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反比例及比例尺

合集下载

比例

比例

1、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y/x =k(一定)2、成反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x×y=k(一定)3、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方法:关键是看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就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4、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5、比例尺的分类(1)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2)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6、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实际距离×比例尺=图上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7、应用比例尺画图的步骤:(1)写出图的名称、(2)确定比例尺;(3)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4)画图(画出单位长度)(5)标出实际距离,写清地点名称(6)标出比例尺8、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9、用比例解决问题: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正确判断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并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

10、常见的数量关系式:(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速度×时间=路程工效×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总价/单价 =数量总产量/单产量 =数量路程/速度 =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总价/数量 =单价总产量/数量 =单产量路程/时间 =速度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11、已知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可以求比例尺。

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可以求实际距离。

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可以求图上距离。

6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解读

6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解读
D在一定的距离内,车轮周长和它转动的圈数的关系
4.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中,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
A随着扩大B反而缩小
C没有变化D无法确定
5.饼干的总块数一定,每人分得的块数与人数成_______
6.甲数是乙数的80%,甲数和乙数成____比例
7.a与b成反比例,b与c成正比例,那么a与c成______比例
6.甲数的 是甲乙两数和的 ,甲乙两数的比是( )。
8.一车水果重1.8吨,按2:3:5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丙三个水果店,乙水果店分得这批水果的()。
教师教案
教学内容
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
教学目标
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
重 点
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
难 点
比例尺、正比例、反比例
教学准备
教学主管
审核
教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比例尺的分类:比例尺根据实际距离是缩小还是扩大,分为缩小比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上1厘米的距离相当于地面实际距离的100000米
B把实际距离缩小100000倍后,再画在图纸上。
C图上距离相当于实际的 。
做一批零件,甲需要4小时,乙需要3小时,甲与乙的速度比是( )。
A 4:3B 5:4C 3:4
六年级(1)班有科技书和故事书共40本,它们的比可能是( )。
课堂训练
一、填空题
1.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质数,一个内项是0.5,另一个内项是( )。
2.甲数× =乙数×60%,甲:乙=(: )。
3. 0.75: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
4.一幅地图的线段比例尺是,它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正比例与反比例比例尺

正比例与反比例比例尺
线段比例尺 如:
0 30 60 90km
1. 生活中有哪些成正比例的例子? 2. 生活中有哪些成反比例的例子?
判断下列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并说明理由。 1 用砖块铺地,每块砖的大小和所需的块数。 ( 反比例 ) 2 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与比值。( 反比例 ) 3 圆柱的侧面积一定,底面周长和高。 ( 反比例 ) 4 六一班的出勤率一定,出勤人数和总人数 。 ( 正比例 ) 5 一条绳的长度一定,剪去部分和剩下的部分.( 不成比例 ) 6 圆锥的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 。( 反比例 ) 7 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 不成比例 ) 8 订阅<少年报>的份数和总价 。 ( 正比例 ) 9 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 。( 不成比例 ) 10 圆的直径和周长。( 正比例 )
4.一间大厅,用边长为4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用324块。如果改 用边长为3分米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
• 小明家正东方向600米处有座图书大厦,图书大厦西 偏北70度方向400米处有个科技馆,科技馆的东偏南 25度方向800米处有个邮局。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再 平面图上画出这些地点。

小明家
正比例、反比例、比例尺
基础知识
(1)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 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 的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或者说商)一定,这 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 正比例关系。 字母公式: y÷x=k(一定) (2)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出的 图 是一条直线,也就是说所有的点都在同 一条直线上。
1.一张精密零件图上的比例尺是5:1,一个零件实际长3毫米,图 上应画多少厘米? 2.在比例尺为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相距5厘米。甲、 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已知甲与乙的 速度比是2:3,求甲、乙两辆车的速道,5天安装240米,如果每天安 装的长度一样,那么完成此项任务需要多少天?

