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版五下科学知识点汇总教程文件
小学科学冀人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2023春)

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第一单元水的三态变化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熔化。
熔化时的温度叫做这种固体的熔点。
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物质熔化的条件:温度到达熔点,同时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现象叫凝固。
凝固时的温度叫做这种液体的凝固点。
凝固时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物质凝固的条件:温度到达凝固点同时放热。
冰变成水是冰的熔化现象,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Co。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Co。
把一杯0Co的水放到有冰水混合物的的桶中,则杯中的水保持原来的状态和温度不变。
用质量相同的0Co冰和0Co水冷却食品用0Co冰的效果好,这是应为冰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
冬季的早晨,气温为-5Co,湖面上结了一层冰,则冰的下表面与水面交界处温度为0Co。
为什么下雪不冷化雪冷化雪时发生熔化现象,雪要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
3.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1)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
4.已知海波的熔点是48Co,则48Co的海波是什么状态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
(思考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5.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
6.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有关。
液体的温度越高,液体的表面积越大,液体上方的空气就动速度越快,蒸发就越快。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会蒸发。
7.蒸发和沸腾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都是汽化现象,2、都要吸热。
不同点:蒸发: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是在任何温度下均可发生的汽化现象,是一种缓慢汽化现象。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8.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Co。
水的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
盐水的沸点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9.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增大压强。
新冀人版(河北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梳理

新冀人版(河北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梳理5.云和雾形成的相同点:都是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不同点:出现的高度不同。
6.雨和雪形成的相同点:都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
不同点在于水蒸气遇到低温不同。
7.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6摄氏度。
8.车船行驶、飞机飞行除雾的方法:开窗对流、空调除雾。
9.人工降雨具体过程为:选中合适时机,用飞机向云中播撒催化剂,促使积雨云层中的小水滴增多、变成大雨滴,降落到地面。
10.冰雹的形成原因:春夏时节,空气湿度大,气温急剧下降,雨滴在下降过程中就会变成冰球形成冰雹。
11.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地球表面的水不断地蒸发成水蒸气进人到大气中,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变成雾或云。
有的云在当地上空形成雨或雪降落下来;有的云飘到其他地方形成雨或雪。
降落到地面的水,有的渗人地下,形成地下水;有的汇聚成江河,日夜不停地流人海洋。
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之间循环运动,永不停息。
12.自然界的水在循环过程中产生了雨、雪、雾、云等天气现象。
13.降水是地球表面和地下所有淡水的来源,水循环更新了地球上的可用淡水资源。
14.假如地球上的水停止了循环,会产生什么影响?①没有淡水资源②水污染严重③空气越来越浑浊。
第三单元地表缓慢变化1.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表是雨水流动侵蚀土地形成的。
2.影响侵蚀的因素:降雨量的大小、坡度的大小、有无植被覆盖。
3.强降雨会带来哪些灾害呢?①突发山洪、泥石流等②造成水库垮坝③江河横溢④房屋被冲塌⑤农田被淹没⑥交通和电信中断⑦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4.沙洲是由于流水的冲刷和搬运作用携带了大量泥沙,当流到河流开阔处时,流速减缓泥沙沉积逐渐形成的。
5.河水对上游石块的冲刷和搬运作用形成鹅卵石。
