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
武大电气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90分精品)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年级:201X 班号1X0X姓名:XXX 学号201X******XXX 成绩:教师:实验设备及编号:实验同组人名单:XXX 实验地点:电气工程学院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室实验时间:2016年10月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设备 (1)三、实验内容 (1)四、实验思考题 (12)实验二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13)一、实验目的 (13)二、实验设备 (13)三、实验内容 (13)四、实验分析 (17)五、实验思考题 (17)实验五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 (19)一、实验目的 (19)二、实验设备 (19)三、实验内容 (19)四、实验分析 (23)五、实验思考题 (24)实验六线性定常系统的串联校正 (25)一、实验目的 (25)二、实验设备 (25)三、实验内容 (25)四、实验分析 (29)五、实验思考题 (29)实验七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31)一、实验目的 (31)二、实验设备 (31)三、实验内容 (31)四、实验分析 (37)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一、 实验目的1.熟悉 T HKKL-B 型模块化自控原理实验系统及“自控原理软件”的使用。
2.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特性及其电路模拟。
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 实验设备1.THKKL-B 型模块化自控原理实验系统实验平台,实验模块 C T01。
2.PC 机一台(含上位机软件)。
3.USB 接口线。
三、 实验内容1. 比例(P )环节根据比例环节的方框图,如图1-1所示,用 C T01 实验模块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1-2所示。
图1-1 比例环节方框图图1-2 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1-2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0R =200k 。
传递函数为o i U (s)G(s)==K U (s)。
比例系数 K=1 时,电路中的参数取:1R =100k ,2R =100k 。
THBCC-1实验指导书(自控原理)

第二部分控制理论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THBCC-1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的结构组成及上位机软件的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熟悉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特性,并掌握典型环节的软件仿真研究。
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相关参数的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THBCC-1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2.PC机1台(含上位机软件) 37针通信线1根3.双踪慢扫描示波器1台(可选)三、实验内容1.设计并构建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2.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的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3.在上位机界面上,填入各典型环节数学模型的实际参数,据此完成它们对阶跃响应的软件仿真,并与模拟电路测试的结果相比较。
四、实验原理自控系统是由比例、积分、惯性环节等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而成。
熟悉这些惯性环节对阶跃输入的响应,对分析线性系统将是十分有益的。
在附录中介绍了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理论上的阶跃响应曲线和环节的模拟电路图,以供参考。
五、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台,利用实验台上的模拟电路单元,构建所设计 (可参考本实验附录)并各典型环节(包括比例、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比例积分微分以及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
待检查电路接线无误后,接通实验台的电源总开关,并开启±5V,±15V直流稳压电源。
2.对相关的实验单元的运放进行调零(令运放各输入端接地,调节调零电位器,使其输出端为0V )注意:积分、比例积分、比例积分微分实验中所用到的积分环节单元不需要锁零(令积分电容放电)时,需将锁零按钮弹开;使用锁零按扭时需要共地,只需要把信号发生器的地和电源地用导线相连。
3.测试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响应的影响1) 不用上位机时,将实验平台上 “阶跃信号发生器”单元的输出端与相关电路的输入端相连,选择“正输出”然后按下按钮,产生一个阶跃信号(用万用表测试其输出电压,并调节电位器,使其输出电压为“1”V),用示波器x-t 显示模式观测该电路的输入与输出曲线。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悉THSSC-4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及上位机软件的使用;2.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特性及其电路模拟;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THSSC-4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2.PC 机一台(含上位机软件)、USB 数据采集卡、37针通信线1根、16芯数据排线、USB 接口线;3.双踪慢扫描示波器一台(可选); 三、实验内容1.设计并组建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2.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3.在上位机仿真界面上,填入各典型环节数学模型的实际参数,据此完成它们对阶跃响应的软件仿真,并与模拟电路测试的结果相比较。
