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铸币:是指经国家证明,具有一定重量和成色,并铸成一定形状的金属铸块。

2、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3、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利率体系中,通常有一个起决定作用的利率,这个利

率被称为基准利率。

4、货币时间价值: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

值。

5、逆向选择:是在交易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那些最可能造成不利结果即造成

信贷风险的借款人,常常是那些寻找贷款最积极、最可能得到贷款的人。

6、道德风险:是在交易之后出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指的是放贷者发放贷款后将面对

借贷者从事那些从放款者观点来看并不期望进行的风险较大的活动。

7、交易成本:即从事金融交易所花费的时间和金钱。

8、信息成本:投资者搜寻有效的项目,对其投资效益进行评估,并且亲自监督实施与

贷款人签订的合同所耗费的识别成本和监督与实施成本共同构成了信息成本。

9、担保:担保人所做出的在缔约一方不履行或违反合同条款时而代付一笔确定款项的

承诺。

10、承诺:是银行与贷款客户达成的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契约,银行将在正式的

有效承诺期内,按照双方商定的金额、利率,随时准备应客户的需要提供信贷便利,同时,作为提供承诺的报酬,银行通常要向借款人收取一定的承诺佣金。

11、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不能如期满足客户提款取现,或不能如期偿还流动负债

而导致的风险。

12、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一方不履行合约,不按期偿还本金和利息而造成的风险。

13、原始存款:是客户用现金、其他行的支票或者汇票等存入而形成的存款,可增加其

准备金,是银行或投资的基础。

14、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发放贷款或者投资时所创造的存款。

15、消费物价指数(CPI):是根据家庭消费的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状况

而编制的物价指数。

16、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根据企业所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变化状况编制而成的指数。

17、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制定货币政策到货币政策取得预期效果的时差。

18、合理预期:是指人们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测。

19、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即期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的、稳定的未来现金收入流的

资产进行组合和信用增级,并依托该现金流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可以流通买卖的有价证券的融资活动。

20、金融同质化:是指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的业务日益交叉,使得银行

与保险、信托、证券等非金融机构之间的职能分工界线越来越模糊,所有的金融机构趋于提供同质的或类似的产品和服务。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概论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金融 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数:64课时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生顺利进入专业课的基础。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金融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 本课程阐述的是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以及货币银行方面有关基本理论、基本业务的基础知识。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内容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货币流通、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意义、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2、重点难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三、主要内容 (一)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 (二)货币流通 (三)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 (四)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五)参考书籍介绍 四、思考题 1、列举你所遇见并希望求得理论解释的货币银行领域中的问题,现在你对这些问题是如何理解的? 2、导致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金融安全与经济安全的关系。 3、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制度。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理解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制度的定义、本位货币的特点、货币制度的演变。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形式、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定义、货币制度 2、重点难点:货币的定义、货币制度 三、主要内容 第一节货币的起源 一、古代货币起源说 二、马克思对货币起源的论证 三、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产生 第二节货币的形式 一、古代的货币 二、币材 三、铸币与纸币 四、存款货币与电子货币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

四、09秋期末综合练习题(高度重视) 一、09单选 1. 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B )的特点。 A. 国际金本位制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牙买加体系 D. 国际金块本位制 2.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D )。 A. 平等的价值交换 B. 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 无偿的赠于或援助 D.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3. 经济泡沫最初的表现是( C )。 A. 利率的大幅波动 B. 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 C. 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 D. 资本外逃 4.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A)。 A. 基准利率 B. 差别利率 C. 实际利率 D. 公定利率 5. 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B)。 A. 融通资金 B. 支付结算服务 C. 降低交易成本 D. 风险转移与管理 6. 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B )。 A. 5% B. 10% C. 2.56% D. 5.12% 7. 长期金融市场又称(C )。 A. 初级市场 B. 次级市场

