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考物理大题常用公式归纳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大全(最全整理)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大全(最全整理)

高中物理高考所有公式大全(最全整理) 高中物理现行高考常用公式一、力学1.1 静力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重力 G=mg (g随高度增加而变小、纬度增加而变大)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μN (2) 静摩擦力:大小范围O≤f≤fm(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浮力、密度浮力F浮=ρ液gV排;密度ρ=m/V压强、液体压强压强p=F/S;液体压强p=ρgh胡克定律 F=kx(在弹性限度内)万有引力定律 F=Gm1m2/r^2向心力F=mω^2r近地卫星 mg=G(Mm/R^2);地球赤道上G=mg/R;同步卫星mg=mω^2r;第一宇宙速度mg=mV^2/R=gR=GM/R;行星密度ρ=3M/(4πR^3)双星系统 F合=F1+F2+2F1F2cosα;tanθ=F2sinα/F1+F2cosα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 F合=sqrt(Fx^2+Fy^2);tanα=Fy/Fx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F合=0或Fx=0或Fy=01.3 动力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F合=ma或a=F/m或者ΣFx=maΣFy=ma向心力 F=mω^2r牛顿第三定律 F=-F'1.2 运动学物理概念规律名称公式匀速直线运动 s=vt匀变速直线运动 t=(v-v0)/a,s=v0t+1/2at^2平均速度 v=s/t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 Vt/2=V0+1/2at^2,s=V0t+1/2at^2自由落体运动 h=1/2gt^2,v=gt竖直上抛运动 h=1/2gt^2,t=2v/g,v=gt斜抛运动 h=v0t+1/2gt^2,d=v0cosθt,hmax=v0^2sin^2θ/2g注:公式中的μ为摩擦系数,N为法向压力,ρ为密度,S为面积,k为弹簧劲度系数,G为万有引力常数,m为质量,r为距离,ω为角速度,α为角加速度,F为力,a为加速度,v为速度,v0为初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高度,d为水平距离,θ为发射角度。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和公式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和公式

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和公式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及公式总结一、速度公式:v=v=sts总t总v——速度(m/s)v——平均速度(m/s)s——路程(m)t——时间(s)二、密度公式:ρ=mvρ——密度(kg/m3)m——质量(kg)v——体积(m3)三、重力公式:G=mgG——重力(N)m——质量(kg)g——常数(9.8N/kg)四、压强公式:1、P=FP——压强(Pa)F——压力(N)S——受力面积(m2)2、P=ρgP——压强(Pa)ρ——密度(kg/m3)h——深度(m)五、液压公式:F1F2=S1S2F1—作用在小活塞上的力(N)S1——小活塞的横截面积(m2)F2——作用在大活塞上的力(N)S2——大活塞的横截面积(m2)高考物理知识点(一)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1.做功: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内能改变了多少用做功的数值来量度,外力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克服外力做功,内能减少。

2.热传递:它是物体间内能转移的过程,内能改变了多少用传递的热量的数值来量度,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加,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辐射,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有温度差。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1.内容:物体内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物体做的功W和物体吸收的热量Q的总和。

2.符号法则:外界对物体做功,W取正值,物体对外界做功,W取负值,吸收热(三)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两种表述:(1)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2)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揭示了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有方向性。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实质是:与热现象有关的自发的宏观过程,总是朝着分子热运动状态无序性增加的方向进行的。

高考物理大题万能公式有哪些

高考物理大题万能公式有哪些

高考物理大题万能公式有哪些高考物理试卷中一般是3道大题,想要做好物理大题,先要理解好物理公式。

下面我整理了一些高考物理大题中的万能公式,盼望能够关心大家!物理万能公式总结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2.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3.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见其次册P155〕{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4.在重力忽视不计(不考虑重力)的状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状况(把握两种):(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状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高考物理大题答题技巧最强高考励志书,淘宝搜寻《高考蝶变》购买!1、试验题一般采纳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消失。

作为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①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

②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

③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正确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肯定要留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肯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修改),最终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2、无论是熟识题型还是生疏题型,都要从审题开头,全面分析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推断遵循的规律,理顺解题思路,选择答题方法。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高考备考】【总结】【笔记】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高考备考】【总结】【笔记】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1.胡克定律: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重力: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μN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定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高考物理公式大全1.XXX定律:F = Kx,其中x为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弹簧的坚硬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G = mg,其中g随着高度、纬度和地质结构的变化而变化。

3.合力公式:对于两个共点力,F合 = F1 + F2 +2F1F2cosθ/FF2,其中合力的方向与F1成角度α,满足tanα = F1 + F2cosθ/F2sinθ。

