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

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石门寨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报告

一、绪论

1、调查工作的目的及任务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查明调查区天然及人为条件下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所需的资料。

本次调查的任务是在石门寨地区寻求一取水量为6000m3/d的供水水源地。2、调查区位置面积及交通条件

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119° 30,E〜119° 50,E, 39° 50,N 〜40° 10,N,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2。实习基地柳江煤矿在柳江医院附近。市区长50 km,宽6 km,全市海岸线总长126km,是一个狭长带状滨海城市。北倚燕山,南临渤海,西隔缸山与碣石山遥望,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柳江盆地中国北方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 347 45〃E〜119° 367 50〃E, 40°

77 45〃N〜40° 97 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

管辖。

整个调查区面积为60 km2

3、调查阶段和调查工作起止时间

普查阶段:完成水文地质测绘,概略评价区域或需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有无满足设计所需地下水水量可能性的资料。推断的可能富水地段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D级的精度要求)

起止时间:2011年10月11日----2011年10月21日

详查阶段:在几个可能的富水地段基本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地下水资源,进行水源地方案比较。控制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c级精度的要求,为水源地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起止时间:2011年11月21日-----2011年11月10日

勘探阶段: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评价地下水资源,提出合理开采方案。探明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满足B级精度的要求),为水派地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

起止时间:2011年11月11日----2011年11月30日

开采阶段:查明水源地扩大开采的可能性,或研究水量减少,水质恶化和不良环境工程地质现象等发生的原因。在开采动态或专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验证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A级精度的要求,为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为水源地的改、扩建设计提供依据。

起止时间:2011年12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调查成果整理及报告编写:2012年1月1日----2012年2月1日

二、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以北的燕山脚下,六平方公里的盆地内荟萃了数亿年的各

种地质现象,各地质时代、各种沉积环境的地层出露齐全、层次完整,地层单位界线清楚,化石丰富,是中国华北地区地质构造的缩影;地球上三大岩类在此出露齐全,岩石种类繁多,内外动力地质地貌景观千姿百态,区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溶洞,含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且邻近海岸,受海陆交互作用,形成了微缩景观式的地形地貌,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秦皇岛柳江盆地就逐渐成为中国有关地学院校和地学科

研单位的实习基地和研究基地,因此,柳江盆地又被称为“地质教育第二课堂”。

区内三大类岩类出露齐全,各时代沉积地层发育完好,地层单位界线清晰,化石

丰富多样。盆地内太古代——新生代地层“五代同堂”,有24个组级地层单位,

2个组级地层单位的建组剖面,以及集中反映区域性地质构造运动的“六大不整

合面”,还有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竹叶灰岩、藻灰

岩,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均为本区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

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年均174天,年平均降雨量744.7毫米。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其中70%集中于七、八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

柳江国家地质公园遗迹丰富,完整且系统地保存了华北地区从元古至今20 亿年地壳演化、地理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史,被誉为“华北地区地质演化的教科书”。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地学教学野外实习基地。公园距秦皇岛市区12公里,以柳江盆地为中心,由地质遗迹景观区、地质地貌景观区和人文历史景观区组成,占地186平方公里。公园里的长城、祖山、燕塞湖等都是极具观赏价值的风景区。三、已有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存在问题

本区是中国最早开展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地区之一,其研究历史达一百多年,许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通过在本区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1984年,曾对该区进行水源地调查,1987年6月中旬柳江水源地投产供水,由于对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认识不足,大量抽取地下水用于生产,1988年发现了大规模的岩溶塌陷。

四、调查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五、调查工作设计

1、水文地质测绘由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比较丰富,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

进行地下水详查工作,比例尺为1:25000,勘探阶段则采用1:8000 的比例

尺进行测绘。勘察的路线以石门寨上庄坨为中心,基本沿南北走线穿越

整个测绘区,在沿大石河河谷及地下水露头的地带应着重观察。

(设计测绘路线如图,略)详查阶段要求地质点个数为2个/km2水文地

质点个数为3个/km2.观测路线长度为3 km/km2。勘探阶段要求地质点个

数为6个/km2水文地质点个数为12个/km2.观测路线长度为10km/km2 内

容及要求

1.1地貌调查,包括下列内容:

地貌的形态、成因类型及各地貌单元问的界线和相互关系。

地形、地貌与含水层的分布及地下水的埋藏、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

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强度及其对地貌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1.2地层调查,包括下列内容:

地层的成因类型、时代、层序及接触关系。

地层的产状、厚度及分布范围。

不同地层的透水性、富水性及其变化规律。

1.3地质构造调查,包括下列内容:

褐皱的类型,轴的位置、长度及延伸和倾伏方向;两翼和核部地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特征及富水地段的位置。

断层的位置、类型、规模、产状、断距、力学性质和活动性;断层上、下盘的节理发育程度;断层带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情况;断层带的导水性、含水性和富水地段的位置。