D. 货币市场 8. 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B ) A. 商业票据 B. 股票 C. 政府债券 D.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9. 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称为(D )。 A. 贴现 B. 再贴现 C. 转贴现 D. 承兑 10. "证券市场是经济晴雨表"是因为(B) A. 证券市场走势滞后于经济周期 B. 证券市场走势比经济周期提前 C. 证券市场走势经济周期时间完全吻合 D. 证券价格指数能事后反映 11. 下列属于非系统性风险的是(A )。 A. 信用风险 B. 市场风险 C. 购买力风险 D. 政策风险 12. 目前各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主体是( B )。 A. 黄金储备 B. 外汇储备 C. 特别提款权 D. 在IMF中的储备头寸 13. 国际外汇市场最核心的主体是(B )。 A. 外汇经纪商 B. 外汇银行 C. 外汇交易商 D. 中央银行 14. 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A )。 A. 贸易一体化 B. 生产一体化 C. 金融全球化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402修订)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英文)The 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课程性质:必修课层次:专升本 学时:64 学分:4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使学生对货币银行方面的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等基本范畴有较系统的掌握;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 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学方法:讲授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系统阐述货币银行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世界上货币银行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货币银行问题。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内容提要: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掌握货币的产生过程;货币的定义及其本质;货币的职能;领会货币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的关系;了解我国人民币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明确人民币的性质和在流通中的地位;掌握国际货币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和理解货币起源理论、货币的职能,掌握货币形态的演变,理解其演变规律,并能运用货币的基本理论与知识解释和理解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 一、代用货币与信用货币的异同 二、货币起源的本质 三、为什么要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优缺点 五、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1.1 货币的产生(1学时) 一、货币的定义 二、货币的职能 三、货币的形式 四、货币的度量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

四、 09秋期末综合练习题(高度重视) 一、09单选 1. 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B )的特点。 A. 国际金本位制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牙买加体系 D. 国际金块本位制 2.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D )。 A. 平等的价值交换 B. 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 无偿的赠于或援助 D.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3. 经济泡沫最初的表现是( C )。 A. 利率的大幅波动 B. 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 C. 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 D. 资本外逃 4.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 A. 基准利率 B. 差别利率 C. 实际利率 D. 公定利率 5. 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 B)。 A. 融通资金 B. 支付结算服务 C. 降低交易成本 D. 风险转移与管理 6. 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B )。 A. 5% B. 10% C. 2.56% D. 5.12% 7. 长期金融市场又称(C )。 A. 初级市场 B. 次级市场

C. 资本市场 D. 货币市场 8. 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B ) A. 商业票据 B. 股票 C. 政府债券 D.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9. 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称为( D )。 A. 贴现 B. 再贴现 C. 转贴现 D. 承兑 10. "证券市场是经济晴雨表"是因为( B) A. 证券市场走势滞后于经济周期 B. 证券市场走势比经济周期提前 C. 证券市场走势经济周期时间完全吻合 D. 证券价格指数能事后反映 11. 下列属于非系统性风险的是( A )。 A. 信用风险 B. 市场风险 C. 购买力风险 D. 政策风险 12. 目前各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主体是( B )。 A. 黄金储备 B. 外汇储备 C. 特别提款权 D. 在IMF中的储备头寸 13. 国际外汇市场最核心的主体是(B )。 A. 外汇经纪商 B. 外汇银行 C. 外汇交易商 D. 中央银行 14. 经济全球化的先导和首要标志是( A )。 A. 贸易一体化 B. 生产一体化 C. 金融全球化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2012级期末考试题型(彭方平) 名词解释20分5对 选择题40分20题小计算 简答题2个20分 案例分析1大题2问20分 名词解释重点: 1.Adverse selection VS Moral hazard ●Adverse Selection: the problem created b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fore the transaction occurs. In financial market it occurs when the potential borrowers who are the most likely to produce the bad credit risks are the ones who most actively seek out a loan and are thus most likely to be selected. Because of adverse selection, loans are more likely made to bad credit risks. So lenders may rather not make a loan even though there are good credit risks. ●Moral hazard: the problem created b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fore the transaction occurs. In financial market it’s the hazard that the borrower might engage in immoral activities that make the loan less likely to be paid back. Because of the moral hazard, lenders may rather not make a loan. 2.Capital market VS Money market ●Capital market: the market where long-term debt and equity instruments are traded. ●Money market: the market where short-term debt instruments are traded. 3.Eurobond VS Foreign bonds ●Eurobond: a bond denominated in a currency other than that of the country in which it is sold. ●Foreign bonds: sold in a foreign country and denominated in that country’s currency. 4.Eurocurrencies VS Eurodollars ●Eurocurrencies:存放在货币发行国境外的各国货币 ●Eurodollars: U.S. dollars deposited in banks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5.Primary market & Secondary market & OTC market ●Primary market: 筹集资金的公司或政府机构将新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等证券销售给最初 购买者的金融市场。

