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渠系的设计

合集下载

SDJ217-84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SDJ217-84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和10万亩以上的中型灌区的灌溉排水渠系(以下简称灌排渠系)设计。

其他灌区的灌排渠系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2条灌排渠系是灌溉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灌排渠系设计应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设计程序,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进行。

第1.0.3条灌排渠系设计方案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比较。

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用安全,管理方便,以达到省水、节能、增产的目的。

第1.0.4条灌排渠系设计在保证灌排效益和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应考虑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优的经济效果。

第1.0.5条灌排渠系设计必须符合《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第1.0.6条由于灌区自然特点或其他条件的限制,执行本规范有关条款确有困难,或规范未作明确规定的特殊技术问题,应进行专门论证,并在设计文件中予以申述。

喷灌、滴灌、渗灌渠系设计,应按有关规范或标准执行。

第二章基本资料第一节通则第2.1.1条灌排渠系设计应深入灌区调查研究,认真搜集整理灌区地形、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作物需水量、水利工程现状、自然灾害、社会经济以及农业区划和发展规划等基本资料,并进行必要的勘测试验工作。

第2.1.2条有关基本资料和数据应经过审查鉴定。

资料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第二节测量资料第2.2.1条地形测量资料应具有:1.灌区总体布置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25000~1/100000。

2.灌排渠系平面布置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0。

3.典型田间渠系布置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1/5000。

4.有特殊要求的渠道带状地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1/2000。

带状图宽度,视地形条件而定。

5.灌排渠、沟的纵断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水平1/5000~1/25000,垂直1/50~1/200;横断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1/200。

灌溉渠系设计方案

灌溉渠系设计方案

灌溉渠系设计方案概述灌溉渠系设计方案是指为了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和节约水资源而制定的一套灌溉系统方案。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灌溉渠系设计方案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

设计目标灌溉渠系设计方案的主要目标是确保农田能够及时、均匀地得到水源供应,同时尽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具体的设计目标包括:1.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减少水资源浪费;2.保证农田地区土壤湿度的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干旱和过湿的情况;3.减少污水对地下水和环境的影响;4.降低灌溉系统的运行成本。

设计步骤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标,灌溉渠系设计方案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步骤一:需求分析在设计灌溉渠系之前,需要对灌溉需求进行详细分析。

包括农田的面积、作物种类、生长周期等信息,以及水源供应的情况和水质要求。

通过需求分析可以确定灌溉渠系的规模和设计参数。

步骤二:确定渠系布局根据农田的地形地貌和水源供应条件,确定灌溉渠系的布局。

主要包括主渠、支渠、田间渠、渗漏井等。

根据灌溉需要,设计合理的渠道和田间灌溉工具。

步骤三:计算水量需求根据农田的作物类型、生长周期和土壤类型等因素,计算出所需的灌溉水量。

通过水量计算可以合理配置水源,确保农田得到足够的灌溉水。

步骤四:选择灌溉方法根据农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法,包括滴灌、喷灌、洪灌等。

灌溉方法的选择要考虑水资源的利用率、经济性和适应性。

步骤五:设计渠道和水源管理根据灌溉渠系的布局和水量需求,设计渠道和水源的管理措施。

包括渠道运行和维护,水源保护和补给等方面。

步骤六:经济分析进行灌溉渠系设计方案的经济分析,包括投资成本、运行成本和收益分析等。

通过经济分析可以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效益。

设计注意事项在制定灌溉渠系设计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考虑农田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确保灌溉方案的可行性;2.积极采取节水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3.定期检查和维护渠道,防止堵塞和泄漏;4.选择合适的农田管理措施,如排灌、田面覆盖等,来增加灌溉水的利用效率;5.对灌溉系统进行定期检测和调整,确保其正常运行。

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工程设计与运用要点

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工程设计与运用要点

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工程设计与运用要点随着中国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工程的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为农田提供灌溉所需要的水源的工程,其建设和运用关系着农业生产的成败。

在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工程设计和运用中,有一些要点需要被注意和遵守。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介绍:一、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工程设计的技术要点在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工程设计中,应注意渠道长度、坡度、断面形状及尺寸等。

