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审美观
中学生审美观

中学生审美观中学生审美观一、理解审美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审美无处不在,无论是衣着搭配、家居摆设还是艺术品欣赏,都存在着审美的因素。
而中学阶段,对审美的理解尤为重要。
审美不仅仅是对美的感觉,更是对事物内涵与情感的把握。
在学习中,理解审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创造、表达和交流。
二、审美标准与多样性众所周知,美是主观的,每个人的审美标准都不尽相同。
因此,中学生要注重审美多样性,不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别人的审美品味。
而审美的多样性,也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与眼界,拓展创作领域。
三、审美品味的培养细心观察、持续学习往往是培养审美品味的重要途径。
而阅读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文学、艺术以及社会人文类的书籍,都可以有所收获。
此外,也可以通过欣赏音乐、看电影等多种途径来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
四、审美和人文素养审美的培养不仅仅是单纯的欣赏,更是一种人文素养的提升。
例如从绘画中了解历史、文明等文化涵义,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标准。
这些都是中学生在审美观培养中应该重视的。
五、审美与成长最后,审美观不仅是一种个人素养的提升,也是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看待社会人文方面,优美的艺术品可以让我们对美好的世界、追求更高的理想充满信心与热情。
在思考道德端,审美的激发可以让我们有更好的能力分辨正与反,拥有更多的行为准则和哲学底蕴。
总而言之,中学生的审美观培养涉及到多个方面,其中包括理解审美、多样性、品味的培养、人文素养提升以及与成长有关的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借助各种资源、积极开阔自己的视野,将会使得审美观得到更全面的提升。
中学生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提升方案

中学生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提升方案导言: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培养对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中学生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的提升方案。
一、开设多样化的艺术课程中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需要系统、有计划的课程安排。
学校应开设多样化的艺术课程,涵盖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个方面,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艺术形式。
同时,这些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和创作作品来提升学生的艺术水平。
二、提供优质的艺术资源学校与社区、博物馆、艺术机构等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艺术资源。
组织学生参观画展、音乐会、戏剧演出等文化活动,让学生亲自感受和体验艺术的魅力。
同时,为学生提供艺术图书、音像制品等资源,建立良好的艺术资料库,供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
三、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高中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是培养其艺术素养的关键。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艺术鉴赏活动,通过解读经典文艺作品、分析艺术品表现手法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艺术的内涵。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培养他们对艺术作品的独立见解和判断能力。
四、加强文化艺术知识的教育中学生的艺术素养需要建立在扎实的文化艺术知识基础之上。
学校应加强对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历史、发展和特点。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五、开展艺术实践活动通过艺术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绘画比赛、音乐表演、戏剧排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锻炼自己的创作和演绎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艺术工作室,提供艺术实践的场所和设备,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展示创作成果。
六、推广数字艺术和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和新媒体艺术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学校应加强对数字艺术和新媒体艺术的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技能。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相关活动,培养学生在数字时代中运用艺术创造力的能力。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身形体以弓曲团缩 ,咬手皱眉的动态表 晴 及紧张 的肌肉, 表现他思绪的涌动和精神的痛苦。 这是具 有强劲生命力和丰富精神内涵 的形体美;汉代霍 去病墓石雕 中的《 伏虎》利用石料 自然形态稍事 , 加工, 使其神形得 以体现, 气势雄浑 , 这是石质材 料本身的材质美; 凡高的《 星月夜》《 日 以奔 、向 葵》 放的笔触 、 绚烂的色彩 , 表现狂热 的感情 , 使观赏
