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新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歌曲表演《郊游》和《山谷回音真好听》教学内容:1.能够有感情地背唱《郊游》和《山谷回音真好听》这两首歌曲。

2.感受不同音乐情绪所带来的音乐形象的变化,根据不同的音乐故事进行表演。

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出发》和《火车咔咔咔》,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体验乐曲的欢快情绪,记忆乐曲主题。

2.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郊游》和《山谷回音真好听》这两首歌曲。

逐步在声音方面对学生提出一定要求,如发声位置和呼吸方法等。

3.通过编创活动《山谷回音》和《开火车》,逐步使学生对创作产生一定的兴趣,并能用重复的手法“创作”4小节旋律或节奏。

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并有感情地背唱歌曲《郊游》和《山谷回音真好听》。

2.欣赏歌曲《出发》和《火车咔咔咔》。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情绪的感受和听辨能力以及音乐表现力。

3. 体会通过编创活动《山谷回音》和《开火车》所描述的不同音乐故事,指导学生以歌声表现歌曲中的不同音乐形象和故事的发展。

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CD-ROM,课件,电子琴学生准备:音乐课本,笔和橡皮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周别: 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星期:_____班级: ___________ 教学内容:1.欣赏《出发》2.知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目标:1.聆听管弦乐合奏《出发》,感受并想象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2.记忆乐曲第一主题。

3.能感受乐曲三个部分的音乐形象。

4.认识小节,小节线,终止线。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授课:1.引子:(1)教师可分别播放引子部分的音响,让学生想象乐曲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①声效部分的音响,使你产生了什么联想?②小军鼓与弦乐的固定音型,表现了什么?③小号演奏的长音,使你产生了什么联想?(2)再次完整聆听引子部分的音乐。

2.第一部分:(1)聆听第一主题,感受主题的欢快情绪。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术语,如音高、音长、节奏、速度等。

2. 通过,使学生能够辨别各种乐器,了解乐器的特点和演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4.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他们的音乐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歌曲:包括国内外经典儿童歌曲、传统民族音乐、现代流行音乐等。

2. 乐理知识:音符、节奏、音高、速度等基本音乐术语。

3. 乐器介绍:认识各种乐器,了解其特点和演奏方法。

4. 音乐欣赏: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提高音乐素养。

三、教学安排每周一节音乐课,共计16周,每节课40分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知识、乐理概念、乐器特点等。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演示歌曲演唱、乐器演奏等。

3. 互动法: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表演等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欣赏法: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

五、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演唱、演奏等方面的评价。

2. 歌曲演唱:检查学生对所学歌曲的掌握程度。

3. 乐理知识:进行乐理知识测试,了解学生对音乐术语的掌握情况。

4. 音乐创作:评价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2. 音响设备:音响、耳机、麦克风等。

3. 乐器:钢琴、吉他、小提琴、笛子等。

4. 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七、教学进度安排第1-2周:基本的乐理知识,认识音符、节奏等。

第3-4周:音高、音长、速度等音乐术语。

第5-6周:介绍各种乐器,了解其特点和演奏方法。

第7-8周:国内外经典儿童歌曲,提高歌唱能力。

第9-10周:民族音乐,了解传统文化。

第11-12周:欣赏现代流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第13-14周:进行音乐创作,培养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15-16周:进行音乐总结和评价,复所学知识。

小学二年级音乐课精品教案(全册)

小学二年级音乐课精品教案(全册)

小学二年级音乐课精品教案(全册)第一课:音乐的魅力
教学目标:
-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热爱。

- 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节奏、音高、音色等。

- 发展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
1. 音乐的定义和作用
2. 音符与节奏
3. 音高和音色的概念
4. 音乐欣赏: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和活力。

2. 研究音符与节奏:介绍音符的图形及其对应的音长,让学生
模仿演唱简单的音符组合。

3. 研究音高和音色:用声音示范不同音高和音色,让学生模仿发声。

4. 欣赏音乐作品: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让学生用言语和行为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媒体:
1. 音乐播放器
2. 音符图示
3. 音高示范音频
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

- 通过对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行为表现进行评估,了解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扩展活动:
- 学生可以选择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分享和解析。

- 组织学生参加简单的合唱或乐器演奏活动,展示研究成果。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学设计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二年级学生在音乐下册中达到以下目标:1. 理解音乐中的基本概念和音乐元素;2.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对不同音乐作品的感知和理解;3. 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4. 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

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涵盖了部编人教版二年级音乐下册的全部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音乐与生活》- 研究音乐和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音乐的欣赏和表演感受美好的生活。

