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城市湿地生态景观的构建
城市湿地公园园林绿化及生态修复改造分析

城市湿地公园园林绿化及生态修复改造分析童立堂(巢湖市园林管理处,安徽巢湖238000)摘要:城市湿地公园的存在,是改善城市小气候、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的关键。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重视建设湿地公园,尤其是具有湿地体系的城市,应加强对湿地公园的保护,使之成为湿地公园,并注重园林绿化和生态修复。
从城市湿地公园的绿化与生态修复中的意义、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水平,推动我国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土壤改良;生态设计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3)06-0046-030引言湿地作为土地和水源的过渡区域,其生态功能较强,能够调控地区的气候、水资源、生物多样性,有利于贯彻生态环保的理念。
然而,由于城市发展规模的扩大,占用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使得原有的湿地系统逐渐退化、消失,许多城市纷纷建立起了湿地公园,以保持原有的湿地系统的完整状态,同时加强了对湿地的保护与修复,也为市民提供了教育和休闲的地方。
然而,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重视园林绿化和生态修复,以持续提高其生态效益,进而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1城市湿地公园园林绿化及生态修复改造的意义湿地公园的绿化,是指在现有的城市湿地公园的基础上,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生态学、园林绿化学等相关理论,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充分发挥湿地公园资源保护、观赏、生态旅游等功能,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带动经济发展。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目标与一般的园林绿化工程基本相同,即以湿地公园为核心,结合适宜的景观植被,增强公园的防污能力,充分利用湿地资源,将其打造成一座具有旅游、生态保护、景观等功能的湿地公园[1]。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应加强湿地公园的保护功能,合理选用适合的植被,加强湿地的组成,强化湿地的保护,真正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
多级多态湿地系统在城市湿地公园构建中的应用

多级多态湿地系统在城市湿地公园构建中的应用钱玉梅 俞建河*陈晓旭(天长市二峰电力灌溉总站 安徽天长 239300)摘要: 将人工湿地工程应用于城市湿地公园的构建,是湿地生态恢复的一种有效途径和主要模式。
天长市红草湖湿地公园在建设中注重规划与人工湿地工程的紧密结合,通过构建微孔曝气生态塘、潜流型人工湿地、生态河道净化湿地、塘湿地、水下森林等组合湿地系统对污水厂尾水进行提质的同时,结合景观设计,打造一座具有观赏、休闲、健身、游乐等功能的湿地景观公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城市品位。
可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多级多态湿地系统 污水厂尾水 处理效果 天长市湿地公园中图分类号: TU986.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3791(2023)22-0172-06Application of the Multi-Level Polymorphic Wetland System in theConstruction of Urban Wetland ParksQIAN Yumei YU Jianhe *CHEN Xiaoxu(Tianchang Erfeng Electric Irrigation Station, Tianchang, Anhui Province, 239300 China)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 engineering to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wetland parks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and main model of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wetland. The Hongcaohu Wetland Park in Tian‐chang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lose combination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ed wetland projects during con‐struction, builds a combined wetland system of microporous aeration ecological ponds, undercurrent constructed wetland, ecological river purification wetland, pond wetland and underwater fores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il water in sewage plants, and builds a wetland landscape park with the functions of viewing, leisure, fitness and recre‐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landscape design, so a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urban taste of citizens.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wetland parks.Key Words: Multi-level and polymorphic wetland system; Tail water in sewage plants; Treatment effect; Wetland parks in Tianchang人工湿地以其操作简单、低耗、效能稳定且具有景观价值优势等特点已被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于污水净化。
合肥滨湖湿地公园景点介绍