旬版0o 9 ) 0 (. 3 『 2 1浅谈 中学美术教 学 中学生审 美情趣 的培 养. 上海 市华理 大附 中 网站 . f炎 3 中学生美术欣赏的审美能力培养啪. H 科教文汇,
2 0 (4。 091) Nhomakorabea一
2 一 5O
能的过程中, 更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激发创作热 情与创造能力。另外, 在美术教学中, 把电脑技术 引入美术课堂教学, 电脑艺术进人美术教育领域, 能将美术创作设计带人—个新的领域 。 电脑绘 画还可以提高学生 生的创造能力。比如, 在进行图案设计时. 过去绘
… …
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 “ 那 你必獗居— 有 艺术修养的人” 美育不仅能陶冶 。 情操 , 提高素质 , 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 , 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在职业中专开设独立的美术 匪 培 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 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审美能 力, 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 加强思想品 德和美育教育的—个重要途径 , 就像著名艺术家
品 德 和 美育教 育 的 一 个 重要 途 径 。
关键词 : 美术教 学; 学生; 审美能 力; 培养 者 回味无穷 , 这是缤纷色彩的美 ; 古希腊建筑《 帕 特农神庙》 的建筑平面与正立面的长、 宽之比是接 近黄金比的 , 这可是比例与尺度 的美;巴黎圣母 《 院》 正立面的那些直线、 柱廊、 拱券乃至光影等 , 都 形成 了富有变化的节奏 , 这可是节奏和韵律之美 而发现美、审视美正是升华、创造美的第一 制主要靠手工, 碱图形较复杂, 重复使用图形 常 步。 列举会引起学生强烈的 嚣 认 识艺术最 撼, 如果用电脑绘制可快速复制、拷贝、 美, 豪泽尔在其《 艺术社会学》 里提到的: 人可以生来 花很多时间, 激发学生美的感情 , 并使其产生强烈的学习和 成为艺术家 , 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 在审 清除、 上色、 放缩、 文字处理等, 能省时省力, 轻松 美术 愿望 。 美活动 中, 主体之所以感到审美愉快 , 是因为他把 完成' 而且还可用更多时间去追求创意质感 。 第五、 在美术教学中, 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 握到了一种:有 节奏性、平衡性和有机统—性的 具 第三 , 在美术教学 中, 要培养学生审美情感 , 养更要在实践中创新 一 升华美、 创造美。 完整形式 , 这种形式积淀了人的情感和理想 , 具有 用心灵体悟美。 情感是艺术的灵魂 。 美术教学中对 升华美和创造美依赖于品味鉴赏,由运用至 特定的社会内容, 所以会同时作用于人的感知、 想 学生进行审美情感培养时, 要引导f 们深入到生 活用最后实现创造。美术作品不仅存在于艺术殿 电 象、 情感、 理解等各种心理能力 , 使它们处于一种 活和艺术美的意境 中去,激起情感上的共鸣 , 达 堂和博物馆中, 也存在于你、 他的身边 , 我、 美术渗 极具 自由和和谐的状态。 如何才能教育学生不但 到” “ 物我交融“ 的境界。 我们用眼睛去看世界, 我们 透到人类生活的衣、 住、 食、 行各个方面, 通过一双 用感官, 同时结台 灵去感知美? 呼唤起他们的这 用心灵去感受世界 , 眼睛看到的是世界 的景象 , 而 审美 的眼睛来创造美、 学以致用。比如学习了《 环 种感知能力?通过美术课教学实践培养起学生的 心灵感受到的却又是另—番风景。教师要引导学 境艺术》 这—课 , 了解了室外环境艺术和室内环境 审美能力, 对在教学一线 的教师来说 , 都是—个重 生感知作品中的美的形式和意境, 使他们融合 自 艺术 的牦 和表现手法 ,通过观看影片欣赏各种 要 的谒 晒。 己的感情形成审美感受, 审美判断。 做出 任何美术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 荷兰代尔夫特工业大 如《 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真 学新图书馆外景》《 、流水别墅内景》《 、卧室一角》 、 第一 - 术教学中黑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裘 前 作品都不是孤立的, 以此为 基础 从 实、 形象地再现社会生活 , 反映民 族特点和人们的 《 客厅一角》 , 等 提高他们对现代环境艺术的欣赏 而培养学生的美术理论思维。 —是基本概念、 原理 精神实质。所以,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 我们不仅要 能力和欣赏水平。同时可以让学生谈谈校园环境 等美术知识。 这是提高学生绘画水平 的理论基 引导学生欣赏并感受美术作品中形象 的造型美 、 { i有什么特点 , 殳— 卜 并提出新的设计想法和思路。 课 础; 二是审美文化知识。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素质教 色彩的变化与统—美、 构图的对称与均衡美 ; 还要 后布置作业, 让学生回去按照 自己的审美观布置 育, 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定的美术知识、 技能和创 让学生通过了解艺术作品所表现的不同历 史、 文 卧室或寝室, 然后拍成照片 , 下一节课全班同学一 造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情感、 j 丕 人格等方面的素质 化、 经济等信息开阔视野, 全面了解美术与人类 的 起品味、 探讨。创造是学习的升华, 有了创造才会 修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审美观和价 生活、 情感、 政治、 历史等方面的联系 , 加深对作 品 有了质的飞跃。学生在具备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 值 历史 匕 的—些著名的画家。 都是勤奋不息、 涵义的理解, 从而更好地去认识世界 , 提高感受美 力后, 教师要善于通过实践学习活动 , 让学生运用 博览群书、学识滑槽 _ 的人。荷兰域家凡 ・ 读了 的能力。 高, 进行审美创造 , 这种实践是一种创 从古代的青铜器到现代情致绝伦的微雕, 这种审美能力, 许 多书, 如狄更斯 、哈里特、比彻斯托 、雨果 、 都充分地 向 学生展示了 国 祖 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 造美的过程。