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ppt
近年江苏高考回顾
高考试题 2015 2016 2017
考查内容 天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天朝田亩制度》
救国道路的探索
2018 2019
辛亥革命的背景 清末小人物的家国情怀
试题难度 适中 易 难
易 适中
近代前期的抗争与探索
近代?
近代前期?
1840—1949 1840—1919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前期中国人民 的抗争 与探索p pt
思想结晶
其余归国库
(2)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
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1)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 (1)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
后 《资政新篇》 期 (1859 年)
吏由公众选举 (2)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 明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的设想 (2)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 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前期中国人民 的抗争 与探索p 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前期中国人民 的抗争 与探索p pt
问:面对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人 进行了哪些探索?
思考:哪些阶层进行过探索……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前期中国人民 的抗争 与探索p pt
近代前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前期中国人民 的抗争 与探索p 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前期中国人民 的抗争 与探索p pt
【答案】A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前期中国人民 的抗争 与探索p pt
考点二:地主阶级的探索
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一、背景 二、目的、口号
三、领导人 四、指导思想
五、内容、结局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近代前期中国人民 的抗争 与探索p pt

中国近代史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中国近代史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二、近代化的基本内容:
①近代化的实质内涵是资本主义化。 ② 近代化的基本内容是经济上的工业化和政 治上的民主化。
一、近代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
①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外国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帝国主义与 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社会的两个主 要矛盾。它构成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具体 地反映了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 质,制约和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的 近代和中国革命前进的道路。
④在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制定了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政策,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⑤抗日战争胜利后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⑥全国解放前夕,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有农村转入 城市,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正确方针。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约可分为三个阶段 )
(一)经济上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和民族资 本主义工业出现。 洋务运动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而动的中国近代 化的起步,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提供了一些新的东 西:创办了先进工业;培养了新的科技人才;发展 了工人队伍,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 办了新式学堂,对沟通中西文化,学习西方科技起 了重要的作用;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不少人回国 后成为各界的栋梁,留学教育对封建传统的教育是 一个突破;建立了近代化的海军。
(二)、近代史上资产阶级的近代化探索: 1、戊戌变法:近代化的转折。是洋务运动的进一 步升华。
这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在中国的开端,这是 中国近代化在政治上的表现。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从器物层次递进到制度层次 的一次发展,它是对洋务运动的进一步升华要求在思 想和政治领域进行全面变革,用君主立宪来代替封建 专制制度,用资产阶级新文化去改革封建的旧文化。 戊戌变法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所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 的。站在历史长河高度看,由传统的农耕社会向近代 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近代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一)

近代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05全国文综2)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 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 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 D.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2004年江苏卷) 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 正确的是 A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领导机构 B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是近代工业 C海军重要舰船由中国自己建造 D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由于来源、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不同,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形成资产阶级 维新派, 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形成资产阶级革命派, 民族资产阶级出身的部分知识分子形成激 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在反帝反封建问题上,它们一个较之 一个进步。
链接高考
(2000年全国) 《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 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C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②农民阶级的探索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 制度》,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要求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 篇》,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 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规律认识 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地位)
(2001年春季)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 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 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 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
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冲破封 建思想的束缚,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和科学为思想武器,猛烈批判中国几千年 的封建思想,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它动摇 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 空前解放。

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前期的屈辱、抗争与探索教案

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前期的屈辱、抗争与探索教案

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前期的屈辱、抗争与探索教案第一章:鸦片战争与中国的屈辱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让学生认识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1.2 教学内容鸦片战争的背景:英国的鸦片贸易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鸦片战争的过程:英国对华侵略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鸦片战争的结果:中国的割地赔款和五口通商。

1.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学生阅读相关史料,了解鸦片战争的细节。

学生讨论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国的抗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让学生认识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抗争史的重要事件。

2.2 教学内容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清朝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金田起义和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太平天国的覆灭和洋枪队的镇压。

2.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学生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细节。

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第三章:洋务运动与中国的探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让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探索史的重要事件。

3.2 教学内容洋务运动的背景:清朝的困境和自强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的过程:引进西方技术和创办近代企业。

洋务运动的结果:洋务派的分裂和运动的失败。

3.3 教学活动教师讲述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学生阅读相关史料,了解洋务运动的细节。

学生讨论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第四章:戊戌变法与中国的探索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让学生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探索史的重要事件。