合肥滨湖湿地公园景点介绍合肥滨湖湿地公园景点介绍1. 引言合肥滨湖湿地公园是合肥市的一大风景名胜区,也是合肥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合肥市郊区的滨湖新区,是国家重点保护的湿地和水禽栖息地,同时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2. 入口处当你踏入合肥滨湖湿地公园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而整洁的入口广场。
广场上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宜人。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包容和宁静。
3. 湖心岛合肥滨湖湿地公园最为独特的景点当属湖心岛。
岛上植被茂盛,环境优美,岛上有几座小亭子,供游客在湖心尽情欣赏周围湖水美景。
4. 观鸟塔合肥滨湖湿地公园是国家级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吸引了众多水鸟栖息繁衍。
在公园内,特别设立了高大的观鸟塔,供游客近距离观赏各种水鸟,如斑头雁、大天鹅等。
5. 湿地生态展示区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湿地生态环境,公园内还设有湿地生态展示区。
这里通过沉浸式的展示手段,生动地展示了湿地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种类。
6. 休闲娱乐设施为了满足游客的休闲娱乐需求,合肥滨湖湿地公园还在园区内设有多个休闲娱乐设施,如儿童游乐场、草坪烧烤区等。
这些设施使得游客可以在欣赏湿地美景的尽情享受美好的时光。
7. 结语合肥滨湖湿地公园作为合肥市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成果,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这里,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个人观点及理解:合肥滨湖湿地公园是一座将自然与人文特色完美结合的城市湿地公园。
我在这里不仅领略到了自然风光的绝美,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保护环境、倡导绿色生活的重要性。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水一鸟,都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希望随着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重视,合肥滨湖湿地公园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成为市民永远向往的净土。
合肥滨湖湿地公园不仅是合肥市的一大风景名胜区,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保护区。
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不仅带给游客优美的自然景观,更是为了保护当地的湿地生态环境,提倡绿色生活和环境保护意识。
模拟·延续·融合——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手法探讨

“ 湿地之 胜 , 独在 于水 ” 湿地植 物 景 观 的 营造 需要 水 的 衬 , 托, 、 水 天空 和岸 线植物 相 互作 用 以及岸 边 的树 木 和水 中的倒 影互相 映衬 , 形成 了湿 地 虚 实景 观结 合 的美 。 因而 , 城 市 湿 在 地公 园植物 景观设 计 时 , 要充 分利 用场地 中得 天独 厚 的 自然 条
一
,
而植 物是生 态 系统 的基本 成分 之一 , 也是 景 观视觉 的重要 因素 之一 。植 物景 观是作 为 唯一具 有生 命力 誊 城市 湿地公 园植 物景 观是 根据 城 市湿地 的立 地环 境 , 以植 物生 态 习性为基 础 , 以满 足湿 地环境 的各种
的园林要 素 , 景观 生态 设计 中起 着关 键性 作用 … 。 在
更新 , 已经形 成 了稳定 的植 物群 落 结 构 , 是湿 地 植 物 景 观设 计 的一个很 好 的借鉴 。对 自然 植物 群落 的学 习 和模拟 , 最大 限 是 度 发挥 湿地植 物生 态效 益 的模式 。不 同的生态 环境 , 促使 了不
同植 物 景观 的出现 , 在模 拟 自然 植 物 景观 时 , 重 要 的 是 总结 最
群 落特征 , 利用 本地 乡 土植 物 材 料进 行 重 新 设计 , 满 足生 态 在 要求 、 净化 水体 的同时 , 形成优 美 的景 观构 图 ( 1 。 图 )
湿地植 物 的特点 决 定 了它 是 大 面 积 的形 体 和 色 块 , 自然 、 粗 犷的植 物群体 美是 其最 主要 的特 色 。因此 , 在城 市 湿地公 园 植物 景观设 计 时 , 突 出植 物群 体美 , 调远 观 , 带状 或 大片 应 强 成 栽植 , 形成一 定规 模 , 出湿地 特色 。另 一方 面 , 注重 植物 群 突 在
安徽合肥板桥河景观概念规划

板桥河滨水景观带
自然涵养段结合城市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净化涵养城市水源
生态修复策略一
生态净水
湿地起到净水及涵养作用
自然循环
风景林带防止水土流失
水岸植被起到过滤泥沙作用
生态修复策略二
多样性水体空间
营造不同滨水形态
动静皆宜
改善板桥河水质
溪流
开阔静水面
岛链、湖心岛
生态修复策略三
草沟 生态植被系统恢复
步道
风景林带
步道
河滩景观带
板桥河
构建自然的复合的立体植被防护系统,综合阻挡地表径流,防治水土流失,滞留淀积过滤泥沙
水与我们不再亲近
我们渴望一弯清澈的湖水 享受岸边漫步的惬意…
河道两岸绿量不够,绿化效果欠佳
公共设施陈旧,景观主题不明确
河道污染严重,周边环境生态性受到影响
蒙城北路
阜阳路
淮南路 新蚌埠路
• 城市交通网络相对完善,缺乏滨水景观道路
• 现状工业用地集中在上游,为水质处理带来困难
• 居住用地集中在下游,未营造足够亲水空间
环渤海特大城市群
• 板桥河—城市母亲河南淝河的最大支流 • 板桥河—影响全市水体质量的最关键流域 • 板桥河—合肥北城区的重要文化载体
长三角特大城市群
珠三角特大城市群
张桥水库
板桥河
董铺水库 北区
老城区
东区
高新区
西区
南区 南淝河
经开区 滨湖新区
北起张桥水库,南接南淝河,北区与东区直线 板桥河处于合肥整体发展轴线中的北轴区域
节能环保一
节能环保二
节能环保三
节能环保四
板桥河现状解析
BANQIAOHE PRESENT SITUATION RESOLVE
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

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水资源问题。
城市的地面被大量的建筑和硬化道路覆盖,使得雨水无法渗透进入地下,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城市内涝的风险增加。
因此,合肥市决定采取海绵城市规划方案,通过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管理,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规划目标合肥海绵城规划的目标是建设更加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通过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设施建设,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概率,降低洪水对城市设施和居民的影响。