四、实验原理自控系统是由比例、积分、微分、惯性等环节按一定的关系组建而成。
熟悉这些典型环节的结构及其对阶跃输入的响应,将对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是十分有益的。
本实验中的典型环节都是以运放为核心元件构成,其原理框图 如图1-1所示。
图中Z 1和Z 2表示由R 、C 构成的复数阻抗。
1.比例(P )环节 图1-1比例环节的特点是输出不失真、不延迟、成比例地复现输出信号的变化。
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K S U S U S G i O ==)()()(当U i (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比例系数为K 时的响应曲线如图1-2所示。
图1-22.积分(I )环节积分环节的输出量与其输入量对时间的积分成正比。
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TsS U S U s G i O 1)()()(==设U i (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当积分系数为T 时的响应曲线如图1-3所示。
图1-33.比例积分(PI)环节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11(11)()()(21211212CSR R R CS R R R CS R CS R S U S U s G i O +=+=+==其中T=R 2C ,K=R 2/R 1设U i (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1-4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1、积分系数为T 时的PI 输出响应曲线。
自动控制实验-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一.实验目的1.通过搭建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熟悉并掌握自动控制综合实验台的使用方法。
2.通过对典型环节的软件仿真研究,熟悉并掌握ACES 软件的使用方法。
3.了解并掌握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特性,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响应曲线,掌握电路模拟和软件仿真研究方法。
二.实验内容1.搭建各种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观测并记录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2.调节模拟电路参数,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影响。
3.运行ACES 软件中的软件仿真功能,完成各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软件仿真研究,并与模拟电路观测的结果作比较。
三.实验步骤在实验中观测实验结果时,可选用普通示波器,也可选用本实验台上的虚拟示波器。
如果选用虚拟示波器,只要运行ACES 程序,选择菜单列表中的相应实验项目,再选择开始实验,就会打开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台上的虚拟示波器CH1、CH2两通道观察被测波形。
具体用法参见用户手册中的示波器部分。
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实验中所用到的功能区域:阶跃信号、虚拟示波器、实验电路A1、实验电路A2。
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如图1-1-1所示,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0()()i U s K U s图1-1-1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1) 设置阶跃信号源:A .将阶跃信号区的选择开关拨至“0~5V ”;B .将阶跃信号区的“0~5V ”端子与实验电路A1的“IN13”端子相连接;C .按压阶跃信号区的红色开关按钮就可以在“0~5V ”端子产生阶跃信号。
(2) 搭建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A .将实验电路A1的“OUT1”端子与实验电路A2的“IN23”端子相连接;B .按照图1-1-1选择拨动开关:K=1时:将A1的S6、S13拨至开的位置,将A2的S7、S11拨至开的位置; K=0.5时:将A1的S6、S14拨至开的位置,将A2的S7、S11拨至开的位置。
(3) 连接虚拟示波器:将实验电路A2的“OUT2”与示波器通道CH1相连接。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集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研究

验证性实验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研究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熟悉并掌握实验装置和上位机软件的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特性,掌握电路模拟和软件仿真研究方法。
二、实验内容1.设计各种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完成各种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3.利用上位机界面上的软件仿真功能,完成各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软件仿真研究,并与电路模拟测试的结果作比较。
三、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箱,利用实验箱上的模拟电路单元,参考本实验附录设计并连接各种典型环节(包括比例、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比例积分微分以及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
注意实验前必须先将实验箱断电,再接线。
接线时要注意不同环节、不同测试信号对运放锁零的要求。
在输入阶跃信号时,除比例环节运放可不锁零(G可接-15V)也可锁零外,其余环节都需要考虑运放锁零。
2.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在熟悉上位机界面操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上位机提供的虚拟示波器与信号发生器功能。
为了利用上位机提供的虚拟示波器与信号发生器功能,接线方式将不同于上述无上位机情况。
