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胶漆的成膜机理概述与分析

合集下载

乳胶漆成膜原理

乳胶漆成膜原理

乳胶漆成膜原理
乳胶漆成膜原理是指乳胶漆在施涂时液体状,经过干燥后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膜状涂层。

乳胶漆的成膜原理主要包括聚合、溶剂挥发和乳胶微粒聚结三个过程。

首先是聚合过程。

乳胶漆中的聚合物通过交联、共聚、环化等反应方式发生聚合,形成长链大分子结构。

乳胶漆中聚合物的选择对漆膜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聚合物可以使乳胶漆具有不同的性能,如耐候性、柔韧性和耐久性等。

其次是溶剂挥发过程。

乳胶漆中会添加一定量的溶剂,如水和有机溶剂等,用于将乳胶液稀释成施涂时的适宜粘度。

在施涂乳胶漆时,涂层中的溶剂会逐渐挥发,导致乳胶液中聚合物浓度的增加,从而促进聚合反应的进行。

最后是乳胶微粒聚结过程。

乳胶漆中的聚合物以微小的粒子形式存在,这些粒子被稳定剂所包覆,防止粒子之间的相互结合。

在溶剂挥发过程中,溶剂的挥发使得聚合物微粒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稳定剂的作用也逐渐减弱。

当溶剂挥发完全后,聚合物微粒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会增强,导致微粒的相互聚结,形成致密的漆膜。

综上所述,乳胶漆成膜的原理是聚合、溶剂挥发和乳胶微粒聚结的综合作用。

这些过程使得乳胶漆在施涂后能形成均匀、平整的漆膜,提供保护和装饰作用。

乳胶漆漆面机理

乳胶漆漆面机理

乳胶漆漆面机理
乳胶漆是一种常见的涂料,其漆面质量对于装饰效果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以下是乳胶漆漆面的主要机理:
1. 成膜过程:乳胶漆中的成膜物质会在涂刷后逐渐干燥,形成一层连续的膜层。

这层膜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能够保护墙面不受外界因素的侵害。

2. 颜料的分散:乳胶漆中的颜料在涂刷后均匀分散在漆膜中,赋予墙面所需的色彩和遮盖力。

颜料的分散程度直接影响涂料的装饰效果。

3. 流平性:乳胶漆在干燥过程中会经历流平阶段,即漆面逐渐由粗糙变得光滑。

流平性的好坏决定了最终漆面的平整度和光泽度。

4. 抗划伤性:乳胶漆漆面具有一定的抗划伤性,能够抵抗常见的摩擦和刮伤。

这有助于保持墙面的持久美观。

5. 耐候性:乳胶漆能够应对不同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如紫外线、湿度等。

耐候性好的乳胶漆能够保持较长时间的装饰效果和使用寿命。

通过了解乳胶漆漆面的机理,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适合的乳胶漆,以达到所需的装饰效果和使用要求。

同时,也需要注意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以确保涂刷质量和安全。

乳胶漆的成膜机理概述与分析

乳胶漆的成膜机理概述与分析

乳胶漆的成膜机理概述与分析中国油漆网讯/对于乳胶漆的成膜机理, 有多种说法, 还没取得一致的结论, 目前尚在形成发展之中。

但是不断深化对乳胶漆成膜机理的了解, 对乳胶漆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施工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乳胶漆的成膜过程[1]乳胶漆的成膜是一个从分散着聚合物颗粒和颜、填料颗粒相互聚结成为整体涂膜的过程。

该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中期和后期。

1.1 初期乳胶漆施工后, 随着水份逐渐挥发, 原先以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稳定作用而保持分散状态的聚合物颗粒和颜、填料颗粒逐渐靠拢, 但仍可自由运动。

在该阶段, 水分的挥发与单纯水的挥发相似, 为恒速挥发。

1.2 中期随着水份进一步挥发, 聚合物颗粒和颜、填料颗粒表面的吸附层破坏, 成为不可逆的相互接触, 达到紧密堆积, 一般认为此时理论体积固含量为74 %, 即堆积常数是0 . 74 。

该阶段水份挥发速率约为初期5% ~10 % 。

Hoy 等[2] 用重量法悬臂梁堆积测定仪测试后得出, 均匀球形粒子优先堆积排列是随机的密堆积(Bernal 堆积), 其堆积常数不是0 . 74 , 而是0 . 635 ; 其最接近的平均粒子数不是12 , 而是8 . 5 。