【货币知识】货币银行学大纲

《计量经济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对象和性质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8门公共核心课程之一和金融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应用经济学的特征,掌握基本的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能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经济变量间的随机因果关系。 掌握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理论的新发展有概念性的了解;能够建立并应用简单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能够使用常用的计量经济学软件;具有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的基础和能力。 四、授课方法 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和上机实验、课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理论讲解主要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讨论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实际运用,对计量模型

中可能存在问题的检验方法和补救措施,如何在计算软件上实现各种计量经济学的基本运算;上机实验是对所学课程内容、基本方法的验证性实验;课外研究则是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的拓展训练,主要培养学生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能力与研究能力。 五、理论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含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基本概念和内容体系,了解计量经济研究的基本步骤,计量经济学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主要的计量经济学软件,了解EViews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计量经济研究的基本步骤;难点是课时紧,教师要处理好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计量经济学 主要介绍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计量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经济学、数学、统计学学科交叉后所形成的新学科,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统计学、数学三门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学科,计量经济学与数量经济学的区别。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数学、统计学的关系。 第三节:计量经济研究的步骤 建立理论模型:模型的经济理论依据、确定模型变量、确定模型的函数形式、确定变量的统计指标并搜集整理数据、计量经济研究中常见的数据类型(时间序列数据、横截面数据、

四川大学货币银行学2018年第一次作业答案

川大网络教育本科2018春《货币银行学》第一次作业答案√X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 A.MI=流通中现金 B.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企业定期存款 C.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 D.MI=流通中现金+企业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2.现代经济中的信用货币是纸制的货币符号,货币所有者无论是手持现钞,还是把它存 入银行,都发挥了()的作用。 A.储藏手段 B.价值尺度 C.世界货币 D.积累或储蓄手段√ 3.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础是()。 A.银行信用 B.国家信用 C.商业信用√ D.消费信用 4.()是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命令他在一定期间内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 一定金额的支付命令书,须经付款人承兑后方为有效票据。 A.期票 B.汇票√ C.本票 D.支票 5.商品价格与货币价值的大小成()关系,与单位货币即价格标准的含金量成 ()关系。 A.反比正比 B.反比反比 C.正比反比√ D.正比正比 6.()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A.德意志银行 B.法兰西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日本银行 7.()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事业的创始。 A.中国通商银行√ B.中国交通银行 C.户部银行 D.中国实业银行 8.()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A.信用创造 B.支付中介 C.信用中介√ D.金融服务 9.下列()不属于存款型金融机构。 A.商业银行 B.储蓄银行 C.信用社 D.投资基金√ 10.下列()不属于政策性银行。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进出口银行 C.中国农业银行 D.国家开发银行 11.存款准备率越高,则货币乘数()。 A.越大 B.越小√ C.不变 D.不一定 12.下列()不属于M1? A.通货 B.企业活期存款 C.个人活期储蓄存款√ D.NOW帐户 13.下列()说法明显是错的。 A.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实际利率的上升,投资项目的吸引力下降 B.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不断提高,从而消费者会增加消费,减 少储蓄√

