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在饲料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合集下载

畜牧业中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和对策

畜牧业中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和对策

畜牧业中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和对策摘要:在预防与治疗畜禽疫病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目前的工作中,由于使用不够合理,最终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饲养畜禽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食用。

但如果兽用抗生素被错误使用,将成为威胁到人类健康的潜在杀手。

本文针对兽用抗生素的使用现状与产生危害做出综合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兽用抗生素;危害;应对措施引言:抗生素微生物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对于各种抗生素来说,其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的感染等问题,并且不同抗生素可以对不同微生物起到抑制或者消灭的作用。

抗生素是一种化学种类药物,目前各种抗生素使用在医疗行业中,在畜牧业中,由于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因此抗生素成为其使用最多的药物之一,但对于抗生素来说,需要配合科学使用方法才能够起到消灭或者抑制微生物的作用,而在目前的兽用抗生素使用中,由于养殖户的医药知识较差,因此会导致错用或者乱用的情况,严重的威胁到食品安全问题与生态环境等问题。

所以针对兽用抗生素的使用,应加强管理,同时提高使用培训,加强兽用抗生素的管理与使用宣传力度,保证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营造健康的生态。

1抗生素使用现状通过研究发现,我国每年使用的抗生素数量已经达到16万T,其中兽用抗生素已经数量已经超过总量的50%。

使用抗生素需要有专业兽医人员的指导,当前存在抗生素管理不够规范或者过度使用抗生素的情况,由于养殖人员缺少对相关抗生素知识的学习与了解,因此会在没有确诊的情况下胡乱用药,最终导致抗生素乱入,导致畜禽被错误用药,但错误使用药物并未立刻显示出问题,抗生素反而被畜禽肉质吸收,过度吸收抗生素的畜牧肉品被人食用之后,人体无法完成吸收与排除,最终对身体的脏器等都造成严重的影响。

由于抗生素属于联合用药,因此不同药品针对不同病症,如果使用方法不够科学,最终将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药品使用中,应对用药途径、方式和剂量等都要进行培养和学习,防止在药物使用或者选择中出现错误,提升监督管理效果,落实监督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养殖户的效益与肉食的食用安全。

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及应对措施

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及应对措施

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及应对措施养殖业是现代农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肉类、蛋类和奶类等优质动物产品。

在养殖业的发展中,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长期以来,养殖业广泛应用抗生素,既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也用于促进生长。

而这种滥用抗生素的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环境和动物健康,还给人类带来了食品安全隐患。

必须加强对养殖业抗生素的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目前,养殖业抗生素的使用现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抗生素剂量的过度使用;二是抗生素种类的滥用。

养殖业普遍存在着对抗生素剂量的过度使用。

为了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养殖户在饲料中添加大量抗生素,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会导致抗生素在环境中的积累,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污染。

养殖业存在着对不同种类抗生素的滥用。

在疾病防治过程中,不同种类的抗生素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抗菌谱,应根据临床需要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但目前存在着随意切换抗生素的现象,这不仅导致抗生素的滥用,还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面对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第一,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加强对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的监管。

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抗生素的使用标准和限制,加强对养殖企业的检查和监督,确保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第二,加强养殖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抗生素使用的认识和意识。

养殖户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抗生素的作用和使用方法,熟悉疾病防治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方法。

推广绿色养殖模式,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绿色养殖模式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动物抗病能力,降低疫病发生率,减少对抗生素的需求。

加强饲料的营养配方和合理搭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改进养殖环境,减少疾病的传播;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减少对化学药物的依赖。

第四,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开发替代品,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科学家可以通过基因改良等技术手段,培育抗病能力强的家畜品种;研发新的兽药,提高兽药的抗菌能力和安全性;利用生物技术,开发天然的抗菌物质,代替抗生素,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

兽用抗生素的应用及监管对策

兽用抗生素的应用及监管对策

兽用抗生素的应用及监管对策兽用抗生素的应用及监管对策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畜牧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场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兽药滥用及其引发的风险。

兽用抗生素作为兽药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过度应用已经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因此,本文将着重讨论兽用抗生素的应用及监管对策,旨在为广大畜牧业从业者,政策制定者以及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兽用抗生素的应用1. 兽用抗生素的介绍兽用抗生素是指用于预防和治疗兽类疾病的一类药物。