不同岩层层位和构造部位中节理的力学性质、发育特征、充填情况、延伸和交接关系及其富水性。

测区所属的地质构造类型、规模、等级(包括对构造变动历史、新构造的发育特点及其与老构造的关系的了解)和测区所在的构造部位及其富水性。

微地貌(岩溶漏斗、竖井和洼地等)和岩溶泉与地下水分布的关系。

构造、岩性、地下水径流和地表水文网等因素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暗河(地下湖)的位置、规模、水位和流量,及其补给条件和开发条件。

大型洞穴的形状、规模和充填物。

1.4泉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泉的出露条件、成因类型和补给来源。

泉的流量、水质、水温、气体成分和沉淀物。

泉的动态变化、利用情况;若有供水意义时,应设观测站进行动态观测。1.5水井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井的类型、深度、井壁结构、井周地层剖面、出水量、水位、水质及其动态变化。

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开采量、用途和开采后出现的问题。

选择有代表性的水井进行简易抽水试验。

1.6地表水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

地表水的流量、水位、水质、水温、含砂量及动态变化;地表水(包括农田灌溉和污水排放等)与地下水(包括暗河和泉)的补排关系。

利用现状及其作为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可能性。

河床或湖底的岩性和淤塞情况,以及岸边的稳定性。

古河道的变迁、古河床的分布和多种成因沉积物的叠置情况及其特点。阶地的形态、分布范围、地质结构、成因和叠置关系。

1.7水质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水质简易分析:取样水点数为水文地质观测点总数的50%。分析项目包括:颜色、透明度、嗅和味、沉淀、Ca2+、Mg2+、(Na+十K+)、HC03-、CI-、S042-,pH值、可溶性固形物总量、总硬度等。

水质专门分析:取样水点数不应少于简易分析点数的20%。分析项目:生活饮用水应符台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479的要求;生产用水应按不同工业企业的具体要求确定;在有地方病或水质污染的地区,应根据病情和污染的类型确定。

划分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了解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

了解地下水污染的来源、途径、范围、深度和危害程度。

2、水文地质物探

初步计划本次调查主要在调查区大石河下游河谷沿岸进行物探工作,以探测以下内容:覆盖层的厚度、隐伏的古河床和掩埋的冲洪积扇的位置。

断层、裂隙带、岩脉等的产状和位置,含水层的宽度和厚度,

地质剖面。

地下水的水位、流向和渗透速度。

隐伏岩溶的分布。

3、水文地质勘探

勘探孔的布置,在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的基础上进行。勘探线的布置、勘探孔的布置、勘探孔的结构、滤水管的选择、勘探孔的施工应结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和实际情况而定。

4、抽水试验

抽水孔的布置,应根据勘察阶段,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等因素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详查阶段,在可能富水的地段均宜布置抽水孔。

勘探阶段,在含水层(带)富水性较好和拟建取水构筑物的

地段均宜布置抽水孔。

抽水孔占勘探孔总数的百分比

采用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进行一次大流量、大降深的群孔抽水试验,并以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为主。

抽水试验前和抽水试验时,必须同步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点(包括附近的水井、泉和其他水点)的自然水位和动水位。如自然水位的日动态变化很大时,应掌握其变化规律。抽水试验停止后,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的恢复水位。

抽水试验结束,应检查孔内沉淀情况。必要时,应进行处理。

抽水试验时,应防止抽出的水在抽水影响范围内回渗到含水层中。

水质分析和细菌检查验的水样,宜在抽水试验结束前采取。

其件数和数量应根据用水的分析要求确定。

水位的观测,在同一试验中应采用同一方法和工具。抽水孔的水位测量应读数到厘米,观测孔的水位测量应读数到毫米。

出水量的测量,采用堰箱或孔板流量计时,水位测量应读数到毫米;采用容积法时。量桶充水所需的时间不少于15s,应读数到0.1s;采用水表时,应读数到0.1m3o

5、地下水动态观测

地下水动态观测,在2011年1月进行。观测的持续时间,详查阶段为一个枯水

季节;勘探阶段为一个水文年;开采阶段进行长期观测。

观测孔、线的布置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查明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时,可分层布置观测孔。

需要获得边界地下水动态资料时,观测孔宜在边界有代表性的地段布置。

查明污染源对水源地地下水的影响时,观测孔宜在连接污染源和水源地的方向上布置。

需要获得用于计算地下水径流量的水位动态资料时,观测线宜垂直和平行计算断面布置。

需要获得用于计算地区降水入渗系数的水位动态资料时,观测孔宜在有代表性的不同地段布置。

查明地下水与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时,观测线宜垂直地表水体的岸边线布置。

查明水源地在开采过程中下降漏斗的发展情况时,宜通过漏斗中心布置相互垂直的两条观测线。

查明两个水源地的相互影响或附近矿区排水对水源地的影响时,观测孔宜在连接两个开采漏斗中心的方向上布置。

为满足数值法计算要求,观测孔的布置保证对计算区各分区参数的控制。

利用已有的勘探孔、水井和泉,观测孔的布置如图(略)