热点:关于比例尺及正反比例的实际应用问题-2024年小升初数学(解析版)

热点:关于比例尺及正反比例的实际应用问题-2024年小升初数学(解析版)

热点:关于比例尺及正反比例的实际应用问题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诗。

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是14cm。

王杰开车以60千米/时的速度从白帝城出发,行驶7时能否到达江陵?请计算说明。

【答案】能【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求出实际距离,再换算成以“千米”作单位,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行驶7小时行驶的路程后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比较后得出答案。

【详解】1∶3000000=1÷3000000=1300000014÷13000000=14×3000000=42000000(厘米)42000000厘米=420千米60×7=420(千米)答:行驶7时能到达江陵。

2在比例尺是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个正方形花圃的边长是14cm,这个花圃实际面积是多少公顷?【答案】0.49公顷【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已知正方形边长的图上距离是14cm,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得到实际距离,再根据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求出花圃的实际面积。

【详解】14÷1500÷100=14×500÷100=7000÷100=70(米)70×70=4900(平方米)4900平方米=0.49公顷答:这个花圃实际面积是0.49公顷。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应用,本题注意要先求出花圃边长的实际距离后,最后求出花圃的实际面积。

3在比例尺为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杭州东站到上海虹桥站的长度是3.4厘米。

杭州东站到上海虹桥站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一列动车,从杭州东站到上海虹桥站,用时40分钟,那么这列动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答案】170千米;255千米/小时【分析】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则用3.4÷15000000即可求出实际距离,1千米=100000厘米,将结果化成千米即可;速度=路程÷时间,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正反比例关系与比例尺的应用》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正反比例关系与比例尺的应用》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200米=20000厘米
20000÷10000=2(厘米)
小明家
小亮家
600米=60000厘米
60000÷10000=6(厘米)
三、易错练习
3.在比例尺是1∶500的图纸上,一个圆形花坛的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 这个花坛的实际面积是( 314 )平方米。
涉及比例尺的面积题:面积的变化是长度变化的平方倍。
两个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商一定还是积一定,如果 商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积一定,就成反比例。
一、复习回顾
正比例与反比例
常见的正、反比例关系都有哪些,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工效×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反比例 (一定)
反比例 (一定)
反比例 (一定)
二、基础练习
2.在一幅比例尺是 0 50 100 150千米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 相距3.2厘米。 (1)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3.2×50=160(千米) 答: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是160千米。
(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2小时,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 行驶多少千米?
160÷2=80(千米/时) 答: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80千米。
反比例 (一定)
总价 单价 =数量
(一定)
总价
正比例
数量 =单价
(一定)
总产量 单产量 =数量
(一定)
总产量
正比例
数量 =单产量
(一定)
路速程度(=一时定间)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一定)
路时程间(=一速定度)正比例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正比例
=工作效率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正,反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

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相关知识点。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需要看它们是否相关联,一种量变化时,另一种量是否随之变化,以及它们的比值是否一定。

我们可以用字母x和y表示这两种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y=kx表示。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同样需要看它们是否相关联,一种量变化时,另一种量是否随之变化,以及它们的乘积是否一定。

我们可以用字母x和y表示这两种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xy=k表示。

常见的正反比例题型包括圆的周长和半径、圆的面积和半径、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时的底和高等。

下面是一些典型例题:例1:某车间造纸时间和造纸总吨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我们可以在坐标系中描出对应的点,并根据图像的特点判断它们成正比例关系。

例2:这道题列举了多种量的情况,需要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例3:这道题给出了3:A = 5:B的比例关系,需要求出A与B的比例关系。

根据比例的性质,可以得出A与B成反比例关系。

2.如果3:B = A:5,则A与B成什么比例?为什么?根据题意,可以得到以下等式:3:B = A:5将等式两边乘以5,得到:15:B = A因此,A与B成15:B的比例。

这是因为等式中的比例关系是等价的,即3:B与A:5是等价的,所以它们的比例关系也是等价的。

因此,可以通过等式中的比例关系来确定A与B之间的比例关系。

举一反三:1.a和b相关联的两种量,下面哪个式子表示a和b成正比例?⑤b=7a因为当a增加时,b也会增加,且它们之间的比例关系保持不变,因此a和b成正比例。

2.x、y、z是三种相关联的量,已知x×y=z。

当(x+z)一定时,(y+z)和(y-x)成正比例。

拓展提升:1.如果ab=24,那么a和b成反比例;如果a÷b=18,那么a和b成正比例。

2.一个比例式,两个外项之和是37,差是13,两个比的比值是2.5,那么比例式为5:2.3.甲乙两人步行速度之比是7:5,甲乙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相向而行,0.5小时后相遇,如果他们同向而行,那么甲追上乙需要多长时间?题型一:按要求选四个数字组成各一个比例式子12的因数有1、2、3、4、6、12,选四个数字可以得到比例式1:2:3:4.举一反三:1.从36的因数有1、2、3、4、6、9、12、18、36,选四个数字可以得到比例式1:2:3:6.2.写出一个比值是24的比例式是3:1.题型五:人员调配问题一个车间有两个小组,第一个小组与第二个小组的人数比是5:3.如果第一个小组的14人到了第二个小组时,第一小组与第二小组的人数比是1:2,原来两个小组各有多少人?设第一个小组原来有5x人,第二个小组原来有3x人,则有以下等式:5x-14 : 3x+14 = 1 : 2解方程得到x=14,因此第一个小组原来有70人,第二个小组原来有42人。