相较于人类用药,兽用抗生素使用情况更加复杂。

养殖业中的兽类往往处于密闭的环境中,一旦发生疾病,就会迅速传播,且病情进展较快。

因此,对于养殖业,兽用抗生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兽用抗生素的类型及作用兽用抗生素的主要分类包括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磺胺药类、氨基糖苷类等。

目前,这些类别中最常使用的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除去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药物、林可霉素以及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也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医学中。

兽用抗生素的主要作用就是通过杀死或抑制兽类体内细菌的繁殖,达到治疗感染或预防感染的目的。

抗生素的使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可以降低死亡率,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但是,过多的使用抗生素也会导致兽类体内的菌群失去平衡,出现耐药性的情况,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安全。

二、兽用抗生素的滥用现状近年来,兽用抗生素滥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据研究表明,大部分兽药抗生素并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导致了许多药品的浪费和滥用。

如何提高使用效率,减少抗生素的滥用,已经成为畜牧业发展需要面对的严峻问题。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兽用抗生素滥用的现状。

1. 兽用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由于兽用抗生素可以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养殖场普遍认为经常使用抗生素可以提高动物的产量和降低死亡率。

因此,即使在没有病情的情况下,也会随意使用抗生素。

这种过度使用抗生素的做法,显然是不合理的,一方面会导致药物浪费,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动物体内菌种失去平衡,出现耐药性。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风险与防控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风险与防控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风险与防控人们常常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而近年来,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问题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风险不可忽视,对人类健康以及环境也造成潜在威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风险和防控措施。

一、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风险1. 耐药性的产生:长期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会导致家禽、牲畜等动物体内产生耐药性菌株,这些菌株可能传播给人类,减弱常规医疗手段的疗效。

2.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食用添加了抗生素的饲料,会增加人类摄入抗生素的量,长期下去可能会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过敏反应、肠道菌群紊乱等问题。

3. 对环境的污染:动物在进食抗生素添加饲料后,部分抗生素会随动物粪便排泄到环境中,从而导致环境污染。

二、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防控措施1.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政府应加强监管,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来控制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行为,减少滥用抗生素的发生。

2. 推广替代品:为了解决饲料中抗生素的问题,可以推广使用替代品,如益生菌、草本提取物等,来提高动物的健康状况,减少对抗生素的需求。

3.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养殖户和消费者对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风险的认识,增强大众的食品安全意识,避免不必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4. 加强监测和检测: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加强对饲料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力度,确保饲料的质量安全。

三、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问题的国际经验1. 欧洲经验:欧盟国家严禁在饲料中添加生长促进剂,对抗生素的使用也有严格的限制,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2. 美国经验:美国允许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但对使用的抗生素类型和用量有明确规定,经过严格监管,以保证人畜共患病问题的控制。

3. 新加坡经验:新加坡实施“零增长战略”,要求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以保障食品质量与环境安全。

从国际经验可以看出,各国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问题上采取了不同的措施,但都以食品安全为出发点,通过严格的监管和政策制定来保障食品质量和环境安全。

禁抗趋势下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与应对措施

禁抗趋势下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与应对措施

禁抗趋势下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与应对措施随着现代畜牧业的飞速发展,饲料添加剂逐渐成为优化家禽、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之一。

其中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因其能够促进动物生长、预防疾病等特性,被广泛使用。

然而,长期的抗生素使用问题日益凸显,从而引发大量对环境、人类健康的担忧。

近年来,多国纷纷出台了禁止添加抗生素的政策,旨在减少抗生素菌株在环境中的存在和维护人类健康。

本文将就此深入探讨,在禁抗趋势下,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以及应对措施。

一、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存在的问题1. 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长期滥用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会导致细菌的耐药性增强,使得传统的抗生素治疗逐渐失去效果。

据统计,每年因多药耐药细菌感染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已超过25万人。

耐药细菌的存在,不仅使得人们对于感染疾病的治疗变得困难,而且大量的病菌在环境中存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影响,引发生态危机。

2. 抗生素对动物肠道健康产生副作用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容易导致动物肠道菌群的失衡,从而影响动物的健康。

肠道菌群的失衡,不仅会使得动物生长速度变慢,而且会引发腹泻等后果,直接影响动物的生长质量。

3. 抗生素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被动物消化后,部分未被吸收的抗生素会随着动物的粪便排泄到环境中。

