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大纲-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合集下载

(完整版)建筑设备经济与管理-教学大纲

(完整版)建筑设备经济与管理-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建筑设备经济与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93991350【英文译名】:Economy and management of building implement【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分数】:2【总学时】:32【实践学时】:6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基本建设概况,学习安装工程定额的基本知识,掌握安装工程概预算编制方法、招投标程序及方法、合同订立及管理、施工组织设计、项目控制与协调、安装企业管理等实用技术,培养社会实践与工程实践能力,为从事工程建设工作打下初步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熟悉基本建设程序、内容及其项目划分;了解基本建设费用组成内容。

2.理解安装工程定额;了解各种定额作用及编制依据,搞清各种定额之间的关系。

3.了解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的主要作用及内容;理解竣工结算概念及原则;掌握设计概算、施工预算以及竣工结算书的编制方法。

4.熟悉安装工程费用组成内容;掌握安装工程的费率计取法及安装工程造价的计算程序。

5.熟悉施工图预算编制的程序及内容;掌握安装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

6.理解招标投标的基本概念;了解招标投标的作用和方式;熟悉招标程序与内容及招标投标的有关法规。

7.了解建筑设备安装合同的概念、订立、履行和管理。

8.了解安装工程施工组织的作用及任务,流水施工的组织方法;掌握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程序及主要内容。

9.理解安装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特点和基本职能;了解安装工程项目的管理机构及组织与计划管理的内容及编制程序;熟悉安装工程项目规划、准备、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程序和内容。

10.了解安装企业的性质、特点,领导制度,安装企业经营规划与决策;熟悉安装企业管理各职能的功能、组织与内容。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修课程要求,后继课程等)前修课程:建筑设备施工安装技术四、课程内容(内容体系、结构、基本知识点和重点、难点)(一)基本建设基本建设概念、作用及意义;基本建设程序及内容;1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2 基本建设项目划分;基本建设费用组成内容。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邓小锋

《建筑材料》教学大纲邓小锋

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材料课程类型:理论课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学时:42学时适用专业:城市规划专业学分数: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建筑材料》课程是土木工程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

该课程的基本任务是:1、使学生获得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今后在工程实践中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建筑材料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对常用建筑材料技术指标的检验能力。

3、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等技术课程提供建筑材料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一)知识目标1、了解建筑材料分类。

2、理解建筑材料性质的定义以及性质与应用间相互关系。

3、了解气硬性胶凝材料的性质与应用。

4、以硅酸盐水泥为重点,理解水泥的矿物组成及其特性,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主要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水泥石腐蚀与防止。

了解其它水泥的特点及应用范围。

5、理解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及影响性质的主要因素,理解从原材料和配合比方面控制混凝土质量的知识。

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理解砌筑砂浆的组成、性质及影响性质的主要因素。

6、了解砖及砌块的技术性质和使用范围。

7、掌握钢材的力学性质,了解建筑钢材的国家标准,钢筋品种及特性,钢筋的冷加工等。

8、掌握石油沥青的主要技术性质,牌号的划分等表示和配制。

9、了解装饰材料的种类、性质及应用。

(二)素质目标1、具有独立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与人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

3、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

4、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坚韧、诚信的品德。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土木工程系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无前修课程,可为学生后续学习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等技术课程提供建筑材料方面的知识。

四、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五、推荐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推荐教材《建筑材料》张敏.江晨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参考书《建筑材料》陈晓民.陈桂萍.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六、学时分配七、大纲说明1.本大纲根据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编写。

钢结构课程教学大纲-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钢结构课程教学大纲-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Structural Mechanics课程编号:193991660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3学时:48(其中:讲课学时:48 课程设计学时:0 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开课部门: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工程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结构的组成规律、合理组成形式、结构计算简图的合理选择、结构内力和变形的计算、影响线的应用。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杆件结构的内力、变形计算原理和方法,了解常见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为学习有关后续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结构力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力学后修课程: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高层建筑施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等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理论学时部分第一单元绪论(3学时)[知识点]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杆件结构的计算简图;平面杆件结构的分类;荷载的分类。

