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积分中值定理的证明(最全)word资料

关于积分中值定理的证明(最

全)word资料

勾股定理证明评鉴

勾股定理(又叫「勾股定理」)说:「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边长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边长平方之和。」据考证,人类对这条定理的认识,少说也超过 4000 年!又据记载,现时世上一共有超过 300 个对这定理的证明!

我觉得,证明多,固然是表示这个定理十分重要,因而有很多人对它作出研究;但证明多,同时令人眼花缭乱,亦未能够一针见血地反映出定理本身和证明中的数学意义。故此,我在这篇文章中,为大家选出了 7 个我认为重要的证明,和大家一起分析和欣赏这些证明的特色,与及认识它们的背境。

证明一

图一

在图一中,D ABC为一直角三角形,其中 Ð A为直角。我们在边 AB、BC和AC之上分别画上三个正方形 ABFG、BCED和 ACKH。过 A点画一直线 AL使其垂直于 DE并交 DE于 L,交 BC于 M。不难证明,D FBC全等于 D ABD (S.A.S.)。所以正方形 ABFG的面积 = 2 ´ D FBC的面积 = 2 ´ D ABD的面积 = 长方形 BMLD的面积。类似地,正方形 ACKH的面积 = 长方形 MCEL的面积。即正方形 BCED的面积 = 正方形 ABFG的面积 + 正方形 ACKH的面积,亦即是AB2 + AC2 = BC2。由此证实了勾股定理。

这个证明巧妙地运用了全等三角形和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来进行。不单如此,它更具体地解释了,「两条直角边边长平方之和」的几何意义,这就是以 ML将正方形分成 BMLD和 MCEL的两个部分!

这个证明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在于它的出处。这个证明是出自古希腊大数学欧几里得之手。

欧几里得(Euclid of Alexandria)约生于公元前 325 年,卒于约公元前 265 年。他曾经在古希腊的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城工作,并完成了著作《几何原本》。《几何原本》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收集了过去人类对数学的知识,并利用公理法建立起演绎体系,对后世数学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书中的第一卷命题 47,就记载着以上的一个对勾股定理的证明。

证明二

图二

图二中,我们将4个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放在一个大正方形之内,留意大正方形中间的浅黄色部分,亦都是一个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 c,其余两边的长度为 a和 b,则由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 4 个直角三角形和中间浅黄色正方形的面积之和,所以我们有

(a + b)2= 4(1/2 ab) + c2

展开得a2 + 2ab + b2= 2ab + c2

化简得a2 + b2= c2

由此得知勾股定理成立。

证明二可以算是一个非常直接了当的证明。最有趣的是,如果我们将图中的直角三角形翻转,拼成以下的图三,我们依然可以利用相类似的手法去证明勾股定理,方法如下:

图三

由面积计算

c2= 4(1/2 ab) + (b - a)2

可得

展开得= 2ab + b2 - 2ab + a2

化简得c2= a2 + b2(定理得证)

图三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这证明最先是由一个中国人提出的!据记载,这是出自三国时代(即约公元 3 世纪的时候)吴国的赵爽。赵爽为《周髀算经》作注释时,在书中加入了一幅他称为「勾股圆方图」(或「弦图」)的插图,亦即是上面图三的图形了。

证明三

图四

图四一共画出了两个绿色的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浅黄色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不难看出,整个图就变成一个梯形。利用梯形面积公式,我们得到︰

1/2(a + b)(b + a) = 2(1/2 ab) + 1/2 c2

展开得1/2 a2 + ab + 1/2 b2= ab + 1/2 c2

化简得a2 + b2= c2(定理得证)

有一些书本对证明三十分推祟,这是由于这个证明是出自一位总统之手!

在 1881 年,加菲(James A. Garfield; 1831 - 1881)当选成为第 20 任总统,可惜在当选后 5 个月,就遭行刺身亡。至于勾股定理的有关证明,是他在 1876 年提出的。

我个人觉得证明三并没有甚么优胜之处,它其实和证明二一样,祇不过它将证明二中的图形切开一半罢了!更何况,我不觉得梯形面积公式比正方形面积公式简单!

又,如果从一个老师的角度来看,证明二和证明三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它就是需要到恒等式 (a ±b)2 = a2 ± 2ab + b2了。虽然这个恒等式一般都包括在中二的课程之中,但有很多学生都未能完全掌握,由于以上两个证明都使用了它,往往在教学上会出现学生不明白和跟不上等问题。

证明四

(a) (b) (c)

图五

证明四是这样做的:如图五(a),我们先画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在最短的直角边旁向三角形那一边加上一个正方形,为了清楚起见,以红色表示。又在另一条直角边下面加上另一个正方形,以蓝色表示。接着,以斜边的长度画一个正方形,如图五(b)。我们打算证明红色和蓝色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刚好等于以斜边画出来的正方形面积。

留意在图五(b)中,当加入斜边的正方形后,红色和蓝色有部分的地方超出了斜边正方形的范围。现在我将超出范围的部分分别以黄色、紫色和绿色表示出来。同时,在斜边正方形内,却有一些部分未曾填上颜色。现在依照图五(c)的方法,将超出范围的三角形,移入未有填色的地方。我们发现,超出范围的部分刚好填满未曾填色的地方!由此我们发现,图五(a)中,红色和蓝色两部分面积之和,必定等于图五(c)中斜边正方形的面积。由此,我们就证实了勾股定理。

这个证明是由三国时代魏国的数学家刘徽所提出的。在魏景元四年(即公元263 年),刘徽为古籍《九章算术》作注释。在注释中,他画了一幅像图五(b)

中的图形来证明勾股定理。由于他在图中以「青出」、「朱出」表示黄、紫、绿三个部分,又以「青入」、「朱入」解释如何将斜边正方形的空白部分填满,所以后世数学家都称这图为「青朱入出图」。亦有人用「出入相补」这一词来表示这个证明的原理。

在上,以「出入相补」的原理证明勾股定理的,不祇刘徽一人,例如在印度、在阿拉伯世界、甚至乎在欧洲,都有出现过类似的证明,祇不过他们所绘的图,在外表上,或许会和刘徽的图有些少分别。下面的图六,就是将图五(b)和图五(c)两图结合出来的。留意我经已将小正方形重新画在三角形的外面。看一看图六,我们曾经见过类似的图形吗?

