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抗生素使用情况持续改进PDCA

合集下载

PDCA提高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使用率

PDCA提高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使用率
C
B
A
D
持续监测和改进
定期收集和整理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数据,分析使用情况
制定并实施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规范和流程,确保立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评价体系,对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纠正和改进
持续跟踪和评估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效果,优化使用策略和方案
演讲人
01.
PDCA循环
02.
03.
目录
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使用
提高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使用率的措施
1
计划阶段
01
确定目标:提高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使用率
03
培训教育:对医护人员进行PDCA循环和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相关知识的培训
02
制定标准:明确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规范和标准
04
制定计划:制定具体的PDCA循环计划,包括时间节点、责任人等
药物选择: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给药时机: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术后24小时内继续给药
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敏感性等因素确定合适的剂量和疗程
02
03
04
05
3
加强培训和教育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围手术期抗生素合理使用的认识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等
执行阶段
制定计划:明确目标、任务、责任人和时间表
01
实施行动:按照计划执行,记录数据,发现问题
02
检查结果:对比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找出差距
03
调整改进:针对问题进行改进,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04
检查阶段
01
02
03
04
检查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率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应用PDCA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应用PDCA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行动阶段
根据检查情况,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科室和个人进行 处罚,同时对合理使用的科室和个人进行奖励和表彰。
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该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和强度明 显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感染率也得到了有效控 制。
案例二
背景
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辖区内抗生素使用不规范,为了 改善这一状况,该中心决定采用PDCA方法进行改进。
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该地区的抗生素使用率和强度明显 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医疗机构和药店的合理用药水平 得到提升;经验成功推广至其他地区。
04
结论
应用PDCA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的实践意义
提升医疗质量
通过应用PDCA循环,可以降低抗 生素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从而 减少耐药性的产生,提高医疗质 量。
定期对各医疗机构和药店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 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医 务人员进行处罚,同时对合理使用的医务人员进行奖励和 表彰。
行动阶段
根据检查情况,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医疗机构和药店进 行批评教育和处罚;同时对合理使用的医疗机构和药店进 行表扬和奖励;总结成功经验并向其他地区推广。
计划阶段
组织专家制定地区性的抗生素使用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 明确各类抗生素的使用指征、禁忌证及合理用药原则;建 立监督考核机制。
执行阶段
加强医疗机构和药店的监管力度,确保抗生素的处方和用 量符合规范要求;开展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对抗生素合理 使用的认识;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推动经验交流和资源共 享。
检查阶段
由计划(Plan)、执行(Do) 、检查(Check)、行动(Act )四个阶段组成
适用于各种组织和领域的管理 和质量控制

合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PDCA成果汇报护理课件

合理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PDCA成果汇报护理课件

收集医务人员和患者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反馈意见,了解实施过
程中的问题和改进空间。
处置阶段
总结经验教训
总结PDCA循环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经验 和教训,分析成功和不足之处。
持续改进
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持续优化抗菌药物使用规 范和流程,加强培训和教育。
推广应用
将PDCA循环在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中的成功经 验在其他科室或医院推广应用。
提升护士素质
PDCA循环促使护士不断 学习和进步,提高专业水 平和应对能力。
02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及问题
Chapter
抗菌药物使用现状
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尤其在外科手术和感 染控制中。 抗菌药物的种类繁多,包括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抗菌药物的使用量逐年增加,但同时也存在不合理使用 的情况。
总结词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了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了医疗质 量和安全水平。
详细描述
在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了5%,手术 部位感染率也下降了3%。此外,医护人员的抗菌药物知识掌 握程度明显提高,能够更加规范、准确地使用抗菌药物,从 而提高了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05
PDCA循环在降低抗菌药物使 用强度中的经验总结与展望
04
PDCA循环在降低抗菌药物使 用强度中的成果汇报
Chapter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情况
总结词
通过PDCA循环管理,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得到有效控制,降低了不合理用药现 象。
详细描述
根据数据统计,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了20%,显著低 于实施前水平。其中,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下降至30%,较之前下 降了10个百分点。

