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鲁教版水的分解与合成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水的分解与合成学案(二)(无答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2.2水的分解与合成学案(二)(无答案)鲁教版

第二节水的分解与合成第二课时水的合成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 通过氢气燃烧实验,增加对氢气的认识,并进一步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2 通过对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对比学习,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3 了解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涵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氢气燃烧的微观过程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实验探究的兴趣、进一步强化微粒观学习过程一、诊断补偿1.水通电生成了――――,这一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属于―――――反应2.用语言准确描述水电解的微观过程——————————————————————————————————————————————3.化学反应的实质是――――――――――――――――――――――――――过程。

4.在化学反应中――――(填分子或原子)不可再分。

二、探索新知定位提升【实验探究】在一定条件下,氢气和氧气是否相互反应生成水?(友情提示:1 组内同学充分讨论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2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到水马上变成蓝色)我们小组的实验方案是这样设计的―――――――――――――――――――――――-――――――――――――――――――――――――――――――――(老师演示请你观察、思考) 1 演示实验中观察到氢气燃烧时的现象―――――――――――――――――――――――2.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变―――色,证明――――――――――。

3.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此反应属于――――反应类型。

4.该实验再一次证明水是由――――――――组成的。

【阅读探究】阅读40页教材内容,练习上述学习内容,深入思考,讨论完成:1.电解水和氢气燃烧都是――――变化,在这个变化中水表现出――――性质,氢气表现出――――性质,氧气表现出――――性质。

我们把―――――――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保持氢气、氧气、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别是―――、―――、―――。

《推荐》鲁教版化学九年《水的分解与合成》说课稿

《推荐》鲁教版化学九年《水的分解与合成》说课稿
(展示课件)分析了水的组成后.接着展示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从讨论中发现.问题得到解决.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难点也得以突破。
4. 课堂练习巩固.达标检测
5. 观看录相:有关水资源及其污染
总之.我在设计本课教学程序时.力求符合探究学习的三个特征:(1)学习者由问题或设计任务出发;(2)学习者通过观察、假设、实验等探究活动提出自己的解释;(3)学习者通过表达和交流.检验或修正自己的解释。
3. 分析实验现象.探究水的组成.进行微观解释(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出水的组成这个重要知识点。因此.作好演示实验尤其关键(展示实验).书第48页.这是未改进的演示实验.实验效果不直观.效果不好;这是改进后的实验.使实验效果更清晰、更直观.更便于学生主动根据实验进行探究。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出水的电解产物——氧气和氢气.然后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也很容易探究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水属于化合物.重点知识得以解决。
2.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出一组富有探究性的问题(如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水属于哪类物质?水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分析.最后探究得出结论。自制电解水的微观解释图片.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化枯燥为生动.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也为其形式之新颖.从而产生乐学情绪.激发了他们以探究为特征的求知欲望。
3. 加大教学密度: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做到高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利用文字闪动.图象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为了增强学生对水的分布和水的污染的感性认识.课上选择一段“有关水资源和水污染”的录像.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的分解和合成教案(第一课时) 鲁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2.2 水的分解和合成教案(第一课时) 鲁教版
(2)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
金属
稀有气体
固态非金属单质(除碘以外)
(3)原子和分子的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由氢气和氧元素组成
C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D由氢元素和氧气组成
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没有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少)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多)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该气体是——氢气
注意:氢气点燃前要验纯
简单介绍氢气验纯的方法。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及学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
课前准备
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板书设计
1水的分解
正极
负极
体积比
气体
性质
文字表达式
2水分解的微观解释
3分解反应
定义:
形式: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探秘水世界水的分解说课稿

初中化学鲁教九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探秘水世界水的分解说课稿

《水的分解》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水的分解》是鲁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第二单元的节选内容,本节内容通过探究水的分解实验,得出水的分解实质是分子本身的变化。

通过水的分解的文字表达式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

在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中引出氢气和氧气,初步认识氢气的可燃性和氧气的助燃性,为之后进一步学习氢气和氧气做铺垫。

