖方案及施工方法,爆破施工起爆技术与主要爆破方法,爆破安全技术。 2、教学内容 1)土的工程分类及工程性质 2)土方调配与施工 3)基坑开挖的降水方案 4)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规划

.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建设规划 一、目的意义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在土木工程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土木工程的理论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在人才科学素质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开设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可以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熟悉常用的土木工程材料的主要技术性质;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土木工程实验课的教学体系及教学质量、实验室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华锐学院有必要尽快建设一个高质量、高水平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 二、指导思想 1.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的建设是一个全面的、长期的工作,既要考虑现阶段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长期的发展;既要考虑硬件的建设,又要考虑软件的建设;既要考虑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又要考虑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 2. 精选项目,优化配置。通过科学分析并依照国家标准规范,力求使实验室布局合理、实验科目设置科学、实验功能齐全,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建设出具有先进水平的实验室。

三、建设目标 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宜达到以下目标: 1.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的管理;制定土木工程. . 实验课程教学条例,规范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课程的教学环节。 2.提高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培养及建立一支动手能力强、教学和科研双过硬、专尖结合的师资队伍。 3.完善实验学科基本建设,包括:实验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指导书和实验教材;实验室仪器设备档案及其使用说明书;实验室管理人员基本情况和实验室管理制度。 四、建设规划 1. 拟建设实验室 依照国家教委要求,结合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所开设的课程,拟建设6个实验室,1个办公室。6个实验室分别为: 材料实验室(一):建筑材料基本性质试验 材料实验室(二):水泥的基本性质试验 材料实验室(三):混凝土用集料试验 材料实验室(四):普通混凝土试验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教学大纲

《土木工程施工组织》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课程编号:193992220 课程类别:专业课 课程性质:选修课 学分: 1.5 学时:24(其中:讲课学时:24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本科专业 开课部门: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选修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及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建筑工程施工中有关组织计划问题的基本能力,为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施工技术T》。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单元名称施工组织概论(2学时) [知识点]基本建设程序,建筑产品及施工的特点,施工组织设计分类及概念,施工组织的原则及施工准备。 [重点] 施工组织的原则及施工准备 [难点] 施工组织的原则及施工准备 [基本要求] 1、识记:施工组织设计分类及概念 2、领会:施工组织的原则及施工准备 第2单元名称流水施工原理(6学时) [知识点]流水施工概念,流水施工的参数,流水施工的分类,流水施工的组织方法。 [重点] 流水施工概念,流水施工的参数,流水施工的组织方法。 [难点] 流水施工的组织方法 [基本要求] 1、识记:平行施工,依次施工,流水施工,空间参数,时间参数,工艺参数,等节奏流水,异节奏流水,无节奏流水。

2、领会:加快成倍节拍专业流水,组织无节奏流水施工的方法 3、简单应用:选择施工组织形式 4、综合应用:计算流水步距和工期 第3单元名称网络计划技术(10学时) [知识点]网络计划技术概念,网络图绘制原则,时间参数的计算,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网络计划的优化。 [重点] 网络图绘制原则,时间参数的计算,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 [难点] 网络计划的优化。 [基本要求] 1、识记: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网络图,逻辑关系分类,工作分类及概念,线路的分类及概念,工期的分类及概念,自由时差,总时差,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网络计划的优化分类及概念。 2、领会:双代号时间参数的计算 3、简单应用:关键线路和工期的计算,工作的六时间参数的计算 4、综合应用:网络计划的优化 第4单元名称施工组织总设计(2 学时) [知识点]施工部署和主要项目施工方案,施工总进度计划,临时工程,施工总平面图。 [重点]主要项目施工方案所包括的内容,资源需要量计划。 [难点] 临时工程参各数计算。 [基本要求] 1、识记: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主要项目施工方案所包括的内容,工程项目的施工顺序,临时工程所包括的内容,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内容、原则及设计步骤。 2、领会: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内容,施工总平面图设计的内容、原则及设计步骤 第5单元名称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 学时) [知识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编制依据和编制程序,工程概况和施工特点分析,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设计。 [重点]主施工方案的选择,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平面图设计。 [难点] 施工进度计划的检查与调整,施工平面图设计。 [基本要求] 1、识记: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程序,单位工程的施工程序,单位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程序及原则,单位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