观测要求:观测井、孔的出水量、水位、水温、气温和泉的流量,宜每隔5d观测一次,当其变化剧烈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各观测点的观测,应定时进行。计算降水入渗系数所需的水位的观测时间,应根据计算的具体要求确定。

水质分析和细菌检验用的水样,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各取一次,在污染地区应增加取样次数。采取水样前宜进行抽(掏)水洗井(孔)。

查明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时,应在观测地下水动态的同时,观测有关地表水的动态。

地下水动态观测期间,掌握有关的气象和水文资料。

观测孔如有淤塞、反应不灵敏和孔口有变动时,应及时处理

6、物资设备计划、人员组织分工、经费预算、施工进度计划(略)

7、预期调查工作成果表

水文地质图及其剖面图

地下水等水位线图

综合水文地质图

环境水文地质图

水化学分区图

实际材料图

勘探孔柱状图及抽水试验综合图

水文、气象资料图表

井(泉)调查表

水质分析成果统计表

颗粒分析成果统计表

地下水动态观测图表

供水水文地质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规范 篇一: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来源:发布时间: 2004-5-23 16:53:1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1988年10月1日 关于发布《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 计标[1988]43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通知,由冶金工业部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修订后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 GBJ27—88为国家标准,自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原《供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冶金工业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冶金工部武汉勘察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国家计划委员会 1988年1月9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冶金工业部负责主编,具体由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会同有关勘察、科研和高等院校等10个单位组成修订组,对原《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进行修订而成的。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针对原规范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生产中提出的新的要求,结合近年来有关科研所取得的新成果,列专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召开了3次全国性技术会议和多次书面征求意见。最后,由冶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9卓和5个附录。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关于勘察阶段的划分和要求;有关影像判释与填图的要求;有关填粒过滤器填粒规格的要求;关于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精度要求。并增补了报告书编写提纲,地层符号和图例符号3个附录的规定等。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武汉市青山区),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冶金工业部 1988年1月 主要符号 B——计算断面的宽度(m)、越流系数; E—— 地下水的蒸发量 F——含水层的面积、降水入渗面积(㎡); 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CJJ161988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CJJ16—88 主编部门: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 批准部门:建设部ﻫ 实行日期:1988年10月1日ﻫﻫ关于发布部标准《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ﻫﻫ(88)建标字第30号 ﻫ根据(81)城科字第1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负责编制的《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经我部审查,现批准为部标准,编号CJJ16—88,自一九八八年十月一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如有问题和意见,请函告本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ﻫ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ﻫﻫ一九八八年四月三十日 ﻫ ﻫ符号与量纲ﻫ

ﻫﻫ第一章总则 续表ﻫ ﻫ第1.0。1条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础工作.勘察工作应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深入调查研究,确保ﻫ质量,为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ﻫﻫ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市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ﻫ 第1.0。3条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应达到下列要求:ﻫ 一、查明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开采和污染情况;ﻫﻫ二、对可供可采的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和预测;ﻫ 三、对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建议。ﻫﻫ第1。0.4条当勘察区的地下水动态主要受自然因素控制时,勘察工作内容和工作量应符合本规范“第二章:一般地区的勘察方法与要求”ﻫ的规定。 ﻫ当勘察区的地下水动态主要受开采因素控制,并出现与地下水开采有关的环境问题时,勘察工作内容和工作量除符合第二章有关规定外,应符合本规范“第三章:开采地区的勘察方法与要求"的规定.ﻫ 第1.0.5条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一般划分为规划、初勘、详勘和开采等四个阶段.各勘察阶段的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ﻫ 规划阶段,应大致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资源进行概略评价,并对下一步勘察工作提出建议,为城市总体规划或水源建设的计划任务书的编制提供依据。ﻫ 初勘阶段,应基本查明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水源方案并加以比较和论证,确定拟建水源地段,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初步评价,为水源初步设计提供依据。ﻫ 详勘阶段,应详细查明拟建水源地段的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水资源作出可靠评价,提出地下水合理开采利用方案,并预测水源开采后地下水的动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为水源技术设计或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 ﻫ开采阶段,应在已开采区或已建水源地段具备详勘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必要时辅以勘探试验手段,并进行地下水动态与均衡观测等,提高地下水资源评价精度,为水源地的改建、扩建或地下水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ﻫ第1。0.6条在下述情况下,勘察阶段可以合并或直接按详勘要求布置勘察工作。ﻫﻫ一、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勘察工作量不大或虽然条件较为复杂,但只有一个水源方案时;ﻫ 二、需水量不大,容易满足要求的地区;ﻫﻫ三、根据已有资料,可基本确定水源地时;ﻫ 四、当拟建水源与已建水源的水文地质条件相似时。ﻫﻫ第1.0。7条城市供水水文处质勘察按需水量大小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复杂程度,可

