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前沿讲座 学术报告记录
2024年《化学专业前沿讲座》心得体会(2篇)

2024年《化学专业前沿讲座》心得体会为期八周的《化学专业前沿讲座》课程已经接近尾声,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各位任课老师都自己研究方向的最前沿成就,可谓是“____过海,各显神通”呀。
这门课程给我影响最深的就是尽管各位老师的研究内容都不尽相同,但是其研究发展方向都在朝着同一个方向目标进行—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在其基础上创新的技术称绿色技术、环境友好技术或洁净技术,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除有害物质的生产和使用,处于当前国际化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在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根据绿色化学的概念,它应该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2.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做到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吸纳都产品中去,真正实现“零排放”;4.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环境友好的产品。
绿色化学的口号最早产生于化学工业非常发达的美国。
____年,美国通过了一个“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
____年后在,“绿色化学”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并成为美国环保署(epa)的中心口号。
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绿色化学的研究者们总结出了绿色化学的____条原则,这些原则可作为实验化学家开发和评估一条合成路线、一个生产过程、一个化合物是不是绿色的指导方针和标准。
绿色化学给化学家提出了一项新的挑战,国际上对此很重视。
____年,美国设立了“绿色化学挑战奖”,以表彰那些在绿色化学领域中做出杰出成就的企业和科学家。
绿色化学将使化学工业改变面貌,为子孙后代造福。
现代社会都在追求绿色生活,绿色化学对于绿色生活的形成有很重要的意义。
2024年《化学专业前沿讲座》心得体会(2)2024年的《化学专业前沿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化工前沿讲座总结

前沿讲座总结报告听完了各位老师精心准备的前沿讲座课程,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谈谈自己通过听讲、查资料,经过思考后对化工领域的一些工艺和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主要包括:甲醇转化制烯烃分子筛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应用、炼化污水趋“零排放”及水系统优化先进技术综述、新型燃料电池电极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实例、清洁汽油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对二甲苯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加氢催化剂研究新进展、石油烃类催化裂解生产低烯烃的基础研究、气体化合物相关的化学工程科学问题和汽油加氢改质过程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一、甲醇转化制烯烃分子筛催化剂的设计制备及应用目前全世界石油资源紧缺,原油价格一路飙升(最近油价一直在下降),天然气也是大幅上涨,有价无市。
制备乙烯丙烯主要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原料,但目前丙烯市场供不应求,就衍生出了“甲醇经济”即在过渡期内利用有效方法直接将现存天然气资源转化为甲醇和二甲醚,或回收燃烧生成的2及空气中的2用化学法转化为甲醇和二甲醚,以液体的形式储存能量作为运输燃料;另一方面催化转化为乙烯、丙烯。
当然也可以发展以煤为原料的丙烯制备技术格外重要,即所谓的“煤代油”战略。
通过煤制合成气,进而制甲醇,这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工业过程。
而甲醇制低碳烯烃(——,)和甲醇制丙烯(——,)是最有希望替代石油路线制烯烃的工艺,甲醇转化化学历程:①甲醇生成二甲醚和水,并快速达到平衡过程②动力学诱导过程③第一个烃类分子的形成(键的形成)④初级烃转化为其它烃类的过程⑤催化剂的失活过程。
现目前甲醇是连接煤化工和石油化工的桥梁,面临的技术瓶颈是甲醇转化催化剂和过程的放大,但我国在甲醇转化的技术开发和工业化方面处于国际领先。
甲醇制烯烃技术的核心是分子筛催化剂的开发,催化剂是掌握和开发甲醇制烯烃成套技术的关键,催化剂的性质和性能将主要决定甲醇制烯烃技术的发展方向。
以改性—5分子筛为活性组分,德国鲁奇公司开发了固定床合成丙烯的工艺,的反应特征:对反应压力、反应空速敏感、需要严格控制反应空速、固定床反应器易实现对反应空速的控制、固定床反应需要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抗结焦能力、5具有良好的抗结焦能力,是首选催化材料。
前沿讲座课程报告

前沿讲座课程报告一、引言本篇报告就前沿讲座课程进行总结和回顾,该课程旨在向学生们介绍当前最新的科技和学术领域的发展动态,以促进他们的学术兴趣和知识深度。
通过参加这场课程,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从而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发展做准备。
以下是对几次讲座的简要总结和感想。
二、讲座一: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本次讲座主要介绍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讲座嘉宾是一位在人工智能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他向我们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医疗、交通、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并分享了他对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的看法。
他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处于飞速的增长阶段,未来人工智能将在各个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他提到,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有望提高医疗诊断的准确率,使得疾病的早期筛查更加容易。
在交通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优化交通流量,提高道路安全性。
而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听完这次讲座,我对人工智能的前景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我深刻感受到了人工智能对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也明确了自己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关注和学习的方向。