2. 《动物的声音》- 研究不同动物的叫声,通过模仿和表演动物声音培养音乐表演能力。

3. 《我喜欢的歌》- 研究和演唱喜欢的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和表达能力。

4. 《音乐家的故事》- 了解著名音乐家的生平和作品,通过音乐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5. 《欢乐的音乐游戏》- 进行各种音乐游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表现能力。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1. 听音乐活动:听取音乐作品,让学生欣赏和感受音乐的美妙。

2. 唱歌活动: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模仿活动: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通过模仿来感知音乐元素。

4. 游戏活动:进行各种音乐游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

评价与总结在教学结束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1.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2. 作品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音乐作品进行展示,以展示研究成果。

3. 个别评价:与学生进行一对一评价,帮助他们提高音乐技能和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和方法,相信能够帮助二年级学生在音乐下册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参与度。

最新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二年级音乐下册计划一、教材简析二年级教材为人音版教材的实验本,教材贯穿了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以《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音乐教科书》内容为依据,突出教科书以审美为核心的思想,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先进、便捷的多媒体手段和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

二、任教年级基本情况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一定的课堂常规,对音乐的感受力,我们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能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生乐于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造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学生乐于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友爱精神五、教学措施创设良好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兴趣,发展音乐感知和鉴赏六、教学进度安排1~2周第一单元春天来了3~4周第二单元难忘的歌5~6 周第三单元童趣7~8 周第四单元快乐的舞蹈9~10周第五单元兽王10~11周第六单元愉快的劳动11~12周第七单元小音乐家12~13周第八单元静静的13~14周第九单元飞呀飞14~15周第十单元跳起舞16周总复习、考试第一课春天来了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嘀哩嘀哩》、《春晓》,演唱《大树妈妈》、《郊游》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能用废旧物品自制沙锤等无固定音高的简易打击乐器。

3.认识“0”并能准确地拍击带有“0”的节奏。

4.能在学会歌曲后,跟着老师准确地按音高唱唱名。

教学内容:聆听《嘀哩嘀哩》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后,提示学生回答歌曲表现了哪些内容?2.可提示学生在纸上用线条或图形画出对歌曲旋律的感受。

3.边听边表演歌曲。

聆听《春晓》教学基本要求1.完整地聆听。

2.分小组创意,结合古诗词做表演或配乐诗朗诵。

表演《小树快长高》教学基本要求1.在完整地聆听歌曲的基础上,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音乐教案第一单元到郊外去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做回音游戏。

2.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河北民歌《放风筝》。

3.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4.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

2.欣赏《出发》《放风筝》。

3.聆听音乐《出发》.随着歌曲《郊游》进行表演。

4.认识小节线和小节。

5.参与“回音”游戏和多声部节奏组合《春天交响曲》活动。

教材分析:1.《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2.《出发》 1949年10月.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这套乐曲共分八段.以苏联诗人马尔夏克的诗句作为标题.在乐曲间通过朗诵来叙述少先队员假日郊外旅行的生活故事.包括《出发》《窗外的雪花》《冰上圆舞曲》《篝火》《行军》《归来》等。

这是普罗科菲耶夫继《儿童音乐》和《彼得和狼》之后.为儿童和青年创作的又一优秀作品。

音乐描绘更加具体.更能为儿童所喜爱。

民歌有山歌.小调.劳动号子等.《放风筝》属小调.也称小曲。

这首《放风筝》使用了江南优秀曲牌“码头调”的曲调.来歌唱当地民俗生活.既有南方的秀丽委婉.也有北方的爽朗.内柔外刚.南北交融.与南皮的另一首民歌《茉莉花》一样.是“南歌北唱”的成功范例。

歌曲节拍为2/4.在节奏和速度处理上十分多样.抒情优美.适宜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中速演唱。

3.《放牛放到小河边》这是一首流传在江西萍乡一带的民歌.属于民歌体裁形式中的山歌。

歌曲表现了在种田之余儿童在河边草地上放牛的情形。

歌曲中蓝天.青草.小河.耕牛.与小牧童融为一体。

教学重点:1.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放牛放到小河边》《郊游》2.随音乐《出发》或《郊游》教学难点:1.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指导学生不要过分夸张。

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全册音乐教案(人教版)1、学会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并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

2、通过回音游戏,感受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教材分析: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简洁、朴实,描绘了孩子们眼中的大自然景象,刻画了孩童的好奇心理,生动地模仿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学难点:通过回音游戏,感受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1、欣赏管弦乐合奏《出发》,感受音乐的美妙。