应用PDCA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ppt课件

应用PDCA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ppt课件

医务科 药剂科 感染管理 科
妇科
15
07 2018年我科抗生素使用现状(改善后)
月份
1月
2月
3月
抗生素使用
75
率(%)
83.7
78.6
使用强度
35.6
38.3
35.8
(DDDs)
4月
5月
6月
60.5
64.46
62.5
29.2
26.9
29.3
月份
7月
抗生素使用 66.5 率(%)
使用强度
41
(DDDs)
本次活动主要通过中西医 结合各种方法的改善和干 预
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及使 用强度
3
01 主题选定 (二)主题选取原因
对患者而言 安全医疗服务,构建良好 的医患关系。
对科室而言 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团 队凝聚力。
对医院而言 医疗质量改善,提高信任 度。
对社会而言 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抗 生素滥用。
4
查找问题、发现原因
医院管理因素
医生因素

员工培训不 到位 职能监管不 制度力不完善
分级
抗菌药物规范 手术使切用口的分乏知类识知缺识缺乏
手术部位分布的 细菌种类缺乏了

害怕感染给予无

指治征疗趋无的利明预及要显防患求急感者性染主炎动症
抗 菌 药 物
的盆腔炎病人给
使
予功经血验出性血抗时炎间治

疗久的病人给予 抗炎治疗
1、加强各项抗菌药物制度培训。 2、宫外孕、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手术 未穿过子宫内膜的常规不用抗生素预防 感染,必要时用中成药预防治疗。 3、一类切口手术坚决不用抗生素。 4、常规清宫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时 间。 5、盆腔炎患者根据药敏培养对症抗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6、根据病情及时及时停止抗生素,杜 绝滥用抗生素。 7.成立科室抗菌药物小组,加强学习、 查找文献,定期召开医疗质量与安全点 评会议,制定奖惩措施。

内科抗生素使用强度PDCA

内科抗生素使用强度PDCA
详细描述
通过问卷调查、知识测试等方式,了解医务人员对抗生素知识的掌握情况,找出 知识薄弱环节,为后续培训和指导提供依据。
检查抗生素使用审核机制的执行情况
总结词
评估抗生素使用审核机制的执行效果 ,包括审核流程、审核标准、审核记 录等。
详细描述
检查抗生素使用的审核记录,了解审 核流程是否规范、审核标准是否明确 ,以及审核结果的应用情况,确保审 核机制的有效执行。
抗生素使用强度高
内科患者多,抗生素使用 频繁,使用强度高,可能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负 面影响。
缺乏规范管理
内科抗生素使用缺乏规范 的管理制度,导致使用不 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设定目标
降低内科抗生素使用 强度。
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意 识。
规范抗生素使用,避 免滥用。
制定计划
建立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
制定抗生素使用规范,明确适应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禁忌症及用药注意事项等。
针对抗生素合理使用的重要性和规范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包括抗生素 的药理作用、适应症、禁忌症、不良 反应及预防措施等。
培训方式
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 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 确保医护人员全面掌握抗生素合理使 用的知识和技能。
建立抗生素使用审核机制
审核标准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和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抗生素使用审核标 准,明确各类抗生素的适用范围和使用剂量,确保临床用药 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内科抗生素使用强度 PDCA
contents
目录
• P(Plan)计划阶段 • D(Do)执行阶段 • C(Check)检查阶段 • A(Act)处理阶段
CHAPTER 01
P(Plan)计划阶段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整改的PDCA案例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整改的PDCA案例

4.5.7.1-针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整治旳PDCA案例(心内3病区)抗菌药物旳合理使用状况一般反映在使用强度及使用率上。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是指限定日剂量,它是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中旳一项重要指标。

我科既往在抗菌药物旳使用强度方面基本无扣分状况,但从1月份开始存在扣分,影响我科质控考核,通过科室内部质控小组开会分析讨论后总结经验教训,运用PCDA循环制定整治措施进行整治后,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3月至6月持续达标,现将具体PDCA过程总结如下。