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和水资源回收利用设施,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的雨水和废水资源。
3.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4.降低城市的碳排放:通过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推广节能减排的科技手段,减少城市的碳排放量,降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规划内容1. 雨水收集系统建设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将加大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力度。
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和地下水贮存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城市绿地的灌溉和公共用水。
此外,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设施和地下贮水池,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城市的供水。
这样不仅能减少城市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还能提高城市的抗洪能力。
2. 湿地建设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将加大湿地建设的力度。
湿地是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吸收雨水并减少洪水的发生概率。
合肥市将增加湿地面积,通过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3. 绿地建设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将加大绿地建设的力度。
绿地是城市的“肺”,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减少碳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合肥市将增加绿地面积,通过建设公园、花坛等绿地设施,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4. 城市交通规划合肥海绵城规划方案将加大对城市交通的管理和规划力度。
通过优化交通路网设计,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城市的碳排放。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文章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从城乡生态绿化与生态安全的角度,分析构建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合肥城乡绿地系统框架体系。
合肥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李改维 1 高 平21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合肥 2300412 合肥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所 合肥 230041近年来,合肥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在绿地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上面临更为严重的挑战,为确保城市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非常必要。
1 合肥市园林绿地系统发展概况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首批三个园林城市之一,绿化先进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全国第一个“科技创新试点城市”。
近年来,合肥经大拆违,大建设及大蜀山绿化工程的启动,城市绿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为创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及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奠定了基础。
其绿地建设总体分4个阶段:(1)1949-1978年,缓慢发展阶段,29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2.06h m 2;(2)1979-1992年,快速发展阶段,1992年12月被国家建设部首批授予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14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42h m 2;(3)1993-2001年,稳定增长阶段。
1993年以后,合肥城市的绿地建设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8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30h m 2。
(4)2002年以来,高速发展阶段。
5年间市区公园绿地年均增长约260hm 2。
2 上版规划实施评价上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2003年10月编制完成,规划是对合肥原有绿地系统规划“合肥方式”形式和精髓的继承与发展,对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继承与发展了合肥绿地系统规划和建设的优良传统,城市的环境面貌不断提高和改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了符合合肥市自身发展特点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体系;各类绿地面积有了长足的发展,到2006年底合肥市现有各类绿地16 233.09h m 2,其中公园绿地面积2 501.94h m 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了9.26m 2。
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概念

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注重保护和提升自然生态环境,营造具有生态功能、艺术性和人文特色的城市景观。
