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教案导学案及答案.doc
七年级语文《世说新语》二则 导学案

课题:8 《世说新语》二则学习过程一、展示目标,明确任务教学目标: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二、自主学习,交叉检查1.文体知识古代小说就是相对于非现代小说类而言的小说著作。
它的特点:一是来自民间;二是内容庞杂,包罗万象;三是形式短小;四是雅俗共赏。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将古代小说分为六类: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辩订、箴规。
2.作家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Yǎn)州刺史。
爱好文学,常招纳文士集于门下。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世说新语》:笔记小说。
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叙魏晋时期的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
3.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骤.(zhòu) 絮.(xù) 奕.(yì) 谢道韫.(yùn)4.积累下面文言字词。
儿女:指家中年轻一代人。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地。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未若:不如。
因:凭借。
5、诗文朗诵(一)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注意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2)状语后置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的爱恋)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1.文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交流点拨】营造了和谐、温暖、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八课《世说新语》导学案导学案:《世说新语》一、导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世说新语》这部经典文言文阅读,了解作者刘义庆和该书的内容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文化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启发学生学会思考和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世说新语》的作品背景和作者刘义庆,并分析该书的内容特点与主题。
2.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世说新语》的内容特点,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性演绎。
2. 运用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展示几张明代文人的画作和传统文化的图片,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引出本篇文章的主题:《世说新语》。
2. 感知新课(20分钟)通过几个短小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世说新语》的内容特点以及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性演绎。
师生共同讨论观点,在交流中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3. 预习新课(20分钟)让学生围绕《世说新语》这本书展开预习,对课文的标题、作者、内容等进行了解。
提醒学生关注重点词汇和句型,做好预习笔记。
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文言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4. 阅读新课(30分钟)师生一起朗读课文,学生轮流朗读。
师生共同解读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师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并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5. 小结归纳(15分钟)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和讨论的结果,对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同时学生可以对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问题进行反思。
师生共同总结阅读文言文的技巧和方法,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6. 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后补充材料,了解更多关于《世说新语》的知识。
并提醒学生对新课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复习,做好笔记。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导学案答案.doc

5.《世说新语》两则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释文言词语的意思,流畅通顺地翻译文言文。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1、初步认识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
2、背诵默写课文。
学习难点:1.感受轻松高雅家庭文化氛围。
2.体会诚信的重要性。
第一课时《咏雪》学前预习1、给下面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雪骤(zou)撒(sa )柳絮( xu )2、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3、解释划线词语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2)与儿女讲论文义(子侄辈,年轻一辈)(3)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4)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翻译下列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即公大兄无奕女(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谢无奕的女儿。
5、作家和作品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洁,辞意隽永,它以独有的笔触,独到的眼光,展现了一种唯美的人生态度,虽超然于物外,常不失为真血性,真生活而斗争的人格魅力。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合作探究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
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
“寒雪日”,是为了引出“咏雪”。
古人讲究“四美”,即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即使没有春和景明,草长莺飞的良辰佳日,在雪天,能和家人赏雪吟诗,也是轻松和谐,自在快乐的。
2.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盐的颜色和下落的姿态和雪相似,这只是外在形态的相似。
柳絮借风力翻飞飘舞,显得飘飘洒洒,轻盈曼妙,与雪的飘逸更神似,让人产生春天即将到来的联想,以阳春三月的柳絮比喻纷纷下落的雪花,不由得使人联想到诗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意蕴深刻。
《第25课 世说新语》导学案

《第25课世说新语》导学案《第25课世说新语》导学案【学习目标】1.阅读浅显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学习过程】(由于文言文的特殊性,步骤可由老师灵活调配,时间暂不做明确规定。
)第一步:自学环节 (解决目标1)1、学生听读课文:注意重点词语的字音和字形以及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和节奏。
2、学生诵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3、检查预习,读准字音雪骤 ( ) 差可拟( ) 柳絮( )尊君在不( )第二步:合作环节 (解决目标1、2,)1、小组长检查“自学环节”完成情况,并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2、译读课文: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疏通文意。
《咏雪》向?③七岁的陈纪“入门不顾”是否无礼?第三步:展示环节,学生展示自学及合作学习成果。
第四步:拓展延伸(解决难点1)“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译文:《咏雪》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
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到,陈太丘就离开了。
太丘走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只有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友人就问元方:“您父亲在家吗?” (元方)回答道:“他等您很久您也没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把别人丢下自己离开了。
”元方答道:“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见。
正午时您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的手以示友好。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8 《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深层次理解课文。
