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贯彻“三个代表”精神,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具备较为宽广的人文学科知识、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基本的科技知识,了解中外国情和文化,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综合素质高的通识人才。
本专业人才应该较好掌握除英语外的一门外语,能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种文件,通过实习和实践,能够胜任英语教学、翻译、外事、商务、新闻、科研、政府或大型企业涉外事务决策顾问等工作。
二、专业特色湖南大学英语专业教育致力于通识教育,强调兴趣驱动、突出个性发展。
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强调在夯实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的能力,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得到提高,成为基础厚重、学有所长、特色鲜明的社会所需人才。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1.本科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最长6年)。
2.对完成本科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91个学分、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达标测试、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专业及专业方向本专业为英语语言文学,下设四个专业方向:1.英美文学与文化2.语言学与语言教学3.英汉翻译4.国际商务英语五、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六、学分要求本科培养总学分不少于191。
七、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一)通识教育平台课程(67.5学分)1、全校通识教育课程(42.5学分)●思想素质系列课程:必修6门,共11.5学分思想道德修养 1.5学分毛泽东思想概论2学分法律基础2学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5学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5学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2学分●军事与身体素质系列课程:共6学分军事理论 2学分体育(1-4,按特长班限选) 4学分●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共25学分。
按《湖南大学文化素质系列课程实施方案》规定执行(科学发展简史,第二外语等)。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09年5月修订)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培养目标:本专业将结合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实际以及21世纪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坚持素质教育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过硬的语言基本技能,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在教育、科研、外事、经贸、文化、旅游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管理、研究工作的英语专门人才。
基本规格: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3. 了解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基本概况,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相关的社会、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汉语语言文学、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4.熟悉教育法规、现当代的教育理念以及我国英语教学的基本现状,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及英语教育的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英语教学的基本能力;具有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英语教学的能力(教师教育方向)。
5.熟悉或了解我国国际贸易、旅游等涉外部门的基本现状,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商务知识,具备良好的涉外行业的职业素养和从事英语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商务英语方向)。
6.熟悉或了解我国外经贸、外事、国际文化和科技交流等外事部门的基本现状,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方法、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翻译专业素养和从事口、笔译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翻译方向)。
7.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资料收集、实证调查、论文写作等,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拓宽知识面,为今后的社会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二、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等部门熟练地应用英语从事国际交流、翻译、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工作的英语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系统、科学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掌握法语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具备应用英语从事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能力,以及较好的人文素质,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2)掌握英语文学、语言学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3)具备良好的汉语水平和中国文化素养,在语言实践中具有敏捷的应变能力;4)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5)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6)熟悉我国在外交、外事、教育、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7)具备熟练的翻译技能及较宽广的国际视野与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胜任外事翻译、语言教学、文化交流等工作。
三、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四、核心课程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笔译、口译、英美文学、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语言学等。
五、标准修读年限四年六、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七、专业教育课程设置:(见附表一~三)八、开设课程学时、学分统计:注:基本实践课程的具体要求1.军事训练:按照学校统一要求执行。
2.读书报告:要求学生第一至第二学年撰写,每学年完成2篇“读书报告”,其中一篇须用英语撰写,每篇不少于1000英文单词或1500汉字。
两学年共计4篇。
3.假期实践:要求学生在第一至第三学年内学生深入社会第一线,可以采取在企事业单位临时兼职、参加义工联活动、志愿者服务或下乡扶贫等形式,进行两次假期实践(每次应不少于7天),完成两篇假期见闻,每篇原则上应不少于1500字。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贯彻“三个代表”精神,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具备较为宽广的人文学科知识、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基本的科技知识,了解中外国情和文化,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综合素质高的通识人才。
本专业人才应该较好掌握除英语外的一门外语,能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种文件,通过实习和实践,能够胜任英语教学、翻译、外事、商务、新闻、科研、政府或大型企业涉外事务决策顾问等工作。
二、专业特色湖南大学英语专业教育致力于通识教育,强调兴趣驱动、突出个性发展。
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强调在夯实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创新的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的能力,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得到提高,成为基础厚重、学有所长、特色鲜明的社会所需人才。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1.本科学制4年,按照学分制管理、实行弹性学习年限(最长6年)。
