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遗迹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1.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1.1六七千年前,我国进入氏族社会,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1.1.1干阑式建筑★: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
1.1.2木骨泥墙★: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壁立而不易倒塌)a.竖穴上覆盖草顶——穴居(竖穴——半穴居——地面建筑)b.黄土沟壑上开挖横穴而成——窑洞式住宅(山西,甘肃,宁夏)c.先在地面上挖出下沉式天井院,再在院壁上横向挖出窑洞的“地坑式”窑洞遗址山西襄汾陶寺村1.2仰韶文化(黄河中上游,渭水)——原始社会晚期(母系氏族社会)。
1.2.1生活方式: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1.2.2村落选址:选择河流两岸的台地原因:地势高亢;水土肥美;有利于耕牧与交通;适宜于定居生活。
1.2.3早期建筑遗址a.河南渑池仰韶村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原始村落遗址b.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反映了氏族公社的活动情况——以大房子为核心,其他小房子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
c.陕西西安半坡村古建筑遗址——半穴居建筑遗址分为三个区域:南:居住区。
北:墓葬区(壕沟隔开)。
东:制陶窑场。
早期:半穴居下部挖土形成,上部空间构筑而成。
中期:居住面上升到地面,围护结构:木骨泥墙——在木骨架上扎结枝条后再涂泥。
晚期:分室建筑——大空间分隔组织d.郑州大河村F1-4遗址(地面建筑)——木骨泥墙典型遗址木骨泥墙出现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建筑由地下到地上的关键。
直立的墙体,倾斜的屋盖,奠定了后世建筑的基本形象。
e.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复合平面,最早白灰抹面(室内,墙上)1.3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公元前3300)(木构干阑(巢居))(繁荣的母系氏族)——浙江余姚1.3.1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建筑遗址——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的房屋实例(最早的木构遗址,最典型的干阑式建筑)1.3.2据推测这些榫卯是用石器加工的,说明当时长江下游一带木结构建筑的技术水平高于黄河流城。
工学原始奴隶社会建筑下

重要建筑实例:
•夏,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 架夯土建筑庭院 •商,偃师商城,三重城,最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商,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 •周,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 •周,湖北圻春干栏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的 居住建筑类型
37
5、重要实例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干阑式建筑代表,我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的实例 山西临潼姜寨遗址(仰韶时期)——以大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 郑州大河村F1-4遗址(仰韶时期)——木骨泥墙的典型 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出现白灰抹面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址——“吕”字形,前堂后室 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遗址——最早的神庙遗址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1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山台东侧人工垒砌的石墙
2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总平面
3
1)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4
5
•*沿轴线展开的多重空间组合 •*室内墙面装饰
6
7
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14
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布局 在夏代至商代早期已经 开始走向定型。
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15
二.商(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
重要建筑遗存
偃师
安阳 郑州 黄陂
16
1)偃师尸沟乡商城
17
三重城宫城北部有池苑,南部为宫殿
早商最大的单体建筑遗址
18
2)郑州商城:周长7公里。 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点的聚落格局 城内:宫殿,宗庙 城外:作坊,住宅
中国建筑史

华严寺位于 大同古城内西南 隅,始建于辽重 熙七年(公元 1038年),依据 佛教经典《华严 经》取“慈悲之 华,必结庄严之 果”的大乘教义 而命名。
奉国寺在辽宁 省义县城内东街路 北。创建于辽开泰 九年(1020)。初名 咸熙寺,后易奉国 。寺内主要建筑为大
北京友谊宾馆贵宾楼
上海体育馆(上海大舞台)
(5)20世纪80年代建筑
这个时期,建筑创作的发展涉及面之广,类型之多,规模之大,在历史上是 空前的。高层建筑中以其功能多样,空间组合丰富,造型独特称为每一个大城市 的标志性建筑,如北京国际饭店、广州白天鹅宾馆。
(6)20世纪90年代至今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上海88层的金茂大厦、台湾101大厦竞相攀高。在各 城市涌现多种代表作品,如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简洁的平面组合,给人们现 代建筑的时代感和雕塑感。