一、P-plan(一)分析现状、发现问题从1月份开始医院对医疗质量考核状况进行通报后,发现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明显超标,目旳值28.77,1月份实际值40.46,2月份实际值35.73。

见表1。

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科1-2月份抗菌药物用强度月份实际使用强度目旳强度1 40.46 28.772 35.7328.77(二)查找因素针对我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状况科内召开质控会议进行分析,寻找因素,见表2、图1、图2。

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旳因素分析表错误!不能识别的开关参数。

导致抗菌药物DDD超标旳重要因素原因频次合计比例医务人员对于DDD旳概念模糊,对药物旳DDD不熟悉6 28.57% 多种抗菌药物旳DDD不同 5 52.38%医务人员未结识到DDD旳重要性471.43%用药无考虑药物DDD旳习惯 3 85.71%抗菌药物旳种类较多 2 95.24%存在经验用药1100.00%图错误!不能识别的开关参数。

柏拉图分析DDD超标因素根据80/20原则,通过度析可见重要因素在于:a)对多种抗菌药物旳DDD不熟悉,概念模糊;b)多种抗菌药物旳DDD不同;c)医务人员未结识到DDD旳重要性。

(三)制定目旳ﻩ针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超标状况进行整治,力求在抗菌药物DDD方面达标,做到低于目旳值。

二、D-do(一)针对重要因素制定改善措施1.科内质控小组切实负责,发挥相应职能。

应用PDCA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强课件

应用PDCA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强课件

应用PDCA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强课件一、内容概述抗生素的滥用是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近年来为了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我们决定采取行动。

这篇文章我们将向大家介绍如何通过PDCA循环法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

别担心这不是高深莫测的专业术语,而是简单易懂的方法。

我们会用接地气的语言,让大家都能明白。

我们知道很多时候,可能是医生或者患者自己,在没有明确细菌感染的情况下就使用了抗生素。

这不仅可能导致抗生素的滥用,还可能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

所以我们希望通过PDCA的方法,让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抗生素,什么情况下可以寻找其他治疗方法。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这个有意义的旅程吧!让我们一起努力,为了更健康的生活,为了更美好的明天!1. 抗生素过度使用现状及其带来的问题《应用PDCA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强课件》之第一章:抗生素过度使用现状及其带来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在现代医疗中,抗生素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近年来,抗生素的过度使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过度使用抗生素不仅增加了细菌耐药性的风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难以忽视的问题。

我们先来谈谈抗生素的过度使用现状,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一有个头疼脑热,就会要求医生开抗生素。

甚至有些患者会自行购买抗生素,长期或不当使用。

此外一些养殖业也会滥用抗生素来预防疾病,这些都导致了抗生素的过度使用。

这种现状不仅让抗生素失去了原有的效力,还可能导致一些超级细菌的出现,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那么抗生素过度使用会带来哪些问题呢?首先就是耐药性问题的加剧,长期过度使用抗生素,会使原本可以被抗生素消灭的细菌逐渐产生耐药性,使得抗生素失去原有的治疗效果。

其次抗生素的滥用还可能导致二重感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虽然消灭了部分病菌,但同时也破坏了体内其他有益细菌的平衡,容易导致其他病菌的繁殖和感染。

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还可能引发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如肝肾功能损害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给医疗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

应用pdca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应用pdca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

应用pdca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一、背景介绍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严重威胁了公共卫生安全。

为了有效降低抗生素的使用率及使用强度,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并实施,PDCA(Plan-Do-Check-Act)循环便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文将围绕PDCA循环在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

二、Plan阶段在制定计划阶段,首先需要了解当前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收集数据、分析统计,可以了解到哪些临床科室抗生素使用量过大,哪些疾病群体患者抗生素使用率较高等情况。

同时,需要从制定目标、确定方案、明确责任等方面进行规划。

具体措施包括:1.设立降低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的具体指标;2.制定相关政策,明确抗生素使用的标准和流程;3.培训医护人员,提高其对抗生素使用的认识和规范执行;4.建立健全的抗生素使用监测机制,及时反馈数据,为下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三、Do阶段在实施阶段,需根据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实践,进行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