仍以比例环节为例,此时将Ui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O1(D/A通道的输出端),将Uo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I1(A/D通道的输入端),将运放的锁零G连到实验箱 U3单元的G1(与O1同步),并连好U3单元至上位机的并口通信线。
接线完成,经检查无误,再给实验箱上电后,启动上位机程序,进入主界面。
界面上的操作步骤如下:①按通道接线情况完成“通道设置”:在界面左下方“通道设置”框内,“信号发生通道”选择“通道O1#”,“采样通道X”选择“通道I1#”,“采样通道Y”选择“不采集”。
②进行“系统连接”(见界面左下角),如连接正常即可按动态状态框内的提示(在界面正下方)“进入实验模式”;如连接失败,检查并口连线和实验箱电源后再连接,如再失败则请求指导教师帮助。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院(系):能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热能与动力工程姓名:周宇盛学号: 03010130 同组人员:王琪耀马晓飞实验时间: 2012 年 10 月 23 日实验名称: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一、实验目的1. 熟悉THBDC-1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及上位机软件的使用;2. 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特性及其电路模拟;3. 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 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2. PC机一台(含上位机软件)、数据采集卡、37针通信线1根、16芯数据排线、采接卡接口线;三、实验内容1. 设计并组建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2. 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一、各典型环节电路图1. 比例(P )环节根据比例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 0=200K 。
若比例系数K=1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 1=100K ,R 2=100K 。
若比例系数K=2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 1=100K ,R 2=200K 。
2. 积分(I )环节根据积分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 0=200K 。
若积分时间常数T=1S 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00K ,C=10uF(T=RC=100K ×10uF=1); 若积分时间常数T=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00K ,C=1uF(T=RC=100K ×1uF=;3. 比例积分(PI)环节根据比例积分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
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 0=200K 。
若取比例系数K=1、积分时间常数T=1S 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 1=100K ,R 2=100K ,C=10uF(K= R 2/ R 1=1,T=R 1C=100K ×10uF=1);若取比例系数K=1、积分时间常数T=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 1=100K ,R 2=100K ,C=1uF(K= R 2/ R 1=1,T=R 1C=100K ×1uF=。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悉THSSC-4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及上位机软件的使用;2.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特性及其电路模拟;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机一台(含上位机软件)、USB 数据采集卡、37针通信线1根、16芯数据排线、USB 接口线;3.双踪慢扫描示波器一台(可选); 三、实验内容1.设计并组建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2.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3.在上位机仿真界面上,填入各典型环节数学模型的实际参数,据此完成它们对阶跃响应的软件仿真,并与模拟电路测试的结果相比较。
四、实验原理自控系统是由比例、积分、微分、惯性等环节按一定的关系组建而成。
熟悉这些典型环节的结构及其对阶跃输入的响应,将对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是十分有益的。
本实验中的典型环节都是以运放为核心元件构成,其原理框图 如图1-1所示。
图中Z 1和Z 2表示由R 、C 构成的复数阻抗。
1.比例(P )环节 图1-1比例环节的特点是输出不失真、不延迟、成比例地复现输出信号的变化。
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K S U S U S G i O ==)()()(当U i (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比例系数为K 时的响应曲线如图1-2所示。
图1-22.积分(I )环节积分环节的输出量与其输入量对时间的积分成正比。
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TsS U S U s G i O 1)()()(==设U i (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当积分系数为T 时的响应曲线如图1-3所示。
图1-33.比例积分(PI)环节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11(11)()()(21211212CSR R R CS R R R CS R CS R S U S U s G i O +=+=+==其中T=R 2C ,K=R 2/R 1设U i (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1-4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1、积分系数为T 时的PI 输出响应曲线。