大致可以把涂膜表干定义为中期的结束。

这时涂膜水分含量约为2 . 7 % [2] , 粘度为103Pa . s 。

1 . 3 后期在缩水表面产生的力作用下, 也有认为在毛细管力或表面张力等的作用下, 如果温度高于最低成膜温度(MFT) , 乳液聚合物颗粒变形, 聚结成膜, 同时聚合物界面分子链相互扩散、渗透、缠绕, 使涂膜性能进一步提高, 形成具有一定性能的连续膜。

此阶段水份主要是通过内部扩散至表面而挥发的, 所以挥发速率很慢。

另外, 还有成膜助剂的挥发。

在此阶段初, 成膜助剂的挥发, 是挥发控制的。

随后, 成膜助剂的挥发, 是扩散控制的[4] 。

如图1 所示。

2 乳胶漆的成膜条件乳胶漆成膜条件之一是水份挥发。

成膜机理

成膜机理

乳胶漆成膜机理0 前言在涂料科学中,对成膜过程的了解及建立成膜机理模型,对水性涂料组成物配方的快速最优化非常重要,特别在设计能满足VOC 要求的具有所需性能的涂料时非常重要。

1946 年道(Dow) 化学公司首先将乳胶引入涂料市场,于是迅速产生了对水性聚合物粒子中成膜机理的了解需求。

最初的成膜理论集中于粒子的形变。

Bradford 及其合作者提出了干粘结理论,其主要内容是提出粒子形变成为完全致密的涂膜的推动力来源于聚合物的表面张力。

Brown 提出,粒子形变是由于在干燥的乳胶表面形成的毛细作用力。

估算出的这些推动力与水- 空气界面张力成正比,与乳胶粒子粒径成反比。

Vanderhoff 提出水的界面张力提供了粒子压缩及致密化所需的推动力。

Sheetz 提出水从乳胶膜表面挥发可以得到粒子压缩所需应力。

Voyutskii 首先提出自粘力或聚合物扩散对机械性能提高的必要性,他提出了自粘力,一种导致弱粒子界面恢复的机理,现在已经得到了这种分子重排或聚合物扩散类型的间接证据。

电子显微镜研究结果表明乳胶粒子堆积紧密后,离析的粒子仍继续形变,最终形成连续平滑的表面。

表面力显微镜如原子力显微镜(AFM ),于1992 年首先应用于乳胶涂膜,发现随老化过程涂膜表面越来越平坦。

20 世纪80 、90 年代,由于两种光谱技术的应用使得直接测量乳胶膜中聚合物链的扩散成为可能,即:小角中子散射(SANS )及直接非辐射能转换(DET )。

Hahn 等人及Sperling 分别用SANS 监测了氘化的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及氘化聚苯乙烯的扩散。