2.对完成本科培养方案所规定的191个学分、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达标测试、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四、专业及专业方向本专业为英语语言文学,下设四个专业方向:1.英美文学与文化2.语言学与语言教学3.英汉翻译4.国际商务英语五、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六、学分要求本科培养总学分不少于191。
七、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一)通识教育平台课程(67.5学分)1、全校通识教育课程(42.5学分)●思想素质系列课程:必修6门,共11.5学分思想道德修养 1.5学分毛泽东思想概论 2学分法律基础 2学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5学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5学分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 2学分●军事与身体素质系列课程:共6学分军事理论 2学分体育(1-4,按特长班限选) 4学分●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共25学分。
按《湖南大学文化素质系列课程实施方案》规定执行(科学发展简史,第二外语等)。
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English专业代码050201

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English(专业代码:050201)一、专业简介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94年,初期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和三年制英语专科;2000年起招收英语专业本科(学制四年);2015年与商学院联合开设国际商务语言与文化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专业教学团队在职称结构、学位结构、学缘结构等方面分布合理,专任教师中逾半数具有海外留学、访学和科研交流的经历,具有较强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本科专业坚持“人文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学生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广博的人文知识和文化修养与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上以“夯实基础、拓宽知识、注重能力、提高素质”为指导思想。
近年来,在校本科生在各级各类英语大赛中屡获佳绩,培养质量受到外事、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商务、贸易等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毕业生就业状况良好。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具有较为丰富的语言、文学、商务和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娴熟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商务、贸易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三、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要求(A)A1.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文史哲、思想道德、政治、军事等;A2.工具性知识:第二外国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文献检索、方法论、论文写作等;A3.学科基础知识:与英语听说读写相关的语言技能知识;A4.学科核心知识:与英语语言学、英语文学、英语社会文化(包括地理、历史、经济、风俗、宗教等)等相关的专业学科知识;A5.学科应用知识:与翻译、跨文化交际、外贸、商务等相关的英语应用知识。
2.能力结构要求(B)B1.英语思维能力:具有比较全面扎实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具备直接用英语进行理解、思考和表达意见及情感的能力;B2.语言应用能力:掌握较系统的英语语言知识,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B3.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在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等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以得体和有效的方式完成交际行为、实现交际目的的能力;B4.英语研究能力:具备一定的文学赏析能力,发现与解决语言、文学等相关课题的能力;B5.职业创新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锻炼翻译、商务等职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doc

外国语学院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93年,其前身为1950年创建的东北人民大学俄文专修科,1960年成立外文系。
外国语学院现有英语、日语、俄语、朝鲜语、西班牙语5个本科专业,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朝鲜·韩国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日语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权点。
2009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成为开展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教育单位,相继获得英汉口译、日汉笔译、日汉口译、俄汉笔译、朝汉口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日语语言文学专业是吉林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和吉林省重点学科,是我国400余所设有日语专业的高校中仅有的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朝鲜语专业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
学院现有教师81人,其中教授26人(含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20人、讲师27人。
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9人,多数教师具有出国进修、留学或工作经历。
学院荟萃了一批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专家学者: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1人,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中国中日比较文学会副会长1人,吉林省外语学会理事长1人,日本国日本语教育学会海外评议员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人,吉林省教学名师1人。
此外,数十名教师获得省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
学院每年聘请10余名外国专家来校任教,教师队伍的整体实力在全国高校中处于较前列地位。
学院倡导严谨务实的治学态度,建院以来,出版著作98部,其中编著71部,专著27部,发表论文698篇,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科研、教研项目数十项,部分立项教材和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学院现有本科生1018人,硕士研究生375人,博士研究生22人。
在校生在国内外各类重大比赛中屡获殊荣。
外国语学院人才培养方案2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名称(一)专业代码:050201(二)专业名称:英语二、培养目标遵照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专业扎实、视野开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本科人才培养总目标,本专业培养崇师道、强能力、重创新的,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宽广的文化知识,能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并具有现代外语教育理念与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引领和服务广西教育的优秀英语教师。
三、专业培养特色和具体要求本专业培养遵循“英语+师范”、“知识+技能”两者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反思”的师范技能,构建“学科专业群+学生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弘扬“弘文励教”传统,服务地方英语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地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培养和输送能够牢固地掌握英语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英语语言能力,富有文化底蕴,适应时代要求的优秀英语教师。
具体的培养要求如下:第一,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
主要表现为语音、语调正确;遣词造句与行文谋篇规范,语言表达得体;能熟练运用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进行语言交际。