2、认识小节、小节线,理解乐曲的结构。

教材分析:管弦乐合奏《出发》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通过欣赏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同时,通过认识小节、小节线,可以更好地理解乐曲的结构。

教学重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难点:理解乐曲的结构。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并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

2、认识小节、小节线,理解歌曲的结构。

教材分析: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是一首优美的民歌,通过学唱可以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

同时,通过认识小节、小节线,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的结构。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放牛放到小河边》,认识小节、小节线。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的结构。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郊游》,表现郊游的情景。

教学目标:学唱歌曲《郊游》并表现出郊游的情景。

教材分析:歌曲《郊游》是一首生动的歌曲,通过学唱可以表现出郊游的情景。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郊游》。

教学难点:表现出郊游的情景。

在本节课开始前,师生互相问候并交流寒假的见闻,引入春天的话题。

接着,学生们听了一首与春天到郊外去郊游相关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教师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关注歌曲中模仿回音的两句旋律,并启发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什么方法再现大自然中的回音现象。

教师随后即兴呼唤,让学生用稍弱的力度模仿教师的声音,表现回音效果。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一句,由一句模仿,引入整首歌曲的模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构成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

不同类型音乐可能会强调或忽略其中的某些元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第四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孩子的悲惨命运,体会当时波兰社会的黑暗。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深情读题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已经了解到了什么?3、小提琴的乐声的确十分美妙呀!所以在学习第三段时,有一个句子强烈地表达了扬科对小提琴的愿望?(出示: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

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再读一遍!4、老师过渡:课文就是围绕着这一个伏笔逐步推向了__。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四段。

二、学习第四段;1、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先听老师朗读第四大段,同学们细细地听,从中你有什么感受?2、反馈:听了这一遍朗读,你有什么感受?(板书:渴望小提琴热爱音乐)3、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扬科对小提琴的万分渴望,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

那么课文这个部分哪些词句写出了扬科的这种感情呢?这些句子又是怎么写的?你是怎么体会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大段,用读书符号划出有关的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4、交流反馈;重点理解: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动,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

1、“望了很久很久”体现他又爱又怕的矛盾2、从矛盾中发现:对音乐的热爱、对小提琴强烈的热情,那种如饥似渴的愿望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最终战胜了害怕与恐惧,压倒了一切。

(怕、不敢动与往前走、悄悄移动)3、朗读指导在草堆后面,他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自在,可是在这儿,他觉得自己好像是闯进了笼子的小动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到郊外去《出发》教学设计(欣赏课)一、作品分析1949年10月,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儿童创作了一套儿童交响组曲《冬天的篝火》。

第一乐章《出发》描写了一群儿童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

乐曲的引子抽写了火车出站的情形。

在这活跃的背景上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奏出了一支兴高采烈的曲调,音色明亮,引出乐曲的第一部分。

在弦乐组演奏的轻盈背景上,弦乐、木琴奏出乐曲的第二主题柔和而轻快。

表现火车疾驰在祖国的旷野上,表达了孩子们快乐和喜悦的心情。

二、教学目标1.听辨和感受火车行驶的节奏,并随音乐律动。

2.能分辨乐曲两个不同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顺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聆听音乐,体会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聆听音乐,把握音乐形象。

四、教学过程(一)音频导入感受音乐形象1. 聆听乐曲《出发》引子部分,学生感受火车行进的律动。

乐曲的引子描写了一群儿童坐火车的情形。

听,圆号吹响了坚定的引子,小号紧随其后。

出发的号角吹响了,定音鼓均匀的敲击,小鼓哗啦啦的倚音,弦乐奏出机械、固定的音型以及加弱音器的小号等,都勾出一幅车轮转动、汽笛长鸣,火车由慢到快、缓缓离开车站的画面。

2. 完整聆听乐曲《出发》音频,初步感受音乐形象。

请学生带着问题聆听:(1)乐曲情绪是怎样的?(2)教师简介乐曲背景。

乐曲《出发》是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创作的一首交响套曲《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首。

表现了一队少先队员冬天乘坐火车去郊外欢度假日的情景。

(二)分段欣赏1. 再次聆听乐曲《出发》引子部分,请学生注意欣赏。

(1)音乐模拟火车启动到行进的音响,速度是怎样的?(2)火车拉响汽笛的音响,是由什么乐器模拟的?(3)火车前进的律动,是由什么乐器表现的?2. 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欣赏主题A音频,感受主题A的音乐形象,并边听音乐边模仿火车行进的动作。