二、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水分子在水的三态变化中的运动。

因此对于水分子在电解过程中的变化学习充满了好奇。

在第一节学习中,学生初步了解了微观分子及其特征,还未深入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特征,因此对于水电解过程中水分子本身变化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电解水实验中涉及到的氢气和氧气,还没有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合适时机给出鉴别氢气和氧气方法的提示。

三、教学目标1、了解水电解实验,初步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了解分解反应的概念。

2、通过实验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用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树立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 认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分解反应的概念。

难点: 从微观上分析水通电分解过程,认识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等。

通过使用多媒体展示动画,学习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

六、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通过回顾旧知“水的三态变化”回答问题:“(1)水的三态变化是指什么?(2)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3)三态变化中水分子发生了改变吗?”,巩固已学知识,同时建立水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探究水电解变化的兴趣。

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直流电,情况是否有所不同,水会发生什么变化?导入新课。

(二):观察探究,学习新知 1.水的分解水的电解实验有时现象不明显并且学生刚接触化学,不易操作。

化学初三上鲁教版2.2水的分解与合成学案

化学初三上鲁教版2.2水的分解与合成学案

化学初三上鲁教版2【学习目标】1、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2、明白水分解的微观说明;3、了解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4、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5、认识氢气是一种理想的能源。

【学习过程】问题引入: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本身没有变。

假如往水中通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所不同呢?一、水的分解学生活动1:观看实验“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描述实验现象。

1、现象: 想一想:如何检验两支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什么?2、检验气体:(1)正极:用 ,现象:(2)负极:用 ,现象: 3、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4、实验结论: (1)水由 和 两种元素组成。

(2)在化学变化中, 能够再分, 不可分。

注意事项:(1)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2)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P 385、分子与原子想一想: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由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有哪些?(1)分子: ,如: (2)原子: ,如:二、水的合成学生活动2:观看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描述实验现象。

现象:文字表达式: ;符号表达式: 想一想:什么缘故氢气称为最洁净的能源?学生活动3:阅读课本P38、P40,回答什么是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并举例。

三、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1、分解反应:如:2、化合反应: 如:学生活动4:阅读课本P40,回答什么是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四、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1、物理性质是指,要紧包括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吸附性等。

2、化学性质是指,要紧包括物质的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固性、酸性、碱性等。

【课堂练习】1、课本P41“在线测试”2、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A.氢气和氧气组成B.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C.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D.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3、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从海水中晒得食盐B.用天然水制得蒸馏水C.使用电解法制取氢气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产水【拓展阅读】氢能源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研究如何能大量而廉价地生产氢。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2《水的分解和合成》教案(第二课时)(鲁教版九年级)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2《水的分解和合成》教案(第二课时)(鲁教版九年级)
水的分解与合成
课 题
§2-2水的分解与合成(第二课时)
内 容标 准
了解氢气燃烧的现象和产物的检验方法,学会运用分解反应,化合反应
对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
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学生:水
实验:点燃验纯后的氢气。
请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总结现象: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
(2)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3)放热
文字表达式:
氢气+氧气→水
讲解:水电解为分解反应,那么氢气燃烧又是什么反应呢?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化合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称为化合反应。
形式:B+C+D+……A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法及学法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分成了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并能对学过的典型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1、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讲解: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这两个实验都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提问:氢气都有哪些性质?
学生:可燃,无色无味,密度小于空气,难溶于水等等
提问:这些性质有什么区别?
引出化学性质、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不需要化学反应就可表现出来的性质

鲁教版化学九年《水的分解与合成》word教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水的分解与合成》word教案