可以创办手抄报。从审美的角度出 莎士比亚和米什莱等文学家的作品。艺术大师达・ 煌成就, 利用录像、 实物瑟髟及收集一些实物工艺 发 , 让学生选取优美的文章, 设计精巧的图案配以 《 的古朴、 漂亮的书写字迹 , 展示一种综合的美 , 陈列于班级 芬 还精通天文学、 数学和物理学。生活中从来 品结合具体直观化进行学习,长信宫灯》 都不缺少美 ,缺少的是发现美 的眼睛。同样的事 灵便 , 《 莲鹤方壶》 的清新流畅、 纤巧 , 象牙雕的玲 进行欣赏、 评价。 可以结合语文课程来—个课文创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 , 发挥想象 , 创作课 物, 只要你用心去感受 , 就会有不同的收获。生产 珑精巧 …青铜器发展史、景德镇瓷都 的精湛技 意画 , 线上 , 那忙碌的身影 , 一丝不苟的眼神 , 就是生 艺、 这 繁艳华丽的景泰蓝随着激奋的惊叹, 学生 的欣 文画, 张贴于班级墙面上 , 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图画 产者 的美 ; 运动场上 , 挥洒 汗水 , 拼搏进取 , 胜不 赏程度加深了, 情 境美 。 爱国主义情感也增强 了。 骄, 败不馁 , 这就是莓动员的美 ; 清晨 , 在洒落的粉 第四、 在美术教学中, 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 总之 , 美是到处存在的, 就看我们是否有一双 笔灰中, 那无畏的身躯, 夜晚, 在孤冷的灯光下, 那 养要激发兴趣,唤起欲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 审美的眼睛。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以审美的眼 弯曲的背脊 , 这就是教师的美 ; 不求最大, 但求最 过 : “ 在人的心理深处, 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 这 睛看世界, 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与表现力 , 提高 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 从而 好; 积淀内力, 蕴育能量 ; 依靠智慧加勤奋 , 积极钻 就是希望 自己是发现者 , 研究者 , 探索者 , 学 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而在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兴趣是 丰富隋 感世界,陶冶情操。有了对世界审美的感 研……这就是红烟人赋予红烟的美 。培养学生的 生们的精神世界中, 美术理论思维是审美的前提。 驱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源, 是获取学习成 受,学生笔下的美术作品才能渐渐地有形有声有 第二 在美术教学中, 利用丰富的美术感性 果的‘ 油站” 激发学生对美的兴趣 , 咖 。 需要让学生 色有情 , 他们用心去感受, 用心去构思 , 用心去画。 知识 让学生学会初步的审美和分析美。 美术课选 意识到美 的 存在。这里 , 可采用“ 数家宝” 的方法, 最终形成 自己独特的审美角度和审美隋趣。 美的内涵是丰富多彩的: 参考 文献 有各类不同的美术作品。 如中国画、 油画、 水粉画、 美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 1 文 中 水彩唾、 色彩构成 、 动手制作等。各类不同的美术 罗丹的《 思想者》 以回拢的手臂支撑头部 , 带动全 [美术教 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学教育.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一、绪论审美能力是指个体对事物美丑和审美水准的感知与判断能力。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正因如此,近年来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探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特点与现状1.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特点美术鉴赏教学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主要包括:(1)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美术鉴赏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主体地、积极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2)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美术鉴赏教学需要将人文、艺术、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的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去理解艺术作品。
(3)注重实践与体验。
美术鉴赏教学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艺术作品的世界,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和体验。
2.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现状在当前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1)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美术鉴赏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活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2)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课堂教学内容、形式的单一,学生对美术鉴赏教学的兴趣不高,难以主动参与其中。
(3)缺乏对艺术文化的深入理解。
当前的美术鉴赏教学大多停留于表面知识的传授,缺乏对艺术作品背后文化内涵的深入探讨。