渠道长度不能过长,以便于水流快速流动,同时可减少水流摩擦产生的能量损失。

渠道坡度应合理,以便于水流可在所需的时间内从灌溉源地快速输送到农田。

断面形状和尺寸应根据渠道的流量来设计,保证水流的流速稳定,流量均衡分配。

二、灌溉作业运用中的技术要点在灌溉作业运用中,应注意灌溉时间、灌溉量、灌水灌深和灌溉面积等。

灌溉时间应根据农田的土质和植物种类来合理安排,以保证植物的生长需要。

灌溉量应根据作物对水分需求的不同程度来确定,以供应植物生长所需的水。

灌水深应根据植物根系的深度和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来确定,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灌溉面积应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来计算,以保证灌溉效果。

三、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工程运行中的管理要点在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工程运行中,应注意渠道巡查管理、水位控制和水质监测等。

渠道巡查管理应每天保持巡查,及时发现和排除渠道内的障碍物。

水位控制应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以保证渠道水位平稳。

水质监测应经常进行,及时发现水中污染物和病菌等问题。

四、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工程维护的要点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工程维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应注意渠道清淤、拓宽和加固维修等。

渠道清淤是为了避免沉积物和其他杂志堵塞渠道影响水流,渠道拓宽是为了增加水流量,而渠道加固维修是为了保证渠道的稳固性和安全性。

五、农田水利灌溉渠系工程节约用水的要点节约用水对于保障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来避免浪费水源,如使用节水灌溉技术和植树造林等。

灌溉渠系规划

灌溉渠系规划

第一节灌溉渠系规划一、灌溉渠系概述1.灌溉渠系的组成灌溉渠系由各级灌溉渠道和退(泄)水渠道组成。

灌溉渠道按其使用寿命分为固定渠道和临时渠道两种:多年使用的永久性渠道称为固定渠道;使用寿命小于一年的季节性渠道称为临时渠道。

按控制面积大小和水量分配层次又可把灌溉渠道分为若干等级:大、中型灌区的固定渠道一般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四级,如图4-1所示;在地形复杂的大型灌区,固定渠道的级数往往多于四级,干渠可分成总干渠和分干渠,支渠可下设分支渠,甚至斗渠也可下设分斗渠;在灌溉面积较小的灌区,固定渠道的级数较少;如灌区呈狭长的带状地形,固定渠道的级数也较少,干渠的下一级渠道很短,可称为斗渠,这种灌区的固定渠道就分为干、斗、农三级。

农渠以下的小渠道一般为季节性的临时渠道。

退、泄水渠道包括渠首排沙渠、中途泄水渠和渠尾退水渠,其主要作用是定期冲刷和排放渠首段的淤沙、排泄入渠洪水、退泄渠道剩余水量及下游出现工程事故时断流排水等,达到调节渠道流量、保证渠道及建筑物安全运行的目的。

中途退水设施一般布置在重要建筑物和险工渠段的上游。

干、支渠道的末端应设退水渠道。

2.灌溉渠道的规划原则1) 干渠应布置在灌区的较高地带,以便自流控制较大的灌溉面积。

其他各级渠道亦应布置在各自控制范围内的较高地带。

对面积很小的局部高地宜采用提水灌溉的方式,不必据此抬高渠道高程。

2) 使工程量和工程费用最小。

一般来说,渠线应尽可能短直,以减少占地和工程量。

但在山区、丘陵地区,岗、冲、溪、谷等地形障碍较多,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若渠道沿等高线绕岗穿谷,可减少建筑物的数量或减小建筑物的规模,但渠线较长,土方量较大,占地较多;如果渠道直穿岗、谷,则渠线短直,工程量和占地较少,但建筑物投资较大。

究竟采用哪种方案,要通过经济比较才能确定。

3) 灌溉渠道的位置应参照行政区划确定,尽可能使各用水单位都有独立的用水渠道,以利管理。

4) 斗、农渠的布置要满足机耕要求。

大学毕业论文-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

大学毕业论文-马清河灌区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

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一)基本资料灌区位于界荣山以南,马清河以北,(20m等高线以下的)总面积约12万亩。