6.河水流出陡峭、狭窄的山谷时,河道会突然变宽、变浅,水流也会减慢,沉积物在这里沉积下来,便形成了冲积扇。
7.造成黄土高原植被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类生产建设中对植被的破坏。
冀教版本小学五年级的科学下册的复习总结计划题学习知识点学习汇总.doc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巧妙用力1、早期的人类主要依靠自己的肢体来完成一些费力费时间的劳动。
2、在长期的实践中,人类逐渐学会了使用简单机械,提高了工作效率。
3、杠杆、斜面、滑轮、轮轴、齿轮、螺旋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4、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5、( 1)天平是利用杠杆平衡原理制造的一种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2)我们常用的天平可以分成托盘天平和挂盘天平两种。
(3)天平的规格常标示出“称量”和“称感”两个性能特征。
称量表示天平的最大称量范围。
使用时所称量的物体质量不能超过所表示的称量范围。
称感表示天平可称量的最小质量,即天平的精度。
6、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简单机械叫轮轴。
7、人们把杠杆改造成汽车方向盘上的轮盘,工作起来既省力又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8、把圆轮的外缘部分做成小齿状,这个圆轮就成了齿轮。
9、使用定滑轮的优点是: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缺点是不省力;使用动滑轮的优点是能省一半力,缺点是:不可以改变用力方向;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形成滑轮组,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
10、利用斜坡将重物升高,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方法。
这个斜坡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斜面。
11、做斜面省力作用的实验时应注意:(1)物体被抬升的高度不能变;( 2)选用的斜面要较光滑,以免摩擦力太大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3)使用测力计拉动物体时,要均匀用力。
4、在物体沿斜面稳定滑动过程中,及时认读、记录。
12、卷起来的斜面省力省空间。
13、人们根据需要对简单机械进行组合,发明了各种复杂的机器。
14、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比较复杂的工具都属于机器。
这些机器综合利用了多种简单机械的优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5、大部分机器都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的。
16、自行车是一种以人力为动力的代步机器。
17、省力、能加快速度、控制灵活是对自行车设计的基本要求。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大总结第一单元风格各异的建筑第1课常见的建筑1、(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
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
2、人们用兽皮做成可移动的(帐篷),这可能是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
3、引起房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建筑技术的进步)。
4、从手工操作、半手工操作、机械化到自动化,建筑机械得到迅速发展。
5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建筑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建筑材料的发展,建筑材料的发展和先进技术的运用又改进了建筑物的结构和功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6、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
7、不同地区房屋的特点,都与当地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相适应。
8、虽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房屋在很多方面有差别,但它们在构成上都有一定的(层次)。
楼房构成层次图:一幢楼(相当于一个系统)→单元房→房间→墙→砖9、不同的建筑物具有不同的(功能)。
第2课巧妙的结构1、各种建筑物都有一定的(结构),有的结构比较(简单),有的结构比较(复杂)。
2、我们身边的建筑物的结构有:(薄壳)结构,如体育馆;(实心)结构,如大坝、桥墩;(框架)结构,如铁架桥等。
3、在建筑物的结构中,拱形结构能够(抗击压力),如赵州桥;空心结构可以(抗弯曲),如楼板、立柱等;三角形结构有(稳定)的作用,如屋顶或墙体的钢架结构。
4、英国建筑师根据王莲叶子结构设计的展览厅,英国建筑师设计的钢丝网看台都是 (仿生建筑)。
第3课美丽的建筑1、建筑物的美,一方面表现在它的(自身造型)和(色彩)上,另一方面还表现在(与周围环境及功能的协调一致)上。
2、设计师在设计建筑物时,既要考虑建筑物的(功能)和(材料),又要考虑建筑物的(结构),还要考虑如何体现(建筑物的美)。
第二单元奇妙的人体第4课人体的组1、从外部形态上看,人体由(头、颈、躯干、四肢)组成。
(完整word版)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重点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第一课怎样才能省力1、【重点】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滑轮)(轮轴)。