最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悉THSSC-4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及上位机软件的使用;2.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特性及其电路模拟;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THSSC-4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2.PC 机一台(含上位机软件)、USB 数据采集卡、37针通信线1根、16芯数据排线、USB 接口线;3.双踪慢扫描示波器一台(可选); 三、实验内容1.设计并组建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2.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3.在上位机仿真界面上,填入各典型环节数学模型的实际参数,据此完成它们对阶跃响应的软件仿真,并与模拟电路测试的结果相比较。
四、实验原理自控系统是由比例、积分、微分、惯性等环节按一定的关系组建而成。
熟悉这些典型环节的结构及其对阶跃输入的响应,将对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是十分有益的。
本实验中的典型环节都是以运放为核心元件构成,其原理框图 如图1-1所示。
图中Z 1和Z 2表示由R 、C 构成的复数阻抗。
1.比例(P )环节 图1-1比例环节的特点是输出不失真、不延迟、成比例地复现输出信号的变化。
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K S U S U S G i O ==)()()(当U i (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比例系数为K 时的响应曲线如图1-2所示。
图1-22.积分(I )环节积分环节的输出量与其输入量对时间的积分成正比。
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TsS U S U s G i O 1)()()(==设U i (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当积分系数为T 时的响应曲线如图1-3所示。
图1-33.比例积分(PI)环节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11(11)()()(21211212CSR R R CS R R R CS R CS R S U S U s G i O +=+=+==其中T=R 2C ,K=R 2/R 1设U i (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1-4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1、积分系数为T 时的PI 输出响应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与软件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悉THSSC-4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及上位机软件的使用;2.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特性及其电路模拟;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THSSC-4型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2.PC 机一台(含上位机软件)、USB 数据采集卡、37针通信线1根、16芯数据排线、USB 接口线;3.双踪慢扫描示波器一台(可选); 三、实验内容1.设计并组建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2.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3.在上位机仿真界面上,填入各典型环节数学模型的实际参数,据此完成它们对阶跃响应的软件仿真,并与模拟电路测试的结果相比较。
四、实验原理自控系统是由比例、积分、微分、惯性等环节按一定的关系组建而成。
熟悉这些典型环节的结构及其对阶跃输入的响应,将对系统的设计和分析是十分有益的。
本实验中的典型环节都是以运放为核心元件构成,其原理框图 如图1-1所示。
图中Z 1和Z 2表示由R 、C 构成的复数阻抗。
1.比例(P )环节 图1-1比例环节的特点是输出不失真、不延迟、成比例地复现输出信号的变化。
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K S U S U S G i O ==)()()(当U i (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比例系数为K 时的响应曲线如图1-2所示。
图1-22.积分(I )环节积分环节的输出量与其输入量对时间的积分成正比。
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TsS U S U s G i O 1)()()(==设U i (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当积分系数为T 时的响应曲线如图1-3所示。
图1-33.比例积分(PI)环节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11(11)()()(21211212CSR R R CS R R R CS R CS R S U S U s G i O +=+=+==其中T=R 2C ,K=R 2/R 1设U i (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1-4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1、积分系数为T 时的PI 输出响应曲线。
图1-44.比例微分(PD)环节比例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1()1()(112CS R R R TS K s G +=+= 其中C R T R R K D 112,/==设U i (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1-5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2、微分系数为T D 时PD 的输出响应曲线。
图1-55.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S T ST Kp s G D I ++=1)( 其中212211C R C R C R Kp +=,21C R T I =,12C R T D =SC R S C R S C R 211122)1)(1(++=S C R SC R C R C R C R 12212111221+++=设U i (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1-6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1、微分系数为T D 、积分系数为T I 时PID 的输出。
图1-66. 惯性环节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1)()()(+==TS KS U S U s G i O 当U i (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放大系数(K)为1、时间常数为T 时响应曲 线如图1-7所示。