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适宜于农作物生长。

年平均气温16.5℃,多年平均蒸发量1065mm,多年平均降水量1112mm,马清河灌区地形图见附图。

灌区人口总数约8万,劳动力1.9万。

申溪以西属兴隆乡,以东属大胜乡。

根据农业规划,界荣山上以林、牧、副业为主,马头山以林为主,20m 等高线以下则以大田作物为主,种植稻、麦、棉、豆等作物。

灌区上游土质属中壤,下游龙尾河一带属轻砂壤土。

地下水埋深一般为4~5m,土壤及地下水的PH值属中性,无盐碱化威胁。

界荣山、龙尾山等属土质丘陵,表土属中粘壤土,地表5~6m以下为岩层,申溪及吴家沟等沟溪均有岩石露头,马头山陈村以南至马清河边岩石遍布地表。

吴家沟等沟溪纵坡较大,下切较深,一般为7~8m,上游宽50~60m,下游宽70~90m,遇暴雨时易暴发洪水,近年来已在各沟、溪上游修建多处小型水库,山洪已基本得到控制,对灌区无威胁。

马清河灌区为马清河流域规划的组成部分。

根据规划要求,已在兴隆峪上游20km 处(图外)建大型水库一座,坝顶高程50.2m,正常水位43.0m,兴利库容1.2×1380m,总库容2.3×138A-断面处修建拦河坝式取水枢纽,0m。

马清河灌区拟在该水库下游A引取水库水发电则利用尾水进行灌溉。

AA-断面处河底高程30m,砂、卵石覆盖层厚2.5m,下为基岩,河道比降1/100,河底宽82m,河面宽120m。

水库所供之水水质良好,含沙量极微,水量亦能完全满足灌区用水要求。

(二)气象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设计的中等干旱年(相当于1972年)4~11月水面蒸发量(80cm 口径蒸发皿)及降水量见表1及表2。

表1 设计年蒸发量统计表2 设计年降水量统计(三)种植计划及灌溉经验灌区以种植水稻为主,兼有少量旱作物,各种作物种植比例见表3。

表3 作物种植比例根据该地区灌溉试验站观测资料,设计年(1972)早稻及棉花的基本观测数据如表4及表5所示;中稻及晚稻的丰产灌溉制度列于表6。

农田水利学:4章灌溉渠道系统.

农田水利学:4章灌溉渠道系统.
多河湖港汊,水网密集;
汛期外河水位常高于圩内地面, 四周有圩堤,四周高,中间低
渠系布置: 以排为主,兼顾灌溉; 一般提排提灌,少有自流排灌
斗、农渠的规划布置
考虑因素:农业耕作与机械化 地形 灌排条件 土壤
土地平整
规 格:
斗渠 长3000-5000m,宽500-1000m
(平原地区) 农渠 长500-1000m,宽200-400m
填方
易于溃决、滑坡、沉陷 注意排水、预留沉陷高度
半挖半填
注意挖方、填方尽可能平衡, 减少工程量
挖方深度应尽量满足
渠道的纵断面设计
根据灌溉水位要求,确定不同桩号处的设计 水位、渠底高程、堤顶高程、最小水位等
灌溉渠道的水位推算 渠道纵断面图的绘制 渠道纵断面设计中的水位衔接
干、支渠的规划布置
(一)山区、丘陵区灌区
渠道布置形式: 1. 干渠沿等高线布置
多见于分水岭与山溪或河流间的狭长地带 渠线长而缓 2. 干渠沿主要分水岭布置 多见于浅丘岗地 比降由地面坡度决定
渠道布置
水库
山塘 河

渠道布置
水库
山塘 河

渠道布置
水库
干 河

支 山塘
渠 流
干、支渠的规划布置
(二)平原型灌区
纵横断面设计必须满足: 通过所需要的流量 水位要保证下级渠道的取水 纵横向稳定 经济、安全
一般按明渠均匀流公式设计
渠道过水 断面面积
Q AC Ri
谢才系数 渠底比降
1
C