这不仅会产生抗生素污染,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抗生素在环境中降解速度缓慢,容易滞留在环境中,进入水源、土壤等生态系统,给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

二、应对措施1. 引导消费者选择无抗生素肉类产品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选择无抗生素肉类产品,这样可以鼓励生产企业采取无抗生素饲养管理措施。

同时,政府也应鼓励食品生产企业,推广使用无抗生素饲养管理措施。

2. 推动饲料添加剂行业转型升级政府应推动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在减少或禁止使用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的基础上,开发并推广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开拓新的饲料市场。

同时,政府也应支持和鼓励科技创新,推广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进一步提升饲料质量。

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及应对措施

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及应对措施

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及应对措施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抗生素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

过度使用抗生素不仅对动物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还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必须采取措施来规范养殖业对抗生素的使用。

养殖业乱用抗生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为了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

当动物在拥挤、不卫生的环境中饲养时,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抗生素被广泛使用,可促进动物的生长,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养殖效益。

这种方法久而久之会导致养殖动物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从而降低抗生素的有效性,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为了减少养殖业对抗生素的依赖和滥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限制和规范养殖业对抗生素的使用。

政府可以设立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管理养殖业的抗生素使用。

凡是违规使用抗生素的养殖场应受到处罚,并被禁止继续经营。

应加强农民和养殖业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他们应该了解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使用剂量、时间和频率等。

他们还应该了解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机制,以及滥用抗生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通过培训,他们将更加意识到正确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并能避免滥用。

可以倡导发展替代性的养殖方法,如有机养殖和环境友好型养殖。

有机养殖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和激素,通过改善动物饲养环境和饲料质量来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

环境友好型养殖可以减少养殖业对抗生素的依赖,通过采用良好的管理和卫生措施来降低病原体感染的风险。

还可以通过使用预防接种疫苗来减少动物疾病的发生。

预防接种不仅可以减少对抗生素的需求,还可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加强监测和调查工作,掌握养殖业抗生素的使用状况。

通过定期调查养殖场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可以及时发现滥用抗生素的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养殖业抗生素的使用对于动物健康、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此,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规范养殖业对抗生素的使用,包括制定法律法规、加强教育培训、推广替代性的养殖方法、使用预防接种疫苗和加强监测调查等。

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现状

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现状

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现状【摘要】抗生素在养殖业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应用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从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作用机制、使用渠道、应用范围、问题和挑战以及替代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

抗生素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或生物膜、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等方式发挥作用。

在养殖业中,抗生素主要通过饲料、水体等途径应用,广泛用于动物饲养中预防和治疗疾病。

抗生素滥用导致细菌耐药性问题愈发凸显,对养殖业和食品安全带来挑战。

寻找替代方案成为当务之急,如益生菌、植物提取物等。

未来,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管理策略需更加严格,发展趋势将朝着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抗生素、养殖业、应用现状、作用机制、使用渠道、应用范围、问题和挑战、替代方案、发展趋势、管理策略、未来展望1. 引言1.1 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应用现状抗生素在养殖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等领域。

抗生素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提高养殖效益,保障养殖业的稳定发展。

不过,随着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抗生素滥用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风险。

目前,养殖业中的抗生素使用主要集中在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上。

养殖业中的抗生素主要通过饲料、饮水等渠道进行投放,确保动物能够充分吸收,发挥最佳效果。

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应用范围也不尽相同,根据养殖动物的种类、养殖环境的特点等因素来进行选择。

在面临抗生素滥用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时,养殖业也在寻求替代方案。

推广生物防治、加强养殖管理、提高饲料质量等措施,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

未来,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抗生素管理策略,推动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 正文2.1 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作用机制1. 抗菌作用:抗生素能够抑制或杀死养殖动物体内或周围的细菌,防止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通过干扰细菌的生长和复制过程,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养殖动物中细菌的数量,保持动物健康。

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及应对措施

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及应对措施

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及应对措施养殖业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需求的增加,养殖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中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就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及应对措施展开探讨。

一、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抗生素过度使用随着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为了提高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和预防疾病,养殖户普遍存在着对抗生素的过度使用。