3、【重点】动物身体上的哪些器官或结构有省力的作用?答:①啄木鸟的喙相当于杠杆和斜面;②蜘蛛、蚂蚁的腿相当于杠杆;③蜘蛛、蚂蚁的牙齿相当于斜面;④老虎的尖爪、利牙属于斜面。
第二课撬棍的学问1、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抬起来。
2、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是(杠杆)。
3、【重点】杠杆上有三点:(支点)、(动力点)、(阻力点)。
杠杆分为(省力)杠杆,(省距离)杠杆,(等臂)杠杆三种。
4、当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被称为省力杠杆。
例如:钳子、起子、蒜夹压汁器、指甲刀、撬棒、铡刀、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压水机;5、当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费力省距离,这种类型被称为费力杠杆。
例如:镊子,鱼竿,筷子,火钳、理发剪、高尔夫球杆、裁缝剪刀、人的手臂、扇子、响板、汤勺、船桨;6、当从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这种类型被称为等力杠杆。
例如:天平、跷跷板、杆秤、订书器。
7、天平是一种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
8【重点】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工作的。
9、我们常用的天平可以分为(托盘天平)和(挂盘天平)两种。
天平的规格常标示出(称量)和(称感)两个性能特征。
称量表示天平的最大称量范围,称感表示天平可称量的最小质量。
10、使杠杆保持平衡的规律:动力x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x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第三课轮子的妙用1、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
2、【重点】汽车方向盘的轴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3、把圆轮的外缘部分做成小齿状,这个圆轮就成了齿轮。
齿轮是一种(传动)机械,,齿轮有(改变运动速度)和(改变运动方向)的作用。
4、齿轮不是轮轴。
5、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可以跟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五年级下册冀教版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冀教版科学知识点五年级下册冀教版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生物的变化• 1. 生长与发育• 2.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3.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第二章物体与材料• 1. 物体的构成与性质• 2. 物体的力与运动第三章环境与资源• 1. 生活中的环境• 2. 节约资源第四章四季与时间• 1. 四季的变化• 2. 时间的感知与测量第五章回顾总结• 1. 知识复习• 2. 能力训练第一章生物的变化生长与发育•生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动物的生长与发育植物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与功能•植物的种子结构与功能•植物的花与果实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的结构与功能•动物的皮肤、骨骼、肌肉的结构与功能•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特征与适应•昆虫的特征与适应第二章物体与材料物体的构成与性质•物体的形状、大小、质量、颜色等性质•物体的硬度、柔软度、透明度等性质•物体的材料与用途物体的力与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力与力的作用效果•摩擦力与空气阻力第三章环境与资源生活中的环境•生活环境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生活环境的改变与保护节约资源•资源的分类与利用•节约能源与水资源•垃圾分类与处理第四章四季与时间四季的变化•冬、春、夏、秋四季的特点与变化•天气、温度、风向等的变化规律•四季对动植物的影响时间的感知与测量•时间的感知与时间的单位•时间的测量与计算方法•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规划与时间管理第五章回顾总结知识复习•第一章至第四章的知识内容回顾能力训练•基于前四章的实践能力训练。
(完整版)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精要,推荐文档

五年级下册知识点第一课怎样才能省力1、生活中常有的简单机械杠杆、斜面、滑轮、轮轴。
作用:提升工作效率2、生活中简单机械的应用举例杠杆:起子、剪子、筷子、船桨、压水机、起钉器。
轮轴:汽车方向盘、扳子、自来水龙头、辘轳等。
斜面:斧头(菜刀)的刃,楼梯、螺丝钉的螺纹等。
滑轮:旗杆顶端的轮子,吊车上的轮子。
3、动物身体上的省力工具啄木鸟的喙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
蚂蚁、蜘蛛的腿应用了杠杆。
虎的齿和爪相当于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
4、能用几种方法拔出木板上的图钉用手拔、用磁铁吸、用铁片撬5、什么是机械?使用机械和不使用机械有什么差异?答: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作装置叫做机械。
使用简单机械省时、省力、能够改变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提升工作效率。
6、怎样才能省力?答:利用简单机械能够省力。