1 n
R
6
水力半径
渠床糙率系数
水力最佳断面
设计流量Q、比降I、糙率系数n相同的情况下过 水断面积最小的渠道断面——经济断面

农田水利学5-(1)灌溉渠道规划

农田水利学5-(1)灌溉渠道规划

二、地下水取水建筑物
由于不同地区地质、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不同,地下水开采 利用的方式和取水建筑物的形式也不相同。根据不同的开 采条件,大致可分为垂直取水建筑物、水平取水建筑物和 双向取水建筑物三大类。
(一) 垂直取水建筑物
1.管井
管井既可以开采 承压水,也可以 开采浅层水。 井径多取200300mm,也有 300-500mm 的 管井。 井深为50-200m。
2.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evaluation) 从环境角度论证灌排工程建设的可行性,并对可能产生的不利 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及环境保护措施。
3.经济评价(economic evaluation)
灌排工程的经济评价应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 国民经济评价应在估算灌区工程投资费用和效益的基础 上,提出经济评价指标计算成果,评价工程的合理性。 财务评价应在估算财务投资、年运行费用和财务效益的 基础上,提出财务评价指标计算成果,测算财务盈利 能力和还贷能力,评价工程项目财务可行性;并根据 国家的农业水费政策,进行水费核算,提出水费计收 的管理办法。
干渠沿灌区内的主要 地面岗脊线布置,走 向大致与等高线垂直, 干渠比降视地面坡度 而定。 支渠从干渠两侧分出, 为双向控制。
沿分水岭布置
2、平原型灌区 特点:多位于河流的中、游,地形平坦开 阔,有大片的耕地,但因地理条件和洪、 涝、旱、渍、碱等不同而有不同的灌排布 置形式。
平行等高线布置
模式: 井渠结合 自流灌排
湿润地区 或水资源丰富地区
喷灌、微灌 各类地区
以旱作为主
以水稻为主 各类作物
75-80
80-95 85-95
2.抗旱天数(days of drought resistance)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一、设计原则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应以科学、经济合理、先进适用为原则,确保农田得到足够的灌溉水量和有效排水,提高农田的产能。

2.设计应根据地理环境、土地利用状况、降雨均衡和灌溉用水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确保灌溉排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二、设计标准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应符合国家农田灌溉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确保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设计应根据农田所在地的降雨量、蒸发量、土地类型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灌溉水量,并保证排水系统的稳定排水能力。

三、设计内容1.灌溉渠道的设计应根据灌溉用水需求和农田的地形条件进行合理布置。

应注意渠道的坡度、深度、宽度等参数的设计,确保水能顺利流动,并减少水量损失。

2.排水渠道的设计应根据农田的土壤类型和排水需求确定合理的排水闸门数量和位置。

渠道应具备良好的排水能力,有效地排除农田内的积涝水。

3.设计时应合理布置渠道的交叉口和汇水口,以确保整个灌溉排水系统的连通性和稳定性。

同时,应考虑到水质的保护,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水源被污染。

4.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灌溉排水系统的维护和管理问题,合理安排渠道的出水口和泵站的位置,方便进行维护和管理工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设计要求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采用水平灌溉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并合理布置渠道的出水口和水源保护措施。

2.设计时要考虑到水文地质情况,避免渠道的泥沙淤积和堵塞,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渠道的通畅性。

3.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区域的降雨量和排水需求,合理确定渠道的容水量和排水能力,防止因洪水导致农田的水浸灾害。

五、设计审查1.灌溉排水渠系的设计应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并取得设计审查合格证明。

2.设计审查时应对灌溉排水渠系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参数进行详细检查,并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六、施工监督1.灌溉排水渠系的施工应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确保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和加大流量 (1)、渠道的工作制度干、支渠实行续灌制度,斗、农渠实行轮灌制度。

(2)、推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取二支渠为典型支渠,分为三个轮灌组,一四、二五、三六斗分别为各个轮灌组。

再以二支一斗为典型斗渠,一斗渠又分为三个轮灌组,一农渠、二农渠和三农渠各为一个轮灌组。

一、三支渠也各分为三个轮灌组,每个农渠为一个轮灌组,轮灌渠道上应按照要求设置节制闸,具体布置见附图。

因本地区水资源极为宝贵,在规划中采用了较高的引水率,这就意味着引洪灌溉,就要求采用较大的经验灌水率值来确定干支渠的设计流量,鉴于当地经验设计灌水率为万亩)(净⋅=s /6m .0~5.03q ,故选取万亩)(净⋅=s /6m .03q ,则二支渠的田间净流量为:/s 63m .06.005.1A Q 3=⨯=⨯=净支支田净q同时工作的斗渠有两条,各工作的斗渠内同时工作的农渠有一条,因一斗和四斗的农渠控制面积不同,故一斗农渠的田间净流量为 /s m 783.023363.0Q 3=+⨯=一斗农田净 四斗农渠的田间净流量为/s m 522.023263.0Q 3=+⨯=四斗农田净 又有田间水利用系数92.0=f η,则一、四斗农渠的净流量分别为/s m 411.092.0378.0Q Q 3===fη一斗农田净一斗农净/s 274m .092.0252.0Q Q 3===fη四斗农田净四斗农净 该灌区土壤为轻壤土,土壤渗透系数由表查得:A=2.65,m=0.45。

