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4课 孙权劝学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2年人教版《孙权劝学》七年级下册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2年人教版《孙权劝学》七年级下册语文原文及教案

2022年人教版《孙权劝学》七年级下册语文原文及教案教师要善于用教案,借鉴、自编、改编一些题,作为补充题。

总之,认真的研究教案是钻研教材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对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好处。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原文及教案,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⑴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⑵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2.过程和方法目标⑴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⑵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测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3.情感目标:同学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揣测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

2.联系生活,让同学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激趣引读1.故事导入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身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教师讲故事,出示课题、作者并板书孙权劝学)2.作品、作者介绍师提问学生,师生齐说,《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

谁能说一下《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书?司马光是一个什么人?(提问学生)《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4课《孙权劝学》精品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4课《孙权劝学》精品教案

《孙权劝学》教案教材分析:《孙权劝学》讲的是孙权劝说东吴大将吕蒙认真学习的故事,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文章简练生动,用语不多,但能在寥寥数语中描摹出人物说话时的口吻、情态和心理,人物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堪称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品之作。

同时文章宣扬了一种谦虚好学,重视阅读的昂扬向上的思想,具有极强的教育价值。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积累“谓、当涂、以、岂、孰若、但、涉猎、及、见事”这九个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理解文章内容,品味文章言简义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3)欣赏作者改写时对原素材的巧妙剪裁,学习删繁就简的表述方式。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生参照注释及相关资料,师提示,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

⑵对比阅读,理解《孙权劝学》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的异同,扩充知识面,指导学生学习剪裁,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言简义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

【教学难点】欣赏作者改写时对原素材的巧妙剪裁,学习删繁就简的表述方式。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可采用多种形式,如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散读,分角色朗读等。

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意,体味对话描写,最终实现美读课文。

3、比较阅读法。

延伸拓展,通过比较《孙权劝学》与《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伤仲永》一文,文章写方仲永从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二、题目、作家作品简介:(一)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二)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由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三、初读课文,正音正字1.范读《孙权劝学》究竟怎样劝吕蒙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2.齐读课文,熟悉内容四、译读课文,积累词句,疏通文义,理清结构.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读文章,疏通文意,有疑问的划出来1、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当途:当道,当权辞:推辞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往事:了解历史2、理解下列成语并学会运用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张已荣升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例句)经过刻苦学习,小海的成绩突飞猛进,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3.理解下列重点句子的含义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以:拿,用,介词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4、疏通文义,理清结构.口译课文,标出问题,小组探讨,理清结构概括情节:孙权劝学(详写)——吕蒙就学(略写)——鲁肃赞学(侧面描写)五、情景再现,表演课文内容,评价表演1.表演故事按自己的理解表演课文,尽量使用原文的语言进行对话,可进行合理的想象让学生分小组表演,再抽一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认真观看,准备评价表演2.评价表演从表演有没有把握好人物语言情味、人物形象等方面来评价A评价演员孙权1、涉及到的语言情味有以下几项①“不可不学!”应该是怎样的口气?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应该怎样表达?“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略带责备的意味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应该怎样表达?反问句,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鼓励吕蒙求学2、人物形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孙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点拨:孙权的这番劝言,先揭示学习的必要性,再说学习的目的、方法,然后揭示学习的可能性,委婉的批评,最后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表现出他的善劝)A评价演员吕蒙1、涉及到的语言情味的有:“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得、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2、人物形象虚心受教,善于学习C评价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六、背读课文,体验反思,总结全文本文通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强调了读书学习对增长才略的重要作用七、延伸迁移比较方仲永和吕蒙的变化,你有什么样的启示?吕蒙:当涂掌事,乃始就学年长乃学,学有所成方仲永:五岁能诗,贤于材人远矣少年不学,一事无成八、布置作业(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蒙辞以军中多务()2但当涉猎()3.见往事耳()4.即更刮目相待()(二)翻译下面文言句子1.卿今者才略,非夏吴下阿蒙!2.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三)语言运用“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经过学习,吕蒙感叹道“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在你的周围,你的朋友、同学、兄弟姐妹等等,他(她)们中有人发生变化吗?请将这一变化写出来板书设计:孙权劝学开卷有益课后反思: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语文】七年级语文下册4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关键字】语文4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课文,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关键词句,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重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重点)2.通过比较阅读,理解《孙权劝学》与《伤仲永》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难点)【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重点)导语设计设计1:(情景导入)说到三国,不由得让人想起“滚滚浪花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鼎立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阻挡,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