图六

其实图六不就是图一吗?它祇不过是将图一从另一个角度画出罢了。当然,当中分割正方形的方法就有所不同。

顺带一提,证明四比之前的证明有一个很明显的分别,证明四没有计算的部分,整个证明就是单靠移动几块图形而得出。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接受这些没有任何计算步骤的「证明」,不过,我自己就非常喜欢这些「无字证明」了。

图七

在多种「无字证明」中,我最喜欢的有两个。图七是其中之一。做法是将一条垂直线和一条水平线,将较大直角边的正方形分成 4 分。之后依照图七中的颜色,将两个直角边的正方形填入斜边正方形之中,便可完成定理的证明。

事实上,以类似的「拼图」方式所做的证明非常之多,但在这里就未有打算将它们一一尽录了。

另一个「无字证明」,可以算是最巧妙和最简单的,方法如下:

证明五

(a) (b)

图八

图八(a)和图二一样,都是在一个大正方形中,放置了4个直角三角形。留意图中浅黄色部分的面积等于 c2。现在我们将图八(a)中的 4 个直角三角形移位,成为图八(b)。明显,图八(b)中两个浅黄色正方形的面积之和应该是 a2 + b2。但由于(a)、(b)两图中的大正方形不变,4 个直角三角形亦相等,所以余下两个浅黄色部的面积亦应该相等,因此我们就得到 a2 + b2 = c2,亦即是证明了勾股定理。

对于这个证明的出处,有很多说法:有人说是出自中国古代的数学书;有人相信当年毕达哥拉斯就是做出了这个证明,因而宰杀了一百头牛来庆祝。总之,我觉得这是众多证明之中,最简单和最快的一个证明了。

不要看轻这个证明,它其实包含着另一个意义,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容易察觉的。我现在将上面两个图「压扁」,成为图九:

(a) (b)

图九

图九(a)中间的浅黄色部分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可以用以下算式求得:mn sin(a + b),其中 m和 n分别是两个直角三角形斜边的长度。而图九(b)中的浅黄色部分是两个长方形,其面积之和是:(m cos a)(n sin b) + (m sin a)(n cos b)。正如上面一样,(a)、(b)两图浅黄色部分的面积是相等的,所以将两式结合并消去共有的倍数,我们得:sin(a + b) = sin a cos b + sin b cos a,这就是三角学中最重要的复角公式!原来勾股定理和这条复角公式是来自相同的证明的!

在证明二中,当介绍完展开 (a + b)2的方法之后,我提出了赵爽的「弦图」,这是一个展开 (a - b)2的方法。而证明五亦有一个相似的情况,在这里,我们除了一个类似 (a + b) 的「无字证明」外,我们亦有一个类似 (a - b) 的「无字证明」。这方法是由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Bhaskara; 1114 - 1185)提出的,见图十。

(a) (b)

图十

证明六

图十一

图十一中,我们将中间的直角三角形 ABC以 CD分成两部分,其中 Ð C为直角,D位于 AB之上并且 CD ^ AB。设 a = CB,b = AC,c = AB,x = BD,y = AD。留意图中的三个三角形都是互相相似的,并且 D DBC ~ D CBA ~ D DCA,所以

= 和=

由此得a2= cx和b2= cy

将两式结合,得a2 + b2 = cx + cy = c(x + y) = c2。定理得证。

证明六可以说是很特别的,因为它是本文所有证明中,唯一一个证明没有使用到面积的概念。我相信在一些旧版的教科书中,也曾使用过证明六作为勾股定理的证明。不过由于这个证明需要相似三角形的概念,而且又要将两个三角形翻来覆去,相当复杂,到今天已很少教科书采用,似乎已被人们日渐淡忘了!可是,如果大家细心地想想,又会发现这个证明其实和证明一(即欧几里得的证明)没有分别!虽然这个证明没有提及面积,但a2 = cx 其实就是表示BC 上正方形的面积等于由AB 和BD 两边所组成的长方形的面积,这亦即是图一中黄色的部分。类似地,b2 = cy 亦即是图一中深绿色的部分。由此看来,两个证明都是依据相同的原理做出来的!

证明七

(a) (b) (c)

图十二

在图十二(a)中,我们暂时未知道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有甚么直接的关系,但由于两个相似图形面积之比等于它们对应边之比的平方,而任何正方形都相似,所以我们知道面积 I : 面积 II : 面积 III = a2 : b2 : c2。

不过,细心地想想就会发现,上面的推论中,「正方形」的要求是多余的,其实祇要是一个相似的图形,例如图十二(b)中的半圆,或者是图十二(c)中的古怪形状,祇要它们互相相似,那么面积 I : 面积 II : 面积 III 就必等于a2 : b2 : c2了!