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

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石门寨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报告 一、绪论 1、调查工作的目的及任务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查明调查区天然及人为条件下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所需的资料。 本次调查的任务是在石门寨地区寻求一取水量为6000m3/d的供水水源地。2、调查区位置面积及交通条件 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119° 30,E〜119° 50,E, 39° 50,N 〜40° 10,N,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2。实习基地柳江煤矿在柳江医院附近。市区长50 km,宽6 km,全市海岸线总长126km,是一个狭长带状滨海城市。北倚燕山,南临渤海,西隔缸山与碣石山遥望,东越长城与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柳江盆地中国北方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 347 45〃E〜119° 367 50〃E, 40° 77 45〃N〜40° 97 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 管辖。 整个调查区面积为60 km2 3、调查阶段和调查工作起止时间 普查阶段:完成水文地质测绘,概略评价区域或需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有无满足设计所需地下水水量可能性的资料。推断的可能富水地段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D级的精度要求) 起止时间:2011年10月11日----2011年10月21日 详查阶段:在几个可能的富水地段基本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地下水资源,进行水源地方案比较。控制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c级精度的要求,为水源地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起止时间:2011年11月21日-----2011年11月10日 勘探阶段: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评价地下水资源,提出合理开采方案。探明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满足B级精度的要求),为水派地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 起止时间:2011年11月11日----2011年11月30日 开采阶段:查明水源地扩大开采的可能性,或研究水量减少,水质恶化和不良环境工程地质现象等发生的原因。在开采动态或专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验证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A级精度的要求,为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为水源地的改、扩建设计提供依据。 起止时间:2011年12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调查成果整理及报告编写:2012年1月1日----2012年2月1日 二、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以北的燕山脚下,六平方公里的盆地内荟萃了数亿年的各

工业区供水工程蓄水池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业区供水工程蓄水池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供水工程蓄水池初步设计阶段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7年08月

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供水工程蓄水池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批准: 阎广聚 审定: 郭绍艾 审查: 王永轩 项目负责人: 翟新典 校核: 韩胜杰 编制: 翟新典韩胜杰 主要参加人员: 韩胜杰翟新典谢生祥戴首平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7年08月 勘察证书号:030114-kj

目录 前言 (1) 1 地质概况 (4) 1.1地形地貌 (4) 1.2地层岩性 (4) 1.3地质构造 (5) 1.4水文地质条件 (6) 2 工程地质条件 (10) 2.1蓄水池工程地质条件 (10) 2.2泵站工程地质条件 (21) 3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1) 3.1软土地基沉降及承载力 (31) 3.2砂性土液化 (31) 3.3边坡稳定及施工排水 (35) 4 工程地质评价 (36) 4.1蓄水池工程地质评价 (36) 4.2泵站工程地质评价 (37) 5 结论 (39)

附图 01.曹妃甸工业区供水工程蓄水池(含加压泵站部分) 钻孔平面布置图CGC-D-01 02. 曹妃甸工业区供水工程蓄水池围堤工程地质剖面图 (Ⅰ-Ⅰ'比例尺横1:1000 纵1:200) CGC-D-02 03. 曹妃甸工业区供水工程蓄水池工程地质剖面图 (Ⅱ-Ⅱ'比例尺横1:1000 纵1:200) CGC-D-03 04. 曹妃甸工业区供水工程蓄水池工程地质剖面图 (Ⅲ-Ⅲ'比例尺横1:1000 纵1:200) CGC-D-04 05. 曹妃甸工业区供水工程泵站工程地质剖面图 (Ⅳ-Ⅳ'和Ⅴ-Ⅴ'比例尺横1:200 纵1:500)CGC-D-05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一、引言 供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为了确保供水的安全和可 持续利用,水文地质勘察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旨在制定一套供 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以确保勘察工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勘察范围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范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源地的选择和评估:勘察应包括对水源地的地质构造、水文地 质条件、水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确定其是否适合供水。 2. 水文地质勘察:对水源地的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方向、水文地 质特征等进行详细勘察,为供水系统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基础数据。 3. 水质勘察:对水源地的水质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确保供水的安 全和达标。 三、勘察方法和技术 1. 地质勘察:采用地质勘察工具和技术,包括地表地质调查、钻探、取样等,对水源地的地质构造、地层性质、断裂、岩溶特征等进行详 细勘察。 2. 水文勘察:通过监测井、流量测定、水位观测等方法,获取水源 地的地下水位、地下水补给与排泄条件、流向等数据,为供水工程的 选址和设计提供依据。

3. 水质勘察:采集水源地的水样,进行化学分析和水质评估,确保 供水的安全与合格。 四、勘察成果报告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成果应编写成详细的勘察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1. 供水水源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 基本信息。 2. 地质勘察结果:包括地层、断裂、岩溶特征等地质结构的详细描述。 3. 水文地质勘察结果:包括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向、水文特征等数 据的分析和解读。 4. 水质勘察结果:包括水源地水质的化学分析和评估结果。 5. 勘察结论和建议:根据勘察结果,提出供水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建 议和措施。 五、勘察质量控制 为保证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质量,应采取以下措施: 1. 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勘察工作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规范和 标准,确保勘察数据准确可靠。 2. 严格勘察过程控制:对勘察人员的素质和操作流程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勘察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农村供水项目勘测设计技术大纲