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

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

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

设计2:(故事导入)三国故事中有“刘备借荆州,有借不还”的故事,想来大家都很熟悉。

后来,孙权、鲁肃都想要夺回荆州,终不能如愿。

直到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刘备令守荆州的关羽率主力攻樊城,孙权一看机会来了,一面用计迷惑关羽,一面命一个人为大都督,率兵袭取荆州。

这个人把精兵隐藏在大船舱内,命摇橹士兵穿白衣,伪装商人西进,然后出其不意急袭荆州.关羽率军回救荆州失败,走麦城,中埋伏被俘杀。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衣渡江之计。

这个夺荆州擒关羽厉害人物是谁呢?他就是吕蒙。

(《三国演义》第75回“关云长刮骨疗毒,吕子明白衣渡江”)吕蒙,字子明三国吴国名将,初不习文,怎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今天要学的《孙权劝学》会告诉我们这个原因的。

设计3:(人物导入)以关羽导入,引出吕蒙。

多媒体展示关羽图片,以“败走麦城”的故事,引出吕蒙。

学习过程目标导学一:文章朗读,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语速。

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作示范背诵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听读,要求注意文中字音、语速等,并及时圈点标注。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孙权劝学

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孙权劝学

4孙权劝学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成语。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3.分析人物对话,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4.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三国鼎立时期,英雄辈出,刘备、曹操、孙权可谓水火不容,但是,曹操曾经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

能让对手如此赞叹,可见孙权非同一般。

孙权手下有员大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信赖。

可是他就是不爱读书,孙权多次劝说,他总是推三阻四,不肯就学。

现在孙权又来劝说了,今天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读译课文,理解文义1.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和通假字。

卿.(qīng)岂.(qǐ)涉.猎(shè)孰.(shú)遂.(suì)(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疏通文意,理解重点文言词语。

当涂:当道,当权。

辞:推托。

及:到,等到。

才略:才干和谋略。

涉猎:粗略地阅读。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更:重新。

4.帮助学生梳理出重点文言现象。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3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3

《孙权劝学》教案3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2.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3、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要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2)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法学法设想:1.朗读法。

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可听读、齐读、思读、分角色读等。

2.表演法。

将本课设计为以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教师适时点拨教学形式,领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再现人物形象。

3.讨论法。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习惯,使学生懂得“善劝”“好学”的重要性。

4.竞赛法。

进行快速背诵竞赛,激发学生的赶超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伤仲永》一文,文章写方仲永从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二)、初读熟读课文1.范读。

《孙权劝学》究竟怎样劝吕蒙的呢?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听的时候注意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2.齐读课文,熟悉内容。

理解下列列词语的意思当途:当道,当权辞:推辞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浏览群书,不作深入研究见往事:了解历史。

理解下列成语并学会运用。

吴下阿蒙:吴下,指吴县,现江苏苏州;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张已荣升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刮目相待:刮目,擦擦眼,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例句)经过刻苦学习,小海的成绩突飞猛进,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理解下列重点句子的含义。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2、解释加点的字词
卿今当涂掌事(当涂:)蒙辞以军中多务(辞:)(务:)见往事耳(见:)
蒙乃始就学(乃:)及鲁肃过寻阳(及:)(过:)
3、翻译句子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下列句子读什么语气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作答
①学独译
②互学小组内合作,明确答案(1号展讲,其他同学用红笔修改翻译,先完成三个小组加2分,按照一个小组一句话,去板演)
③展全班展讲(以3号或者4号展讲)
④点师评价、点拨
识读
识记
大声
朗读
注音
夯实基础
培养
朗读能力合作意识
展讲能力
识记
表现能力
文言文
积累
合作意思
展讲能力

5


(1)孙权为什么要劝说吕蒙学习?
课标要求
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浅议的文言文。
安全教育
教学楼内文明言行,肃静,有序,单列靠右走
评价方式
积分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分钟
第一课时
(一)导:“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曲《临江仙》唱尽了三国英雄人物,今天我们就随着朵朵浪花,走进破黄祖、救主公、败关羽的东吴英雄——吕蒙,吕子明(板书课题)
吕蒙:(178-219),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命。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2分钟)
2、作者及作品介绍
(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理解积累文言文词汇。

