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导学案(教师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导学案 新人教版

《世说新语》两则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实词的解释。
2.通过注释,读懂浅显的文言文。
3.学习古代少年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4.理解言简意赅的文章里,蕴含着的丰富的人文内涵,高尚的道德情操。
重点难点反复诵读,通过想象、比较,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优美意境。
通过朗读、讨论等说出元芳所具有的品质。
第一课时导入晚唐昭宗年间有位宰相叫郑綮,很善写诗。
一次有人问他:“相国近有新诗否?”他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是啊,似乎风雪与诗向来有缘,与诗家的灵感灵气有缘。
有人冒雪吟诗,有人踏雪寻诗,而东晋名士谢安和晚辈们在家里也能咏雪联诗。
今天,让我们穿越到1600多年前谢安家中的联诗现场,欣赏他们的诗句,感受他们的雅趣。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全班同学自由诵读课文两遍(力求读准字音,不回读)。
2.请一个学生朗读没有标点的文章,第一步要求加上句读,第二步要求读出句中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请一个学生朗读有句读的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流畅、情感、语速、轻重音等角度评价。
4.请该生在听取同学的点评意见后,再读。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在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自学探究:1.自读课文,同桌互助,结合注释,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教师PPT投影展示重要文言词语,以提问形式补充落实)。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俄而:不久,不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因:凭借;即:就是;何所似:倒装句,即似何,像什么。
2.根据屏幕上的注释和书本注释,主要以自我翻译为主,可以同桌互助,翻译全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世说新语》二则 导学案

《世说新语》二则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通过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文言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3.感受古人生活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与方正。
4.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并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第一课时《咏雪》自主学习1.补充知识卡片。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
2.先扫码听读,标出朗读停顿,给加点的字注音,再自己朗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内集:儿女:俄而:骤: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因:即:大兄: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交代了咏雪的人物、时间、环境;接着叙述咏雪的事件,总共一问二(填数字)答;最后补述,交代兄女的身份。
5.活动:朗读接力赛。
每个小组接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小组。
评选标准:①准确流利,读准字音和停顿;②注意说话语气,读出感情,有感染力。
合作探究一、比较下面各组加点词语的意思。
自己在文中找再找几组并与现代汉语词语比较。
与儿女....讲论文义未若柳絮因.风起雪骤白雪纷纷何所似.?儿女..应孝敬父母事出有因.暴风骤雨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因.地制宜二、文章从一开始就交代了故事背景,即“寒雪”天气,但文章中又丝毫没有“寒雪”天气的凛冽,反而由“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特殊的家庭气氛,请说说这是怎样的一种家庭氛围?融洽、欢乐、轻松、温馨。
三、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倘若你也在现场,你会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呢,请仿照文中的句式写出来?“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东山区师院附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8咏雪导学案新人教版

8 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学习目标1.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修养。
学习重难点重点: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难点: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与文化修养。
知识链接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学法指导:1.同学们在学习两则故事时,不妨将文章多朗读几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训练能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2.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揣摩文中的虚词,尤其是语气助词,通过它感受文言虚词所表达的感慨、哀叹、疑惑等语气。
3.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生活中记忆深刻的片段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出来,并尝试着用古文去书写它,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言素养,也有利于更深刻地体会选文所表达的深刻内涵。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课文朗读】1.朗读课文,用“/”给文章划分节奏,力争当堂成诵。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白雪纷纷何所似(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字词梳理】2.根据课文语境解释下列字词。
内集:儿女:俄而:骤:未若:【常识积累】3.刘义庆,朝宋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组织文人编写的。
《咏雪》选自“”篇。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文意梳理】1.请尝试用自己话讲述该故事。
【文意梳理】2.《咏雪》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选择一个寒雪日?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1.把大雪纷飞的情景分别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的看法吗?2.《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知识能力运用【文言语法】1.分析下列两个句子运用了哪种特殊句式,并进行分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
学
反
思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导入:
《世说新语》原为八卷,今本作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 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讲论文义:诗文因风起:趁,乘
二:问题导学。
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融洽,欢快
2 、文中的“儿女”指子侄辈,指家庭中年轻一代。现在的“儿女”指什么? 子女
3.文中的“拟”指什么,现在的“拟”又指什么?这是文言中什么现象? 比,比拟。 现在的拟有打算的意思。
4. “公大笑乐”的原因是什么?