货币银行学试题库及答案

16. 17. 1. 执行价值单方向转移的货币职能是()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2. 租赁设备由承租人维修保养的是() A. 经营租赁 B. 古代租赁 C. 传统租赁 D. 金融租赁 3. 1998 年我国取消贷款规模管理后,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主要是() A. 利率 B. 同业拆借利率 C. 货币供应量 D. 存款准备金率 4. “扬基债券 ”的面值货币是() A. 日元 B. 美元 C. 英镑 D. 法郎 5. 凯恩斯认为交易性需求是收入的() A. 平减指数 B. 非平减指数 C . 递减函 D. 递增函数 6. 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新式银行是() A. 丽如银行 B. 法兰西银行 C. 中国通商银行 D. 交通银行 7. 不属于国家开发银行业务范围的是( ) A. 发放重点项目政策性贷款 B. 办理向重点项目贷款贴息 C. 发行金融债券 D. 办理粮棉油储备贷款 8. 保险合同终止一般是由于() 、单项选择题 保险期限届满 C. 保险人履约赔付 A. 保险标的灭失 B. 9. 现金交易方程式可表示为 D. 保险公司破产 ) =KR/M C. Md = kPY D. M1 A. MV = PT B. P 10. 在证券交易所专门从事不足一个成交单位股票买卖的证券商是() A. 零股经纪商 B. 佣金经纪商 C. 二元经纪商 11. 以下不属于证券交易所特点的是 A. 有形市场 + M2= L1(y) + L2(r) D. 自营经纪商 B. C. 协商议价原则 D. 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均按照( A. 美元计值 B. 英镑计值 ) 具有投机性 投资人须经过交易所成员从事交易 ) C. 特别提款权计值 D. 贷款对象的货币计值 13. 某企业持有 3 个月后到期的一年期汇票,面额为 2000 元,银行确定该票据的贴现率为 5%,则贴 现金额是 ( ) A. 1975 元 B. 1950 元 C. 25 元 D. 50 元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无论是存款货币还是现金货币的提供,均源于银行的() 存款业务 B. 贷款业务 C. 中间业务 D. 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 资本金 B. 中央银行借款 C. 发行金融债券 D. 存款负债 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长期资本项目不包括() 直接投资 B.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各国银行间的资金拆放 D. 政府贷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成立于() 14. A. 15. A. A. C. A. 1942 年 B. 1945 年 C. 1946 年 D. 1960 年 18. 按保险对象的不同,可将保险分为()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货币银行学课程英文名称: Finance and Banking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编号:020110j011 课程归属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制定时间: 2006年 12月30日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 1、课程的基本类型、基本属性和为实现培养目标所承担的任务:《货币银行学》课程是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本科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央银行学》、《金融监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的基本要求: 1)注意与各先行课程内容的联系,系统掌握《政治经济学》、《西 方经济学》等的内容。 2)在把握《货币银行学》理论基础、构成内容的基础上,应该能 分析经济生活中与货币银行相关的客观经济现象中与货币银 行相关的客观经济现象。 3)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指一 般把握的内容;理解是指在了解的基础上把握概念、原则、方 法,及其理论依据;掌握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适用专业与学时数: 经济类各专业及学时数:72学时 4、本门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简要说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及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 5、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货币银行学》 6、教学方法与媒体要求: 本课程属于大学本科课程,教材和讲授以文字表达为主,辅之以图表、模型和案例,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 二、各章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本章讲授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内容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理解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基础。 二、内容及重点难点 1、内容:经济生活中的货币现象、货币流通、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习货币银行学的意义、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2、重点难点:货币银行学的基本学习方法、货币银行学的内容构成。

货币银行学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文名称:货币银行学 英文名称:Money and Banking Theory 学时数: 51 学分:3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是以货币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济学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是财经学科相关专业学习、了解金融理论与实践的选修课,该课程是在假设学生已经完全掌握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讲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融基本知识,熟悉银行、资本市场运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金融活动及其宏观金融调控的理论、运行机制和方法、手段等有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投资理念。 二、教学方式 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教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系统地讲授金融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介绍本学科理论的前沿性课题,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的训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了获得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基本要求及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主要研究金融活动及金融调控的问题。它试图通过对货币运行的研究,来说明现代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课程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讲概述(1学时) 基本内容: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基本介绍、 教学基本要求:从微观、中观、宏观的三个层次系统介绍货币银行学知识体系 重点: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基本框架、 难点:货币银行学体系构成 第二讲货币与货币制度(5学时) 基本内容:货币的起源及形式、货币职能、货币制度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对于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通过了解货币的五大职能以及货币的定义,掌握货币的层次划分及货币制度的构成和演变阶段 重点:劳动价值论、信用货币形式、货币职能、货币制度演变的历程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全