最近,多伦多大学的Winnik 及其合作者开发了将DET 技术用于乳胶聚合扩散测量的研究方法。

这些技术使得可以将乳胶膜中分子间界面间聚合物分子扩散与涂膜机械强度的提高联系起来。

事实上,已经得到了粒子间混合即成膜时的体积分数量的估算值。

20 世纪90 年代初期,Winnik 等人发表了一篇经典的论文,阐述了溶剂存在下聚甲基丙烯酸丁酯乳胶的成膜。

漆膜的形成与性能

漆膜的形成与性能
若气泡上升到表面,就会在涂层上形成
“针孔”。
不同的官能团的表面张力也不同。
全氟烷基(—CF3)有最低的表面张力,
次之是甲基。
亚甲基。
表面张力依次增大的次序为:脂肪链、
芳香环、酯、酮、醇、水。
表面张力在涂料中的应用:
消泡剂消除已形成的泡沫。
在泡沫膜面形成一个低表面张力的点,点
上的液体就流向邻近较高表面张力处,气 泡壁本来就薄,物质外流使壁更薄,导致 泡沫破裂。
消泡剂的表面张力越小,消泡效果越好。
还要求消泡剂迁移至液膜表面的速度快, 在泡沫表面扩散的能力强。
涂料的粘度高,消泡剂不易分散,小气
泡会长期悬浮于其中不破灭。
水稀释涂料、高固体份涂料等的表面张 力大。
需要考虑由表面张力引起的弊病,需要
提高这些涂料的流平性,克服缩孔。
泡沫
木材或水泥上有孔隙,孔隙内的空气自涂
膜内部上溢,漆膜中会出现气泡 。
因粘度气泡上升不到表面,留在涂膜中就
形成鱼眼; 气泡上升到表面,就会在漆膜上形成缩孔 和针眼。
溶剂型涂料的泡沫问题不很突出,但在
液膜的表面弹性和Marangoni效应都稳定
膜壁,保持泡沫稳定。
消泡剂
消泡剂可分消泡剂(defoamer)和抑制泡
沫产生的抑泡剂(antifoamer)。
抑泡剂的作用: 抑泡剂的表面张力很低,能分散但不溶于
发泡液体中。 起泡时抑泡剂分子不规则地分布于泡沫表 面,破坏膜壁的弹性,抑制泡沫形成。
喷涂时,
这种混合溶剂可以避免流挂,促
进流平。
漆膜的流平
表面张力越大,基材表面的粗糙度越小,
涂料粘度越低,湿漆膜越厚,就越容易 流平。 流平快的涂料容易发生流挂。

乳胶漆的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乳胶漆的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乳胶漆的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乳胶漆助剂4.3 乳胶漆助剂乳胶漆生产中要使用多种助剂,这是乳胶漆的一大特点,但却不是优点。

在乳胶漆的混合体系中,组分间既可能有很好的协同作用,也可能相互干扰,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调配乳胶漆的技术关键是各种助剂的最佳化选择和配方的平衡。

助剂是涂料的辅助材料,一般用量非常的少,作用切很显著。

增朔剂---调节聚合物的柔韧性;增稠剂---调节涂料的黏度;改性剂---改进涂膜的致密性和光泽;分散剂---颜料的分散和防止再凝集;湿润剂---颜料湿润性的改进;消泡剂---在制造和涂装是消泡;防霉剂---防止涂膜长霉;防腐剂---防止储存中发生霉变;防冻剂---改进冻融稳定性;另外根据特殊要求,还有一些杀虫剂、防静电剂、防锈剂等。

一般来说,助剂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因此,高品质的涂料都是通过合理科学的配方,通过采用高素质的基料来提高涂料的性能。

4.3.1消泡剂涂料在生产使用中都会有气泡产生而给生产和施工带来不便和影响,消泡保证生产的产品外观好、保证涂膜表面连续、完整、美观、没有气泡孔、针孔、火山口等表面缺陷,使得涂眼光洁,密封性好。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涂料工业提出高质量、高效益的要求。

即水性涂料、溶剂型涂料,在配方中应采用各种助剂,其中有帮助颜料湿润分散的助剂;有改善涂料成品贮藏稳定的助剂,有调整漆膜外观平整的助剂;还有一些达到特殊功能的助剂。

上述这些助剂品种大多都属于表面活性剂,都能改变涂料的表面张力,致使涂料本身就存在着易起泡或使泡沫稳定的内部因素。

涂料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各种高速混合机,如三辊机、砂磨机和球磨机等。

涂料涂装时所用的各种方式方法,如空气喷涂、无气喷涂、辊涂、流涂和淋涂等。

在这些过程中,都会程度不同地增加涂料体系的自由能,帮助产生泡沫,这是产生泡沫的外部因素。

涂料工业中水性乳胶涂料的泡沫问题最为突出,这是它的特殊配方和特殊生产工艺所致。

(1)乳胶漆是以水为稀释剂在乳液聚合时就必须使用一定数量的乳化剂,才能制取稳定的水分散液。

成膜助剂的助成膜机理、性能和发展趋势

成膜助剂的助成膜机理、性能和发展趋势

成膜助剂的助成膜机理、性能和发展趋势成膜助剂的助成膜机理、性能和发展趋势时间:2012-02-18 11:43来源:作者:林宣益点击: 29 次本⽂⾸次提出成膜助剂提供⾜够的⾃由体积,以使乳胶粒变形和乳胶分⼦链段扩散、缠绕⽽融合成连续膜的助成膜机理。