其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生态保护:城市生态景观建设强调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包括湿地、森林、水域
等自然生态环境的保留和恢复,以维护城市生态的稳定和多样性。
2.绿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绿地、城市森林、生态廊道等绿色基础设施,增加城市的
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调节气候、保护水源等生态功能。
3.生态景观规划:在城市规划中充分考虑自然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要素,进行科学合
理的布局设计,打造具有生态价值和美感的城市景观。
4.生物多样性保护:注重保护城市内的各类生物多样性,通过建立城市公园、野生动植物
保护区等措施,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多样性。
5.社区参与与教育宣传:鼓励居民参与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推动
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总体来说,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旨在通过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绿化状况、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等措施,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居民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的持续协调平衡。
3合肥湿地生态景观的设计原则由上述的分析,提出湿地生态景观的整体环境设计原则,应综合考虑合肥湿地资源的特点,以“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宗旨,最大限度地利用湿地自身特色来构建生态景观[91。
3.1通过规划。
恢复合肥湿地资源的最大功能合肥湿地资源较车富,通过深人细致的调查,将湿地的保护与景观规划结合起来,天然湿地的修复与培育,人工湿地的保护与营造等都应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发挥湿地资源的最大功能,使之真正成为城市之“肾”。
3.1.1合理保护和利用城市天然湿地资源合理保护和利用城市天然湿地资源是城市湿地景观营造的基础,是对城市内现有湿地资源的科学性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对城市的生态平衡具有重大意义。
遵循科学的方法和相应的规范法规,实行以保护为手段的合理利用。
同时可以在开发过程中大量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在整体规划和细部设计等各个方面运用科学的生态技术手段。
3.1.2建立人工湿地生态景观人工湿地景观是城市湿地景观营造的另一种方法,它为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良好的条件。
它形成了内部良好的循环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视觉景观优异、操作简单、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
3.2建立合肥湿地公园湿地公园是人类亲水天性在现代生活中一种表现,是对传统园林水景的继承和拓展。
而在当今湿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情况下。
可以多开辟一些自然和人工湿地公园,发挥湿地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效。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立应以保护或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为前提,以充分发挥其环境效益为目标,以其充满野趣的领土景观为特色,吸引公众的到来。
此外,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文化宣传的大众传媒作用,开展形式多样、讲求实效的宣传教育活动;从小抓起,培养儿童的保护湿地意识,教育部门要通过制定教育计划、野外实践活动。
开展基本常识教育;在合肥的主要湿地和易受威胁的湿地处,设置“保护湿地”、“保护自然之肾”、“保护生命之河”等宣传标牌,在湿地旅游点,建立湿地生态系统演示厅。
通过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湿地价值的认识,形成保护湿地的强大声势,使保护湿地成为社会大众,尤其是各级领导的自觉行动,使湿地保护规划决策真正落到实处。
4合肥湿地公园的建设——以董铺水库大杨镇段湿地公园为例4.1项目概况介绍董铺水库位于长江流域巢湖水系南淝河上游,坝址距合肥市中心7千米。
大房郢水库位于巢湖水系南淝河支流四里河上游。
坝址距合肥市中心5千米。
湿地公园选址为董铺水库与大房郢水库之间,大杨镇的一段,该段位于大杨镇政府的西南面,南与合肥市中心城区相连。
规划用地面积约为340公顷。
用地范围建设条件较好,除部分为农村住宅外.其余均为农田、林园或池塘;董铺水库作为合肥城市供水的主要水源,水体水质较好,景观良好;但是董铺水库又作为拦洪防汛的大型水库,部分岸堤已经被人工固化,失去了原有的亲和性;该公园拟建成为以湿地生态观光为主,同时可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集会交流的城市新型综合景观体(如图l所示)。
4.2设计手法湿地是一种资源,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的功能。
每~块城市湿地存在的理由都是因为它具有某些特定的能够给城市发圈l案例位置133展、市民生活带来益处的功能。
在规划设计中要利用原有的景观因素进行设计.设计中不能为了平面构图和尺度而随意切割地形,损毁草木。
避免“大手笔”改变基地状况,大量介入现代化元素。
4.3规划内容圈2湿地公园地形分析图湿地公园规划强调了“保护第一,保护与合理性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同时做好自然景观的保护规划,从整体上需要研究景观的安全格局,明确保护的重点;让公众参与进来,进行舆论监督;提高管理者的保护意识和科学决策水平。
规划中,湿地公园被划分为六个区:生态保育区、科普展示区、休闲娱乐区、湿地游览区、餐饮服务区、管理区(如图2)。
由于这些功能区的自然景观存在一定的差异,拥有各自的开发方向,将来的开发强度也不尽相同。
在保护利用上。
也就有着不同的要求。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旅游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生态环境的保护规划是湿地公园整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规划区域的生态现状及其未来生态系统保护的发展目标,按照保护力度的强弱.将六个功能区划定出三个保护级别:湿地生态保育区核心区为一级生态保护区,湿地生态保育区核心区的外围区域、湿地科普展示区、休闲娱乐区、湿地游览区为二级生态保护区,管理区为三级保护区,并提出主要保护措施(见表3)。