在芸芸众多的相似图形中,最有用的,莫过于与原本三角形相似的直角三角形了。

(a) (b)

图十三

在图十三(a)中,我在中间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上分别画上三个和中间三角形相似的直角三角形。留意:第 III 部分其实和原本三角形一样大,所以面积亦相等;如果我们从三角形直角的顶点引一条垂直线至斜边,将中间的三角形分成两

分,那么我们会发现图十三(a)的面积 I 刚好等于中间三角形左边的面积,而面积 II 亦刚好等于右边的面积。由图十三(b)可以知道:面积 I + 面积 II = 面积III。与此同时,由于面积 I : 面积 II : 面积 III = a2 : b2 : c2,所以a2 + b2 = c2。

七个证明之中,我认为这一个的布局最为巧妙,所用的数学技巧亦精彩。可惜对一个初中学生而言,这个证明就比较难掌握了。

我不太清楚这个证明的出处。我第一次认识这个证明,是在大学时候,一位同学从图书馆看到这个证明后告诉我的。由于印象深刻,所以到了今天仍依然记忆犹新。

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第六卷命题 31 是这样写的:「在直角三角形中,对直角的边上所作的图形等于夹直角边上所作与前图相似且有相似位置的二图形之和。」我估计,相信想出证明七的人,应该曾经参考过这一个命题。

勾股定理专题证明

1.我们给出如下定义:若一个四边形中存在一组相邻两边的平方和等于一条对角线的平方,则称这个四边形为勾股四边形,这两条相邻的边称为这个四边形的勾股边。

(1)写出你所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勾股四边形的两种图形的名称:----------,---------- ;

(2)如图1,已知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 O(0,0),A(3,0),B(0,4) 请你画出以格点为顶点,OA,OB为勾股边且对角线相等的两个勾股四边形OAMB ;(3)如图2,将△ABC绕顶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DBE,连结AD,DC,∠DCB=

30°。写出线段DC,AC,BC的数量关系为----------------;

2.(1)如图1,已知∠AOB,OA=OB,点E在OB边上,四边形AEBF 是平行四边形,请你只用无刻度的直尺在图中画出∠AOB的平分线.(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2)如图2 ,10×10的正方形网格中,点A(0,0)、B(5,0)、C(3,6)、D(-1,3),

①依次连结A、B、C、D四点得到四边形ABCD,四边形ABCD的形状是------------;

②在x轴上找一点P,使得△PCD的周长最短(直接画出图形,不要求写作法);

此时,点P的坐标为------------ ,最短周长为------------------;

3. 如图正方形ABCD ,E 为AD边上一点,F为CD边上一点,∠FEA=∠EBC,若AE= kED, 探究DF与CF的数量关系;

积分平均值定理、积分第二中值定理

定积分不有等式、积分平均值定理、积分第二中值定理(连续可微情形)的证明 简单不等式 定理1、设)(x f 在[]b a ,上可积,且0)(≥x f ,([]b a x ,∈),则有?≥b a dx x f 0)(。 定理2、设)(x f 在[]b a ,上连续且非负,(即0)(≥x f ,[]b a x ,∈),如果)(x f 不恒等于0,则有?>b a dx x f 0)(。 证明:由条件得,存在一点[]b a x ,0∈使0)(0>x f 。由连续函数的性质,存在一个子区间[]βα,,适合[][]b a x ,,0?∈βα,使得对一切[]βα,∈x ,有 )(21)(0x f x f ≥ 由积分对区间的可加性,知????++=b a a b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αβ βα)()()()( ?≥β αdx x f )( ? ≥βαdx x f )(210 0))((2 10>-=αβx f 。 推论1、设[]0,,≥∈f b a f ,如果有?=b a dx x f 0)(,则有0)(=x f ,[] b a x ,∈。 推论2、设[]b a f ,∈,如果对任意[]b a g ,∈都有?=b a dx x g x f 0)()(,则必有0)(=x f , []b a x ,∈。 积分平均值定理 定理3、设[],f C a b ∈,则存在),(b a ∈ξ,使得?-=b a a b f dx x f ))(()(ξ 证明:设m M ,分别是f 在[]b a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显然[]b a x M x f m ,,)(∈≤≤ 于是 ???≤≤b a b a b a Mdx dx x f mdx )( )()()(a b M dx x f a b m b a -≤≤-? 从而有 M dx x f a b m b a ≤-≤?)()(1。 如果M m =,则)(x f 常数,则对任意),(b a ∈ξ, 有?-=b a a b f dx x f ))(()(ξ。

关于积分中值定理的证明(最全)word资料

关于积分中值定理的证明(最 全)word资料

勾股定理证明评鉴 勾股定理(又叫「勾股定理」)说:「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边长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边长平方之和。」据考证,人类对这条定理的认识,少说也超过 4000 年!又据记载,现时世上一共有超过 300 个对这定理的证明! 我觉得,证明多,固然是表示这个定理十分重要,因而有很多人对它作出研究;但证明多,同时令人眼花缭乱,亦未能够一针见血地反映出定理本身和证明中的数学意义。故此,我在这篇文章中,为大家选出了 7 个我认为重要的证明,和大家一起分析和欣赏这些证明的特色,与及认识它们的背境。 证明一 图一