六年级下册数学四单元重点

六年级下册数学四单元重点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比例的方法: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 基本性质。
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个性质吗?
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a∶b=c∶d
a b
c
=d
ad=bc
反过来,四个 不为0的数,如果 其中两个数的乘积 和另外两个数的乘 积相等,这四个数 就可以组成比例。
六年级下册第4单元 比例
重点知识整理
知识回顾
比例的意义
和基本性质
比例
正比例和反 比例
比例的应用
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比例 正比例 反比例 比例尺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整理归纳
1.比例的意义 说一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联 系和区别?
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用字母表示 正比例:
y x
=k(一定)
反比例关系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 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 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作成反比例的量,它们 的关系叫作反比例关系。
用字母表示
反比例: xy = k(一定)
下面每个表中的两个量,哪些成正比例关系?哪些成 反比例关系? (1)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240 km,汽车行驶的速度 与时间如下表。
按4∶1放大
按1∶2缩小
6.用比例解决问题
根据问题中的不变量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并判断这两种相关联 的量成什么比例,根据正反比例关系式列出方法并求解。
用比例解这类问题的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 (1)设要求的问题为x; (2)先判断题目中哪个量是一定的,再看另外两种量的关系。 比值一定 正比例关系 乘积一定 反比例关系 (3)列比例式; (4)解比例,验算,作答。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

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

练习1:
应用比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
小红8分钟走了500米,照这样的速度,她从家里走到学校用了14分钟,小红家离学校大约多少米?
2
练习2: 比例的应用
01
解:设小红家离学校有x米。
02
=500×14
03
=500×14÷8
04
=875
05
答:小红家离学校有875米。
在太阳的照射下,测得某身高为1.75米人的影子长1米长,然后又测得某电线杆的影子长8米,问能求出电线杆的高吗?
4
1
4
10
2
1
4、根据要求写出一个比例式
1)两个外项分别是3和x,两和内项分别是9和12。 2)等号左边的比是x:5,右边比的比值是5。 3)使各项都是整数,且两个比的比值为0.8。
×
×
说说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
梳理相关联的两种量。
判断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写出关系式。
写“解”,设未知数。
按两种相关联的量所成的比例关系
列出比例式。
解比例。
用自己熟练的方法检验结果是否正
确是否符合题意。
作答。
5、说一说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步骤:
01
02
03
甲乙两地相距2千米,画在一幅
图上的距离是5厘米,求这幅图
的比例尺。
0.9∶0.6=9∶( ) =3∶( )
6
2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5∶6 = 20∶24
( )×( )=( )×( )
6
20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学教育学员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学科:数学任课教师:叶授课时间:2016年 3月27日(星期日 )本次课授课内容6、1正比例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例1: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1)出示下表,填表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用式子表示他们的关系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小结: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即:路程/时间=速度(一定)例2:(1)花布的米数和总价表(2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总价/米数=单价(一定)3、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点?(2)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3)看书P39,进一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4)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x/y=k(一定)(5)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4、看书P40例2。

(1)题中有几种量?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2)体积和高度的比的比值是多少?这个比值是什么?是不是一定?(3)它们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4)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5)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225立方厘米的水有多高?6、2反比例一、复习铺垫1、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2、成正比例的量有什么特征?二、探究新知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学P42例3。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C、表中两个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各是多少?一定吗?两个相对应的数的积各是多少?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吗?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A、学生讨论交流。

B、引导学生回答:(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

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比较正比例、反比例的关系正反比例的相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不同点:正比例使变化相同,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也扩大或缩小。

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是变化相反,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另一种量反而缩小(扩大)相对应的每两个量的积一定。

三、巩固练习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3、做一做判断单价、数量和总价中的一种量一定,另外两种量成什么关系。

为什么?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总价一定,数量和单价—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4.判断下面一些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1)除数一定,和成比例。