5. 你认为两个比喻哪个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1、形象生动。2、更接近现实。
课外
练习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与儿女讲论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题
咏雪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
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
学
重 点
《咏雪》(《世说新语》二则)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掌握重点词汇和成语:课文中出现的“梁园”、“咏絮”等成语和词汇,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举例:“梁园”指的是古代梁国的花园,了解这个成语的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课文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和欣赏。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咏雪》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咏雪》选自《世说新语》,通过描绘雪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雪的喜爱和赞美。这篇文章是了解古代文人审美情趣和修辞手法的重要篇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如“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来描绘雪的美丽。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和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2.朗读与赏析: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课文朗读和赏析。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味,赏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和强调,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知识。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以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他们在本节课中能够透彻地理解核心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咏雪》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雪花,它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雪的美妙和古人对雪的赞美之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新版)新人教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新版)新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1.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新版)新人教1.5两件《世说新语》教材分析:在《世说新语》中,有一位著名的才女谢道凯。
永雪记录了她非凡的才能。
有趣的是,在文章的结尾,作者特别介绍了谢道凯“大哥没有彝族女儿,是王宁将军的妻子”。
这句话值得记住。
作者为什么解释谢道凯的身份?这很有启发性。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理解课文意义,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在阅读中阐明意义,在讨论中阐明原因(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和谐、放松、和谐的氛围中感受自由。
重点和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言实词。
品析文中人物的语言,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_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忿狷》中绘声绘色地描写王述吃鸡蛋的种种蠢相来表现他的性急。
关宁和华欣一起在花园里锄蔬菜。
有一块金子。
关挥舞着锄头,这和瓷砖和石头没什么区别。
华抓住它,把它扔掉了。
我也在同一张桌子上品尝了阅读的滋味。
有些拿着玄冠的人从门口经过,宁愿像以前一样读书,而辛放弃了这本书。
相反,他把座位分开,说:“我儿子不是我的朋友。
”(美德)通过与华信的比较,赞扬了关宁对名利的漠不关心。
你知道吗?这两个小故事都选自《世说新语》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
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
这部书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
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名士底(的)教科书”。
许多被广泛使用的习语也来自这本书,例如:难相处的兄弟,汲取人们的智慧,好斗,深情,等等。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咏雪》导学案一、了解学习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世说新语》相关文学常识。
2、朗读文章,借助角色演读的形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赏析比较咏雪的两个比喻句,并能够在日常写作中熟练运用。
4、学习文章塑造人物的写法,感受东晋名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二、发布预习任务一次机缘巧合,你穿越到东晋。
某日,你在家中闲坐,收到一封来自谢太傅谢安的邀请函,他邀请你参加“冬日茶话会”,与他的家人一同饮茶赏雪,早就听闻谢太傅大名的你欣然答应。
为了能尽快融入这次家宴,你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查阅《世说新语》的相关材料,了解谢太傅一家。
1、查找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一家相关资料(1)你了解的刘义庆(2)你了解的《世说新语》时期:编者:体裁:内容:评价:(3)你了解的谢太傅一家谢太傅:谢朗:谢道韫: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与句读。
(1)读准字音俄()骤()撒()差()拟()絮()奕()凝()(2)为文章划分正确的节奏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结合文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释以下加点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①寒雪日内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讲论文义..:_____________ ②与儿女③俄而..曰:_____________..雪骤.: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④公欣然⑤白雪纷纷何所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撒盐空中差可拟⑦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⑧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⑨白雪纷纷何所似?⑩撒盐空中差可拟⑪未若柳絮因风起。
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课堂学习任务1、小组合作:请结合文下注释和工具书,设计剧本,以角色演读的方式将当时的场景真实地还原出来。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1).docx

5.《世说新语》•咏雪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⑴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⑵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 教材分析这是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五课。
本文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生活的画面, 透露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关键是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组织讨论有争论的问题,鼓励有创见性的意见。
3•中招考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是屮招考试的必考点,英屮对通假字、古今异义、重点实词和句子的翻译等每年都会涉及。
4.学情分析本文故事性强,对七年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
尽管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 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展开,跟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贴近,所以学习起来会很容易。
二、学习目标1、通过借助课下注释,会解释重点积累文言词汇,并能翻译课文。
2、通过朗读,找出文中比喻雪的两句,并能说出其妙处。
三、评价任务1. 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翻译课文,能说出文章思路和主要内容。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跳读课文,找出比喻雪的两句,并能说出其妙处。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说个谜语,大家猜猜是什么?“没枝没叶没人栽,一夜北风银花开。