在图一中,D ABC为一直角三角形,其中 Ð A为直角。我们在边 AB、BC和AC之上分别画上三个正方形 ABFG、BCED和 ACKH。过 A点画一直线 AL使其垂直于 DE并交 DE于 L,交 BC于 M。不难证明,D FBC全等于 D ABD (S.A.S.)。所以正方形 ABFG的面积 = 2 ´ D FBC的面积 = 2 ´ D ABD的面积 = 长方形 BMLD的面积。类似地,正方形 ACKH的面积 = 长方形 MCEL的面积。即正方形 BCED的面积 = 正方形 ABFG的面积 + 正方形 ACKH的面积,亦即是AB2 + AC2 = BC2。由此证实了勾股定理。 这个证明巧妙地运用了全等三角形和三角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来进行。不单如此,它更具体地解释了,「两条直角边边长平方之和」的几何意义,这就是以 ML将正方形分成 BMLD和 MCEL的两个部分! 这个证明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在于它的出处。这个证明是出自古希腊大数学欧几里得之手。 欧几里得(Euclid of Alexandria)约生于公元前 325 年,卒于约公元前 265 年。他曾经在古希腊的文化中心亚历山大城工作,并完成了著作《几何原本》。《几何原本》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收集了过去人类对数学的知识,并利用公理法建立起演绎体系,对后世数学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书中的第一卷命题 47,就记载着以上的一个对勾股定理的证明。 证明二

(完整word版)证明微积分基本公式

定义(定积分) 设函数f (x )是定义在闭区间[a ,b ]上的连续函数,用n + 1个分点 a = x 0 < x 1 < x 2 < … < x n – 1 < x n = b 把闭区间[a ,b ]划分成n 个小区间 [x 0,x 1],[x 1,x 2],…,[x i – 1,x i ],…,[x n – 1,x n ] 记各小区间[x i – 1,x i ](i = 1,2,…,n )的长度为Δx i = x i - x i – 1,在各小区间[x i – 1,x i ]内任取一点ξi ,取函数值f (ξi )与小区间长度Δx i 的乘积f (ξi )Δx i ,作和式 n n i i n i i i x f x f x f x f x f Δ)(Δ)(Δ)(Δ)(Δ)(22111ξξξξξ+++++=∑= 称为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积分和。记各小区间的最大长度为d = max{Δx i },如果对于区间 [a ,b ]任意的划分和点ξi 在[x i – 1,x i ]上的任意取法,当d → 0时,积分和的极限存在,则称此极限为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定积分,简称积分,记为 ∑?=→=n i i i d b a x x f x x f 10Δ)(lim d )( 其中?为积分号,[a , b ]称为积分区间,f (x )称为被积函数,x 称为积分变量,a 称为积分下限,b 称为积分上限。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积分存在,则称f (x )在[a ,b ]上可积。 上述定义中的积分限要求a < b ,实际上这个限制可以解除,补充两条规定: (1)当a = b 时,规定0d )(=?a a x x f ; (2)当a > b 时,规定??-=a b b a x x f x x f d )(d )(。 可以看出,这两条规定是合理的,其中第一条规定也可以根据第二条推出。 定理1(可积的必要条件) 如果函数f (x )在闭区间[a ,b ]上的可积,则f (x )在[a ,b ]上有界。 定理2(可积的充分条件) 1.如果函数f (x )在闭区间[a ,b ]上的连续,则f (x )在[a ,b ]上可积。 2.如果函数f (x )在闭区间[a ,b ]上的单调,则f (x )在[a ,b ]上可积。 3.如果在闭区间[a ,b ]内除去有限个不连续点外,函数f (x )有界,则f (x )在[a ,b ]上可积。 引理(微分中值定理) 设函数f (x )在闭区间[a ,b ]内连续,在开区间(a ,b )内可导,则至少存在一点ξ∈(a ,b ),成立等式 f (b ) ? f (a ) = f'(ξ)(b ? a ) 以上结论称为微分中值定理,等式称为微分中值公式。 设函数f (x )在闭区间[a ,b ]内连续,则可以证明f (x )在[a ,b ]上可积,于是存在新的函数F (x ),成立微分关系F'(x ) = f (x )或d F (x ) = f (x )d x ,则称F (x )为f (x )的一个原函数。试利用微分中值定理和定积分的定义证明微积分基本公式 )()()(d )(a F b F x F x x f b a b a -==? 这个公式又称为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证明:

积分中值定理

第一章 积分中值定理 一、本章有一个按序排列而成的定理系列,即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柯西定理和泰勒定理。由于它们都拥有一个“微分中值点ξ”,故有时也将其统称为微分中值定理,该定理系列在微分学的理论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故需要大家学习时要格外重视。在应用这些定理时,要特别注意“点ξ”,定理只告诉了我们//的存在性,并未指出它的确切位置(实际上,许多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位置,只要知道//存在就足够了),若忽视了这一点,在作题的过程中就容易出错或无法达到目的。如设)(x f 在],[b a 上连续,在),(b a 内有二阶导数,证明存在//,使得 )(4 )()()2(2)(2 ξf a b a f b a f b f ''-=++-。 分析:根据给出的条件以及要证明的表达式,我们往往联想采用如下的方法 )()2 ( 2)(a f b a f b f ++- )]()2 ([)]2()([a f b a f b a f b f -+-+-= (*) )]()([2 21ξξf f a b '-'-= )()(2 21ξξξf a b ''--= (1212,2ξξξξξ<<<<+<