3.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习课文摹景状物以及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4.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感受古人智慧、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的美德。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多次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并初步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
难点:感受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慧,感受中华道德文化的魅力。
学法指导:1.反复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揣摩语气,感知内容。
2.注意关注中国古代尊称、谦称相关的文化知识,想想自己在古装电视剧中或书籍中看见的古代尊称与谦称有哪些?并思考这些称呼的意义所在。
【课前导学】一、新知认知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2.课后补白“古代常见的敬词与谦词”。
二、预习任务1.查阅资料,了解《世说新语》。
2.反复朗读,直至初步会背诵两文。
3.笔译课文,同桌互说故事。
三、预习检测(一)《咏雪》1.刘义庆,朝宋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咏雪》选自“”篇。
.2.按照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下列句子。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2)咏雪的直接原因:(3)两个比喻句:(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3.判断正误。
A.“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B.“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2022年《世说新语》二则 导学案(答案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部编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学目标】第1课时咏雪【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重点)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悍、一气呵成的写作特点。
(难点)【资料助读】《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全书共8卷。
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所著除《世说新语》以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失。
谢道韫(生卒年不详),字令姜,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留下来的事迹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中“咏雪”的故事了。
也因为这个著名的故事,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所提及。
【学习环节一】自学质疑1.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①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②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③讲论文义: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④俄而:不久,一会儿⑤欣然:高兴的样子⑥未若:不如,不及(2)重点句子翻译:①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七上语文《世说新语》二则导学案教学设计教案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助读细梳理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咏雪”即歌咏白雪,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揭示了文章的线索。
“陈太丘与友期行”,即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2.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临川王。
他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组织文人编写《世说新语》。
3.知识链接《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名《世语》,由刘义庆组织编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全书原8卷,今传本3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述了自汉末到东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鲁迅称之为“名士底教科书”。
志人小说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代表作为《世说新语》。
志人小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点:①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②篇幅简短;③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方面的性格特征;④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简意丰。
基础知识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2.一词多义[俄而雪骤(与“俄”合用,表示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而(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不译)3.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4.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5.特殊句式(1)判断句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也”表判断)(2)倒装句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白雪纷纷所似何”)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空中撒盐差可拟”](3)省略句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寒雪日”前省略介词“于”②即公大兄无奕女。
(句首省略主语“谢道韫”)③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门外”前省略介词“于”)④待君久不至,已去。
(句首省略主语“家父”)课文研析精解读文本解读原文注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最新《世说新语》导学案-word文档

《世说新语》导学案七年级语文导学案【学习难点】1、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2、元方批评父友失信、无礼,最后却“入门不顾”,是否有失礼仪?【学法指导】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把握本文以叙为主,叙中有议的写作特点。
4、诵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走进刘义庆,了解《世说新语》的特点①、简介刘义庆及《世说新语》《世说新语》两则选自作者是。
《世说新语》的编写者是(朝代)文学家。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这两篇讲述的都是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②、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雪骤无奕女(差可拟(尊君在不谢道俄而(2、阅读课文,整体感知: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②、用“撒盐空中”何“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谢太傅大笑乐?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二、展示反馈: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与儿女讲论文义欣然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即公大兄无奕女期日中:太丘舍去相委而去:则是无信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翻译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太丘舍去,去后乃止。
3、讨论:①、《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②、品味陈元方回答“友人”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能使“友人惭”?4、熟读课文,达到背诵成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8(《世说新语》二则)【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诚实守信的美德。
【重点难点】1.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意思。
3.通过语言描写表象人物个性特征的写法。
【课时安排】2课时【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突出的文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表现了陈纪聪敏过人、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的品质,说明了“礼”与“信”的重要性。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
2.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这个故事出自一部叫做《世说新语》的古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世说新语》的两篇短文。