[重点]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任务;杆件结构的计算简图。

[难点]如何将实际结构简化为相应的计算简图。

[基本要求]1、识记:平面杆件结构的分类、结构的分类及受力性能、荷载的分类;2、领会:平面杆件结构支座的简化、结点的简化、荷载的简化;3、简单应用:杆件结构的计算简图;4、综合运用:计算简图的合理选择。

第二单元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9学时)[知识点]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可变体系、几何瞬变体系、刚片、自由度、约束、必要约束与多余约束、实铰与虚铰的概念;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及其计算方法;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及其运用。

[重点]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及其运用;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的概念。

[难点]运用基本组成规则分析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性质。

[基本要求]1、识记:几何不变体系、几何可变体系、几何瞬变体系、刚片、自由度、约束、必要约束与多余约束、实铰与虚铰的概念;2、领会: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及其计算方法;3、简单应用: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及其运用;4、综合运用: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性质的判定。

西南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课程负责人填写)

西南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课程负责人填写)

附件6:西南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格式《课程名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Mathematics Culture课程编号:168900020课程类别:人文与社会课程性质:选修课学分:1学时: 16 (其中: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年级所有专业开课部门:理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说明本课程在学生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以及学生学习该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描述课程的归属知识领域。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该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先修、后续关系、在知识点上有交叉的课程之间的分工等。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理论学时部分第××单元名称(学时)[知识点][重点][难点][基本要求]1、识记:基本名词术语、概念等2、领会:基本原理和方法等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回答或解决的简单问题等4、综合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回答或解决的较复杂的问题等[学时分配](二)实验学时部分[实验教学环节作用及目的][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能力标准] [实验项目、内容、学时分配及实验类型]3、主要仪器设备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描述使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五、考核要求、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要求:需覆盖各章节全部教学内容考核形式:考试/考查成绩评定:说明采用何种考核方式,成绩构成包含哪些项目,各占多大比例六、选用教材、讲义和主要参考书书目名称、版次、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应列出,格式如下:1.《XXXX》,XXX编著,XXXX出版社,XXXX年XX月。

2.《资料名称》, XXXX出版社,XXXX年XX月。

七、大纲说明八、审核意见课程负责人签字:专业负责人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分管院长签字:执行日期:。

《》课程教学大纲-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外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History of ancient foreign architecture课程编号:193992320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选修课学分:2学时:32学时(其中:讲课学时:32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适用专业:建筑学本科专业开课部门: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外国建筑史》是高等院校建筑学和城市规划两大一级学科下属各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的建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外国建筑史》系统地介绍、分析国外各个历史时期建筑发展的脉络和主要成就,西方建筑体系的构成要素与特征,以及主要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艺术、技术以及城市建设的形成与变化的特点和原因。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西方建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熟悉在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建筑特点。

初步掌握西方古代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艺术特点和建造方法,并培养学生对西方古建筑的理性思维,为正确认识西方建筑的发展规律打基础。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初步、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后续课程:中国建筑史、中国民居、外国近代建筑史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外国建筑史》通过介绍世界各国历史文化背景,解读国外建筑产生的根源、地域民族特点、时代发展动态、建筑流派及其理论、技术进步的表现与本质等内容。

要求学生掌握国外各个历史时期建筑发展的脉络和主要成就,把握西方建筑体系的构成要素与特征;掌握外国古典与现代建筑的基本构造、结构、技术特征;比较国内外建筑造型和室内外环境营造的艺术特征和风格;重点理解外国古典建筑典型实例的营建年代、类型、造型特点、空间布局、构造法则、技术革新、文化流变、艺术主题等内容;了解工业革命之后到现代建筑诞生之间,古典风格建筑的演变和革新。

通过对各时代、地区不同建筑特点的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建筑文化同人类文明进程的关系,提高学生认识建筑艺术综合特色的能力。