第四章 微积分中值定理与证明

第四章 微积分中值定理与证明 4.1 微分中值定理与证明 一 基本结论 1.零点定理:若()f x 在[,]a b 连续,()()0f a f b <,则(,)a b ξ?∈,使得()0f ξ=. 2.最值定理:若()f x 在[,]a b 连续,则存在12,x x 使得12(),()f x m f x M ==.其中 ,m M 分别是()f x 在[,]a b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3.介值定理:设()f x 在[,]a b 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是,m M ,对于[,]c m M ?∈, 都存在[,]a b ξ?∈使得()f c ξ=.(或者:对于(,)c m M ?∈,都存在(,)a b ξ?∈使得 ()f c ξ=) 4.费玛定理:如果0x 是极值点,且()f x 在0x 可导, 则 0()0f x '=. 5.罗尔定理:()f x 在[,]a b 连续,在(,)a b 可导,()()f a f b =,则(,)a b ξ?∈使得 ()0f ξ'=. 6.拉格朗日定理:()f x 在[,]a b 连续,在(,)a b 可导,,则(,)a b ξ?∈使得 ()()()()f b f a b a f ξ'-=-. 7.柯西定理:()f x ,()g x 在[,]a b 连续,在(,)a b 可导,且()0g x '≠,则(,)a b ξ?∈ 使得 ()()() ()()() f b f a f g b g a g ξξ'-='-. 8.泰勒公式和马克劳林公式:(数三不要求) 泰勒公式:()0000() ()()()()()!n n f f x f x f x x x x x n ξ'=+-++ - (ξ在x 和0x 之间) 麦克劳林公式:()()()(0)(0)! n n f f x f f x x n ξ'=+++ (ξ在0 和0x 之间). 应用说明:

中值定理

中值定理 题目:f(x)在[0,a]上连续,在(0,a)上可导,且f(a)=0.证明存在一点ξ∈(0,a)使得f(ξ)+ξf'(ξ)=0. 证明:构造g(x)=x*f(x) 则g(0)=g(a)=0 且g(x)在[0,a]上连续,在(0,a)上可导。 再注意到g'(x)=f(x)+x*f(x) 对g(x)应用中值定理,存在一点ξ∈(0,a)使得g'(ξ)=0 证毕 其中,题目中使用到中值定理,下面具体解释中值定理。 微分中值定理是一系列中值定理总称,是研究函数的有力工具。中值定理是微积分学中的基本定理,由四部分组成:1.拉格朗日微分中值定理 2.罗尔定理 3.柯西中值定理 4.积分中值定理 拉格朗日微分中值定理 内容是说一段连续光滑曲线中必然有一点,它的斜率与整段曲线平均斜率相同(严格的数学表达参见下文)。中值定理又称为微分学基本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以及有限改变量定理[1]等。 内容 如果函数f(x)满足 在闭区间[a,b]上连续; 在开区间(a,b)内可导, 那么在(a,b)内至少有一点ξ(a<ξ

定义 如果函数f(x)在(a,b)上可导,[a,b]上连续,则必有一ξ∈[a,b]使得f'(ξ) *(b-a)=f(b)-f(a) 令f(x)为y,所以该公式可写成△y=f'(x+θ△x)*△x (0<θ<1) 上式给出了自变量取得的有限增量△x时,函数增量△y的准确表达式,因此本定理也叫有限增量定理。 证明: 把定理里面的c换成x再不定积分得原函数f(x)={[f(b)-f(a)]/(b-a)}x. 做辅助函数G(x)=f(x)-{[f(b)-f(a)]/(b-a)}(x-a). 易证明此函数在该区间满足条件: 1.G(a)=G(b); 2.G(x)在[a,b]连续; 3.G(x)在(a,b)可导. 此即罗尔定理条件,由罗尔定理条件即证 几何意义 若连续曲线y=f(x)在A(a,f(a)),B(b,f(b))两点间的每一点处都有不垂直与x轴的切线,则曲线在A,B间至少存在一点P(c,f(c)),使得该曲线在P点的切线与割线AB平行.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在数学中的应用 1 利用拉格朗日定理求割线斜率 由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得: f ( b) - f ( a) b – a = f′(λ) ,从中可以看出, 式子的左边是曲线上两点( a , f ( a) ) , ( b, f ( b) ) 的割线斜率, 而右边是切线的斜率. 所以在求割线斜率的时候,可以转化为曲线上切线的斜率. 即连续函数上任两点的连线总与某条切线平行.

关于高等数学常见中值定理证明及应用

中值定理 首先我们来看看几大定理: 1、介值定理:设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且在该区间的端点取不同的函数值 fa=A及fb=B,那么对于A与B之间的任意一个数C,在开区间a,b内至少有一点ξ使得fξ=Ca<ξ

4、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如果函数fx 满足: 1、在闭区间a,b 上连续; 2、在开区间a,b 内可导; 那么在a,b 内至少有一点ξ

2022考研数学:解读高数微分中值定理证明

考研数学有四大重要定力证明需要大家熟练掌握,它们是微分中值定理的证明、求导公式的证明、积分中值定理和微积分基本定理的证明,下文我们来看的是微分中值定理的证明。 这一部分内容比较丰富,包括费马引理、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定理和泰勒中值定理。除泰勒中值定理外,其它定理要求会证。 费马引理的条件有两个:1.f'(x0)存在2.f(x0)为f(x)的极值,结论为 f'(x0)=0。考虑函数在一点的导数,用什么方法自然想到导数定义。我们可以按照导数定义写出f'(x0)的极限形式。往下如何推理关键要看第二个条件怎么用。“f(x0)为f(x)的极值”翻译成数学语言即f(x)-f(x0)0),对x0的某去心邻域成立。结合导数定义式中函数部分表达式,不难想到考虑函数部分的正负号。若能得出函数部分的符号,如何得到极限值的符号呢极限的保号性是个桥梁。 费马引理中的“引理”包含着引出其它定理之意。那么它引出的定理就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罗尔定理。若在微分中值定理这部分推举一个考频最高的,那罗尔定理当之无愧。该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想必各位都比较熟悉。条件有三:“闭区间连续”、“开区间可导”和“端值相等”,结论是在开区间存在一点(即所谓的中值),使得函数在该点的导数为0。 该定理的证明不好理解,需认真体会:条件怎么用如何和结论建立联系当然,我们现在讨论该定理的证明是“马后炮”式的:已经有了证明过程,我们看看怎么去理解掌握。如果在罗尔生活的时代,证出该定理,那可是十足的创新,是要流芳百世的。 闲言少叙,言归正传。既然我们讨论费马引理的作用是要引出罗尔定理,那么罗尔定理的证明过程中就要用到费马引理。我们对比这两个定理