注意事项:(1)力的合成和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

(2)两个力的合力大小范围为|F1 - F2| ≤ F合≤ F1 + F2.(3)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分力。

4.平衡条件:(1)对于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条件为所受合外力为零,即ΣF = 0或ΣFx = 0,ΣFy = 0.(2)对于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条件为力矩代数和为零,即ΣM = FL,其中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公式:(1)滑动摩擦力:f = μN,其中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G;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无关。

(2)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为0 ≤ f静≤ fm,其中f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注意事项:(a)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相反或成一定夹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负功或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浮力公式:F = ρVg,其中ρ为液体的密度,V为物体在液体中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7.万有引力公式:F = Gm1m2/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

注意事项:(1)适用条件为质点间的距离远大于它们的尺寸。

(2)G为万有引力常量,其值为6.67×10^-11 N·m^2/kg^2.(3)在天体上的应用:a、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即F = mω^2(R+h) = GmM/(R+h)^2,其中M为天体质量,R为天体半径,h为离天体表面的高度。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高考物理公式大全

高考物理公式大归纳1:对点(某地点或某时刻)列的方程-----即状态方程:1) 力学:f=μN ; f 静≠μN (注意静摩擦力的计算); F 合力=ma ; F 合力=0 ; F=kx ; G=mg ; 2GMm R F =mg 2GMm=R |F 1 - F 2|≤F 合≤F 1+F 2; 弹性势能机械能E H E ++=mg m 221νH E P m g = 221m ν=K E ; vm =ρ 圆的体积343R V π=P 瞬时=FV 瞬时圆周运动:R m R m ma F T 222R mv )(2πω====指向圆心的合力V 线速度=R TR t Sωπ==2 (s 为弧长,弧长s = θR ,θ为圆心角;当弧长s 趋向于0时,线速度即为瞬时速度)ω=πππθn f R V Tt 222==⋅==;θ为转过的角度,即圆心角; n 为转速,其单位为:转/ 秒,即r/s ;ω的单位为:弧度/秒,即rad/s ;600 =3π弧度;3600= 2π弧度a 向心加速度=mF 合 = R R T R V 222)(2πω==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V x =V 0 ,V x =V cos β ;V x =V y ctg β ;(水平方向的合力为0) 竖直方向做匀变速运动:a y =g ;V y =gt ;V y =V 0 tan β ;V y =V sin β=gh 2偏转位移h (竖直方向位移):S y =h ;h =221gt;gv y h 22=;αsin ⋅=s h水平方向位移:S x =v 0 t ;S x =h ctg α ;S x =αcos ⋅s 合速度V =202V V y + ;V =βcos 0V;V =βsin yV 偏转角β(即:速度方向与水平的夹角):tan β=V V y合位移:S =αsin 2222hX X y S h S S =+=+运动时间t =gV y ;t =gh 2;t =0v sx竖直方向的匀变速运动规律:2gT s =∆、yv v t h y t tyy v v 202===+(y t v 2为中间时刻的速度);gt v v y ty ±=0;2210gt t v h y ±=;gh v v y ty2202±=-等方程 简谐振动的x-t 图像(即:振动方程;位移x 和时间的关系):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2sin()2sin(sin sin 2t n A t f A t A t A x T ⋅⋅⋅⋅=⋅⋅⋅⋅=⋅=⋅=ππωπ或)2cos(cos cos 2t f A t A t A x T ⋅⋅⋅⋅=⋅=⋅=πωπ(A 为振幅,T 为周期,f 为频率即转速n )F 回复力= F 指向平衡位置的合力= -k . x =ma g2LT π=波速V :(机械波的波速V 由介质决定;机械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T V λ=;t S V f V =⋅=;λ (适用于一切波;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波做匀速运动;机械波的波速V 由介质决定)P =mv k mE p 2= (E k为动能)或mp k E 22=2)电学:dK SC πε4=C =U Q 221KQ R Q F = F=qE 2K RQ E = qF E =dU E =电势能E P =q ϕ E=BLV E =tn ∆∆ΦE =tB nS ∆∆E =ω221BL 21U U =21n nU 1I 1=U 2I 2+U 3I 3+... n 1I 1 = n 2I 2 + n 3I 3 + (2)1I I =12n n RTQ I 交流电有效值=(Q 交流电 为交流电通过电阻R 在时间T 内产生的热量)TR Q U 交流电有效值=(Q交流电为交流电通过电阻R 在时间T 内产生的热量)e= θωsin NBS = t N t NBS m ωωωωsin sin Φ= e= βωcos NBS =t N t NBS m ωωωωcos cos Φ= B a =bb S Φ(定义式)(其中B a 、S b 、Φb 的关系为:B a 、S b 互相垂直;当B a 、S b 不垂直时,可把B a 拿来正交分解,或把S b 投影到垂直于B a 的方向上即S b 为投影面积;注意:磁通量Φb 与匝数n 无关)F a 安 = B b I a L a (适用于L a垂直于B b时,当B b、I a没互相垂直时,L a的有效长度为导线两端连线在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长度)F 安 = 0 (适用于L 平行于B 时)f 洛=Bqv (适用于V 垂直于B 时) (洛仑兹力和安培力本质上是相同的,v 为粒子相对于磁场的速度) f 洛= 0 (适用于V 平行于B 时);只有f 洛提供向心力时:F 向=f 洛=ma =Rmv 2=m ω2R =R m T 22)(π=qVB ;R =qB mv ; T =qB m ⋅π2 (T 与V 无关); t=T 360θ=πθ2T =V SP =UI P =I 2R P =R U 2P 安培力=F 安培力V=EI P 输出=UI-I 2R 内=F 牵引力V P 总=P 输入功率=EI (所有功率均为瞬功率,电流、电压为瞬时值) RUI = SL R ρ= rR E I +=E=U+Ir串联电路R 总=R 1+R 2;U 总=U 1+U 2 ;I 总=I 1=I 2 ; 并联电路U 总=U 1=U 2 ;I 总=I 1+I 2 ; (3)211111R R R R ++=总3)原子物理 :E n =21n E , r n =n 2r 1, υh E =, λυ=c ,r m T r mv rkqQ 22)(22π==,h υ=E m -E n , E k =h υ-E n逸W hv mv m-=2212:对点(某时刻、某地点)和点(某时刻、某地点)间列的方程------即过程方程:s =V 0t ±21at 2 V t =V 0 ±a t V t 2 ─ V 02 = ±2as Δs =aT 2{Δs 意义为连续相同时间T 内的位移之差} V平=ts(定义式)=202tt V v v =+(后面二个公式只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Vt 2为中间时刻的速度) a =tv∆(定义式)=tv v t 0-=2122T S S T s -∆=(后面三个公式只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W =FS cos θ= F (S cos θ)=(Fcos θ)S W AB =qU AB (适用于任何电场;该公式可以带符号运算) W AB =qEd (适用于匀强电场做功的计算,d 为两等势面A 、B 之间的距离,即沿电场线方向的投影距离;E 为匀强电场) W AB = -P ∆E ( P ∆E 为电势能的改变量)(适用于任何电场) W AB =B A p p E E -(EPA为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W AB 为电荷从A 点移到B 点时电场力做的功)动能定理+ mgh + qU/qEd + F 恒力Scoc θ±Pt/F 牵引力S+W 变力ΛΛ=2021221mv mv t -Q=f 滑s 相对;f滑的意义:f 滑必须为滑动摩擦力,s 相对的意义:相对于另一物体的路程 Q=I2RtW=UIt w = pt W =∆E 即能量的该变量等于功,如电能=电流做的功即E 电能=W=UIt│安培力做的功w │=│电能的变化量△E │ │重力做的功w │=│重力势能的变化量△E p ││电场力做的功w │=│电势能的变化量△E p │除重力和系统内弹力以外的力做的功等于系统机械能改变量:即以外的力除重力和系统内的弹力W = 机械能E ∆电量Q= n 总R∆Φ (n 为线圈匝数,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P 平均=t W (定义式,在中学阶段,该公式只用于求平均功率) υ⋅=F P P 平均=t ∆E(∆E 为能量的改变量)P 平均=FVcos β(β为F 和V 的夹角,V 为平均速度)或P 平均=FV (F 和V 在同一直线上,V 为平均速度)P =UI P =I 2R P =R U 2P 安培力=F 安培力V=EI P 输出=UI-I 2R 内=F 牵引力V (左边的都是平均功率)P 总=P 输入功率=EI (所有功率均为平均功率,电流、电压为有效值) 机械能守恒(百度一下---“白话物理”、“110解题法”有更多资源在等你哟!!!):(m 1gh 1 +21121v m )+ E P1 +(m 2gh 2 +22221v m )=(m 1gH 1 +21121'v m )+( m 2gH 2 + 22221'v m )+ E P2 冲量: I=Ft动量定理:F 1t 1+F 2t 2+I 3+I 4......=mv t -mv 0 t F υm ∆=动量守恒定律:...'''...332211332211+++=+++v m v m v m v m v m v m3:对几何点间列的方程:如右图直角三角形:a ·sin θ=b ; a ·cosθ=c ; c ·tan θ=b ; a>b 、c (斜边大于直角边) ;a 2 = b 2 + c 2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b+c >a;xy y x 222≥+(当x=y 时,取“=”号) ; 1sin ≤θ;1cos ≤θ几何三角形和力的三角形相似dF LN L G==(G 、N 和F 都为力,L 和d 为长度) (更为详细的公式解释见本书各章节)考点归纳举例说明:功率公式归纳(注意使用条件哦!!!)1:P=UI适用条件:适用于任何电路;当U和I都为瞬时值时,P为瞬时/总功率当U和I都为有效值时,P为总/平均功率(注意:平均功率不能用平均电流/平均电压求,应该用有效值求)2:P=I2R适用条件:适用于任何电路,其中P为总/平均/瞬时热功率;I为有效值/恒定电流U23:P=R适用条件:只用于纯电阻电路;P为总/平均/瞬时热功率U为有效值,P为总/平均功率(注:平均功率不能用平均电压,用有效值);U为瞬时值时,P为瞬时功率4:P安培力=F安培力V=EIP安培力为安培力做功时产生的电功率;I总电流;E感应电动势(瞬时值对应瞬时值,有效值对应平均值)F安培力和V必须在同一直线上(不在同一直线上时,应该用正交分解处理);F安培力和V同时对应于同一物体5:P输出=UI-I2R内=F牵引力VP输出为电动机/机车的输出功率;U为电动机/机车两端电压,I为通过电动机/机车电流F牵引力为电动机/机车的牵引力;R内为电动机/机车内阻F牵引力和V必须在同一直线上;F牵引力和V同时对应于同一物体;当V为平均速度时,P输出为平均功率;当V为瞬时速度时,P输出为瞬时功率。