第二,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知识面。
较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基本历史、地理、文化、风俗习惯以及语言发展现状,并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熟悉中国文化传统;拥有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学科素养和科学技术基础知识。
第三,培养学生具有从事英语专业工作所必需的专门理论和技能。
掌握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跨文化交际以及外语教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能较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特别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从事英语专业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第四,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获取知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拥有一定的科研意识,初步掌握学科研究方法。
第五,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心理素质及社会责任感。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修业年限、授予学位、最低学分要求专业代码:050201 专业名称:英语修业年限:3-7年授予学位:文学学士最低学分要求:169 学分二、专业简介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前身是河南师范大学外语系,始建于1975年,11月外语系改建外国语学院,下设英语系。
1998年6月获批英语语言文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2月获批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3月获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10月,外国语言文学专业获批河南省重点学科,英语专业为我校首批特色专业,获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评为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本专业师资队伍职称、学历结构合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拥有充分的图书和电子资料以及先进的语言实验室。
本专业坚持英语专业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合一的本科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了分模块培养、课上课下双轮驱动、教学科研相得益彰的鲜明特色。
主要培养中学师资及外事、企事业单位所需英语人才。
培养方案强调在夯实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获取知识能力、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初步开展科学研究能力以及教学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都得到提高,掌握初步的教育教学技能,成为基础厚重、学有所长、特色鲜明的社会所需人才。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其它相关专业知识、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较强的英语教师教育专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能在教育、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科研、旅游等部门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语从事教育、外事、翻译、管理、宣传、研究等各种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
四、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英语语言学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2.掌握运用英语和本族语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研究的能力;3.具有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4.具有熟练运用英语专业知识、教学理论和技巧,设计和讲授中小学英语课程的能力;5.熟悉中国在外交、外事、教育、经贸、新闻、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6.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具有较高的文化、文学、艺术修养和专业学科意识,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求实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
案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 5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规格
培养目标:本专业将结合中国的英语教学改革实际以及21世纪高师英语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坚持素质教育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过硬的语言基本技能,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在教育、科研、外事、经贸、文化、旅游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管理、研究工作的英语专门人才。
基本规格:
1.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
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
3. 了解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发展的基本概况,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相关的社会、文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概况;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以及汉语语言文学、中国文化的基本知识;
4.熟悉教育法规、现当代的教育理念以及中国英语教学
的基本现状,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及英语教育的基本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从事英语教学的基本能力;具有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英语教学的能力(教师教育方向)。
5.熟悉或了解中国国际贸易、旅游等涉外部门的基本现状,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商务知识,具备良好的涉外行业的职业素养和从事英语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商务英语方向)。
6.熟悉或了解中国外经贸、外事、国际文化和科技交流等外事部门的基本现状,掌握英汉互译的基本方法、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翻译专业素养和从事口、笔译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翻译方向)。
7.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包括资料收集、实证调查、论文写作等,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前提下,拓宽知识面,为今后的社会工作或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
8.初步掌握第二门外国语,具备一定的实际运用能力。
(注:“基本规格”中的4、5、6分别为方向特别规格要求)
二、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要求:详细内容见表1。
表1 英语本科专业人才核心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细目表
三、学制(修业年限)、总学分:
学制4年,最长在校修业年限(含休学)为六年。
教师教育方向总学分165学分,讲授学时2656。
商务方向总学分162学分,讲授学时2720,总学分162学分,讲授学时2608。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整个课程体系包括五个部分,即公共课程、专业基础
课程、专业方向及特色课程、实践环节课程和方向课程。
课程学分比例结构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平台及学分分配比例
注:表内括号()为各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数及所占比例,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按以下公式计算:
每门课程学分×每门课程实验与实践学时/每门课程总学
时,求和。
五、学分计算:
参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六、关于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特色:
本专业将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的教。