并介绍了成膜助剂的要求、结构、分类、性能⽐较、使⽤和发展趋势等。

乳胶漆的漆膜通常是热塑性的,为了保证其性能,所以不能太软。

实际上,希望乳液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尽可能地⾼,这样涂膜的性能,尤其是硬度和耐沾污性就⽐较好。

但事情总是⼆⽅⾯的,好性能的同时是乳胶漆的最低成膜温度(MFT)也⽐较⾼,给较低温度下施⼯和成膜就带来问题。

因此往往要加成膜助剂,降低MFT,达到⾼性能与低施⼯温度的平衡[1]。

1 成膜助剂助成膜机理成膜助剂的助成膜机理与⾃由体积紧密相关,因此,⾸先对⾃由体积作⼀简单介绍。

1.1⾃由体积[2]⽆定形材料的体积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是被分⼦占据的体积,称为已占体积;另⼀部分是未被分⼦占据的体积,称为⾃由体积。

以⽐容(单位质量的体积)对温度作图,结果如图1所⽰。

阴影部分即为⾃由体积。

当⾼聚物冷却时,起先⾃由体积逐渐减少,到玻璃化温度Tg时,⾃由体积达到最⼩值,即为2.5%,这时⾼聚物进⼊玻璃态。

但是快速冷却所得Tg值低于慢速冷却所得Tg值。

在玻璃态下,⾃由体积被冻结,并保持恒值,分⼦链段运动亦被冻结。

这时,没有⾜够的空间进⾏分⼦链扩散和构象调整。

因此⾼聚物的玻璃态可视为等⾃由体积状态。

在玻璃态下,加热⾼聚物时,随着温度升⾼,分⼦已占体积膨胀,但⾃由体积没有膨胀。

温度达到Tg 后,两部分体积同时膨胀。

⾼分⼦聚合物链段获得⾜够的动能和必要的⾃由空间,进⾏扩散和构象调整。

因此玻璃化温度也可定义为⾼聚物温度膨胀(或收缩)系数改变点。

由图1 可见,只有当温度⾼于Tg时,⾃由体积才超过2.5%,其⼤⼩取决于(T - Tg)和体积膨胀系数。

1.2 助成膜机理乳胶漆的成膜是由⽔分挥发,乳胶粒变形和乳胶分⼦链段扩散缠绕⽽融合成连续膜。

乳胶涂料的成膜机理

乳胶涂料的成膜机理

乳胶涂料的成膜机理乳胶涂料是一种以水为溶剂的可塑性涂料,广泛应用于家居装修、建筑、汽车和工业制造等领域。

乳胶涂料具有较好的附着力、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而其成膜机理主要涉及乳胶微粒的沉积、水分的蒸发和乳胶聚合反应三个主要过程。

第一,乳胶微粒的沉积。

乳胶涂料的乳液是由固体颜料、增稠剂、分散剂和聚合物乳液粒子等组成。

在涂料涂布时,涂料中的固体颜料通过乳化、分散剂的作用悬浮于乳液中形成乳胶颗粒。

当涂料接触到物体表面时,乳胶颗粒会发生沉积,并逐渐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膜。

沉积的过程既受到颗粒的运动和碰撞作用,也受到表面能和界面张力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水分的蒸发。

乳胶涂料中的水在涂布后会逐渐蒸发。

水分蒸发速度与环境湿度、温度、气流速度等因素有关。

随着水分的蒸发,聚合物微粒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溶剂逐渐挥发,溶液体系呈现高度浓缩状态。

当水分蒸发完全时,溶液中的聚合物微粒紧密堆积,形成一层致密的聚合物膜,即成膜过程。

第三,乳胶聚合反应。

乳胶涂料中的聚合物乳液粒子具有悬浮于水相中的稳定性。

在膜的形成过程中,乳液粒子中的聚合物分子通过引发剂的作用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大分子聚合物链。

这种聚合反应可以是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缩聚聚合等。

聚合反应的发生不仅使聚合物链变得更长,也使其与颗粒之间的相互连接更加牢固,从而增强涂膜的牢固性和耐久性。

在乳胶涂料的成膜机理中,以上三个过程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乳胶微粒的沉积和水分的蒸发是前期的物理过程,而乳胶聚合反应是后期的化学过程。