关于高等数学常见中值定理证明及应用

关于高等数学常见中值定理证明及应用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中值定理 首先我们来看看几大定理: 1、介值定理:设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且在该区间的端点取不同的函数值 f(a)=A及f(b)=B,那么对于A与B之间的任意一个数C,在开区间(a,b)内至少有一点ξ使得f(ξ)=C(a<ξ

用介值定理证明闭区间的积分中值定理

用介值定理证明闭区间的积分中值定理 标题:用介值定理证明闭区间的积分中值定理 导语: 在微积分学中,积分中值定理是一个关键的定理,它表明在闭区间上 进行积分的函数在某个点上的取值等于其平均值。为了更全面地理解 这个定理的背后原理,我们可以通过介值定理来证明闭区间的积分中 值定理。本文将首先介绍介值定理的概念和表述,然后利用该定理以 及连续函数的性质证明闭区间的积分中值定理。 正文: 一、介值定理的概念与表述 介值定理是微积分学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它描述了在一个闭区间上处 处连续的函数所取得的值的范围。具体来说,如果一个函数f(x)在闭区间[a, b]上连续,且满足f(a)≤c≤f(b),则存在一个点x∈[a, b],使得 f(x) = c。这就意味着函数f(x)可以在闭区间上取到介于f(a)和f(b)之间的任意值。介值定理的证明基于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如最大值定理 和最小值定理。 二、用介值定理证明闭区间的积分中值定理 闭区间的积分中值定理是一个重要的定理,在计算定积分时经常应用。

该定理表明,对于一个连续函数f(x)在闭区间[a, b]上,存在一个点 c∈[a, b],使得∫[a, b]f(x)dx = f(c)·(b-a)。也就是说,积分的结果等 于函数在一定区间上的平均值乘以该区间的长度。 为了证明这个定理,我们可以借助介值定理的思想。我们定义一个辅 助函数g(x) = f(x) - k,其中k是任意实数使得g(a)≤0≤g(b)。由于 f(x)是连续函数,根据最小值定理和最大值定理,存在一个点c∈[a, b],使得g(c) = 0。由于g(c) = f(c) - k = 0,所以f(c) = k。根据介值定理,我们得知在闭区间上,函数f(x)可以取到k这个值。而k的选择 是任意的,我们可以选择使得k = 1/(b-a),这样可以满足函数f(x)在 闭区间上的平均值等于1。存在一个点c∈[a, b],使得∫[a, b]f(x)dx = f(c)·(b-a)。 三、总结与回顾 通过上述的介值定理与积分中值定理的证明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 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介值定理为证明闭区间的积分中值定理提供了基础,通过构造辅助函数并利用连续函数的性质,我们成功地得出了积 分中值定理的结论。 在证明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体会到连续函数的性质对于定理的证明 起着重要作用。连续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取值是连续的,介值定理则保 证了函数的取值范围。这样,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特性来推导出积分中 值定理。这一定理的应用十分广泛,不仅在数学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

(完整word版)定积分的证明题44题(word文档良心出品)

题目1证明题容易 d x 证明(x -t) f (t)dt = f (x) - f (a) dx」a 题目2证明题容易 JI 利用积分中值定理证明:lim 4 sin n xdx ^0 b =0 题目3证明题一般 b 设函数f(x)在[a,b]内可导,且f(a) =0, a 证明:在[a,b]内至少存在一点•使f ()f (x)dx = 0 =0。 题目4证明题一般 设f (x) = f (x +a), na 证明:当n为正整数时° f (x)dx a n 0f (x)dx。

题目5证明题 一般 1 1 证明:oX m (1-x)n dx x n (1-x)m dx o 题目6证明题 一般 设f (x)在[a,b ]上有定义,且对[a,b ]上任意两点x, y, 有 f (x) — f (y) _ x — y.则f (x)在[a,b ]上可积,且 1 题目7证明题 一般 设f (x)在[a,b ]上的连续,在(a,b)内可导,且f(a) = f (b) =0. b 2 证明:4 | f (x)dx 兰 M (b —a),其中 M = sup f "(x)。 a *x :b b [f (x)dx —(b —a) f (a)兰一(b —a)

题目8证明题一般 设f(x)在[a,b]上正值,连续,则在(a,b)内至少存在一点t , b 1 b 使f(x)dx = f(x)dx f(x)dx 。 ■ a ' 2 ■ a 题目9证明题一般 jc 丑 证明:0:::2sin n1xdx ::刁sin n xdx。 题目10证明题一般 11 dx 二 求证 2 °4-x2 x3 6

积分中值定理求极限的条件(二)

积分中值定理求极限的条件(二) 积分中值定理求极限的条件 引言 积分中值定理是微积分中非常重要的定理之一,它为我们求解函 数的积分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积分 中值定理来求解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极限。本文将探讨积分中值定理 求极限的条件。 什么是积分中值定理? 积分中值定理是微积分中的基本定理之一,它指出在某一区间上,如果一个函数连续,那么它一定存在一个点,使得在该点处的导数等 于函数在整个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这一点被称为积分中值点。积分 中值定理有两个重要的特殊情况,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柯西中值定理。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条件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是积分中值定理的一个特殊情况,它要求函数 在某一闭区间上连续,在该闭区间的内部可导。具体来说,拉格朗日 中值定理的条件包括: •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 •函数f(x)在开区间(a,b)内可导。