则农渠每公里输水损失系数m100QA=农σ 对一斗农渠有039.0411.010065.2100Q A 45.0m ⨯==农σ,选取离斗渠进水口最远的农渠为典型农渠,则一斗农渠的设计流量为/s 0.417m 35).00.0391411.0L 1Q Q 3=⨯+⨯=+=()(农农农净一斗农设σ同理可求得四斗农渠有0475.0274.010065.2100Q A 45.0m ⨯==农σ,四斗农渠的设计流量为/s 0.277m 2).00.04751742.0L 1Q Q 3=⨯+⨯=+=()(农农农净一斗农设σ,一斗渠的设计流量为/s 0.438m 1.3)417.010065.21417.0L 100Q A 1Q Q 345.0m =⨯⨯+⨯=+=()(一斗一斗净一斗净一斗设四斗渠的设计流量为/s 30.294m 3).1277.010065.21277.0L 100Q A 1Q Q 45.0m =⨯⨯+⨯=+=()(四斗四斗净四斗净四斗设则二支渠的净流量为/s 732m .0277.0438.0Q Q Q 3=+=+=四斗设一斗设二支净 二支渠的设计流量为/s 30.763m 3).1732.010065.21732.0L 100Q A 1Q Q 45.0m =⨯⨯+⨯=+=()(二支二支净二支净二支设采用设计流量取为0.77/s 3m同理分别求得一、三支渠的设计流量如下,/s 194m .06.00.324A Q 3=⨯=⨯=净一支一支田净q /s 194m .0Q 3=一支农田净/s 211m .092.0194.0Q Q 3===fη一支农田净一支农净 /s 0.213m 2).0211.010065.21211.0L 1Q Q 345.0=⨯⨯+⨯=+=()(农农一支农净一支农设σ /s 0.222m 8).0213.010065.21213.0L 100Q A 1Q Q 345.0m =⨯⨯+⨯=+=()(一支斗一支斗净一支斗净一支斗设/s30.238m 4).1222.010065.21222.0L 100Q A 1Q Q 45.0m =⨯⨯+⨯=+=()(一支一支净一支净一支设采用设计流量取为0.24/s 3m/s 616m .06.01.026A Q 3=⨯=⨯=净三支三支田净q/s 0.308m 2616.0Q 3==三支农田净 /s 335m .092.0308.0Q Q 3===fη三支农田净三支农净 /s 0.340m 35).0335.010065.21335.0L 1Q Q 345.0=⨯⨯+⨯=+=()(农农三支农净三支农设σ /s 0.72m 4).1340.010065.21340.02L 100Q A 1Q 2Q 345.0m =⨯⨯+⨯⨯=+⨯=()(三支斗三支斗净三支斗净三支斗设 /s30.751m 4).172.010065.2172.0L 100Q A 1Q Q 45.0m =⨯⨯+⨯=+=()(三支三支净三支净三支设采用设计流量取为0.76/s 3m 则二、三支渠间的西段干渠设计流量/s 30.811m 65).2751.010065.21751.0Q 45.0=⨯⨯+⨯=(西干设一、 二支渠间的东段干渠设计流量/s 3695m .155.3763.0.811010065.21763.0811.0Q 45.0=⨯+⨯+⨯+=))(()(东干设 干渠渠首段长度为100m ,故可不计其流量损失,则其设计流量为/s 31.933m 0.238695.1Q =+=渠首设采用设计流量取为1.95/s 3m ,亦即引渠净流量为1.933/s 3m ,则桩号为9+500处引渠的设计流量需要为/s 3m 983.13.1933.110065.21933.1Q 45.0=⨯⨯+⨯=)(设 采用设计流量取为2.0/s 3m ,而此处引渠所能提供的流量为4.6×70%=3.2/s 3m >2.0/s 3m , 故满足要求。