图1-7五、结果分析1、各典型环节的multisim 仿真波形和电路图: (1)比例环节。
电路图和信号图如下:图表 1比例系数2的电路图图表2比例系数2(注:图表2中,实际Channel_A的信号幅度为2V,见下图,由于仿真器的显示总是滞后于波形的变化,为了凸显系统对阶跃那一瞬间的响应,因此还未等仿真器显示出实际结果就截图了,导致显示的内容与图像不符,之后的几张图,倘若出现类似情况则都是同一缘由所致,不再复述。
)图表3比例系数2(说明)图表4比例系数5的电路图图表5比例系数5总结:比例环节的电路很简单,原理也很简单,也不存在下面将要出现的越界情况,因而仿真结果与理想的结果非常接近。
至于Channel_A实际接收到的数据与理想数据有一点点偏差,如图表五4.980V与5V的差别,则可以认为是系统自身的结构问题导致的误差,可以忽略。
图表6比例环节,K=2这是matlab的仿真,输入信号为单位阶跃信号,比例系数K=2,与multisim一致。
(2)积分环节。
信号图和电路图如下:图表7 积分系数0.1图表8积分系数0.1的电路图分析:理论上,系统应当在T=0.1s的时间内,从0开始积分至值为Ui,这里Ui=12V,所以积分曲线的斜率的理论值为K=12/0.1=120V/s,图表6中,斜坡部分的斜率值k=10.477/0.088889≈117.8661,可见k与K基本是一致的,误差一方面来自软件本身的结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T1,T2两个指针的设置可能有偏差。
图表9积分系数1分析:这个系统中,积分系数T=1,输入电压Ui=12V,理论上的斜率应该为12V/s,从图中读到的数据计算:k=10.339/0.870056=11.88314V/s。
看得出也是大致相等的。
总结:可以看出,积分环节有两个明显的特征:(1)输出信号是斜坡信号,对于输入信号为阶跃信号的情况,这种输出信号形式与我们数学上的对某一常数按时间做积分运算的结果是一致的,不同之处是,理论上积分结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无穷大,而仿真环境下,由于软件本身有一定的量程限制,因而输出信号值达到某一值之后就不再增加了。
(2)积分常数越大,达到顶峰需要的时间就越长,这也符合理论的结果。
图表10积分环节T=0.1图表11matlab仿真这是matlab的仿真,T=0.1,输入信号为值为2V的阶跃信号,理论斜率为20V/s,图中看到的斜率值大致也是这个值。
(3)比例积分环节:信号图和电路图如下:图表12比例系数2积分系数0.1图表13比例积分环节电路图K=2,RC=0.1分析:比例系数K=2,理论上在Ui加上去之后,输出信号会先输出一个值为KUi的电压,与此同时,按照T=0.1开始做积分,所以此后应当以k=Ui/T的斜率向上增加。
之后我们比对输出结果,发现在T1处,电压值为6V,而电路中给出的输入电压为3V,所以这一时刻的结果符合理论结果;在T1之后,直到T2,是一段斜坡信号,斜坡的斜率k=4.469/0.154426=28.9V/s,而理论上的斜率值为30V/s,基本一致。
总结:比例积分环节就是把比例环节与积分环节并联,分别取得结果之后再叠加起来,所以从图像上看,施加了阶跃信号以后,输出信号先有一个乘了系数K的阶跃,之后则逐渐按斜坡形式增加,形式同比例和积分的加和是相同的,因而验证了这一假设。
图表14比例积分,K=1,T=1图表15matlab仿真这是matlab仿真,输入信号为值为2的阶跃信号。
图中观察到的积分斜率大致为2V/s,与理论值k=Ui/T=2V/s一致。
(4)比例微分环节。
信号图和电路图如下:图表16比例微分K=1,RC=1图表17比例微分电路图K=1,RC=1图表18比例微分K=0.5,RC=1图表19比例微分K=0.5,RC=1电路图总结:微分环节对于阶跃信号的响应,在理论上,由于阶跃信号在施加的一瞬间有跳变,造成其微分结果为无穷大,之后阶跃信号不再变化,微分为0,表现为输出信号开始衰减。
由于系统中带有比例环节,因此输出信号不会衰减为零,而是衰减到值为KUi,之后保持不变。
又因为multisim的量程有限,所以观察到的波形,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是一段不变化的高电平,这是因为阶跃的微分信号超出了量程,并且在较长时间内还没能衰减到量程以内。
而在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会发现信号以震荡的形式衰减到了一个固定的值,图表16中为3V=Ui,图表18中为1.5V=0.5Ui,与理论结果一致。
图表20比例微分K=1,T=1图表21matlab仿真T=1,K=1从图表20中可以观察的很清楚,微分信号在初始时刻是无限大的。
(5)PID环节:图表22PID,K=1,TI=0.1,TD=0.1图表23PID,K=2,TI=TD=0.1,电路图分析:图中由于具有微分环节,因此输出信号一开始就跳跃为无穷大,比例环节的作用就不明显了。
微分信号衰减之后,其主要作用的是积分环节,可以看到,积分的斜率值大约是2.204/0.073446=30.008V/s,理论值为30V/s,大致相等。
图表24PID,K=1.1,TI=1,TD=0.1图表25PID,K=1.1,TI=1,TD=0.1电路图分析:图像形式没有变化,不同的是由于TI的改变,积分的斜率,从图中得到的是1.18/0.602637=3.003V/s,与理论值3V/s大致相等。
总结:PID环节同时具备了比例、积分、微分三个环节的特性,输出图像其实也就是三个环节输出特性的叠加。
三个环节在整个系统中的工作实际上是相互独立的,这也与它们是并联关系的事实相符合。
图表26PID环节TI=1,TD=1,K=2图表27matlab仿真(6)惯性环节:图表 28惯性环节K=1,T=1图表 29惯性环节K=1,T=1电路图分析:传递函数1)()()(+==TS K S U S U s G i O 输出函数:r(t)=K(1−exp(−tT))u(t)可以看到,当t→∞时,r(t)≈Ku(t),这与图中的样子是匹配的。
下面取一个点,当t=T=1s 时,理论上r(t)=1.89V,图表28中,得t=1.014s,r(1.014)=1.887V,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认为是一致的。
图表30惯性环节K=1,T=2图表 31惯性环节K=1,T=2电路图 总结:传递函数1)()()(+==TS K S U S U s G i O 输出函数: r (t )=K (1−exp (−t T))u(t) 可以看到,仿真的结果始终保持着与上面公式的一致性。
图表 32惯性环节T=1,K=5七、实验思考题1.用运放模拟典型环节时,其传递函数是在什么假设条件下近似导出的?答:(1)运放输入阻抗为无穷大,输出阻抗为0,输入端虚断、虚短。
(2)系统中各个元件的初始状态为02.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主要差别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积分环节?而又在什么条件下,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比例环节?答:对于惯性环节,当输入单位阶跃信号时,输出y(t)不能立刻达到稳态值,瞬态输出以指数规律变化。
而积分环节,当输入为单位阶跃信号时,输出为输入对时间的积分,输出y(t)随时间呈直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