三、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1)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欣赏。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对艺术的兴趣。
(2)情境化教学。
在教学中,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艺术,提高审美能力。
(3)鼓励学生表达个人的审美观点。
在教学中,老师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审美观点,引导他们对艺术作品进行个性化的理解。
2.强化学生对艺术作品的主观体验(1)情感体验。
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情感的角度去体验艺术作品,使其能够从内心产生对艺术的共鸣。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审美素质3页word文档

如何培养中学生审美素质在当今社会,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盛行。
多元素混合文化正在形成并成为当今文化发展主导趋势。
面对这种变化快速、种类繁多、文化元素混杂文化现实,我们显得有点目不暇接、手忙脚乱。
如果没有较为稳定、正确审美观作为衡量标尺,我们可能会迷失在这股文化洪流中。
作为中学生,其审美观正处于形成期,且其生性易于接受新生事物,这两个因素决定了中学生在面对今天文化现状时,更显得无力应对、且更容易随波逐流。
因此,在中学教育中,广泛展开审美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其中,中学语文教育由于其独特优势――教学对象多数为美文学作品――容易在潜移默化中开展审美教育,所以它更应该承担起审美教育重任,为培养中学生健康高尚审美观、提升中学生审美素质作出应有贡献。
2019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语文具有重要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熏陶,培养自觉审美意识与高尚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与审美创造能力。
” 那么,在具体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贯彻实施审美教育,进而来培养中学生审美素质呢?实际上,无论是学生审美情趣培养还是其审美能力提高,都必须让学生处于自身具体审美活动中才有可能实现。
而一个具体审美活动展开,首先必须有审美态度作为前提,一个人能不能进入审美情境取决于这个人是否具有审美态度;审美主体会选取什么样事物作为自己审美对象,取决于他审美趣味;审美主体能否从对象身上体会到美存在,则取决于审美能力高低;而在这三个环节中审美情感始终存在于其中。
由此可见,审美素质培养并不仅仅是指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或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审美情趣,它是一个综合素质培养。
所以在具体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审美态度确立、审美趣味引导、审美能力提高与审美情感培养这四个方面着手来培养中学生审美素质,这四个因素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确立其审美态度呢?所谓“审美态度”,简单地讲,就是指主体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超脱出来,与对象保持一种非实用、非功利态度,所以引导学生确立审美态度就是要引导学生摆脱日常生活种种局限,沉浸到艺术世界中,用情感性态度去体验对象,而不是用实用或者科学态度去思考对象。
新时期中学生几大特点及教育对策

新时期中学生几大特点及教育对策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积极向上的,学生们思维活跃开阔,乐于接受新生事物,尊重科学和民主。
但是由于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爱美之心强烈,审美观点有偏差中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有强烈的展现自己美的一面的欲望,这本不是一件坏事。
只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审美观有偏差。
譬如,有的同学戴首饰,有的将头发染成了奇怪的颜色,有的私自改动校服,还有的在不适宜的时间和场合大喊大叫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他们认为这样美。
作为教育者,就要向学生讲清楚。
中学生有年龄优势,那种青年人的朝气就是一种美,那种天然的清纯的气质,就是无可比拟的美。
过多的打扮只会破坏自身的美,是一种画蛇添足的行为。
在我们眼中,那些带手饰染头发的学生不但不美,而且,只会给人一种感觉,就是违反校纪。
还要让学生知道,美是有时空变化的。
在操场上美的行为,放到教室就未必美,儿童做的事看起来很美,成人做同样的事未必就美。
大喊大叫未必就美,默默做事未必就不美。
要经常利用具体事例,教育学生,纠正其审美偏差,树立其正确的审美观。
二.功利倾向明显,劳动观念淡薄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是众情所依、众望所归,从小养成了好逸恶劳、享乐主义思想,不爱劳动,比吃比穿,甚至把家庭条件的优劣,衣物挡次高低,消费水平层次做为个人价值的体现。
例如,有的学生把拥有一部亮丽、高雅的手机做为显示一个人身份的象征。
如果教育引导不利,没有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没有团体合作精神,没有形成较强的责任心,一个班风优良,文明的班集体就很难形成。
如何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呢?首先,疏导学生,教育学生时班主任要树立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思想,不能动辄教训学生、压制学生的观点。
教育过程要重视学生的需要、感受、兴趣和情感,班主任本身要以身作则,随时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的发展动态。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审美能力的关系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审美能力的关系对于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审美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审美能力不仅仅关乎艺术和美学领域,还与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息息相关。