建筑设计构思与创意1

建筑设计构思与创意1

建筑设计构思与创意

四、课程内容
阐述、概括建筑设计的构思、创意与表达。 阐述、概括建筑设计的构思、创意与表达。 对一些最基本但很重要的概念进行阐述, 对一些最基本但很重要的概念进行阐述,使学生确 立正确的建筑观, 立正确的建筑观,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筑创作理论与 实践。 实践。 建筑创作是本课程的核心和重点, 建筑创作是本课程的核心和重点,将建筑创作的全 过程概括为“构思→理念→创意→表达” 过程概括为“构思→理念→创意→表达”四个关键 环节,并对这四个关键环节的概念进行阐述, 环节,并对这四个关键环节的概念进行阐述,对它 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行探讨
建筑设计构思与创意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 2. 3. 4.
5. 6. 7. 8.
理解正确的建筑观。 理解正确的建筑观。 理解创新对建筑创作的意义。 理解创新对建筑创作的意义。 掌握建筑创作的准则。 掌握建筑创作的准则。 深刻认识创作过程, 深刻认识创作过程,学会探索诸矛盾的最佳结合 点。 世纪建筑的发展动向。 探讨 21 世纪建筑的发展动向。 了解构思、理念、创意与表达的关系。 了解构思、理念、创意与表达的关系。 掌握基本构思法、环境构思法和创意构思法。 掌握基本构思法、环境构思法和创意构思法。 了解气质神韵构思法和标志性构思法。 了解气质神韵构思法和标志性构思法。
建筑设计构思与创意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为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高阶段课程,属 本课程为建筑设计系列课程的高阶段课程, 于提高升华类课程。 于提高升华类课程。 在此之前,应修完大部分建筑设计的基础课程, 在此之前,应修完大部分建筑设计的基础课程, 特别是: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 特别是: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 建筑结构、建筑结构选型等课程。 建筑结构、建筑结构选型等课程。

城市防灾概论教学大纲

城市防灾概论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课程教学大纲《城市防灾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urban disaster prevention课程编号:193990100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限选课学分: 1.5学时:24(其中:讲课学时:24,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城乡规划开课部门: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该课程以城市灾害与防灾减灾为研究对象,在城乡规划实践中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是城乡规划专业的限选修课程之一。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城市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熟悉城市的主要灾害类型、防灾减灾的对策和主要防灾工程的基本知识,在具有进行灾害风险分析与评价初步能力基础上,具备城市防灾规划的初步能力。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该课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完成之后、全面进行专项和系统规划实践之前进行教学安排。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第1单元绪论( 2学时)[知识点]灾害及城市灾害的概念、类型与特点;国内外城市防灾减灾工作。

[重点]城市灾害的成因、类型、特点及发展趋势[难点][基本要求]1、识记:灾害、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城市灾害。

2、领会:城市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回答城市灾害的种类、成因、类型与特点。

4、综合应用:第2单元城市防灾学科建设( 2学时)[知识点]城市防灾学的概念、背景及研究基础;城市防灾学的研究内容、基本原理与重点研究方向。

[重点]城市防灾学的基本原理、城市防灾学的重点研究方向。

[难点][基本要求]1、识记:城市减灾、城市防灾、城市防灾学。

2、领会:城市防灾减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城市防灾学的研究内容、基本原理与重点研究方向等。

3、简单应用:4、综合应用:第3单元城市主要灾害研究( 4学时)[知识点]地震的成因、震灾要素、成灾机制及成灾条件;洪灾的概念及特点、洪灾的形成及影响分析、洪灾监测与预测;主要城市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的成因与特点;风暴潮、沙尘暴与雷暴;城市火灾与空袭;城市水土流失;酸雨、光化学烟雾与可吸人颗粒物危害;城市生产事故;城市蚁害与蟑害。

课程教学大纲-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课程教学大纲-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路桥施工组织与预算》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Highway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nd Cost Estimating 课程编号:193991890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选修课学分: 2.5学时:40(其中:讲课学时24:实验学时:16 上机学时: 0)适用专业: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开课部门: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路桥施工组织与预算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公路工程施工组织学与公路工程造价两门课程的整合。