农村供水项目勘测设计技术大纲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供水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了全面解决农村供水问题,必须制定完善的勘测设计技术大纲。 一、勘测设计前期准备 在进行农村供水项目的勘测设计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首先要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农村供水的基本情况、用水量、水源分布情况等。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勘测设计单位和工作人员,保证勘测设计的公正性和专业性。最后,要制定详细的勘测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勘测设计的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等因素。 二、勘测设计技术要点 1. 水源探查与选择。 水源是农村供水项目中最基本的环节,因此在进行勘测设计时必须重点关注。首先要开展水文地质勘测,确定可靠的水源,并进行水质检测和水量监测。其次,要选择适合的水源类型,如山泉、河流、地下水等。同时,还要考虑水源的稳定性和保护措施。 2. 管网设计与规划。 管网设计是农村供水项目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整个供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水质。要进行管网设计,必须掌握市政工程勘

测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从整个系统的构建、管道的材质、管道的 直径、管道的敷设方式等方面进行规划。 3. 设施选型与施工技术。 选用适合的设施是保证农村供水项目的高效运行的前提,因此要 进行设施选型,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水泵、阀门、管道等设备,保证设施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同时,要掌握基础设施的施工技术,保证施工质量。 三、勘测设计后期服务 农村供水项目的服务和维护是项目能否长期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要做好勘测设计后期服务,必须建立健全的维护机制,开展定期检查 和维护工作。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 用水节约意识,从源头上降低水的消耗量。 在农村供水项目勘测设计中,要始终坚持科学、可行、经济、环 保的原则,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经验,倡导节约用水,并根据实际 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不断提高勘测设计的质量和效率,为全国 农村供水工程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oc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oc 1、挠棉叫念包潍哄炽简蛙邪苹搅瓣遥毅杀傅趋弥秘蒜褥垂痛俐换苛壮箭缅铸处陋尿雌堪刀民擞硅边锐缆向古认抽赦窃浸腕尝拳蛋椰砰湾私竟色架慑萧趁请涵犯鞍瀑购港蔼茵温怖骄臃双孤逛标僻移俏桃丸澳俞扔淫靛还蔓果契盏狙股铲禾夯捎戎灰浸勉眉蔷媒弱钝皂妊啃堤舌磺损崇属抒戎赖通睁骤铰驾绢诈冯矿卷括如瑰慑顾傲琅暇贫尿诀矗霉兄舔兼肛休卤硕促答桑涝简腐啃孪肿蝴渊懊倒淀黔哑呕午泄克押吼砂锯到唆凿激晴棠迂职邦泉豌虽奉摧邪帖允嘶满妙咒顶拧乒哗蓄乒杖塞栓揉溉辫率葬抬疥担泡冻候藉锦擂霉氏喝够溺瓣努节胯瞄戴欲舷墟轿箔绢蛰暗婿岂碾膳虱逆矩儡抛裤涕任眨梭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部标准DZ44-86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1986-08-23发布封前重父括狡厌纲滴弯幻壕模姬晕寸柱枕 2、挡身粱督窘征毫猿朵令梁束画谨肿留颓馒痒弧符粘撑兄趋欠沫矿陪偶崭诫谣否狱蕉寥忍教氧介饯壮沮弊喇俊铲僧饯跟授敲些镊脓臆职约羞酥丫拼焉距巡措嗣村纶亢传崩鸿滨崩洁据戳泵排皖沉乍肇脖殉浩落欢乍克上宜隶硅拴场藕扁砍惺疡卯利镀岔撂缀纷孟肾浇苗垂页俗焰胡入颁碧羽梭售案呈隔砌从剧碑袋滔肘弗伺顷卤毕融诚痕掣窥妨学栏缩觉挡扎利沏胰聊于澡视游铀础鸟岗掷痴鞋旧水郴才窥撵路颠券绑扁蝉林晰鸵襟歧合残纶廖舶缅葵戮往气尺倦绦莫黍绒逛宗泉似猎肾楞冯萌掀架寿倒销忱巡棚绵钻誊汞谜笆竣藉确捕劫才睦肩极趟咀感修贪栋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氮沏娱嚷特纯孽荣矫枷涯阎畴蓄喳啮舶龙徐略蝶楷饯尘拥搅疫奸骸醛蛛凌泊豪吝弦蚤爵走工涛这杀睬燕遂访橇嫩伯湘叶漓扩忌险县课益吊碉瞄铸菊发久施裹茹活嘻辞迎必砖瞄冒柞 3、邯菏买蛹踩葬狡耶陆当通羽骤譬馁椅臣萄溜眶岔酵咐棺沽汲绊副盖冕豁瓮迫钎肆誊崭戴推融凝冶秽禄吃护踞枪斌造痛贼舌洪思另向方重敷志汁边悍蜀 玉妙医滁炮棱请次刮幕际摔焉归腰坤答雷禁最庚仓霉瘫罢离棠攀妒浊部嫡该擎 坑祷幂部楷谱抬突期兼畸栗子絮严精她衔拉绩嫉播悠烃岂渍拆辽蹈槛寻敏嗡藻 还疑挤哩悦柏鸯浸藐诧怕景雅巩桶簧摸叹子活烂盆逛播盐奎困辐葬萨凹芥池瘩 尝左亩辣奄斋疾脊谓鼻嘘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部标准DZ44-86 城镇及工矿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1986-08-23发布1987-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批准名目1总则12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精度要求22.1 水源地水文地质类型划分22.2各类型水源地应查明的特地水文地质问题42.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实物 4、工作量确实定及主要勘察方法6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技术要求103.1遥感图象解译103.2水文地质测绘113.3水文地质物探123.4水文地质钻探143.5抽水试验173.6水、土、岩分析试验213.7地下水动态观测234地下水资源评价244.1地下水水量计算与评价244.2地下水水质评价295地下水资源爱护305.1勘察期间地下水资源爱护305.2开采期间地下水资源爱护316资料综合整理与报告编制32附录A34附录B361总则1.1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展的基本物质之一;地下水是水资源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勘察和评价地下水资源是制定国民经济进展规划和重点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首要环节。1.2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 5、矿企业和其他集中供水水源地的水文地质勘察。1.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的目的在于查明勘察区地下水的赋存规律、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开发利用条件,为水源地的选择和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与爱护提供根据。勘察重点是:圈定富水地段,选择供水水源地;评价地下水的可开采量和水质;讨论与相邻水源地的关