具体措施包括:1.严格按照临床指南和标准规范抗生素的使用;2.开展多学科协作,制定个性化的抗生素使用方案;3.加强抗生素使用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4.强调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鼓励患者遵从医嘱,不滥用或擅自减少抗生素使用。

四、Check阶段在检查阶段,需要对Do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审核,分析实施效果并总结经验教训。

具体措施包括:1.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比对制定的指标和目标;2.分析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强度的波动和原因,寻找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3.与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交流,汇总经验和教训,做出进一步的决策;4.根据检查结果调整措施和完善方案,做出后续的改进计划。

五、Act阶段在行动阶段,根据Check阶段的结果和总结,对抗生素使用管理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形成新的治理上的规范和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4月份抗生素使用情况检查持续改进
一、抗生素使用情况工作计划(P):
以二甲复审为契机,全力做好抗菌药物的管控工作,做好PDCA持续改进工作,使二甲复审工作改进成果得以延续下去。

预计在3个月(二季度)内实现持续改进,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明显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率有下降趋势,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工作计划:1、收集信息,发现问题;2、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小组,每月统计科室抗生素使用情况;3、加强的抗生素使用原则、预防使用抗生素指引培训,要求所有医生掌握,定期并考核;4、对应用抗菌素情况进行监控。

二、实施(D):
1.根据科室情况加强医务人员的宣传培训;
2.科主任、护士长、医疗质量小组、抗菌药物管理小组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定期考核,查看落实情况;
3.加强各项制度学习;
4.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5.监督药品使用情况;
6.加强继续教育;
7.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

三、检查(C)
4月份出院病例数104份,本次抽查病例数71份(68.3%),抗菌药物方面:4月份出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率:(44/71)62%;①.其中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8/16)50%,②.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比率:50%;全部都在0.5h-2h给药;③.I类切口感染率(0/16)0;④.I类切口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38d/8)4.75d(24h),所有病历使用抗生素均超过72小时;II类切口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34d/5)6.8d(24h),III类切口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6d(24h);⑤.治疗用抗菌药物平均天数(159d/32)5d;⑥.所有使用了抗菌药物的病历中,包括I、II、III类切口及治疗性使用病历中,均使用二线以上药物,I线药物使用率0%;III级药物使用率4.55%;越级使用抗菌药物比率:34%,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申请术填写率(15/15)100% ;⑦.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例病原微生物送检率:(8/28)28.6%;医院感染发生率(3/71)4.2%。

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
47.68%;⑨.抗生素占总费用比:7.85%,占药费比30.64%。

四、分析、改进措施(A):
(1).1-4月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析:
1-4月门诊抗生素使用率一直处于30%左右,高于《2012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规定的“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建议后期应减少门诊处方开具抗生素,无明确感染证据的,尽量不要开具抗生素;药剂科会定期抽查门诊处方,查到不合格处方、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会通报批评、罚款甚至停处方权;下个月门诊抗生素使用率目标为25%。

1-3月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断升高,3月份高达70.14%,超过《2013年江西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的综合医院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的60%。

4月份终于回到正常状态,这和3-4月份的多次院内关于“抗菌药物的使用”、“二甲复审“培训有很大关系,但是重点在于保持这个状态,甚至更低。

建议各位医生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单纯皮肤擦伤、软组织挫伤不建议使用抗菌药物,通过加强创面清创、换药等管理,减少抗菌药物使用时
限。

I类切口手术减少使用率,除外存在并发症的、抵抗力低的、涉及到关节的、一旦感染容易产生严重后果的方建议使用,否则一律不得使用抗菌药物,可以通过局部皮肤准备、严格的无菌操作、加强术后切口护理等措施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减少感染率。

(2).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
目前只有院感科一季度关于I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率的数据。