该课程对公路施工过程组织原理、网络计划技术在公路施工组织设计中的运用、公路工程定额及概预算的编制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公路基本建设程序,各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相关文件和造价编制计算文件;掌握施工过程组织原理、网络计划技术、公路工程概预算的基本理论,掌握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概预算的编制原理与方法。

为将来从事道路工程项目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桥梁工程》、《路基路面工程》、《道路施工技术》等后续课程:毕业设计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理论学时部分第一单元总论(2学时)[知识点]公路建设的内容和特点,公路基本建设的定义及基本建设项目组成,公路基本建设程序,公路施工程序[重点]公路基本建设项目组成及程序[难点]公路基本建设项目的准确划分与判定[基本要求]1、识记:公路建设内容、公路基本建设、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等2、领会:公路建设的内容和特点3、简单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熟悉公路施工程序和公路基本建设的程序4、综合应用:要求学生学习后能掌握公路基本建设项目的正确划分与判断第二单元施工过程组织原理(6学时)[知识点]施工过程的组织原则和施工过程的时间组织;工程项目施工作业方式及其综合运用;流水施工的主要参数、流水施工的主要类型及总工期的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工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Underground Engineering课程编号:193990410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选修课学分: 3学时:48 (其中:讲课学时:32 课程设计学时:16 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开课部门: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一、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地下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公共选修专业课,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可直接应用于科研和生产实际,以获得关于地下工程总体上的认识。

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与地下工程方向必需了解的专业基础知识。

本课程对地下空间工程的特性和利用形态、明挖法修建的地下工程、盾构法修建的地下工程、掘进机法修建的地下工程、矿山法修建的地下工程等方面进行概述性介绍,使学生对地下工程知识有一个总体而全面的了解,将大大提高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增进学生的工程概念,因而也是学生基本素质教学的组成部分。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体力学》、《土力学》、《基础工程》、《结构设计原理》、《岩土锚固及支挡工程》。

后续课程:《地铁与轻轨》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理论学时部分本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1)掌握主要地下工程的利用形态;(2)掌握深基坑工程的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3)掌握盾构法修建的地下工程原理和施工方法以及盾构设备基本类型与选型;(4)掌握TBM法修建的地下工程设计原理和施工方法以及TBM基本类型与构造;(5)掌握矿山法修建的地下工程设计原理和施工方法。

第一单元地下工程概述(6学时)[知识点](1)地下空间工程的特性和利用:地下工程的空间种类;地下工程的空间特性;地下空间的优缺点。

(2)地下工程的利用形态:为人类生存、确保安全加以利用的地下工程(生活、地下储藏设施);伴随城市发展而加以利用的地下工程(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铁道、市政地下管道、能源供给设施、上下水道设施);伴随科学技术发展而利用的地下工程(地下生产工厂、水力发电站、原子能发电站、废弃地下处理设施);大规模国土的有效的地下工程(铁路设施、公路设施、海峡通道工程);防御和减少灾害的地下设施(灾害及防灾的地下设施、防护建筑、储备设施、防御洪水灾害的地下坝与地下河)。

[重点]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铁道、铁路与公路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难点]铁路与公路设施的规划与设计。

[基本要求]1、识记:地下街;标志设施;引导标志;诱导标志;折返线;存车线;渡线;联络线;车辆段出入线;中间站;换乘站;区域站;起(终)点站;联络站;枢纽站;城市中心站;郊区站;机车车辆限界;基本建筑限界;隧道建筑限界;直线隧道的净空;洞身衬砌;洞门。

2、领会:理解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铁道、铁路及公路隧道等其它地下工程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则。

3、简单应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铁道、铁路及公路设施等地下工程的简单平纵横断面的设计。

4、综合应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商业街、地下停车场、地下铁道、铁路及公路隧道等其它地下工程简单规划与设计。

[实践与练习]1、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每章课后复习题;2、要求学生认真练习每章课后的问题与应用。