货币银行学作业一 基本训练-1 一、概念题 1、金融:(参考金融学概论第1-2页) 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金融是由汉字“金”和“融”组成机时成的词汇,其中,“金”是指资金,“融”是指融通,“金融”就是社会资金融通的总称。 (中文“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金融是指与物价有紧密联系的倾向供给、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证券市场以及国际金融等领域。狭义的金融仅指有价证券及其衍生品的市场,即资本市场。) 2、金融体系:(书本第1页) 金融体系是指各种金融要互的安排及其相互关系与配合的动态关联系统,主要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制度及调控机制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3、金融创新:(参考书本第1页) 所谓金融创新,就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制度的创新、金融业务的创新和金融组织结构的创新。 二、填空题 1、当货币和信用相互渗透并结合到一起时,就形成了新的范畴——金融。 2、按性质和功能的不同,通常将金融活动划分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租赁业和信托业等主要类型。 3、金融体系主要由货币制度所规范的货币流通、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制度及调控机制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4、在发达国家,现代租赁业被视为“朝阳产业”,成为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的三大金融工具之一。 5、按是否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可将金融机构划分为银行性金融机构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6、金融创新是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金融创新包括制度的创新、业务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 7、金融发展程度越高,金融作用力会强。 8、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高负债经营决定了金融业容易破产的特征。() 三、单项选择题 1、经济发展对金融起( B)作用。 A.推动B.决定性C.不确定D.一定的 2、金融压制表现为金融与经济发展形成—种( B)。 A.良性循环B.恶性循环C.无序D.频繁变动 3、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是( A)。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 课程名称:货币银行学 英文名称:Economics of Money and Banking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教学手段。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能充分了解金融与一国经济的相关性以及金融固有的独特性,能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以及我国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实践;培养学生具有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来识别、阐明、分析、研究、探索当前金融主要问题,特别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能独立思考、比较正确的处理这些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培养要求,切实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这一总的指导方针。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是一国至关重要的宏观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随着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经济出现了新的现象和问题,金融成为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领域。货币银行学研究的对象是金融,主要分析、研究宏观领域中一国货币和货币运动的规律,这些货币运动所涉及的金融业务及其经营机构,以及由于这些货币运动而形成的各种金融关系和由此产生的金融现象、问题。 货币银行学的内容结构:从货币及货币制度入手,按逻辑顺序,逐一阐述信用、利率、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及货币政策、货币供求与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一国金融领域的各个重要课题,同时结合我国实际,重点讲解我国信用、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利率市场化、银行商业化改革,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防范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金融危机等金融发展和改革问题。 1、货币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货币的起源、种类,货币形式的发展与未来趋势,货币制度及其发展历史等,掌握货币的职能、本质及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尤其要深刻理解货币的概念和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2、信用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图文稿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四、 09秋期末综合练习题(高度重视) 一、09单选 1. 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B )的特点。 A. 国际金本位制 B. 布雷顿森林体系 C. 牙买加体系 D. 国际金块本位制 2. 信用的基本特征是(D )。 A. 平等的价值交换 B. 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C. 无偿的赠于或援助 D. 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3. 经济泡沫最初的表现是( C )。 A. 利率的大幅波动 B. 金融市场的动荡不安 C. 资产或商品的价格暴涨 D. 资本外逃 4.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 A. 基准利率 B. 差别利率 C. 实际利率 D. 公定利率