大量使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养殖动物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还会残留在养殖产品中,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隐患。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会滥用抗生素来治疗或预防疾病,而忽视了抗生素滥用可能带来的后果。

抗生素滥用不仅会对养殖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还会造成抗生素残留等问题,对人类健康产生潜在威胁。

3. 缺乏规范管理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缺乏规范化管理,一些养殖户对抗生素的使用缺乏规范和标准,导致了抗生素的滥用和过度使用。

而政府相关部门在抗生素使用管理方面的监管也较为薄弱,难以有效监督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的不规范和过度使用带来了以下一些危害:1. 动物健康风险过度使用和滥用抗生素会导致养殖动物产生耐药性,使得一些疾病难以有效治疗,进而影响养殖动物的健康和生长速度,增加了养殖业的风险。

2. 养殖产品安全风险抗生素滥用和过度使用会导致养殖产品中残留抗生素,对人类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

长期食用含有抗生素残留的养殖产品会增加人体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而影响人类健康。

3. 环境污染风险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会导致抗生素在养殖环境中残留并积聚,对环境造成污染。

抗生素残留会对水域生态和土壤微生物群落造成破坏,影响生态平衡。

为了有效应对养殖业抗生素使用现状带来的问题,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规范和管理养殖业抗生素的使用。

2. 推广绿色养殖技术推动绿色养殖技术的应用,引导养殖户采用绿色无抗项目,采用生物制剂、中草药等天然养殖方法,降低抗生素的使用量,保障养殖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善祥博士——南京农业大学1.抗生素在饲料中的应用现状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是从本世纪40年代抗生素问世后得到认识和使用的。

科学家们发现,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其发酵残渣,能促进畜禽生长。

1950年底,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首次批准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以后,世界各国相继进行了抗生素的饲喂试验,并用于生产。

因此,抗生素作为抗菌助生长剂添加于饲料中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对应抗生素合理性的争论亦已持续了40多年,争论的焦点,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

尽管如此,世界上主要饲料生产国几乎都在饲料中添加各种抗生素用以提高饲料报酬。

应该说近半个世纪以来,抗生素作为抗菌助长剂添加到饲料中,对控制畜禽疾病的发生,促进畜禽生长发育,提高饲养效益确实起到积极的作用。

现在世界上有二十多种抗生素及十几种合成抗菌药物被应用到饲料中。

六、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是抗生素被饲料行业应用得最多的时期,受到了饲料厂商和饲养者的欢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现在仍然有不少研究者认为抗生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不应过于考虑,并提出只要科学合理使用,特别是应注意将人用和畜用的抗生素分开,在使用方式上进行必要的阶段性更换,就可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最大限度地消除不良影响。

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用量很少,而且很多国家都严格规定了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同时还对使用抗生素的种类作了限制。

我国农业部发布了《允许作饲料药物添加剂兽药品种及使用规定》,允许用作饲料添加剂的抗生素品种有15种,并分别对适用动物、最低用量、最高用量及停药期作了严格规定,但由于兽药管理工作跟不上,实际生产中抗生素的使用品种比规定要多,使用量普遍也较大,而且基本没有执行停药期,特别在蛋鸡的产蛋期,按要求是严格限制使用抗生素的,但据了解,在产蛋期使用抗生素是普遍存在的。

国外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比国内要早得多,但近一年来,一些欧洲国家开始限用或禁用饲用抗生素。

1974年,欧共体禁止在饲料中添加青霉素、四环素作为促生长药物,瑞典则从198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

1995年开始、丹麦、芬兰、德国相继终止了阿伏霉素在动物饲料中的使用。

但在北美,抗生素在饲料中使用还较为普遍,加拿大药物饲料添加剂1998年修订版中,有18种抗生素被允许在不同动物的饲料中使用,而且在美国和加拿大抗生素的产量中相当大的部分仍然被用作动物促生长药物。

2.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作用抗生素作饲料药物添加剂一般分三类:(1)抗球虫类:莫能菌素是使用最早的一种聚醚类抗球虫药,主要是通过妨碍寄生虫孢子和第一代裂殖体中的离子正常平衡,达到预防球虫的目的。