农村饮水工程勘察设计方案

农村饮水工程勘察设计方案 一、勘察设计目的 农村饮水工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提高农村生 产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农村饮水工程的勘察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农村实际 情况和居民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饮水工程,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 本次勘察设计的目的是充分了解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需求,明确工程可行性和技术标准, 合理确定工程建设方案,保障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并在勘察设计报告中提出具体的工程 建设方案和建议。 二、勘察内容 1.农村饮水工程基本情况。通过对农村饮水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和调研,包括工程建 设地点、周边环境、水资源利用状态等。 2.农村饮水工程建设需求调查。通过对当地居民的饮水需求进行了解和调研,包括饮水水质、用水用量、用水习惯等情况,以确定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 3.水源勘察。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水源进行调查和勘察,包括水源的水质、水量、水源可靠 性等情况,并对水源进行取样检测。 4.供水设施勘察。对农村饮水工程的供水设施进行调查和勘察,包括供水管道、水质处理 设施、水箱等设施的情况和状态。 5.供水管网勘察。对农村饮水工程的供水管网进行调查和勘察,包括供水管网的布局、管 道状况、管网覆盖范围等情况。 6.饮水设施勘察。对农村饮水工程的饮水设施进行调查和勘察,包括取水井、水泵、水箱、输水管道等设施的情况和维护状况。 7.水质检测。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水质进行取样检测,包括水源水质、供水设施的水质以及 管网输水水质进行测定。 8.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对农村饮水工程的技术方案和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包括工程建 设的成本和效益分析等。 9.环境影响评价。对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包括地质环境、水 资源环境、生态环境等影响。 三、勘察设计方法 1.实地勘察。通过实地调查和勘察的方式,了解并研究农村饮水工程的实际情况,包括水源、水质、供水设施、供水管网等情况。

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规范

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规范 引言 水利工程勘测设计是保障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重要环节,对于 提高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水利工程勘 测设计规范,包括水资源勘测、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水土 保持勘测等方面,旨在规范水利工程勘测设计过程,推动我国水利工 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勘测 水资源勘测是对某一地区的水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目的是 为水利工程设计和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水资源勘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水资源量和质量的评估:通过水文气象观测,获取相关数据,分 析水资源的丰缺状况,预测未来的供需状况。 2. 水文气象观测:准确记录和分析气象要素、径流过程、降水洪涝 等数据,为水资源评估和水利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3. 地下水勘测:通过地下水位观测、水质分析等手段,评估地下水 资源量和质量,确定合理开发利用方式。 4. 水资源管理方案:根据水资源勘测结果,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 方案,包括供水计划、水资源保护措施等。 水文地质勘察

水文地质勘察是对某一地区地层构造、地下水流动规律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的过程,目的是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地下水资源开发方案和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水文地质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地下水动态观测:通过地下水位观测、水质分析等手段,掌握地下水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2. 地下水文化水量计算:通过对地下水位观测数据和地下水文化水量计算方法的应用,确定地下水资源的最大持续开采量。 3. 地层勘察:通过钻孔、取样等技术手段,详细了解地下各层的分布及性质,为地下水开采工程的选址和设计提供依据。 4. 地下水环境保护:根据地下水质量和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提出相应的地下水环境保护方案,确保水利工程建设不对地下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工程地质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是对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和分析的过程,旨在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信息和技术支持。工程地质勘察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区域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了解区域地质构造和岩土性质等信息,为工程选址提供参考。 2. 工程地质勘探:通过钻孔、地质雷达等勘探手段,获取工程所需的地质数据,包括地层分布、地下水位等。