三、讲座二:区块链技术解析区块链技术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新兴技术,本次讲座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讲座嘉宾是一位在区块链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开发者,他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和实践,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区块链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讲座嘉宾首先介绍了区块链的基本概念和由来,他解释了区块链是如何通过去中心化和分布式账本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随后,他重点介绍了区块链在数字货币、供应链管理和智能合约等方面的应用。
他还强调了区块链技术在数据隐私保护和信任建立方面的重要作用。
通过这次讲座,我对区块链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区块链技术不仅仅是数字货币的基础,还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我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能够深入探索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2024年《化学专业前沿讲座》心得体会范本(3篇)

2024年《化学专业前沿讲座》心得体会范本在化学专业前沿讲座上,我收获了很多新的知识和见解。
讲座上的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让我对化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讲座上介绍的关于纳米材料的研究引起了我的兴趣。
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调控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可以实现对材料的精准控制和功能设计。
例如,将纳米材料应用于药物递送系统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效果,同时减少副作用;将纳米材料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可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这些应用前景让我对纳米材料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以后能够参与相关研究工作。
其次,讲座上介绍的关于人工智能在化学领域的应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化学研究人员处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加快研究的速度和效率。
例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可以预测化合物的性质和活性,从而指导合成路线的设计和优化。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通过模拟和模型构建来解析化学反应机理,帮助解决研究中的难题。
这些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化学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对提升研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讲座上还介绍了化学生物学和化学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化学生物学是化学和生物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基础和生物学机制。
通过合成和调控分子来研究生物体内的生物学过程,可以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化学基因组学则是研究基因组和化学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基因组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这些研究领域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我们对生命的认识,也为新药的开发和治疗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讲座中,我还了解到了许多新兴的化学领域,例如超导材料、新型能源储存技术、环境污染治理等。
这些领域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大的社会影响,对解决当前的环境和能源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些新兴领域的研究对于推动化学学科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2023年化学学术报告(一)

2023年化学学术报告(一)2023年化学学术报告1. 引言•概述报道的主题和目的•引入化学学术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2. 2023年化学学术的重要议题•指出一些在2023年化学学术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如:–可再生能源转化与利用–新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药物研发和制造3. 重要研究成果及突破•列举并讨论一些重要的化学研究成果和突破,如:–新型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低成本的化学合成方法–高效能源存储与转换技术4. 科技进步对化学学术的影响•介绍科技进步对化学学术的影响,如:–计算机模拟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化学实验设计中的发展–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应用5. 国际合作和交流•强调国际合作和交流在化学学术领域的重要性,如:–跨国团队合作的案例分析–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的意义6. 未来展望•对化学学术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如:–绿色化学的兴起和未来发展–可持续化学的战略意义–新技术的应用前景结论通过本报告,我们全面了解了2023年化学学术的最新进展和重要议题。
这些进展不仅为化学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和创新思路。