此外常用的抗球虫类抗生素还有盐霉素和海南霉素。

(2)驱虫类:它们是一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常用的有越霉素A及潮霉素B。

越霉素A商品名得利肥素,它通过阻碍动物体内雌虫子宫内卵膜形成而截断寄生虫的生命循环周期达到驱虫目的。

(3)抑菌促生长类:用作抑菌促生长饲料添加剂的抗生素很多,较早应用的有杆菌肽,较新的有黄霉素。

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对动物的促生长作用机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普遍认为抗生素对动物体内某些病原微生物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从而增强动物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动物健康生长;破坏病原微生物产生的抗生长毒素,降低病原微生物对胃肠道营养物质的破坏和利用,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其他一些说法还有:Ⅰ.抗生素能使动物的肠道变薄,增强了细胞的通透性,从而有利于营养成分的吸收。

Ⅱ.抗生素能刺激脑下垂体分泌促生长激素并能促进某些氨基酸、维生素的合成。

Ⅲ.抗生素能增加动物的采食量和延长饲料在消化道的消化吸收时间等。

3.饲用抗生素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能促进动物生长的提高饲料利用率,但也存在种种副作用并一直困扰着人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有很多人对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欧洲和美国的家专就此进行了调查,结论是细菌在动物体内对药物的耐受性可能转移给人。

因此抗生素用作饲料添加剂存在着其负面效应,概括起来,它有以下几方面的弊端。

(1)抗生素的使用破坏了动物体内原有的微生物平衡:动物体内存在着有害的病原微生物,也存在着一些有益的微生物,这些有益的微生物能帮助动物分解某些动物体体内不能分解的营养物质,从而有利于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某些微生物还能合成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供动物利用。

抗生素在动物体内对病原微生物杀灭和抑制的同时,也杀灭抑制了有益的微生物,从而扰乱了微生物菌群之间相互制约的格局,破坏了微生物的生态平衡,从而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引起了各种消化道疾病,如慢性腹泻等,在未用抗生素之前,大部分为敏感菌株,但使用抗生素之后,就逐渐转为耐药菌株。

这是由于使用抗生素消灭了敏感菌株,留下民空隙,为外界的耐药菌株乘虚而入创造了条件,这又从另一侧面表明是病原菌对抗生素等抗菌药物耐受性的原因。

(2)抗生素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滥用抗生素是导致抗药菌株增加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人医和兽医过多地使用抗生素治病、防病,以及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

抗生素在动物体内抗菌的同时,有可能使某些病原微生物的菌群产生基因突变而成为耐药菌株,耐药菌株又能将耐药因子向敏感菌株传递,这种传递可以在种内、种间甚至属间进行,再加上病原微生物本身固有的某些天然耐药菌株,从而使整个病原微生物菌群渐渐向有抗药性的方向转变。

所以使用一种抗生素一段时间以后,病原微生物菌群就能获得较强的抗药性。

这些有抗药性的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后,就可能使动物患病机会增多,并给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困难,甚至使抗生素未失去作用,从而威胁人类的健康。

(3)抗生素对免疫生产的影响:动物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可直接对动物机体产生毒副作用,使动物免疫机能下降,更容易感染疾病。

研究表明,使用抗生素包括四环素类,很多动物机体发生明显的免疫形态学变化,半伴随形成特异性抗体。

由于滥用抗生素,机体免疫减弱,动物慢性病例的数量增多。

特别是幼龄患病动物的复发率增高,而以往这类病可形成坚强的免疫。

还有研究证明,抗生素在免疫发生中的抑制作用对疫苗的预防接种产生不良影响,这些不仅同抗菌作用有关,而且与其导致抗原量降低以及直接影响免疫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有关。

(4)抗生素在动物产品中的残留:抗生素随饲料进入动物消化道后,短时间内进入动物血液循环,最终大多数的抗生素经肾脏的过滤随尿液排出体外,极少量没有排出的抗生素残留在体内。

大多数的饲料用抗生素都有残留,只是残留量大小不同而已。

这些残留在动物体内的抗生素未失去抗菌作用,最终随着动物产品成为人类的食品,对人的机体可能有毒副作用。

一些残留的抗生素随食品的加热也不完全分解,其降解产物甚至有更强的毒害作用。

有些则随着畜禽粪便排泄物作为肥料造成环境污染。

4.在饲料中合理使用抗生素随着社会不的断进步,人们对食品和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来的大量研究证明,在畜禽配合饲料中长期且大量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存在着许多弊端,然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因此很快完全禁止在畜禽配合饲料中使用抗生素目前来说是不现实的,就我国的国情而言,如何合理地使用饲用抗生素是当务之急。