太和殿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其建筑规制 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而太和殿之上为建筑形式最高的 重檐庑(wǔ)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在中国古建筑的 岔脊上,都装饰有镇瓦,这些镇瓦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 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 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钩心斗角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魏晋南北朝时 期是历史上大 动乱的时期, 佛教得以广泛 地传播与发展 。一时间,兴 建佛寺,蔚然 成风。这个时 期还有石窟寺 的出现。很多 成为了我国古 代文化的宝贵 财富。图为山 西大同的云冈 石窟。
图为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中国古代建筑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建筑结构:木骨泥墙建筑: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
特点墙体用木骨架上札结枝条后涂泥。
干阑式建筑: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由巢居发展而来。
特点是底层架空。
夏一、建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1、80cm夯土台2、封闭庭院(廊院)3、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土架夯土建筑庭院。
商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遗址——商代后期最重要的遗址。
盘龙城商朝宫殿西周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最早的四合院1、合院形式。
2、中轴对称,前堂后室,内外有别。
3、已使用了瓦。
4、最早使用“壁”。
5、有排水陶罐和卵石叠筑的日音沟。
东周——春秋战国台榭建筑春秋战国时期掀起一股“高台榭,美宫殿”的建筑潮流。
台榭建筑的基本特点是以阶梯形土台为核心逐层架立木构房屋。
代表:秦咸阳宫河北平山中山王陵遗址:它虽然是一座未完成的陵墓,但从墓中出土的一方金银错《兆域图》铜版,即此陵的陵园规划图。
战国——半瓦当战国时期盛行半瓦当。
秦、汉建筑两汉(公元前206-公元220)两汉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主要表现在:1、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坞壁、第宅、中小住宅等居住建筑,东汉末期还出现了佛教寺庙建筑。
2、木结构两种主要形成——抬梁式、穿斗式都已出现;斗拱的悬挑机能迅速发展。
3、多重楼的兴起和盛行。
4、建筑群已达到庞大规模。
曹魏邺城:曹魏邺都开始采用了以中轴线为中心对称的模盘格形封闭式布局,城市的中轴线同时也是王宫的中轴,宫殿和街道都依它作为均齐对称的布置,结构严谨,分区明显,城市用地进一步功能化,在我国都城建设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中国都城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汉阙阙,是从防卫性的“观”演变而来的一种表示威仪和等级分明的建筑,是我国古代在城门、宫殿、祠庙、陵墓前用以表记宫爵、功绩的建筑物,用木或石雕砌而成,一般是两旁各一,称“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古时“缺”字和“阙”字通用,两阙之间空缺作为道路。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遗迹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0.12.232020年 12月23日星期 三2时40分2秒 20.12.23
谢谢大家!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0年12月23日 星期三 上午2时 40分2秒02:40:0220.12.23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2月上 午2时40分20.12.2302:40December 23,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年12月23日星 期三2时 40分2秒02:40:0223 December 2020
居住遗址多为圆形平面的半穴居房屋 室内白灰居住面 房屋面积缩小 有前后二室相连的布局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屋遗址平面
五、长江流域的建筑遗迹
窝棚式建筑 : 圆形、方形平面; 干阑式建筑
梯形屋顶建筑
巨石建筑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12.2320.12.23Wednes day, December 23, 2020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2月 上午2时 40分20.12.2302:40December 23,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020年12月23日星期 三2时40分2秒02:40:0223 Decem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2时40分2秒 上午2时 40分02:40:0220.12.23
中国古代建筑活动在七千年有实物可考的 发展过程中,大体可分为五各阶段:
新石器时代——萌芽阶段 夏、商、周时期——初步形成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基本定型 隋唐至宋——成熟兴盛 元、明、清——持续发展后渐趋衰落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遗迹共28页文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遗 迹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8
中国建筑史_第一章古代建筑(原始社会_奴隶社会)