4.2 教学内容戊戌变法的背景:甲午战败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戊戌变法的过程:维新派的兴起和戊戌政变。

中国近代前期的屈辱、抗争与探索

中国近代前期的屈辱、抗争与探索
八国联 军侵华 战争
中国丧失了更多 的领土和主权
中国的民族危机 大大加深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 澎湖列岛
造成中国近代屈辱的根本原因是:
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和清政府辽东 的腐
败无能

赔款4.5亿两白银 山海关岛
北京
赔款2亿两白银 沙市 重庆
苏州
上海
杭州
宁波台 澎 湾湖
赔款2100万元
福州 厦门 广州
(
)D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土地
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告终,从历
史发展趋势而言,反映的历史实质问题是:( )
A.战争的C性质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B.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结局
C.腐朽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D.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促 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 民的新出路)
⑤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地向西方 学习的过程。(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 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或经济变革到政 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
主共和国或同盟会十六字纲领); 民主与科学。
④这些思想主张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分别 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 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 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 的观念深入人心;
• 新文化运动
民主、科学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历史复习专题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

历史复习专题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

专题二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救国探索(一)人民群众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1.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在反封建的同时,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国殖民化的企图,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台湾人民推举徐骧、丘逢甲为义军首领迎击日军;刘永福黑旗军和徐骧义军联合抗日。

4.义和团运动(1898~1900);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二)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革命和启蒙运动1.戊戌变法(改良):背景、理论基础、公车上书、施政纲领、保国会、百日维新的开始和结束、意义、失败原因和启示。

①背景:瓜分狂潮,民族危机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②理论基础:③公车上书:④施政纲领;⑤保国会:⑥开始和结束⑦意义: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辛亥革命:准备、革命纲领、导火线、、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意义。

准备:(1)组织准备:①成立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②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2)思想准备;①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上海和东京是中心;②章炳麟、邹容、陈天华是代表人物;③通过同保皇派的论战,进一步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3)军事准备:①1895年的广州起义;②同盟会成立以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起义——萍浏醴起义;③浙皖起义和镇南关起义;④广州黄花岗起义的影响最大。

革命纲领:导火线:武昌起义:时间及评价?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意义:①给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以致命一击;②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前期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基地和阵地、内容;后期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近现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41、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主要特点①探索的广泛性。

由于列强不断侵华,对中国各阶级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必然导致各阶级人士的反对。

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就导致了各阶级在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必然有一致的一面。

②具有普遍向西方学习的特点(义和团运动除外)。

这因为外国侵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也开拓了人们的眼界,外国列强的坚船利炮促使人们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现实。

③探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由学技术到学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观念;由学君主立宪到某某某某。

④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前后提出的各种救国方案既有继续又有发展,既有量变,又有质变。

如洋务派继承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思想,又有一定的变化,在维护封建统治这一点上是一致的,是量的积累。

早期维新派脱胎于洋务派,继承了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思想,又发展为学习西方的政治和经验,在学习西方的问题上,由器物层次发展到制度层次,有了质的飞跃。

⑤取得了一定成果,但都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一方面是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因为反动势力的强大。

2、建国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败得失的规律和认识:①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制定出符合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在新的社会制度下得到发挥。

而且,党的领导干部和群众能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失误。

②经济工作失误的原因:对中国国情认识不清;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理论根源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后逐步否定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没有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某某法制不健全。

③经验教训:应该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只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响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加强和健全某某法制建设。

专题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

专题二: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一、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抗争地主阶级:林则徐虎门销烟,左中堂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大战。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抗击洋枪队,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二、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探索地主阶级:1.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2.经济上的工业化——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1.政治上的民主化——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2.张謇的“实业救国”。

3.思想上的先进化——新文化运动。

三、. 近代化探索的任务、探索内容、代表事件任务:政治上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民主;经济上实现国家富强;思想上实现思想解放。

主要内容:经济方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实现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政治方面: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实现政治民主化——戊戌表发与辛亥革命思想方面:学习西方自由、民主思想,实现思想先进化——新文化运动四、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取得的成果有哪些,有何(影响)作用。

成果:政治方面: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经济方面:实业救国运动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思想方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民;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阶级结构方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作用:1.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2.兴办近代工业,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打击了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4.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五、.中国近代化探索给后人留下的启示有哪些?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进近代化的首要条件;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社会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③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④科教兴国是关键,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科学决策。