3. 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欣赏主题B音频,感受主题B的音乐形象。

在聆听之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1)这段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2)听到这段音乐,你有什么联想?(三)完整欣赏乐曲《出发》教师在播放音乐之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1. 主题A和主题B分别在音乐中出现了几次?2. 主题A和主题B出现时,分别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一起欣赏了一首管弦乐曲《出发》,它是由前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写的《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首。

这首乐曲表达了去游玩的小朋友们高兴的心情,希望在课后同学们能够欣赏到他的其它作品。

《郊游》教学设计(唱歌课)一、作品分析歌曲为台湾儿歌,旋律平易亲切,朗朗上口,为儿童所喜爱。

歌曲描写了儿童结伴去郊游的情景。

“白云春风”“青山绿水”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我们大家手拉手”“一同去郊游”清新明了,首尾点题。

歌曲为非规整结构,第一句与第三句完全相同。

音域不宽,八度。

节奏平稳。

曲调围绕Sol音进行。

具有继续发展的不稳定感,尤其是第二句,进行到la,具有小调意味,更加强了乐曲中部的变化发展态势,但曲调很快回到第一句,稳定地结束到主音上。

第二句中的“飘”和“柔”,都是一个字四个音,音高要唱准确,声音要唱连贯。

演唱速度为利于行走的中速。

二、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郊游》,能有表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2. 可以用打击乐器,表现歌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完整演唱歌曲《郊游》。

教学难点:能表达歌曲三个段落的情绪对比,富有感情的动作体会和表现音乐的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播放乐曲《出发》,学生随音乐模仿火车行进的动作。

(二)学唱歌曲《郊游》1.初次聆听歌曲《郊游》音频。

2.教师出示《郊游》乐谱学唱旋律。

教师分句教唱歌曲旋律,学生哼唱旋律学唱。

3.朗读歌词。

学生集体朗读歌词。

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朗读时,也应该用轻的声音。

4.教师分句教唱歌词。

教师应提示学生注意:(1)唱歌时应轻声,不要喊唱。

(2)歌曲虽然短小,但也有一定的力度及情绪的对比。

①从第1小节到第8小节,声音应轻巧、活泼。

②第8小节到第15小节,声音可以稍连贯一些。

③第16小节到结束,声音回归活泼、欢快。

④注意“白云飘飘,春风柔柔”一句,第一个“飘”和第一个“柔”字,都是一字多音,一拍要唱四个音,应唱出“飘”和“柔”的感觉来。

5.欣赏歌曲《郊游》动画学生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1.学生分组为歌曲《郊游》编配打击乐器伴奏。

(1)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组,每个组自行讨论,用哪几件打击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2)分组到前面汇报表演,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

2.教师根据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器伴奏的情况进行总结,选出优化的伴奏。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

我们今天又学习了两首音乐作品,它们都表现了春天的情景。

希望同学们在空闲的时间,走到大自然中,去感受春天的气息,体会音乐作品中描绘的春天情景。

《山谷回音真好听》教学设计(唱歌课)一、作品分析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简洁、朴实,生动地描绘了声音在山谷间回荡的自然现象。

歌曲为起承转合的四句结构。

第一、二、四句旋律基本相同,只有第三句是对比乐句。

该乐句集中了歌曲对比发展的因素:一是结构(乐句与前相比有扩展)、旋律进行方式(上行、下行与跳进)以及力度的对比。

本首乐曲旋律的核心音程是围绕属音sol的上四度跳进与下五度跳进进行的,这两种音程构成了歌曲旋律发展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通过声音的强弱对比塑造音乐形象。

2.能够准确表现音的强弱力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回音。

教学难点:能与同学合作表演“回音”游戏。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初次聆听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游戏导入,聆听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

请同学们仔细听:这首歌曲把我们带到了什么地方?同学们听到过“回音”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做一个“回音”的游戏。

(二)回音游戏游戏规则教师请一个学生来当“原音”,对着山谷来说话。

请另一个学生来当他的“回音”。

启发学生想一想,“回音”与“原音”之间有什么区别?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回音”游戏。

体会音的强弱。

(三)歌曲教学1.通过“回音”游戏,导入歌曲教学。

现在老师的“原音”有点变化了!请大家注意听!师: 1 2 3 4 ∣ 5 —∣;生齐: 1 2 3 4 ∣ 5 —∣师: i 6 i 6 ∣ 5 —∣;生齐: i 6 i 6 ∣ 5 —∣2.《山谷回音真好听》歌曲学习。

我们一起来学习刚才听到的那首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山谷回音真好听》!同时,老师要请同学们帮一个忙。