国际合作和科技进步将在未来继续推动化学学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3年化学学术报告1. 引言•概述报道的主题和目的•引入化学学术领域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2. 2023年化学学术的重要议题•指出一些在2023年化学学术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如:–可再生能源转化与利用–新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药物研发和制造可再生能源转化与利用•分析可再生能源转化与利用在2023年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探讨相关技术在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新材料的合成与应用•讨论新材料合成方法的创新进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分析新材料在能源存储、电子器件和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环境治理与污染控制•强调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新型污染治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药物研发和制造•介绍药物研发和制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探讨新药研发的策略和方法3. 重要研究成果及突破•列举并讨论一些重要的化学研究成果和突破,如:–新型催化剂的设计与合成–低成本的化学合成方法–高效能源存储与转换技术4. 科技进步对化学学术的影响•介绍科技进步对化学学术的影响,如:–计算机模拟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化学实验设计中的发展–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应用5. 国际合作和交流•强调国际合作和交流在化学学术领域的重要性,如:–跨国团队合作的案例分析–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的意义6. 未来展望•对化学学术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如:–绿色化学的兴起和未来发展–可持续化学的战略意义–新技术的应用前景结论通过本报告,我们全面了解了2023年化学学术的最新进展和重要议题。
听完化学学术报告的心得

听完化学学术报告的心得引言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化学领域的学术报告。
此次报告由一位知名的化学家主讲,内容涵盖了多个研究领域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
在听完报告后,我深受启发,对化学的前沿研究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以下是我对此次报告的心得体会。
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这位化学家在报告中展示了他对多个领域的深入研究,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材料化学等。
通过他分享的研究结果和实验数据,我对这些领域的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他的报告内容既有深度,也有广度,使我不仅对具体的研究细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能够将这些知识与其他领域进行联想,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
研究思路和方法的创新在报告中,这位化学家还分享了自己在研究中采用的思路和方法。
他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实例展示了如何将创新思维应用于科学研究中。
他在设计实验方案时,总是能够发现研究领域的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他的研究方法也有一些独特之处,比如引入了计算化学、材料模拟等技术,从而在实验研究中获得更准确和全面的数据。
这些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示,使我认识到在科研中拥有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并尝试思考如何在实际应用中尝试创新。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这次报告,我还了解到科学研究过程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这位化学家强调了与团队成员密切协作的必要性,并且分享了团队合作带来的收获。
在他的研究组中,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共同合作,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团队。
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并能够将各自的专长结合起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此外,他还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分享,认为只有相互合作并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科研成果。
这让我意识到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积极参与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团队合作可以提高科研的效率和质量。
为社会做出贡献报告的最后,这位化学家强调了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并鼓励我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分享了一些关于如何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案例,并强调创新科技的重要性。
化学公开课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于2022年10月20日开展了化学公开课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公开课展示,让教师们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化学教学水平。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时间:2022年10月20日(星期四)上午8:00-12:00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化学实验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四、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活动开始,由学校教务主任致辞,强调了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和目的,希望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提高。
2. 公开课展示本次公开课由我校化学教师张老师主讲,课题为“探究物质的溶解性”。
张老师以实验探究为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 评课环节公开课后,由教研组长主持评课环节。
首先,张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接着,其他教师针对张老师的公开课进行了点评,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4. 交流研讨在交流研讨环节,教师们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如何将实验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2)如何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4)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5. 总结发言最后,学校教务主任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肯定了张老师的公开课,并对其他教师的点评给予了高度评价。