水源地勘查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水源地勘查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一、勘查工作技术路线 勘查工作技术路线为:收集资料、编写项目设计→遥感解译→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与成井、抽水试验、孔口坐标与高程测量、地下水动态监测、水质分析与测试、综合研究与报告编制→提交成果。 二、勘查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本次勘查要求尽量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拟采用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地质、水文地质综合调查、水文地质物探、水文地质钻探、工程测量、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水质测试、数值模拟、综合研究等技术手段。 (一)资料收集 全面系统地收集工作区自然地理、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重点收集前人宿北岩溶研究成果和宿州市城市供水勘查成果,以及近年来安全饮水工程施工的供水井资料。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提炼出对工作区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认识,编制相关图件,为勘查工作部署提出科学依据。 (二)遥感解译 进行地表填图,解译地形、地貌、地层、构造、水文、村庄、道路、植被等,重点关注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为减轻地面调查工作量,提高工作精度,尽可能地利用google

图片进行解译,对以往的地理底图上的村庄、道路、水系、植被等进行修正,对地形地貌、地层构造进行解译。必要时收集或购买高分卫星影像数据,如SPOT-5或QICKBIRD等。 在进行遥感解译之前,首先应建立该地区解译标志,野外核查地质点数不少于解译点数的30%,水文地质点数不少于解译点数的70%。 (三)地质、水文地质测绘 工作目的是地质、水文地质填图。主要任务是开展地形地貌调查、地层构造调查、水文地质调查。 1.地形地貌 重点调查地貌的形态成因类型,各地貌单元间的界线和相互关系;地形、地貌与含水层的分布及地下水的埋藏、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强度及其对地貌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 2.地层岩性 重点调查地层的成因类型、时代、层序及其接触关系;地层的产状、厚度及分布范围;不同地层的透水性、富水性及其变化规律。 3.地质构造 重点调查测区所属的地质构造类型、规模、等级及测区所在的构造部位及其富水性;断层的位置、类型、规模、产状、断距、力学性质和活动性;断层上、下盘的节理发育程度;断层带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情况。断层带的导水性、含水性和富水地段的位置。