(1)提高饲料全价性,改善饲养条件,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实践证明,饲料的全价性提高,抗生素的促生长作用就越不明显,特别是对SP E猪(无特定病原体猪群),抗生素无明显的促生长作用。

一些饲料企业以为使用抗生素就能全面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忽视了饲料的全价性和平衡性,最后只能适得其反。

饲料厂家应通过科学的配方设计,提高饲料营养物质的全面性和平衡性,使之更适合动物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而作为畜禽饲养者,应改善饲养条件。

加强防疫管理,再加上适量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利用率,从而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性。

(2)合理的选用及科学的使用抗生素,最大限度地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我国有关的饲料法规已明确规定,饲料产品不得添加未经国家批准使用或明令淘汰的抗生素,因此熟悉抗生素是使用好抗生素的前提。

应根据地区差异、集约化程度、饲养管理、气候特征等的不同,畜禽疾病的不同,致病菌的各异,对本地区畜禽常见病进行调研,并熟悉各种药物的抗菌谱,针对生地选择对相应病原微生高度敏感、抗菌作用强且化学性质稳定、毒副作用低的抗生素,才会达到良好的防病促生长效果。

抗生素作饲料添加剂时,控制好适当的使用量是必要的,因为此时它作为抑菌促生长剂作用,而不是作为治疗药物。

添加量大,可能造成动物体内微生物菌群严重失调,引起消化紊乱,并可能产生中毒给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等后果;相反,添加量过少,达不到一定的药物浓度,则得不到相应的促生长效果,因此应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剂量。

适量的添加抗生素是用好抗生素的关键。

在畜禽配合饲料中循环轮流使用抗生素可以避免长期使用一种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因此宜选用抗同类菌的几个品种,循环轮流使用,以缓和抗药性的产生,这一点在选好抗生素作为抗球虫剂时尤其显得重要。

此外,采用抗生素合剂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提高抗菌效果,增强抗生素的抑菌促生长效果。

致病菌种类繁多,即使同一菌中的不同株,最低抑菌浓度亦有很大差异,作为饲用抑菌生长药物,无疑抗菌范围愈广,抑菌浓度愈低,效果愈好。

广谱抗生素的抗菌谱一般是不变的,合剂则不同,它可以根据致病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抗菌谱品种,进行“强强联合”,达到抗菌范围更广,抑菌促生长效果更佳的目的。

当然采用合剂时,必须特别注意配伍禁忌,各国对其允许使用品种都有明确的配伍禁忌规定,抗生素的合理配伍是其抑菌促生长效果的关键。

(3)在畜禽配合饲料中限用和禁用人用抗生素:对使用抗生素等抗菌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已引国内有关学者的重视。

目前,在我国畜牧业中对抗生素的使用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我国对人用抗生素的使用限制不严,有些淘汰的抗生素如氯霉素还作为饲料添加剂,而滥用抗生素则更为普遍,由于病原菌抗药性的增加,原有的抗菌药物效果越来越差,一旦有新的抗生素等抗菌药物问世,则饲养业抢先应用,使得这些新的抗生素的药物效果很快就变差。

这样,给畜牧业及人休健康带来负面效果越来越严重。

因此,限用和禁用人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是必要的。

(4)加强饲用抗生素的管理:依据我国的国情,饲用抗生素的彻底禁用还不现实,为保证饲用抗生素科学合理的使用,加强饲用抗生素的行政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尽管国家有不少明文规定,但实际生产中,饲用抗生素的使用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使用违禁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以及不严格执行使用相应混乱,这是造成养殖业损失、威胁人类健康、造成环境污染、影响出口创汇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予以重视,甚至要强于人药管理的重视程度。

5.饲用抗生素替代品的研究尽管我国还不可能很快禁止饲有抗生素的使用,但如前所述,在畜禽配合饲料中使用抗生素存在着明显的弊端,抗生素的使用就越来越不适应,目前欧盟已经禁止在畜禽饲料中使用杆菌肽、螺旋霉素、泰乐菌素和维吉尼霉素等四种抗生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