[考核要求]1、理解和运用地下空间特性的相关知识;2、理解和运用地下工程的利用形态相关知识。

第二单元明挖法修建的地下工程(8学时)[知识点](1)明挖法的基本概念:明挖法的施工方法;明挖法的工程应用。

(2)明挖法修建的浅埋式地下工程:矩形闭合框架结构和尺寸;作用在隧道框架结构上的荷载;矩形框架的内力计算;框架结构件截面设计。

(3)深基坑工程:支护结构上的荷载;无支护开挖的基础工程;排桩式支护结构;深层搅拌桩支护结构;深基坑的土层锚杆支护结构和土钉墙结构;基坑工程的监测。

(4)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的破坏形式和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地下连续墙荷载结构法设计计算;地下连续墙设计计算的数值分析法;地下连续墙的施工。

(4)沉管工程:沉管的结构设计;管段的制作及浮运;管段的沉没与水下连接;沉管隧道的地基处理。

[重点]支护结构上的荷载;无支护开挖的基础工程;排桩式支护结构;深层搅拌桩支护结构;深基坑的土层锚杆支护结构和土钉墙结构;地下连续墙的破坏形式和设计计算的主要内容;地下连续墙荷载结构法设计计算。

[难点]深基坑的土层锚杆支护结构;地下连续墙荷载结构法设计计算。

[基本要求]1、识记:顺筑法;逆筑法;分部开挖法;主动土压力;静止土压力;被动土压力;荷载结构法;修正荷载结构法;沉管;抗浮安全系数;船台法;干坞法;分吊法;扛吊法;骑吊法;拉沉法;水下混凝土法;水力压接法。

2、领会:理解和掌握好明挖法修建的浅埋地下工程、深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沉管等其它地下工程荷载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

3、简单应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简单的基坑如无支护的基坑工程的设计。

4、综合应用: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排桩式支护、深层搅拌桩支护、土层锚杆和土钉墙结构的支护设计。

[实践与练习]1、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每章课后复习题;2、要求学生认真练习每章课后的问题与应用。

[考核要求]1、理解和运用明挖法修建的浅埋式地下工程的相关知识;2、理解和运用深基坑的相关知识;3、理解和运用地下连续墙的相关知识。

第三单元盾构法修建的地下工程(6学时)[知识点](1)盾构法发展历史及基本概念:盾构法的发展历程;盾构法的基本概念。

(2)盾构设备类型及其选型:盾构设备的组成;盾构设备的分类;特种盾构设备的发展;盾构设备选型分析;盾构设备选型实例。

(3)盾构法隧道设计:总体设计;管片衬砌结构设计;设计计算方法;相关结构设计;盾构隧道衬砌结构防水设计。

(4)盾构法隧道施工:管片制造、存储与搬运;盾构的始发与到达;盾构法隧道施工组织与管理;辅助工法;盾构法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的应用。

[重点]盾构设备选型分析;总体设计;管片衬砌结构设计;设计计算方法。

[难点]管片衬砌结构设计;设计计算方法。

[基本要求]1、识记:盾构法;切口环;支承环;盾尾;泥水平衡式盾构;土压平衡式盾构;压气法;冻结法。

2、领会:理解和掌握好盾构设备类型及其选型、盾构法隧道设计以及盾构法隧道施工。

3、简单应用:根据工程概况选择合理的盾构的类型。

4、综合应用:根据工程概况和地质条件,能够进行隧道盾构法简单的设计和施工组织管理。

[实践与练习]1、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每章课后复习题;2、要求学生认真练习每章课后的问题与应用。

[考核要求]1、理解和运用隧道盾构法选型、设计、施工等的相关知识;第四单元掘进机法修建的地下工程(6学时)[知识点](1)TBM法及其应用:TBM法;TBM法的应用。

(2)TBM的结构类型及构造:全断面隧道TBM的类型;TBM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3)TBM法隧道的支护技术。