⑤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洋务派掀起的洋务运动
(1)目的: (直接目的)剿发捻,勤远略; (根本目的)维护清统治 (2)代表人物 中央: (3)主要措施
地方: 前期:以( )为旗号,创 办——工业; 后期:以( )为旗号,创 办——工业
经济:(工业化)
军事:(国防近代化) 科教:(教育近代化)
(4)结果及导致结果的原因 (5)客观作用:
早期维新派
资产阶级
康梁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总结、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探索的特点:4
1、背景:在侵略与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 2、带有普遍的向西方学习的特征:
3、探索带有逐步深入的过程;(从军事科技到工业、 国防到政治制度在到思想文化) 4、从文化的被动接收(随着侵略而被迫接受)到 主动选择(十月革命后选择马克思主义)
1、阶级局限性造成:
认识:农民阶级的救国方案不能取得成功的 原因
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根源)决定了农民阶级在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在组织上 往往采用宗教形式发动,难以形成统一坚强的领 导核心; 2、时代局限性造成:
(1)受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2)在近代前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无产 阶级尚未壮大到领导农民进行斗争的程度;
(4)激进民主主义者发起的前期新文化运动 1、探索特征: 以西方的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为指导思想,对封建专制、迷信、封建 旧道德和旧文学展开猛烈批判;
2、探索结果: 虽然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没有与 群众运动相结合,不能给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出 路;
近代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的原因:
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1、“二次革命”(1913年) 2、护国运动(1915—1916年) 3、护法运动(1917—1918年) 4、新文化运动(1915年——五四后) 5、五四运动(1919年) 6、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
思考题:五四运动前后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有哪些不同?
五四运动前 领导阶级 群众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为 主,基础薄弱 五四运动后 无产阶级 工人、农民、小资、 民资,基础广泛 以推翻军阀和帝统 治为目标;反北洋军 阀与反帝结合
丁汝昌
(6)反洋教斗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1、义和团的斗争:冠县起义和“扶清灭洋”口号 的提出;廊坊、杨村之战;天津老龙头火车站、紫 竹林租界之战;东交民巷之战; 2、清军:聂士成在天津阵亡;
(7)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五四运动;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
湖北江西人民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1、1931—1937年前:
防御: 提拔将领;重整朝纲,提出建设国家新方案;进 行一系列(合破—合歼—合攻——挺进—保卫) 失败: 1864年 天京陷落
特点和教训
失败原 因 特点 主观:阶级局限性和战略失误 客观: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 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 担负双重任务;(时代) 领导人对西方的态度;(时代) 对亚洲其它民族解放运动的配合;(时代)
失败原因
教训
主观:阶级局限性;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 导中国革命取胜;
(3)农民阶级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革 命取得胜利?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
阶级局限性
纲领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
一、近代前期清朝爱国官兵的反 侵略斗争
1、禁烟运动: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陈连升、关天培、葛云飞郑国鸿王 锡朋、裕谦、陈化成、海龄; 3、边疆地区新危机:左宗棠 4、中法战争:刘永福、刘铭传、冯子材; 5、中日甲午战争:左宝贵、邓世昌、林永升 聂士成、 徐邦道、丁汝昌; 6、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刘永福 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聂士成
二、近代前期人民群众的反封建反 侵略斗争
(1)史实:
1、鸦片战争时期:1941年5月 三元里人民的抗 英斗争 2、太平天国运动:
3、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丘逢甲、徐骧的 义军;
5、义和团运动:
(2)主要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
原因 阶级矛盾尖锐;外国侵入加剧;自然灾害
酝酿: 理论准备:创立拜上帝会,进行宗教理论建设; 组织准备:组织拜上帝会,形成六大核心; 兴起: 金田起义揭序幕;永安建制初建政;定都天京成 对峙; 全盛: 颁布革命纲领(内容、评价);北伐(时、领、 失利主要原因、意义)西征(时、领、主要战役、 意义)东征(时、领、主要战役、意义) 转折: 天京变乱(根本原因、具体原因、影响)
1、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工业化、国防近代化和 教育近代化) 2、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诱导和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有利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3、20世纪初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结果:加剧清统治危机)