这些过程的影响因素众多,包括涂布温度、环境湿度、厚度、颗粒粒径、分散剂和胶粘剂的性质等。

只有在这些因素的相互配合下,乳胶涂料才能顺利地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膜,并具有所需的各项性能。

总之,乳胶涂料的成膜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乳胶微粒的沉积、水分的蒸发和乳胶聚合反应等多个环节。

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使得乳胶涂料能够在涂布后迅速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膜,并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胶漆的成膜机理概述与分析
中国油漆网讯/对于乳胶漆的成膜机理, 有多种说法, 还没取得一致的结论, 目前尚在形成发展之中。

但是不断深化对乳胶漆成膜机理的了解, 对乳胶漆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施工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乳胶漆的成膜过程[1]
乳胶漆的成膜是一个从分散着聚合物颗粒和颜、填料颗粒相互聚结成为整体涂膜的过程。

该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初期、中期和后期。

1.1 初期
乳胶漆施工后, 随着水份逐渐挥发, 原先以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稳定作用而保持分散状态的聚合物颗粒和颜、填料颗粒逐渐靠拢, 但仍可自由运动。

在该阶段, 水分的挥发与单纯水的挥发相似, 为恒速挥发。

1.2 中期
随着水份进一步挥发, 聚合物颗粒和颜、填料颗粒表面的吸附层破坏, 成为不可逆的相互接触, 达到紧密堆积, 一般认为此时理论体积固含量为74 %, 即堆积常数是0 . 74 。

该阶段水份挥发速率约为初期5% ~10 % 。

Hoy 等[2] 用重量法悬臂梁堆积测定仪测试后得出, 均匀球形粒子优先堆积排列是随
机的密堆积(Bernal 堆积), 其堆积常数不是0 . 74 , 而是0 . 635 ; 其最接近的平均粒子
数不是12 , 而是8 . 5 。

大致可以把涂膜表干定义为中期的结束。

这时涂膜水分含量约为2 . 7 % [2] , 粘度为103
Pa . s 。

1 . 3 后期
在缩水表面产生的力作用下, 也有认为在毛细管力或表面张力等的作用下, 如果温度高于最低成膜温度(MFT) , 乳液聚合物颗粒变形, 聚结成膜, 同时聚合物界面分子链相互扩散、渗透、缠绕, 使涂膜性能进一步提高, 形成具有一定性能的连续膜。

此阶段水份主要是通过内部扩散至表面而挥发的, 所以挥发速率很慢。

另外, 还有成膜助剂的挥发。

在此阶段初, 成膜助剂的挥发, 是挥发控制的。

随后, 成膜助剂的挥发, 是扩散控制的[4] 。

如图1 所示。

2 乳胶漆的成膜条件
乳胶漆成膜条件之一是水份挥发。

水份不挥发, 乳胶漆就不会成膜。

而水份挥发的速率, 就乳胶漆来说, 与其所含的成膜助剂和助溶剂等有关; 就其施工应用来说, 不仅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有关, 而且与基层的温度、含水率、吸水性有关。

因此综合平衡诸因素, 使其有一个合适的水份挥发速率, 以获得优良的涂膜。

不能太快, 也不能太慢。

乳胶漆成膜条件之二是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和基层温度必须高于乳胶漆的最低成膜温度。

否则, 尽管水份挥发, 乳胶漆也不能成膜。

-MFT) 值大些有利于成膜。

因为成膜需要乳胶粒子变形, 分子链相互扩散苯丙乳液膜在成膜过程中Tg 值的变化。

和渗透, 以致相互缠绕, 达到聚结的。

而这些都要求乳胶漆体系中有大于2 . 5% 自由体积。

这里所谓的乳胶漆体系, 是指乳胶漆中所有组分的混合体。

否则乳胶粒处于玻璃态而无法变形, 乳胶分子链段和自由体积处于冻结状态而不能扩散。

Hill 等[5] 用阳电子湮灭寿命光谱仪和原子力显微镜, 研究了乳胶膜结硬和成膜过程中
自由体积的分布。

从而得出, 当温度低于Tg 时, 由于没有明显的相互扩散, 结硬的乳胶膜是脆的。

另外, 乳胶漆的最低成膜温度是指乳胶漆形成不开裂的, 连续涂膜的最低温度。

它不同于乳胶漆用乳液( 包含成膜助剂) 的最低成膜温度。

一般来说, 由于颜、填料等影响, 乳胶漆的最低成膜温度高于其所用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 尽管表面活性剂也有一定的降低乳液最低成膜温度的作用。