同时,他还对今后的化学教学工作提出了要求,希望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五、活动成果1. 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本次公开课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实验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2.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评课环节,教师们坦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 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体验。
通过公开课展示,学生们感受到了化学实验的魅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活动反思本次化学公开课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学科前沿讲座周志300字

学科前沿讲座周志300字
学科前沿是指某一学科中最难代表该学科发展趋势制约该学科
当前发展的关键性科学问题、难题及相应的学说。
我有幸聆听了院里各位教授的学科前沿讲座,八次的讲座使我受益匪浅。
教授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例子向大家诠释“前沿”的内涵,所谓前沿,就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没有重复的科学发展事态。
同时,他们也结合自身做学术研究过程中的种种经历,以平实而又生动的语言讲述着做学问要付出的各种努力以及要去接触的各种
问题。
随后,教授们分别向大家介绍了各自目前从事的学科前沿问题,同时强调“做学问需要结合时代的需要,符合时代背景,与国际接轨”,并告诫同学们要注重积累,拓宽专业知识。
虽然仅有八次学科前沿讲座,我被教授们清晰的思路和表达、严密的逻辑和证据、学者应有的良知与责任而折服。
讲座中,教授带我们一起回望化学的发展历史,展望化学未来,体会化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欢乐与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子液体在电池中的应用
学术报告主办单位
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主讲人
陈人杰
学术报告主要内容(摘要):
离子液体由于具有热稳定性好、电导率高、电化学窗口宽、不挥发、不燃烧等特点,其作为新一代功能电解质材料在不同电池体系中的应用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对离子液体在电池体系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其中着重介绍了本研究团队近年来面向锂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等不同电化学体系应用研究开发的离子液体基功能电解质材料,探讨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的方向,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7
国际单位制(SI )的新变化
李寿星刘云霞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8
离子液体在电池中的应用
陈人杰
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学院
9
制革中的电化学应用初探
李晶
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
验室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7
28
29
30
备注:至少提供学术报告记录30次。除本课程提供的学术报告外,也可提供其它学术报(如工作单位组织的或网上资源)。这些学术报告记录将作为本课程“学习活动”的考核内容。
收获:
由于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形势日趋严峻,寻找和合成有效的抗艾滋病药物成为药物学家和有机化学家非常紧迫的一项任务. 1991年, Faulkner [ 1]领导的研究小组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两个具有抗HIV病毒活性的螺环缩酮类化合物Didemnaketals A ( IC50 = 2 Lmol#L - 1 )和B ( IC50 = 10 Lmol# L - 1 ) .它们能有效抑制HIV-1蛋白酶的生长,而抑制HIV-1蛋白酶生长正是目前治疗艾滋病的一个重要途径[ 2, 3] . 2002年,该小组修正并最终确定了该类化合物的绝对构型。
报告题目或主题
制革中的电化学应用初探
学术报告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主讲人
李晶
学术报告主要内容(摘要):
在无膜、阳离子膜和阴离子膜的电解槽中,通85 mA的直流电1 h后,探讨直流电对酸皮等电点、酸皮的湿热稳定性、酸皮的铬吸收性、蓝皮的染料和加脂剂吸收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无膜和阳离子膜时,酸皮的等电点有所降低,有阴离子膜时,等电点上升;阴离子膜正极区,酸皮的耐湿热稳定性提高得最多;阳离子膜正极区,酸皮对铬的吸收最高;阳离子膜负极区染料的吸收率最高;无膜电解时,坯革对磺化油的吸收最好。
收获:
从超导材料的发展历程来看, 新的更高转变温度材料的发现及室温超导的实现都有可能。单晶生长及薄膜制造工艺技术也会取得重大突破, 但超导材料的基础研究还面临一些挑战。目前超导材料正从研究阶段向应用发展阶段转变, 且有可能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超导材料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尖端技术中, 如超导磁悬浮列车、超导计算机、超导电机与超导电力输送、火箭磁悬浮发射、超导磁选矿技术、超导量子干涉仪等。因此超导材料技术有着重大的应用发展潜力,可解决未来能源、交通、医疗和国防事业中的重要问题。
报告题目或主题
苯并螺环β-溴代酮Wagner-Meerwein重排反应研究及其在(±)-Colchicine形式合成中的应用
学术报告主办单位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主讲人
王爱霞宋振雷
学术报告主要内容(摘要):
报道了在AgBF4促进下苯并螺环β-溴代酮的Wagner-Meerwein重排反应,从而发展了一条简捷新颖的构筑天然产物中广泛存在的n,7,6-三环骨架的方法.作为该反应的应用,合成了(±)-colchicine的7,7,6-三环母核,完成了(±)-colchicine的形式合成。
手,真正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并引导学生如何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启发学生将实验成果及在实验中学到的新知识,产生的新想法以讨论的形式写成实验报告,并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创新性研究探索,激发其创新潜能的发挥。这样不仅有利于成果转化,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促进科研与教学的互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电化学理论知识也能较好地达到总体把握,并且有利于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将书本知识运