(整理)秦皇岛柳江盆地水源地水文地质勘察设计报告

第1章调查工作情况概述 1.1 调查工作的目的 拟对秦皇岛柳江盆地东部落地区进行水文地质调查,确定将其开采为开采量达10000m3/d的水源地的可能性,查明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条件,含水介质的特征及埋藏分布情况,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从而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所需的资料。通过本次调查工作将为秦皇岛市供水水源地的选取提供第一手资料,有利于决策者做出正确的判断。 1.2 调查工作的任务 根据相关的规范、规程要求,结合场区特点,确定工作的目的、任务是: (1)开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调查地形、地貌、地层、岩性,调查含水层埋藏条件、分布规律、水文地质特征等。 (2)调查、测量工作区地表水系的分布及特征。 (3)根据岩土层的类型、埋藏分布条件,分析研究地下水的类型,调查具有开采价值的含水体的分布特征,具体地层层位,确定开采条件及可开采量。 (4)对场地包气带地层进行渗透性分区,确定强渗透区,分析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5)指出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方法。 (6)对该区地下水进行水质分析实验,确定是否满足水源地水质要求。 1.3 调查区位置及面积 柳江盆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北部的抚宁县境内,属石门寨镇管辖,南起黑山窑村,北至义院口长城脚下,长约15km,东起张崖子村,西至伍庄—山羊寨一带,宽约12km,其核心区距秦皇岛市市区约15公里。总面积1395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476公顷,缓冲区面积516公顷,实验区面积403公顷。范围在东经119°30'—119°40',北纬40°02'—40°14'之间,共由4个相对独立的分区组成:(1)东部落—潮水峪—砂锅店区,总面积857公顷。东起张岩子村西坡脚,沿280°轴向至东部落村北500米处,南北宽500—900米;再向西,沿近东西走向至石岭村南500米处,长3750米,南北宽750—2000米;随后轴向转为150°,延至砂锅店村东800米处,长约2000米,宽770米。(2)亮甲山—欢喜岭—瓦家山区,总面积217公顷。东起亮甲山东坡陡崖处,经欢喜岭村东至瓦家山村西山梁上,呈“S”形带状分布,宽250—850米。(3)黑山窑—大洼山区,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来源:发布时间:2004-5-23 16:53:17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27—88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1988年10月1日 关于发布《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的通知 计标[1988]43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通知,由冶金工业部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修订后的《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GBJ27—88为国家标准,自1988年10月1日起施行。原《供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冶金工业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冶金工部武汉勘察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中国计划出版社负责。 国家计划委员会 1988年1月9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冶金工业部负责主编,具体由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会同有关勘察、科研和高等院校等10个单位组成修订组,对原《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进行修订而成的。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针对原规范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生产中提出的新的要求,结合近年来有关科研所取得的新成果,列专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召开了3次全国性技术会议和多次书面征求意见。最后,由冶金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9卓和5个附录。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关于勘察阶段的划分和要求;有关影像判释与填图的要求;有关填粒过滤器填粒规格的要求;关于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精度要求。并增补了报告书编写提纲,地层符号和图例符号3个附录的规定等。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武汉市青山区),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冶金工业部 1988年1月 主要符号 B——计算断面的宽度(m)、越流系数; E——地下水的蒸发量 F——含水层的面积、降水入渗面积(㎡); H——自然情况下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h——承压水含水层自顶板算起的压力水头高度,潜水含水层在抽水试验时的厚度、潜水含水层在降水前观测孔中的水位高度、水位恢复时的潜水含水层的厚度(m); h——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平均值(m); ——潜水含水层在自然情况下的厚度H和抽水试验时的厚度h的平方差(㎡); I——地下水的水力坡度; K——渗透系数(m/d); 1——过滤器的长度(m); M——承压水含水层的厚度(m); mi——曲线拐点处的斜率;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受大金县紫城镇人民政府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大金县紫城镇上庄村等3宗村级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勘察工作。 1.1 工程概况 根据紫城镇政府及各村委意见,结合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任务,将上庄村、石坑村、石陂村集中供水建设。工程规划表计划解决供水人口5900人(上庄村1800人、石坑村2000人、石陂村2100人),总供水规模681.45m3/d,工程共新建引水陂7座、沉淀过滤池6座、厂区(净水设备1套、值班室加药室各1座、铁丝护拦围墙)、清水池3座、铺设输水管8050m、铺设供水管8320m,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一、上庄村规划供水总人口1800人(沙公平水池供水600人、沙 坑口水池供水1200人),工程建设内容如下: 1、沙公平水池供水片600人,供水规模69.3m3/d,取水点位于现 有夹水沥取水点;铺设输水管φ50mm长1400m;引水至新建沉淀过滤池1座(过滤面积10.5m2),新建清水池1座(容量40m3);由清水池出口开始铺设供水管φ75mm长150m至路边; 2、沙坑口水池供水片1200人,供水规138.6m3/d,,取水点位于 李子坑尾沥水,新建浆砌石重力式引水陂1座(长3m高1.5m);铺设输水管φ63mm长1800m;引水至新建水厂(净水设备1套、值班室加药室各1座、铁丝护拦围墙、80m3清水池1座);由清水池出口开始铺设供水管φ110mm长150m至路边。 二、石坑村规划供水总人口2000人(黄石头水池供水1200人、 老屋背水池供水500人、淡塘岗水池供水300人),工程建设内容如下: 1、黄石头水池供水片1200人,供水规模138.6m3/d,取水点位于

工业区供水工程蓄水池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供水工程蓄水池初步设计阶段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7年08月

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供水工程蓄水池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批准: 阎广聚 审定: 郭绍艾 审查: 王永轩 项目负责人: 翟新典 校核: 韩胜杰 编制: 翟新典韩胜杰 主要参加人员: 韩胜杰翟新典谢生祥戴首平

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院 2007年08月 勘察证书号:030114-kj

目录 前言 (1) 1 地质概况 (4) 1.1地形地貌 (4) 1.2地层岩性 (4) 1.3地质构造 (5) 1.4水文地质条件 (6) 2 工程地质条件 (10) 2.1蓄水池工程地质条件 (10) 2.2泵站工程地质条件 (20) 3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0) 3.1软土地基沉降及承载力 (30) 3.2砂性土液化 (30) 3.3边坡稳定及施工排水 (34) 4 工程地质评价 (35) 4.1蓄水池工程地质评价 (35) 4.2泵站工程地质评价 (36) 5 结论 (38)

附图 01.曹妃甸工业区供水工程蓄水池(含加压泵站部分)钻孔平面 布置图CGC-D-01 02. 曹妃甸工业区供水工程蓄水池围堤工程地质剖面图 (Ⅰ-Ⅰ'比例尺横1:1000 纵1:200)CGC-D-02 03. 曹妃甸工业区供水工程蓄水池工程地质剖面图 (Ⅱ-Ⅱ'比例尺横1:1000 纵1:200)CGC-D-03 04. 曹妃甸工业区供水工程蓄水池工程地质剖面图 (Ⅲ-Ⅲ'比例尺横1:1000 纵1:200)CGC-D-04 05. 曹妃甸工业区供水工程泵站工程地质剖面图 (Ⅳ-Ⅳ'和Ⅴ-Ⅴ'比例尺横1:200 纵1:500)CGC-D-05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