花儿随风漫天舞,天地山河全变白。
”(生答:雪花)是的,今天老师将带领你们看看古人是怎样形容雪花的呢?(二)预习检测1 .作者及作品介绍刘义庆,字季伯,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儿。
420年,袭封临川王。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欢招纳文士。
编撰笔记体小说《世说新书》,后改名为《世说新语》。
书屮将汉魏直至晋宋之间士大夫的轶事琐语,分门别类辑录成书,计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 I' J,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生动,辞意隽永,对后世笔记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后来,仿《世说新语》者颇多,在中国古代小说屮自成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简要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释文言词语的意思,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因”等词,能够准确通顺直译文言文。
3.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感受轻松高雅家庭文化氛围,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4.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学习重点】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因。
初步认识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
2.背诵默写课文。
【学习难点】
1.“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
2.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课时《咏雪》
【预习导航】
1.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2.熟读课文力争背诵。
文言文朗读技巧:①.认清字形、读准字音。
②.读好停顿,读清句读(duò)。
③.读出语气,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气变化。
④.理解感悟与朗读相互依存。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咏絮之才。
这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学习起来不太困难。
2.厂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人。
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它以独有的笔触,独到的眼光,展现了一种唯美的人生态度,虽超然于物外,常不失为真血性,真生活而斗争的人格魅力,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3.射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
她自幼聪慧,有才辩。
是一代名将谢安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自主学习】
一.疏通文意,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三遍,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查字音、词义,试译课文。
3.文学常识填空。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编者是刘义庆,南朝(朝代)文学家。
4.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撒( )盐差()可拟()柳絮()无奕()女王凝()之谢道韫()
5.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词语。
①内集:家庭聚会②儿女:古义:子侄辈,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今义:专指子女(儿子、女儿)。
③讲论文义:讲解诗文④俄而:不久,一会儿⑤骤:急、猛。
⑥欣然:高兴的样子⑦何所似:像什么⑧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⑨未若:不如、比不上。
因:乘着、凭借。
⑩即:就是。
6.翻译全文:
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讲解诗文。
不一会儿,雪下大了,谢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太傅的哥哥的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太傅的大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谢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谢道韫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7.用原文填空。
文一开头“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人物:谢太傅(召集人兼主讲人)、兄子、兄女(听众);事件:咏(“讲论文”)等要素。
【课内探究案】
1.学生示范朗读,注意句读、语调等,教师做点评。
2.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
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
“寒雪日”,是为了引出“咏雪”。
古人讲究“四美”,即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即使没有春和景明,草长莺飞的良晨佳日,在雪天,能和家人赏雪吟诗,也是轻松和谐,自在快乐的。
3.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营造了一种和睦、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4.对于谢太傅的出题,兄子和兄女分别给出什么答案?
兄子: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5.“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①柳絮团状,与雪花相似,漫天飞舞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而且还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温暖的感觉,好在有意象,有深刻的意蕴。
②认为“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相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6.请再写出几句喻雪的诗句来。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元稹《南秦雪》)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忽如一夜春风,千树万树梨花开。
7.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
作者虽没有表态,却在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8.从文中看,公为何大笑?
①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②“笑”前喻,“乐”后喻;③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9.谢太傅为什么跟儿女们谈论诗文时,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目?
主讲人出题考听众时,天气发生了变化:早先也有雪,但不大,而此刻变成了纷纷扬扬的大雪。
这使主讲人感到很高兴,就出了一个“白雪纷纷何所似”的咏雪题
儿女:①与儿女讲论文义。
子侄蜚的人、家中年轻的一代人;
②老人的儿女都在外地。
孩子、儿子和女儿。
拟:①撒盐空中差可拟。
相似。
②本次活动拟定六月份举行。
计划、筹划。
2.与“滿盐空中差可拟”中“差”意思相同的一项是〔①〕
①.差强人意。
②.参差不齐。
③.成绩差。
④.出公差。
3.翻译。
①谢太傅寒雪日內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②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③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
④兄女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
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4.理解性默写。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①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
②咏雪的直接原因:俄儿雪骤。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③两个比喻句
:
④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未若柳絮因风起。
⑤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暗示谢太傅对谢道韫才气的赞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考考你的记忆力:《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公欣然曰“:?”“兄子胡儿曰:“。
”兄女日:“。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课外作业】
1、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