那么,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与审美能力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审美能力对中学生的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激发中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在学习文学、历史和地理等学科时,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欣赏作品的美感和细节,提高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此外,审美能力还可以提升中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和解决方法。
因此,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审美能力应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以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潜力。
其次,审美能力对中学生的生活有积极的影响。
审美能力可以让中学生更好地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无论是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还是日常小事,都可以成为中学生审美的对象。
通过欣赏和感知美,中学生可以增加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提升心理素质和情绪管理能力。
同时,审美能力还可以培养中学生的品味和鉴赏力,使他们能够辨别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艺术、文化和娱乐产品。
因此,综合素质评价中,应当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评估,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态度和审美价值观。
此外,审美能力对中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审美能力可以让中学生更好地欣赏他人的才华和努力。
在交往和合作中,中学生能够赏识他人的优点和特长,尊重他人的独特性。
这种欣赏和尊重能够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使中学生更容易融入集体和社会。
而缺乏审美能力的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对他人的偏见和歧视而产生隔阂和冲突。
因此,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应当将审美能力作为中学生社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便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与审美能力密切相关。
审美能力在学习、生活和社交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中学教育中,应当注重培养和评估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并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中学生的审美观

中学生的审美观
审美观决定了一个人的品位之高低,而青少年的审美观,更是决定了一个社会日后的品德、风尚的高低及风气的好坏。
要形成一个品德高尚、风气良好的现代 “和谐”社会,就必须先从良好的审美观的形成开始。
初中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审美观形成的起步阶段。
青少年的好奇心与爱美之心与生俱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爱美之心也明显地显露出来。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有责任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培养学生懂得和谐之美、尊严之美、自信之美。
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我们充满自信,需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需要我们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与合理恰当选择的能力。
和谐社会也离不开诚信,离不开法制。
美育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和谐、自信、尊严、美的选择、诚信、法律与公正的基础之上,不能离开构建和谐社会的这个宗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审美观
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旅途中最美好的阶段。
这个阶段正是你们最爱美,最想表现美的时期,同时也是你们人生观、世界观开始形成的时期。
因此,对“美”有一个正确、恰当的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在这一阶段能够树立一种健康、正确的“美”的观念,那么对同学们今后创造完美人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对事物的看法还不够完整,因而对“美”的理解往往存在着某种偏差,比如时下校园中流行的带手机,上网聊天,留长发、染发及不愿穿校服,出口说“脏话”等现象,都说明了同学们没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美是吸引人的金苹果,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美。
拥有美,能赢得他人的欣赏,也可以增强自己的信心与勇气。
中学生是一个青春的群体,一个学习的群体,那么中学生的美来自哪里?