裹3各纽保护区保护措施保护分级重要说明对应功能区主要保护措施最高级别.本地典型一级生态保护区野生动植二的栖息地湿地生态保育区二级生态保护区游客主要集中区三级生态保护区可适度开发禁止旅游开发;生态监测:严禁破坏湿地植被、土壤等自然资源的建设项目和活动;禁止机动车辆的进入;生态恢复。
湿地科普展示区、休闲娱乐区、游客环境教育,(制定‘Urr生态旅游者手册’);建立和完善环湿地游览区、集会广场区、餐饮境解说系统;严格控制旅游相关设施的选址和规模体量;生态服务区循环开发理念导人;旅客行为管理;水质监测;捧污系统建设。
水质监测;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旅客管理:旅游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区体现游客体验和资源保护并重的目标。
禁止与环境不协调的设施的建设;社区参与。
4.4植物的配置设计在植物配置方面,遵循植物多样性原则,以运用乡土植物为主的方法进行设计。
多样性地配置植物。
不仅能够在视觉上形成层次多变、疏密有致的景观效果。
还可以使植物之问形成相互的制约和补充关系,有助于增强湿地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采用本地乡土植物,可避免外来物种的人侵,维护当地自然生态环境。
1344.5道路与水体岸线环境设计为使环境污染降到最低,园内道路设计以观光道和游步道为主,观光道通行以无污染的电瓶车和租赁自行车为主,并在各主要景区和景点间设置换乘点和租赁点。
湿地景观区的道路设计,要充分考虑游人数量,为控制游人数量,应以游步道和木栈道为主。
游步道多采用不规则的石板或碎石铺路,中间嵌草皮。
尽量做到生态廊道的贯通。
木栈道的设计多位于浅水处,高度尽量接近水面,使人与水面有亲切感又与周围环境协调(如图3)。
围3追路及水岸设计在公园河道和湿地岸线的处理上采用生态的设计方法。
即在水陆交接的地方构筑原生态的自然岸线.形成一个缓冲区。
用自然升起的湿地基质的土壤砂砾代替人工砌筑。
这样设计不仅可以保护湿地边缘物种的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为更多的鸟类和两栖类动物提供栖息地,为更多的水生植物提供生长环境。
从而增强湿地的自然调节功能。
同时,要根据合肥洪水变化特点,对护岸分层进行设计,既考虑到枯丰水期护岸的各种不同用途。
又有效地发挥防洪作用。
5结语利用SWOT评价法从总体上分析了合肥湿地资源的特点,从而提出了城市生态景观设计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根据当地湿地资源的特点来设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体现其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
合肥作为中部崛起的城市代表,科学地、系统地对城市湿地生态景观的构建将会给合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1】崔心红,钱又宇.湿地公园田.中国园林。
2004(4):60-6L【2】李学伟.城市湿地公园营造理论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3】刘月琴,林选泉.城市滨水带游憩规划设计一以上海浦东张家派为例【J].中国园林,2006(2):25—30.【4】曾晓阳.城市滨水湿地型景观设计——以成都市洗花溪公园设计为例【D】.重庆:西南农业大学图书馆,2005.【5】成水平,吴振斌,况琪军.人工湿地植物研究叨.湖泊科学,2002,14(2):179.【6】谢华辉.鸟类分布与植物景观关系的研究——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D】.杭州:浙江大学图书馆,2006.忉施葵初,周小春.安徽湿地叫】.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8】王凌,罗述金.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们.中国园林,2004,20(1):39_41.【9】李杨帆,刘青松.湿地与湿地保护【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17,285.135合肥城市湿地生态景观的构建作者:卫平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刊名:大庆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年,卷(期):2009,29(3)被引用次数:1次1.成水平;吴振斌;况琪军人工湿地植物研究[期刊论文]-湖泊科学 2002(02)2.曾晓阳城市滨水湿地型景观设计--以成都市洗花溪公园设计为例[学位论文] 20053.刘月琴;林选泉城市滨水带游憩规划设计--以上海浦东张家派为例[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6(02)4.李杨帆;刘青松湿地与湿地保护 20035.王凌;罗述金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4(01)6.施葵初;周小春安徽湿地 20037.谢华辉鸟类分布与植物景观关系的研究--以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 20068.李学伟城市湿地公园营造理论初探[学位论文] 20049.崔心红;钱又宇湿地公园[期刊论文]-中国园林 2004(04)1.刘碧云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探讨[期刊论文]-林业勘察设计2009(1)2.蒋国良.JIANG Guo-liang谈宜兴西氿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10,36(14)3.刘英.胡群霞.LIU Ying.HU Qun-xia城市湿地的合理规划与保护对策[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7,33(19)4.徐新洲.芦建国.刘国华.XU Xin-zhon.LU Jian-guo.LIU Guo-hua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期刊论文]-林业科技开发2009,23(1)5.毛婷基于旅游背景下的武汉东湖景观swot分析[期刊论文]-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0(9)6.张新.杨瑞强.ZHANG Xin.YANG Rui-qiang城市湿地开发利用研究[期刊论文]-山西建筑2008,34(13)1.毛丹.周国艳合肥市北城区水库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研究[期刊论文]-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本文链接:/Periodical_dqgdzkxxxb20090303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