柯西中值定理的条件 柯西中值定理是积分中值定理的另一个特殊情况,它要求函数在 某一闭区间上连续,并且存在一个非零的数c,使得c与函数f(x)在闭 区间[a,b]上的导数f′(c)成比例。具体来说,柯西中值定理的条件包括:•函数f(x)和g(x)在闭区间[a,b]上连续; •函数g(x)在闭区间[a,b]上不变为零。 积分中值定理求极限的条件 在使用积分中值定理求解函数在某一区间上的极限时,我们需要 注意以下条件: 1.函数在该区间上连续:这是积分中值定理的基本条件,只有函数 在该区间上连续,我们才能够使用积分中值定理来求取极限。 2.函数在该区间的导数存在:只有函数在该区间内可导,我们才能 够确定存在积分中值点,进而利用中值定理来求解极限。 结论 积分中值定理为我们求解函数的积分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并 且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积分中值定理来求解函数在某一区间 上的极限。但是,在使用积分中值定理求解极限时,我们需要满足函 数在该区间上连续以及在该区间的导数存在这两个条件。只有在满足 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够得出准确的结果。

用介值定理证明闭区间的积分中值定理

标题:介值定理证明闭区间的积分中值定理 导语:在数学中,积分中值定理和介值定理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将探讨介值定理如何用来证明闭区间的积分中值定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数学原理。 一、介值定理的基本概念 介值定理是微积分中的一个基本定理,它是基于连续函数的性质而形成的。介值定理表明,如果一个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那么它在该闭区间上取遍它在该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任何一个值。具体来说,介值定理可以理解为:如果一个函数在闭区间上连续,那么它可以取到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任何值。 二、积分中值定理的基本概念 积分中值定理是微积分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是描述函数在闭区间上平均值的定理。积分中值定理可以表述为:如果函数f(x)在闭区间[a, b]上连续,那么一定存在一点c,使得函数f(x)在闭区间[a, b]上的平均值等于函数f(x)在闭区间[a, b]上的积分值。积分中值定理告诉我们,对于连续函数来说,它在一个闭区间上的平均值一定等于在该区间上的某一点的函数值。 三、介值定理证明闭区间的积分中值定理 现在我们将介值定理和积分中值定理联系起来,来证明闭区间的积分

中值定理。假设函数f(x)在闭区间[a, b]上连续,根据介值定理,我们 知道f(x)可以取到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任何值。现在我们来构造一个新的函数F(x),使得F(x)在闭区间[a, b]上连续,并且满足F(a) = F(b)。具体地,我们可以构造F(x) = ∫[a, x] f(t) dt - (x-a)f(a),其中t 在[a, x]上变化。 根据介值定理,F(x)在闭区间[a, b]上连续,并且F(a) = F(b),因此 F(x)在闭区间[a, b]上可以取到介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任何值。根 据积分中值定理,对于函数F(x),存在一点c,使得F(c) = (c-a)f(c)。将F(x)展开,可以得到∫[a, b] f(x) dx - (b-a)f(c) = 0,即∫[a, b] f(x) dx = (b-a)f(c)。 通过以上推导,我们得到了闭区间的积分中值定理,即函数在一个闭 区间上的积分值等于该闭区间长度与函数在某一点的取值的乘积。这 就是介值定理如何被用来证明闭区间的积分中值定理的过程。 结语:通过介值定理证明闭区间的积分中值定理的推导过程,我们可 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两个数学概念的联系和应用。介值定理和积分中 值定理在微积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为我们理解函数在闭区间上 的性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数学原理,并拓展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个人观点:介值定理和积分中值定理是微积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

积分第一中值定理

积分第一中值定理 《积分第一中值定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数学定理,它提出了一种用于积分计算的新方法。它可以让计算积分不仅更精准,而且更简便,这使得积分计算成为一项可以很快进行的任务。 定理:在一个给定的函数f(x)在区间[a,b]上的积分,可以用下面的公式做出估算: 积分∫[a,b]f(x)dx≈(b-a)f((a+b)2) 证明:设f(x)是一个在这个区间[a,b]上的定义函数,它的图像如下: 根据定义,积分的平均值可以写成: ∫[a,b]f(x)dx=∫ab[f(x)+f(b)-f(a)]dx 其中,f(a)和f(b)代表f(x)在a和b处取得的值。 把f(x)写成一个定义断点,这样可以得出 ∫[a,b]f(x)dx=∫[a,b]f((a+b)2)dx+∫ (a,b)[f(x)-f((a+b)2)]dx 对第一项求积分,我们得到: ∫[a,b]f((a+b)2)dx=(b-a)f((a+b)2) 而关于第二项,由于f(x)在a和b处差异很小,因此在区间[a,b]上,f(x)的变化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可以认为 ∫(a,b)[f(x)-f((a+b)2)]dx≈0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 ∫[a,b]f(x)dx≈(b-a)f((a+b)2)

这就是积分第一中值定理。 该定理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方面,它可以用来快速计算函数的积分,另一方面,它也可以用于精确计算数值积分。此外,积分第一中值定理也同样可以应用于多元函数的积分中。因此,积分第一中值定理对数学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积分第一中值定理的准确性得到了很多的证实,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积分第一中值定理的结果受到函数在区间[a,b]上变化的 影响,如果函数变化很大,则定理的结果也会有偏差。另外,积分第一中值定理也不能扩展到复杂的函数,它只能用于单变量函数的积分。 总体来说,积分第一中值定理是一个重要的定理,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正确计算积分的情况下提高计算效率。但是我们也要小心,在使用该定理时不能过分激进,要注意函数的变化情况。只有在正确的前提下,才能使用积分第一中值定理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积分中值定理推广