第二课撬棍的学问1、阿基米德能够撬动地球吗?答:理论上能够,实质上撬不动2、怎样把生物抬起来?答:棍子架子支架上,一头拴重物,一头拴绳子,利用省力杠杆的原理能够达到目的。
3、怎样做才能省力?答: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的时候省力。
4、怎样很简单的把物体抬高?答: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的时候,能够很简单的把物体抬高。
5、在杠杆尺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答: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的时候,使用杠杆能够省力。
当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比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的时候,费力,但能够省距离。
我们发现的规律是: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第三课轮子的妙用1、A 、轮轴——能够连续旋转的杠杆。
B、举例生活中的应用:扳子、方向盘、门把手、改锥。
C、特点能够省力2、滑轮——轮上有凹槽:定滑轮、动滑轮齿轮——外缘有齿3、吊车上的轮子: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能够省力。
动滑轮:能够省力,但不能够改变力的方向。
齿轮作用:既能够改变速度又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要点整理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要点整理本文档旨在整理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要点,以便学生更好地复和掌握科学知识。
单元一:天气的变化- 天气的特征:温度、降水、风向和风力等- 四季的特点:春、夏、秋、冬各自的变化- 天气预报的作用和常见的天气预报方法单元二:四季的更替- 确定季节的方法:观察自然界和日历等方式- 春季的特点和变化:气温回升、植物开始发芽等- 夏季的特点和变化:气温升高、雷雨多、植物繁茂等- 秋季的特点和变化:气温逐渐降低、果实成熟等- 冬季的特点和变化:气温低、动物进入冬眠等单元三:光的传播- 光是一种能量形式,能够传播-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光的反射规律:光线入射角等于光线反射角- 光的颜色有七种,可以通过光的分离和叠加得到单元四:水的特性- 水的三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水的熔化、凝固、蒸发和液化过程- 水的水循环:海洋水蒸发、云的形成、降水等单元五:植物的特点- 植物的结构:根、茎、叶和花等-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植物对人类的意义和用途单元六:动物的特点- 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特点和生活性- 鱼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特点和生活性- 昆虫的特点和生活性单元七:大气层- 大气层的组成和特点- 各层大气的温度变化和丰度变化- 大气层对地球的保护作用,如吸收太阳辐射等单元八:日月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的变化- 月亮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太阳的自转和太阳的运动轨迹以上为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的知识点要点整理,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复习知识点汇总第一课怎样才能省力1.早期的人类主要依靠自己的肢体来完成一些费时费力的劳动。
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逐渐学会了使用简单机械,提高了工作效率。
2.使用简单机械和不使用简单机械有什么区别?答:利用简单机械可以省时省力,改变用力方向,得到某些方便,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等。
3.人们还使用哪些简单机械来提高工作效率呢?答:人们常使用杠杆、滑轮、轮轴、斜面、螺丝等简单机械来提高工作效率。
4.动物身上的哪些器官或结构具有省力的作用?答:啄木鸟的喙相当于镊子和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在取食活动中更省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蜘蛛和蚂蚁的长腿相当于杠杆,可以使它们爬行时更快速、省力、高效。
它们的牙齿相当于斜面,可以在切断食物时省力。
老虎的尖爪、利牙属于斜面,可以帮助它们在捕食、切断食物等活动中省力,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课撬棍的学问5.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抬起来。
6.能围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称为杠杆。
7.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时最省力?答:在抬高重物时,支点到我们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物的距离时省力。
8.如果物体很轻,怎样才能很容易地将它抬高?答:如果物体很轻,我们在用力点的近处作为支点就能很容易地将它抬高。
9.抬重物的实验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答:发现: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用力最小。
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用力最大。