被除数—定,和成比例。

(2)前项一定,和成比例。

(3)后项一定,和成比例。

(4)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三总量,如果长是一定的,宽和面积成正例关系。

这三种量再什么条件下还能组成比例关系,是哪种比例关系。

5、判断:(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3)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四、全课小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6、3比例尺一、复习引入1、用面积是36平方分米的方砖铺地,138块正好铺完,如果改用边长是3分米的方砖铺,需要多少块?2、用面积是900cm2 的方砖铺地需要2000块,如果改用边长是40厘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3、一间教室,用边长是0.4米的方砖铺地,需要275块,如果用边长是0.5米的方砖铺地,需要方砖多少块?二、新知探索想一想:图片上的图和实际中的有什么不同?总结: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比例尺例1、说出下面各比例尺表示的意思.1:40000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400米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40000倍, 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四万分之一 练:1、选择(1)用图上距离5厘米,表示实际距离2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 )A. 5:200B.1:4000C. 5:20000D.1:4000厘米 (2)长4厘米的零件,画在图纸上是40毫米,这幅图的比例尺为( )A. 1:10B. 10:1C. 1:1D. 1 2、判断:(1)所有的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 )(2)一幅图的比例尺应根据图纸的大小来确定( )例2、下面是北京市地铁规划图.地铁1号线在图中的长度大约是7.8cm,它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千米?比例尺:1:400000解:设地铁1号线的实际是x 厘米。

= x =31200003120000cm =31.2km答: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是31.2km 。

练: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线大约长1900KM 。

地图的比例尺为1:40000000.那么地图上两地之间的长度是多少厘米?例3:小明家在学校正西方向,距学校200M ;小亮家在小明家正东方向,距小明家400M ;小红家X7.8400000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在学校正北方向,距学校250M。

请画出他们三个家和学校的位置平面图(比例尺:1:10000).练: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设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x厘米。

15∶x=1∶6000000x=9000000090000000厘米=900千米三、巩固练习1、兰州到乌鲁木齐的铁路线大约长1900千米。

地图上两地之间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地图上的比例尺是:1:400000002、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0的地图上,量的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cm,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是多少?3、判断1.比例尺是一种刻度尺,可以量出物体的长短。

()2.比例尺是一个比,它反映的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之间的倍数关系。

()3.比例尺是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比。

()4.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0倍,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5000:1.()5.一幅图,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1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四、小结看到了这么多的比例尺,刚才说的比例尺都是把实际比较大的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也可说按一定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所以它们有共同点你发现了吗?(前项比后项小,,而且一般前项为1)像这样的比例尺,我们把它叫做缩小比例尺。

在应用比例尺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长度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

(这里注重了细节的强调,加深了学生对比例尺意义的理解。

)课后巩固复习:作业_________题一、判断题:1、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2、圆的面积和圆的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例。

()3、圆的面积和圆的周长的平方成正比例。

()4、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

()5、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正比例。

()6、长方形的面积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7、长方形的周长一定时,长和宽成反比例。

()8、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和高成反比例。

()9、梯形的面积一定时,上底和下底的和与高成反比例。

()10、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成正比例。

()1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正比例。

()12、一堆煤的总量不变,烧去的煤与剩下的煤成反比例。

()13、花生的出油率一定,花生的重量与榨出花生油的重量成正比例。

()1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变,它的底与高成反比例。

()二.选择题(根据表格判断数量间的比例关系)(1)时间与路程( )。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2)圆柱体底面积与高( )。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3) 年龄与身高( )。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三.看图表填空(2)X与Y( )。

A. 成正比例B. 成反比例(3)选择填空:a÷b=c,当c一定时a和b();当a一定时b和c();当b一定时a 和c()。

A. 成正比例B. 成反比例四、选择填空,判断数量间的比例关系。

(1)比例尺一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____________。

(2)圆的面积一定,直径与圆周率_______________。

(3)比的前项一定,比的后项与比值_________________。

(4)时间一定,速度与路程____________。

(5)被减数一定,减数与差______________。

(6)圆锥体体积一定,底面积与高_____________。

A 、成正比例B 、成反比例C 、不成比例 (7)选择填空ab=c ,当c 一定时a 和b ( );当a 一定时b 和c ( );当b 一定时a 和c ( )。

A 、成正比例B 、成反比例C 、不成比例 五、下列各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买相同的电脑,购买的电脑台数与总价(2)每捆练习本的本数相同,练习本的总本数与捆数(3)总路程一定,已行的路程与未行的路程(4)分数值一定,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六、填空:1、在一幅地图上,用3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距离51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