教学进程(含激情导入、明确目标、问题导学、师生释疑、当堂练习、系统知识、 )
六、收获平台
布置作业
1、4、5、 板书设计 水的分解与合成 1、 水的分解 2、 水的合成 3、 物质的性质 4、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教学反思
3、水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对结论的微观解释:当水分 子分解时,构成水分子的____原子和_____原子进行了从新组合。每 ____ 个____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_____个_____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很多的氢、氧分子组合成水电解器中的氢气和氧气。水发生上述变化是破 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因而属于________变化,所以化学变化的 实质__________。 4 、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是由 ________ 构成,铜是由 ________构成,金刚石是由_________构成,氦气是由_________构成。原 子 是 _______ , 性 质 有 _____ ______________ 5、________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______色火焰,放出________, 烧 杯 壁 凝 结 有 __________ 。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化合反应。 对结论的解释:试从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 应。 2、氢气的用途有哪些? 1、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化学性质,如_____________。相同物 质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_,不同物质化学性质________。 2 、 _________________ 叫物 理性质 。如 ___ ___等。 __ 、 __ __ 、 _ ____ ____ ____ 二次备 课应改 进的地 方:

【精编文档】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2.2水的分解与合成学案1鲁教版.doc

【精编文档】九年级化学全册第二单元2.2水的分解与合成学案1鲁教版.doc

第二章 第二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第一课时)第1课时 水的分解1、能从微观描述水的组成,体会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2、从微观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以及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能说出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了解分解反应。

【学习重点】通过水的电解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及原子【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一:探究水的组成。

学生活动:完成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分解的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水的组成实验仪器、药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和方法:结论:1、该反应到表达式为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分解反应。

3、水是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的。

对结论的微观解释:当水分子分解时,构成水分子的____原子和_____原子进行了从新组合。

每____个____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_____个_____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很多的氢、氧分子组合成水电解器中的氢气和氧气。

水发生上述变化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因而属于________变化,所以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学习任务二:探究原子的概念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是由________构成,铜是由________构成,金刚石是由_________构成,氦气是由_________构成。

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二、合作共建:分子与原子有什么关系?三、系统总结:四、诊断评价:1、右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图,由实验现象可以确定:A 连接电池_____极,若A 试管得到10mL 气体,则B 试管得到______mL 气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 通过水电解实验,认识水的组成。

2、 能说出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

3、 体会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氢气是一种理想能源的涵义。

起点分析:在上节课学生已经了解到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没变,本节继续采用学生熟悉的 水作为载体,通过对水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的微观过程的描述, 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 质。

教学重点:
1、 通过对水分解反应的微观解释, 认识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了本质的改变,
分成了 原子,而原子不可再分。

2、 通过水的分解和氢气的燃烧反应, 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 并能对学过的典型 反应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 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 认识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教学方法:实验、讨论、交流
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水的三态变化是分子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如果往水中 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会有不同呢?
[活动天地]
探究课题: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
探究目标: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 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提出问题:1、水中通以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
收集资料: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

做出假设: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 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 液面的
变化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
2、 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 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 气体是 ---------------
3、 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
慢慢打开活塞,观察。

该气体是 ---------------
分析归纳:1、电解水是 ----------- 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 ---------- 和 --------------------- ,二 水的分解与合成
(2课时)
者的体积比为----------- 。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 (填“有”或“没有”)
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 和--------------- 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
成反应物分子的---------- 重新组合成新的。

知识应用:
1、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C. 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D .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2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水受热蒸发和电解水这两个变化
[板书]一、电解水
1、水通电氢气+ 氧气
H2O H2 O2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的化学反应。

[分析]讨论分析图片获得的信息
2、化学变化的实质: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变化。

[说明]水、氢气、氧气由分子构成,也有的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

3、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

[练习]做P38 [在线测试]
[小结]
教学反思:
利用图示可较清楚地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帮助学生掌握这一“看图说话”方法。

第二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氢气和氧气反应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实验探究]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观察]发生的现象,然后用手轻轻触摸烧杯
[友情提示]本实验导管点火的一端不要用普通玻璃管,最好用铁管、铝管或瓷管、石英管,这样才能看到氢气燃烧时的淡兰色火焰。

[板书]氢气 + 氧气水
H2 O2 H2O
[讨论]该反应是否是分解反应?
[板书]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

[描述]氢气作为新型燃料的优点,教会学生辨证地看问题。

[交流共享]从分子变化的角度分析氢气和氧气化合生成水的反应。

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分割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板书]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在线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