2. 了解关于《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3.学习古人的学习精神,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来完善和充实自己。

【教学重点】1.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2.联系生活,真正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与完善。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的确,乱世出英豪。

三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涌现了一大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东吴名将吕蒙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北宋大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宋神宗赵顼元丰八年(1085)卒,宋哲宗赵熙即位,高太皇太后听政,司马光入京主政,为相8个月后于次年病逝。

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内容丰富,叙事简练,是富有一定文学价值的历史名著。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历时19年完成。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文中人物简介1、孙权(182-252)即吴大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氏政权,据守江东。

208年与刘备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最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最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例如:学生可能对三国时期的人物关系、历史事件不够了解,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补充。
(3)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课文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例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孙权的劝学行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将课文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例如: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探讨孙权劝学的现代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概念。《孙权劝学》是一篇典型的文言文,它以古朴典雅的语言,传达了学习的道理和智慧。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它对我们传承文化、提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孙权劝学》这篇课文。通过分析孙权的劝学策略,了解他在文章中如何运用事实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学习并运用这些论证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辩论活动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孙权劝学》在现代学习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此外,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小组在展示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如何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时,对于孙权劝学的现代意义理解不够深刻。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我将在教学中加入更多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陕州夏县(现在属山西省)涑水乡人。

字君实,晚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追封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主持编纂《资治通鉴》。

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本文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

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江陵。

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的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
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中事务繁多,又有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我)自认为(读书对我)有很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1. 对话为主,言简意丰
本文篇幅短小,只用了四句对话(孙权的两句话,鲁肃和吕蒙各一句话),就让人感到三个人物说话时不同的口吻并让人揣摩出他们的神态和心理。

如孙权,身为国君,在对部下、爱将吕蒙的劝学中,既有硬性要求又不乏温和、现身说法的启发性态度。

吕蒙开始以军务繁重来推托,在孙权的要求、指点和鼓励下“乃始就学”,表现了他的转变;在大有长进之后,他说的“士别三日”一番话颇有见地,充满自信。

鲁肃是个忠厚长者(他比吕蒙大6岁),看到吕蒙“议论”上的长足进展很是高兴,“大惊曰”,这惊异的神情与后面的话表现了他对年轻将领的关切赞美之情。

这篇短文还能给人别的启迪,如成年人下决心也能学习好、长本领及一个人“见往事”(学历史)的重要性等,可谓言简意丰。

2. 详略得当的叙述安排
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及劝学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最后通过鲁肃的“大惊”体现吕蒙学习的结果,即才略大进,“非复吴下阿蒙”。

这样的描写既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又节省了笔墨。

奉和济川代书三十韵寄诸同舍
司马光
金马延群俊,芸午聚众书。

杳疑神境绝,深与世尘疏。

气逼烟霄爽,光分日月余。

不材叨误选,故友幸聊居。

云盖森朝骑,天阍谨契鱼。

后先陪贾马,左右揖严徐。

朱阁霜清外,璇题日上初。

词林精采撷,艺囿纵游鱼。

决胜揪枰暝,穷欢绮席舒。

朝错升紫闼,咫尺侍彫舆。

玉壨俄乡思,铜符忽诏除。


衣承几枚,华毂照园庐。

四郭柑垂荫,千塍稻散渠。

壶浆迎露冕,铙吹拥高旟。

有德能仁虎,无欺耻怒狙。

道涂繁揖让,犴狱绝沦胥。

滞穗栖场圃,鸣桴静里闾。

贫宁费官烛,饥不茹家蔬。

翁子怀青绶,文园驾赤车。

古今相与校,胜负定何如。

上正开宣室,人方诵子虚。

追锋行人谒,委佩复传胪。

抚已聊睎骥,临民遽起予。

居然耗廪禄,岂不愧簪裾。

鹈翼颜何厚,锥囊意未摅。

因循恋糠籺,汩没老涂淤。

自顾徒为尔,诚非益者欤。

俄承吕公檄,遂策阮生驴。

驿骑传巴徼,诗筒达鲁墟。

琳琅固无价,燕石敢沽诸。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