老师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请同学们来做我的“回音”——当老师唱“啊”的时候,同学们要唱我的“回音”。

老师完整演唱歌曲。

3.分析歌曲乐谱。

教师教唱歌曲的前两句。

并请学生思考:这两句是完全一样的吗?引导学生注意歌曲中“美丽山谷”和“唱歌讲话”的时候不一样。

教师教唱最后一句。

并请同学们仔细看谱并思考:歌曲的最后一句,与第一句、第二句中的哪一句是完全一样的?老师唱曲谱(第二句):4.分句教唱歌曲。

5.学生随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一首新的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为歌曲创编新的歌词,再试着唱一唱。

希望你喜欢这首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山谷回音》教学设计(编创课)教学目标:用轻快、优美、富有童趣的声音演唱《山谷回音》。

让同学们熟悉对这首歌的编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欢快流畅的歌声唱好《山谷回音》。

教学难点:同学们的相互配合合作。

教学过程:1、教师范唱。

同学们先听老师把《山谷回音》唱一遍。

2、学习歌词。

①教学范读。

②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轻唱,学生用心唱(1-3次)。

(设计意图:教师轻唱,学生用心唱,完整地感受歌曲情感。

)4、教师弹琴轻唱,学生轻唱。

评析:教师范唱歌曲,学生做配合,当成回音。

在这种师生互动中,初听歌曲。

教师轻唱,学生用心唱,完整地感受歌曲情感。

在该环节中,教师注意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教学重点部分,帮助学生在琴声的搀扶下,按节奏旋律正确地演唱,在演唱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

特别是,歌曲处理中,关于演唱声音的强弱变化,以及气息的支持,把歌曲所要表达的意境充分展示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通过音乐游戏、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师:同学们,我们除了在山洞里能听到回音,还能在哪里听到回音呢?生1:在天坛的回音壁也能听到回音。

生2:在山洞里有回音。

生3:话筒里也有回音。

师:你们说得真好!那你们能不能把这首歌曲重新编段歌词,唱一唱?(学生分组讨论,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

)第一组:小小话筒真稀奇,真稀奇,唱歌讲话有回音,有回音。

喂喂喂喂喂,喂喂喂喂喂,话筒回音真好听,真好听。

第二组:北京天坛回音壁,真稀奇,唱歌说话有回音,有回音。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回音壁回音真好听,真好听。

学生分组把创编的歌词唱给学生听。

教师总结学生创编的歌词非常有新意。

最后,把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一遍。

评析: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歌曲音乐中自由地创造动作,表达情感、表现音乐,这种表演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现能力,符合小学二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和表演中,充分享受音乐的旋律美感。

)五、课堂小结。

《火车咔咔咔》教学设计(欣赏课)一、作品分析这是一首阿根廷乐曲,用马林巴等乐器合奏。

乐曲中表现了火车运行的声音和情景。

在乐曲中有许多乐句节奏相同,例如一、二乐句与三、四乐句在节奏上就是完全相同。

乐曲由三个部分构成。

开始,沙锤用稳定的四分音符,模仿车轮行进的节奏,由弱渐强,好像一列火车在向我们驶来。

接着出现了欢快的主题,节奏鲜明,增添了欢快的情绪。

二、教学目标1. 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2. 了解马林巴,认识马林巴的音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歌曲情绪,了解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分辨出马林巴的乐器的声音。

四、教学过程(一)音频导入教师播放火车鸣笛的音频,由学生来猜这是模仿什么声音。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来自阿根廷的乐曲,名字叫《火车咔咔咔》。

(二)认识主奏乐器(1)初听全曲,请学生说出总的气氛情绪。

教师语言:现在让我们来听听这首乐曲《火车咔咔咔》,请你想想这首乐曲的情绪是什么?(2)教师引导学生聆听这首乐曲的乐器是马林巴。

完整聆听音乐教师语言:请同学们来听一听这首乐曲中的主奏乐器是怎么样发出声音的,是弹奏还是敲击发出声音的。

(3)教师介绍马林巴教师语言:马林巴是世界上广泛流行,而且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旋律型打击乐器。

音阶排列和钢琴的琴键相似,演奏者手持双槌敲击,音色清脆、明亮。

(4)教师引导学生这首乐曲还有其他伴奏乐器沙锤、串铃、铃鼓、三角铁教师语言:在这首乐曲中不仅出现了马林巴,而且还出现了一些我们熟知的打击乐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都有哪些打击乐器,有沙锤、串铃、铃鼓、三角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