场、墓地之间有一条壕沟隔开。
■ 居住区内居住建筑平面有圆 形和方形两种;就建筑风格及构造 方式而言,又可分为半穴居式和
地面木架建筑。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1号方形大房子复原图乙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2 号 方 形 大 房 子 复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原图
地面木架建筑。
西安半坡遗址1号方形大房子
西安半坡遗址2号圆形大房子
1
2
号
号
方
方
形
形
大
大
房
房
子
子
复
复
原 图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原图
甲
甲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 发展概述
? 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仰韶文化(母系氏族社会)
■ 西安半坡遗址分为三个区
前、后室有过道相连,屋内为平 整的硬土地面。后室(内室)圆形 或长方形,中部有一个烧灶面 , 用以煮食、取暖;前室(外室) 呈长方形,挖有 “壁炉”和窖 穴,分别兼作保存火种和藏粮放 物,筑有一段斜坡或台阶式门道
通向室外。
■双室房屋套间的出现,是与父 系氏族社会个体家庭生活需要相
适应的。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客省庄遗址的“吕”字形半地穴式房子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1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 发展概述
? 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文化 ——龙山文化(父系氏族社会)
营造技术
■ 已广泛地在室内地面上涂抹 光洁坚硬的白灰面层,使地面收 到防潮、清洁和明亮的效果。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

④郑州大河村 ·多室
父系氏族
社会建筑
(约公元前2800-前1800)
一·概况 1928年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得名龙山文化。 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 省。因最先发现黑陶,一度命名黑陶文化。但仰 韶文化晚期也有黑陶。 龙山文化磨光黑陶数量更多,质 量更精,烧出了薄如蛋壳的器物, 表面光亮如漆,是中国制陶史上 的鼎峰时期。 氏族聚落分布更为广泛、密集。
姜寨遗址
地面建筑
家庭私有财产的产生, 出现了双室套间
② 西安半坡遗址 · 构架方式:木骨涂泥 · 类型:方、圆
半坡遗址复原图
半地穴建筑 地穴以上周 围为“木骨泥 墙”。屋顶和墙 壁的结合类似后 来的歇山式屋顶。 房屋平面布局以 火塘为中心。
半坡遗址复原图
③ 甘肃秦安大地湾 ·木构架技术进一步发展 ·建筑面积约150平方 ·墙面白灰抹面 ·门增加
河姆渡遗址中的大房子
用木柱将建筑架空, 面积有160平方米,它 是靠隼卯连接木结构, 以梁柱承重,用芦席充 当墙地。
二· 仰韶文化建筑遗迹
左图为河南偃师发现的仰韶 文化时期建筑遗址的“复原想像 图”。 洞口直径1.5米,底径为2 米,深2米,顶盖由25厘米的木柱 支撑。
1.仰韶文化建筑遗迹概述 ·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村首次发现, 命名 · 母系氏族社会遗存 · 以农业为主,渔猎为辅。 有猪狗等家畜 ·范围:遍及中原、西北
2· 建筑遗迹 已发掘部分是长约23米、进深约8米的木构 架建筑遗址。推测是一座长条形的、体量 相当大的干阑式建筑 木构件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 多构 件上都带有榫卯,有的构件还有多处 榫卯 与代表意义 河姆渡建筑遗迹是中国最早采用榫卯技术 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偃师汤泉沟穴居遗址
二、建筑的产生:
《韩非子 五蠹(du 蛀虫)》: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 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 为巢,以避群害”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 以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2、建筑的产生
黄河流域: 木骨泥墙房屋-由穴居演变而来 长江流域: 干阑式建筑-由巢居演变而来
新石器时代:BC1万年—4000年前 (1) . 仰韶文化时期:7000—5000年前 (2) . 龙山文化时期:4000年前
一、原始人群的住所: 1、旧石器时代早期“中国猿人”所居山 洞 2、旧石器时代中期“古人”所居山洞 3、旧石器时代晚期“新人”所居山洞
*文献记载:
“上古穴居而野处”《易· 系辞》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 夏则居橧巢”《礼记· 礼运》
四、龙山文化的建筑遗迹 (4000年前)
居住遗址多为圆形平面的半穴居房屋 室内白灰居住面 房屋面积缩小 有前后二室相连的布局
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屋遗址平面
五、长江流域的建筑遗迹
窝棚式建筑 : 圆形、方形平面; 干阑式建筑
梯形屋顶建筑
巨石建筑
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
讲授:林晓净Biblioteka 中国古代建筑活动在七千年有实物可考的 发展过程中,大体可分为五各阶段: 新石器时代——萌芽阶段 夏、商、周时期——初步形成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基本定型 隋唐至宋——成熟兴盛 元、明、清——持续发展后渐趋衰落
第二章 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遗迹
(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三、仰韶文化的建筑遗迹
(7000~5000年前)
实例: 1.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2.西安半坡遗址 3.浙江余姚河姆渡干阑式建筑遗址
陕西临潼 姜寨仰韶 文化村落 遗址平面
浙江余姚 河姆渡村 遗址房屋 榫卯
河南郑州大河村F1-4房屋遗址
河南郑州大河村F1-4房屋遗址平面
河南郑州大河村F1-4房屋遗址想象复原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