积分中值定理推广 1. 导言 积分中值定理是微积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用于研究函数在某个闭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它的基本思想是,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个闭区间上连续并可导,那么在这个闭区间内一定存在某个点,使得该点的瞬时变化率等于整个区间的平均变化率。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积分中值定理进行推广,拓展其应用领域,并讨论其证明方法和相关概念。 2. 基本概念回顾 在讨论积分中值定理的推广之前,我们首先回顾一下积分中值定理的基本概念。设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并在开区间(a,b)内可导。则必存在一个点c∈(a,b),使得 f′(c)=f(b)−f(a) b−a 其中,f′(c)是f(x)在点c处的导数。 这个定理表明,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个闭区间上连续并可导,那么在这个闭区间内一定存在某个点,使得该点的瞬时变化率等于整个区间的平均变化率。 3. 推广1:一元函数的积分中值定理 在一元函数的情况下,积分中值定理的推广主要涉及到函数的高阶导数。我们来详细讨论一下。 设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n阶可导,并且n阶导数f(n)(x)在闭区间[a,b]上连续。则对于任意的x1,x2,…,x n∈[a,b],存在一个点c∈[a,b],使得 f(n)(c)=f(n)(x1)+f(n)(x2)+⋯+f(n)(x n) n 这个定理的推广意味着,如果一个函数的n阶导数在某个闭区间上连续,并且这个闭区间上的n个点的n阶导数的平均值等于n阶导数在某个点处的值,那么存在某个点c,使得n阶导数在点c的值等于这个平均值。

这个推广在实际应用中经常被用到。例如,在数据分析中,可以根据某个数据集n 个不同的观测值来估计整个数据集的某个属性的平均值。 4. 推广2:多元函数的积分中值定理 在多元函数的情况下,积分中值定理的推广涉及到偏导数和多元函数的相关概念。我们来详细讨论一下。 设函数f(x1,x2,…,x n)在闭区间D上连续,并在开区间D内可导。设P和Q是闭区间D 上的两个点。则存在某个点R,使得 f(P)−f(Q)=∑∂f(R)∂x i n i=1 Δx i 其中,∂f(R) ∂x i 表示函数f(x1,x2,…,x n)在点R处对第i个变量x i的偏导数,Δx i表示第i 个变量x i的差值。 这个定理表明,如果一个多元函数在某个闭区间上连续并可导,那么在这个闭区间内任意两点之间的函数值的差可以表示为各个偏导数在某个点处乘以相应变量差值的和。这个推广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例如,在经济学中,可以根据不同产量和价格下的需求函数的偏导数来研究市场供需关系。 5. 证明方法 积分中值定理的推广证明方法主要基于高阶导数和偏导数的定义。具体证明过程较为繁琐,在此不再详述。需要注意的是,在证明过程中,需要使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柯西中值定理等相关定理。 6. 总结 积分中值定理是微积分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在一元函数和多元函数的情况下都有着重要的应用。通过对积分中值定理的推广,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函数的变化规律,从而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在实际应用中,积分中值定理的推广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一些复杂的现象,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准确和有效的方法。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理解积分中值定理的推广起到一定的帮助,并激发读者进一步研究相关领域的兴趣。

(完整word版)中值定理构造辅助函数

微分中值定理证明中辅助函数的构造 1 原函数法 此法是将结论变形并向罗尔定理的结论靠拢,凑出适当的原函数作为辅助函数,主要思想分为四点:(1)将要证的结论中的ξ换成x ;(2)通过恒等变形将结论化为易消除导数符号的形式;(3)用观察法或积分法求出原函数(等式中不含导数符号),并取积分常数为零;(4)移项使等式一边为零,另一边即为所求辅助函数()F x . 例1:证明柯西中值定理. 分析:在柯西中值定理的结论()()'()()()'()f b f a f g b g a g ξξ-=-中令x ξ=,得()()'() ()()'() f b f a f x g b g a g x -=-,先变形 为 ()()'()'()()()f b f a g x f x g b g a -=-再两边同时积分得()() ()()()()f b f a g x f x C g b g a -=+-,令0C =,有 ()()()()0()()f b f a f x g x g b g a -- =-故()() ()()()()() f b f a F x f x g x g b g a -=--为所求辅助函数. 例2:若0a ,1a ,2a ,…,n a 是使得12 00231 n a a a a n + +++=+…的实数.证明方程20120n n a a x a x a x ++++=…在(0,1)内至少有一实根. 证:由于223 1120120()231 n n n n a a a a a x a x a x dx a x x x x C n +++++=+ +++++⎰…… 并且这一积分结果与题设条件和要证明的结论有联系,所以设 23 1120()231 n n a a a F x a x x x x n +=+ ++++…(取0C =),则 1)()F x 在[0,1]上连续 2)()F x 在(0,1)内可导 3)(0)F =0, 12 0(1)0231 n a a a F a n =+ +++=+… 故()F x 满足罗尔定理的条件,由罗尔定理,存在(0,1)ξ∈使'()0F ξ=,即 23 1120()'0231 n n x a a a a x x x x n ξ+=+ +++=+…亦即20120n n a a a a ξξξ++++=…. 这说明方程20120n n a a x a x a x ++++=…在(0,1)内至少有实根x 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