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24分)共18题)

1.选出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

A.朔漠溯源塑造情愫夙夜

B.栈道破绽颤栗湛蓝占有

C.马嵬推诿猥琐萎靡委蛇

D.谪居蛰伏采摘动辄车辙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峥嵘崔嵬湍流咨嗟地崩山推

B.凋蔽憔悴呜咽偏僻杜鹃啼血

C.恬然攀援巉岩茫然沧海一粟

D.琵琶霜鬓豺狼迁徙一愁莫展

3.对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B.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指出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个词语是()

A、风流态度:风韵。

B、体格风骚:指姿容俏丽

C、行为偏激:不驯顺,与众不同

D、可怜辜负好韶光:可惜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称律诗为近体诗,律诗分为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末联(或尾联)。

B.李白的诗歌立足现实,准确而传神的反映那个时代的生活真实,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这类的典型作品。

C.《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其中“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D.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既有王昌龄、孟浩然这样的山水田园诗人,又有高适、岑参这样的边塞诗人。

6.依次填入下列两句话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两句应当是()

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____。

②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____。

①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②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

A.①a②a B.①a②b C.①b②a D.①b②b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完成7-8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7.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来反衬出春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B.第四句中诗人用“时”来修饰“鸣”,从听觉上给人动静的对比,起了更生动的烘托作

用。

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全诗语言清新自然,不堆砌典故,但却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光色和音响的变化。

8.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本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有艺术辩证法。下列唐人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于卯桥村舍》)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李白《秋浦歌》)

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刘禹锡《途中早发》)

D.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

二.古诗赏析。(12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9-10题。

昭君怨(宋)郑城

道是花来春末,道是雪来异香。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我,一般开。

注:①昭君怨:词牌名。

(9)这是一首咏物词,吟诵的对象是什么?上阕写了它的哪些方面?(6分)

(10)这首词下阕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结合词的具体内容作简要赏析。(6分)

三、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并不是所有识字的人都能正确欣赏诗。即使是识字的人,想获得好的欣赏效果,也不能没有必要的训练和指导。我以为诗的欣赏的第一步是要读懂,要弄通字面上的意义,对于诗歌欣赏,语言上的阻碍不仅发生在古典诗歌方面,可以说,不论古今中外诗歌都存在这种语言的障碍。因为诗的语言在文学品种中有其特别之处。例如前面引到的王维的那两句诗,首先给人的印象是:当别的文学作品用很详细的文字表达对象时,诗人能以极少的文字来完成这一任务。它的原则就是以极简括体现丰富,因而“寓万于一”就是它的规律,这就造成了诗的欣赏的第一座难关——语言。

中国诗歌经常用典,即是这一规律造成的后果之一。因为用一个典故,可以省去一大篇文字,是符合诗的精练原则的,陈毅《梅岭三章》中的“此头须向国门悬”,这一句就字面上是很浅显的,但其中就有典故,用的是春秋战国时代伍子胥因进谏吴王夫差而被杀,临死他矢志悬首国门以证明他所谏之不妄。懂得了这一点,才能领略到这句诗的更深沉的含意。又如唐代刘禹锡的诗《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读这首诗时,我们会感受到有节奏的语言造成的令人愉快的韵调,但只是初步的。要达到正确的欣赏还需要克服某些困难。乌衣巷、朱雀桥都是南京秦淮河一带的地名,东晋豪门世族居住之地。王、谢指东晋宰相王导、谢安。了解了这些,再加上夕阳野草,燕子归来,人事已非的烘托,自然就能把握到诗中寄托的兴亡之叹,用典的例子,外国的诗中也有。美国诗人T•S•艾略特(1888-1965)的《荒原》,其中引用大量的《圣经》以及但丁、莎士比亚著作中的典故,诗人本身为此加注,以帮助读者正确地欣赏它。

对于任何一首诗的欣赏的第一步,总要对它的作者和它所诞生的时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没有这一点,我们的欣赏就是盲目的,甚至是歪曲的。

11.作者认为诗的欣赏的第一步是要读懂,要弄清字面上的意义。后面又提到了对于任何一首诗的欣赏的第一步是要对诗的作者和它所诞生的时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4分)

12.造成诗的欣赏的第一座难关——语言的原因是什么?(4分)

13.“中国诗歌经常用典,即是这一规律造成的后果之一。”其中的“这一规律”是指什么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