收获:
制革是人类最早的工业,是人类利用地球资源的智慧结晶,今天的制革也是发展我国农牧业及山区经济的重要方法之一[1]。同时,制革行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2]。随着人们对环境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污染较重的传统制革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制革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很大的限制。制革前辈们已经找到许多方法从原材料及工艺两方面进行改进,但由于条件有限,尚未完全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要想极大程度上消除制革中的污染源,真正实现清洁化制革,满足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还必须找到更好的途径来改革。电化学技术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技术,通过电荷移动的氧化或还原反应除去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
收获:
自1911年发现超导电性以来,人们经过近90年的不断探索,在超导理论、实验和应用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利用超导体的零电阻性、完全抗磁性、Josephson效应、磁通量子化和量子干涉效应等一些基本性质已开始在能源、工业、交通、医疗、航天、国防和科学实验等领域中得到应用,并显示出突出的优点和广阔的前景。此外,由于超导优于传统磁性材料的特异性,无论从保护地球环境、节能、洁净化等方面,还是从Josephson器件具有一般电子器件所不具有的高速处理功能及微弱磁场的感知性方面,超导及其相关的技术应用,必将成为21世纪的核心技术,为造福全人类而做出巨大的贡献。
报告题目或主题
国际单位制(SI )的新变化
学术报告主办单位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
主讲人
李寿星刘云霞
学术报告主要内容(摘要):
在新版的《国际单位制(S D》中, SI单位的含义发生了重大变化,取消了“辅助单位”这一分类类别,此外新增一个具有专门名称的一贯SI导出单位k at al。基于上述变化,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体系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报告题目或主题
超导电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学术报告主办单位
新乡教育学院
主讲人
王智甫
学术报告主要内容(摘要):
回顾了超导现象的发现、研究历程,综述了超导物理学研究的历史和主要成果,讨论了超导物理学研究的重大意义,指出超导电性理论的突破必将推动凝聚态物理学的迅猛发展,推动量子统计物理学的发展;讨论了低温超导体和高温超导铜氧化物超导体的性质差别;讨论了BCS理论在解释高温超导铜氧化物超导电性时的困难。
收获:
报道了AgBF4促进下苯并螺环β-溴代酮WagnerMeerwein重排反应的研究结果,它为天然产物中普遍存在的n,7,6-三环骨架提出了一条简捷的合成策略.并以该反应为关键步骤,合成了(±)-colchicine的高级中间体7,7,6-三环母核B5,在形式上完成了(±)-colchicine的合成。
报告题目或主题
超导技术发展现状
学术报告主办单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主讲人
陈艳
学术报告主要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对能源危机意识的加重,对生活品质的提高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电子设备和电力设备的经济性、可靠性、稳定性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这些要求,仅用常规技术是很难达到的。超导技术将成为2 1实际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方向。本文简要介绍了超导技术的概况,分析了在电子设备、电力设备中超导技术的发展现状,并队未来超导技术的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学术报告记录表
姓名
姜文龙
学号
146067
专业
学科教学(化学)
序号
学术报告主题
报告人
主办单位
1
《应用电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张卉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
超导材料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冯瑞华姜山
fengfengruihua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武汉分馆
3
超导电性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王智甫
新乡教育学院
4
收获:
国际单位制中的其他变化尚有: 1)在1 9 9 9年的第21届C G M P上决定新增一个具有专门名称的一贯5 1导出单位k a t a l ,符号k a t , 1 k a t ~ 1 m o l/ S ,主要用于医学与生物化学领域中的催化活性川。由于这一单位的提出, SI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已由21个增至跄个。它也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我国出版物将k a ta l译为“卡塔’, [ ‘ , 5〕。2 )提出了计数量( e o u n t i n g q u a n t iti e s笋2〕的概念,例如分子数和简并度(能级数)就是计数量。计数量也被当作无量纲量或量纲一的量,一贯SI单位为l。3 ) ·提出oC可以加词头使用,例如m℃〕。
参加学术报告记录页
学号:******姓名:姜文龙专业:学科教学(化学)
报告题目或主题
《应用电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学术报告主办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
主讲人
张卉
学术报告主要内容(摘要):
《应用电化学》是化学师范、化学、环境及应化专业的一门选修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根据《应用电化学》这门课的内容,结合学院的特点,对《应用电化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一些看法,提出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超导技术发展现状
陈艳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5
苯并螺环β-溴代酮Wagner-Meerwein重排反应研究及其在
(±)-Colchicine形式合成中的应用
王爱霞宋振雷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6
抗HIV活性海洋天然产物Didemnaketals的合成研究) )) C1~ C7片段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