5. 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最早产生的功能是( B)。 A. 融通资金 B. 支付结算服务 C. 降低交易成本 D. 风险转移与管理 6. 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B )。 A. 5% B. 10% C. 2.56% D. 5.12% 7. 长期金融市场又称(C )。 A. 初级市场 B. 次级市场 C. 资本市场 D. 货币市场 8. 下列属于所有权凭证的金融工具是(B ) A. 商业票据 B. 股票 C. 政府债券 D. 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9. 票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行为称为( D )。 A. 贴现 B. 再贴现 C. 转贴现 D. 承兑 10. "证券市场是经济晴雨表"是因为( B) A. 证券市场走势滞后于经济周期 B. 证券市场走势比经济周期提前 C. 证券市场走势经济周期时间完全吻合 D. 证券价格指数能事后反映 11. 下列属于非系统性风险的是( A )。 A. 信用风险 B. 市场风险 C. 购买力风险 D. 政策风险 12. 目前各国的国际储备构成中主体是( B )。 A. 黄金储备 B. 外汇储备 C. 特别提款权 D. 在IMF中的储备头寸 13. 国际外汇市场最核心的主体是(B )。

货币银行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 1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 (2)双本位制 是指国家用法律规定金银两种本位币的比价,两种货币按国家比价流通,而不随金、银市场比价的变动而变动的货币制度。其缺点是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所谓“劣币驱逐良币”,又称为“格雷欣法则”,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但法定比价固定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2信用、商业信用-现代信用制度的基石、银行信用-现代信用的主要形式、消费信用 信用是借贷活动的总称,一般来说,它是以偿还为前提的特殊的价值运动形式。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暂时让渡商品或货币的一种形式 本质特征: 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它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 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一)信用产生的原因 首先,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 其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换言之,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最后,信用产生的现实根源在于商品或货币占有的不均衡。 3、从信用对现代经济的作用来分析 ☆信用保证现代化大生产的顺利进行; ☆自然调节各部门的发展比例; ☆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本周转; ☆信用为股份公司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信用的作用 积极作用: 1、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 2、信用的存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快资本周转 3、信用可以调节居民的消费和社会消费品的供求 4、信用可以调节经济,替代国家的行政干预手段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经济泡沫是指某种资产或商品的价格大大地偏离其基本价值

货币银行学作业答案全

基本训练-1 一、概念题 1、金融:(参考金融学概论第1-2页) 作为经济学中得一个重要概念,金融就是由汉字“金”与“融”组成机时成得词汇,其中,“金”就是指资金,“融”就是指融通,“金融”就就是社会资金融通得总称。 (中文“金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金融就是指与物价有紧密联系得倾向供给、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体系短期资金拆借市场、证券市场以及国际金融等领域。狭义得金融仅指有价证券及其衍生品得市场,即资本市场。) 2、金融体系 :(书本第1页) 金融体系就是指各种金融要互得安排及其相互关系与配合得动态关联系统,主要由货币制度所规范得货币流通、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金融制度及调控机制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3、金融创新:(参考书本第1页) 所谓金融创新,就就是为适应经济发展得要求,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得重新组合与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得新事物。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制度得创新、金融业务得创新与金融组织结构得创新。 二、填空题 1、当货币与信用相互渗透并结合到一起时,就形成了新得范畴——金融。 2、按性质与功能得不同,通常将金融活动划分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租赁业与信托业等主要类型。 3、金融体系主要由货币制度所规范得货币流通、金融机构体系、金融市场、金融工具与 金融制度及调控机制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4、在发达国家,现代租赁业被视为“朝阳产业”,成为与银行信贷、证券并驾齐驱得三大金融工具之一。 5、按就是否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可将金融机构划分为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6、金融创新就是为适应经济发展得要求,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得重新组合与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得新事物。金融创新包括制度得创新、业务得创新与管理得创新。 7、金融发展程度越高,金融作用力会强。 8、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高负债经营决定了金融业容易破产得特征。() 三、单项选择题 1、经济发展对金融起(B)作用。 A.推动 B.决定性 C.不确定D.一定得 2、金融压制表现为金融与经济发展形成—种(B)。 A.良性循环 B.恶性循环C.无序D.频繁变动 3、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得作用就是(A)。 A.利大于弊B.利小于弊C.有利无弊 D.利弊均衡 4、当代金融创新得( A)特点大大刺激了创新得供给热情。 A.高收益低成本 B.投机性 C.安全性 D.灵活性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