4月份I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率50%,相比于一季度有所改进,但距离《指导原则》中规定的“I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率不高于30%”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4月份预防性用药平均使用天数:4.75d(24h),所有病历使用抗生素均超过72小时;且病历中未详细阐明延长使用原因,且无培养+药敏实验。

通过鱼骨图我们可以发现,多因素导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率过高。

科主任、院感医生及所有医生,应做好自己的职责、改变意识,共同控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及时间。

建议只有在有严重并发症、体抗力较低的、涉及到骨科关节、一旦感染容易引起严重并发症等情况下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且建议24h内使用,最高不超过72h;使用剂量应该为最低预防剂量。

目前院感科对于I类切口未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奖励50元/例,发现超常规使用病例罚款100元/例,主管医生个人承担。

(3).4月份抗菌药物的分线管理、使用情况:
4月份:所有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中,I线药物使用率0%;II线药物使用率94.54%;III线药物使用率:4.55%。

根据《指导原则》,I类切口抗菌药物的选择必须是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包括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替安、头孢呋辛;其中我院有的只有头孢拉定口服剂型、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注射剂型。

I线药物使用率为0%很能说明问题,不管是I 线、II线还是III线医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或是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起点都很高,说明存在很大一部分病例没有必要使用限制级或特殊使用级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选择,首先必须有指征、有证据(培养+药敏结果、非限制性抗菌药物足量给药后感染迹象不缓解等)方能选择。

盲目选择更好、更高级的抗菌药物,会导致将来我要可用,更多、更快的出现耐药菌株。

院感医生应加强管理,制定下个月目标: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目标在40%以下,一般在24h内,平均不得超过72h,有特殊情况需培养送检、病程记录描述、申请说明情况;I类切口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使用率50%以上;
(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可以有效的测算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强度。

更加客观、细致的反应的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

1-4月外二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不断增高,高于40%的限定标准。

根据鱼骨图分析可见,多因素均导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过高,主要原因还在于人员方面,加强人员培训、业务学习、观念转变,同事加强督导,是有希望大弧度改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情况的。

所以要求我们在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同时,也应该减少抗菌药物的剂量,选择合适的剂量。

院感医生应在科主任负责下,加强督导、检查,加强业务培训、教育,应针对超时间、超剂量、超说明的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严查、严控。

(5).二联、三联使用抗生素占比:
二联、三联使用抗生素占所有使用抗生素病例的比率波动比较厉害,4月份检查病例所见,联合用药病例为化脓性阑尾炎(2例)、开放性骨折(2例);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存在,其中2例开放性骨折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较长,分别为7d、9d;术后切口有感染风险、感染迹象的应取分泌物培养送检,无明显情况的不建议无指征延长使用。

(6).院感发生率:
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规定的二级
医院医院内感染发生率不高于8%的标准,1-4
月份院内感染控制水平正常,后期应加强手卫
生、规范操作流程、规范无菌操作、加强病历
护理指导,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根据1-4月份外二科院内感染发生部位构成分析,院内感染主要发生在上、下呼吸道感染、手术部位;必须做好术前准备、皮肤条件准备、做好无菌操作、切口护理等情况,同时应加强护理、加强防护,减少上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7).病原微生物送检率:
II、III类切口及治疗性使用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时间过长、使用药物分级较高,延长时限或更换抗菌药物原因不明,未进行培养+药敏实验,未在病程中体现更换或延长使用原因,以及联合用药指征不明确等情况。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例病原微生物送检率:(8/28)28.6%;低于《指导原则》规定的30%,导致抗菌药物无针对性使用;这些问题也是导致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天数较高的主要原因,容易出现耐药菌,甚至多长耐药菌的产生。

建议主管医师应加强微生物标本送检,送检一例院感科给予10元奖励,发现一例无故更换、延期、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罚款100元。

下个月病原微生物送检率高于30%,控制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科主任总结:本次检查工作基本满意,主要问题还在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上,I内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分级管理执行不到位,存在抗菌药物使用起点高的问题,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低,后期工作将进一步严查、严控上述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