当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10.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实验1:杠杆平衡实验)答:1.确定杠杆尺的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平衡。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
3.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11.杠杆尺保持平衡的规律是什么?(实验1的结论)答:动力x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阻力x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12.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列举。
答:剪子用到了跷跷板的杠杆作用,划船用到了蒜夹汁器的杠杆作用,打高尔夫球用到了夹子的杠杆作用。
13.天平是一种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工作的。
14.我们常用的天平可以分为托盘天平和挂盘天平两种。
15.天平的规格常标出“称量”和“称感”两个性能特征。
称量表示天平的最大称量范围。
称感表示天平可以称量的最小质量,即天平的精度。
16.使用天平的步骤:(1)取出天平放在桌面上,在盘中各放上一张大小相同的纸,旋转调节螺丝使指针指向0位。
(2)在左侧盘中纸上放上所要称的物体。
(3)用镊子夹出砝码放在右侧盘的纸上。
(4)增减砝码的数量,直至天平平衡。
(还可以使用游码调节)(5)计算砝码及游码总量并记录。
(6)依次取下天平盘中的砝码和物体,整理好天平,将天平和砝码放回盒中。
第3课轮子的妙用17.人们利用杠杆提高了工作效率,人们又改造了杠杆,发明了其他简单机械。
例如轮轴。
18.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轮轴。
19.分析石磨上杠杆(木棍)的工作原理。
答:支点离动力点越远越省力。
20.比较汽车方向盘与石磨工作原理的相同点。
答:在轴粗细相同时,轮越大,越省力。
21.分析汽车方向盘工作时的优点,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答:汽车方向盘利用了轮轴的原理,司机坐在驾驶室内,转动方向盘,轻易地操纵汽车的方向,使汽车正常行驶。
22.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答:汽车、电梯、轱辘、石磨、自行车、拖拉机等地方用到了轮轴。
23.人们把杠杆变成汽车方向盘上的轮盘,工作起来既省力,又方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4.怎样把红旗升到旗杆顶?答:拉动定滑轮的绳子,就可以带动红旗升到旗杆顶。
25.怎样把电动机的力传到远处?答:利用轮轴和齿轮的作用原理可以把电动机的力传到远处。
26.怎样把电动机的速度降下来?答:减慢齿轮的传动(加大被带动齿轮的直径或缩小电动机的齿轮直径)可以把电动机的速度降下来。
27.把圆轮的外缘部分做成小齿状,这个圆轮就成了齿轮。
28.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跟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29.我们用轮子改造的简单机械,如定滑轮、动滑轮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答:定滑轮的优点是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缺点是不能省力。
动滑轮的优点是能省力,缺点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0.吊车上使用了几种轮子,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答:吊车上使用了三种轮子,分别是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能省力;齿轮,能加快或减慢传递的速度。
31.滑轮组有什么优点?答:滑轮组合理地利用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优点,既能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32.研究另一种轮子(齿轮)齿轮是一种传动的机械,使用时常要用不同大小的齿轮相互咬合。
33.转动大齿轮,看小齿轮有什么现象发生?答: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时,大齿轮向左转1圈,小齿轮向右转2圈,可以加快小齿轮的工作速度。
34.转动小齿轮,看大齿轮有什么现象发生?答: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时,小齿轮向右转2圈,大齿轮向左转1圈,可以减慢大齿轮的工作速度。
35.我们认为,齿轮传动可以有改变运动速度或改变运动方向的作用。
第4课斜坡的科学36.利用斜坡将重物升高,是我们常用的一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方法。
这个斜坡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斜面。
37.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38.在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斜面越长越省力。
39.将一物体提升到同一高度时,斜面的坡度不同,所用的力也不同,坡度越小越省力。
40.省力的斜面费距离,省距离的斜面费力,所做的功不变。
41.科学实验不仅能验证我们的假设,而且可能使我们获得新的认识。
42.卷起来的斜面会变成螺旋状。
43.卷起来的斜面有什么优点?答:利用斜面可以省力,卷起来的斜面改制成轮轴机械,如螺丝钉,钻头等,在日常应用中更省力。
44.画出两个不同坡度的斜面,将它们剪下来,卷在铅笔上,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答:它们缠出的圈数不同,坡度缓的缠的圈数越多,就越省力。