全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72.02/6.04.20=⨯=η,与假设基本相符合,满足要求。

(3)、推算各级渠道的加大流量和最小流量因本地区水资源极为宝贵,在规划中采用了较高的引水率,这就意味着引洪灌溉,就要求采用较大的经验灌水率值来确定干支渠的设计流量,故计算加大流量时干渠加大系数取 1.30,支渠加大系数取1.35。

斗、农渠为轮灌渠道,控制面积较小,轮灌组内各条渠道的输水时间和输水流量可以适当调济,故不考虑其加大流量。

另取各级渠道流量的40%为最小流量。

最终计算得各级渠道的设计流量、最小流量和加大流量如下表:渠道名称计算设计流量)(/sm3采用设计流量)(/sm3最小流量)(/sm3加大流量)(/sm3干渠渠首段 1.933 1.95 0.78 2.65东段干渠 1.695 1.7 0.68 2.3西段干渠0.811 0.82 0.33 1.10 一支渠0.238 0.24 0.10 0.33 二支渠0.763. 0.77 0.31 1.05 三支渠0.751 0.76 0.31 1.05二支一斗0.438 0.44 0.18 /二支四斗0.294 0.30 0.12 /4、典型渠道纵、横断面设计(1)、典型渠道的横断面设计干渠横断面设计如下:估计干渠水深在1~2之间,故取m=1.25 ,i为50001,n为0.025 西干 Q设=1.70)(/sm3则按水力最佳段面有d h =1.189])12([2im m nQ -+83=1.40m 取0m .1b 70.0==则αA=(b+mh )h=(1+1.2585.34.1)4.1=⨯⨯2m P=b+2h 48.5m 12=+m R=0.7 mC=61R n 1=37.69717.1=计Q )(/s m 3Q Q -Q 设计设=0.01〈0.05 流量满足要求V=AQ=0.45 s m 0.35〈V 〈0.8 满足不冲淤要求 加大水深 j h =1.189])12([2im m nQ -+83=1.565 mA=4.627 P=6.01m R=0.770m C=38.29 Q=2.20s mQ Q -Q 设计设=0.04〈0.05 流量满足要求V=AQ =48.0s m 满足不冲淤要求 采用j h =1.6m西段 Q 设=0.83/s m 3 d h =1.4m m=1.25 n=0.025 初设0b =0.6m 则A=(b+mh )h=(0.6+1.25 3.294.1)4.1=⨯⨯2mP=5.08m R=0.648m C=37.21 =计Q 1.4/s m 3 故应选用相同横断面,求出西段设计水深 设d h =1.0m b=1m m=1.25 n=0.025则 A=2.252m P=4.20m R=0.536 C=36.05=计Q 0.02 〈0.05 流量满足要求V=AQ =37.0s m 满足不冲淤要求j h =取1.1m,则A=2.612m P=4.52m R=0.577 C=36.50=计Q 1.12/s m 3Q Q -Q 设计设=0.02〈0.05 流量满足要求V=AQ =4.0s m 满足不冲淤要求 东干渠安全超高m h 6.082.06.141=+⨯=∆ 堤宽取D=j h +0.3=1.6+0.3=1.9m 取2米 其横断面图见附图初步估计二支渠设计水深在1米左右,原则上应取1.0〈m 〈1.25,但支渠要做浆砌卵石衬砌,为简便计算,取m=1.0 二支渠横断面设计如下:(二支渠)典型支渠横断面设计按 Q 设=0.77/s m 3 初选i=30001,m=1, n=0.025 则 d h =1.189])12([2im m nQ -+83=0.97mb=0.81m R=0.49 m C=61R n1=35.52A=(b+mh )h=1.732m P=b+2h 3.55m 12=+m=计Q 0.785/s m 3Q Q -Q 设计设=0.02〈0.05 流量满足要求V=A Q=0.45s m 满足不冲淤要求 最后采用d h =1m , b=0.8m=计Q 1.05/s m 3设h=1.2m ,则A=2.42m P=4.19 m R=0.57m C=36.42 =计Q 1.2/s m 3 过大 再取h=1.1s m , 则A=2.092m P=3.91m R=0.535m C=36.04 =计Q 1.006/s m 3 过小 取h=1.12s m , 则A=2.152m P=3.97m