(二)农民阶级对救国道路的探索:
1、《天朝田亩制度》力图以绝对平均主义原 则来分配土地和生产、生活资料,从而建立农 民阶级的理想社会;(这种主张是落后于世界 历史发展潮流的,显示其落后性); 2、《资政新篇》提出在政治、经济、文教和外 交方面全面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3、义和团运动中提出“扶清灭洋”,以摆 脱民族危机;
井冈山、中央、闽浙赣、鄂豫皖、湘鄂西、湘赣、湘 鄂赣、广西左右江、广东海陆丰等革命根据地;
(3)开展土地革命
制定土地革命路线;打土豪、分田地;
(4)展开反“围剿斗争”
从1930年—1934年共五次;
(5)进行抗日反蒋斗争
30年代察哈尔、上海、福建等地的斗争;一二 九运动;西安事变;
2、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的探索 (一)地主阶级的探索 新思潮的萌发;洋务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 1、鸦战期间开始萌发的“向西方学习”的新思 “ 经世致用”思想奠定思想基础; 潮 (1)背景: 鸦战是萌发的直接原因; (2)代表人物和主要贡献
林则徐 魏源 设译馆;使广东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窗口; 《海国图志》 和“师夷长 编译《四洲志》和《各国律例》; 技以制夷” 仿制西方战舰,最早提出建设新式海军; 思想 (3)作用 启迪人们挣脱闭关牢笼,面对现实,去重 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主观方面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造成其阶级局限性;
客观方面原因: 中外反动势力强大,阻碍民主制度的建立;
在中国缺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政治、群众 基础;
小结:近代前期不同阶级、不同 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
地主阶级
新思潮的萌发: 林则徐 洋 务 魏源 派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农民阶级: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中外反动势力力量强大,农民 斗争遇到新情况: 时代局限性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晚发展不充 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都不足 以领导农民战争,必然会失败
三、资产阶级领导的改良、革 命和启蒙运动
(1)史实:
1、戊戌变法: 2、辛亥革命: 3、新文化运动:
1、维新变法运动
背景: 政治:民族危机加深 经济阶级: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和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 学堂创办;书籍文章发表维新思想传 播 公车上书、强学会的创办、各报馆学 会和学堂的创办,论战,上书,提出 施政纲领,组织保国会 百日维新;主要内容;影响;
斗争目标 以维护辛亥革命果 实为目标,未以推翻 军阀统治为目标;反 军阀统治和反帝斗 争未结合 斗争结果 失败
取得重大成果
三、反对南京国民政府反动统治的斗争
1、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1927—1937年) (1)举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起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
(2)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作者:金波
工作单位:浙江省温岭市松门中学
E-mail:jinbo23@
版权所有,盗用必究!
本作品版权由金波老师所有,授权予北京校园之星科技有限公司,任何机构或个 人均不得擅自复制、传播。本公司热忱欢迎广大一线教师加入我们的作者队伍。 有意者请登录高考资源网()
专题四
(1)政治斗争:
进行重庆谈判;政协会议上的斗争; 反对伪国大,掀起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民 主党派同国民党集团决裂; 召开七届二中全会;进行北平谈判;召开人民 政协; (2)经济斗争: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争:
打退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举行战略反攻;发动三大战役,进行大决战; 发动渡江战役;追歼残敌;
教训
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义和团运动
原因: 兴起 发展: 高潮: 失败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直接原因:山东遭受帝国主义侵略最严重; 时间、主要事件、地区;提出口号(评价) 1900年发展到京津地区;清政府招抚; 廊坊、杨村;天津;北京地区的斗争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1、广州人民同清朝爱国官兵奋勇抵抗; 2、清军在大沽口重创英法舰队;
(3)太平天国运动中 太平军进军上海和天京保卫战;
(4)中法战争中
刘永福、刘铭传和冯子材等在中越边境和 台湾等地的抗法斗争;
(5)甲午中日战争中;
平壤之战 左宝贵
黄海之战
辽东之战 威海之战
丁汝昌、邓世昌(致远)、林永升 (经远) 聂士成、徐邦道
3、辛亥革命:
思想斗争:翻译书籍,创办进步报刊宣传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思想;同保皇派进行论战; 政治斗争: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 2、提出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3、建立南京临时政府; 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军事斗争:发动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浙皖起义; 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
经济条件;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2、探索特征:(从走英国式道路到走日本式道路) 3、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