二、检查预习⒈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雪骤(zhòu)撒(sǎ)盐差(chà)可拟(nǐ)柳絮(xù)无奕(yì)尊君在不(fǒu)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约定行:同行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过了乃:才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丢下、舍弃去:离去D.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惭:惭愧引:拉顾:回头看⒊翻译句子。
⑴与儿女讲论文义。
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⑵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太傅高兴地说:“这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⑶撒盐空中差可拟。
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⑷尊君在不?你父亲在不在?⑸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到了中午还没有到,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
三、整体感知1.《咏雪》涉及到的人物有几个?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谢太傅(谢安)、胡尔(谢朗)、谢道韫、谢无奕、谢朗的父亲、王凝之六人。
谢无奕与谢道韫,父女关系;王凝之与谢道韫,夫妻关系;谢朗与谢道韫,堂兄妹关系;谢朗、谢道韫二人与谢太傅,叔侄关系;谢无奕、谢朗的父亲、谢太傅,兄弟关系。
2.《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共有三个人物,通过他们言行,表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友人:无信无礼,知错就改。
元方:聪明智慧,正直不阿。
陈太丘:守信3.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则短文大意。
见上“题目解读”。
四、合作交流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2.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撒盐好。
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和盐接近;而柳絮是灰白色,在空中往往上扬,和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柳絮更好。
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雪莱的诗“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比作柳絮是神似,比作撒盐是形似。
如:雪如鹅毛一般在空中飘飘洒洒。
雪如蒲公英在空中飘飞。
雪如白色的蝴蝶在空中翻飞。
3.《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对“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作者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4.陈元方是怎样反驳客人的?你认为他反驳客人的话有什么特点?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语言简洁,意思明确;条理清晰,有理有据。
5.《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怎样评价元方的行为?言之有理即可五、当堂反馈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朝代)人刘义庆(姓名)组织编写的。
2.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
(1)与友期行:约定(2)去后乃至:才(3)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不久,一会儿。
高兴的样子(5)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不上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4.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敬词有:③陛下④令尊⑥足下⑦令郎⑨麾下谦词有:①敝人②卑职⑤寡人⑧老朽六、拓展延伸讲讲你知道的诚信小故事。
【学海拾贝】我学习,我收获——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八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作品,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聪明智慧、诚实守信的美德。
【学习重点难点】1.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文章意思。
3.通过语言描写表象人物个性特征的写法。
【课时】2课时【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韫表现出了突出的文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表现了陈纪聪敏过人、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的品质,说明了“礼”与“信”的重要性。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
2.作家和作品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
彭城(现在江苏徐川)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衮川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
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
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
《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⒈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雪骤()撒()盐差()可拟()柳絮()无奕()尊君在不()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期:行:B.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过:乃:C.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委:去:D.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惭:引:顾:⒊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⑴与儿女讲论文义。
⑵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⑶撒盐空中差可拟。
⑷尊君在不?⑸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三、整体感知1.《咏雪》涉及到的人物有几个?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2.《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共有三个人物,通过他们言行,表现了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3. 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则短文大意。
四、合作交流1.《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2.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3.《咏雪》一文结尾谢太傅对两个人的回答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十分耐人寻味,请简要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4. 《咏雪》一文“大笑乐”即可结束,为什么还要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呢?5.陈元方是怎样反驳客人的?你认为他反驳客人的话有什么特点?6.《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你怎样评价元方的行为?五、当堂反馈1.《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组织编写的。
2.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撒盐空中差可拟:(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5)未若柳絮因风起: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吹柳絮满天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4.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令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⑧老朽⑨麾下敬词有:谦词有:六、拓展延伸讲讲你知道的诚信小故事。
【资料储备】《咏雪》译文: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不久,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盐撒差不多可比。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起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正午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
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
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到,已经离去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人家而离去。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正午了您却没有到,这是不守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忙下车来拉他。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也不回。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