2000 年11 月初, 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对“ 迎APEC 会议” 用外墙涂料质量进行了控制检验,这次检验的外墙涂料中, 有液聚合物粒子变形而成膜。

31 % 的涂料最低成膜温度高于5 ℃, 所以在 5 ℃时, 巴顿[8] 和Brown [9] 认为, 固体颗粒间的水溶液尽管水分挥发, 但不能形成连续膜。

有29 % 的涂产生毛细管力, 尽管该毛细管力绝对值不大, 但其料, 虽然在5 ℃时能成膜, 但环境温度和最低成膜相对于乳胶漆粒子的重量来说, 是很大的。

正是该温度差值(T-MFT) 太小, 所成涂膜质量达不到毛细管力, 促使乳胶漆粒子聚结成膜。

GB/T 9755 的要求。

这是因为随着乳胶漆成膜过Eckersley 等认为[10] , 仅毛细管力不足以驱使程的进行, 水、成膜助剂和二醇类溶剂的挥发, 乳成膜, 是界面张力和毛细管力一起, 促使乳胶粒子胶漆系统的Tg 或最低成膜温度会逐步升高。

图1 成膜。

是含成膜助剂的苯丙乳液膜在成膜过程中Tg 值的Visschers 认为[11], 缩水表面产生的力是驱动乳变化。

当乳胶漆的最低成膜温度升高至环境温度胶漆成膜的主要动力。

他根据乳胶漆粒子半径时, 成膜过程就无法进行。

当然,GB/T 9755 要求养护条件是23 ℃, RH50 % 。

但有时实际施工温度是远远低于23 ℃, 这对乳胶漆的成膜是有影响的。

可见, 所成涂膜质量与施工时的环境温度、基层温度和最低成膜温度差( T -MFT) 有关。

(T -MFT)值大些有利于成膜。

图1含成膜助剂的苯丙乳液膜在成膜过程中Tg 值的变化。

试验条件: 23 ℃, 25 %RH , 膜厚38 1 1 μ m, 风速402 1 3m/ h 。

成膜条件: DPM、DPnP、苯甲醇、KP-140
乳胶漆表干在2h 以内, 是比较快的。

然而, 完全成膜的时间是比较长的, 大约需要四周以上的时间。

在相同条件下, 软的聚合物粒子成膜比硬的聚合物粒子慢[6] 。

在整个成膜过程中, 尽管随着溶剂的挥发, 乳胶漆的最低成膜温度会逐步升高, 但在整个成膜过程中, 都应保持( T -MFT) 值大于零, 这样, 才能形成好涂膜。

3 乳胶漆的成膜驱动力
关于乳胶漆的成膜驱动力,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看法。

Dillion 等认为, 是聚合物的表面张力驱动乳液聚合物粒子变形而成膜。

巴顿[8] 和Brown[9]认为, 固体颗粒间的水溶液产生毛细管力, 尽管该毛细管力绝对值不大, 但其相对于乳胶漆粒子的重量来说, 是很大的。

正是该毛细管力, 促使乳胶漆粒子聚结成膜。

Eckersley 等认为[10], 仅毛细管力不足以驱使成膜, 是界面张力和毛细管力一起, 促使乳胶粒子成膜。

Visschers 认为[11] , 缩水表面产生的力是驱动乳胶漆成膜的主要动力。

他根据乳胶漆粒子半径r p =250nm, 哈梅克(Hamaker) 常数A=1 1 05 × 10 [-20] J, 表面电位V= -20mv, 盐值(salt level) S = 1mM , 水表面张力γ = 70mN/ m , 接触角θ =0 0 , 聚合物模量E=10 7 N/ m 2, 计算得乳胶膜干燥时, 各作用力的典型值可以看出, 缩水表面产生的力、凹月面水的毛细管力和弹性变形抗力在同一数量级, 而主要是缩水表面产生的力克服弹性变形抗力而聚结成膜。

另外这里把乳胶粒子的变形看成弹性变形, 其实乳胶粒子是粘弹体, 还要考虑与时间相关的流变性, 但这样处理就相当复杂, 故简化处理。

关键词:乳胶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