坡度陡的缠的圈数越少,就越费力。
45.斜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答:斧子、刀子、楼梯、长城、螺丝钉、盘山公路、钻头、粮食传送带等地方应用了斜面。
46.在拧螺丝钉时,螺纹细的螺丝钉比螺纹粗的螺丝钉省力,试用斜面的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答:因为同一高度的螺丝钉,螺纹细的斜面比螺纹粗的斜面距离长,螺丝钉拧起来就省力。
第5课自行车47..人们根据需要对简单机械进行组合,发明了各种复杂的机器。
生活中常用的一些比较复杂的工具都属于机器,这些机器综合利用了多种简单机械的优点,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48.大部分机器都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和控制部分组成的。
49.自行车是一种设计合理、广泛使用的机器50.自行车是一种以人力为动力的代步机器,因此,省力、能加快速度、控制灵活是对自行车设计的基本要求。
51.机械的传动部分包括链条、皮带、齿轮三种形式。
52.自行车是由哪些简单机械构成的?答:自行车的动力部分是人力脚蹬子,传动部分是链盘、链条和飞轮,工作部分是车轮,控制部分是车把,车闸。
车把是变形的轮轴。
脚蹬子、中轴、前后轮、前后轴组成了轮轴。
车闸,车铃应用了杠杆原理,螺丝应用了斜面原理。
53.拖拉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使用了哪些简单机械?它们是怎样工作的?将自己的发现与同学交流。
答:拖拉机的动力部分是柴油机,传动部分是齿轮,工作部分是车轮,控制部分是点火器、离合、油门、方向盘和制动。
它们通过柴油机产生动力,再由齿轮把动力传送到车轮而工作。
第6课小鸟和小猫54.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叫生殖。
生殖有两种方式:有些生物可以由成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而有些生物需要靠“父亲”和“母亲“的共同参与,产生受精卵,形成新个体。
55.雌雄动物经过交配,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发育成新一代。
56.有一种简单动物叫水螅,当周围环境适宜时,它能长出与母体相似的小芽,小芽长大后与母体脱离,形成一个新的、能独立生活的小水螅。
57.水螅可以由成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58.鱼、昆虫、青蛙、爬行动物和鸟类都是用卵繁殖后代。
猫、牛、人类等哺乳动物用胎生的方法繁殖后代。
59.当生殖季节到来时,动物为了吸引对方,常常会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本能;有些动物在孵化和哺育下一代时,也会采用一些独特的方式。
例如,为了吸引雌蛙,雄蛙竭尽全力地“歌唱“。
萤火虫利用发出荧光找到彼此,雌蛾会分泌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
雄蛾通过触角能在数千米之外的地方接收到。
雌海马把卵产在雄海马体内,由雄海马怀孕生产。
杜鹃把卵生在其他鸟的巢中,靠其他鸟来孵化喂养。
小杜鹃长得很快。
60.2003年7月25日,人类历史上第一位试管婴儿路易斯·布朗25岁的生日。
61.试管婴儿是将妈妈的卵子从母体中取出来,放在试管中,与爸爸的精子结合,然后再将它从试管中移到妈妈的子宫内,进行正常发育,直到出生。
62.1988年3月10日,中国诞生了首例试管婴儿。
63.试管婴儿技术为人类解决了哪些问题,带来了哪些弊端?(优缺点)答:试管婴儿技术不仅在研究人类生殖、生理、遗传、优生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在解决不孕症、实施计划生育等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但同时也带来了单亲家庭、大龄产妇、多胞胎等违背自然规律的弊端。
第7课落地生根64.花开了,草绿了,春天来到了。
正是由于各种植物能够通过繁殖得到新的生命,才使自然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65.多数绿色开花植物可以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66.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等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
种子实际上已经是下一代了。
67.在园艺和农业生产上,人们利用植物可以通过根、叶或茎等器官产生新植株的性质,帮助它们繁殖。
6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植物培养方式——组织培养。
69.动物的生殖方式和植物的繁殖方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答:相同点是生殖方式都可以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大类。
都能通过繁殖得到新生命,产生下一代。
不同点是动物是出芽生殖、卵生、胎生等形式繁殖后代。
植物是用种子、根、茎、叶等繁殖后代。
70.把枝条(茎)剪成小段,插入土中,生根发芽后形成新植株,这种方法叫扦插。
例如葡萄和月季。
71.将枝条的一部分用土埋起来,促使其生根抽枝,然后与母体分开,成为新植株,这种方法叫压条。
例如石榴,桂花和夹竹桃。
72.把一株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到另一株植物的枝干上,长成新的植株,这种方法叫嫁接。
例如苹果树、梨树、桃树等果树。
第8课相似与差异73.观察自己和父母的形体、举止、音容笑貌,我们会惊奇地发现一些相似之处,这是为什么呢?答:生物的性状可以从上一代传至下一代,这就是遗传现象,也是为什么我们的肤色、相貌、高矮等总之与父母相像的原因。
74.我们能用哪些方法找出自己与家庭成员的相似特征呢?答:可以通过照镜子、看照片、画图等多种方式找出自己与家庭成员的相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