高考物理公式总结归纳(3篇)

高考物理公式总结归纳(3篇)

高考物理公式总结归纳【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⑴Q=I2Rt普适公式)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5.串联电路:⑴I=I1=I2⑵U=U1+U2⑶R=R1+R2⑷U1/U2=R1/R2(分压公式)⑸P1/P2=R1/R26.并联电路:⑴I=I1+I2⑵U=U1=U2⑶1/R=1/R1+1/R2[R=R1R2/(R1+R2)]⑷I1/I2=R2/R1(分流公式)⑸P1/P2=R2/R17.定值电阻:⑴I1/I2=U1/U2⑵P1/P2=I12/I22⑶P1/P2=U12/U228.电功:⑴W=UIt=Pt=UQ(普适公式)⑵W=I^2Rt=U^2t/R(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⑴P=W/t=UI(普适公式)⑵P=I2^R=U^2/R(纯电阻公式)高考物理公式总结归纳(二)位移计算公式位移公式:s=v0t+at速度-位移公式:vt-v0=2as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如果由初位置移到末位置,则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

它的大小是运动物体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位移只与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运动的轨迹无关。

如果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回到原处,那么,路程不为零而位移则为零。

Δ____=____2-____1(末位置减初位置)要注意的是,位移是直线距离,不是路程。

在国际单位制中,位移的主单位为:米。

此外还有:厘米、千米等。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V=V0+at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____=v0t+at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2a____=vt-v04.平均速度等于(v+v0)5.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v+v0)6.高考物理公式总结归纳(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F=k____{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____: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高考必背物理公式汇总

高考必背物理公式汇总

高考必背物理公式汇总1. 牛顿第二定律:F = ma这个公式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和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2.力的合成:F=√(Fx²+Fy²)这个公式用于计算两个力合成后的结果。

3. 力的分解:Fx = F * cosθ, Fy = F * sinθ这个公式用于计算一个力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力。

4. 功:W = Fs * cosθ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

5.动能定理:W=ΔK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力作用下动能的变化。

6. 动能:K = ½mv²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动能。

7. 位移:s = vt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

8.平均速度:v=(v₀+v₁)/2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9.加速度:a=(v-v₀)/t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匀加速运动中的加速度。

10. 动量:p = mv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的动量。

11.冲量:J=FΔt这个公式用于计算力在一段时间内作用于物体上的冲量。

12.转动惯量:I=mR²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绕自身旋转的转动惯量。

13.角位移:θ=ω₀t+½αt²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匀加速旋转中的角位移。

14.动能定理(转动):W=ΔE=½Iω²这个公式用于计算物体在转动中动能的变化。

15.引力定律:F=G[(m₁m₂)/r²]这个公式用于计算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以上是一些高考物理中常用的、必背的公式汇总。

当然,除了公式,还需要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公式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