(4)TBM法隧道的施工技术:TBM法隧道的施工流程;TBM法隧道施工技术要点;TBM法隧道的辅助工法。

[重点]全断面隧道TBM的类型;TBM的构造及工作原理;TBM法隧道的支护技术[难点]TBM法隧道的支护技术[基本要求]1、识记:掘进机;TBM法;RSR法;RQD法;松弛荷载法;2、领会:理解和掌握好TBM法的结构类型及工作原理、BM法隧道的支护技术以及TBM法隧道的施工技术;3、简单应用:根据工程概况和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TBM类型;4、综合应用:根据工程概况和地质条件,能够进行隧道TBM法简单的支护设计和施工组织管理。

[实践与练习]1、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每章课后复习题;2、要求学生认真练习每章课后的问题与应用。

[考核要求]理解和运用隧道TBM法选型、支护设计、施工等的相关知识。

第五单元矿山法修建的地下工程(6学时)[知识点](1)矿山法概述:矿山法隧道的基本概念及工程概况;矿山法修建的地下工程的类型及作用。

(2)矿山法隧道的衬砌结构形式:矿山法隧道支护结构的工作特征及基本要求;支护结构类型的选择与设计。

(3)矿山法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围岩分级与经验设计;围岩松动压力的计算方法;衬砌结构计算方法。

(4)矿山法隧道的施工:矿山法隧道施工方法;矿山法施工的钻爆技术;矿山法隧道的支护技术;防排水技术。

[重点]矿山法隧道支护结构的工作特征及基本要求;支护结构类型的选择与设计;围岩分级与经验设计;围岩松动压力的计算方法;衬砌结构计算方法。

[难点]支护结构类型的选择与设计;围岩松动压力的计算方法;衬砌结构计算方法。

[基本要求]1、识记:钻爆法;浅埋暗挖法;整体式衬砌;复合式衬砌;围岩分级;RQD;围岩的坚固系数;围岩基本质量指标;松动压力;围岩压力;自然平衡拱;全断面开挖法;光面爆破;预裂爆破;管棚。

2、领会:矿山法修建的地下工程的类型及作用;矿山法隧道的衬砌结构形式;矿山法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矿山法隧道的施工3、简单应用:根据工程概况和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法。

4、综合应用:根据工程概况和地质条件计算出围压力并进行矿山法隧道支护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组织管理。

[实践与练习]1、要求学生认真思考每章课后复习题;2、要求学生认真练习每章课后的问题与应用。

[考核要求]1、理解和运用矿山法修建的地下工程的类型及作用、隧道的衬砌结构形式、矿山法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矿山法隧道的施工等的相关知识。

学时分配(二)课程设计部分1、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1)教学目的地下工程课程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集中实践教学选修课中。

该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掌握了明挖法修建的地下工程-深基坑工程或越岭隧道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下,完成基坑工程设计或越岭隧道(学生课程设计二选一)的实践活动。

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熟悉基坑工程设计或越岭隧道的步骤和相关的设计内容,并学会用施工图表达设计思想。

地下工程课程设计是对地下工程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和深化,通过课程设计训练,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地下工程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和过程,加深对地下工程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巩固并提高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能够在简明的地质条件下进行深基坑支护或越岭隧道设计能力,使之能够掌握深基坑支护或越岭隧道支护设计的主要方法和主要步骤和学会绘制施工图和编制说明书,基坑支护和越岭隧道课程设计的具体要求:基坑支护部分1)熟练阅读工程地质勘察资料;2)掌握基坑工程设计的主要步骤;3)能根据工程概况和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基坑工程的支护形式;4)熟练进行作用在支护结构荷载的计算、确定合理的支护结构入土深度、并能进行支护结构内力、配筋计算以及强度和变形验算;5)学会查阅设计规范和工程资料,并能进行施工图设计和编制施工说明。

越岭隧道支护部分1)掌握隧道进、出口洞门位置的确定方法;2)了解隧道进口、出口边仰坡开挖线与洞口位置的关系3)掌握隧道进出口支护设计的主要方法和步骤;4)了解洞身支护结构与地质条件的相互关系;5)掌握按规范确定该隧道的竖向均布压力和侧向分布压力;6)掌握衬砌结构的内力计算和配筋验算;7)了解选择施工方法的基本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