R=0.54m C=36.1 =计Q 1.04/s m 3Q Q -Q 设计设=0.01〈0.05 流量满足要求V=AQ =48.0s m 满足不冲淤要求 安全超高m h h j 48..02.041=+=∆ 渠顶宽度 D=j h +0.3=1.12+0.3=1.42m , 取1.5米 二支渠(典型渠)的横断面图见附图 典型斗渠横断面设计二支一斗 设Q =0.44/s m 3 i 取=20001, n=0.025 d h =1.189])12([2im m nQ -+83=0.73md D =0.73⨯0.83=0.6mA=0.972m P=2.66m R=0.365m C=33.81 =计Q 0.443/s m 3Q Q -Q 设计设=0.01〈0.05 流量满足要求V=AQ =45.0s m 满足不冲淤要求因斗渠为轮灌渠道,故不计算加大流量,也不计算加大水深 安全超高m h h j 38..02.041=+=∆, 取0.37m 渠顶宽度 D=j h +0.3=1.03m , 取1米 其横断面图见附图二支四斗:设Q =0.30/s m 3 i 取=20001, n=0.025 m=1 d h =1.189])12([2im m nQ -+83 =0.63md D ==2d h =0.63⨯0.83=0.52m为与二支一斗统一,也取 b=0.6m 设d h =0.6m 则A=0.72P=2.30mR=0.313mC=32.96Ri AC =计Q =0.72⨯32.962000313.0=0.297/s m 3Q Q -Q 设计设=0.01〈0.05 流量满足要求V=AQ =413.0s m 满足不冲淤要求 同二支一斗不计加大流量Q ,亦不计算加大水深j h 安全超高m h h j 35.02.041=+=∆, 取0.4m 渠顶宽度 D=j h +0.3=0.9m , 取1米 其横断面图见附图干渠渠道段:设Q =1.95/s m 3 i 取=50001, n=0.025 m=1.25 并取b=1则设设h =1.5m,则A=4.312m P=5.80m R=0.741m C=38.04 =计Q 1.99/s m 3Q Q -Q 设计设=0.02〈0.05 流量满足要求故设h =1.5m V=AQ=46.0s m 满足不冲淤要求=计Q 2.65/s m 3设设h =1.5m,则A=5.31 P=6.44m R=0.82m C=38.70 =计Q 2.63/s m 3Q Q -Q 设计设=0.01〈0.05 流量满足要求V=AQ=0.49s m 满足不冲淤要求 m h h j 63.02.041=+=∆, 取0.7m D=j h +0.3=2.0m 其横断面图见附图 最小流量min Q =0.78 初选m in h =0.8m 则A=1.62m P=3.56m R=0.45m C=35.02 =计Q 0.53/s m 3 过小 再取 m in h =0.8m 则A=2.252m P=4.20m R=0.54m C=35.02 =计Q 0.53/s m 3 过小 再取 m in h =1m 则A=2.252m P=4.20m R=0.54m C=35.10 =计Q 0.84/s m 3 过大 再取 m in h =0.95m 则A=2.082m P=4.20m R=4.04m C=35.75 =计Q 0.75/s m 3 过小Q Q -Q 设计设=0.04〈0.05 流量满足要求V=AQ=0.38s m 满足不冲淤要求 东干渠m in h ,推求min Q =0.68/s m 3 初选m in h =0.9m,则A=1.912m P=3.88m R=0.49m C=35.52 =计Q 0.67/s m 3Q Q -Q 设计设=0.04〈0.05 流量满足要求V=A Q=0.36s m 满足不冲淤要求 由干渠m in h 推求min Q =0.6/s m 3 设m in h =0.6m,则A=1.052m P=2.92m R=0.36m C=33.74 =计Q 0.3/s m 3 过小 取m in h =0.63m,则A=1.132m P=3.02m R=0.37m C=33.89 =计Q 3.3/s m 3满足要求Q Q -Q 设计设=0.01〈0.05 流量满足要求V=0.3s m 因水为清水,含沙量小,即使水流速达到0.3s m ,也不会淤积,故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