《货币银行学》课程教案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 第六章 其他金融机构 授课时间 第10周第1节教学器材与工具多媒体教室安排 授课类型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双语课程□ 其他□(请打√)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了解什么是专业性银行,有哪些类型的专业银行,他们各自办理什么业务 了解什么是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信贷银行及其各自的职能和业务有哪些 了解在一国金融机构体系构成中,有哪些非银行金融机构,他们各自的业务是什么 教学重点及难点: 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职能及业务 教学基本内容 1、专业性银行 2、政策性银行 3、非银行金融机构 教学过程设计: 多媒体讲授-课堂提问讨论 ——总结陈述——作业思考 教学方法及手段(请打√):讲授□√、讨论√□、多媒体讲解√□、模型、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些? 与商业银行有何不同? 2.国家开发银行的主要职能和业务是什么? 3. 什么是投资基金,公司型基金与契约型基金有何区别? 4.我国有哪些形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组织?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曾康霖:《金融学教程》,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黄达:《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艾洪德,范立夫:《货币银行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课后小结: 填表说明: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详细教案 第六章 其他金融机构 首先,要跟学生介绍本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目标。 然后,再给学生介绍本章的授课安排。 第一节专业性银行 专业性银行是指专门经营指定范围和提供专门性金融服务的银行。一般有其特定的客户,它们的业务活动方式有别于或部分有别于一般商业银行的存、放、汇业务活动方式。专业银行的存在是社会分工发展在金融领域中的表现。 一、投资银行 (一)概念 投资银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二)区别于其他相关行业的显著特点 其一,它属于金融服务业,这是区别一般性咨询、中介服务业的标志; 其二,它主要服务于资本市场,这是区别商业银行的标志; 其三,它是智力密集型行业,这是区别其他专业性金融服务机构的标志。 (三)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 1.帮助筹资者设计与发行新证券,进行直接融资。 2.充当发行人与投资人的中介,代理客户买卖和承销股票、债券,从事自营买卖,进行股票、债券的国内外二级市场交易; 3.投资基金的发起和管理; 4.企业重组、兼并和收购; 5.项目融资顾问、投资顾问及其他顾问业务; 6.自有资本的境内外直接投资; 7.代理客户和为自身进行外汇买卖; 8.各种资产管理业务; 9.国内和国际货币市场业务,如同业拆借。 (四)我国投资银行的发展 在我国,没有直接以投资银行命名的投资银行。1995年8月,依据《中外合资投资银行类机构管理办法》,中国建设银行与美国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公司等五家金融机构合资组建了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随着金融业和证券业的发展,国内许多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都开始把发展目标定位在投资银行上。二、储蓄银行 (一)概念 储蓄银行是指以吸收居民储蓄存款为主要业务的银行。这类银行以吸收居民储蓄存款为其主要资金来源,以为居民提供消费信贷和其他贷款为其主要资金运用,此外,其资金也可用于购买政府债券、企业债券或股票,以获得投资收益。 (二)西方国家储蓄银行的发展 西方不少国家,储蓄银行大多是专门的、独立的金融机构。对储蓄银行也大多有专门的管理法令。其主要内容一方面是旨在保护小额储蓄人的利益,另一方面则是规定它们所集聚的大量资金的投向。储蓄银行的业务活动所受到的约束,如不得经营支票存款,不得经营一般