首先,中学生的美来自干净与整洁。
衣着是人的一部分,让它沾满污迹,布满皱褶,甚至伤痕累累,其实就是贬低自己的形象。
所以保持穿戴的干净与整洁,才能获得别人的亲近和好感,才能保持形象美。
其次,中学生的美来自大方得体。
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是其内在修养的体现。
周总理在南开学校读书的时候,曾在衣镜上方挂着一幅仪表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扣、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周总理对自己的仪容仪表的要求,是其内在修美的体现,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借鉴。
一个人大方得体的打扮,是与其身份、职业、场合相符合的,明星们化装打扮,另类时尚,是因为他们的职业所决定的,他们需要通过标新立异引起媒体和追星族的注意;而我们的舞台是校园,我们的任务是学习,我们的角色是中学生,成人化的、另类的打扮只能显示你的庸俗,有时甚至是低俗、恶俗。
单纯地模仿明星,女生染发烫发,男生留长发甚至戴首饰,是一种颓废的表现,不符合中学生的身份,与中学生应有的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相违背。
中学生热情奔放,追求是尚,张扬个性,这无可厚非。
但是,在追求时尚的潮流中,如果迷失了自我,就会成为时尚的奴隶与传播时尚的机器。
所以中学生必须树立自己的审美观,以大方得体
为标准,塑造一份天然的美、青春的美。
第三,中学生的美来自内涵与修养的烘托。
美应该由内而外。
内在美是最重要的。
歌德曾说过:“外在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在美方能经久不衰。
”缺乏内涵,美将苍白无力;没有修养,美将黯然失色;少了底蕴,美是短暂的;丢掉气质,美是单薄的。
所以中学生应培养自己的内在美。
加强学习,不断进取,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用知识与品德描绘出人性的美,这样的美,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伴随一生的美。
第四,中学生的美来自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中学生应该有强烈的进取心,有一种“铁肩担道义,舍我其谁”的豪气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这才是内在气质的美。
晨曦下,你捧着书本认真朗读时,你是美的;国旗升起,肃立高声唱国歌时,你是美的;路上随手捡起纸屑,你是美的;餐厅自觉排队,你是美的;见了老师问一声好,你是美的;课堂上你能主动回答老师的提问,你是美的;自习课上安静作业时,你是美的;当你做错了事,勇于承认,向同学说“对不起”的时候你是美的。
美在于我们勤奋学习、服务他人的一点一滴的行动之中。
我们的美是洋溢着书卷气的美,是青春之美,是健康之美,是清纯之美。
同学们,美能让人赏心悦目,美能让人心旷神怡,美可以让生活更美丽,愿同学们干净整洁,用大方得体,用学识与品性去雕刻一份青春的美、永恒的美。
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要记住:健康的青春就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美,勤奋就是我们最美丽的衣裳,服务他人与集体就是我们展示美的舞台。
我们不要过早地让尘世的脂粉遮掩了我们青春的风采。
只要我们拥有文明的举止,强烈的进取心、纯洁的心灵,青春的朝气和高尚的人格,不论走到哪里,我们都充满阳光,我们都是最美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