货币银行学在线作业和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 V 1. 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表明() A. 货币是国家创造的产物 B. 货币是先哲为解决交换困难而创造的 C. 货币是为了保存财富而创造的 D. 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满分:2 分 2. 通货膨胀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A. 经济现象 B. 社会现象 C. 货币现象 D. 价格现象 满分:2 分 3. 托宾的资产选择理论是对凯恩斯的( )的货币需求理论的重大发展 A. 交易动机 B. 预防动机 C. 投机动机 D. 利率动机 满分:2 分 4. 在代销方式中,证券销售的风险由()承担 A. 经销商 B. 发行人 C. 监管者 D. 购买者

满分:2 分 5. 在下列针对中央银行资产项目的变动中,导致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增加的是() A. 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 B. 外国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 C. 流通中的通货减少 D. 其他负债的增加 满分:2 分 6. 、政府取消对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可形成金融深化与经济发展良性经济循环的经济现象,这称之为() A. 金融促进 B. 金融深化 C. 金融抑制 D. 金融约束 满分:2 分 7. 下列交易中哪一种是中央银行参与货币市场的主要形式 ( ) A. 买卖短期国债 B. 买卖大额可转让存单 C. 买卖股票 D. 同业拆借 满分:2 分 8. 通货膨胀和失业在短期内存在的关系是() A. 正比例关系 B. 倒数关系 C. 交替关系 D. 没有关系 满分:2 分 9. 在信用关系的价值运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满分:2 分 10. 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当预期利率上升时,人们就会( ) A. 抛售债券而持有货币 B. 抛出货币而持有债券 C. 只持有货币 D. 只持有债券 满分:2 分 11. 典型的银行券属于()类型的货币 A. 实物货币 B. 信用货币 C. 表征货币 D. 电子货币 满分:2 分 12. 中国银监会的监管对象是( ) A. 保险公司 B. 证券公司 C. 基金管理公司 D. 存款货币银行 满分:2 分 13. 下列对货币乘数的分析中,深入的检验了各决定因素对货币存量变化率的作用是() A. 弗里德曼---施瓦茨的分析 B. 卡甘分析 C. 乔顿的分析

《货币银行学》课程大纲

《货币银行学》课程大纲 (财政学,金融学专业考) 考研货币银行学大纲 第一部分考试说明 一、评价目标货币银行学考试注重考察考生在货币、信用、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银行、金融理论以及汇率和汇率决定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考生应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本学科中的有关范畴、专业术语和理论。并能把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认识和分析我国的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50分钟。 三、主要参考书目《金融学》(精编版)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二部分考察要点 一、货币、信用和金融工具 (一)货币 1.货币的概念、本质和职能 2.货币制度 3.现代货币层次的划分

(二)信用 1.信用的产生及其发展 2.信用的基本形式 (三)金融工具 1.金融工具的种类和特征 2.票据 (1)票据行为出票背书贴现承兑保证等 (2)票据的种类汇票本票支票 3.债券 (1)债券、债券的种类 (2)债券收益率的计算 4.股票股票、股票的种类。普通股和优先股。 5.股票和债券的价格的确定确定股票和债券的交易价格最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对由于该项投资形成的未来现金流进行贴现,也就是对该项投资形成的未来收益计算现值。 二、金融市场 (一)金融市场及其构成要素 (二)证券的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 1. 证券的初级市场初级市场的参与者。证券发行的方式及其发行的过程。 2. 证券的次级市场证券交易所及其场外市场。证券交易的一般程序。

3. 有价证券市场的管理市场管理组织体系和立法。 (三)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1.货币市场货币市场的特点。货币市场的构成。2.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特点。债券市场。股票市场。3.我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现状 (四)证券的交易方式 1.现货交易 2.保证金交易(也称垫头交易) 3.远期交易 4.金融期货交易期货市场的经济职能。金融期货合同的特性。金融期货的类别,包括利率期货、股票指数期货和外汇期货。 5.期权期权的含义和特点。期权的分类和操作。 6.衍生金融工具和交易在90年代的涌现,反映了金融需求多样化和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的供给极富弹性的现实,同时也反映了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知识化和高科技化的发展趋势。 三、商业银行及其金融中介机构 (一)金融中介机构 1.金融中介机构存在和发展的原因 2.金融中介机构的主要功能及其构成 (二)商业银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